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

[教材习题研讨]P62探究方法点拨答案:(1)能.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但它们各有特点,具体问题时应综合考虑.(2)可以.如:标准差、方差.P 63思考1正确理解每个数字特征的意义.答案:2.03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是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得来的,是在假设数据取值连续或均匀的基础上估计出的,但实际问题中数据的取值往往是不均匀的,出现偏差就不难理解.思考2体会“近似”“估计”答案:的确是这样.如:一个班级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的中位数不能反映班内“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具体差距.P64探究答案:我们必须问清所谓收入的平均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若是中位数时,实际情况大体与我们从字面上的理解相符,若是平均数,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各类岗位收入的离散情况,再作判断.P 64练习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答案:(1)因为有的公路建设投资2200万元,属极端情况,大多数在20和100之间,此时平均数难以正确客观反映各项目投资的实际分布状况,不宜选用.而众数20万只说明投资20万的项目最多,不能反映其他项目的投资数额.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能回避极端数额的影响,25万也较客观,故选中位数.(2)它的缺点是不能提供各项目投资金额的分布和离散情况.P 70练习深入问题,细致分析.1.答案:用科学计算器可得x甲=900,x乙=900,s甲=23.80<s乙=41.63,所以甲种水稻的产量稳定.2.答案:(1)用科学计算器可得x=496.86g,s=6.55g;(2)有14袋,所占百分比为66.7%.3.答案:(1)在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50.1,最小值是1.5,极差是50.1-1.5=48.6.如果将组距定为7,那么由48.6÷7=6.94,组数为7,这个组数是适合的.于是组距为7,组数为7.根据本题中数据的特点,第1小组的起点可取为1.5,第1小组的终点可取为8.5,为了避免一个数据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造成重复计算,我们规定分组的区间是“左闭右开”的.这样,所得到的分组是[1.5,8.5),[8.5,15.5),…,[43.5,50.5).平均数、方差、标准差都可用科学计算器直接得出,但必须掌握笔算方法,因为有时科学计算器不许使用.列频率分布表如下表.(1)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确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5)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组距1.5,8.5)8.5,15.5)15.5,22.5)22.5,29.5)29.5,36.5)36.5,43.5)43.5,50.5)死亡率图2-2-13(2)x=19.25,s=12.50,如上图“1”位置即平均数是频率直方图的“重心”.死亡率在[6.75,31.75]内的国家有19个,所占比例63%,这说明该疾病死亡率地域性差异较大.P72习题2.2A组最后一行的合计不要遗忘,它可以及时检测你的过程有无错误.1.答案:(1)茎叶图如下.汞含量汞含量0.01.140096710482851.21.31.41.51.61.71.81.92.00.10.20.30.40.50.60.70.80.91.02.17494121522824881图2-2-14(2)分布比较分散,大多在0.8到1.6之间.(3)比1.00 ppm大.(4)x=1.08 ppm,s=0.45.(5)28条.2.答案:在数据中,最大值是385,最小值是25,极差是385-25=360.如果将组距定为40,那么由360÷40=9,组数为9,这个组数是适合的.于是组距为40,组数为9.根据本题中数据的特点,第1小组的起点可取为25,第1小组的终点可取为65,分组是[25,65),[65,105),…,[345,385].作茎叶图先确定中间数取数据的哪几位,填写数据时边读边填,无需按大小排列.列频率分布表如下表.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确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5)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 分组[25,65)[65,105)[105,145)[145,185)[185,225)[225,265)[265,305)[305,345)[345,385]图2-2-15利用科学计算器得x=238,s=113.94.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如上图所示.平均数是直方图的重心,众数在最高小矩形的中点处,中位数的左右矩形的面积应相等,它们虽都是常用统计量,但数学意义不同,各具特色.3.答案:可以查阅一下这所大学招生的其他信息,中位数是550分,只能说明有50%的学生高于此分数,仍有50%的录取学生的分数低于550分,该生分数520分仍有可能.该例反映了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这一特点.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4.答案:四种说法都正确,一队的平均失球数少于二队,故第一句正确;二队标准差较小,说明技术水平稳定;一队平均失球数是1.5,而其标准差却是1.1,离散程度较大,由此可判断一队表现不稳定;平均失球数是2.1,标准差只有0.4,每场得失球数相差不多,可见二队的确很少不失球.5.答案:(1)难度较大.平均数是3.5万,共50人,所以他们的总收入是165万,而最高收入者一人收入100万,可推知其他人的收入不高.(2)不能.极差只能反映数据变化的最大范围,却不能体现数据的具体分布情况.(3)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选择,初聘人员的收入一般在较低档.(4)1.5万.均值受极端值影响很大.正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各统计量的意义.6.答案:利用科学计算器得x甲=1.5,s甲=1.28,x乙=1.2,s乙=0.87.因x甲=1.5>x乙=1.2,s甲=1.28<s乙=0.87,可知,机床乙先比较平均数,了解平均水平的差距情况,差距显著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选择.若差距不明显则需进一步比较方差或平均数.样本数的性能较好.7.答案:(1)x=199.75,s=95.26.(2)抽取一样本后得x=169.17,s=56.30.(3)再抽取一样本后得x=166.29,s=59.65.(4)获取一容量是10的样本得x=218.30,s=118.97.同一个总体,抽取的样本不同,平均数、标准差等都会发生改变,这会影响对总体的估计,对总体估计的偏差取决于样本的质量.实际应用时在许可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样本容量来提高样本代表性,减少估计偏差.B组据的选取应运用正确的样本抽取方法,如用抽签法,切忌挑选数据,使样本缺乏代表性,使所取样本失去研究价值.1.答案:(1)第一次好;(2)第一次;(3)G最强,E最弱;(4)运动员F、H最不一致,C、G、L、I看起来最一致.2.答案:略.了解总体的情况是检查样本的目的,因此要求样本应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获取高质量的样本.样本的良好客观代表性,完全依赖于恰当的抽样方法.。

