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合集下载

测井综合解释及数据处理

测井综合解释及数据处理

2.地质应用
(2)识别气层 声波时差在 气层上反映高的 Δt值,在松散层 含气时,会出现 明显的周波跳跃 现象。
(3)划分地层,进行地层对比 a.砂泥岩剖面 砂岩速度一般较大, Δt 较低,通常钙质胶结比泥 质胶结的Δt要低。 随钙质增多, Δt下降,随Vsh增多, Δt增大。 b.碳酸盐岩剖面 致密的灰岩与白云岩 Δt 最低,若含泥质, Δt 增大 ,如有孔隙或裂缝时, Δt有明显增大。 (4)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孔隙度ψDN与ψs的差值,可 判断有无次生孔隙存在。 因为AC确定的ψs基本反映的是岩石的粒间孔隙度, 它小于ψDN .
补偿中子测井
补偿中子测井主要用于识别孔 隙性地层和估算孔隙度。通常, 通过将中子测井孔隙度与其它 孔隙度测井或者岩心分析资料 对比,能够将气层从油层或者 水层中区分出来。中子和密度 测井相结合能够提供精确的地 层评价资料。
应用: · 确定孔隙度; · 识别气层; · 结合其它类型的孔隙度测井识 别岩性。
2.地质应用
因为GR测井值与岩石矿物成份和泥质含量有关,所以在地质 分析中主要用来: (1)划分岩性及地层对比 在富含泥质地层显示高值; 当地层中富集有放射性元素时(如钾长石、锆石、云母等) ,显示异常高值。 (2)利用GR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解释沉积环境
GR测井曲线是沉积微相分析的主要手段,可以根据 GR曲线 形态的变化、顶底接触关系和幅度的大小来推断砂岩的沉积层序、 粒度变化、物源供给变化、砂体改造程度,进而推断砂体的沉积 微相(microfacies)和微环境(microevironment)。 以上两种应用均需配合其它测井方法(如 SP )进行实际应用 。
水 层
(6)确定地层水电阻率Rw 利用 SP 幅度及温度 、泥浆滤液电阻率 Rmfe,估算地层等效电阻率Rwe。

测井解释(重要)

测井解释(重要)
通过区域一些井的试油、试采结果,统计电性与含油性的关系,如:制作 地层真电阻率与纯水层电阻率交会图版;地层真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相对值的图 版等,对应用电阻率进行储层油、气、水性质判别起到较大作用。
当引入声-感测井系列后,由于声波测井可以计算地层孔隙度,为判断砂岩储层的物 性提供了基础,感应测井求取地层真电阻率更方便,电阻率与孔隙度配合可以近似求 取储层含油饱和度,这使得测井解释技术向前迈进了一步。
骨架
泥质 孔隙
Vma V
Vsh Vφ
V= Vma+ Vφ+Vsh
第二部分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一、测井综合解释基础
测井解释的主要对象是储集层——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储存在储集层中。
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砂岩
按岩性可分为: 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石灰岩、白云岩
储集层的分类及特点
特殊岩性: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等
第二部分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发展史
第一阶段:60-80年代裸眼井测井系列是横向测井和 声-感测井定性解释阶段
当时用手工方法根据横向测井地层电阻率特征,结合自然电位、井径曲线划分 储层,在根据微梯度与微电位曲线之间的差异,自然电位幅度大小所反映的储 层渗透性的好坏,对储层进行评价,结合录井的岩屑、井壁取芯、钻井取芯的 显示定性判别储层油、气、水性质。
△tsh —泥岩声波时差,μs/ft; Vsh—泥质含量,f
电 阻 率
图版
声波时差
测井解释模型
有效储层厚度划分标准
曲线 特征 储层 类别
总孔隙度 (%)
Ⅰ类储层
≥8 4—8
Ⅱ类储层 3—8
Ⅲ类储层 2.5—3
裂缝孔隙度 (%)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发展史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称为半定量解释阶段
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测井资料采集技 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先后问世的CSU、CLS3700、MAX-500等 测井系统使测井系列得到极大丰富,测井资料解释摆脱手工定 性解释阶段,开始进入应用计算机的半定量解释阶段。解释评 价软件有:POR、SAND、CRA等,各油田还根据自己的的特 点研制开发了自动判别油气水层程序等多种应用软件,可以定 量计算孔、渗、饱、泥质含量、可动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等参数,还可以通过地倾角测井,解释地层倾向、倾角、断层 等构造问题,研究沉积相变化等
3、工程和生产测井方法 固井质量检查:CBL-VDL、SBT、MAK-II 井温测井、套管损伤检查 生产测井方法:产液、注水
4、其它单项测井方法 地层倾角、自然伽马能谱 长源距声波、电缆地层测试(RFT、FMT) 碳氧比、介电、电磁波测井
测井系列选择
• 砂泥岩剖面(以冀中地区为例) 标准测井——2.5m、SP、CAL 组合测井——SP、GR、CAL、ML、0.4m、4m ILD-ILM-LL8、AC、CNL、DEN 新方法可选(MRIL、HDIL)
思路 地层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POR=
AC - 180 ×.
620 - 180
1
CP
交会
k
0.136 4.4 Sirr 2


