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与肖邦在钢琴艺术上的异同
浅谈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特征
大 众 文 艺大8摘要: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大丰富了浪漫派的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
本文从二者钢琴创作的异同进行论证分析,对他们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及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特征进行较为宽泛地总结。
关键词:浪漫主义;肖邦;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它强调人对主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个性化情感的表述,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传统的体裁形式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处理。
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便成为了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显著特点,而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则共同体现了这一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
一、结构曲式的自由性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也为民族乐派的产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更以其具有炽热爱国感情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成为民族乐派的直接先驱。
这时的主流钢琴音乐已达到顶峰;在演奏技术上无人胜过李斯特,在对钢琴潜力的挖掘上更无人取代肖邦。
他们的钢琴作品也以沙龙小品或炫技性乐曲为主,其作品既不抛弃传统结构,又不受其约束,创造了许多内容形式统一的独特曲式。
如肖邦的谐谑曲op.20、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
这些曲子在保留了传统写作手法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它们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戏剧性上都更为充实和丰富。
二、音乐语言的民族化他们的音乐都强调民族音乐的调性和节奏特征,能够很好的吸收德奥传统,努力开拓,同时融入自己民族的音乐精华,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例如肖邦的创作思想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关。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源自于波兰民族音乐,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炼造就了其独特和鲜明的个性,他的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也让我们对其民族性的表现有很深的印象,他的每首狂想曲气质不尽相同,结构曲式比较自由,李斯特把吉普赛人的生活及音乐特质巧妙地编织到狂想曲中,以表达自己身为“匈牙利人”的深情。
肖邦与李斯特作品之对比
肖邦与李斯特作品之对比作者:梁佳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0期摘要:萧邦生于波兰,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20岁来到巴黎,成为震动欧洲的青年作曲家;李斯特是匈牙利人,12岁就到了法国,在那里形成了他的哲学见解和艺术观。
萧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音乐潮流的中心人物,也是较早将东欧民间音乐语汇融入西方艺术音乐的艺术家。
关键词:萧邦;李斯特;民族精神;音乐创作[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一、萧邦的音乐创作萧邦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高贵的诗人气质,是历史上最有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
她本人是大演奏家,所作之200余首作品,除17首歌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与人声或其他乐器的组合外,全部都是钢琴曲。
包括3首奏鸣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曲以及前奏曲、夜曲、练习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玛祖卡等多首。
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了浪漫主义的最高成就。
萧邦音乐的民族性格,早在华沙时期创作的玛祖卡、波兰舞曲、夜曲、《波兰名歌幻想曲》和《克拉科维亚舞曲回旋曲》等作品中就显露出来。
即使是传统的古典音乐体裁,如奏鸣曲、变奏曲以及协奏曲,亦结合以波兰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a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就是玛祖卡的特点。
他赋予玛祖卡、波兰舞曲、圆舞曲以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玛祖卡是与波兰民间音乐联系最为密切的体裁,有的舞蹈性较强,如《F大调作品7之1》,被称为“小犹太”的《a小调作品17之4》,《C大调作品24之2》;有的带优美的抒情性,如《b小调作品33之4》,《a 小调作品68之2》等。
它们的旋律风格独特,常建筑在大-小调交替的基础上,和声含有增4度和大7度。
波兰舞曲的创作贯穿他的一生。
据考证《d小调波兰舞曲》(作品71之1)是15岁时的作品,它与早期的一批波兰舞曲都有胡梅尔、韦伯华丽纤巧风格的影响。
作品26的两首已显露出刚毅的性格,特别是《降e 小调作品26之2》篇幅大大扩展,有戏剧性的对比因素,和声复杂,音响宏大。
肖邦与李斯特之音乐比较
琴 以外 的乐器 上 能奏 出同样 的 音 响风格 。和 声 是 肖邦音 乐风 格 中 写作吧 ,要 写得 有通 俗 性 、 民族 性 。 ”这 一切 ,给 肖邦 以后 的音
最有特 点 、贡 献最 突 出的 一个 方面 。它 喜欢 使用 利第 亚 、弗 里几 乐创 作 带来 了深刻 的影 响 。
斯特 却有 着迥 然 不 同的个 性 。 肖邦非 常注 重钢 琴音 色 的发 挥 。他 文艺 家 。他们 主 张文 艺要有 鲜 明 的民族 特性 ,要 有热 爱 人 民和 自
的作 品诗意 很浓 ,旋 律 以真 挚 、热情 、柔 和 、宽 广如 歌为特 点 。 由的 思想 内容 ,要 有丰 富 的情 感色 彩 。这些 思想 对 肖邦 有着 深远
恋,本 民族 民间音 乐被他 们在 作品中运 用得淋 漓尽致 。 肖邦 与李斯特 入 了 自己 民族 的音 乐精 华 。从 音乐 各要 素来 看 ,无 论在和 声 、复
的钢琴音 乐创作 ,在浪漫主义音乐中 占有特殊 的地位 ,他们 的钢琴作 调 、 曲式方 面 ,肖邦 与 李斯 特 的钢 琴 音乐 语 汇几 乎 是 德奥 式 的 ,
的祖 国波兰和 匈 牙利 。
饱 含着对 祖 国 、 民族 及 民 间文化 的满 腔热 情而 创 作 出来的 。十 九
一 、 音 乐创作 风格
世 纪上 半 叶波 兰 进 步 的 、 民族 的浪 漫主 义 文 艺,对 波 兰 的 民族 斗
在 音 乐 创 作 风格 方 面 “钢 琴 诗 人 ” 肖邦 与 “炫 技 大 师 ”李 争起 了很 大 的促 进作 用 。当 时 ,波 兰 涌现 出一批 爱 国 的思想 家和
