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2009年河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2010年3月30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我市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谋划更高水平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选择反传统发展路径,实行反经济周期操作,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向好的表现和苗头不断增多,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4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幅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从动态变化看,一季度GDP增长4.8%,上半年GDP增长7.1%,前三季度GDP增长8.9%,全年GDP增长10.7%,呈现前低后高、加快上升的运行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5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23.8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0.52亿元,增长10.4%。
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1:54.1:32.8调整为12.6:53.7:33.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322元,增长8.1%。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6.23万个,从业人员30.92万人,分别增长17.3%和4.5%。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9.05亿元,增支25.9%。
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用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2.5%、51.3%、40.4%、20.0%、17.5%和13.7%。
河源市经济发展对策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投入不足
河源市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
人才引进困难
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河源市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环境污染问题突
工业污染严重
河源市部分工业企业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 影响。
环保基础设施落后
河源市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强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消费拉动不足
虽然近年来河源市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显不 足。
02
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
河源市农业占比较大,但农业生产效率较 低,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影响整体经 济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河源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现代服 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制约了城市经济的 转型升级。
学习先进经验
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河源市的实际情 况,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发展对策和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产业结构调整
01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河源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
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
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21•【字号】河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八届)23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八届)23号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通过的《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河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21日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2024年8月27日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6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人才培养开发第三章人才引进与流动第四章人才评价激励第五章人才服务保障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人才效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人才培养、开发、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和保障等工作。
第三条人才发展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体现分类施策的原则,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并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目标责任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的人才发展政策制度。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本辖区内的人才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人才工作综合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履行下列职责:(一)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二)研究制定并指导实施重大人才政策;(三)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协调推进人才发展指数提升等重点人才工作;(四)定期评估重大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实施绩效等,并根据评估情况及时优化调整重大人才政策;(五)研究决定有关人才工作的其他重要事项。
浅谈河源市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88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河源市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陈朋现(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 河源 517001)摘 要: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加强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优化矿产资源产业布局,提高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促进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河源市成矿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以钨、锡、铷、稀土等优势矿种为导向,全面布局区内矿产资源规划。
关键词:河源市;优势矿种;调控方向;规划布局中图分类号:P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1-0088-3Discussion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thinking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in Heyuan Cit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CHEN Peng-xian(292 Brigade,Bureau of Nuclear Industry Ge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Heyuan 517001,China)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oncern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exploitation,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optimize the layou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y,improve the ability to ensure the supply of mineral resources,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een mining,based on the metallogenic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Heyuan City, it is guided by tungsten, tin, rubidium, rare earth and other advantageous minerals, the overall layout of mineral resources planning in the area is carried out.Keywords: Heyuan City;Dominant mineral species;Regulation direction;Planning layout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陈朋现,男,生于1987年,河南禹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等。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河府办〔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府办〔2021〕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7月7日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立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提升产业园区用地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5000亩的目标,其中第一年完成7850亩:——挖掘存量用地空间5600亩,其中盘活供而未用产业用地1950亩、盘活批而未供产业用地3650亩。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整治提升低效用地和可提升产业用地面积2250亩。
以上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区)(见附件1)。
二、工作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包括产业园区范围外的产业用地整治行动可按本方案执行)开展清理,清理范围分为四大类,包括批而未供产业用地、供而未用产业用地、低效产业用地、可提升产业用地。
本次专项行动中的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
(一)批而未供产业用地,是指经依法批准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用而未实施供地、且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产业用地的土地。
(二)供而未用产业用地,是指已实施供地但未动工建设的用地,按照约定动工时间具体分为以下四类:1.暂未达到约定动工时间的未建产业用地;2.超过约定动工时间但未满1年的未建产业用地;3.超过约定动工时间但未满2年的未建产业用地;4.超过约定动工时间超2年仍未动工建设的产业用地。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7•【字号】河府办[2006]81号•【施行日期】2006.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河府办〔2006〕8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和《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精神,为做好我市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扶持工作,市政府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认真组织编制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在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本县区水库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水库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2006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通过加大投入,使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十一五”规划目标水平。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本县区水库移民安置区。
基础设施项目的安排要按照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安排范围为移民村组(自然村);生产扶持和科技技能培训的对象为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
