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季节性现象
大雪的地理分布与季节性变化
大雪的地理分布与季节性变化大雪是一种气象现象,指的是在某个地区降雪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过程。
它通常在寒冷的冬季出现,并与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大雪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其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地理分布大雪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寒冷气候区域,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
以下是一些大雪经常出现的地理区域:1. 北美洲北部: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和北部地区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等,因其高纬度和接近北极圈的位置,经常会经历严寒的气候和大雪天气。
2. 欧亚大陆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北欧地区以及北欧三国(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地,也是大雪频繁出现的地区。
3. 北半球的高山地区: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洛基山脉等,由于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这些地区往往会出现大雪现象。
季节性变化大雪的季节性变化与地区的纬度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北半球的寒带地区,大雪通常在冬季出现。
当地区的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水蒸气凝结成雪,并且由于冷空气的锁定,雪量逐渐增多,形成大雪。
这种季节性变化符合地表温度和大气压力系统的变化。
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雪通常在冬季出现,这是因为南半球冬季和北半球夏季相反。
例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等地在冬季经常会迎来大雪。
季节性变化对大雪的影响大雪的季节性变化对地区的经济、生活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1. 经济影响:大雪可能导致交通和运输的中断,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道路的封闭和航班的取消可能会对贸易和物流造成困扰。
2. 生活影响:大雪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大雪期间,人们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应对措施,如保暖、清雪和储备食物等,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生活品质。
3. 生态环境影响:大雪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某些动物可能需要逃离大雪覆盖的地区,以寻找更温暖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也可能受到大雪的影响。
总结大雪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寒冷气候区域,如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半球的高山地区。
1.4 季节与地理现象
季节与地理现象一、四季的产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产生了四季更替。
一般来讲,只有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才明显。
对于全球而言,与其说四季变化,不如笼统地说季节变化。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春南秋、北夏南冬、北秋南春、北冬南夏。
二、四季的划分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虽然都立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但是具体的时间划分不同如下图。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据公转回归年周期将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分为二十四段,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
人们根据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情况,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起点,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这样划分的季节,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则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别看做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
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当然,还有以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来划分四季,例如,根据每五日的平均温度来划分四季,平均温度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二者之间的时期为春季和秋季。
季节的划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而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的节气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如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有的节气告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的节气则对安排农事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惊蛰表示雨水过后将有春雷轰鸣,大地万物复苏,此时是春耕大忙的时节。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⑶风: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
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高一地理太阳视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太阳视运动知识点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太阳视运动的知识点,并以科普的方式进行讲解。
1、太阳视运动的基本概念太阳视运动是指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
从地球上看,太阳经历了一天24小时的周期性运动,同时也有季节性和年周期性的变化。
2、太阳视运动的日变化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这是太阳的日视运动。
在夏季,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相对较北;而在冬季,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相对较南。
这是因为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轴倾斜产生了季节变化。
3、太阳视运动的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轨道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偏向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夜短。
相反,在南半球的夏季,地球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偏向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夜短。
4、太阳视运动的年变化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差异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点,即近日点和远日点,决定了地球距太阳的最近和最远距离。
最近太阳的时候,地球离太阳较近,太阳的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而最远太阳的时候,地球离太阳较远,太阳的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5、太阳高度角和影子的关系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面垂直直线之间的角度。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体的影子长度和形状。
在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时候,物体的影子较短且清晰;而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物体的影子较长且模糊。
6、太阳视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视运动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导致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时间的变化则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此外,太阳视运动还决定了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差异,从而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和生活习惯。
总结:太阳视运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掌握太阳视运动的知识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天文现象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太阳视运动的基本概念、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和影子关系,以及太阳视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立春的地理现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春的地理现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或初二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太阳直射点位于黄经315度。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也是气温开始回升、冰雪逐渐融化的时期。