时差、密度、中子
渗透率
电阻率

岩性曲线

Sw
(
abRw m Rt )
1பைடு நூலகம்n
SH=(SHLG-Gmin)/(Gmax-Gmin) Vsh=(2 GCUR×SH-1)/(2 GCUR-1)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梯度电阻率曲线特点 非对称曲线,顶(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高 阻层顶(底)部出现极大,在高阻层底(顶)部 出现极小地层中部电阻率最接近地层实际 值。 电位电阻率曲线特点 对称曲线,随地层厚度减小,围岩电阻率
的影响增大,地层中部电阻率最接近地 层实际值。
梯度、电位曲线应用
1) 、可利用厚层电位电阻率曲线的半 幅点确定地层界面及厚度。
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不重合。 如果地层为泥浆高侵,则深电阻率 小于浅电阻率,常见淡水泥浆钻井 的水层。
反之,如果地层为泥浆低侵,则 深电阻率大于浅电阻率,常见淡 水泥浆钻井的油气层或盐水泥浆 钻井的油气层和水层。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感 应曲线应用
1) 、确定地层厚度,根据电阻率半幅 点位置确定地层界面及地层厚度。 2) 、确定地层电阻率,一般取地层中 部测井值作为地层电阻率值。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总复习提要
绪论
•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渗、饱、有效厚度)、相关参数 的定义
• 储集层分类(主要两大类)、特点(岩性、物性、电性等)
自然电位SP
• 自然电动势产生的基本原理(电荷聚集方式、结果)、等 效电路
• 主要影响因素(矿化度、油气、泥质含量,等) • 应用(正、负异常划分储层,划分油水层,求Vsh、Rw等)
微电极系(微梯度、微电位)曲线的应 用
1) 、划分岩性剖面,确定渗透性地层。 2) 、确定岩层界面及油气层的有效厚度。 3) 、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及泥饼厚度。 4) 、确定扩径井段。
渗透层 致密层
微电极曲线 特点及应用
5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 感应曲线特点及应用。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 感应曲线特点
中子孔隙度:经过岩性、泥质含量、轻质油气校正后, 得到地层孔隙度。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摘要:油井勘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等基础调查求取有关地层数据;为资源储量测算提供重要参考;为该区域下阶段石油勘查发展奠定基础。

油井先后已开展过四期全套测井,全部使用美国LOGIQ测井系统。

测井方面针对各种第一手数据开展了资料校正、数据分析、四性关系评价、储层综合判断、新数据分析等较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引言:测井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的关键在于确定测井信号与地质信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将其处理成地质信号。

结合大量的地质、钻井、开发等数据,对地层划分、油气层、矿物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测井解释工作包括:评价产层性质、评价产液性质、评价储层性质、开展钻探和开发应用等。

一、测井解释的新方法(一)井周声波成像(CBIL)测井技术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旋转环能装置将高频率的脉冲声波辐射到目标地层,利用声波的反馈,对井口周围进行地质勘探,其频率为每秒6周,一般一周可达250个取样点。

通过传感器端接井周声波,通过内部处理器来记录和分析井周声波的强度和回波时间,并以此来完成井周地层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岩层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到岩性、物性、沉积结构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反射波的传输时间转化为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以井周360度的方式呈现为黑白或彩色的影像。

