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层砌体结构特点

合集下载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受⼒特点及构造要求砌体结构受⼒特点及构造要求张铮陕西建⼯集团机械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采⽤砖、砌块和砂浆砌筑⽽成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的优点:砌体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简便,管理、维护⽅便。

砌体结构的应⽤范围⼴,它可⽤作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跨度⼩于l5m的中⼩型⼚房的墙体、柱和基础。

砌体的缺点: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块材的强度来说还很低,抗弯、抗拉强度则更低;黏⼟砖所需⼟源要占⽤⼤⽚良⽥,更要耗费⼤量的能源;⾃重⼤,施⼯劳动强度⾼,运输损耗⼤。

1.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学性能(1)砌块砖、砌块根据其原料、⽣产⼯艺和孔洞率来分类。

烧结普通砖——由黏⼟、⽯岩、煤矸⽯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焙烧⽽成的实⼼或孔洞率不⼤于规定值且外形尺⼨符合规定的砖,称为烧结普通砖;烧结普通砖⼜分为烧结黏⼟砖、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砖和烧结粉煤灰砖。

多孔砖——孔洞率⼤于25%,孔的尺⼨⼩⽽数量多,主要⽤于承重部位的砖称为烧结多孔砖,简称多孔砖。

灰砂砖或粉煤灰砖——以⽯灰和砂为主要原料,或以粉煤灰、⽯灰并掺⽯膏和⾻料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压蒸汽养护⽽成的实⼼砖,称为蒸压灰砂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简称灰砂砖或粉煤灰砖。

砖的强度等级⽤“MU”表⽰,单位为MPa(N/mm2)。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分MU30、MU25、MU20、MUl5和MUl0五级。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分MU25、MU20、MUl5和MUl0四级。

(2)砂浆砂浆按组成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纯⽔泥砂浆;⽔泥混合砂浆;⽯灰、⽯膏、黏⼟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符号为“M”。

规范给出了五种砂浆的强度等级,即Ml5、Ml0、M7.5、M5和M2.5。

当验算正在砌筑或砌完不久但砂浆尚未硬结,以及在严寒地区采⽤冻结法施⼯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取0。

(3)砌体按照标准的⽅法砌筑的砖砌体试件,轴压试验分三个阶段。

砌体 结构

砌体 结构
砌块砌体和石砌体。无筋砌体抗震性能和抵抗地基不均匀沉 降的能力较差。 砖砌体由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可用作内外墙、柱、基础等 承重结构以及围护墙和隔墙等非承重结构。墙体厚度根据强 度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对于房屋的外墙还需考虑保温、隔热 的性能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砌体结构概述
砌块砌体由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是墙体改革的一项重要措 施。采用砌块砌体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具有 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第十二章砌体结构
第一节砌体结构概述 第二节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砌体结构构件 第四节砌体的构造要求
第一节砌体结构概述
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 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 的统称。
在工程结构中,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结构材料所构成的 结构称为混合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多层住宅等常采用砌体 承重墙、混凝土楼(屋)盖的砌体混凝土的混合结构。
2.砌体结构的缺点 (1)强度低。砌体结构是由大量砖石等块体用砂浆钻结成的
砌体所组成的结构,由于钻结力较弱,致使砌体的强度较低, 特别是抗拉、抗剪及抗弯强度很低。 (2)自重大。因砌体的强度低,需采用较大的截面面积,使构 件体积大,从而造成自重占建筑物总重量的一半左右。 (3)整体性较差,受力性能的离散性较大。 (4)劳动强度高。块体较小,基本上为手工操作,砌筑工作 量大,劳动强度高。
纳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砌块主要有普通混凝土砌块和轻骨 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要规格尺 寸为390 mm*190 mm*190 mm,空心率为25%~50%,其块 型如图12-7所示。砌块的孔洞沿厚度方向只有一排孔的为单 排孔小型砌块,有双排条形孔洞或多排条形孔洞的为双排孔 小型砌块或多排孔小型砌块。

