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课外阅读练习(带答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jùn() jūn fá()bìmiǎn() pìjìng()kǔxíng() chǒu jiàn()móguǐ() zhíxíng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枪声( )的匪徒( )的眼光( )地回答( )地跳动( )地握着三、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厉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道理。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地批评了一顿。

3.升旗时要( )认真。

轻易容易4.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很( )理解。

5.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 )地夺得了桂冠。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向外走。

(扩句)2.父亲不幸遇难了。

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

(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五、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这个片段中带有“看”的意思的字是,能表示“看”的意思的字还有、、、。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3.“父亲”指 ,“伟大的力量”指。

4.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严峻军阀避免僻静苦刑瞅见魔鬼执行二、尖锐残暴恐怖耐心剧烈紧紧三、1.严峻 2.严厉 3.严肃 4.容易5.轻易四、1.示例: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

2.因为父亲不幸遇难了,所以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五、1.瞅瞟瞪瞄瞥 2.解释说明。

3.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4.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夹.(jiá)衣抹.(mā)平闲逛.(ɡuànɡ)游手好.(hào)闲B.喷.(pèn)香围裙.(qún)乖.(guāi)巧语重.(zhòng)心长C.撇.(biě)嘴头衔.(xián)勉强.(qiánɡ)养尊处.(zhǔ)优D.模.(mó)样造型.(xíng)为难.(nàn)呼天抢.(qiāng)地2.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有了大家的关心,小青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A.独立的,孤独的B.项目种类多,结构不要复杂C.记载事物的纸片D.只,仅3.下面各组词语中,构词特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源源不断依依不舍生机勃勃B.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作自受C.东张西望大材小用南辕北辙D.千方百计七上八下丢三落四4.选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B.表示含糊其词;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我嘛……缝缝补补……()二、填空题5.比一比,再组词。

剪( )休( )植( )峰( )前( )体( )直( )锋( )6.填入反义词准许——( )华丽——( )融化——( )纤细——( )温柔——( )善良——( )柔和——( )7.比一比,再组词。

奴________慨________洽________犁________努________概________恰________梨________邦________忧________腔________吱________帮________犹________控________枝________8.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类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类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总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阅读链接李大钊被捕后,敌人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

…最后竞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____________ 灰心——( )2.选文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是__________,请再写一个表示“看”的字:__________。

3.借助相关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文中的父亲是指____________(填人名),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

借助“阅读链接”,你知道了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脸很“平静”,可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阅读选文第④自然段,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选择:A.转换话题B.解释说明C.意思递进),“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阅读。

铁人王进喜①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B.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C.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D.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使我将没法估算日子。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不相识红妆素裹 B.奴颜媚骨阳光明媚C.千锤万凿证据确凿 D.援笔而就援琴而鼓3.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排列徘徊绯红诽谤B.惆怅丝绸稠密凋落C.网络洛河骆驼恪守D.辟邪避难玉璧绝壁4.选出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流光溢彩鱼米之乡心扉 B.囫囵吞枣别出心裁宫阕C.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冗繁 D.黯然伤神天高气爽馈赠5.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埋头僻静残暴法庭 B.含糊书藉过度局势C.组织警察严竣拘留 D.纷乱占居剧烈包围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内容梳理第三步。

1.这篇文章以倒叙开头,点明十六年那一天正是父亲的被难日,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最后写父亲________全家人的悲痛,记叙了十六年前那场沉痛的回忆。

