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古籍善本书目_经部分类的不足_戴建国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ecf88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8.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摘要】古籍善本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比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如何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开发利用的平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善本,需要制定特殊的策略和政策,同时加强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未来应注重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完善,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矛盾分析、建议、困难、挑战、特殊性、保存策略、数字化保护、人才队伍、国际合作、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必要性、政策建议。
1. 引言1.1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古籍善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籍文献逐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必须加以及时的保护和抢救。
这些古籍善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智慧精髓,是我们了解历史、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开发利用古籍善本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对古籍善本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益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
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加强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挖掘其潜在价值,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2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可以说是在传统保护与现代发展之间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古籍善本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稀少、保存状态良好的情况并不多见。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专题》期末考试题库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专题》期末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800c81dc1c708a1294a4435.png)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搜题方法:输入题目题干部分文字,按键盘快捷键Ctrl+F查找题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古籍的校勘方法,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为四种: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在底本确定以后,用同一部书其他不同的版本来校勘,此为()。
A.本校B.他校C.对校D.理校参考答案:C2.《四库全书总目》被张之洞称为“良师”,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从目录类型上来说,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
A.官修目录B.私修目录C.史志目录D.专类目录参考答案:A3.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楼,清代鲍廷博的藏书楼名叫()。
A.述古堂B.汲古阁C.知不足斋D.士礼居参考答案:C4.名家批校、题跋本一向受藏书家重视。
以下除()外,其他均为清代著名的批校大家?A.黄丕烈B.顾广圻C.何焯D.胡正言参考答案:D5.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某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会产生缺文漏字,称为脱文,又叫()。
A.衍文B.夺文C.衍字D.羡文参考答案:B6.明成祖时,编写的《永乐大典》,最初命名为()。
A.《永寿大典》B.《文献集成》C.《文献大成》D.《永康大典》参考答案:C7.从刻书地域来看,宋代有三大刻书中心,其中不包括()。
A.浙本B.湘本C..蜀本D.闽本参考答案:B8.在类书的起源上,宋代王应麟认为()是第一部类书。
A.《古今图书集成》B.《太平御览》C.《皇览》D.《通考》参考答案:C9.丛书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
A.集成性和专一性B.综合性和专科性C.综合性和专一性D.集成性和专科性参考答案:B10.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B.蓝格抄本C.青格抄本D.黑格抄本参考答案:C11.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A.抄本B.雕版印本C.批校本D.手稿本参考答案:B12.四川转运使井度主持刊刻的《眉山七史》中,不包括()。
A.《宋书》B.《魏书》C.《北齐书》D.《汉书》参考答案:D13.浙江三阁亦称“南三阁”,专作收藏《四库全书》之用。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6875c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2.png)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
沈治宏