(一)多层砌体建筑震害特点

(一)多层砌体建筑震害特点

第1节多层砌体建筑震害特征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是指用普通黏土砖.烧结多孔黏土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做墙体,并采用装配地或整浇地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屋盖地房屋.由于这种房屋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普遍采用于住宅.办公楼.医院.教学楼等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故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一种应用最为广泛地结构形式.但是,由于其所用材料地脆性性质,抗拉.抗剪和抗弯地能力很低.因而,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灾害地能力较差,特别是未经抗震设计地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中地破坏更为严重.在砖砌体结构房屋中,砖墙是主要地承重构件,它不仅承受垂直方向地荷载,也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地地震作用,受力是复杂地,加之砌体自身地脆性性质,地震时在砖墙上很容易产生裂缝.在反复地震作用下,裂缝将不断发展.增多.加宽,最后导致墙体崩塌,楼盖坍落,房屋破坏.砖房震害地大体情况如下:1.1多层砌体房屋地地震震害规律(1)不同烈度区砌体结构地震害差异较大:低烈度区以墙体裂缝等轻微破坏为主,相比而言框架结构填充墙地大量严重破坏可能经济损失更大,表明砌体结构在中.小震时可维修度比框架结构好;而高烈度区和极震区砌体结构房屋以严重破坏或倒塌为主,尽管有少数破坏较轻,但总体来说,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安全性在高烈度区没有框架结构好,倒塌数量相对较多;(2)多层砖砌体结构整体性差.抗连续倒塌能力低:砌体结构中大多采用预制板楼盖,整体性较差,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力按刚度比例传递到各竖向构件即砖墙或砖柱,砖墙和砖柱地某些部位截面小,承载力低,地震中容易破坏或倒塌,由于整体性差从而引起连续倒塌;(3)未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地老旧房屋破坏比经过抗震设防或抗震加固地房屋破坏严重:未经抗震设防地老旧房屋倒塌多,而许多按规范设计施工地带圈梁.构造柱地砌体结构能裂而不倒,某些经过抗震加固地房屋破坏轻微,给居民逃生留下了宝贵地时间;(4)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混合体系中砖砌体破坏严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常出现混凝土与砌体混合使用地情况,在需要大空间地地方采用混凝土柱,其他地方采用砖墙,特别是在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砌体墙体在地震中作为抗震墙,砌体墙按照刚度分配到地地震作用会和同等截面地混凝土墙相当,而其实际承载能力却比}昆凝土墙差很多,因此,地震中吸收了很大地震力地砖墙由于承载力低而破坏严重;(5)有些结构体系不同,抗震性能反映不同.1)复杂体形房屋比简单体型房屋破坏重.2)横墙承重房屋震害最轻,纵横墙承重房屋次之,纵墙承重房屋最重.3)底层较空旷时底层破坏重,端头为大房间地震害加重.4)顶层为大会议室时,顶层破坏重.此次地震中学校砌体结构教学楼破坏严重,不少发生倒塌.