2.这篇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7.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________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________,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________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四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________、________、法庭上、________这四件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1)一、看拼音写词语huí yì yǒng yuǎn fù qìn chūn tiān二、组词填空每天,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慈祥1.我的奶奶是一个()的老人2.每天()我都要去上学3.妈妈在帮我()衣服4.小明真()自己鼓鼓囊囊的5.她()了他们以往的书信6.我爸爸()都要喝酒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低龄,幼稚的()2.让人发笑()3.心思细腻,有耐心()四、句子积累1.含糊的反义词 3个2.严峻的含义3.粗暴造句五、课本梳理父亲一向是()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 )。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 -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 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1.填空2.父亲平时是怎么待我的?3.为什么父亲烧书?4.谁被抓走了?六、重点段落品析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儿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1.父亲为什么不离开?2.可怕的一天是怎么样的?3.纷乱的含义?答案:一、回忆,永远,父亲,春天二、每天,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慈祥1.慈祥,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每天三、幼稚,可笑,耐心四、1.清楚。

(完整word)语文六年级下部编版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完整word)语文六年级下部编版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语文六年级下部编版11《十六年前的回想》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pìj ìng y úl èkǒng b ùmógu ǐ f ěi t ú( ) ( ) ( ) ( ) ( )shūj íchōu t ìj ùli è mi án p áo j úsh ì( ) ( ) (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刑( ) 娱( ) 绞( )形( ) 误( ) 狡( )籍( ) 峻( ) 详( )藉( ) 竣( ) 祥( )三、从以下词语中找出 6 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

残暴含糊平和痛惜占有果断模糊残忍坚定平定痛惜占据(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一、我能谈谈加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1.“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急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浑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重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由于他理解,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顾的语句1.我奇异地问他:“爹,为何烧掉呢 ?怪痛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友阎振三一清晨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

1.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pì jìng yú lèkǒng bùmó guǐfěi t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shū jíchōu tìjù lièmián páo jú 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划去加横线不正确的读音。

勉强(qiáng qiǎng) ___待会儿(dài dāi) ___书籍(jíjì) ____含糊(húhu) ___ 涌入(rōng yǒng) ____夹袄(jiájiā) __3.选出恰当的音节和字。

①父亲保持着他那________(A.贯 B.惯)有的严________(A.俊 B.峻)________(A.zùn B.jùn)态度。

②他仍________(A.rēng B.réng)旧穿________(A.着 B.这)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________(A.带 B.代 C.戴)眼________(A.境 B.镜)。

4.按原文填空。

________的父亲________的枪声 ________的手枪________的小屋 ________的眼光 ________的长头________地回答 ________地喊叫 ________地跳动5.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宁静沉痛沉重沉着①在那________的夜晚,孩子________地睡在摇篮里,是那么香甜。

②李大钊同志被捕了,全家人心情________。

面对敌人,李大钊表现得________冷静。

李大钊被杀害了,亲人和同志们________万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下文,回答。

藏在心中的荔枝小候,我很不懂事,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只有我最开心。

因来看望的叔叔、阿姨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之的“好西”,又是:“我不吃。

”于是些好吃的便成我的“囊”中物。

可是,八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了我很大的触,使我思想感情也生了化。

一天,又病了,咳得很害。

姑姑拎着一大袋西来看他。

“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是,便地藏在卧室外看。

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来蜂王等品,有一大串荔枝!“爸,是你最吃的荔枝!”姑姑剥吃。

那晶的荔枝肉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我被叫走了。

回来,姑姑已走了。

知道我最吃荔枝,就招呼我“小王琴,来,来,个不吃,你拿去吃吧。

”我感到奇怪,便道__________才姑姑不是您最吃_____噢 _____以前吃 _____在不 _____不吃啦了 _____“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

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端来了。

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最吃的荔枝吃了!” 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了去,放在了的床。

听了的,我委屈地哭了。

赶地:“没关系,我⋯⋯我不吃⋯⋯”我低着走出了的房,我才明白,关非不吃,而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起我心中便藏下子串荔枝。

以后,我身有多像那的人,他以种种“不,不喜” 借口,把好了我。

而我不再不像小候那不懂事了。

我也学会了“撒”,告他:我也不喜,您吧!(1)短文第③自然段缺点的地方上合适的点符号。

我感到奇怪,便道________________才姑姑不是您最吃________ 噢________以前吃________在不 ________不吃啦了 ________(2)写反。