乐家 。在钢 琴 音乐 创作 中 肖邦和 李 斯特 融入 了 民族 民 间音乐 的语 鲜血 染 红 了祖 国的土 地 ,在 这苦 难 的 日子 里 ,产 生 了无数可 歌 可
浅析李斯特与肖邦钢琴圆舞曲的异同
浅析李斯特与肖邦钢琴圆舞曲的异同关键词:李斯特;肖邦;钢琴圆舞曲;浪漫主义时期一.绪论圆舞曲最开始是作为华尔兹的伴奏曲而发展的,它与小步舞曲不同,有强烈的节奏感与节拍强弱对比。
随着莫扎特、舒伯特等作曲家创作的圆舞曲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圆舞曲逐渐也发展出了能够独立演奏的旋律性强的钢琴圆舞曲。
本文以李斯特《维也纳之夜》与肖邦《降A大调辉煌大圆舞曲》为例,分析浪漫主义时期这两大杰出音乐家创作的钢琴圆舞曲的异同,进而感受两位大师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二.《维也纳之夜》与《降A大调辉煌大圆舞曲》分析1.对比:1.1对李斯特《维也纳之夜》的分析李斯特的《维也纳之夜》改编自舒伯特的风之圆舞曲。
速度较快,是一首有引子、有尾声的典型的维也纳式古典圆舞曲。
曲子一开头就使用弱起,产生类似切分式的节奏,把重音放在正拍的长音上。
a小调与F大调、A大调的互相转化,再加上双手八度在中音区的演奏,形成了进行曲式的序幕。
八小节的引子后,呈式部主题出现。
虽是8+8的平行结构,但强弱对比明显,由5个小节的强到极强再到3个小節的减弱,最后三和弦的断奏反而给人很轻快的感觉。
第27小节开始慢慢进入高潮,连续的八度上行递进拉宽了曲子的幅度,充满了积极与热情的力量。
呈式部第二主题从第48小节开始,左手典型的三拍子律动更衬托出右手旋律的流动性。
64小节又以更饱满的情绪将第一主题的八度递进重复,在95小节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对乐段承上启下的休止小节。
第96-273小节进入第二部分,音乐更突出了舞蹈性、跳跃性。
虽然左手依旧是最典型的三拍子伴奏织体。
但在这一部分,弹性节奏在里面有更多的体现,就像舞会中一对对舞伴在自由搭档、转圈、滑步。
特别是到156小节,右手出现以下行为主的六度音程,大调式与小调式音乐色彩的变化,也使旋律的进行十分有趣。
188小节开始的三连音节奏型穿梭于右手的两个声部,中间穿插着半音极进的六度音程,音乐结构在此拉宽,更符合舞会式的轻巧与华丽并存的特点。
浅谈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
浅谈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宋 姝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肖邦与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钢琴艺术大师,两位钢琴大师的独创性铸就了钢琴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他们分别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各自的民族精神。
本文通过对二者作品中的民族性、创作手法及音乐风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民族性 创作手法 音乐风格作者简介:宋 姝,女(1987-),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122-02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追求自由,注重表达个人感情的时代。
这一时期,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 (1810—1849)和“钢琴之王”李斯特 (1811—1886)将钢琴音乐推向了顶峰。
肖邦和李斯特都有着同在异乡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但他们都有着对各自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们的音乐中都注入了浓厚的民族气息,并作出了许多创新,使浪漫主义音乐富有新的音乐色彩。
他们虽然生长在同一个年代,但是不同的个性使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有着鲜明的差异。
肖邦性格内向、忧郁、敏感。
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更多注重的是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比之下,李斯特性格外向、热情、夸张。
他的音乐没有肖邦那么细腻、宁静,更多的是直爽、强悍,充满征服欲。
一、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民族气息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之所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主流音乐中加入了民族音乐的因素。
民族音乐为作曲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在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就使用了各自民族中的音乐素材,这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同时体现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思想。
肖邦的创作与波兰的民间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近郊的热拉佐瓦沃拉村,从小就受到波兰民间音乐及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为他之后的民族创作打下了基础。
谈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与李斯特钢琴小品《爱之梦之三》的学习比较_
《谈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与李斯特钢琴小品《爱之梦之三》的学习比较_》摘要:肖邦的钢琴曲《离别》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不论是分析两部作品的演奏技法,还是分析它们的声部层次,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关键词:作品风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肖邦的钢琴曲《离别》(《E大调练习曲》)作于1827年,李斯特的《爱之梦》作于1847(另一说1850)年,两首作品创作的年代相差20余年摘要:有比较有对比地学习是成功的捷径之一。
肖邦的钢琴曲《离别》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不论是分析两部作品的演奏技法,还是分析它们的声部层次,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关键词:作品风格;曲式;演奏技巧;比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世上的知识虽广博但毕竟有限,有比较有对比地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捷径之一。
肖邦的钢琴曲《离别》(《E大调练习曲》)作于1827年,李斯特的《爱之梦》作于1847(另一说1850)年,两首作品创作的年代相差20余年。
看上去似乎并无多大关联,但笔者在练习中发现,两部作品的风格、曲式、声部层次上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
本文就自己对这两部作品的学习体会做几点比较。
一、作品体裁、内容不同,但作品风格上相似。
很明显前者是练习曲。