通过图象显示的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井底岩性和几何接触面的变化,进而对地层中的裂缝位置、地质结构等进行分析。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没有其他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中的氢核是自旋相关的,并且具有随机的方向。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使用核磁共振记录装置来创造一个永久的磁场,形成中的氢核在应用磁场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律的排列,这个过程称为氢核的极化。

如果这个应用磁场总是恒定的,那么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射频场,同时调整射频场的频率以匹配氢核的谐振频率,就会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一篇测井解释基础与测井方法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和油田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利用测井资料,我们不仅可以划分井孔地层剖面,确定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确定储层并识别油气水层,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而且还可以探测和研究地层主要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裂缝、断层、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与砂体的分布等,对于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检测油气藏的开采情况,细致地分析研究油层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测井技术及其解释处理方法的飞速发展,测井资料的应用日益深化,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测井资料解释,就是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和评价目标选择几种测井方法采集所需的测井资料,依据已有的测井解释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录井、开发等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工程问题。

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进行产层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孔径分布、粒径大小及分选性、裂缝分布、润湿性等的分析。

2.进行产液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流体性质和成分(油、气、水)的确定,可动流体(油、气、水)饱和度、不可动流体(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的计算。

3.进行油藏性质评价。

包括研究构造、断层、沉积相,地层对比,分析油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产能和采收率;指导井位部署、制订开发方案和增产措施。

4.进行钻采工程应用。

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状,估算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指导钻井液密度的合理配制,确定套管下深和水泥上返高度,计算固井水泥用量和检查固井质量等;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测量,识别水淹层位和水淹级别,确定出水层位和串槽层位,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等。

第二节岩性确定方法储层的岩性评价是指确定储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井身质量
利用测井曲线分析井径变 化、井斜角度和方位角等 信息,评估井身质量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地层压力检测
通过分析地层压力系数与 地层孔隙度等参数,预测 钻遇地层可能存在的压力 异常。
采油工程评价
产能评估
根据测井数据计算油井的 产能,预测油井的产油量、 产液量等参数。
储层改造效果
分析储层改造前后测井数 据的差异,评估增产措施 的效果。
综合解释法的优点是精度高、可靠性好,适用于各种复杂程度的地层。然而,综合解释 法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4
油藏工程评价
油藏压力评价
总结词
通过测井资料,分析油藏的压力状态,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利用测井资料,如压力恢复曲线、压力导数曲线等,分析油藏的压力分布、压 力系数、地层压力等参数,评估油藏的压力状态,判断油藏的驱动类型和开发 方式。
直接解释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地层特征较为明显 的地区。然而,对于复杂地层或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直 接解释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可能较低。
间接解释法
间接解释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测井数据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演出地层参数的方 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大量的已知地层参数和测井数据,通过统计回归分析或物理模型建立反演公式,对地 层进行定量解释。
油层连通性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形态, 判断油层之间的连通情况, 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评价
剩余油饱和度
利用核磁共振、介电常数等测井技术,测定剩余油饱和度,了解 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微观剩余油分布
通过岩心分析、微观成像测井等技术手段,观察微观尺度上剩余油 的分布特征。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原理与方法基础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原理与方法基础
油气流动的通道。 我们把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就是说,储集层就是具有连通
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岩石具有由各种孔隙、孔洞和裂缝(隙)形成的流体储存空间的性质称为
孔隙性;而它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性质称为渗透性。 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性质,这两者合称
按岩石颗粒的大小(即粒径),可把碎屑岩分为砾岩、砂岩、 粉砂岩和泥岩等。
从理论上考虑,对于同直径的圆球颗粒,如果相邻四个球心构成正方形 时,则不论颗粒直径大小,其孔隙度都是47.6%;如果相邻四个球心构成斜 菱形(最紧排列),则孔隙度降为25.9%,渗透性也变差,且颗粒愈细,渗透 性愈差。
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
为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是应用测井资料 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
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
地质上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 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类---砾、砂、粉砂、泥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泥岩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 其他岩类储集层
岩浆岩储集层(大港、吐哈) 变质岩储集层 膏岩剖面储集层
2、碳酸盐岩剖面
(2)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另一特点是:一般都出现在巨厚的致密碳酸盐岩地层
中。这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上,下围岩,是岩性相同的致密碳酸盐岩,而不 是泥岩,这就是碳酸盐岩剖面的典型特征。
碳酸盐岩剖面测井解释的任务,就是从致密围岩中找出孔隙型、裂缝型 和洞穴型储集层,并判断其含油(气)性。
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基础
1、碎屑岩剖面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储量中大约有40%的油气储集于这一类储集层。该 类储集层更是我国目前最主要、分布最广的油气储集层。 (1)碎屑岩组成