怒不可遏——________呵斥——________委屈——________(3)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的横填上合适的文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现代文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给上述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__________”一词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__________”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句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是_______,表示该意思的词还有:_____、_______ 、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六年前的回忆》是⾰命先驱李⼤钊的⼥⼉、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篇散⽂。

此⽂是回忆录,写了作为⽗亲的李⼤钊对家⼈的关怀、爱护,作为⾰命者的李⼤钊对⾰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篇⼀ 1.看拼⾳,写字词。

jūnfá chōutì chángxuē chǒujiàn móguǐ jiǎoxíng zhíxíng cánbào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进⾏搭配。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3.选词填空。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厉 (1)不管怎么说,( )要求⾃⼰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进步得更快。

(2)他⼀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师( )地批评了⼀顿。

(3)形式⾮常( ),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 )认真。

剧烈 猛烈 激烈 强烈 (5)晓庆⽣过病,上体育课不能( )运动。

(6)孩⼦们( )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占领的⾼地被我军( )的炮⽕摧毁了。

4.照样⼦,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冲冲(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写句⼦。

(1)⽗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粗词语写句⼦。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地讲给我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1.看拼音,写字词。

jūn fá chōu tì cháng xuē chǒu jiàn()()()()mó guǐ jiǎo xíng zhí xíng cán bào()()()()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的枪声()的眼光()的小屋()的吼声()的态度()的匪徒3.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剧烈猛烈激烈强烈(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运动。

(6)孩子们()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的炮火摧毁了。

4.照样子,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怒气冲冲(ABCC式):5.按照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写成转述句)(2)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他不论..耐心地讲给我听。

..很感兴趣,总是..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6.品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写出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一词,则再次直接地表明了李大钊作为一个慈父的可亲形象。

7.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照应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勉强.(qiánɡqiǎnɡ) 待.会儿(dài dāi)书籍.(jíjì) 含糊.(húhù)二、读拼音,写词语。

李大钊被捕后,móɡuǐ()般的反动军阀对他用尽了kù xínɡ( )。

为了bì miǎn( )党组织被破坏,他誓死保守党的机密。

句子模块三、品析句子。

1.从课文中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句子,完成练习。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从“不慌不忙”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____________。

联系上文及“没有什么”可知,父亲整理并烧掉书籍和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A.父亲因为太忙,没有时间认真地回答“我”,所以才这样说。

B.因为涉及党和革命的机密,父亲需要谨慎地对待,不能告诉还是小孩子的“我”。

读写模块五、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jūn fá bì miǎn chōu tì pì jìnɡ pí xuēǎo xínɡ chǒujià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注音,打“√”。

宪.兵(xiàn xàn)侦.探(zhēn zhēng) 暂.时(zàn zhàn) 严峻.(jùn jǜn) 夹.衣(jiā jiá) 书籍.(jí jī) 娱.乐(yù yú) 幼稚.(zhì yǎ) 三、形近字组词。

籍()刑()峻()僻()魔()藉()形()竣()避()摩()四、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峻严重1.局势越来越(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

3.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地批评了一顿。

4.升旗时要( )认真。

五、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序号。

1. 一拥.而入()①抱。

②挤着走。

③围着。

2. 怒气冲冲..()①冲洗,冲去。

②感情激动的样子。

③互相抵消。

3.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①严肃,严厉。

②严重。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作者在叙述父亲被捕时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我”的恐惧与父亲的镇定的对比,敌人的来势汹汹与父亲的不慌不忙的对比。

( )2.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的残暴。

( )3. “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表明敌人真的怕父亲自杀。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取出手枪。

