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解析:在这四个工业区中,珠江三角洲是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与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图中
表现为直线的斜率最大。
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因素也是
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B
(2)A
教材深化透析 教材图表解读 教材图2-35 图2-36 读图要点 图2-36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 ____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____多, 数量 城镇 外来 分布密度大;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____劳 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 完善。
思考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思考· 提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 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平原 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社会经济 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港澳 和东南亚,侨乡众多、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较早,经 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成为我 国重要经济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 基地、外贸出口基地等。
读图指导:①从图中可以先观察一下珠三角地区濒
临的海洋(南海)以及位于哪条河(珠江)。
②从图2-35中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特点(沿海、
沿河、沿珠江口)。 ③从图2-35和图2-36对照来看城市的数目 在不断增加,有些县变为城市。说明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人口数目不断增加。
针对训练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具体表现在( )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 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城市化水平已经 超过了发达国家 ⑤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已经不 存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高三地理组:罗一浩设计思想在分析珠三角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形成因素的时候,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分析其他工业化过程相关条件,形成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读出相关信息,进而有根据地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利用学习珠三角案例的方法,分析论证其他区域工业企业的发展条件,训练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本课的重点。

评价阶段激励为主,并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的简洁和谐之美。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珠三角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2《工业区位选择》和必修3《产业转移》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高考目标定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考纲知识梳理(自主梳理)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地理区位优势:近港、澳、东南亚,多侨乡。

2、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水热充足。

3、历史基础好:工农业基础好。

4、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

5、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1、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2、主要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70%;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④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例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比较完善3、深圳发展的区位条件①国家的政策;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南临香;③廉价劳动力;④科技。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典例剖析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 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 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区位优势:临海 (地处沿海);邻近港澳 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 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城市作用: 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 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01:夯实两大基础点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珠江三角洲 两广 B___丘陵 A_____平原 北 东 C___江 D___江 西 E_____江 珠海 G_____城市 深圳 I_____城市 广州 F_____城市 澳门 H_____城市 香港 J_____城市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2、珠三角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3、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公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路延伸方向排开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资源日趋紧张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 ③珠江水质恶化 珠江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火电厂排放烟尘、二氧化硫 不少城市面临“垃圾围城” 问题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3、20世纪90年以后珠三角工业化第二阶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①工业实力大大增强,②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 丧失③地价也上涨④市场规模较小 4、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2)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3)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2.国内背景(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2)问题表现错误!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读教材图4。

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劣势:位置位于祖国大陆部分最南方,离中心腹地远,另有 南岭阻挡,经济腹地小。-----
珠三角工业掠影
厚街镇:鞋业
石湾镇:陶瓷
肇庆
广州 佛山 东莞 江门 中山 惠州 深圳 香港 广州
珠海
澳门


小榄镇:五金
“东莞模式”
• 所谓“东莞模式”,由东莞提供土地,可能是已建成的标准厂

房,中国内地四川、湖南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 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组合模式。 “东莞模式”由于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可以迅速复制和 膨胀到几何级数,东莞以“制造业名城” “世界工厂”的面目
0.62
1980 年 1980
1993 年 1993
1980年
1993年
耕地面积变化
城镇平均建成区 面积变化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广东五十年》、历年《广东统计年鉴》
城市数量增多 规模扩大
1985年——2002年新增加城市
1985年珠三角城市分布
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侨乡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
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方向
中国有约500万海外华人, 大约拥有2万亿美元的资产, 其中45%以上华人的祖籍为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珠三角工业化
2、发展条件
国内 环境 改革开放
技术 资金 设备 资源
自身 劣势
三来一补 珠三角 三资企业 工业发展 一镇一品
产业转移
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亿元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0 1998 200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系列丛书
【例2】
(2011· 江苏卷)图甲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
布示意图,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 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珠三角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 D.环境污染严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自 主 课 堂
第一课时·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全面排查 ····· ····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 推动。 (2)二者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城市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了解: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城市化水平差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际国内背景和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1)01珠江下游。

(2)02广州、深圳、03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0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2)(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居全国前列。

4 [自我探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06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07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自我探究] 为什么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设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教学设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材分析】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中有所了解,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

而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本节内容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剖析。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1、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会考要求: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a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 a3.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b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b5. 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c【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
标准 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结合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学习 目标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 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主题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较为 密集,建设项目多,工业密集,城市大量占用耕地。火电厂排出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成为我国三大酸雨区之一。由于人口 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围绕在城市周围,成为 一道“美丽的风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珠江,超 过其自净能力。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大 比重。 结合材料探究: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②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主题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工业的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劳动力成 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所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升级。为了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经济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9+2”)。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过程和“泛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一轮复习课件:10.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轮复习课件:10.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 二
第十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
(3)温州模式 ①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②不贪大求洋,从日用小商品起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 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是“温州模式” 的 突出特点。


