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备课18
2018年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南庄小学校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南庄小学备课教案南庄小学备课教案南庄小学备课教案问我们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4.蝙蝠每分钟飞行500米,大雁每分钟飞行的路程是蝙蝠的3倍。
大雁每分钟飞行多少米?5.10人打乒乓球,跳绳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3倍。
拍球的人数是跳绳的2倍。
跳绳的有多少人?拍球的呢?6.四、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五、课堂作业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组织交流。
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练习交流南庄小学备课教案南庄小学备课教案南庄小学备课教案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板书设计预习要求掌握乘法口诀和乘法意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课前热身1.口算:2.竖式笔算:二、进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
合上书本,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再算一遍。
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作业
先独立试做前两小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独立做后两小题。
课堂作业:P8(2)
家庭作业:P8(3前三组)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方法310 10 10 10 10 14
4、做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
三、课堂小结
交流。
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日期
课题:除法练习课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1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丁文年
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日期:
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1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丁文年
教学目标:
基本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不够商1用0占位。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6÷6 99÷6
笔算,指名板演。
重点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础题练习
1、做P10(3)
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P8(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备课18
王老师带了8000元钱,买一台电脑用去了6387元,买一台打印机用去986元,还剩多少元?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小学应用题练习作业
三年级应用题姓名:评分:
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三(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全班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名同学?如果每个同学发2本数学练习本,全班一共需要多少本数学练习本?
希望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午去了3批学生,每批169人,下午又去了213人,这一天共有多少学生去参观?
一只虎体重180千克,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这只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一个粮食加工厂碾了一批大米。已经装满96袋,每袋75千克,还剩2700千克没有装袋。把这批大米平均分两批运出,一共运出多少千克?
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同学们种树,4个人种8棵树,平均每人种几棵?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行驶多少千米?
一座楼房有6层,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第一层住2户,第二层到第六层各住3户,这座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小学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年级:三年级
教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
课题:加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背诵1-10的加法口诀表;
2. 能用加法口诀表快速计算1-10的加法;
3. 能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1. 背诵1-10的加法口诀表;
2. 运用加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 运用加法口诀表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
2. 加法口诀表卡片;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加法口诀表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课前活动或教师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加法口诀表的兴趣。
2. 引导学习:教师展示加法口诀表卡片,让学生跟读并背诵1-10的加法口诀表。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口诀表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口诀表的熟练程度。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的过程,共同讨论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5. 实际运用: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使用加法口诀表快速解决。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加法口诀表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改进的
方法。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练习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加法口诀表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提供个性化指导。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游戏、歌曲等)继续巩固加法口诀表的学习,拓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 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 复习|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总结。
2. 教师准备一些数学题目,用于学生的练习。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可以用一些实例来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中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了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
练习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设计练习题目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应该既能够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够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共18张PPT)
长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的特征: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把序号填出来。
长方形:① ④ ⑦
正方形:② ⑥
基础练习(4)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5)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6)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6)
第一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用了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的方法去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要判断这些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 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也要看角的特点。
谢谢观看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小学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行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 都相等。
相同点: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读出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
最新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怎样列式?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7:40-8:20早锻炼;8:30-9:00吃早饭;9:00-11:00看书、做作业3、看了刚刚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局部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
(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时间:第一节课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苏教版
课题: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规则和运算方法。
2.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
2.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卡片。
3.抽奖小礼品。
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加减法计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快速计算,热身复习。
2.教学过程(20分钟)
a.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快速完成简单计算题。
b.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授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技巧。
c.让学生自己完成加减法练习题,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3.拓展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更复杂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解决。
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加减法对抗游戏。
4.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5.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本节课所学习的加减法练习题,督促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十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和速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际示范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增强学生的动