四、规划内容(一)本县区水库移民安置区基本情况。
包括生产生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存在问题所做的工作、移民对扶持项目的意愿。
规划的每项具体内容要包括项目、资金筹措和受益情况。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河府〔2017〕44号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河府〔2017〕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河源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房屋征收办公室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2017年8月16日河源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三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规划先行、决策民主、程序正当、补偿公平、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政府房屋征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市城市规划区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民政、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城管、工商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房屋征收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房屋征收与补偿有关政策的宣传与解释工作。
(二)组织实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或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并对委托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7.03
•【字号】河府〔2021〕29号
•【施行日期】2021.07.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府〔202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业经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
市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经与规划纲要及省级对口规划衔接协调后,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实施;重点专项规划由规划牵头部门联合市发展改革局上报市政府批准,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市政府各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规划需在启动编制前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在印发前与规划纲要进行衔接。
附件: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附件-1:河源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清单.doc
附件-2: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doc
附件-3.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明细表.xlsx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3日。
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11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业法人企业。
2.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
3.本期退库企业数:是指由规模以上转为规模以下、关停并转等原因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数。
﹣27﹣目录经济运行简况 (1)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图 (3)1、经济总量 (8)2、农业生产 (8)3、全社会工业主要指标 (9)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9)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11)6、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2)7、“一区六园”主要经济指标 (13)8、产业转移园 (14)9、用电量 (15)10、财政收支 (16)11、税收 (17)12、金融 (18)13、固定资产投资 (19)14、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 (20)15、重点项目投资 (20)16、国内贸易 (21)17、对外贸易 (22)18、招商引资 (23)19、旅游 (24)20、物价 (25)21、人民生活 (26)22、新上规模工业企业 (27)23、新上限额商贸企业 (27)1~11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1~11月,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物价保持平稳、财政大幅增收、金融形势稳健等,但区域间工业投资不平衡、消费增速回落等问题值得关注。
㈠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民营工业贡献突出。
1~11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62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1~10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17.7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8%,同比增长22.1%,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4.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的贡献率达77.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3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快速发展。
全市“一区六园”实现工业增加值252.70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35.08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分别比全市规上工业快5.2和10.7个百分点。
广东河源江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二、构建宜商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 41 三、构建高效创新的环境保护体系 ..................... 42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体系 ................... 43 第七章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46 一、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 46 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 48 三、提高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 ......................... 49 第八章 创新体制机制 ................................... 51 一、建立市场化的生态保护机制 ....................... 51 二、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 ............................. 51 三、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 ............................. 52 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 53 五、建立“多规合一”协调机制 ....................... 53 六、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改革 ................. 53 第九章 强化区域合作 ................................... 55 一、全面深化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 55 二、主动参与河源惠州一体化发展 ..................... 55 三、积极推进粤东北地区合作 ......................... 56 四、构建对接赣闽的枢纽门户 ......................... 56 第十章 起步区建设及近期工作重点 ....................... 57 一、起步区建设 ..................................... 58 二、近期工作重点 ................................... 60 第十一章 实施保障 ..................................... 63 一、加强组织领导 ................................... 63 二、加强利益协调 ................................... 63 三、加强风险防范 ................................... 63 四、加强舆论宣传 ................................... 64 五、加强监督检查 ................................... 64
15月河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5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城镇居民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提供。
﹣23﹣目录经济运行简况 (1)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图 (3)1、经济总量 (8)2、农业生产 (8)3、全社会工业主要指标 (9)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9)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11)6、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2)7、“一区六园”主要经济指标 (13)8、用电量 (14)9、财政收支 (15)10、税收 (16)11、金融 (16)12、固定资产投资 (17)13、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 (18)14、全市重点项目投资 (18)15、国内贸易 (19)16、对外经济 (20)17、旅游 (21)18、物价 (22)19、人民生活 (23)1~5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1~5月,受外需减少与内需减弱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工业生产、消费需求、税收收入、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负增长状况亟需关注。
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但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41.77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同比回落15.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85.80亿元, 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比今年1~3月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三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回落20.7个百分点。
㈡区域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
全市七个统计地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5.1%~28.8%之间,地区工业增速差距达33.9个百分点,增速差距同比扩大了13.9个百分点。
发展最快的是和平县,同比增长28.8%, 最慢的是市直,负增长5.1%,增速同比回落了22.6个百分点。
其他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 龙川县25.3%、连平县17.5%、紫金县11.8%、源城区7.6%以及东源县0.5%。
河源市最全的介绍
前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南接惠州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东靠梅州市,西连韶关市,是广东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结合部。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地级市,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1区5县,总面积15641.98平方公里。
2005年河源市GDP 总量为204.94亿元,比2004年增加22.8%,增速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中山市和清远市。
2005年底,户籍人口337.36万人,总人口342.85万人,城镇化率为26.3%。
《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规划指标不足、规划用地与实际需求不符、规划调整频繁等问题,土地资源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河源市土地规划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行规划》已难以适应河源市的发展实际。