立春不仅具有节气的意义,更是地理现象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在这一节气中,地球的气候、植被、动物生态等都会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立春的地理现象角度探讨其对地球的影响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会进行概述立春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了解本文的主题和内容。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立春的定义与意义,解释立春所具有的气候特征,然后重点讨论立春的地理现象,包括气候变化、自然景观、生物生长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立春的地理现象,探讨这些地理现象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立春带来的地理变化。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立春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立春在地理层面上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立春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的关联进行剖析,揭示立春在地理层面上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地理学领域对于季节性变化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最终达到增进人们对立春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正文2.1 立春的定义与意义立春,是中国24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
在农历上,春季是分为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
而在自然界中,立春则代表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
立春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立春往往是农民们备耕春耕的时节,他们开始在土地上撒种、耕作,准备迎接新一年的丰收季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地图知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新- 课-标- 第-一-网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大大小小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向高值凸出的气温(或水温、气压等)低,相反则高高高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洋流向凸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凸高凹低若某地等压面上凸,则该地气压比同一高度上两侧的气压高;相反则气压较低一陆南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收稿日期:2020-04-2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2804);新疆石河子市气象局管课题(sky201702)作者简介:贾超(1985-),男,河北蔚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性气象监测研究,(电话)131****5577(电子信箱)*****************;通信作者,向导(1985-),男,四川资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性气象监测研究,(电话)150****1501(电子信箱)****************。
贾超,向导,郭凤娟,等.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56-60.冻土是在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时的自然现象,是土壤性状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季节性冻土深度随着气候环境变化而变化[1-3];冻土是含冰的负温地质体,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过程、冻结深度、冻结始期、解冻时间对土木工程建设、公路修建、桥涵和铁路设计、农业生产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有着较大的影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贾超1,向导2,郭凤娟1,李红英2(1.新疆石河子莫索湾气象站,新疆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当地1962—2018年气候资料,分析冻土冻结始期、融通期、持续期和冻土最大深度变化趋势及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季节性冻土稳定期在11月至翌年3月,最深冻土出现在2月中上旬;冻结始期倾向率为1.12d/10年,线性推后约6d ;融通期倾向率为-1.42d/10年,线性提前约8d ;持续期倾向率为-1.36cm/10年,线性缩短约8d ;冻土最大深度倾向率为-8.09cm/10年,线性变浅46cm 。
冻土最大深度变化与同期气温、降水、积雪深度显著相关,11月至翌年3月气温每升高1℃,冻土层变浅4.0cm 左右;降水量每增加10mm ,冻土层变浅约2.5cm ;1月积雪深度每增加1cm ,冻土层变浅约0.7cm 。
地理事物及季节性与周期性
地理事物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当阳三高熊风华【知识结构】【典型例题解析】例1:(04广东)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C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B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解析〗:(1)资料中所给的是“利用风力航行”,所以应首先考虑风向的变化,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从甲地到乙地的航向基本上是自北向南,所以冬季出发正好顺着西北季风航行。
(2)这道题仍然考查的是本地区的风向变化。
从乙地到丙地航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在北半球为夏季时,该地区盛行东南风;北半球为冬季时正好相反,该地区盛行西北风,所以应选择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
从丙地到丁地航行在北印度洋海域,受南亚季风控制,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根据从丙地到丁地的方向应选择盛行东北风的冬季。
(3)根据前两题的分析从甲地冬季出发,到达乙地后等到北半球夏季出发,到达丙地后再等到冬季航行到丁地,这样单程就用了一年,返航时在北印度洋的航向是自西向东,在太平洋的航向是自南向北,所以选择夏季就都是顺风的,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返回。
加在一起完成整个航程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例2: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1)、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
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B )A.23°26′ B.46°52′ C.66°34′ D.90°(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C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C.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徒〖解析〗:(1)当太阳直射23°26′N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1=90°-(40°-23°26′)=73°26′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小值16°34′;当太阳直射23°26′S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H1=90°-(40°+23°26′)=26°34′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大值63°26′因此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63°26′-16°34′=46°52′(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当太阳直射23°26′S,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课件
气压带风带带来的风力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强风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对作物生长不利,而适度的风力有助于增 加土壤通气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利用气压带风带预测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的重要性
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观测和研究,科 学家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趋势,为农业、渔业、能源等各行业提供参考。
全球气分布和 季移
• 全球气压带风带概述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季节移动规律 • 气压带风带与地理现象 • 案例分析和应用
气压带与风带的定义
气压带
由于地球表面纬度、海陆分布和 地形等因素导致的气压水平分布 带状区域。
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气压差和科氏力 共同作用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大 规模风系统。
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01 02
雨季和旱季的交替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一些地区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例如,南 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夏季气压带北移,南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雨季; 冬季气压带南移,北风带来干旱气候,形成旱季。
热带气旋的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影响热带气旋(如台风、飓风)的生成和活 动路径。例如,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季节与季风槽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导致洋流方向的改变,如季风影响下的洋 流季节性反转。
影响洋流性 质
气压带风带的不同会导致洋流性质的不同,例如赤道低压带影响下的 洋流通常是暖流,而极地高压带影响下的洋流通常是寒流。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决定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
01
赤道低压带常年存在,导致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其特征是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低 纬度地区的信风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在季节变化中 影响着亚洲的季风风向。
地理中判断季节的方式
9.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
• 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