“练习曲”这一体裁一般是为了磨练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肖邦的每一首练习曲除了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之外,在作曲技法和音乐表现方面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钢琴家尼克斯曾赞叹道:“不论从美学的观点或是从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之优异性对我们来说实在可以用‘无比’这个词来形容,这些乐曲中决不缺什么。
”足见得肖邦的练习曲,绝不仅仅是高难度的手指练习,而是一组异常优美的钢琴诗。
在钢琴文献中,作为训练技术的练习曲,能把技术与音乐结合得如此完美的还很少见。
悠缓如歌的旋律,柔美深沉的色彩,每每听这首曲子总会让人心头涌起淡淡的伤感与离愁。
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彰显了这位浪漫主义时代“钢琴诗人”的气质。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比较分析
肖邦 是 著 名 的 民族 音 乐 家 和 艺 术 家 ,他 的 音 乐 创 作 与 波 兰 中 ,各主 题 的对 比可 以合 理地 看成 各 种 乐器 间 的冲 突 与融 合 。因 民族 民 间艺 术 息息 相关 。 肖邦 所 处 的年 代正 是 波兰 人 民 争取 民族 此 李斯 特 的钢 琴音 乐作 品大 多 被改 编成 交 响乐 。 解 放 的年 代 。在 这 一 时期 波兰 产 生 了无 数 的 民族英 雄 。就 是 在这 种 时 代背 景 下 , 肖邦创 作 出 了众 多 的钢 琴音 乐 ,这 些钢 琴 音 乐 中 饱 含 着 肖邦 对祖 国、 民族 文化 的浓 厚情 感 。在 l 9 世 纪 上 半叶 波兰 三 、二者 在音 乐特 征 方面 的比 较 1 . 肖 邦 作 品 的音乐 特 征
・
音 乐理 论 ・
大 众 文 艺
肖邦 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比较分析
黄 晓 东 ( 四川理 工 学 院艺术 学 院 四川 自贡 6 4 3 0 0 0 ) 二 、二 者音 乐创 作风 格 的 比较 肖邦 与 李 斯 特 是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杰 出音 乐 家 , 二 人在 音 乐
进 一 步的 挖掘 。
一
配 、音域 的 扩展 ,还是 对 于一 些 细节 的 装饰 ,颤音 的 灵活 运用 ,
都 充 分地 表 现 出 了 肖邦 钢 琴音 乐 的特 点 。 肖邦 的音 乐作 品充满 了 二者 民族 风格 的 比较 肖邦 与 李斯特 对 于 德 奥传 统都 进 行 了 良好 的吸 收和 努 力 的开 诗 意 ,令人 久 久不 忘 ,回味 无 穷 。
、
拓 ,同 时还 融入 了本 民族 的音 乐精 髓 和 文化 精 神 。从音 乐 的 构成 要 素 来看 ,无论 从 和 声 ,还 是从 复调 和 曲式 方 面 , 肖邦与 李 斯特
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探析
学院: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钢琴方向)年级:2011级文硕学生姓名:胡潆哥学生学号:Y111340266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探析我理解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的钢琴作品是具有与同时期其他器乐及声乐作品的共同特点——强调个人的抒情性,偏重幻想和夸张的手法。
由于理想与现实间充满矛盾,浪漫主义钢琴家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对梦寐以求而又难以实现的事物的渴望。
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是这一时期钢琴作品中常见的内容。
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
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而浪漫派钢琴音乐最重要特点就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即民族性。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而浪漫派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创作就是把民族性的表现作为追求的目标。
作曲家们常常在作品中反映祖国的历史,表现民族的性格,描绘人民的风俗生活,或是把音乐作为题材激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与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相得益彰,把对个性的强调扩大到对民族性的强调。
肖邦的波兰音乐与李斯特的匈牙利音乐从民族风格的创作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肖邦与波兰音乐的关系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
当浪漫主义思潮传到波兰时,波兰的艺术家们除了具有浪漫主义者的一般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的创作同波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艺术中的幻想和感情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当时有许多进步艺术家把宣传爱国精神和强调民族性、发展民族艺术作为自己崇高的职责。
这些领域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便是肖邦,而那些爱国主义思想对当时的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
031[摘 要] 通过深入探讨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旨在揭示两位作曲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首先分析了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以及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揭示了他们的作品如何反映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特征。
其次从音乐结构层面详细剖析了两位作曲家在和声、旋律、形式等方面的处理,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音乐结构来传达深刻的情感。
最后从情感表达内涵和表演技巧上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作品比较了两者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通过深入解读肖邦作品中的悲伤与怀旧以及李斯特作品中的激情与豪放,揭示了两位大师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对人性、自然和人类精神追求的理解,对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演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 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情感内涵;表演技巧论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颜 彦肖邦与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代的两位钢琴音乐巨匠,不仅在全球音乐史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情感表达方面也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肖邦的作品,如同波兰的风土人情一般,充满了诗意和感伤,展示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和谐交融。