高二数学必修3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

高二数学必修3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

用样本估计总体面对数据,能正确的分析、处理数据,面对现实问题,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多媒体,计算器.(一)师:生活中处处有数据,当一串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用统计知识学会了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一些同学在处理教材第122页活动2的数据时遇到这样几个问题,请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全班交流.问题 1 一个年级有几百名学生,可是计算器一次只能计算几十个数据的平均数,怎么办?(用多媒体展示)生1:用计算机计算.生2:可以先分班计算每个班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再计算全年级男同学的平均身高.28402930283235285.164400.166294.163302.163285.162321.164356.165++++++⨯+⨯+⨯+⨯+⨯+⨯+⨯.师:前面两位同学回答很好,还有什么方法?生3:将数据分组,全年级222名男生,分成10组,先分组计算平均数,再算全年级的男生的平均身高.师:非常好,请继续.生4:可以先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再作计算.生5:可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计算器产生几十个不同的随机数,相应编号的学生作为样本,先计算这几十名男生的平均身高,再估计全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师: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非常好,继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问题2 在计算20名男同学平均身高时,小华将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下表.然后,这样计算20202167416521632160415721551143⨯+⨯+⨯+⨯+⨯+⨯+⨯.小华这样计算可以吗?为什么?问题3 某校九年级共有四个班,各班的男同学人数和平均身高如表.小强47.1608.1603.1622.161+++.小强这样计算平均数可以吗?为什么?生:小华这样算可以,小强这样算不可以,因为小强没有考虑到各班男生人数不等.师:小华这样算可以简化计算.解决小强遇到的问题,一般不能采取“相加除以4”的平均化策略,那么,只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策略呢?生:如果四个班的人数相同,才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二)1.重庆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为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某校家住缙云花园小区的30名九年级学生调查了某一天各自家庭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根据以上数据,若缙云花园小区有500户居民,则该小区所有家庭每天丢弃的废塑料袋总数约为__________万个.2.某动物园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1)该动物园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动物园是怎样计算的?(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动物园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你认为动物园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请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伴交流,得到实际问题的结果.(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1.教材第123页第1题.2.举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实例.(分组活动)。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误差;(3)能够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分析;(3)统计学软件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样本估计总体误差的计算;(2)统计学软件的操作使用;(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总体数据问题,例如:“假设我们要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我们是否需要测量每一个学生?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概念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2)讲解如何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3)详细解释样本估计的误差来源及如何计算误差;(4)展示统计学软件(如SPSS、Excel等)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实例。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求小组讨论并设计出合理的样本调查方案,包括样本的大小、选择方法等,并尝试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

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

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方案收集数据。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捉——放——捉”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和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体验互动交流精神。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捉--放--捉”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在我们熟知的一些科学家、历史人物中有很多在像和你们一样年轻的时候就显现出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天赋,如“曹冲称象”就利用他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今天我也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这瓶子中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几种方法估计出这个瓶子中豆子的数目?(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瓶子中有多少豆子?先让学生初步探讨问题,交流方案;[学生实验参考方案](一)(全面调查)直接数瓶子中的豆子;(二)(抽样调查)先将豆子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豆子的数量,以此估计总量。

用称重的方法,先称出所有豆子的重量m,再称出一杯豆子的重量n,并数清这杯豆子的粒数p,则这一杯豆子平均每粒重m/p,以此就可以估计出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q≈p/n×m采用“捉--放--捉”的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实验方法)[课堂实验]实验步骤:(1)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m;(2)给这些豆子做上记号;(3)把这些豆子放回瓶子中,充分摇匀;(4)从瓶子中再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p和其中带有记号的豆子的粒数n;(5)利用得到的数据m,p,n,估计原来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q≈p/n×m(6)数出瓶子中豆子的总数,验证你的估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 统计2.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 统计2.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能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遵循观察、探究、发现、总结式的教学模式。

重点以引导学生为主,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获取知识。

由于内容较繁琐,所以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随机抽样有哪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2.随机抽样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估计总体的基本特征,即用样本估计总体,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3.高二某班有50名学生,在数学必修②结业考试后随机抽取10名,其考试成绩如下:82,75,61,93,62,55,70,68,85,78.如果要求我们根据上述抽样数据,估计该班对数学模块②的总体学习水平,就需要有相应的数学方法作为理论指导,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新课讲解知识探究(一):频率分布表【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通过抽样调查,获得100位居民2007年的月均用水量如下表(单位:t):3.1 2.5 2.0 2.0 1.5 1.0 1.6 1.8 1.9 1.6 3.4 2.6 2.2 2.2 1.5 1.2 0.20.4 0.3 0.4 3.2 2.7 2.3 2.1 1.6 1.2 3.7 1.5 0.5 3.8 3.3 2.8 2.3 2.21.7 1.3 3.6 1.7 0.6 4.1 3.22.9 2.4 2.3 1.8 1.43.5 1.9 0.84.3 3.02.9 2.4 2.4 1.9 1.3 1.4 1.8 0.7 2.0 2.5 2.8 2.3 2.3 1.8 1.3 1.3 1.60.9 2.3 2.6 2.7 2.4 2.1 1.7 1.4 1.2 1.5 0.5 2.4 2.5 2.6 2.3 2.1 1.61.0 1.0 1.7 0.82.4 2.8 2.5 2.2 2.0 1.5 1.0 1.2 1.8 0.6 2.2思考1:上述10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什么?由此说明样本数据的变化范围是什么?0.2~4.3思考2: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如果将上述100个数据按组距为0.5进行分组,那么这些数据共分为多少组?(4.3-0.2)÷0.5=8.2思考3:以组距为0.5进行分组,上述100个数据共分为9组,各组数据的取值范围可以如何设定?[0,0.5),[0.5,1),[1,1.5),…,[4,4.5].思考4:如何统计上述100个数据在各组中的频数?如何计算样本数据在各组中的频率?你能将这些数据用表格反映出来吗?分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0,0.5) 4 0.04[0.5,1)8 0.08[1,1.5)正正正15 0.15[1.5,2)正正正正22 0.22[2,2.5)正正正正正25 0.25[2.5,3)正正14 0.14[3,3.5)正一 6 0.06[3.5,4) 4 0.04[4,4.5] 2 0.02合计100 1.00思考5:上表称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由此可以推测该市全体居民月均用水量分布的大致情况,给市政府确定居民月用水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这里体现了一种什么统计思想?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思考6:如果市政府希望85%左右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过标准,根据上述频率分布表,你对制定居民月用水量标准(即a的取值)有何建议?88%的居民月用水量在3t以下,可建议取a=3思考7:在实际中,取a=3t一定能保证85%以上的居民用水不超标吗?哪些环节可能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分组时,组距的大小可能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实践中,对统计结论是需要进行评价的.思考8: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其组数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思考9: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组距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数据分组的组数与样本容量有关,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按统计原理,若样本的容量为n,分组数一般在(1+3.3lg n)附近选取.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若以0.1或1.5为组距对上述100个样本数据分组合适吗?思考10:一般地,列出一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可以分哪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求极差.(极差=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第二步,决定组距与组数.(设k=极差÷组距,若k为整数,则组数=k,否则,组数=k+1)第三步,确定分点,将数据分组.第四步,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制成表格.(频数=样本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个数,频率=频数÷样本容量)知识探究(二):频率分布直方图思考1:为了直观反映样本数据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将上述频率分布表中的有关信息用下面的图形表示:上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横轴表示月均用水量,纵轴表示频率/组距.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和高度在数量上有何特点?思考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多少?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1思考3:频率分布直方图非常直观地表明了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使我们能够看到频率分布表中看不太清楚的数据模式,但原始数据不能在图中表示出来.你能根据上述频率分布直方图指出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一些数据特点吗?(1)居民月均用水量的分布是“山峰”状的,而且是“单峰”的;(2)大部分居民月均用水量集中在一个中间值附近,只有少数居民月均用水量很多或很少;(3)居民月均用水量的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等.思考4: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根据频率分布表画出来的,一般地,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图步骤如何?第一步,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步,在横轴上均匀标出各组分点,在纵轴上标出单位长度.第三步,以组距为宽,各组的频率与组距的商为高,分别画出各组对应的小长方形.思考5:对一组给定的样本数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外观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居民月均用水量样本中,你能以1为组距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吗?(三)例题讲解例1、 某地区为了了解知识分子的年龄结构,随机抽样50名,其年龄分别如下:42,38,29,36,41,43,54,43,34,44,40,59,39,42,44,50,37,44,45,29, 48,45,53,48,37,28,46,50,37,44,42,39,51,52,62,47,59,46,45,67, 53,49,65,47,54,63,57,43,46,58.(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年龄在32~52岁的知识分子所占的比例约是多少.(1)极差为67-28=39,取组距为5,分为8组.样本频率分布表:分 组 频数 频率[27,32) 3 0.06[32,37) 3 0.06[37,42) 9 0.18[42,47) 16 0.32[47,52) 7 0.14[52,57) 5 0.10[57,62) 4 0.08[62,67) 3 0.06合 计 50 1.00(2)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3)因为0.06+0.18+0.32+0.14=0.7, 故年龄在32例 2、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 学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的数据 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图中从 左到右的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导语:本文为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的教学指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抽样和样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进行总体参数的估计。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导讨论、示例演示和小组合作等。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和关系;2. 掌握点估计的方法;3. 了解区间估计的原理和应用;4. 能够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问题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样本?什么是总体?样本和总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需要用样本来估计总体?2. 点估计的方法(15分钟)a. 讲解点估计的基本原理,即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