海水盐度降低,枯水期相反。例如:
• 长江口夏季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海扩
大,同海域盐度变小;冬季枯水期盐度偏 高,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 大。而地中海:冬季盐度较低,夏季盐度 较高。
10.根据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 律
•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台风、暴雨、
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 夏秋两季。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 失严重。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有 冷空气活动,多大风,沙尘暴多发。旱灾 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 中下游伏旱;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 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
11.根据植被景观的变化或动物的迁 移
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 夏季:大部分进入汛期(大气降水、冰川
融水),东北地区有春汛、夏汛,黄、淮、 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
22.我国的季风与季节
• 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
风影响,寒冷少雨
•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
风影响,高温多雨
23.自然资源与季节
• 风能和太阳能都与当地气侯变化有关; • 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 北方使用沼气暖热季节较好; • 海盐晒制:长芦盐场在雨季来临之前。
地理中判断季节的方式
地理中判断季节的方式
1.根据气候特征 2.根据雪线高度 3.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 4.根据海陆气压分布状况 5.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6.根据黄淮海平原盐分在土壤中的 运动规律
• 7.根据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方向 • 8.根据河流的水文状况 • 9.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 • 10.根据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 • 11.根据植被景观的变化或动物的迁移 • 12.根据农业生产活动 • 13.根据地球的公转速度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14–1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图14–1【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要点突破:[解析] D S市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透析】1.天文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
如图14–2。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5)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①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90°— 66°34′— 90°— 66°34′——90°②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 0°— 23°26′—0°2.大气运动的季节变化(1)气温水平分布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向低纬凸出。
②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①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②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3)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势力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2020高考地理时间和季节问题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时间和季节问题知识点汇总基本知识点:1、全球分成24个时区;150/小时,151/分钟;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2、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3、区时规定全球各地以所在地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共同使用的时间,如:北京东八区以8*150=1200E的地方时刻为准4、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0: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 (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5 、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6 、新旧一天分界线:0:00经线与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新一天的起点)7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9、天文四季--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点--欧美四季: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气候四季:北半球: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0、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11、时期:三次社会分工、三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前后、二战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地质年代12、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本为6点的调为7点),冬令时是在冬天把时间调慢了一些(18点调为17点)。
一、时间(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一)光照图、日界图上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1.光照图(1)光照图的经纬网格一般有3种。
①极地俯视图:极点为中心,纬线为同心圆或圆弧;经线为放射线,相交于极点。
应注意通过半球位置的确认来判读经度的值。
一般顺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逆自转方向增大为西经。
②侧视图:纬线为平行线;经线为弧,相交于南北极点,一般向右增大为东经,向左增大为西经。
地理专题2-1季节判断
转,太阳直射点就南北移动,结果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季节的地理分布主要表现在: 1.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 2.萨瓦纳气候带:干湿季明显交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 11月到第二年4月,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 少雨的干季;5月到10月,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赤道气团, 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3.热带季风气候带:一年分成旱雨两季,每年6~9月,夏
返回目录
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大 洋中的洋流一般不随季节的变化改变流向,惟有北印度洋为季 节性洋流。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 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例如从亚丁湾驶向 卡拉奇的船顺风顺水时,则说明北半球是夏季。 9.河流补给的判读 根据河流的水文状况来判断季节:河流的汛期取决于河流 的补给状况。世界上大多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这 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的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汛
返回目录
6.利用气温分布判读 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判断季节:下垫面的性质不同, 在不同的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也不一样,特别是海陆差异造 成的等温线的弯曲,是判断南北半球季节的重要依据。等温线 向高纬弯曲,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向低纬弯, 则温度低。即北半球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 南凸,则为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 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南半球的 冬季,相反,为夏季。
(1)题,M地自转线速度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 故M点位于60°纬线;N点对应的公转速度最慢,故为远日点 的7月初。第(2)题,地方时12:00观看太阳黑子,则镜筒与地 面的夹角即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
大雪的地理分布与季节性变化
大雪的地理分布与季节性变化大雪是指冬季降雪量较大、积雪深度较厚的天气现象,它对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变化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雪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变化。
一、地理分布大雪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地区。
在欧洲,北欧和俄罗斯西部地区是大雪最为常见的区域。
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北部地区也是大雪频繁出现的地方。
亚洲的日本、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高海拔山区(如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大雪的主要发生地。
大雪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有关。
寒带地区冬季寒冷,湿气容易凝结成雪。
而温带地区的大雪则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的影响。
这种相遇会产生较强的锋面降水,导致大雪的形成。
大雪多发生在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因为海洋能够提供足够的湿气。