测井解释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测井解释成果图模板

测井解释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测井解释成果图模板

测井解释工作年终工作总结1. 引言测井解释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析井下测井数据,评价油气层的储量、性质与产能,为油田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本年度的测井解释工作进行总结,从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和工作不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还将介绍一个测井解释成果图模板的设计和应用。

希望通过总结经验和分享模板,提高测井解释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2. 工作内容在本年度的测井解释工作中,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 数据预处理首先,我们对采集到的井下测井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检测等工作。

通过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为后续的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测井解释方法选择根据油气层的特征和采集到的测井数据类型,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分析。

这包括常规测井解释、测井反演和测井组合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和筛选,确保了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储层评价与产能预测在选择了测井解释方法之后,我们对油气层的储量、性质和产能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通过解释结果,我们得到了储层的垂向分布、物性参数和产能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4 解释报告撰写最后,我们根据解释结果和分析过程,编写了测井解释报告。

这包括报告的结构设计和内容表达。

通过清晰地呈现解释结果和分析过程,提高了报告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3. 工作成果和效益在本年度的测井解释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效益:1.准确评价了储层的垂向分布和物性参数,为油田区块的开发和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预测了油气层的产能,指导了油田的生产调整和优化。

3.解释报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认可,提升了团队的声誉和影响力。

4.使用了测井解释成果图模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工作不足和改进方向在本年度的测井解释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解释过程中的跨学科协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与岩性、地震等团队的合作,提高解释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测井解释-测井响应方程及储层评价

测井解释-测井响应方程及储层评价
1、 Rt/R0比值确定油气水层
在定性判断油水层中常采用同一井相邻油水层电 水阻就层率是电比油阻较气率的层的方。法3~:5倍如,地即层R电t/R阻0≥率3R~5t大,于则等该于层标可准能
该比较方法前提是:解释层段的Rw相同。 标准水层:在解释井段内,岩性均匀、泥质含量
少、较厚较大的水层。
当地层100%饱含水时,Φw=Φe; 当地层的含油气饱和度较高时,由于Rt》R0,故
例子:
深 度 为 1280m 处 的 储 集 层 , 从 测 井 图 上 读 得 σt=130mS/m, Δt =430μs/m。 根 据 地 区 经验 ,该 井 Rw=0.30Ω·m,并采用以下关系式:Фs =(0.0022724Δt0.409)/CP , CP=1.68-0.0002D ( D 为 深 度 ) , F=0.56/Ф2.27,n=2,b=1,请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气 饱和度。
解:
第1步:计算孔隙度
CP=1.68-0.0002×D =1.68-0.0002×1280=1.424;
Фs =(0.0022724Δt-0.409)/CP
=(0.002272×430-0.409)/1.424=41.5%;
第2步:计算地层因素
F=0.56/Ф2.27 =0.56/(0.415)2.27=4.12
第3步:求取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
I = Rt = Rt = b
R0
FRw
S
n w
Sw
=n
bFRw Rt
=
bFRw = Rt
Sw =
4.12 × 0.30 = 40% 1 ×1000
130
FRw 1 ×1000 σt
Sh = 1 − Sw = 1 − 0.4 = 60%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评估储层的性质和条件。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析储层岩石的各种特征和性质,从而确定储层的产能和储量。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1.孔隙度和渗透率评价:测井可通过测量孔隙度和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质量。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可容纳油气的空隙的比例,可以通过电阻率测井等方法获取。

渗透率则是指储层中油气流动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井测得的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产能。

2.水饱和度评价:水饱和度是指储层中被水填充的孔隙的比例。

测井可以通过测量电阻率来评价储层中的水饱和度。

高水饱和度可能会降低储层的产能。

3.孔隙流体类型评价:测井还可以用来判断储层中流体类型的改变。

常见的方法包括测量γ射线吸收率、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这些测井可以帮助确定储层内流体的组成和含量,从而评估油气产能。