b. 示例演示:设计一个问题,如某班级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用班级中的五位同学的成绩作为样本,通过计算样本的平均分来估计全班的平均分。

c. 引导学生讨论点估计的优点和缺点。

3. 区间估计的方法(15分钟)a. 讲解区间估计的概念和原理,即通过样本数据构造一个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b. 示例演示:使用同样的例子,构造一个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来估计全班的平均分。

c. 引导学生讨论区间估计的优点和缺点。

4. 实际问题分析(25分钟)a.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个城市的人均收入。

要求学生提出估计该城市人均收入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b.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实际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c. 汇报与讨论:每个小组轮流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a.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和应用。

b. 提出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样本估计总体的其他应用领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讨论、示例演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A第1课时教学内容§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 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NBA的2004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探究新知探究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第 1 页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决定组距及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教材P65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探究2: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的单位不同,得到的图和形状也会不同.不同的形状给人以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分别以0.1和1为组距重新作图,然后谈谈你对图的印象?(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思考:如果当地政府希望使85%以上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出标准,根据频率分布表2-2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2-1,(见教材P67)你能对制定月用水量标准提出建议吗?(让学生仔细观察表和图)(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思考:1.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不是一定存在?为什么?2.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否可以被非常准确地画出来?为什么?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很难像函数图象那样准确地画出来,我们只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对它进行估计,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第 3 页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见教材P70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及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三、例题精析例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cm )例2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及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 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24171593=+++++, 又因为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12150.0.08===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率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课堂小结1. 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 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五、评价设计1.P81习题2.2 A组1、2.第2课时教学内容§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 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过程及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理解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探究(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点”?(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第 5 页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 (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见教材第7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 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教材第6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出中位数的值为2.02.(图略见教材73页图2.2-6)思考:2.02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及样本的中位数值2.0不一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原因同上: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图2.2-6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02t 左右),但是也有少数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别高,显然,对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思考: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但是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缺点,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讨论,并举例)(二)标准差、方差1.标准差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可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cm ,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例如,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 我们知道,77x x ==乙甲,.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观察P74图2.2-7)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的算法:第 7 页(1) 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2) 算出每个样本数据及样本数据平均数的差:(1,2,)i x x i n -= (3) 算出(2)中(1,2,)i x x i n -=的平方.(4) 算出(3)中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即为样本方差.(5) 算出(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显然,标准差较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标准差较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提问: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从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都可以得出:s ≥0.当0s =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2.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2s (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三、例题精析例1 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直方图,说明他们的异同点.(1)5,5,5,5,5,5,5,5,5(2)4,4,4,5,5,5,6,6,6(3)3,3,4,4,5,6,6,7,7(4)2,2,2,2,5,8,8,8,8分析:先画出数据的直方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解:(图见教材P76)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为:0.00,0.82,1.49,2.83.他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他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2 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25.40mm 的一种零件.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20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mm ):甲 25.46 25.32 25.45 25.39 25.36 25.34 25.42 25.3825.42 25.39 25.43 25.39 25.40 25.44 25.40 25.4225.45 25.35 25.41 25.39乙 25.40 25.43 25.44 25.48 25.48 25.47 25.49 25.3625.34 25.49 25.33 25.43 25.43 25.32 25.47 25.3125.32 25.32 25.32 25.48从生产的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质量较高?分析:比较两个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的大小即可,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值.解:四、课堂小结1.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2. 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3. 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五、评价设计P81 习题 2.2 A组 3、4.教案 B第1课时教学内容§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二、新课探知(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1. 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 决定组距及组数;第 9 页cm ) 3. 将数据分组;4. 列频率分布表;5.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教材P65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例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一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 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3134cm 的男孩出现的,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 (1趋势. (2把数据抹掉了.曲线 1.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见教材P69)(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见教材P70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及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例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3,51,23,8,26,38,16,33,14,28,39;乙运动员得分:49,24,12,31,50,31,44,36,15,37,25,36,39.用茎叶图表示,你能通过该图说明哪个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吗?解:“茎”指的是中间的一列数,表示得分的十位数;“叶”指的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分别表示两人得分的个位数.画这组数据的茎叶图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第二步,茎是中间的一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三步,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茎右(左)侧.甲乙8 04 6 3 1 2 53 6 8 2 5 43 8 9 3 1 6 1 6 7 94 4 91 5 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得分基本上是对称的,页的分布是“单峰”的,有的叶集中在茎2,3,4上,中位数为36;甲运动员的得分除一个特殊得分(51分)外,也大致对称,叶的分布也是“单峰”的,有的叶主要集中在茎1,2,3上,中位数是26.由此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成绩更好. 另外i,从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看,乙运动员的得分更集中于峰值附近,这说明乙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练习:在NBA的2010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学生画出茎叶图(略)三、巩固练习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见下页图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第 11 页(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及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 24171593=+++++,又因为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121500.08===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率.(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小结1. 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 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五、布置作业P71练习1、2、3.第2课时教学内容§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 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过程及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理解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二、新课探究(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略见教材第7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教材第6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第 13 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二章统计2.2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优质课教案_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二章统计2.2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优质课教案_4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教学设计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正态分布[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A 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第2.2节“用样本估计总体”课后的“阅读与思考”部分。

在第2.1节通过抽样收集数据之后,第2.2节给出了两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式,一种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另一种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上,结合前面所学的总体密度曲线、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概念,通过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图引出正态分布,利用具体的生活应用介绍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点以及期望、标准差对整个正态分布的影响。

正态分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分布,将正态分布的这些特点应用到质量控制中,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差的认识。

由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连续型随机变量,这也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型到连续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阅读与思考”内容是对频率分布直方图、标准差认识的深化,是统计知识体系的一种承接和完善,也是后续选修2-3 中第2.4“正态分布”一课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章节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如何通过抽样来收集数据,能够画出所收集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会根据图表初步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会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学生仍存在一些知识短板和理解缺口。

