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合集下载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中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屈辱经历,以及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2.难点:对于战争影响的理解和批判。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战争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打印课文,准备教材。

2.PPT:制作课件,展示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3.时间:保证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图片会让中国人感到屈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屈辱的开端》。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讲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战争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让中国陷入屈辱?如何避免类似的屈辱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血泪国耻(第二课时 ) 鲁人版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血泪国耻(第二课时 ) 鲁人版

1、血泪国耻第二课时
火烧圆明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
结果等
2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其领会史学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沦结合3.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又、渗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了解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和清朝内部政局的变化两个方面,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

2.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
与恨、和平与暴力。

3.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唯利是图本质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4.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师生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是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的课题,本课题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屈辱,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和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屈辱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 料。
“头等全权大臣”赴
2.学生观看签订
日议和。今天让我们 《马关条约》的视频
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 资料。
辱的历史吧。
3.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马关
4.教师小结。
条约》的内容
活动二:《马关
1.教师提问:为什 条约》的内容
么这样说《马关条约》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
是继《南京条约》签 到的《马关条约》的
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
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
学生强烈的民族主义,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
军港出口,躲在港内 么?
的北冰洋舰队腹背受
4.学生交流
敌。在极其小利的处
5.教师小结
境下,北洋洋舰队的 第二课时
爱 国 兵 虽 然 奋 勇 抵 活动一:《马关条约》
抗.但已无力扭转战 的签订
局,日军占领了威海
1.学生小组
卫军港。北冰洋航队 交流收集到的《马关
全军覆没。1895年, 条约》签汀方面的资
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 同学去过刘公岛,你 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
的民族,同时又曾是 都看到了什么.了解 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
个灾难深得的民族。 了什么呢?
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
2.学生交流自已 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
上,铭刻着多少炎黄 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 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

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教案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战第一课:血泪国耻(播放视频)神八发射场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段视频,还有印象吗?神八飞天成功,举国欢庆,世界震惊,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你知道,100多年前的旧中国是什么样子吗?(学生简单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走进中国近代史上那“屈辱的开端”,板书课题。

(不要齐读)【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再现神八发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可过去的中国却受他国压迫,让生对过去的祖国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欲望。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人民的控诉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教师板书:林则徐)2.出示虎门销烟图片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板书: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

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资料,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呢?预设:太悲惨了,太可恶了。

预设:鸦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悲壮的抗争-刘公岛上的沉思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悲壮的抗争-刘公岛上的沉思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2.悲壮的抗争-刘公岛的沉思【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同学们请看这些的图片(课本17页图片),看完后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帝国主义对列强的侵略,他们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 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同学们先进行自学指导了解本课内容,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自学课本16——19页。

自学后在小组交流,思考下列问题: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2.除根本原因外,你认为甲午战争失败还有哪些原因呢?(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

1.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预设点拨: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3.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4.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后教环节1.回顾第一二课所学内容,填一填课本17页表格,并比较条约内容。

并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2.从鸦片战争起,中国政府为什么每站必败?(温馨提示: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按照从1——6号的顺序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小组长作总结,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交流完毕后举手示意。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反映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文章。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人民反侵略、求的斗争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认识国耻的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历史,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原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识国耻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原因和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准备历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历史。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

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教案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教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欣赏、自由发言。

2、教师: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鸦片就是由罂粟果的汁液烘干制成的,这是一种麻醉毒品,人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除。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历史,看看这美丽的鲜花给我们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说明,边讨论边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示,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原因,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走私鸦片。

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

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

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为什么要向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准备】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预设:学生1:英国向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身体衰弱、家破人亡……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价。

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准备】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火烧圆明园)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火烧圆明园)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火烧圆明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辱与抗争》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1856年至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精神,旨在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领悟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多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体会民族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结果,认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精神。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5.情感升华: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屈辱与抗争-屈辱的开端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屈辱与抗争-屈辱的开端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1.血泪国耻——屈辱的开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与方法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1.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其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题1.图片导入让我们一起观察这张图片,谁知道图片中呈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鸦片战争,林则徐)有这样一种说法:“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刚刚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就通过《屈辱的开端》一课重新走进鸦片战争,去探究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二、合作交流、信息整理1.研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说到“鸦片战争”就不得不提“鸦片”,那么当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呢?鸦片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请根据教材P2—P3页的内容分析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两个问题,从中探究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1)屈辱的开端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峻危害,发动入侵战争的史实。

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

3、了解《南京条约》的要紧内容及对中国的阻碍。

能力目标:1、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史实,认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担忧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阻碍。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缘故。

自学过程:学习任务之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中国在战前的情形:经济:政治:2、英国在战前的情形:经济:政治:3、鸦片及其危害:4、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缘故、目的和危害(战争要紧缘故):缘故:目的:给中国带来的危害:5、面对鸦片的危害,中国清政府是如何做的?学习任务之二:林则徐禁烟及虎门销烟1、林则徐其人:2、禁烟和虎门销烟(战争借口):学习任务之三:鸦片战争的通过及结果1、通过:2、结果:学习任务之四:《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阻碍1、《南京条约》的内容:2、鸦片战争和其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阻碍:合作探究,共解疑问,师生互动,感悟真理回扣目标,总结收成(涓涓细流,终成江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这是百年屈辱的开始。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案设计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血泪国耻》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 案 设 计



山东潍坊昌乐县河头小学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题:《血泪国耻》 4.课时:第一影,查 找鸦片的有关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池、三元里抗英斗争、《南京条约》的有 关内容 http//:/v_playlist/f3450088o1p63.html http//:/v_show/id_XMTE5NzA5MDAw.html http//:/view/9902.htm http//:/view/39023.htm http//: /view/602492.htm http//:/GB/historic/0829/2816.html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输入的原因、危害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3、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原因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查询南京条约的资料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1842 年,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 8 月初将军舰开 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 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派耆英为钦差大臣和伊里布同去浙 江前线,就关于结束鸦片战争问题向英国侵略者试探投降的条件,当时英军 兵临南京城下,耆英赶忙来到南京,没有经过一次正式谈判,就全部承认了 侵略者提出的“议和条件”。1842 年 8 月 29 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 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 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共有十三款,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 (自 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2)中国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 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这样,封建中国的门户就被打开了。)(3)中 国赔偿鸦片烟费 600 万银元,军费 1200 万银元,商欠 300 万银元,共 2100 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掠夺。)(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 认定则例”。(就是说,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与英国共同商议, 中国没有权力自己确定,这就是协定关税的开始。英国资产阶级根据这项特 权,把大批商品运到中国来,控制中国市场,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工 农业生产的作用。)(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 何限制。(从此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和中国商人接触,选择和培养他们的代 理人。)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这些事件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2.教学难点: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国耻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5.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讨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进行串联,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辱与抗争》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所受的屈辱和痛苦,以及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外侮面前的顽强抵抗和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故事性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一血泪国耻教学案
(1)屈辱的开端
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
严重危害,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

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

3、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史实,认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
生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原因。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之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中国在战前的情况:
经济:
政治:
2、英国在战前的情况:
经济:
政治:
3、鸦片及其危害:
4、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目的和危害(战争主要原因):原因:
目的:
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5、面对鸦片的危害,中国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学习任务之二:林则徐禁烟及虎门销烟
1、林则徐其人:
2、禁烟和虎门销烟(战争借口):
学习任务之三:鸦片战争的经过及结果
1、经过:
2、结果:
学习任务之四:《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南京条约》的内容:
2、鸦片战争和其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影响:
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师生互动,感悟真理
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终成江河)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这是百年屈辱的开始。

2、中国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屈辱的卖国条约是()。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