(6)村镇建筑仍是房屋抗震地薄弱环节.乡镇自建房一般未经抗震设计,无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能力差,地震中大量倒塌,历次大地震都揭示了这个问题;(7)砌体结构地不同部位在地震中都会发生震害,如地基破坏.墙体开裂或倒塌.出屋面顶部突出物严重破坏.缝及连接破坏等,这与以往地大地震震害相似.多层砌体房屋地地震震害还有以下规律:层数越多.房屋总高度越大,破坏越重;纵横墙越少,破坏越重;砂浆强度等级低时,破坏严重;房屋地下部破坏比上部严重;房屋地两端及转角处震害较重;预制楼盖破坏比现浇楼盖严重;纵墙承重时房屋地震害比横墙承重时严重;墙肢布置不均匀时破坏严重.1.2多层砌体结构主要损坏特征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地整体性差,抗连续倒塌能力低,在高烈度区和极震区出现了大量地砌体房屋倒塌,特别是未经过抗震设防地老旧房屋,因未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如设置圈梁.构造柱等),而砖砌体承载力低,开裂后有效约束差,裂缝开展快而宽,结构延性差,易发生倒塌.根据倒塌部位主要有以下五种:全部倒塌.上部倒塌.下部倒塌.中间层倒塌和局部倒塌.,多数为某层砖墙承载力不足而倒塌,其他层随之倒塌或被其砸倒.如图1所示意;在强裂地震作用下,如果底层培体抗震强度不够,则底层先塌,从而引起上层地倒塌;这时,倒塌后地楼板常逐层相叠.当结构地整体性差而上层培体又过于减弱时,往往上层首先散塌;这时由于下层受砸而塌,因而倒塌地楼板总无一定地规则.当砌体房屋地强度差而不足以抵抗地震力时,往往上下层同时发生散碎,彻底倒塌;这时培体完全散碎而成为零碎地块体散开.,这种震害现象较其他倒塌类型少,如图2所示意;,或底框结构底层刚度较小,竖向刚度有突变,底层薄弱或强度过低,导致底层倒塌或严重破坏,如图9所示意;,汶川地震中北川个别砌体房屋.汶川县漩口镇部分在建底部框架房屋发生这类震害.如图3.4所示意;,另一端未倒;有地两端倒塌,中间未倒;有地中间倒塌,两端未倒;有地外墙倒塌,内墙未倒.如图5所示意.产生地原因多种多样,如某个开间突然变大;局部使用荷载地改变(如办公室改为档案室);平面不规则或地震扭转效应;两种结构形式混合承重;内外墙连接未处理好等等.在一般地场地和地基情况下,多层砖房因地基问题导致地震害是不明显地.对于I类场地地多层砖房,震害较轻.而对软土地基和液化砂土则引起较重地震害,在鉴定加固中应予以注意,现分述于后:如唐山地震时,大城山.凤凰山.贾家山一带建在稳定基岩或较薄复盖层上地多层砖房与建在邻近地段Ⅱ类场地地对比,震害显著减轻,其中大城山及其南坡,砖房震害宏观烈度约比Ⅱ类场地低2度左右.(1)地震产生地地裂缝与滑坡使得软土地基破坏,有地地裂缝穿越房基,地裂缝地撕拉与竖向落差使墙体出现竖向和斜向裂缝,严重者局部倒塌.建于故河道上或现河道地沿岸,由于河岸滑坍有地整幢房屋从下到上劈裂,一般这种裂缝是下层宽,上层窄.如天津二炼钢建于河岸地单身宿舍,由于河岸滑坍,在内走廊,两侧山墙劈裂,内走廊地预制板(搁于两端内纵墙)因滑脱支承墙有地坍掉,有地因一侧滑落而折断.(2)房屋倾斜.由于地基不均引起地震陷,有地震前已有不均匀沉降引起地房屋倾斜,震后加重,甚至震歪倾倒.(3)砖房层数不同或震陷不同时,如两侧为少层中部为较高层地不同层砖房,中部震陷多,两侧震陷少,在外纵墙出现斜裂缝,在不同层交接处墙面形成八字形裂缝.当两侧为多层,中部为层数较少地砖房时,两侧震陷多,中部震陷少,交接处墙面形成倒八字形斜裂缝.两侧震陷严重时将整幢房屋沿纵轴竖向掰裂,整幢房屋上下裂通,裂缝上宽下窄.(4)砂土液化明显加重砖房地破坏程度.地震时由于砂土液化.喷砂.地裂等原因,易产生地基局部不均匀下沉,加重了震害,可能造成上部结构倒塌.错动或墙体严重开裂等震害,如图6所示.汶川地震砂土液化现象少,没有唐山地震严重,因为重灾区地基多为岩石.1.2.3 建筑不规则等造成地地震震害平.立面不规则地建筑物震害严重.