【期刊名称】《河北图苑》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清王朝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库全书》。
为了编好这部书,清政府设立了四库全书馆,由纪昀等总纂修。
在纂修期间,馆臣对采入《四库全书》和一些没有采入的书籍都分别撰写《内容提要》,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辨定文
字增删,篇帙分合等等放在各书前(放在各书前的《内容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后来把这些《提要》修改补充,分类编排。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沈治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7
【相关文献】
1.《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 [J], 沈治安
2.《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图书失误的原因 [J], 沈治宏
3.《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存目著录赣人著述提要补正 [J], 胡露;周录祥
4.《中国丛书综录》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 [J], 沈治宏
5.《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图书著录失误原因析 [J], 沈治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907e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当前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籍书目得以数字化存储和传播,这为学者和爱好者研究和欣赏古籍书目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提高古籍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和可用性。
一、面临的问题:1. 古籍书目数量庞大:古籍书目的数量庞大,包括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丰富资源,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整理、数字化和存储这些古籍书目。
2. 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严重,存储在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检索困难,信息无法被完整的连接和利用。
3. 古籍书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古籍书目的保存和传播受到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其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缺页、断简、错讹等问题。
4. 古籍书目分类复杂:古籍书目多样丰富,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古籍书目分类习惯和规范不尽相同,给数据库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措施: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OCR文字识别技术、数字化扫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大提高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速度和精度,降低人力成本。
2. 构建统一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平台:各地的古籍书目资源应当统一整合到一个数据库平台中,以解决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3. 加强古籍书目质量检测和修复工作:在数字化过程中,要加强对古籍书目的质量检测和修复工作,减少错讹和缺损,保障古籍书目数据库的质量。
4. 制定统一的古籍书目分类规范:建立统一的古籍书目分类规范,以解决古籍书目分类复杂的问题,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古籍书目信息。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术界、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丛书综录》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
![《中国丛书综录》经部著录图书的若干失误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c72b01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1.png)
作者: 沈治宏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晋图学刊
页码: 47-51页
主题词: 中国丛书综录 目录学家 采进本 馆臣 春秋类 敷文 毛诗陆疏广要 万卷堂 古代文化遗产 上海古籍出版社
摘要: 《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综录》)由上海图书馆编纂。
全书著录丛书2,797种,子目7万多条,是我国迄今收录丛书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目录学工具书,对于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进行科学研究有广泛用途。
1959年由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新1版,紧接着又出编印本,流传甚广,被学术界誉为在浩瀚的书海里寻求资料的“雷达”。
笔者对《综录》颇为喜爱,置之案头,时时翻阅,收益非浅。
该书收录条目既多,失误难免,特别是对《四库全书》子目的著录,不是据原书,而“系录自前人目录”,著录失误更多。
如《郑敷文书说》一卷,《综录》著录《四库全书》本,但遍检《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下同),实。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01bc0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1.png)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对古籍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一:古籍书目的整理和归纳古籍书目的整理和归纳工作是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工作。