相对而言,李斯特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激情四溢的表达,呈现了一种豪放而又深情的艺术风格 [1]。
尽管两位作曲家在风格和技巧上不同,但是他们都共同追求一个目标:通过音乐深入探寻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反映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理想的多维度理解。
音乐被视为情感和灵魂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对话的桥梁。
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无疑是这一观念的生动体现。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音符和旋律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真挚流露和人类精神追求的具象表现。
通过对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可以让我们对音乐艺术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研究概述(一)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肖邦和李斯特这两位19世纪的钢琴巨匠,各自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深度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李斯特,肖邦,异同]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 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从事钢琴专业学习及研究多年来, 也弹奏了不少两位大师的作品, 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论述。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肖邦是一位表现和谐和充满柔情的天才, 他把自己的艺术基本只限于钢琴领域, 因此他的钢琴作品拥有许多前辈作曲家所没有的最高度的美, 完全新颖的感情, 和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肖邦写了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 其中以波洛涅兹舞曲与玛祖卡舞曲最具代表性。
( 一) 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拥有着强有力的节奏, 凝聚着古代波兰固有的、最崇高的情感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不但有尚武精神, 也有平静、自觉的力量和坚定的感情。
例如铿锵有力, 充满战斗气息的英雄波兰舞曲,充满幻想与美好的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 还有他强有力的升f小调波洛涅兹, 狂暴的动机, 狂风暴雨般的主题, 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 二)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完全是另一种性质一另一种音乐境界在这里, 细腻、温柔、暗淡的色调变化代替了丰富和鲜明的色彩。
如果说波洛涅兹是代表了整个人民的统一的总的意志, 而玛祖卡就是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肖邦的这一体裁创作, 代表着他最本真的性格特点, 是他写出其他伟大作品的源泉和动力。
二、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李斯特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 是现代钢琴艺术的创作者, 他的盛名首先归功于他非凡的演奏技艺和威震人心的钢琴表现才能。
他同样也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他是一个音乐革新实践家,对于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首先是进行综合处理, 把作品当成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他主要依靠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型地揣度和知觉地掌握所演奏的作品,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文学或绘画的诗意基础。
标题音乐是李斯特所倡导的音乐形式, 他的大部分优秀的作品都是有标题的, 如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基本上都是标题的, 还有他著名的旅游岁月都是一个个标题性的钢琴音乐作品, 不管是记事还是写景, 这些作品都能给我们很直观的听觉印象。
谈李斯特与肖邦风格之异同
谈李斯特与肖邦风格之异同17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古钢琴制作师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里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现代钢琴”,这架“现代钢琴”诞生的意义远远超出“一种新的乐器的出现”,而之后的一百年里“现代钢琴”又得到了更好的完善。
这个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庞大的乐器在西方音乐辉煌的300年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提及钢琴音乐,都惯于将肖邦与李斯特放在一起来评论。
的确,肖邦与李斯特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少年时期都被誉为“天才少年”;都同样对帕格尼尼痴迷,并受其影响;都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等等。
而他们两人的不同之处是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肖邦,出生和成长在特殊时期的波兰。
19世纪初期,波兰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充满着反对奴役压迫、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斗争,因为当时的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
而此时波兰的文艺中也具有着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共同特征。
例如,强调个人主观情绪和幻想的表现、富于抒情色彩、喜爱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题材常常来自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民间色彩,等等。
但是波兰的浪漫主义文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那就是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这是19世纪初波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此时年轻的肖邦便受到了这种特殊的浪漫主义文艺深刻的熏陶,从而使肖邦在后来的创作中一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
李斯特,在出生与成长阶段并没有受到民族性问题的影响,而是沉浸在他的“演奏神童”的幸福生活中,自然,他的作品中“民族”并不是他想要去表达的。