为保障规划期内河源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城乡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部署和《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全省大纲》)的要求,以《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大纲》)各项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参考指导,修编《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扩展阅读:河源金融论坛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规划目的 (1)1.2规划依据 (1)1.3规划区范围 (2)1.4规划期限 (2)1.5土地用途规划分类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2.1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3)2.2《现行规划》实施评价主要结论 (5)2.3土地利用特征及问题 (6)2.4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2.4.1 土地利用发展态势 (8)2.4.2 土地利用发展优势 (9)2.4.3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9)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1)3.1指导思想 (11)3.2规划原则 (12)第四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4)4.1土地利用战略 (14)4.2社会经济规划目标 (16)4.2.1 人口目标 (16)4.2.2 经济目标 (16)4.2.3 城镇化目标 (16)4.3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17)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0)5.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5.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2)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 (28)6.1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8)6.2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31)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3)7.1中心城区范围、功能和发展策略 (33)7.2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34)7.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策略 (34)7.4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35)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7)8.1“三旧”改造工程 (37)8.2坡度25°以下园地山坡地改造 (39)8.3现代标准农田建设 (39)第九章重点项目用地保障 (41)9.1交通运输项目 (41)9.2能源建设项目 (42)9.3水利建设项目 (42)9.4重点矿产项目 (43)9.5其它重大工程项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10.1发挥规划导向调控作用 (45)10.2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45)10.3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46)10.4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47)10.5扩大规划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7)10.6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机制 (48)第一章引言1.1 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导城乡各项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的落实,特编制本规划。
1~9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9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工业法人企业。
2.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户。
3.本期下规企业数:是指由规模以上转为规模以下、关停并转等原因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数。
目录经济运行简况 (1)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图 (3)1、经济总量 (8)2、农业生产 (8)3、全社会工业主要指标 (9)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10)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12)6、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3)7、“一区六园”主要经济指标 (14)8、产业转移园 (15)9、用电量 (16)10、财政收支 (17)11、税收 (18)12、金融 (20)13、固定资产投资 (21)14、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 (22)15、重点项目投资 (22)16、国内贸易 (23)17、对外贸易 (24)18、招商引资 (25)19、旅游 (26)20、物价 (27)21、人民生活 (28)22、新上规模工业企业 (31)23、新上限额商贸企业 (31)1~9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1~9月,全市经济总体呈“稳中有升,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具体表现在: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财政收入扭转负增长局面等,但重点项目投资进展缓慢、外贸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下降等问题亟待改善。
一、经济总体稳中趋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7.7%)、今年上半年(8.1%)提高了0.5和0.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6.7%)、全省(7.3%)快1.5和0.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并列第三。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7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77.05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94.18亿元,增长8.0%。
2013年河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3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2014年3月28日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河源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现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项目推进年、园区提升年、民生建设年”为主题,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有所优化。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4.3和3.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8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亿元,增长6.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7.11亿元,增长1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0.15亿元,增长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6%,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3.01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为1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 :48.7:38.6调整为12.2: 49.6:38.2,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
2013年,河源人均GDP 为22499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8%、全省的38.4%),按平均汇率折算为3633美元。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占比逐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府[2013]34号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府〔2013〕34号)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河源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5月6日河源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市级财政性资金,以全额投资、部分投资或以资本金等形式投入的市属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财政投资项目”)。
市级财政性资金包括市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内其他各项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管理的专项基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的上级补助资金、国债资金、政府性融资、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其他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
使用上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资金的投资项目,上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的项目,法律法规或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项目业主单位是指项目的发起单位,无具体发起单位的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指定项目业主单位。
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实施的单位,实行代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市代建部门或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其它代建机构,不实行代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项目业主单位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单位。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08•【字号】河府〔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河府〔2021〕1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8日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关键之年。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202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下:(1)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左右;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计划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164项,总投资约1862亿元,年度投资约390亿元;重点前期预备项目47项,估算总投资约1175亿元。