古籍书目的整理需要将古籍文献按照不同的分类体系进行归纳,包括古代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以及其他文献等。
而在整理过程中,还需要处理文字中的错讹、缺失、混淆等问题,以确保古籍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解决措施:1. 制定统一的文献分类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古籍书目整理规范,以便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归纳;2.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动化的古籍书目整理工具,提高整理效率和准确性;3. 加强古籍书目整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整理能力和质量。
二、问题二:古籍书目的数字化和存储古籍书目的数字化是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数字化工作需要将古籍书目的内容进行扫描、文字识别和格式转换,然后将其存储到电子数据库中。
古籍书目的存储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访问性,以及数据库的容量和扩展性等问题。
解决措施:1. 制定古籍书目数字化的标准和规范,统一扫描、文字识别和格式转换的操作流程,提高数字化质量和效率;2. 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建立多副本、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针对古籍书目数据库的特点,设计优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检索索引,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扩展性。
三、问题三:古籍书目的数据标引和检索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求古籍书目的内容得以数字化保存,还需要进行数据标引和检索工作,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相关文献。
数据标引需要对古籍书目的题录、作者、出版年代、出版地点、版本信息等进行标注和索引,检索则需要设计相应的检索系统和查询接口。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何屡遭盗版侵权?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何屡遭盗版侵权?](https://img.taocdn.com/s3/m/b5a5f63d5727a5e9856a61e9.png)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何屡遭盗版侵权?津按:這篇文章是今天早上駱偉教授發給我的。
去年,我也曾就《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被某君和北京線裝書局盜版事寫了一篇「一部剽竊、纂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偽劣圖書--評《中國古籍善本總目》」,文章寫竣,就分寄各地的朋友徵求意見。
不少朋友說寫得還可以,過得去。
但也有朋友說,某君還不是那種不好的人,他做的事是錯了,而且是大大地錯了,建議我可否筆下留情,因為搞古籍版本的圈子就那么小,文章如發表,那對某君的打擊太大了。
我答應再想一想。
一個月後,我想為了減輕某君的壓力,可以不在國內發表,但如果不發,那就對不起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作出重要貢獻且已去世的那些版本目錄學家和那些始終奮發工作但默默無聞的參與者。
所以,文章就改交台北《書目季刊》主編,請他審酌。
拙文後刊於該刊2007年第40卷第2期。
拙文約八千字,最後三段是這樣說的:編輯這樣一部大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這在四、五十年代,是中國圖書館學界中的不少專家學者和不少歷史研究者想也不敢想的項目,即使有這種念頭,也不敢往深處細想,因為如果要做,那就是國家項目、重點工程,沒有國家支持那麼多的財力、物力、人力,是不可能做成的。
1995年,我利用回上海探親的機會,專門去探訪了方行先生,方行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的副主任委員,他告訴我說,《善本書目》如果早十年編輯,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
如果再晚十年編,也做不起來,因為沒有可以擔綱的人選和較多的具有實力的專業人員了。
方先生的話是對的。
自1980年5月,全國各省市圖書館參加《書目》編輯的專業人員集中北京起,七百八十二個藏書單位編製的古籍善本卡片也全部集中。
到它十餘年後全部完成的過程中,編委會中的主任、副主任、主編、副主編、顧問共十二人,如今僅存一人。
參加彙編、審校、定稿的工作人員四十七人,去世者十餘人。
而參與《書目》編纂全過程的人員,今天也僅有丁瑜、沈燮元、筆者及任光亮四先生了。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https://img.taocdn.com/s3/m/e0b9ac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b.png)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侯印国【摘要】《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存在著录不够全面与著录存在舛误两类问题,所漏收书目多达近300种,而著录中也有种种疏误.文章就后者举出九例.【期刊名称】《图书馆研究》【年(卷),期】2013(043)005【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中国古籍总目;目录类;辩误【作者】侯印国【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22《中国古籍总目》(以下简称《古籍总目》)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是我国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专家学者历时十七年完成的古籍整理的成果,是一部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对学术界有着重要贡献,意义重大。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它将是治中国传统文化学者的必备书籍。