如果要找出对李斯特影响最深的因素的话,决不能漏掉帕格尼尼,正是这位19世纪上半叶让欧洲人极力崇拜的小提琴家,给了李斯特想极力发挥自己特长的动力和决心,尽管在后来李斯特拒绝承认受到帕格尼尼的影响。
让我们看看这两位音乐家在浪漫主义时期所受到的“礼遇”吧:“绅士们,请摘下帽子……我在肖邦伟大的天分、高尚的目标和他的大师级作品前俯首!”这是在肖邦学生时代的一部重要作品——为钢琴和管弦乐而写的变奏曲《请伸出你的玉手》首演后音乐评论家、作曲家舒曼的评价。
论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三)演唱技巧 这首作品不仅可以用美声唱法演唱,也可以用民族唱法演唱。 其实民族和美声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在音色上,不要太明亮, 毕竟这首歌的主题是凄凉悲惨的。在演唱的时候,歌者要站在鸟儿 的角度去尽量模仿鸟儿的叫声。在声音技巧方面,首先注意的是气 息,起音的时候一般是从弱开始,对气息的控制要注意保持叹息的 感觉,有足够的气息量,在长音上保持连贯性,做好渐强或者渐弱 的准备,使气息“吹出去”;其次要注意歌唱状态,要用自然说话 的方式,把音搭在气上,而不是刻意去做一个声音,这就要求歌唱 者既要有胸腔的共振又要保持声带的自然闭合,从而摆脱嗓子去演 唱。并且还要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特别是高音部分要继续保持这种 状态,保持高位置,才能使声音更自然。最后要注意吐字,这首歌要 在注意吐字清晰的同时,不要咬字太重,不然会破坏整体的感觉,在 气息的基础上把故事叙述清楚就可以了,就像在讲述故事一般。
(四)情感表达 在演唱情感方面应该注意加入自己的体会,把倾诉表现得更 加真切。把“声”和“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有凄美呐喊的语 气,根据谱面标记在歌词中找出强和弱的地方,并生动的表现出 来,具有鲜明的对比,做到伸缩有度,适度得体,使整首作品跌宕 起伏的情绪更好地表达。4.演唱中“演”与唱的融合。 对作品的定位一样,我们也可以对演唱中的表演做一个设计, 但是首先要分析好每首作品的背景、内容、歌词、作曲者的思想及 “我”是第几人称,其次,对曲谱的风格、结构、特点和作品人物 中的性格、形象特征都要分析,然后来定位选择表演的表现形式, 表演时设计的每个动作都要恰如其分, 要符合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思想内涵,不能乱演,要 适度,逐步的从对表演的有意识做到下意识,无意识,达到忘我的 境界,真正的把“演”与唱融合在一起,像歌手那样表演,像演员 那样歌唱。 五、结语 这首《鸟儿在风中歌唱》具有雅俗共赏的风格,在现代艺术 歌曲的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贡献。演唱者在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作 品之余,应该多了解,多体会作曲家背景、风格,学习作品音乐知 识,领悟作品内涵,深刻发掘作品的意义,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才 能对作品完整演绎,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作品。■
刍议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的比较
井晶(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摘要:肖邦、李斯特两位钢琴艺术家在欧洲浪漫主义钢琴中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他们两位的钢琴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较强烈的民族气息,但是不同点也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对两位音乐奇才不同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17-02钢琴在19世纪被欧洲人们称为独具浪漫主义风格的乐器之王,而后由于钢琴音乐风格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涌现出了很多不同的音乐作曲、演奏的学派。
在这些音乐学派中,肖邦和李斯特两位学者脱颖而出。
肖邦当时所创造出的音乐艺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他的音乐风格是从温柔的旋律到激动人心的激情的旋律,从优雅到壮观,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李斯特当时被称为钢琴巨神,他是一位十分注重演绎技巧的大师,能够将自己的新思想融入到音乐风格之中,他苦涩、阴沉的和声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19世纪初欧洲资产主义最新潮的文艺思想就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正是这种思潮最好的演绎工具。
此外,这种文艺思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追求个性的解放,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抒发个人感情,这种方式完全不同于早期的以理智为主的创作方式。
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是一种释放个性、具有诗意、重感情的一种理想化的音乐。
肖邦和李斯特两位音乐大师在创作风格上有不同之处,他们在19世纪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推向了一个高峰。
一、在创作思想上的不同在音乐创作思想上,肖邦和李斯持有着各自鲜明的风格。
肖邦作为欧洲音乐史上一个著名的爱国作曲家,他生活的波兰是一个深受各种灾难的国家,这样更加深了他了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在他的思想里贯穿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如此,肖邦的音乐作品大多与他的国家有关,对国家的命运担忧、对祖国的忧患之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掌握了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作品。
浅论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
浅论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作者:杨傲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4期弗朗索瓦·肖邦和弗朗兹·李斯特,他们是十九世纪欧洲杰出的两位浪漫主义音乐家,在钢琴领域具有突出成就。
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数为现代钢琴而作。
一、两位音乐家的出生背景及作品简介(一)肖邦费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出生于波兰,父亲尼古拉·肖邦来自法国,1787年迁居华沙,母亲是波兰人,父母都有较深的音乐造诣。
肖邦受两种文化的影响都很深,性格中兼有法国人的浪漫和波兰人的朴实。
肖邦一生创作了约两百部作品,主要有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夜曲21首、圆舞曲17首、歌曲17首、即兴曲4首、叙事曲4首、钢琴奏鸣曲3首、钢琴协奏曲2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以及钢琴三重奏。
此外还有船歌、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由于大部分作品是钢琴曲,且风格优雅诗意,故有“钢琴诗人”美称。
(二)李斯特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一个贵族家庭,父亲亚当·李斯特很喜欢音乐,在小提琴和钢琴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他的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