4.含油饱和度评价:含油饱和度是指储层中被油填充的孔隙的比例。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通过测井得到的含油饱和度可以帮助确定储层的产能和储量。

5.输导性评价:输导性是指储层中油气的流动能力。

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孔隙介质的渗透率来评价储层的输导性。

高渗透率表示储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和流动性。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综合运用多种测井方法进行储层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地质物理学方法和数学建模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分析储层特征和性质,提高测井储层评价的水平。

综上所述,测井储层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析储层的岩石特征和性质,从而确定储层的性质、产能和储量。

它是石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主 要 为 泥 岩 、 质 泥 岩 、 砂 岩 、 砂岩 。 砂 细 粉
释 出3 储 层 。 油 、 气水 层 : 类 含 含 自然 电 位 负 别岩 性 及 裂 缝 。 岩一 般 表 现 为 暗 黑 色 、 泥 砂 岩, 三孔 隙 度 曲线 具 有一 定 孔 渗 , 时 气 测 为 亮 色 背 景 下 的 暗 条 纹 或 不 规 则 块 状 暗 同
岩 为 主 , 薄 层 粉 砂岩 。 9 0 2 0 夹 4 5 ~5 0 m岩 性 异 常 显 示 相 对 好 , 综 合 分 析 。 层 : 经 水 自然 核 。 常规 曲线 与 成 像 对 比 分析 , 像 测 井 从 成
7 8 l2 5 ~5 2 m共 见 1 4 气测 异 常显 示 , 4次 其 中 有2 次 槽 面 见 气 泡 显 示 , 高 达 2 %, 1 最 0
1钻 井情 取芯 。 井
于 围岩 、 自然 电 位 异 常幅 度 较 小 、 孔 隙度 三 曲线 表 现 为 低 孔 时 为 干 层 。 综 合 测 井 、 井 、 测 资 料 , 井 共 解 录 气 本 异 常较 明显 , 自然 伽 马 低 , 电阻 率 值 高 于 围
摘 要 : 井钻探 目的是 为该 区的地 震 、 质基 础研 究求取 相关地层参数 ; 某2 地 为储量计算提 供参数 ; 为该地 区下一 步油 气勘探部暑提 供依 据。 该井 分 别共 进行 了4 全套 洲井 , 次 均采 用 了L G Q测井 系列 。 井方 面根 据各 种 第一 手资料 进行 了资料 校正 . 数计 算 , OI 测 参 四性 关 系 描述 , 层 综合 评 价 . 资料 应 用 等较 全 面 的分 析 。 储 新 关 键 词 : 井 解 释 四性 关 系 测 阵 列 感 应 地 层 倾 角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P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4 0 8 ( 0 0 () 0 8 -0 1 7 - 9 X 2 I ) 2c- 0 8 l 6 2

课题_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课题_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1、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碳酸盐岩来说其孔隙结构主要是指岩石具有的孔、洞、缝的大小、形状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油气层的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测井资料现场评价法。

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毛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则为室内实验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且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大大方便了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1.1 用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1.1.1 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还是建立在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之上。

电阻率测井资料反应的是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内在不同流体(油、气、水)时的电阻率,因此储层岩石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一定会对电阻率测井响应产生影响。

国内外关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物理模型也较多,包括毛管束模型、曲折度模型、电阻网络模型和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等。

毛志强等采用网络模型模拟岩石孔喉大小及分布、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含两相流体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油气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孔隙连通性(以孔喉配位数表示)和岩石固体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

孔隙连通性差的储集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相反,当岩石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增加时,储集层的电阻率则明显降低。

杨锦林等采用简化的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定义了一个岩石孔隙结构参数S,综合反映了储层孔隙孔道的曲折程度及其大小。