但由于该项目过于庞大,参与人员众多,其间的编纂疏误,在所难免。
要对全国图书馆的古籍文献达到“深入细致的清理”,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以史部目录类为例,主要存在两类疏漏,一是著录不够全面,二是著录存在舛误。
据笔者调查,仅清代私家藏书目录,目前国内各主要图书馆收藏便超过800余种,而《古籍总目》仅著录540余种,远非全貌。
这一问题笔者拟另撰文讨论,本文则仅对已著录条目中出现的一些舛误提出商榷,比如:部分条目没有题写藏者或撰者,我们可以考知藏撰者或已有学者考证出藏撰者;部分条目藏撰者著录有误;一些伪书目没有指出;部分著录说明不够妥当。
今就所知条举如下:1 华亭董氏玄赏斋书目八卷,明董其昌藏并撰(《古籍总目》史部第4937页:史81765606)案:此书目为伪书目。
据南京大学武秀成教授及李丹考证,此目所著录图书均系从《近古堂书目》与《也是园书目》抄袭删改而来,二家书目的错误均照抄不改。
在其抄录二家书目过程中,有的类别只抄一家书目中的一类,有的类别则合并多类,而有的类别则以抄一家为主而兼抄另一家,有的则是合并两家书目中的相关类别而成[1]。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6cdcd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6.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摘要】古籍善本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古籍善本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流失。
对古籍善本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古籍善本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善本抢救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矛盾进行深入剖析。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古籍善本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未来,应该加强技术研究,完善保护措施,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
通过综合措施,可以实现古籍善本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促进我国文化遗产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古籍善本, 抢救性保护, 开发利用, 矛盾分析, 建议, 平衡关系, 发展趋势,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籍善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由于岁月的蹉跎和环境的恶劣,许多古籍善本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善本抢救性保护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对已经破损或面临丧失的古籍善本进行保护和修复,以确保其保存和传承。
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古籍善本的完整性和原始性,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继续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人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古籍善本的内容和精神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研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在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古籍善本的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研究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
对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针对当前古籍善本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籍总目·经部》指瑕
![《中国古籍总目·经部》指瑕](https://img.taocdn.com/s3/m/98035b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a.png)
《中国古籍总目经部》指瑕孙利政【摘要】《中国古籍总目·经部》在著录古籍时存在一些疏误.文章举出八种类型的问题.【期刊名称】《图书馆研究》【年(卷),期】2017(047)004【总页数】5页(P119-123)【关键词】中国古籍总目;经部;辨误【作者】孙利政【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22《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是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但该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笔者查阅《中国古籍总目·经部》,发现了一些瑕疵、疏漏,故分为八类,条举数例,商榷如下。
经10506027:《礼论杂》一卷,晋范宣撰,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1]511。
按:书名当作“礼论难”。
检《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丛20200774《玉函山房辑佚书》著录“《礼论难》一卷,晋范宣撰”[2]891,不误。
经10606522:《律吕母音》二卷,清永恩撰[1]550。
按:书名当作“律吕元音”。
经20910129:《四子书真读》,清郑燮书[1]847。
按:书名当作“四子书真迹”。
经21212336:《徐君说文多采用淮南说》一卷,清王仁俊撰[1]1026。
按:书名当作“许君说文多采用淮南说”。
经21212675:《说文发疑绩》一卷,清张行孚撰[1]1051。
按:书名当作“说文发疑续”。
经10506028:《礼论答问》一卷,宋徐广撰,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1]511。
按:徐广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425)。