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及市委七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全省在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朝着到2025年“示范区”“排头兵”成效初显,“两个河源”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大幅提升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确保“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河源市委宣传部2009年8月20日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目录一、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5)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8)三、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38)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92)五、加强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 (112)六、探索凸显河源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山区建设新模式 (125)七、注重民生建设构建和谐河源 (140)八、传承河源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73)九、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 (197)十、创新体制机制 (214)十一、主动加快融入珠三角,强化区域衔接,扩大对外开放 (225)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35)前言河源市近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经济总量在地级市排名中上升了三位,势头良好;社会面貌也呈现了活跃、和谐、有序,后发崛起的景象。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了河源,但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双转移”扶持政策,中央和省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国内外“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等,都给河源带来了稳步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河源的发展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科学发展和河源特色之路,这就是“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道路,就是在系统论、运筹学、管理学、协同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河源的经济、生态、民生、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协调的发展之路。
本规划纲要是按照“三规合一”的新要求,结合河源的实际而研究制定的。
具体规划范围以河源市的源城、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五县一区”为主体,结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接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深圳、惠州、东莞、中山等市紧密合作及双转移的相关内容有机纳入。
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纲要可作为指导河源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以及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自进入21世纪以来,河源市先后实施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个五年计划,即2001-2005的“十五计划”和2006-2010的“十一五规划”。
“十五”期间,河源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农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五大发展”,取得了后发的优异成绩。
其中GDP年均增长16.3%,人均GDP年均增长15.3%;三大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34.8∶24.1∶41.4调整优化为2005年的21.5∶38.9∶39.6,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五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达8.52亿元,年均增长29.6%。
“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2006年,河源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的跨越,GDP总量由全省各地市的末位跃居至第19位。
2007年和2008年,GDP总量全省排名均保持在第19位。
2007年在全国200个城市竞争力评比中,河源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位。
2008年,河源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灵活抢抓各种发展机遇,“七大建设”稳步推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如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16.2%;完成税收总收入36.5亿元,增长22.2%;教育、医疗、文化、人口计生、社会保障、扶贫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全面进步,为今后中长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简要判断2008年,河源人均GDP1386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996美元。
同期广州市人均GDP为81233元,折算为11696美元;深圳GDP为89814元,折算为13153美元。
三大产业结构2008年河源为13.4:54.9:31.7。
同期广州为2.04∶38.94∶59.02。
,深圳为0.1%、48.9%和51.0%。
国际上通行按工业化发展水平标准来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
其中比较著名和权威的理论有: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研究发现,克拉克后来完善,按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化规律而提出的判断模式;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altber Hoffmann)在《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按照“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关系”的变化而提出的判断模式;钱纳里定理,按照“人均GDP的递进”来划分阶段的判断模式;联合国模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划分阶段的判断模式。
相对来说,钱纳里定理的判断模式比较简洁通俗和明了。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著作中根据多国经济发展数据而提炼而形成了钱纳里定理模型,其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段为初级产品(农业经济)时期,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740—1480美元之间,第二段为工业化起步期,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1480—3000美元之间;第三段为工业化成长期,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3000—6000美元之间;第四段为工业化成熟期,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6000—11160美元之间;第五段为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11160—17860美元之间;第六段为发达经济阶段,人均GDP按目前汇率大约在17860美元以上。
据此划分标准和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对比,可以判断,河源经济发展总体上当前仍然处于工业化起步期,壮大工业和发展现代农业仍然是当务之急。
(二)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与制约因素1.改革开放30年发展形成了较好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和350万河源人民的努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农村经济和城镇建设等“五大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河源今后经济社会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即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一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目前。
市委、市政府正按照汪洋同志视察河源时提出的“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和市第五次党代会栽好“六棵树’’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千方百计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发展构和谐,重民生保稳定,争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拓展。
2.主要优势。
资源优势。
土地、森林、水源、矿产、生态等资源的潜力较大。
全市人均矿产、森林、水、土地资源均居全省第一,温泉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丰富的“金、木、水、火、土”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河源土地充足,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048万亩,耕地165万亩。
有三大盆地平原,其中灯塔盆地1941平方公里,川南(龙川南部)盆地1000平方公里,源城盆地1230平方公里。
河源有东江、新丰江、韩江“三大江”和广东省两座最大的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淡水水域96万亩,是全省人均拥有淡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地区。
区位优势。
河源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境内京九、广梅汕两条铁路交汇,并在龙川设有京九铁路南段最大的编组站,惠河、梅河和粤赣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河源已经全面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和沟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大陆桥”,为绿色农副产品的流通运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可发展成粤北山区新的物流中心。
人文优势。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初步树立,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人、文、龙、山、水、林、泉"七脉资源发掘空间广阔。
河源还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也是独树一帜。
以上述客家文化、恐龙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也是大有可为的。
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河源形成了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钟表产业集群和模具产业集群等。
园区经济成为河源产业的中流砥柱,根据河源市统计局2009年2月的数据,2008年“一区六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入库税收分别为374.41亿元、105.15亿元和6.31亿元,分别增长19.2%、20.4%和45.1%。
对全市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2.9%和29.5%。
“一区六园”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河源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强力引擎。
同时,现代生态农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六大产业”、“六大基地”,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最近,河源又成功争取国家连续三年支持4000万元,以建设规划总面积达64万亩的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为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生态优势。
河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
河源风景秀丽,生态优美,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
全市江河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森林覆盖率达70.6%(新标准),居全省第一位。
河源是全国首批五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之一,是“广东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人居和创业城市”,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最佳地区之一。
同时,河源市生态经济势头强劲。
2006年制订的《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逐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体系”。
2008年4月,市委市政府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意见》。
这些指导性文件推动了河源“六大产业(优质稻、蔬菜、茶叶、畜禽、水果、水产)的持续发展,确立了“广东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地和广东旅游食品生产制造基地”的地位。
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河源建成了2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了67个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
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4亿元,是1987年(建市前7.5亿)的11.5倍;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是1987年的11.3倍。
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