二、季节性变化大雪的季节性变化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大雪主要出现在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在北半球,大雪的季节性变化与寒潮有关。
寒潮是指冷空气快速南下并与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强烈的降雪天气。
这种现象在冬季时最为常见,尤其是在本已寒冷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雪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降雪时间的偏移,使得大雪时间提前或推迟。
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降雪量的减少,或者是雪水比例的增加,这对于一些地区的冬季生活和经济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雪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地区,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大雪主要出现在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与寒潮有关。
然而,气候变暖可能会对大雪的季节性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大雪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大雪带来的影响,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地球公转5个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5个地理现象一、四季更替1. 原理阐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这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处于夏季;而南半球获得热量相对较少,处于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在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和由南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春季和秋季。
•例如,在北半球的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是夏季的开始。
而在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进入冬季。
2. 对生物的影响•四季更替使得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不同,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等活动。
植物在春季发芽生长,夏季茂盛,秋季结果,冬季休眠。
许多动物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候鸟在秋季向南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越冬,春季再返回北方繁殖。
二、昼夜长短变化1. 规律•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和秋分日(9月21日左右),全球昼夜平分。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情况相反。
•以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为例,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而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昼夜长短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在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利于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作息时间和户外活动安排。
例如,在北极地区夏季的极昼期间,人们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科考、探险等活动。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1. 概念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发生变化。
如何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如何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以下季节均以北半球为准)1.根据地球公转速度(或公转位置图)判断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或日影)的变化判断由于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例如,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26′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是23°26′N,最小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地区是23°26′N以北,最小地区是赤道以南。
3.根据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或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状况)判断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的地区(24小时)是北极圈以内,最短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昼达一年中最长的地区是北半球,达一年中最短的是南半球。
通常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
4.根据晨昏线的移动判断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速度为15°/小时)。
冬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夏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5.根据日出方位(或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北半球夏半年,东北出,西北落,南北半球相同;北半球冬半年,东南出,西南落,南北半球相同。
夏半年地方时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6.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判断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
例如:当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西风带)影响时,可以判断季节为夏(冬)季。
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
第7讲《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1、首要知识:(1)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3)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2、四季的判断(1)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2)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
(3)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4)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5)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6)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7)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3、常考的季节现象(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③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④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⑤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⑥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②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③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②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③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④亚洲低压势力强盛⑤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⑥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⑧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⑨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尼罗河处丰水期②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③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⑤我国南方赛龙舟(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②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③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和季风区正值雨季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②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③一场秋雨一场寒④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⑤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7)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②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③南极考察最佳时期④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⑤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⑥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⑦我国常遭寒潮影响⑧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⑨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⑩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一、天文方面【理论阐释】可以根据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化,④日出、日落方位,日影长短,⑤昼夜长短与变化,⑥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⑦光照示意图等判断季节。
初中地理的季风知识 -回复
初中地理的季风知识 -回复