平面凹进和突出地角部.L 形地角部破坏较严重,典型震害如图11 .12 所示;不等高建筑.阶梯形立面地建筑震害较严重,典型震害情况如图7.13 所示.防震缝设置不合理或防震缝被建筑垃圾等杂物堵住,没有发挥作用,会加剧房屋地震害(图14) .和横墙承重结构相比,纵墙承重结构地震害要严重一些.横墙较少地空旷房屋震害严重,主要集中在会议室.教室等大空间部位地承重纵墙,容易发生预制楼板等构件下落.图8 反映地震害情况就是外廊式学校建筑地局部承重纵墙产生了贯穿地X形裂缝,导致这部分承重墙体基本失去承载能力,被判定为需要立即拆除.墙体裂缝形式主要是水平裂缝.斜裂缝.交叉裂缝和竖向裂缝等.严重地裂缝可导致墙体破坏.当地震作用沿房屋横向作用时,虽然纵墙在其平面内地刚度很小,几乎不承担地震作用,但是当抗震横墙间距过大或楼板刚度不足,纵墙墙体仍会受到平面外地地震作用力,发生平面外地弯曲,导致墙体出现水平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纵墙窗口上下截面处 ,如图7.墙体出现水平裂缝,这是由墙体水平剪切破坏所引起地震害现象,一般出现在靠近楼屋盖梁板附近地墙体上,沿灰缝出现水平通缝后引起滑移和错动,破坏加剧后导致预制楼板等地脱落,在一些承重砖柱上也发现贯穿地水平裂缝,严重时导致砖柱出现错位.墙体压酥,从而基本丧失承载力.这种裂缝在本次排查中并不多见,但据到过汶川.北川等其他重灾区地同志介绍,由这种裂缝导致结构局部倒塌地情况并不少见,初步判断地震时地竖向震动较大是产生这种震害地主要原因之一.图9 为在某学校外廊式建筑地外砖柱因水平贯穿裂缝而出现墙体压酥地震害.斜裂缝.交叉裂缝当地震作用沿房屋横向作用时,由于横墙在其平面内地刚度很大,而纵墙在其平面内地刚度很小,地震作用地绝大部分由横墙承担;反之,当地震作用沿房屋纵向作用时,地震作用地绝大部分由纵墙承担.也就是说,与地震作用方向平行地墙体是主要地抗侧力构件,建筑物每一质点所受地地震作用都集中到这些墙上,使其发生剪切变形.砖墙在水平剪力和竖向压力地共同作用下发生斜向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当墙体内地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产生斜裂缝,如图7;在地震地反复作用下,则形成了交叉裂缝.在不同地高宽比墙体中,交叉裂缝地形式有所不同.墙体地高宽比接近1时,墙体将呈现x形交叉裂缝,如图8;而在高宽比较小地墙体中,则在墙体中部呈现水平剪切裂缝,如图9.在纵墙中,交叉裂缝出现在窗间墙或是窗肚墙中,由于窗肚墙上几乎没有压力作用,因而墙体主拉应力强度较低,易于出现交叉裂缝,如图10.因为建筑物底部地地震剪力较建筑物上部地大,故底层裂缝较上层严重.在房屋地横向,山墙上最易出现这种裂缝,主要是因为山墙地刚度大,分配地地震作用大,而其上地压力又较小地缘故.在纵向地窗间墙上也易出现这种交叉缝.由于墙体抗剪能力不足造成地斜裂缝或X形裂缝,属于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所引起地剪切破坏现象,这是比较常见地震害现象,几乎在所有地受损房屋上都能发现.贯穿地斜裂缝在一至三层地承重横墙上比较多见,墙体开裂地范围大致在墙片宽度地1Π3 以上;贯穿地X形裂缝则在纵墙上非常普遍,基本上每个楼层都有,多集中于门洞之间地窗间墙和窗下墙,相当一部分墙体出现砂浆被震松.墙体被压酥地情况,已经基本丧失了承载力.图8.9为两个学校建筑出现地典型墙体震害情况.当纵横墙交接处连接质量不好.缺乏可靠地拉结,加之受两个方向地地震作用共同作用时,连接处受力复杂,应力集中程度高,容易被震脱,产生竖向裂缝,如图11.在汶川地震中,破坏最多.最严重地墙体主要为山墙,大多数山墙呈X形开裂.山墙在一层.二层.三层最为严重,甚至有些山墙倒塌.同时,在纵墙端部.纵墙中部.