其一,本节课学习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问题,学生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这在概念接受与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其二,由于学生在此之前还未学习过定积分、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二项分布,只在初中接触过简单的概率定义,因而对本节课正态分布的本质理解会显得生涩;其三,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函数较为复杂,学生对抽象且陌生的公式会存在惧怕心理,需要通过一些函数模型及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体会其参数的作用。

初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初中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样本,什么是总体。

2.掌握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的选择。

3.掌握常见的点估计方法。

4.能够进行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估计。

5.了解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的估计。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简单随机抽样法: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相等,抽样的每个组合都具有相同的概率。

2.分层抽样法: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个层次,再在每个层次内随机抽取样本。

3.整群抽样法:把总体分为许多互不相交的群体,随机抽取一些群体,再抽取所选群体中的所有个体。

4.系统抽样法:按一定规律抽取个体。

5.多级抽样法:将总体分层,先从每层中选出一些子样本,再从子样本中抽取样本。

6.判断样本容量的大小。

(1)总体的大小。

(2)总体的变异程度。

(3)研究问题的性质。

(4)经济可行性。

1.最大似然估计(MLE)。

2.矩估计。

3.贝叶斯估计。

1.样本均值:$\overline{X}=\frac {\sum_{i=1}^{n}{X_i}} {n}$。

2.总体均值的估计:利用样本的均值$\overline{X}$来估计总体的均值μ,$\hat{\mu}=\overline{X}$。

六.实例练习。

1.已知样本的均值为X,样本的标准差为s,请估计总体的均值。

解:$\hat{\mu}=\overline{X}$,由中心极限定理可得,$\overline{X}$的样本分布有一个平均数为$\mu$,标准差为$\frac{s}{\sqrt{n}}$的正态分布,样本大于30,所以使用正态分布来近似。

因此,总体均值μ的95%置信区间为$\overline{X}\pmz_{\frac{\alpha}{2}}\frac{s}{\sqrt{n}}$。

解:由样本方差的定义可得$s^2=\frac{\sum_{i=1}^{n}{(X_i-\overline{X})^2}} {n-1}$,由于$(n-1)\frac{s^2}{\sigma^2}\backsim{\chi}^2(n-1)$,所以$\sigma^2=\frac{(n-1)\times s^2}{\chi_{\frac{\alpha}{2}}^2(n-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2.2 用样本估计总体(5课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2.2 用样本估计总体(5课时)

第一课时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教学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我们要了解我校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情况, 应该怎样进行抽样.2. 提问:学习了哪些抽样方法?一般在什么时候选取什么样的抽样方法呢?3. 讨论:通过抽样方法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寻找所包含的信息,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指出两种估计手段: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标准差等)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二、讲授新课:1、教学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法:①引例: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为了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②讨论:如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到本市的居民月均用水量?③给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表,讨论:如何分析数据?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④频率分布的概率: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⑤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求极差(数据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 决定组距与组数(强调取整);将数据分组;列频率分布表(包括分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作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表的基础上绘制,横坐标为样本数据尺寸,纵坐标为频率/组距.)⑥例:作出教材P56页居民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师生共同按步骤完成)⑦讨论:纵坐标为何取频率/组距?(用矩形面积表示频率)结论:用矩形面积表示频率,总面积为1.注:频率分布表列出的是在名个不同区间内取值的频率,直方图是用小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在各个区间内取值的频率.2、分析对比频率分布直方图:①将组距确定为1,作出教材P56页居民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②讨论:谈谈两种组距下,你对图的印象?同一个样本数据,绘制出来的分布图是唯一的吗?(当取不同的组距,得到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同的图形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③讨论:频率分布图有没有保留我们收集的数据?根据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你能得到一些怎样的结论?(集中范围、变化趋势、直观表明分布特征、用样本推测总体)④思考:如果当地政府希望使85%以上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出标准,根据频率分布表2-2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2-1,你能对制定月用水量标准提出建议吗?(3t)⑤练习:P61页第3题的数据,若要绘制成频率图,你打算分几组、极值是多少、组距多少?3. 小结:处理样本数据,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五个步骤. 理解面积表示频率.三、巩固练习:1. 练习:作P61 3题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 作业:P61 1题.第二课时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二)教学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重点: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教学难点: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几个步骤呢?2.练习:给出一个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一些分析.(如何表示频率?面积和?集中范围?变化趋势?)二、讲授新课:1、教学频率分布折线图及茎叶图:①定义频率分布折线图:画好频率分布图后,我们把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②定义总体密度曲线: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 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注:频率折线图是随着样本而变化的,因此并不能由频率折线图得到准确的总体密度曲线. 当样本容量不断增加,分组的组距不断缩小,频率分布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一条光滑的曲线即总体密度曲线,它由(a,b)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观反映总体在范围(a,b)内取值的百分比.③讨论: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不是一定存在?它的密度曲线是否可以被非常准确地画出来?(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很难想函数图象那样准确地画出来,我们只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对它进行估计,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④提问:目前有哪些方式可以发现样本的规律?(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都能帮助发现样本数据的规律)⑤定义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注:茎叶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两部分数据间的关系,茎是指数据中用来分组的依据数,叶是指被分到这组的数.⑥出示例:试将下列两组数据制作出茎叶图.甲得分:13 ,51,23,8,26,38,16,33,14,25,39,乙得分:49,24,12,31,60,31,44,36,15,37,25,36,39,(▲师生共同按制作茎叶图的方法进行操作)⑦讨论:用茎叶图处理样本数据有何好处,什么时候用茎叶图会比较方使?(茎叶图不仅能够保留原始数据,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 而且能够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但其仅适用于样本数据较少时,否则枝叶会太长. 茎叶图中数据的茎和叶的划分,可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决定.)2、练习:教材P61第3题.3、小结:不易知一个总体的分布情况时,往往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目前有:频率分布表、直方图、茎叶图.三、巩固练习:1. 练习:试制作本班男同学身高的茎叶图.2. 作业:P72 1、2题,只作图.第三课时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一)教学要求:正确理解样本数据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从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教学重点:从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教学难点:对比初中所学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作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2. 讨论:如何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出一些规律?(给出一个图,试着分析)3. 已知数据:10,11,12,12,13,13,13,14,15, 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试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复习:初中学习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概念?(样本众数:样本观测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样本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平均数.)讨论:如何通过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了解总体的数字特征?引入:这节课学习如何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数字特征(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二、讲授新课:1、教学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估计:①讨论:结合教材月平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何估计众数?(注意哪段范围的数最多)②估计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最大的方条的横轴中点数字. (最高矩形的中点)③思考: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 2.25t,翻回到课本第5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结论: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