检《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丛20200774《玉函山房辑佚书》著录“《礼论答问》一卷,晋徐广撰”[2]891,是。
循《总目》体例,凡刘宋则称“南朝宋”,无有单称“宋”者,此条“宋”前增“南朝”二字亦可。
经10302681:《书经补遗》五卷,元吕宋杰撰[1]250。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6b273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6.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1. 引言1.1 现状分析古籍善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许多古籍善本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目前,我国的古籍善本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方面,由于资源有限、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保护技术不足,很多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
许多古籍善本面临着腐朽、褪色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古籍善本开发利用方面,虽然一些善本得到了数字化、展览等方式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版权问题等因素影响,许多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困难。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古籍善本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挑战,在当前的情况下,急需加强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并寻求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的古籍文化。
1.2 问题提出古籍善本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由于各种原因,古籍善本的数量日益减少,受到严重威胁。
要想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古籍善本,就必须克服以下几个问题:古籍善本的保存环境常常不佳,容易受到湿气、霉菌、虫害等影响,导致古籍的病态加剧。
由于古籍善本的数量有限,而且传统的修复技术成本高昂,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修复工作。
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挑战,如数字化技术尚未普及,相关人才和机构也存在不足的情况。
如何解决古籍善本保存与开发利用中的矛盾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需要通过加强专业机构与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与政策法规等措施,来促进古籍善本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古籍善本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
1.3 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对古籍善本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保护历史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7556b36558fafab069dc0256.png)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冀淑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本书的编辑出版,实现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一项遗愿。
1975年周总理在病中发出了“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的指示。
由于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参与单位的大力协作,参加工作同志的积极努力,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这项工作从1978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编辑会议,到1995年3月《书目》全部完成。
《书目》的出版将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将在古为今用,为四化服务,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情况,对今后鉴别和整理古籍善本,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975年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向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图书馆负责同志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
1977年1月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善本书目筹备会,听取北京地区部分同志的看法和意见,同年4月文物局在北京召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同志座谈,讨论研究有关书目的著录条例、分类法和收书范围等项问题。
6月份文物局再次召集座谈会,讨论了分类法等事项。
后由文物局王冶秋局长作出决定,书目分类用“四库分类法”,可酌加修订,收录各书下限至清末1911年。
在此基础上,制定“古籍善本书目”的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和分类法三个文件初稿,其中收录范围提出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考察,并提出9项具体条件。
1978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会议,会上着重讨论这3个文件。