如果孔隙孔道越大越平直,S值越大,说明储层条件越好;反之孔隙孔道越小,越曲折,S值越小,说明储层条件越差。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2020/12/12
3
2020/12/12
测井图的一 般认识:
曲线名 曲线单位
曲线道 线型 线宽/粗 刻度类型
左右刻度 第二比例 深度道 深度比例 解释结论 岩性 井壁取心
4
2. 测井解释的要求和层次
基本要求
➢ 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并保证测井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 收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性资料; ➢ 选择合适的解释模型; ➢ 综合地质、试油及邻井资料,综合分析,给出综合解释结论。
2020/12/12
2
多井解释
➢ 地层对比 ➢ 复查解释结论 ➢ 二次解释和多次解释 ➢ 沉积相研究 ➢ 油藏描述
(3)常用解释结论
➢ 储层的测井解释结论一般包括 油层、水层、气层、油水同层 (含油水层、含水油层)、干 层、疑难层等;
➢ 如果是水淹层测井解释,则需 要解释油层水淹级别(多个水 淹级别)。
【参见课本P170表11-1】
(3)电阻率系列
用途:准确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饱和度、区分油水等 测井方法选择:两大类,即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最常用感应)
➢ 侵入较浅:深感应或深侧向皆可 ➢ 侵入较深:若Rxo<Rt(盐水泥浆、低侵)用侧向,反之用感应 ➢ 一般Rmf>3Rw时用感应,Rmf接近或小于Rw时用侧向; ➢ 常用组合测井确定Rxo、di、Rt:双感应-微聚焦,双侧向-微球等。
实际选择方法
要根据工作目标、结合地区特点及钻井泥浆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 (参看课本 P174 表11-4 所列实例)
裸眼井基本系列(九条线):
三孔隙度(声波、密度、中子)、三电阻率(深、中、浅)、SP、GR、CAL
2020/12/12
11
2020/12/12

测井解释

测井解释

测井学包括测井方法与理论基
础、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 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等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 资料进行处理,并综合地质、录井和开 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 划分、油气储集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 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与工程技术问 题,并将解释成果以图形或数据表的形 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现 在大都采取注水开发的方法。由于油层渗透 率不同,注入水推进的速度也不一样。如果 一口井的某个油层见了水,这个层就叫水淹 层。对部分水淹层(油层底部或顶部见水), 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在该层上下发生偏移, 出现台阶,这是由于注入水的矿化度与油田 水不同造成的。
井径(CALS)测井
(3) 确定地层水电阻率Rw
厚的纯地层处静自然电位SSP为:
SSP K lg Rmfe Rwe
式中 K—自然电位系数,K=70.7[273+T(℃)]/298 由测井图头上标出的泥浆电阻率值,经一系列公式 转换得到Rmfe,从而求出Rwe,最后转换为地层温度下的 地层水电阻率Rw。
(4) 判断水淹层
微电极电极距比普通电极系的电极距 小的多,为了减小井的影响,电极系采用 的特殊的结构,测井时使电极紧贴在井壁 上,这就大大减小了泥浆对结果的影响。 我国微电极测井普遍采用微梯度和微电位 两种电极系,微梯度的电极距为0.0375m, 微电位的电极距为0.05m。由于电极距很小, 微梯度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只有5cm,微电位 为8cm左右。
泥浆滤液侵入渗透性地层中,在井周形成泥浆滤 液侵入带,井壁上形成了泥饼,侵入带内的泥浆滤液 是不均匀的。靠近井壁附近,孔隙内几乎都是泥浆滤 液,这部分叫泥浆冲洗带,它的电阻率大于5倍的泥 饼电阻率,而泥饼电阻率约为泥浆电阻率的1—3倍, 在非渗透的致密层和泥岩层段,没有泥饼和侵入带。 由于微梯度和微电位电极系探测半径不同,探测 半径较大的微电位电极系主要受冲洗带电阻率的影响, 显示较高的数值。微梯度受泥浆影响较大,显示较低 的数值。因此在渗透性地层处,会出现正差异。 利用微梯度和微电位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差别研究 地层,必须使微电极系和井壁的接触条件保持不变, 所以要求微梯度和微电位同时测量。