高二数学 必修三教案:§2.2.2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高二数学  必修三教案:§2.2.2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第1课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一)导入新课思路1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得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书课题)思路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并不需要了解总体的分布形态,而是更关心总体的某一数字特征,例如:买灯泡时,我们希望知道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我们怎样了解灯泡的使用寿命呢?当然不能把所有灯泡一一测试,因为测试后灯泡则报废了.于是,需要通过随机抽样,把这批灯泡的寿命看作总体,从中随机取出若干个个体作为样本,算出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什么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如何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3)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活动:那么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引导.讨论结果:(1)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中位数(在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的数称为中位数)、平均数(一般是一组数据和的算术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为: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将数据分组;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3)教材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 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25 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请大家翻回到课本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 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出中位数的值为2.02.思考:2.02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与样本的中位数值2.0不一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原因同上: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课本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02 t 左右),但是也有少数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别高,显然,对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思考: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但是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缺点,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讨论,并举例)对极端值不敏感有利的例子:考察课本中表21中的数据,如果把最后一个数据错写成22,并不会对样本中位数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对极端数据不敏感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错误数据的影响,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为操作的失误经常造成错误数据.对极端值不敏感有弊的例子:某人具有初级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想找一份收入好的工作,这时如果采用各个公司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收入的中位数作为选择工作的参考指标就会冒这样的风险:很可能所选择公司的初级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人员的收入很低,其原因是中位数对极小的数据不敏感.这里更好的方法是同时用平均工资和中位数来作为参考指标,选择平均工资较高且中位数较大的公司就业.对极端值不敏感的方法,不能反映数据中的极端情况. 同样的,可以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平均数,上图就显示了居民用水的平均数,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由估计可知,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平均值为2.02 t.显示了居民月均用水量的平均数,它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由于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数据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有的性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从图上可以看出,用水量最多的几个居民对平均数影响较大,这是因为他们的月均用水量与平均数相差太多了.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最大的方条的横轴中点数字.(最高矩形的中点) 估计中位数: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左右两边面积相等.估计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总之,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是对数据中心位置的描述,可以作为总体相应特征的估计.样本众数易计算,但只能表达样本数据中的很少一部分信息,不一定唯一;中位数仅利用了数据中排在中间数据的信息,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平均数受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影响,绝对值越大的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三者相比,平均数代表了数据更多的信息,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一组数据的“重心”.(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 1 (1)若M 个数的平均数是X,N 个数的平均数是Y ,则这M+N 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2)如果两组数x 1,x 2,…,x n 和y 1,y 2,…,y n 的样本平均数分别是x 和y,那么一组数x 1+y 1,x 2+y 2,…,x n +y n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得到结论.解:(1)NM NY MX ++;(2)2yx.例2 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甲班: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92 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乙班: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分析: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集中水平,因此,分别求出甲、乙两个班的平均分即可.解: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班的平均分为101.1,乙班的平均分为105.4,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思路2例1 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时间抽样频率分布表(单位:h),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人数频率[6,6.5) 5 0.05[6.5,7) 17 0.17[7,7.5) 33 0.33[7.5,8) 37 0.37[8,8.5) 6 0.06[8.5,9) 2 0.02合计100 1 分析:要确定这100名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就必须计算其总睡眠时间,由于每组中的个体睡眠时间只是一个范围,可以用各组区间的组中值近似地表示.解法一:总睡眠时间约为6.25×5+6.75×17+7.25×33+7.75×37+8.25×6+8.75×2=739(h),故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 h.解法二:求组中值与对应频率之积的和6.25×0.05+6.75×0.17+7.25×0.33+7.75×0.37+8.25×0.06+8.75×0.02=7.39(h).答: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 h.例2 某单位年收入在10 000到15 000、15 000到20 000、20 000到25 000、25 000到30 000、30 000到35 000、35 000到40 000及40 000到50 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分析:上述百分比就是各组的频率.解: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12 500×10%+17 500×15%+22 500×20%+27 500×25%+32 500×15%+37 500×10%+45 000×5%=26 125(元).答:估计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为26 125元.(四)知能训练从甲、乙两个公司各随机抽取50名员工月工资:甲公司:800 800 800 800 8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1 2001 2001 200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200 1 5001 500 1 500 1 500 1 500 1 500 1 5002 000 2 000 2 0002 000 2 000 2 500 2 500 2 500乙公司: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700 700 700 700 700 700 1 000 1 000 1 000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1 0001 000 1 000 6 000 8 000 10 000试计算这两个公司50名员工月工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估计这两个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答案:甲公司:员工月工资平均数1 240,众数1 200,中位数1 200;乙公司:员工月工资平均数1 330,众数1 000,中位数1 000;从总体上看乙公司员工月工资比甲公司少,原因是乙公司有几个收入特高的员工影响了工资平均数.(五)拓展提升“用数据说话”, 这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但是,数据有时也会被利用,从而产生误导.例如,一个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一线工人,他们的年收入可能是一万元左右,另有一些经理层次的人,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这时,年收入的平均数会比中位数大得多.尽管这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合理些,但是这个企业的老板到人力市场去招聘工人时,也许更可能用平均数来回答有关工资待遇方面的提问.你认为“我们单位的收入水平比别的单位高”这句话应当怎么解释?这句话的目的是谨防利用人们对统计术语的模糊认识进行误导(蒙骗).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单位的收入水平比别的单位高”这类话的模糊性,这里的“收入水平”是指员工收入数据的某个中心点,即可以是中位数、平均数或众数,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含义.在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众数通常用来表示分类变量的中心值,容易计算,但是它只能表达样本数据中的很少一部分信息,通常用于描述分类变量的中心位置.2.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数据(即排序靠前或排序靠后的数据)的影响,容易计算,它仅利用了数据中排在中间数据的信息.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即存在一些错误数据(如数据的录入错误、测量错误等)时,应该用抗极端数据强的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心值,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样本,向学生展示错误数据对样本中位数的影响程度.3.平均数受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影响,“越离群”的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与众数和中位数相比,平均数代表了数据更多的信息.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时,使用平均数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可能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误差.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样本,向学生展示错误数据对样本平均数的影响程度.在体育、文艺等各种比赛的评分中,使用的是平均数.计分过程中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方法,就是为了防止个别裁判的人为因素而给出过高或过低的分数对选手的得分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误差,尽量保证公平性.4.如果样本平均数大于样本中位数,说明数据中存在许多较大的极端值;反之,说明数据中存在许多较小的极端值.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同时知道样本中位数和样本平均数,可以使我们了解样本数据中极端数据的信息,帮助我们作出决策.5.使用者常根据自己的利益去选取使用中位数或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从而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山东省高中数学《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2 新人教A版必修3