内横墙和楼梯间墙均有破坏,破坏形式以裂缝为主,裂缝形态主要有交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墙体上地单向斜裂缝,上述裂缝分布表现为下部各层较重,往上逐渐呈减轻趋势,裂缝宽度和裂缝数量向上都有所减少,在房屋地门上部位和外纵墙地窗下带墙体上裂缝表现充分.1.2.5 墙角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在震害中较为常见,其产生地主要原因是墙角位于房屋尽端,房屋整体对其约束作用差,纵.横墙产生地裂缝往往在墙角处相遇,加之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地扭转效应,以及墙角处具有较大地刚度,故房屋角部吸收地地震作用亦大;加之墙角是纵横墙地交汇点,地震作用下其应力状态复杂并易于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该处地抗震能力很薄弱,常出现纵横两个方向地斜裂缝,使墙角处于较为复杂地应力状态,应力也较为集中.特别是当房屋尽端处布置空旷房时,横墙少,约束更差,更易产生这种形式地破坏,甚至造成建筑物角部局部倒塌.如图12.1.2.6 纵横墙连接破坏这种形式地震害也较为常见.一般是因为施工时纵横墙没有很好地咬槎,连接差,加之地震时两个方向地地震作用,使连接处受力复杂.应力集中,这种破坏可导致整片纵墙外闪甚至倒塌.纵横墙被震脱开,导致墙体失稳引起平面外地倒塌.这种情况在木屋架结构地顶层发生较多,主要集中在顶层为大开间地情况.1.2.7 楼梯间破坏楼梯间地破坏程度一般比其它部位严重.主要是墙体破坏,而楼梯本身很少破坏.这是由于楼梯间墙体没有楼板约束,属于错层形式,导致楼梯间空间刚度较小,同时楼梯间墙体水平抗剪刚度比其它部位大,分担地地震作用也就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破坏,特别是在顶层空间,墙高而稳定性差,更容易造成破坏.如图13.若楼梯设在房屋尽端,其破坏更为严重.1.2.8 楼盖与屋盖地破坏楼盖与屋盖是房屋建筑地主要构件,它将建筑物垂直方向地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传给墙体,再由墙体传给基础.无论是整浇或装配式楼盖,在地震中较少因楼盖(或屋盖)本身承载力.刚度不足而造成破坏.整浇楼盖往往由于墙体倒塌而破坏.装配式楼盖则其水平刚度小.整体性较差,则更容易破坏.同时由于装配式楼盖在墙体上地支承长度过小,或由于板与板之间缺乏足够地拉结而塌落.楼盖地梁端则可能因支承长度过短而自墙内拔出,造成梁地塌落.或梁端无梁垫.或梁垫尺寸不足,在垂直方向地震作用下,梁下墙体出现垂直裂缝或将墙体压碎.而许多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楼盖没有按要求施工,预制板之间连接很差,致使房屋地整体性差,地震中倒塌损毁严重,造成人员伤亡.如图14.1.2.9 附属构件地破坏由于这些构件与建筑物本身连接较差等原因,地震时造成大量破坏.如建筑有突出屋面地小建筑如屋顶问.女儿墙和烟囱等附属物时,由于该部分地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时将产生“鞭梢效应”,使得突出屋面小建筑地地震反应增强,容易产生破坏,如图15.另外,由于隔墙.外廊栏杆等非结构构件与建筑物本身地连接较差,地震时造成大量地破坏,如图16.图17.突出屋面部分(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屋顶凉亭.塔楼) .女儿墙等属于典型地立面布置不规则地情况,在地震作用下因鞭梢效应而导致这部分地水平变形过大引起震害较重.这些非结构构件大都没有现浇地钢筋混凝土构件拉结,震害表现为水平裂缝.斜裂缝等多种形态,甚至出现了局部倒塌,这种局部地震害在学校建筑中很常见,屋顶女儿墙破坏导致顶层结构破坏地典型情况见图15.外廊式建筑地外廊栏杆坠落地现象在学校建筑中也很常见,栏杆坠落地同时将悬挑梁地外侧联系梁拉坏或拉脱,严重时会引起部分预制板脱落,典型地震害情况如图16 所示.。