这次会议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藏书单位120余人出席,除讨论3个文件之外,并开始研究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方案和工作步骤。
会后即着手对全国各地(除台湾省外)收藏的古籍善本进行普查。
这次开会决定成立由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工作领导小组,〔注〕具体工作进行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工作。
以两年时间,一方面在各地进行普查工作,同时各省、市、县图书馆及其它藏书单位抓紧古籍善本书的整理编目,并查核校对原有的编目卡片,准备于1980年卡片集中。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遭遇的三次盗版侵权事件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遭遇的三次盗版侵权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cf177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4.png)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遭遇的三次盗版侵权事件
骆伟
【期刊名称】《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年(卷),期】2007(017)004
【摘要】回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经过,列举分析三次盗版侵权原因,呼吁中央和社会严肃处理和谴责这种不法行为.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骆伟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孔氏及他姓著述辨误 [J], 周洪才
2.《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补正一则 [J], 韩李良
3.《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史研究 [J], 秦晓婕
4.从书目著作的时代性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体系 [J], 符钜珊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河南省图书馆藏部分书目正补 [J], 周新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https://img.taocdn.com/s3/m/fbde94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7.png)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
侯印国
【期刊名称】《图书馆研究》
【年(卷),期】2013(043)005
【摘要】《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存在著录不够全面与著录存在舛误两类问题,所漏收书目多达近300种,而著录中也有种种疏误.文章就后者举出九例.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侯印国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22
【相关文献】
1.《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曲类·俗曲之属》指瑕 [J], 孙越
2.《中国古籍总目·史部》之“宋刻本《史记》”条目补正 [J], 丁一;丁延峰
3.《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条目补正 [J], 周日蓉;
4.《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指瑕 [J], 侯印国;
5.《中国古籍总目》指瑕十七则 [J], 王域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https://img.taocdn.com/s3/m/395c64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e.png)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一、保护困难的背景
•古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古籍保存条件差,易受环境影响。
•古籍修复技术相对滞后。
•保护机构与私人收藏者合作不足。
二、困难与挑战
1.古籍少有有效的分类整理
–建议建立古籍分类目录与数据库,方便保护工作管理。
2.保存环境无法满足需要
–提议创建古籍存放与修复中心,提供理想的保存环境与设备。
3.古籍修复技术需要改进
–建议培养更多专业古籍修复人员,并加强技术研究开发。
4.保护与利用缺乏平衡
–推荐加强古籍数字化工作,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率。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保护力度
–增加拨款,提高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强古籍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与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与资源。
–推动建立国际古籍保护交流平台。
3.建立公众意识
–举办古籍保护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度。
–制作宣传材料,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四、总结
在我国古籍保护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力度,改
进保护条件与技术,增强古籍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公众的古籍
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古籍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https://img.taocdn.com/s3/m/7c7b8fecaef8941ea76e0597.png)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分析摘要: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保护取得的成就与现状以及中国古籍整理保护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保护的人才匹配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关键字: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成就与现状信息化建设人才匹配中华文明自甲骨文时期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积淀了深厚的精神财富和自然研究财富。