还有根据匈牙利境内的吉普赛音乐所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
他首创了新的音乐体裁——交响诗。
二、风格特点的比较(一)环境影响肖邦和李斯特都在幼时就接触音乐、学习钢琴,都被当时的人称作“钢琴神童”。
但是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特色。
肖邦处于战乱时期的波兰,自出生后就处在一个到处充满着奴役与压迫的时代,当时欧洲兴起反对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社会思潮,肖邦受政治环境与社会思潮的影响,许多创作中都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性与民族性。
浅析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异同
浅析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异同摘要:波兰的肖邦与匈牙利的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两颗璀璨的巨星,二者的所作的练习曲均在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
本文主义从二者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更深的层次上对二者的练习曲有所了解。
关键词:肖邦李斯特钢琴练习曲浪漫主义时期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练习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
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
肖邦与李斯特练习曲的出现将钢琴演奏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肖邦是第一位将练习曲这个音乐体裁作为音乐会演奏曲目出现的作曲家,而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将钢琴演奏技巧发展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肖邦一生一共作有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op.10 的12首,op.25的12 首,以及3首新练习曲。
op.10 的no.1、no.2、no.5、no.6 作于1830 年,no.8、no.9、no.10、no.11作于1829年,no.7、no.12 作于1831 年,no.3 作于1837年,这12 首作品是献给他的朋友李斯特的;op.25no.4、5、6、7、8、9、10、11作于1832 - 1834 年,no.1作于1834,no.2、3、12作于1836年,这12首作品是献给达左尔伯爵夫人的;3首新练习曲均作于1839 年。
李斯特一生作有23首钢琴练习曲,其中超级音乐会练习曲12首,初创于1826 年,帕格尼尼练习曲6 首,出版于1851 年;3 首音乐练习曲,创作于1848年,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作于1862- 1863。
肖邦练习曲的创作从1829- 1839年历经10年。
他的音乐创作与19世纪上半叶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联系。
1829 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此时波兰民族斗争运动正在走向高潮,如火如荼的民族运动培育了肖邦的民族感情爱国热忱。
肖邦与李斯特的故事写一篇发言稿
肖邦与李斯特的故事写一篇发言稿历史使得两位钢琴家有着不同的思想,个人的经历与不懈努力使得两位大师有着各自的特色。
他们的钢琴音乐创作,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钢琴作品,结构大胆创新,和声极度发展。
各自在注入了浓郁的民族气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创作风格,把钢琴音乐推向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峰巅。
肖邦于1 810年出生在波兰华沙,自小喜欢音乐,从母亲那里学到很多民歌,而且着迷诗歌和绘画。
8岁登台演奏钢琴,在华沙,人们都知道出了一位“钢琴神童”。
20岁时他就已经是很有名的钢琴家了。
肖邦是一位爱国的音乐家,虽从1 831年开始在巴黎定居,但他对祖国波兰的爱从未稍懈,他热爱祖国,怀念家乡,一直对祖国的不幸而痛苦。
他经常抱病演出,身体异常虚弱时还进行创作。
1 848年底他去世时手里还紧握着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杯子,并嘱咐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自已的祖国。
在他创作的大量钢琴曲中透露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深刻的民族感情。
音乐表现出来的宏伟性和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感人至深。
舒曼曾指出:“肖邦的音乐乃是掩遮在鲜花中的大炮。
”他经常抱病演出,身体异常虚弱时还进行创作。
1 848年底他去世时手里还紧握着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杯子,并嘱咐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自已的祖国。
别林斯基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曾写道:“,,一个诗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现自己而伟大起来。
他的伟大既不是由于表现了自己的苦难,也不是由于表现了自己的幸福;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深深扎下了根的,,”这些话完全能够用在肖邦身上,他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在社会和历史——他祖国历史的土壤中扎下根。
第二年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的雷定,父亲为埃特哈基公爵的土地管理员,也是卓越的业余音乐家。
自小就学习音乐,九岁时在贵族的集会上弹奏钢琴,结果获得贵族们赠与六年的学费,父亲就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拜车尔尼和沙里埃利为师,十二岁在各地公开演奏,曾使贝多芬大为赞赏。
浅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浅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作者:朱晓乐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5期【摘要】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浅谈,论述。
【关键词】浪漫派作曲家;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的异同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从事钢琴专业学习及研究多年来,也弹奏了不少两位大师的作品,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论述。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肖邦是一位表现和谐和充满柔情的天才,他把自己的艺术基本只限于钢琴领域,因此他的钢琴作品拥有许多前辈作曲家所没有的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和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肖邦写了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其中以波洛涅兹舞曲与玛祖卡舞曲最具代表性。