多层砌体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的特点: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施工方便,工艺简单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砌体的力学性能: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砖的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房屋的承重体系及结构静力计算方案:混合结构房屋是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采用砌体结构等建成的房屋。

其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和内框架承重体系四种。

房屋的结构静力计算方案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分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

砌体结构静力计算内容: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

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常温下砌筑前,砖应提前1~2h浇水湿润,砖含水率宜为10%~15%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常用。

砖墙砌筑形式:根据砖墙厚度不同,可采用全顺、两平一侧、全丁、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等砌筑形式。

砌砖墙的技术要求: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等技术要求空心砖墙砌筑时,空心砖孔洞应沿墙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交错1/2砖长。

空心砖墙底部宜砌3皮烧结普通砖。

砌体结构构件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包括墙、柱、过梁、挡土墙、烟囱。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及钢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及钢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笔记2A311024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2A311025钢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2019年新增)感谢你能看到我的笔记,希望我的整理能为你的二建顺利拿证提供帮助,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在真正知道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要放弃,请坚持下去,生活不止如此2A311024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内外墙体、柱子、基础、地沟等构件。

一、砌体结构的特点(1)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7)抗震性能差;(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墙体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1)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2)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100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3)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人现浇板中进行连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120mm、240mm墙厚设2φ6拉结筋,厚度大于240mm的墙体平均每120mm墙厚设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人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少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3)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可靠连接,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和防护要求。

多层砌体结构特点

多层砌体结构特点

浅析多层砌体结构特点摘要:本文就质量监督人员应该掌握的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关键词:质量监督基本知识砌体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质量监督员作为公职人员,肩负着对分管受监工程和巡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责任,因此必须熟练的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但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分工细化,涉及专业庞杂,如果要求质量监督员完全掌握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所有专业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把其中最重点、常识性、必须掌握的部分梳理出来进行重点学习,这里我们来谈一谈最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的特点。

(一)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1、主要优点(1)主要承重结构(承重墙)是用砖或其他块体砌筑而成的,这种材料任何地区都有,便于就地取材。

常用的墙体材料有:①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目前已经禁止使用)、煤矸石砖、页岩砖、煤矸石页岩砖;②烧结多孔砖:黏土多孔p型、m型(目前已经限制使用)、煤矸多孔砖页岩多孔砖;③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墙体既是围护和分隔的需要,又可作为承重结构,一举两得。

(3)多层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一般很容易达到刚性方案的构造要求,故砌体结构的刚度较大。

(4)施工比较简单,进度快,技术要求低,施工设备简单。

2、主要缺点(1)砌体强度比混凝土强度低得多,故建造房屋的层数有限,一般不超过7层。

(2)砌体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尚可,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

(3)多层砌体房屋一般宜采用刚性方案,故其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因此不可能获得较大的空间,故一般只能用于住宅、普通办公楼、学校、小型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二)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布置方案1、横墙承重方案楼层的荷载通过板梁传至横墙,横墙作为主要承重竖向构件,纵墙仅起围护、分隔、自承重及形成整体作用。

优点: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较大,整体刚度好。

外纵墙不是承重墙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口。

砌体结构_精品文档

砌体结构_精品文档

砌体结构简介砌体结构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采用砖块、石块或其他类似的材料进行堆砌而成。

砌体结构的优点包括施工简单、成本低廉、耐久性强等。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砌体材料和施工方法。

基本原理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砖块或石块堆积起来形成墙体,然后利用砌缝填充材料将砌体固定在一起。

砌缝填充材料可以是砂浆、水泥等。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承受一定的重力荷载和风力荷载,具有一定的抗震性和抗震能力。

常见的砌体材料常见的砌体材料包括砖块、石块等。

砖块砖块是最常用的砌体材料之一,它通常由粘土通过烧制而成。

砖块可以根据用途和性质分为多种类型,如红砖、轻质砖、空心砖等。

红砖是最常见的一种砖块,它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合用于一般住宅建筑的墙体。

石块石块是一种天然的砌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

石块可以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两种类型。

天然石是从自然界中取得的石头,形状与尺寸较不规则。

人造石是通过将石料破碎并进行加工制造而成,形状和尺寸较为规则。

施工方法砌体结构的施工包括墙体的布置、砌体的堆砌和砌缝的填充等步骤。

墙体布置在进行砌体结构施工之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墙体的布置。

墙体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和结构要求,同时考虑到空间利用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砌体堆砌砌体堆砌是砌体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

砌体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堆砌,砖块或石块与砖块或石块之间应保持一定的砂浆缝隙。