第十章


第十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7-
解析:第 (1)题 ,由图可知 ,农村人口从 1983~2001 年基本没有变化 ,2007 年农 村人口下降 ,故 A 项错 ;2001 年前 ,农村人口相对稳定 ,说明城市人口的增加并非 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化,故 B 项错 ;2001 年后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人口迅 速增加 ,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故 C 项正确 ;2007 年广州市的城市人口 比重已达到 90%以上 ,未来城市化速度将减缓,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 D 项 错。第 (2)题 ,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实施的,并非城 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故 A 项错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 的根本原因 ,故 B 项正确 ;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起到促进城市化的作用,故 C 项错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并非根本原因。
第十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0-
一 二

1.点拨:核心城市为广州、深圳。 4.点拨:在稳步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5.点拨: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6.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第十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1-

2.6第二课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

2.6第二课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会分析解决措施。

【重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难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准备】结合上一节课文内容,了解: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学习内容】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A级)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B级)就海陆位置而言,位于南海________ ;就我国大陆位置而言,位于我国大陆_______部沿海;就珠江河段位置而言,位于珠江______游;就广东省位置而言,位于广东省的_______部;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A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3.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级)主要表现在: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条件。

其三,工业化加速了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级)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探究活动】1.阅读课文70页第2题内容,关于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文中的三个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请回答出某个观点是什么,有哪些优越性?(优越性为开放式答案)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使这里的城市(B级)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分析材料,回答2——4题。

2.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课堂巩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 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4.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产业结构 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B ) A. 信息产业 B. 轻纺工业 C. 旅游业 D. 精密仪表工业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
特征
原因
改革开放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城乡一 初期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
体化
布具有广泛性
20世纪90 以核心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 年代中期 城市为 圳等发展,辐射带动作用 以后 主导的 显著增强 城市群 体系
P65
说说“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
①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 ②有利于企业之间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增 强市场竞争力; ③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二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民工潮
阅读P69“汹涌的民工潮”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
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吸引外资 外向型经济 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分哪两个阶段?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一阶段
外商提供 资金 生产设备 技术指导 加工 组装 工厂
当地提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章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 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 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P72“活动”3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 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 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发,愿意与外界交流 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 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 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 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问题与对策 讨论分析以下案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2.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 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P76“思考”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 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 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 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 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 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 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 划。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oc说课稿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oc说课稿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稿一.说教材㈠.地位、作用: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㈡.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②.运用教材材料和图片,剖析城市化进程,讨论“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结合教材“活动”展开辩论——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㈢.教学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㈣.教学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组织分组学生讨论。

三.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

2. 探究式教学法。

分组探究,展示成果;鼓励各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教材并分组:学生分成四大组探究问题。

2.引入: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景——“启航”的画面和音乐引入,同时提问:“启航”包含了哪些含义?(以上5分钟。

)3.新授:一.位置、范围:广义的珠三角泛珠三角二.城市化的含义(以上3分钟)三.分组探究:(看书讨论8分钟,展示成果共12分钟。

)第一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珠三角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张家界市城市发展分组讨论:12分钟第一组:张家界市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第二组:张家界市城市发展中哪个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张家界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展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学习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64—71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

5.工业化对城市化有哪些推动作用?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巩固训练】1.“有一位老人有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D、广西壮族自治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5.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6.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正在加速相互分工与合作,以构建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列城市中不是这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是()A、深圳B、珠海C、广州D、香港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优越性。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3.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2.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视频“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导入。

教师提问:刚刚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深圳的工业。

深圳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代表城市。

今天,我们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探究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珠江三角洲。

一、珠江三角洲概况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学生阅读P66图2—35、2—36思考以下问题:①概括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②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包括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狭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

广义:狭义珠三角+香港和澳门。

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找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优越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对外开发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除此之外,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和交通便利也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中,起最主要推动力的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珠三角具备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条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珠三角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学生阅读书本,思考完成。

多媒体展示结果【阅读】P64~65页,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讨论: 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 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基地
珠 江 _政__策__优__势_已不明显
发展 高新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1角
9洲
9地
0区


抓机 住遇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提__高_
劳__动__力__成_ 本__低_的优
•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推动 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 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 配套和补缺起步, 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 升级和优化。
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农 民办企业, 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 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 国的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 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物死亡;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3: 加强规划与管 理
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 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 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 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 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 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 24座, 建制镇达到432个。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 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