(一)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拥有着强有力的节奏,凝聚着古代波兰固有的、最崇高的情感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不但有尚武精神,也有平静、自觉的力量和坚定的感情。
例如铿锵有力,充满战斗气息的英雄波兰舞曲,充满幻想与美好的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还有他强有力的升f小调波洛涅兹,狂暴的动机,狂风暴雨般的主题,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二)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完全是另一种性质一另一种音乐境界在这里,细腻、温柔、暗淡的色调变化代替了丰富和鲜明的色彩。
如果说波洛涅兹是代表了整个人民的统一的总的意志,而玛祖卡就是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肖邦的这一体裁创作,代表着他最本真的性格特点,是他写出其他伟大作品的源泉和动力。
二、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李斯特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是现代钢琴艺术的创作者,他的盛名首先归功于他非凡的演奏技艺和威震人心的钢琴表现才能。
他同样也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是一个音乐革新实践家,对于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首先是进行综合处理,把作品当成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他主要依靠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型地揣度和知觉地掌握所演奏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文学或绘画的诗意基础。
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上的差异研究
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上的差异研究作者:孙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0期摘要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尽管如此,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类型,两者的风格迥然不然。
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肖邦李斯特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1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差异的研究情况在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中,肖邦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而李斯特则是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这一部分;保罗·亨利·朗则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将肖邦归纳为纯粹的浪漫主义时期,而李斯特则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
也有的西方音乐学者这样讲到,单纯的从时间上对音乐进行划分断代,稍显生硬,真正的音乐史应该是声音的历史。
2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共性分析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听起来有很多共性,比如更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突破了结构的某些局限,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肖邦的音乐更具有歌唱性,而李斯特则是把钢琴变成了万能乐器,将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放在钢琴上,音响效果空前宏大,技巧性很强等等。
事实上,肖邦出生于1810年,而李斯特是1811年,李斯特和其他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出生于大约同一时期,但是他比他们活得都长,比如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
肖邦和李斯特关系很微妙,肖邦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低俗,他同样不喜欢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的音乐,但是他却同他们是朋友,有的时候彼此帮助。
肖邦,始终是和波兰、爱国、乔治·桑、爱情、弱不禁风这几个词分不开,肖邦成名以后,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的音乐,肖邦就像是放在真空瓶子里只能远远观赏的稀有的花,我们很难真实的触碰到他,当然这也与留下来的肖邦的一手资料很少有关;而李斯特就更像是受众人喜爱的杂耍演员,他有很多头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评论家、文学家、神甫、教师。
英俊的外表、丰富的音乐活动、过人的经历、被人津津乐道的私生活,李斯特更立体的将自己呈现给世人,所以争议很多,他像是一个花农,在花园里种满鲜花,其实,很多花远比我们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
李斯特与肖邦在钢琴艺术上的异同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艺术之比较肖邦与李斯特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之所以延续了上百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民族性音乐的不断融入,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输入,使得浪漫主义音乐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在这样一个德奥音乐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代,波兰人肖邦、匈牙利人李斯特虽然都达到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高峰,成为钢琴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但是两人好象是两座遥遥相望的高山,虽然都很高,但彼此永远都走不到一起。
肖邦与李斯特都到过巴黎,特别是肖邦,术成就不可或却的重要部分。
而且他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很难想象在钢琴以外的乐器上奏出同样的风格,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
比起肖邦,李斯特则偏向于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
他的作品往往气势恢弘,和声的排列与配器相关,复调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地视为各种乐器间的冲突与交融。