季风是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主要在亚洲、北非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出现。
季风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陆地和海洋的不同加热和冷却速率的影响。
夏季季风是最为常见的季风类型,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
夏季季风是由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向北移动,经过喜马拉雅山脉并抵达中国大陆。
这种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形成了亚洲地区的雨季。
夏季季风的到来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足够的水源供给农作物生长。
冬季季风则相反,是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冷却,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导致的。
在亚洲地区,冬季季风主要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南下。
这种季风带来了干燥和寒冷的天气,形成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
除了亚洲地区,北非和澳大利亚也经常经历季风现象。
北非地区的季风主要是由于大陆和地中海之间的气压差异引起的,带来了狂风和暴雨。
澳大利亚地区则是因为夏季季风带来的暖湿空气与南半球的季节变化相结合,形成了短暂的降雨季节。
总而言之,季风是一种地球大气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对于上述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常考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
高考地理常考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01地球运动1、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2、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
4、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和赤道夏半年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
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晚于地方时18点。
5、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6、日影朝向。
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02气候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风,温和少雨。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4、辐射逆温现象冬季较多。
5、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
6、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风影响,草木枯黄。
(天文四季,不是气候四季)。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但冬雨稍多。
8、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
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夏季北凸,冬季南凸。
9、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冬季阿留申低压较强。
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
10、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11、华北春季干旱。
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
北方秋高气爽。
12、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东部,使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13、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14、清明时节雨纷纷。
黄梅时节家家雨。
华西秋雨。
15、我国的飞船发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于南大洋上测量船的作业)。
南大洋也叫“南极海”, “南冰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草原向热带雨林迁移
由热带雨林向热带草原迁移
驯鹿
冬季向针叶林带迁移
夏季向苔原带迁移
鱼回游
舟山渔场:夏季墨鱼冬季带鱼
中高纬度草木
秋枯春荣
动物休眠
冬眠夏眠。
热带草原草木
湿季荣干季枯
农事活动
天山牧场
山麓是冬季牧场
云杉林带以上草地是夏季牧场
播种收获
小麦:亚热带冬播春收,暖温带秋播夏初收;中温带春播秋收。
春小麦:春播夏收冬小麦:秋播夏收
春季:冬小麦返青、江南采茶正忙、长芦盐场晒盐秋季:华北平原收摘棉花
休渔
夏季(繁殖,生长期)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主要农事安排
小麦种植:犁地播种(3-5月);收割(10月下半月-12月)
绵羊饲养:牧场放牧(1-4月);剪羊毛(8-9月)
旅游业
夏季
游山玩水—雨季(雨后天晴多云雾);御寒(新马泰、海南)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日出早于6:00,日落迟于18:00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日出(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夜区除外)
日出(落)影向
与太阳方位相反
大气季节现象
近地面气温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等温线
1月: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温差大(等温线密)
干热季森林区火灾增多,草场区蝗虫灾增多
沼气开发
夏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盐度增。
北印度洋洋流
冬季: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索马里近海出现暖流。
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索马里近海出现寒流。(因有上升流)
雪线
冬半年冰雪面积厚度增大(积雪),雪线下降
夏半年融雪,雪线上升
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
顺水顺风
顺水无风
向东过马六甲海峡
顺水无风
对流层厚度变化(北半球)
夏季: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偏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强盛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强盛
西风带西风风力
冬季大于夏季(中纬度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
5月中旬,雨带位于南部沿海,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7月中旬到8月雨带北移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带结束
逆水无风
尼罗河水位
6~10月定期泛滥(青尼罗河),8月水位最高
长江口、珠江口咸潮
冬、春季(气候等原因)
夏季:1月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盐度低。
岩石圈
1、盐碱化
华北平原水盐运动:春秋返多(融水汇聚区、夏雨补给区)
生物圈
侯鸟(北半球)
南迁(觅食御寒繁殖)
北迁
热带草原气候
冬季:信风带控制:干季;
夏季:赤道低压带控制:湿季
地中海气候区
北半球典型地区:马赛、罗马、雅典、亚历山大、洛杉矶、旧金山
南半球典型地区:开普敦、圣地亚哥
极光
极夜期间出现
水圈季节现象
河流水文特征
夏季草原、季风区和冰雪融水区河流处丰水期;含沙量大;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河流进入结冰期;水力资源少;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自然灾害
寒潮:冬末春初及秋末冬初台风、暴雨:夏秋之交
沙尘暴(北方):冬春季节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
赤潮:夏季严重霜冻:冬半年中高纬大陆
雾:中纬冬季或低纬度寒流的睛日。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夏季较多。
干季
光浴(地中海浴场)
秋季
香山红叶、钱塘江观潮
冬季
滑雪、冰雕、观雪、雾淞
其
他
南极科考
11月到次年3月
南极地区臭氧空洞
南半球春季(9—11月)
我国的季节性旱灾
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雨季未到③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春旱不严重: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冻土层的存在。
河流凌汛
最冷月均温低于0℃,流向高纬。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流向高纬河流春秋出现凌汛。(初春和冬初)
黄河(宁夏平原段、河套平原段、下游山东段)初冬结冰、初春融冰。
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
冬季:河岸附近等潜水位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即地下水补给河水)
(地中海、日本西岸、地上河、跨多个气候类型河流等特殊情形除外。)
(即当地雨季,河流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
我国的河流
冬季大部分河流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塔里木河断流;
夏季东西部河流均进入汛期,
东北地区有春汛、夏汛
水电站
汛期:泄洪排浑发电;汛末蓄清。
长江口盐度
7月为夏季: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盐度变小
湖水面积
湖水盐度
温带大陆性、季风区气候区冬季湖面缩小、调蓄力减小。
地理季节性现象小结(2012.01)
地理现象
1月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代表月份)
7月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
天文季节现象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
直射点移动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日出(落)时间
中国的锋面活动
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梅雨后伏旱)
我国的降水
冬季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降水多
南亚的降水
冬季受冬季风(东北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受夏季风(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我国秋高气爽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秋高气爽
地中海气候
冬季: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夏季火险等级高、为旅游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