测井原理及解释初步

测井原理及解释初步

三 测井概念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测井是一种井下 油气勘探方法。它运用物理学的原理,使 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沿钻井剖面测量岩石 的物性参数,了解井下地质情况,从而达 到发现油气层、评估油气藏的目的。在油 气勘探领域,测井资料主要用来研究岩性
剖面、构造特征、沉积环境、评 价油气藏。此外,测井还是勘探煤
电阻率测井 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
声速测井 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
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在井中放置 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 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 井。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相应 地辨别岩性,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
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一
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 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这些中子与 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测器(计 数器)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 流体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地层和流体中不稳定 元素的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用以判断岩石性 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 量;可以在产液井中寻找产液的井段,在注入井中寻 找注入的井段;对热力采油井,可以通过邻井的井温 测量检查注蒸汽的效果;可以评价压裂酸化施工的效 果等。 斜角度的方法。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地质构造 与沉积环境,从而追踪地下油气的分布情况。
井壁取心 井壁取心是使用测井电缆将取心器下入井中,用 油气探井 为勘察地下含油气情况所钻的井称油气探井。探
炸药或机械力将岩心筒打入井壁,取下小块岩石以了 解岩石及其中流体性质的方法。
井一般有4大类。⑴参数井:了解一个地区(盆地或凹 陷)生油岩和储集岩存在和分布的情况的井;⑵预探井: 了解一个圈闭中是否含有油气和储集岩分布情况的井; ⑶评价井:在预探井发现含油气储集层后,为探明这 个圈闭(油气藏)含油气面积和地质储量所钻的井;⑷ 资料井:为获得油气藏油层参数(主要是使用特殊工具 在钻进中取出整块,进行检测与分析)所钻的井。

测井储层评价

测井储层评价
性质有关。
在我国胜利油田,通过大量密闭取芯井资料,以统计回归分析,
可以给出C、x、y数值。同时,由于Φ与△t有关。Swi与Φ、Md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t、△GR测井,利用回归公式计算K值。
2、以电阻率为基础的统计方法求渗透率
在纯油层的地方,根据卡赞公式,SA与Swi之间有线性关系,而油气层的 Swi越小,则SO越大,Rt就越高。因此,在纯油层可以建立K、△t与Rt之间二元 回归关系,甚至Rt与k之间的一元回归关系。这种方法要求RW变化较稳定。 3、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渗透率的方法 用常规的测井方法确定地层渗透率的误差较大,一般最大相对误差可达 50%。而用NMR测井求地层渗透率误差要小一个数量级。这就提高了用测井
在某些地区,Q值可做为指示地层渗透率的参数。
S D Q S
4、电阻率法
b=1~2;
Rsh Vsh R t
1 b
说明:在油层处,Vsh较低;在水层处,Vsh较高
Rsh RLim Rt Vsh R R R Lim sh t
直方图平移、趋面分析法来消除井间误差。在此基础上,建立Φ与△t 的 回归关系式。
万昌组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
25 y = 0.1489x - 26.366 20 R 2 = 0.7043 15 10 5 200 250 300 350
孔隙度(%)
声波时差(us/m)
4、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孔隙度 在获得流体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之后,对T2分布的积分面 积,可以视为核磁共振孔隙度(ΦNMR)。
0.3 0.25 0.2
M d /mm M d /mm
0.3 0.25 0.2 0.15 0.1 0.05 0 2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2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摘要:某2井钻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基础研究求取相关地层参数;为储量计算提供参数;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该井分别共进行了4次全套测井,均采用了LOGIQ测井系列。

测井方面根据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资料校正、参数计算、四性关系描述、储层综合评价、新资料应用等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
1 钻井情况
该井钻探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取芯。

井段2862~3667m岩性主要以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中下部岩性主要以深灰、浅灰、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

3667~4950m岩性主要以泥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

4950~5200m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

758~5122m共见144次气测异常显示,其中有21次槽面见气泡显示,最高达20%,4150~5050m全烃最高达99.9%。

2 储层四性关系描述
根据取心资料分析,浅层储层岩性主要以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有效储层相对较厚,物性较好;深层储层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钙质泥岩为主,钙质含量增多,储层物性差,厚度减薄。

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为主,次为溶蚀孔隙,孔隙度密集在5%~12%之间,渗透率在(2~10)×10-3μm2之间,说明本井储层有低孔低渗的特征。

全井段岩屑录井未发现油砂显示,发现气测异常146层,钻井取心井未见油砂显示。

储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少量细砾岩。

泥质粉砂岩自然伽马中低值,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补偿中子、补偿声波测井值高于围岩,电阻率测井值略高于围岩,阵列感应曲线有幅差,物性较差。

粉砂岩较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明显,补偿中子、补偿声波测井值高于围岩,阵列感应曲线在水层为低阻、在致密段数值高,荧光显示和气测异常几乎都集中在该种岩性。

细砾岩自然伽马中低值,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补偿声波测井值低于围岩,补偿中子、岩性密度测井值高于围岩,电阻率测井值高于围岩。