手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篇)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2页。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理解1日=24时,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使同学区分24时记时法与一般记时法的不同,及互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同学在探究、熟悉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发觉与一般记时法的联系。
3.情感看法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支配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24时记时法与一般记时法的互换。
教学难点:互换的规律。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出两种记时法1.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吗?老师今日特意带来一段电视节目的音乐,和大家一起共享。
(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2.有谁能告知大家,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 19时和晚上7时是同一个时刻吗?我们来看看片头画面所显示的时刻。
(课件展现片头画面的19:00)3.看来,晚上7时就是19时,这是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
二、绽开:经受过程,建立数模1.师:老师这里有两张节目预报表,从这两张节目预报表上,你发觉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疑问吗?2.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发觉了同一时刻播出的电视节目用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来表示。
左边的记时法称为24时记时法,右边的记时方法称为一般记时法。
3.师:“一般记时法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24时记时法是怎么回事?”“这两种记时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讨论。
(出示课题:24时记时法)4.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时间老人的脚步,看看时间是怎么匆忙走完一昼夜的。
(演示动画)并出示条形图展现。
5.沟通两种记时方法刚刚老师给大家讲解并描述了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下面我们连续来看画面。
(出示图片)这三幅图片分别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说她们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师:把一般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改成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要留意什么?小结: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上午的时间和一般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下午的时间则应要加上12,由于下午的时间是在一天的后一个12小时里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 (19)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归纳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实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想不想去发现?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乘法计算中的有趣规律。
(揭示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和11相乘。
(1)自主探索。
①看!这儿有三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请同学们在探究单上列竖式计算,再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校对得数。
③仔细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比较发现。
①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②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③积“十位上”的数呢?它又和谁有关系呢?(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3)点评:我们班的同学们可真厉害,在观察比较积与乘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位数乘11的积与一个乘数之间的规律。
不过,这么长的三句话,一下子说完整,有点麻烦,我们一起来发挥集体的智慧,简单概括一下,好不好?我们以24乘11为例。
过程:边拉箭头边说……我们把这个规律简称为“两头一拉”,中间的数等于十位和个位相加,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中间相加”,转化成横式,你能不看着竖式,直接说出得数吗?边交流边写边贴板书:“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12年全年有366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2年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2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2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2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女:蝴蝶、飞机、男:木梳、电筒、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认识完全重合(板书)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6.认识对称轴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D、叶子图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字母:E T 汉字:中田)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备课教案
王沟镇赵庄小学电子备课导学案设计学科:三年级数学主备人:赵尊响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点拨: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2.想想做做第2题(二)口算练习1.想想做做第3题2.想想做做第4题点拨: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提示:1时=60分1分=60秒(三)比较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4题(四)创编练习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提高题:比较大小:700×6 O 600×7800×3 O 700×48×800 O 700×9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王沟镇赵庄小学电子备课导学案设计学科:数学主备人:赵尊响的几份呢?可以怎样圈呢?黄花里有几个2朵?2. 自学。
3.试着列出算式。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圈一圈,完成书本P4的填空。
2.你会照样子说一说吗?3、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1. 倍?你是怎样想的呢?2.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3. 红花增加2朵,红花的朵数又是蓝花的几倍?交流重点: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就是把8朵按每2朵一份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
指出:“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苏教版学校三班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班级上册58-60页教学目标:1.引领同学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同学观看、操作、猜测等数学思维力量的培育。
3.创设相互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同学在合作中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说明同学是大致熟悉的。
这样的状况并不说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由于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由于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化。
重点思索: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
在处理教学详情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同学自己,而且又是爱好盎然的?验证的支配,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才智?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给予更多的数学思索?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索的含金量?教学过程:一、嬉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1.已经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伴侣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同学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熟悉,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嬉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究竟有多少?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晰理由。
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同学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同学验证,再沟通汇报。
由于同学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白长方形对边相等。
苏教版学校三班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班级同学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案
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8,能够识别并书写数字18;
2. 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数字18的理解;
3. 能够运用数字18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18;
2. 书写数字18。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黑板或白板;
3. 计算器;
4.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数字18,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数字18的意义和用法;
2. 示范如何正确书写数字18。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 让学生用计算器做加减法练习,巩固对数字18的认识;
2. 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数字18,并举例说明数字18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 让学生举一些和数字18有关的例子,进行小组讨论;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数字18的问题,进行分享和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让学生在家中收集数字18出现的例子,并写成小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8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数字18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