而古籍正是承载记录这些财富珍贵史料,整理保护古籍是一项重大而意义非凡的工作,是一项跨越古今的工作。
通过古籍整理,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古籍整理是浩大而长期的工作,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与欠缺。
同时随着整理的深入以及时代的发展,对古籍资料的需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古籍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要求更细致更全面。
1、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的成就及现状。
古籍整理出版小组的建设。
早在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就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于此同时,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其它一些与古籍密切相关的部门也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下,为古典书籍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管理运作及资金保障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古籍的整理及书目的编纂。
古籍整理工作从启动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了,但中国古籍的数量、实际存世多少、分布情况、收藏情况,这些都仍难以做出最后精确的定论。
曾有人根据历代书目做过一次计算,认为自两汉至秦代,已出版古籍181755部,2369046卷。
对于古籍存藏情况,政府及学术团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及规模的调查,目前一般认为存古籍10-12万种,主要存藏于各类型图书馆及博物馆,地区分布以津京和江浙一带为最。
因此古籍书目的编辑出版大多出自这些地区或单位。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订误十二则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订误十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c09df9f502020740bf1e9bb1.png)
Twelve Supplements and Corrections of The Rare Book List of Ancient Books of China 作者: 崔晓新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建设
页码: 96-9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文献著录
摘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我国目前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
然因该书目编纂工程巨大,所涉古籍数量众多,难免偶有著录错漏之处,如朝代、作者等信息著录错误及重复著录等。
对此著录错漏的研究,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进一步编撰与修订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例 , 结合其具体书目 , 发现其作法的优 胜之处 , 同时 , 也 很有必要 找出其 初创中留 下的一 些缺憾 , 试 图探寻 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1 经部的类
《中国古籍 善本 书目 》酌予增 删修 订 《四库 全书 》 的经部类 目 。 《四 库全 书 》经 部分 为十 类 , 依 次为 “易 类 ” 、“书类 ” 、“诗类 ” 、 “礼 类 ” 、“孝 经类 ” 、“春 秋类 ” 、 “五经总 义 类 ” 、 “四 书 类 ” 、 “乐 类 ” 、 “小 学 类 ” ;唯 有 “礼类 ” 、“小学 类 ”下 分列 出子目 。 《中国 古籍善 本书 目 》经 部 凡 十 一类 , 则 前 置 “总 类 ” , 其 余 依 次 为 “易 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乐类 ” 、“春秋类 ” 、“孝 经类 ” 、“四书类 ” 、“群经总义 类 ” 、“小学类 ” (将 “五经 总义类 ”易名为 “群经总义类 ” ;“乐类 ” 、“总义类 ”次序 发生了变化 , 前 者从 “四书 类 ”之 后 前移 到 “礼 类 ”之 后 , 后者由 “四书 类 ”之前 反移 动到其 后 );除 “礼类 ” 、 “小学类 ”外 , “春 秋类 ” 、“四 书类 ”下 亦分列细 目 , “小 学类 ”下还前置一个子目 “汇编 ” 。如表 1 所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 左传 》、《春 秋 公 羊传 》、 《春 秋 谷 梁 传 》、 《论语 》、 《孝 经 》、《尔 雅 》、 《孟子 》。 《论语 》、 《孟 子 》属 于 四书 之 列 , 《尔雅 》归于小学之中 。既如此 , 《四库 全书 》把 “五 经总义类 ”置于 “四书类 ”之前 显然已经不 妥 , 《中国古 籍善本书目 》已有 所注 意 , 据 以调 整 “群 经总 义类 ”于 “易类 ”至 “四书类 ”之后 , 但 其后为 “小 学类 ” , 仍沿袭 了 《四库全书 》的做法 。无疑 , “小学类 ”中的 《尔雅 》向 居十三经之 列 , 如把 “小学 类 ”位 居 “群 经 总义 类 ”之 后 , 就显得 尴尬 了 。经 部既 首拟 “总 类 ”类 , 其下 再分 设 “汇编 ”与 “群经总义 ”目 , “群经总义类 ”由类降为新 “总类 ”下 “汇编 ”之后 的 “群 经总 义 ”目 , 于是 , 顾此失 彼的问题 就迎 刃而 解了 。由 于 《四库 全 书 》里没 有设 置 “汇编 ” , 明孙毂编 《古微书 》这 样辑有十种 纬书的纬 书集汇被附在 “五 经总义类 ”之后 , 通 过以上类 目的改 造 , 《古微书 》就 可以安 排在 新 “汇 编 ”下了 , 使之 得其 所哉 。 如果说 《中国古籍善本 书目 》首设 “总 类 ”类目 、调 整 “群经总义 类 ”次序 尚有 得有失 , 那么 该书 将 《四库 全书 》中的 “乐 类 ”从 “四 书类 ”之 后前移 到 “礼类 ”之 后恐无得有失 了 。 