3 储层综合评价
储层岩性主要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划分渗透层以阵列感应、双侧向为主,参考自然电位曲线和录井岩屑。

以测井资料为主,综合录井、气测显示识别流体性质。

测井曲线以阵列感应曲线为主,结合三孔隙度曲线特征。

水层电阻率值低于围
岩值且具高侵特征。

感应曲线高于围岩、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较小、三孔隙度曲线表现为低孔时为干层。

综合测井、录井、气测资料,本井共解释出3类储层。

含油、含气水层:自然电位负异常较明显,自然伽马低,电阻率值高于围岩,三孔隙度曲线具有一定孔渗,同时气测异常显示相对好,经综合分析。

水层: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负异常,阵列感应电阻率值明显低于围岩,三孔隙度曲线高孔计算有一定孔渗。

干层致密:自然伽马曲线低值,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幅度较小,深感应视电阻率值高于围岩,三孔隙度曲线计算低孔渗或无孔渗征。

4 新方法资料应用
本井采用的测井新技术及新方法有阵列感应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阵列感应:本井全井段都进行了阵列感应测井。

阵列感应测井可同时获得三种纵向分辨率,六种径向探测深度的18条计算电阻率曲线,因此较之常规感应测井其纵向分辨率更高,能更精确地反映出地层的径向侵入特征。

运用阵列感应测井曲线在确定原状地层电阻率、划分薄层、划分渗透层、识别流体性质等方面有优势,精度高于常规感应测井。

识别流体性质: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淡水泥浆钻井时,应用阵列感应曲线可以准确识别储层中的流体性质。

水层的阵列感应数值明显低于围岩,储层的物性越好电阻率值就越低,并且不同探测范围的曲线之间具有明显的高侵特征;当储层为干层时,阵列感应高于或近似于围岩,6条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储层渗透性较差;当储层含油时,阵列感应高于围岩,6条电阻率曲线之间具有较小的幅度差,表明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识别岩性:通过阵列感应曲线可以识别不同岩性。

泥岩地层阵列感应曲线在10~20Ωm之间,在泥岩背景上含砂质、含钙质时,电阻率抬升强烈;非渗透层深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浅电阻率高于深电阻率,曲线锯齿状。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图象代表沿井壁的地层的电阻率非均质特征变化,电阻率的变化原因为岩性、孔隙结构、层理和泥质含量变化所引起的,冲洗带的流体性质、井壁不规则也存在某些影响。

在4100~4200m、4400~4900m录取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主要是识别岩性及裂缝。

泥岩一般表现为暗黑色、砂岩一般为亮黄色。

裂缝和孔洞的特征主要为亮色背景下的暗条纹或不规则块状暗核。

从常规曲线与成像对比分析,成像测井显示的各种裂缝和孔洞在常规曲线中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即常规曲线对小规模事件反应不灵敏。

地层倾角:1482.92~4724.23m进行了地层倾角测井,浅层地层倾
角在0~10°之间变化,主峰分布在2~6°之间,地层倾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

深层地层倾角在0~40°之间变化,主峰分布在20~30°之间,地层倾向为北-北东向。

即深层地层倾角变大、倾向偏移不大。

钻遇三条断层,断点在2546.00m,3008.00m和3980.00m,表明该构造受断裂控制,倾角较大说明该井位于构造翼部,倾向为北东向说明构造高点在南西方向。

5 结语
虽然本井在4000~4900m采用欠平衡钻井后有18层全烃最高达到了99.99%,槽面多次见到5%~20%的气泡,但储层物性很差。

因此全井未解释油层,解释水层39层119.7m,含油、含气水层解释5层19.7m,干层解释156层486.9m,致密层4层21m,裂缝段1层1.6米。

水层主要分布浅层中;干层致密层各段地层均有分布,下部地层埋藏深、含钙重,致密层多。

从该井4段底层的试油结果看,基本都为干层、低产层,虽然气测异常高,储层达不到工业油流。

由构造特征分析出本井所钻遇的地层倾角多在30°左右,倾向为北东向,纵向共钻到了三条断层,高点位置应在该井的南西方向,同时也说明该区块断层比较发育,构造主要受断裂控制。

参考文献
[1]洪有密.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高等学校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06.
[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解释技术优秀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