正因为如此,李斯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钢琴音乐改编成交响音乐,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往往有着恢弘的气势,而细腻却不如肖邦,因而他的音乐较为直率,粗犷。
同样是技术很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炫技是李斯特钢琴的一大特征,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钢琴技术,李斯特还专门创制了音乐会练习曲这一音乐题材,而从艺术性、内容的深刻性来说,则明显弱于肖邦。
《安魂光和作曲家的心态。
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
李斯特在创造了这种单乐章结构。
肖邦的三1.从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上来说,他们的精神性格是迥异的,肖邦内向,李斯特外向。
2.肖邦与李斯特各自继承的精神血缘关系来看,肖邦继承了莫扎特的许多特点,比较婉约,李斯特在精神上则更象贝多芬,豪迈而富有创造力。
3.同时应该注意到,肖邦的音乐和李斯特的音乐相比更加复古,分析肖邦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即兴的优美旋律,其实都是经过肖邦仔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这正是令人惊讶和感叹的地方),我认为只有肖邦的钢琴作品达到了既巧夺天工,又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艺术之比较
肖邦与李斯特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之所以延续了上百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民族性音乐的不断融入,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输入,使得浪漫主义音乐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在这样一个德奥音乐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代,波兰人肖邦、匈牙利人李斯特虽然都达到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高峰,成为钢琴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但是两人好象是两座遥遥相望的高山,虽然都很高,但彼此永远都走不到一起。
肖邦与李斯特都到过巴黎,特别是肖邦,巴黎几乎成为了他第二个故乡。
这一经历成了他们艺术成就不可或却的重要部分。
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他们不但实现了作为钢琴家的演奏梦想,而且听众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他们都能很好地吸收德奥传统,努力开拓,同时融入自己民族的音乐精华。
从音乐各要素来看,无论在和声、复调、曲式方面,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语汇几乎是德奥式的(虽然民族风格浓郁),特边是对于民族风格的融汇,肖邦做得非常出色的,他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李斯特的诸多《匈牙利狂想曲》也让我们对其民族性的表现有一大概印象(虽然李斯特误那吉普赛音乐当成自己匈牙利民族的音乐)。
然而,“钢琴诗人”肖邦与“炫技大师”李斯特在创作风格上的个性突出,迥然不同的。
肖邦的钢琴音乐中,其每一首乐曲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论是黑白键的分配,及音域的限度,,还是一些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句,都体
现了这一点。
很难想象在钢琴以外的乐器上奏出同样的风格,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
比起肖邦,李斯特则偏向于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
他的作品往往气势恢弘,和声的排列与配器相关,复调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地视为各种乐器间的冲突与交融。
正因为如此,李斯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钢琴音乐改编成交响音乐,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往往有着恢弘的气势,而细腻却不如肖邦,因而他的音乐较为直率,粗犷。
同样是技术很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炫技是李斯特钢琴的一大特征,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钢琴技术,李斯特还专门创制了音乐会练习曲这一音乐题材,而从艺术性、内容的深刻性来说,则明显弱于肖邦。
从钢琴小品来看,李斯特创作了很多抒情的小品与音画性钢琴曲集,以《旅游岁月》、《安魂曲》和《诗与宗教的协和》为代表。
其中《旅游岁月》以清新纯洁的感情描绘了瑞士、意大利的风光和作曲家的心态。
它的第二集更注重表现对艺术和历史的回顾和追思。
这些作品体现了李斯特丰富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和哲理思想。
肖邦的钢琴小品大多带有沙龙气质,如他的《夜曲》及《圆舞曲》等。
虽然不乏细腻、动人,这与肖邦的性格与他所处的巴黎贵族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
再看大型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
这部包含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大型作品,采用了“主题变奏”的原则,将奏鸣曲几个乐章的结构连贯起来成为单乐章结构。
作者以非凡的节俭的方式,用有限的材料写出了宏大严谨的作品。
李斯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奏鸣
曲式与传统的多乐章器乐套曲结合起来,创造了这种单乐章结构。
肖邦的三首奏鸣曲仍延袭前人传统,使肖邦创新较少。
成就比李斯特低一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从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上来说,他们的精神性格是迥异的,
肖邦内向,李斯特外向。
2.肖邦与李斯特各自继承的精神血缘关系来看,肖邦继承了莫扎特的许
多特点,比较婉约,李斯特在精神上则更象贝多芬,豪迈而富有创造力。
3.同时应该注意到,肖邦的音乐和李斯特的音乐相比更加复古,分析肖
邦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即兴的优美旋律,其实都是经过肖邦仔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这正是令人惊讶和感叹的地方),我认为只有肖邦的钢琴作品达到了既巧夺天工,又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
然而,李斯特的作品则是志向未来的,在他手中发展成熟的动机变形手法,逐渐成为了后来构建浪漫主义宏伟大厦的边准之一,对后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代音乐巨匠瓦格纳。
当然他晚期的许多小品,如《喷泉》也能反映出他对印象派音乐的一个引导,是印象派音乐的先驱之一。
4.肖邦多创作无标题音乐,而李斯特则多创作钢琴特性小品。
5.李斯特寿命较长,几乎生活在整个浪漫主义音乐盛期,研究他的音乐,
更能反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