山东省高中数学《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2 新人教A版必修3

第2课时标准差导入新课思路1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但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 cm,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所以我们学习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标准差.(教师板书课题)思路2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7,9,5,4,9,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得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我们知道,x甲=7,x乙=7.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从上图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标准差.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如何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数字特征(中位数、众数、平均数)?(2)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下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甲110 121312512125135125135125乙115 112513115125125145125145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3)某种子公司为了在当地推行两种新水稻品种,对甲、乙两种水稻进行了连续7年的种植对比实验,年亩产量分别如下:(千克)甲:600, 880, 880, 620, 960, 570, 900(平均773)乙:800, 860, 850, 750, 750, 800, 700(平均787)请你用所学统计学的知识,说明选择哪种品种推广更好?(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某市按当地物价水平计算,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的家庭即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民政局对该市100户家庭进行调查统计,它们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6万元,民政局即宣布该市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你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5)如何考查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呢?把数据在坐标系中刻画出来,是否能直观地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讨论结果:(1)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最大的方条的横轴中点数字.(最高矩形的中点) 估计中位数: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左右两边面积相等.估计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2)由上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10,乙样本的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上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 (3)选择的依据应该是,产量高且稳产的品种,所以选择乙更为合理.(4)不符合实际.样本太小,没有代表性.若样本里有个别高收入者与多数低收入者差别太大.在统计学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侧重于考察总体的相关数据特征.比如,市民平均收入问题,都是考察数据的分散程度.(5)把问题(3)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刻画出来.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知道,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更集中在平均数的附近,即乙的分散程度小, 如何用数字去刻画这种分散程度呢?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 所谓“平均距离”,其含义可作如下理解:假设样本数据是x 1,x 2,…,x n ,x 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x i 到x 的距离是|x i -x |(i=1,2,…,n).于是,样本数据x 1,x 2,…,x n 到x 的“平均距离”是S=nx x x x x x n ||||||21-++-+- .由于上式含有绝对值,运算不太方便,因此,通常改用如下公式来计算标准差: s=])()()[(122221x x x x x x nn -++-+- .意义:标准差用来表示稳定性,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大,也就越不稳定.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小,也就越稳定.从标准差的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差s≥0,当s=0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标准差还可以用于对样本数据的另外一种解释.例如,在关于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例子中,平均数x =1.973,标准差s=0.868,所以x +s=2.841,x +2s=3.709; x -s=1.105,x -2s=0.237.这100个数据中,在区间[x -2s,x +2s ]=[0.237,3.709]外的只有4个,也就是说,[x -2s, x +2s ]几乎包含了所有样本数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s 2——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 s 2=n1[(x 1-x )2+(x 2-x )2+…+(x n -x )2].显然,在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方差与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的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往往是很多的,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是不知道的.如何求得总体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呢?通常的做法是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这与前面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近似地代替总体分布是类似的.只要样本的代表性好,这样做就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两者都是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的是标准差.如导入中的运动员成绩的标准差的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运动员甲的成绩的标准差的过程如下:即s 甲=2.用类似的方法,可得s 乙≈1.095.由s 甲>s 乙可以知道,甲的成绩离散程度大,乙的成绩离散程度小.由此可以估计,乙比甲的射击成绩稳定. 应用示例思路1例1 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1)5,5,5,5,5,5,5,5,5; (2)4,4,4,5,5,5,6,6,6; (3)3,3,4,4,5,6,6,7,7;(4)2,2,2,2,5,8,8,8,8. 分析:先画出数据的条形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解: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如下: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是:0.00,0.82,1.49,2.83. 它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它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2 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25.40 mm 的一种零件.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20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mm): 甲25.46 25.32 25.45 25.39 25.36 25.34 25.42 25.45 25.38 25.42 25.39 25.43 25.39 25.40 25.44 25.40 25.42 25.35 25.41 25.39 乙25.40 25.43 25.44 25.48 25.48 25.47 25.49 25.49 25.36 25.3425.33 25.43 25.43 25.32 25.47 25.31 25.32 25.32 25.32 25.48从生产的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质量较高?分析:每一个工人生产的所有零件的内径尺寸组成一个总体.由于零件的生产标准已经给出(内径25.40 mm),生产质量可以从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两个角度来衡量.总体的平均数与内径标准尺寸25.40 mm 的差异大时质量低,差异小时质量高;当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尺寸很接近时,总体的标准差小的时候质量高,标准差大的时候质量低.这样,比较两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大小即可.但是,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都是不知道的,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差异的估计值. 解:用计算器计算可得甲x ≈25.401,乙x ≈25.406;s 甲≈0.037,s 乙≈0.068.从样本平均数看,甲生产的零件内径比乙的更接近内径标准(25.40 mm),但是差异很小;从样本标准差看,由于s 甲<s 乙,因此甲生产的零件内径比乙的稳定程度高得多.于是,可以作出判断,甲生产的零件的质量比乙的高一些.点评: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对一名工人生产的零件内径(总体)的质量判断,与所抽取的零件内径(样本数据)直接相关.显然,我们可以从这名工人生产的零件中获取许多样本.这样,尽管总体是同一个,但由于样本不同,相应的样本频率分布与平均数、标准差等都会发生改变,这就会影响到我们对总体情况的估计.如果样本的代表性差,那么对总体所作出的估计就会产生偏差;样本没有代表性时,对总体作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也正是我们在前面讲随机抽样时反复强调样本代表性的理由.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条件许可时,通常采取适当增加样本容量的方法.当然,关键还是要改进抽样方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变式训练某地区全体九年级的3 000名学生参加了一次科学测试,为了估计学生的成绩,从不同学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100分12人,90分30人,80分18人,70分24人,60分12人,50分4人.请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地区3 000名学生的平均分、合格率(60或60分以上均属合格). 解:运用计算器计算得:100450126024701880309012100⨯+⨯+⨯+⨯+⨯+⨯=79.40,(12+30+18+24+12)÷100=96%,所以样本的平均分是79.40分,合格率是96%,由此来估计总体3 000名学生的平均分是79.40分,合格率是96%.思路2例1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甲 9.8 9.9 10.1 10 10.2 乙9.410.310.89.79.8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9.8-10)2 +(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例2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天数151—180 181—210 211—240 241—270 271—300 301—330 331—360 361—390灯泡数1111820251672分析:用每一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寿命. 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55,285,315,345,375,由此算得平均数约为165×1%+195 ×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 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1001×[1×(165-268)2+11×(195-268)2+18×(225-268)2+20×(255-268)2+25×(285-268)2+16×(315-268)2+7×(345-268)2+2×(375-268)2]=2 128.60(天2). 故所求的标准差约6.2128≈46(天).答: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 知能训练 (1)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2)若给定一组数据x 1,x 2,…,x n ,方差为s 2,则ax 1,ax 2,…,ax n 的方差是_____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对自行车运动员甲、乙两人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单位:m/s)的数据如下:甲 27 38 30 37 35 31 乙 33 29 38 34 28 36试判断选谁参加某项重大比赛更合适? 答案:(1)9.5,0.016 (2)a 2s 2(3)甲x =33,乙x =33,33734722=>=乙甲s s ,乙的成绩比甲稳定,应选乙参加比赛更合适. 拓展提升某养鱼专业户在一个养鱼池放入一批鱼苗,一年以后准备出售,为了在出售以前估计卖掉鱼后有多少收入,这个专业户已经了解到市场的销售价是每千克15元,请问,这个专业户还应该了解什么?怎样去了解?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方案.解:这个专业户应了解鱼的总重量,可以先捕出一些鱼(设有x 条),作上标记后放回鱼塘,过一段时间再捕出一些鱼(设有a 条),观察其中带有标记的鱼的条数,作为一个样本来估计总体,则鱼塘中鱼的总条数鱼的条数鱼塘中所有带有标记的条鱼中带有标记的条数)(x aa =这样就可以求得总条数,同时把第二次捕出的鱼的平均重量求出来,就可以估计鱼塘中的平均重量,进而估计全部鱼的重量,最后估计出收入. 课堂小结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 2.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两个手段(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需要从总体中抽取一个质量较高的样本,才能不会产生较大的估计偏差,且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的结果也就越精确. 作业习题2.2A 组4、5、6、7,B 组1、2.设计感想统计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是新教材的亮点.仅仅想借助“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及公式,简单模仿课本例题”来学习,是绝对不行的.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其原因在于样本的随机性.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从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总体的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的容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教师建议:亲身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合理决策”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等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情感、意志等领域也得到了协调发展,这才是学校学习的科学而全面的目标,习题设置有层次,尽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也是高考命题原则.。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进行合理估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兴趣。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样本估计;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样本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统计问题,例如“根据班级部分学生的身高数据来估计全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来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概念的思考。