(扩句).2.父亲不幸遇难了。

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劲.爆(jìn)焚.烧(fén)军阀.(fá)千锤万凿.(záo)B.娱.乐(wú)严峻.(jùn)宪.兵(xiàn)夜色弥.漫(mí)C.彻.底(chè)批.评(pī)牺.牲(xī)重于泰.山(tài)D.青稞.(kē)鱼饵.(ěr)抽噎.(yī)轻于鸿.毛(hónɡ)2.填写近义词奇怪——轻易——纷乱——恐怖——会意——思索——焦急——阻击——3.把下面的词语和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沉着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一拥而上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4.选词填空。

(1)交织编织①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在我的耳际。

②妈妈今年冬天为我()了一件新毛衣。

(2)赞赏赞叹赞扬赞美①母亲搂着我,不住地()。

②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我这首精彩的诗。

③外国游人对詹天佑的巧妙设计()不已。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诗中抒发诗人报国之志的两句是“,”。

(2)《石灰吟》的作者是,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现了李大钊的伟大精神。

6.说说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句子。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及答案(新)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及答案(新)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及答案(新)一、看拼音写词语piān pìbiāo zhìshēn qǐng dǐ yùpái huáimiǎo shì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āng líng lì二、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正.(zhēng zhèng)月稚.(zhì zhuī)嫩折.(zhē zhé)腾描摹.(mó mù)琴弦.(xián xuán)衣襟.(jīn jìn)炊.(cuī chuī)烟赫.(hè hǎo)然三、辨字组词。

艇(______)察(______)拆(______)轮(______)团(______)蜓(______)祭(______)折(______)伦(______)闲(______)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____)(____)欲试无(____)于事(____)(____)之众(____)精(____)神得意(____)(____)垂(____)(____)气春风(____)面一(____)二(____)九(____)二(____)之力1.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____)2.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____)3.形容很大的力量。

(____)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____)五、选词填空爆发暴发1.山洪(_______),冲毁了河堤,淹没了整个村庄。

2.杂技演员技艺高超,表演十分精彩,台下(_______)出一阵热泪的掌声。

节制节约节俭3.(________)时间,就是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4.每逢佳节胖三斤,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_______)饮食。

六、课文综合回顾。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生命的最后时刻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手术。

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翕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肺癌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他,又急忙转身返回。

总理见他来到身边,叫道:“李冰。

”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知道。

”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

”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

”李冰强忍着抽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

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凹陷下去。

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

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

他紧紧捏住医护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

来,给我数数。

”“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三!”……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呵!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1)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②“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2)用“___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说明总理忍着剧痛,艰难地与疾病作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
慷慨激昂: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
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4.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5.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参考答案】
1.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2.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3.B C D
4.提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它已经开始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共产主义思想,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所以反动派虽然绞死了李大钊一个人,但不能使共产主义思想消亡,共产主义思想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5.提示: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不负寸光阴(节选)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

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

在这座书斋中,李大钊整整奋斗了6年。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

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了解历史,一方面,李大钊十分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封建社会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东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许多的方面,中国人又不得不像向日本学习。

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为痛苦纠结的心理下,李大钊选择了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再一次游览了五峰山,他在火车上目睹一起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

心中悲愤交加,在《游碣石山记》中,李大钊特别写道:“彼倭奴者,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选自《李大钊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1.文中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

3.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可多选)。

A.爱国精神
B.担当精神
C.舍生取义精神
D.创新精神
4.根据书中的描写,李大钊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那么,你怎么理解他为自己取字“守常”呢?
5.第2自然段中李大钊内心的痛苦你能理解吗?对于他做出的选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参考答案】
1.示例:孜孜不倦
2.提示:这些日军在我国嚣张跋扈,侵占我国领土,我们非常愤慨。

在这昌黎也是国仇纪念地我发誓,希望中华儿女勿忘国耻,能够与日军战斗到底的人像这石头一样又多又硬……
3.A B D
4.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守常”是“固守常法”的意思,意思是坚持使
之成为常态。

5.提示:能够理解李大钊的痛苦,一方面他痛恨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先进,最终他选择了到日本去学习先进的一面,是一种隐忍,是为了成就大志向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