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4: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无序的竞争影
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 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 的区域地位,未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 规模,大建深水港和国际机场,追求基础设施和服 务设施自成体系; 除了高密度的机场、港口基础 设施建设,各地产业结构也日渐趋同,许多产业一 哄而起,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 的巨大浪费(例如:汽车本来是广州的优势产业, 但最近深圳放言也要搞汽车。会展业方面,广州有 广交会、深圳有高交会、东莞有电博会)。 恶 斗的结果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 折扣。
材料1:珠三角的位置
维多利亚港
香港
澳门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 厦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材料3:位于珠三角范围内的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
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 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稠密; 政策因素 劳动力丰 富且廉价; 地价低廉
改革开放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优越 地形平坦 农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 海相望
国际 环境
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发达国家 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人文素
著名侨乡
海外华人、 华侨的投资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
思考:从图中可以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 程以 ____年为界,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1990 判断依据: 工业产值增 幅的明显差异。
珠三角地区城市 群夜间卫星照片
珠三角是我国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总 面积4.2万km2,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 23.4%和31.2%,GDP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 占全国6%,而出口总量占全国1/3 。
深圳的今昔对比
深圳的今昔对比
美丽的 深圳夜景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优 势条件。
3.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四、对策
1.做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2.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用地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 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 业升级) 4.从全局角度出发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 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随堂巩固
1、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 地资源是 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2、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 次腾飞 A、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资金密集型工业
←2014年1月6日,广州出现雾霾。
同日,相邻的佛山、东莞和深圳 等珠三角城市也出现灰霾天气。
水污染
工业污水导致小河 变成暗红色,大量 鱼儿为此丧命.
广东乐昌一位村民在 水田里抓起一把黑乎 乎的粉尘溶解物,跪 在镜头前哭诉,村小 组最后一块水田即将 无法耕种,求记者帮 助挽救这块保命田。
机动车的拥有量要与 城市交通容量和环境 容量相适应,否则, 要么堵死,要么毒死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 南中等职业中学近700 名师生3年来饱受马路 对面的陶瓷厂排放的有 害气体的侵袭,学生要 戴口罩上课,老师要闭 门办公,校园里的树部 分已经枯萎。
思考:为什么19 9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 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 长差异如此明显呢? 第一阶段以劳动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附加值低; 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 后)附加值高。
第一阶段: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民工潮
第二阶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材料2:珠三角地区的“城中村”现象
1.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 作、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 教育和治安等问题
材料3:近年来珠三角地区SO2等有毒气体排放量
2010年我国酸雨分布图
居高不下,酸雨频率达45.4%;汽车尾气排放造成 的污染越来越突出;雾霾也开始南下侵袭珠三角。
①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 ②工业要持续发展,不一定要进行结构调 整和产业升级 ③善于抓住机遇对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 的 ④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 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C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 业发展
三、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问 题
材料1:“握手楼”指的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不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距离太近的楼房。有人形容: 相邻两栋楼的同层住户,打开窗户便可以握手。 握手楼存在不利于采光、绿化、消防安全等诸多 弊端。
(14年高考题)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 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 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 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 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 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35 30
轻纺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25
20 15 10 5 0 1985 1990 1995 2000 年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探究:
1.描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2.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 城市分布有何变化?东莞城市规模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①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 ②土地资源短缺:一方面城市、交通、工业用 地增加,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使 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
材料: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服务 范围(经济腹地)示意图
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
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 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 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 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
材料4:广东省交通网络
高速公路网
铁路网
材料4: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港口 上海 新加坡 香港 深圳 釜山 宁波 广州 青岛 迪拜 鹿特丹 国家 中国 新加坡 中国 中国 韩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阿联酋 荷兰 处理能力(万 国际标准箱) 3173.8 2993.7 2422.4 2249.9 1617.5 1463.9 1430.8 1302.0 1200.0 1190.0 增幅 (%) 9.3 5.3 3.4 0 14 11.3 14.3 8.4 3.4 7.2
阶段 改革开 放初期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后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城乡一体化
城市群体系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 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 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 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材料5: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广东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5亩,远低于联合国 粮农组织划定的0.8亩的警戒线。1997年以来,全 省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高达50万亩以上;同期 广东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消耗土地5.09万亩, 不少地方已面临有项目、无地可用的严重困境。
2.人地矛盾凸显
C、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的主 要动力 B、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 动的 C、不同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时 间是一致的,只是道路、水平存在差异 D、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 国家必须的历史过程
4、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说明
贵州
湖南

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黄良会表示,在 高铁的影响下,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将慢 慢形成,届时北边有广州跟佛山的同城, 西南有珠海跟澳门的同城,东南边有深圳 跟香港的同城。而且这个经济圈有可能成 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圈。(2014年08月06日 07:02 信息时报)
2.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 础较好的广州 市为基地,发 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 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 以此推动地区 的产业升级。
珠三角与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珠三角 长三角
3.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①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科技实 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珠三角的腹地范围较小、能源不足成为限制 其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
1.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四川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海南 香港
材料5: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
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成本,发达国 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业转移。具有充足且 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 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