- 提问学生对“样本”和“总体”的理解,以及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

- 通过简短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有限的样本数据来估计一个更大的群体(总体)的特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包括随机抽样、样本大小、估计的准确性等概念。

- 使用图表、示例和公式来解释不同类型的估计方法,如点估计、区间估计等。

- 结合具体实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展示如何进行样本估计的计算步骤。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的问题和数据集,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样本估计。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估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和统计支持。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加深对样本估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 选择几道题目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教案标题: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目标:1. 理解样本和总体的概念,并能够解释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

2. 掌握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3. 能够应用样本估计总体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有关样本估计总体的理论知识和实例的教材。

2. 计算器或电脑:用于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样本和总体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出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

讲解理论(15分钟):1. 解释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2. 介绍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a. 点估计:使用样本数据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b. 区间估计:使用样本数据计算出一个区间,该区间内的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3. 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以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示例演练(2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市场调查公司想要估计某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平均销售额。

请设计一个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案,并计算出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2.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

3. 指导学生使用样本数据计算出估计值和置信区间,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他们设计的样本估计总体方案和计算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样本估计总体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总结样本估计总体的关键概念和方法。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设计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案,并计算出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解释他们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扩展活动:1.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练习样本估计总体的设计和计算。

2. 鼓励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计算,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用样本估计总体》说课稿一、引言本说课稿将围绕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教材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章节展开。

本章主要介绍了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涉及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掌握点估计的概念和基本思想;2.理解点估计的性质和评价标准;3.学会利用样本数据构建置信区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点估计的概念和基本思想,掌握常用的点估计方法;2.掌握置信区间的构造方法,能够运用统计推断的思想进行问题求解。

四、教学过程1. 点估计a.点估计的概念: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估计值,例如通过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b.点估计的基本思想:点估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一个点来估计总体的某个参数。

c.常用的点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根据已知的样本数据,寻找使样本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参数值作为估计值;•矩估计:利用样本矩与总体矩之间的关系来估计参数值;•最小二乘法估计:在回归分析中,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估计回归系数。

2. 点估计的性质和评价标准a.点估计的性质:•无偏性: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点估计的期望值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有效性:在所有无偏估计中,方差最小的估计被称为有效估计;•一致性: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点估计的值趋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b.评价标准:•均方误差:衡量点估计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平均误差;•置信区间:通过对于估计值加减一个合理的范围,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

3. 置信区间a.置信区间的概念:置信区间是用样本数据得到的估计值加减一个合理的范围,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

b.构造置信区间的方法:•正态分布下的置信区间: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根据样本均值和标准差构造置信区间;•大样本情况下的置信区间:当样本容量很大时,可以使用中心极限定理来构造置信区间;•小样本情况下的置信区间: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以使用t分布来构造置信区间。

2.2.2用样本估计总体 优秀教案

2.2.2用样本估计总体 优秀教案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课题】: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设计与执教者】:广州2中,黄广兵,nroyxq@
【教学时间】:2课时
【学情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中的第二节,是统计学的重要一节,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它也是统计知识中考察频率较高的一节。

在前两节中,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在本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数据,并利用样本数据推测总体,进一步体会统计学的思想方法,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
(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
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
字特征的随机性;
②能力目标: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
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③情感目标: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教学重点】:数据的数字特征的求算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合理的决策
【教法、学法设计】: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计算机及相关软件(Excel,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3《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3《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3《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3《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一.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与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点,从而恰当的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的作出总体估计。

二. 学习重点三.学习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1 )统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 )随机抽样的几种常用方法有哪些?(3)通过抽样方法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二)自学提纲1.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适合描述什么样的数据?2.如何列频率分布表?3.如何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基本步骤是什么?4.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是什么?5.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6.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三)课前自测1.从一堆苹果中任取了20只,并得到了它们的质量(单位:g)数据分布表如下:分组[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频数 1 2 3 10 1 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g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__________%. 2.关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B.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数的频率C.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D.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值3.已知样本:10,8,6,13,8,10,12,11,7,8,9,11,9,12,9,10,11,11,12,那么频率为0.2的范围是( ) A、5.5-7.5 B、7.5-9.5 C、9.5-11.5 D、11.5-13.5 (四)探究教学典例:城市缺水问题(自学教材65页~68页)问题1.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2.如何分析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用水量其他信息吗? 知识整理:1.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频数: 频率: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 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问题: .1.月平均用水量在2.5—3之间的频率是多少?2.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在哪个区间?3.月均用水量小于4.5 的频率是多少?4.小长方形的面积=?5.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6.如果希望85%以上居民不超出标准,如何制定标准?7.直方图有那些优点和缺点?例题讲解:例1有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的频数如下:[12.5, 15.5) 3 [15.5, 18.5) 8 [18.5, 21.5) 9 [21.5, 24.5) 11 [24.5, 27.5) 10 [27.5, 30.5) 5 [30.5, 33.5) 4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数据落在[15.5, 24.5)的百分比是多少? (4)数据小于21.5的百分比是多少?3.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问题1:如何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 频率分布折线图的概念:问题2:在城市缺水问题中将样本容量为100,增至1000,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假如增至10000呢?总体密度曲线的概念:注:用样本分布直方图去估计相应的总体分布时,一般样本容量越大,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总体密度曲线,就越精确地反映了总体的分布规律,即越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1.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doc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doc

总体分布的估计(2)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耍,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教学设想〈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可以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频率分布表:我们把反映总体频率分布的表格称为频率分布表。

编制频率分布表的步骤如下:(1)找到最大最小值,求全距;决定组数,算得组距;(2)分组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取左闭又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

【注意】:在决定组数以后有可能要适当的调整全距,既如果全距不利于分组(如不能被组数整除),可适当增加全距,(只能加不能减)如在左右两端各增加适当的范围(尽量使两端增加量相同)。

彳列1・从某校高一年级的1002名新生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身高的样本,数据如下(单位:cm)。