《四 库全书 总目 》卷 三十 八 “乐类 ” 小序云 : 沈约称 《乐经 》亡于秦 。考 诸古籍 , 惟 《礼 记经解 》 有 《乐教 》之文 。伏生 《尚书大传 》引 “辟雝舟张 ”四语 , 亦谓之 《乐 》。然他 书 均不 云有 《乐 经 》。 … …大 抵乐 之纲目具于礼 , 其歌词具于诗 。 … …惟以 辨律吕 、明雅 乐者 , 仍列于经 [ 4] 。 该小序 并举古 文经学和 今文经 学主张 :依 古文经 学 , 乐本无经 , 乐即在 《礼 》、《诗 》之 中 ;依今文 经学 , 乐 本有经 , 因秦焚书而亡失 。无论如何 , 上古 六经成为了 五经 。既如此 , 经部就无需 “乐 类 ”这 一子目了 , 但 《四 库全书 》“以辨 律 吕 、明 雅 乐者 , 仍 列 于经 ” , 此 “列于 经 ”的 “乐类 ”与 五经四 书的 性质 明显 不同 , 于是 将此 类置于 五 经 四书 之 后 “小 学 类 ”之 前 , 极 有 见 地 。而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未深明 《四库 全书 》设立 “乐类 ” 的旨意 , 不顾 《乐经 》之 有无 以及 “乐类 ”所 收乃 “辨律 吕 、明雅乐 者 ”的 事实 , 竟 将 “乐 类 ”移到 “礼类 ”之后 , 实在为非明智之举 。在经部 , 现在可以取 如下十类 , 它 们依次是 “总 类 ” 、“易类 ” 、 “书类 ”、 “诗 类 ” 、“礼类 ” 、 “春秋类 ” 、“孝经类 ” 、“四书类 ” 、“乐类 ”、“小学类 ” 。
《中国古籍善 本书目 》的 编辑 , 是建国 以来对全国 各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的全面普查与 总检阅 。书目制 订了收录范围 、著录条 例 、分 类表 , 编 制了藏 书单 位检 索表 。 1983年 8 月开始 定稿 , 全 目分 经 、史 、子 、集 、丛 五部 , 分部出版 。它 的出版 , “对了 解古籍 善本 庋藏概 貌和流传情况 , 对今后鉴别和整理古籍善 本 , 都将起到 重要的作用 ”[ 1] 。 1985年 10 月 , 《中国古籍 善本书目 》 (经部 )由上海古 籍出版社 出版 。经部 首先确 立编例 。 至于分类 , 其编例第二则云 : 本编分类 , 大体依四库分类排比 , 各部 类目酌予增 删修订 。汇刻群 书 , 归 入丛 书部 , 列入 四部 之后 。经 、 史 、子 、集四部之中 , 同一部类之书汇编为 丛书者 , 俱入 所属部类 [ 2] 。 上 言 “丛书 部 ” , 当 为 “丛 部 ”为妥 。 《中国古 籍善 本书目 》分类时 , 对 《四库全书 》“各部类目酌 予增删修 订 ” , 又在四部之后新增 “丛 部 ” , 还将 四部中 的同一部 类之书汇编为丛书者 , 置入所属部类 。 《中国古籍善本 书目 》的分类大体遵 循了 该则编 例 , 确实 有很 大突破 , 如增设丛部 、 “汇 编 ”目 , 乃为 创举 , 然而 在 类 、目 的名 称与次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笔者以 其经部分类
书名
经部各类
《四库全书 》
《中 国 古 籍 善本书目 》
总类
易书 类类
诗礼 类类
春 乐秋 类类
孝
四 乐类 小
经
书
学
类 五经总义类 类 群经总义类 类
《中国古籍 善本 书目 》类目 首增 “总 类 ” , 收 五经 、 五经四书 、六经 、六经 四书 、八 经 、九 经附四 书 、十 三经 之汇编群书 , 从 五经至 四书 , 进而到 小学类 , 笼括 经部 “总类 ”以 下各 子 目 。该 书新 增此 目 , 颇 有 创见 , 经部 中汇编为丛书者 , 就可以归 属在 “总 类 ”之下 。 但是应 该意识到 , “总类 ”中必然出现和已经出现了误区 。 编例所言 “经 、史 、子 、集 四部 之中 , 同 一部 类之书 汇编为丛书者 , 俱 入所属部 类 ” , 在经 部类目中 , “汇编 为丛书者 ”乃 “总类 ” , 其入所属的经 部 。但是 , “总类 ” 与 “群经总义类 ”均以 “总 ”为名 , “总类 ”有汇编经部群 书之实 , “群 经 总义 类 ” , 顾名 思义 , 则 统说 群经 之义 。 如稍加比较 , 将容 易发 现 , “总类 ”名 称指 意 显然 不及 “群经总义类 ”清晰 明确 , 且 有 “总类 ”之下 囊括 了 “群 经总义 类 ”之嫌 。 既如此 , “总类 ”当更名 为 “汇 编 ”为 确 ;易名后的新 “汇编 ”与 “群经 总义 类 ”同 为类 , 又将 与 “礼类 ” 、“春秋 类 ” 、 “四 书类 ” 、“小 学 类 ”下所 设的 “汇编 ”或 “总义 ”目在级别 上显得不伦不 类 。应该说 , 增设 “总类 ”这个类和 “汇编 ”这个目是 《中 国古籍善本 书目 》的创举 , 这里 , 不妨再予 以改进 , 在经部首 拟 “总 类 ”这个类 , 其下再分设 “汇编 ”与 “群经 总义 ”两个目 , 其眉目就极其醒豁 , 其安排 也就相 当有序 , 此时 的 “总 类 ”与 “汇编 ”就名实相称 了 。由 此 , 《中国古 籍善本书 目 》经部可调整为十类 :“总 类 ” 、“易 类 ” 、“书 类 ” 、“诗 类 ” 、 “礼 类 ” 、 “乐 类 ” 、 “春 秋 类 ” 、 “孝 经 类 ” 、 “四 书 类 ” 、“小学类 ” 。 经部 “汇编为丛书者 ”置 入了原 “总类 ”中 ;兼及他 部 “汇刻群书 ”者 , 当入丛 部 。但是 , 原 “总类 ”偶有误 , 如明焦竑编 《两苏经解 》(六 十四卷 ), 是书汇 编了宋苏 轼撰 《东坡先生易传 》(九卷 )、苏轼撰 《东坡先生书传 》 (二十九卷 )、宋苏辙 撰 《颖 滨先生 诗集 传 》(十 九卷 )、 苏辙撰 《颖滨先生春 秋集 解 》(十二 卷 )、苏 辙撰 《论语 拾遗 》(一卷 )、苏辙撰 《孟子解 》(一卷 )、苏辙撰 《颖滨 先生道德经解 》(二卷 )(或 名 《老子道德 经 》(二卷 )), 此编兼及经部 、子部 , 应入丛部 “氏族类 ”之中 [ 3] 。 《四库 全书 》沿 袭 《隋 书 · 经籍志 》五经 总义 的名 目 , 准以 “五经总义类 ”立 名 , 庶犹 近古 。 《中 国古籍善 本书目 》将它易名为 “群经 总义类 ”, 而所谓 群经者 , 泛 言之 , 指 的 是 十 三 经 。宋 代 始 有 十 三 经 之称 , 即 《易
<<古文献研究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经部分类的不足
戴建国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摘要 〕 针对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经部分类的实际 , 分析其在类 、目的名称与 次序方面存 在的一些不足 :首设 “总 类 ” , 调整 “群经总义类 ”和 “乐类 ”的次序 , 均有所 失 ;每类 之首未能 并立 “汇编 ”与 “总义 ”子目 , 还不时混 淆两者 之别 。有鉴于此 , 新拟出一个较为稳妥的经部类目表 , 由此可以有序编排经部各类目下的书目 。 〔关键词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经部 分类 类 目 名称 次序 〔分类号 〕 G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