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3课时)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本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认识到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用图表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能按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能用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三、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课堂切入点,先讲单一标准的分类,再讲不同标准的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
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更好地得以发展,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加深对分类、整理以及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类结果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定)

—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第三单元主备人:成员: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

分的很好。

教师贴图片板书。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类的时候是一推一堆放的,还有的同学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到前面学生板贴,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学生汇报。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心形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生回答。

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生回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及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及教材分析

3 分类与整理单元集体备课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2.感知和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能够简单分类不同类型的物品;3.培养学生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整理的规范性;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类标签、各类物品示例、实物案例;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

3. 分类练习(15分钟)•分发各类物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的规则。

4. 拓展训练(10分钟)•学生自行整理书包或课桌,分享整理心得,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

2. 分类游戏(15分钟)•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的能力。

3. 整理实践(15分钟)•指导学生整理教室或个人物品,培养整理意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度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更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及书包;2.家里寻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整理心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讲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讲课稿
练习……1课时
备课
过程
一、例题教学
例1
教学关键:
(1)教师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
(2)根据例1的情景结合小精灵的话揭示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分类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
(3)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备课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内容本单元由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两个内容构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备课
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
简析
本单元由“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两个内容构成。给定标准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自选标准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教学这两个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选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诗句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最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最新)

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一分钟测试1.圈一圈,算一算(1)(2)(3)(4)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课后反思:(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一分钟测试2、四、板书设计:(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课后反思: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一分钟测试四、板书设计:十几减89十( )=16 8十( )=139十( )=15 8十( )=11课后反思: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备课主备人:李敬敬一、教材简析: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

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

如第15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18页以“第几”为标题、第19页以“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中港英文学校谭文珍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

(出示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羊,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2.(出示课件)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

3.师,现在的羊又多了,我们再来估计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打开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1.实物数数。

(1)师:拿出每个小组准备好的一捆小棒、一捆橡皮筋,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橡皮筋有几个或者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汇报,你是怎么数的?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百.(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数百羊图。

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

(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1.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如果要拿三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3捆再拿5个单根)学生全部拿三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四十二根。

强调: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方案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教学准备
导学步骤
导学流程 具体内容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 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1、导(导课题、目标)
复备栏
1.出示例 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
4、讲(教师精讲点拔 可以按颜色分,也可按形状分。
或出示课件,突破难
点)
5、练(以固学案出示, 课件出示练习七 1、2、3 题。
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
标)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 钟,可由学生进行小
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一,按颜色分:红 3,蓝 3,黄 6。 二,按形状分:串 3,心 4,球 5。
复备栏
一 、 出 示 27 页 上 的 情境 图数 一 数 各 种东 西 各 是多 少 。
2、学(出示预学案, 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3、展(师巡视发现问 学生小组活动(4 分钟) 汇报交流 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方案
分类与整理一
学校 科目 学习目标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上课时间
课题
分类与整理一
课时—总课时
1----2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化翠菊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园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

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

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的有效问题是: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及转换,共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1 通过观察、操作等让学生体会所学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3 通过学生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美。

4 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以及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1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2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四、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什么?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图形间的转换。

五、本单元教学所需教学具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彩色纸、剪刀、吸管、毛线、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实物课件等。

六、本单元教学大约需要多少课时?本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

七、如何教学做风车?先拿出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让学生沿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在此基础上,带着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做一个风车。

八、如何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具体活动时,不一定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建设中心小学主备人:王国宝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
二、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分类的方法;二根据要求的整理。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的学习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分类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根据要求的整理
重、难点突破措施: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

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单元解读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循环的起始(小学整数教学一般安排成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10000以内的数、多位数等四个循环)。

在100以内数这个循环里,先认识这些数,接着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与笔算,然后教学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除法。

大约需要近两个学期的吋间才能完成。

这些知识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与人生发展起奠基作用。

教学100以内的数,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数数和认数一读数与写数”的编排习惯,重组了知识结构,突出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原理与方法。

尽管重组了内容结构,仍然很重视数的意义的教学,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练习。

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有了明显的加强。

二、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1、利用实物图形、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位,理解数的意义,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2、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3、整理百数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

4、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5、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数的意义、读写和大小比较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屮已经多次接触到100以内的,并且有大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能数出I—— 100,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数数的过程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的重新“解读”,寻找数学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在已经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教学100以内的数,要教学21、22、23……100等八十多个数。

这么多个数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地教学。

整数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构造的数,把0〜9这些数字分别放到各个数位上,就能形成不同的数。

这就涉及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以及位值思想的教学,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学生动手操作
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部编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合备课情况(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合备课情况(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合备课情况(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掌握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内容1. 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介绍和解释2. 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3. 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4. 两位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与作用。

2. 加法运算:从简单的加法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运算。

通过连加和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3. 减法运算:同样从简单的减法开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练,巩固减法运算的能力。

4. 大小比较:利用教具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培养他们比较大小的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部编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计数棒、计数器等- 图片和实物:用于概念引入和示范- 小组活动和游戏:用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确保学生掌握程度- 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个体化反馈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提高研究效果教学总结- 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检验掌握情况- 总结研究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动力时间安排- 第1课时:引入概念,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第2-3课时: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第4-5课时: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第6-7课时:两位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第8课时:教学总结和复以上为部编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合备课情况。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参加人:主讲人:备课时间:备课内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包括1-5的认识,比较大小、第几、几和几、加法、减法、0的认识和有关0的计算。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5各数。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教学生学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数的组成,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书表示物体的个数,和物体的顺序,并进行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0——5的数并会读、会写。

会比较大小,高矮,长短。

2、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复习师问:“谁能用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5?”分别请同学回答。

揭示课题:1-5的认识二、培养数感1、出示挂图:(1、)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哪里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试着数出图内有哪些动物?它们有几个?让不同的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出图中的动物:1头……2头……3只……4朵……5个……多让学生说一下。

(3)、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分别在黑板上写出1、2、3、4、5、让学生认识这5个数字。

(4)、让学生用这5个数字表示周围的物体,加深对这几个书的认识,培养数感。

2、用计数器帮助认数出示计数器,先拨一个珠子,让学生知道用1来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分气球”和“一起来做游戏”两个活动构成。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二、单元学习目标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单元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单元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标准分类五、单元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简单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重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难点: 体会分类的标准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实际操作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投影出示两个书柜)如果你要看《365夜故事》,你愿意从哪个书柜上取书?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同学们说的真好,书柜上分类摆放书本,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要看的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简单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分类整理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备课
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
简析
本单元由“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两个内容构成。给定标准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自选标准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教学这两个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例2
教学关键:
(1)例2是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教师在教学时渗透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对课本P28“做一做”起到巩固作用。
(2)组织全班分小组讨论交流,采用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整理。
二、重点练习训练
P28做一做 P5 练习七第1、2题 P30 第4、6题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选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诗句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练习…… 1课时
备课
过程
一、例题教学
例1
教学关键:
(1)教师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
(2)根据例1的情景结合小精灵的话揭示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分类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
(3)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Fra bibliotek设计学习素材。
3、对学生不同的分法,教师可以肯定但要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课时
划分
共3课时
例1……1课时
例2……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