试作出该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解:最大值=180,最小值=151,他们相差29,决定分为10组,则需将全距调整为30,组距为3,既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3,组距二全距/组数可取区间[150. 5, 180. 5]练习:P53, T 1, 3第二课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A第1课时教学内容§2. 2. 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NBA的 2004 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 12, 15,20, 25, 31, 31, 36, 36, 37, 39, 44, 49,50 乙运动员得分﹕ 8, 13, 14, 16,23, 26,28, 38,39, 51,31, 29,33 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探究新知探究 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 a 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 a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 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 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 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其一般步骤为:1. 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 决定组距与组数;3. 将数据分组;4. 列频率分布表;5.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教材 P65 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 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探究 2: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的单位不同,得到的图和形状也会不同 . 不同的形状给人以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分别以0. 1 和 1 为组距重新作图,然后谈谈你对图的印象?(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思考:如果当地政府希望使 85%以上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出标准,根据频率分布表2- 2 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2. 2- 1(,见教材 P67)你能对制定月用水量标准提出建议吗?(让学生仔细观察表和图)(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 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2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思考: 1.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不是一定存在?为什么?2.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否可以被非常准确地画出来?为什么?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很难像函数图象那样准确地画出来,我们只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对它进行估计,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 (见教材P70 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三、例题精析例 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 名 12 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 cm):区间界限[122,126)[126,130)[130,134)[134,138)[138,142)[142,146)人数5810223320区间界限 [146,150)[150,154)[154,158)人数1165(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估计身高小于 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分组频数频率[122,126)50.04[126,130)80.07[130,134)100.08[134,138)220.18[138,142)330.28[142,146)200.17[146,150)110.09[150,154)60.05[154,158)50.04合计1201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频率 /组距0.070.060.050.040.030.020.01o身高( cm)122126 130 134 138 142 146 150 154 158( 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 04+ 0. 07+0. 08= 0. 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例 2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 2:4: 17: 15: 9: 3,第二小组频数为12.频率 /组距0.0360.0320.0280.0240.0200.0160.0120.0080.004o90100110120130140150次数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 110 以上(含 110 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 1.解:( 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又因为频率=样本容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12150.第二小组频率0.08(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171593100%88%.24171593( 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 12, 51, 45, 27, 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 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课堂小结1.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五、评价设计1.P81 习题 2. 2 A 组1、2.第 2课时教学内容§2. 2. 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5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 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 7,8, 6, 8,6, 5, 8, 10, 7, 4;乙运动员﹕ 9,5, 7, 8,7, 6, 8, 6, 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探究(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点”?(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 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 100 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 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见教材第72 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教材第66 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 2. 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 2. 25 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 25 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 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 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 . 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6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 由此可以估计出中位数的值为 2.02.(图略见教材 73页图 2.2- 6)思考: 2.02 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与样本的中位数值 2. 0 不一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原因同上: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图 2.2-6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 02t左右),但是也有少数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别高,显然,对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思考: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但是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缺点,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讨论,并举例)(二)标准差、方差1.标准差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可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 . 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cm,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 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 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例如,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 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 7,8, 6, 8,6, 5, 8, 10, 7, 4;乙运动员﹕ 9,5, 7, 8,7, 6, 8, 6, 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我们知道, x甲7, x乙7 .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 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观察P74 图 2. 2- 7)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 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 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 .样本数据 x1, x2,, x n的标准差的算法:(1)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x .(2)算出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数据平均数的差:i(i 1,2,n)x x (3)算出(2)中 x i x(i1,2,n) 的平方.(4)算出(3)中 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即为样本方差.(5)算出(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s 1[( x1x) 2(x2x)2( x n x) 2 ].n7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显然,标准差较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标准差较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提问: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从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都可以得出:s≥0. 当s0 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 .2.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s2(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21x )22( xn 2s[( x 1( x 2x )x ) ].n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 .三、例题精析例 1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直方图,说明他们的异同点.(1)5,5,5,5,5,5,5,5,5(2)4,4,4,5,5,5,6,6,6(3)3,3,4,4,5,6,6,7,7(4)2,2,2,2,5,8,8,8,8分析:先画出数据的直方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解:(图见教材P76)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 0,标准差分别为:0. 00,0 . 82,1 . 49,2 .83 .他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他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 2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25. 40mm 的一种零件 . 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20 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mm):甲25. 4625. 3225. 4525. 3925. 3625. 3425. 4225.3825. 4225. 3925. 4325. 3925. 4025. 4425. 4025.4225. 4525. 3525. 4125. 39乙25. 4025. 4325. 4425. 4825. 4825. 4725. 4925.3625. 3425. 4925. 3325. 4325. 4325. 3225. 4725.3125. 3225. 3225. 3225. 48从生产的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质量较高?分析:比较两个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大小即可,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8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体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值.解:x甲25.401,x乙25.406;s甲0.037,s乙0.068.四、课堂小结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 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 2)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2.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3.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五、评价设计P81 习题 2. 2 A 组 3、4.9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教案 B第 1课时教学内容§2. 2. 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 a,用水量不超过 a 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 a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 a 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 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 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10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二、新课探知(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 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 其一般步骤为: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以教材P65 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例 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 名 12 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 人的身高(单位 cm):区间界限[122,126)[126,130)[130,134)[134,138)[138,142)[142,146)人数5810223320区间界限[146,150)[150,154)[154,158)人数1165(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一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 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分组频数频率[122,126)50.04[126,130)80.07[130,134)100.08[134,138)220.18[138,142)330.28[142,146)200.17[146,150)110.09[150,154)60.05[154,158)50.04合计12011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 /组距0.070.060.050.040.030.020.01o122126 130 134138142 146150 154158身高( cm)( 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 04+ 0. 07+0. 08= 0. 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总结: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 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 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 (见教材 P69)(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 (见教材P70 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 .(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12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③必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例2 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甲运动员得分: 13, 51,23, 8,26, 38,16, 33,14, 28,39;乙运动员得分: 49, 24,12, 31, 50, 31, 44, 36, 15, 37, 25, 36, 39.用茎叶图表示,你能通过该图说明哪个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吗?解:“茎”指的是中间的一列数,表示得分的十位数;“叶”指的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分别表示两人得分的个位数.画这组数据的茎叶图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第二步,茎是中间的一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三步,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茎右(左)侧.甲乙80463125368254389316167944915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得分基本上是对称的,页的分布是“单峰”的,有的叶集中在茎2, 3, 4 上,中位数为36;甲运动员的得分除一个特殊得分(51 分)外,也大致对称,叶的分布也是“单峰”的,有的叶主要集中在茎1,2,3 上,中位数是26.由此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成绩更好.另外i,从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看,乙运动员的得分更集中于峰值附近,这说明乙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练习:在NBA的2010 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 15,20, 25, 31, 31, 36, 36, 37, 39, 44, 49, 50乙运动员得分﹕8, 13, 14, 16,23, 26,28, 38,39, 51,31, 29, 33学生画出茎叶图(略)三、巩固练习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见下页图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 2:4: 17: 15: 9: 3,第二小组频数为 12.1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频率 /组距0.0360.0320.0280.0240.0200.0160.0120.0080.004o100110120130140150次数90(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 110 以上(含 110 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 1.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41715923第二小组频数又因为频率=,样本容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12第二小组频率150 .0.08(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17 15 93100% 88%.2 4 17 15 93( 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 12, 51, 45, 27, 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 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小结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