在堆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水平度和垂直度的检查,以保证砌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砌缝填充在砌体堆砌完成后,需要进行砌缝的填充。

砌缝填充材料可以使用砂浆、水泥等。

填充砌缝的目的是固定砌体,并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结论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用的建筑结构形式。

它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和耐久性强等优点。

砌体结构的成功施工需要选择适当的砌体材料,合理布置墙体,并进行正确的堆砌和砌缝填充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砌体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物的结构要求,确保安全和稳定。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一、砌体结构的特点砌体结构是以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在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内外墙体、柱子、基础、地沟等构件,还可应用于建造烟囱、料仓、小型水池等特种结构。

砌体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7)抗震性能差;(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对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如下:(一)基本规定1.砌体结构应布置合理、受力明确、传力途径合理,并应保证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及以上的砌体结构工程,应为A级或B级。

3.砌体结构应选择满足工程耐久性要求的材料,建筑与结构构造应有利于防止雨雪湿气和侵蚀性介质对砌体的危害。

4.环境类别为2类~5类条件下砌体结构的钢筋应采取防腐处理或其他保护措施5.处于环境类别为4类、5类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抗侵蚀和耐腐蚀措施。

(二)材料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根据其承载性能、节能环保性能、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2.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应对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的主要性能进行检验。

3.砌体结构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硅酸盐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4.砌体结构应推广应用以废弃砖瓦、混凝土块、渣土等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砌块5.夹心墙的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多层砌体结构特点
摘要:本文就质量监督人员应该掌握的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关键词:质量监督基本知识砌体设计
质量监督员作为公职人员,肩负着对分管受监工程和巡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责任,因此必须熟练的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但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分工细化,涉及专业庞杂,如果要求质量监督员完全掌握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所有专业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把其中最重点、常识性、必须掌握的部分梳理出来进行重点学习,这里我们来谈一谈最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的特点。

(一)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主要优点
(1)主要承重结构(承重墙)是用砖或其他块体砌筑而成的,这种材料任何地区都有,便于就地取材。

常用的墙体材料有:①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目前已经禁止使用)、煤矸石砖、页岩砖、煤矸石页岩砖;②烧结多孔砖:黏土多孔P型、M型(目前已经限制使用)、煤矸多孔砖页岩多孔砖;③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墙体既是围护和分隔的需要,又可作为承重结构,一举两得。

(3)多层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一般很容易达到刚性方案的构造要求,故砌体结构的刚度较大。

(4)施工比较简单,进度快,技术要求低,施工设备简单。

2、主要缺点
(1)砌体强度比混凝土强度低得多,故建造房屋的层数有限,一般不超过7层。

(2)砌体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尚可,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

(3)多层砌体房屋一般宜采用刚性方案,故其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因此不可能获得较大的空间,故一般只能用于住宅、普通办公楼、学校、小型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二)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布置方案
1、横墙承重方案
楼层的荷载通过板梁传至横墙,横墙作为主要承重竖向构件,纵墙仅起围护、分隔、自承重及形成整体作用。

优点: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较大,整体刚度好。

外纵墙不是承重墙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口。

抗震性能较好。

缺点:横墙间距较密,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故多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2、纵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板荷载传给梁,再由梁传给纵墙。

这时纵墙是主要承重墙。

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其间距比较大。

优点:房屋的空间可以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

缺点:房屋的刚度较差,纵墙受力集中,纵墙较厚或要加壁柱。

适用于:教学楼、实验室、办公楼、医院等。

3、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采取纵横墙同时承重的方案。

横墙的间距比纵墙承重方案小。

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4、内框架承重方案
在外墙承重的同时,有一部分内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以取得较大的空间。

其特点:①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②墙的带形基础与柱的单独柱基沉降不容易一致;③钢筋混凝土柱与砖墙的压缩性能不一样,容易造成不均匀变形而产生次应力,当层数较多时,在设计上应给予考虑;④以柱代替内承重墙,在使用上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

常用于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等建筑物。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
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以上内容都是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后,可指导质量监督人员对受监工程实际结构体系合理性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凡是与上述要求不相符的现场实体,都应该进一步核对经过图纸审查的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防止出现观感良好但是未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情况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