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1.商品丰富了,产能过剩了,这本身并不完全是坏事。
______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
______都是短缺的话,企业就没有了发展动力。
______产能严重过剩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这样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A.只有因此不过B.只有否则因此C.没有如果而且D.只有如果但2.允许媒体发言,是一种文明,______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实的谬误,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
______这种文明,______祛除任何对于真实的畏惧。
A.一旦只有才能B.甚至只有才能C.一旦只要就能D.甚至只要就能3.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至B.以致C.甚至D.直至4.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的冷观态度,在作者1935年写的《车厢社会》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______面对西湖美景,______“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______“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实行而在希望”,______“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身在其中”。
A.即使也而且所以B.即使也因为所以C.假如却那么因为D.假如却既然那么5.____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体会或自己对某种社会政治观念的信仰而自由地选择某种立场和倾向的史学理论,然后努力向前挖掘,____我们必定会形成一种逻辑上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内在体系),_____也就可以在史学领域展开切实的交流和论辩等,推动史学理论走向健康有效的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以上段落中三个画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如果那么从而B.假如那么无疑C.虽然但是从而D.尽管但是因而6.知识鸿沟是指不论社会经济地位高或低,每个人所和获取的知识都会随时间而增加,但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取的知识量却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所获取的多,久而久之,这两群人的知识差距会不断扩大,这就是知识鸿沟。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卷面总分:9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试卷题量:30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87分)1.“运动”这个词,两个字都含有一个“云”,而且,“云”开始“走”了就是“运”,“云”跟“力”挨在一起就“动”了。
“动”是云朵的自然状态,所以歌唱“天边飘过一朵故乡的云”云一直在“动”,到了一定程度,它们就爆发出“力”量,即使这一秒是晴天,下一秒也要突降下大雨,这样的解释肯定贻笑大方,但“运动”确实能积蓄力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更是因果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A.运动名词解释B.运动的意义和作用C.运动就是这样充满了魅力D.运动、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
然而,《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
古人又说:“但是识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
”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志”与“趣”本可以互联在一起。
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
《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与包含的意思在其中。
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的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
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个和谐世界吧?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B.低落的情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C.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D.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情志培植高洁的情趣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古人种植的时候需要雨水,行船的时候需要有风,水和风能够按照季节准时而至,古人便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们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才能正常生活。
所以,他们总是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来保佑,以便得到准确、实在的“信”。
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专项操练及答案一、选词填空【例题】1月13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长沙晚报联合召开会议,_________“星城十佳法官〞。
A.表彰 B.赞扬 C.表彰 D.奖励【解析】C。
表彰,是表彰并嘉奖,有彰显发扬广阔之意,因此选C。
【例题】他并不富裕,但还_______和赐顾帮衬比他本身更穷的亲戚。
A.布施 B.周济 C.周恤 D.赞助【解析】B。
“他并不富裕〞,所以不克不及用“赞助〞,“亲戚〞也不是穷到要“布施〞的情况,因此“周济〞最适宜,应选B。
【例题】我只不外是替他_______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本相。
A.辩护 B.辩白 C.辩白 D.辩证【解析】C。
“辩白〞就是“说明事实本相,用来消除误会后受到的指责〞,符合语境。
应选C。
【例题】措辞,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_______;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_______。
A.言之成理矫揉造作 B.言简意赅矫揉造作C.有的放矢言不由衷 D.言之成理拖泥带水【解析】B。
“简明扼要〞对应“言简意赅〞,而“自然〞对应“矫揉造作〞。
应选B。
【例题】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
堤坝薄弱,随时可能因“决堤〞而危及性命;假设河流阻塞,那么循环受阻_______。
A.后患无穷 B.遗恨无穷 C.危在朝夕 D.身心交病【解析】C。
从“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可知,血液循环事关存亡,因此选C。
【例题】春天翻动思绪,春景使人联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哲人对春天的一种见解,沐浴春天的一种方式,对春天的理解_________,春天呈现的种类自然也就_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局部最得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莫衷一是千变万化B.因人而异千姿百态C.浮想联翩姹紫嫣红D.众说纷纭千娇百媚【解析】B。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莫衷一是:形容定见不合,不克不及决定哪个是对的,没有一致的看法。
“对春天的理解〞无所谓正误,排除A项。
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7.23)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7.23)1.三千多年前,当“中国”这个名词刚被使用时,它的范围只指今天的河南一带,以后才逐步扩大到黄河中下游地区。
尽管这一地区并非今天中国的地理中心,却一直被认为是“天下中心”,并且长期雄踞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A.“中国”一词在古代的真正含义B.三千年以前中国大致的疆土范围C.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
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
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A.我们应分清轻重缓急,不做无益之事B.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将一个人击垮C.做好时间管理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D.我们经常会深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3.网络是大家熟知的东西,它为我国建设高效、透明、务实、廉洁的政府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
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以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政府。
这段话意在强调:A.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条件,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我国政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C.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D.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其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4.“社会赞许与不赞许”是我们看待青少年行为最常选择的视角。
对于不赞许的行为,就容易进行负面描述。
因此不听话就成了叛逆(而不叫有自主性),不爱学习就成了不用功及偷懒(而不叫非学业性向较高),自然,喜欢上网也就成了网络上瘾(而不叫高度热衷网络)。
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优选稿
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先秦儒家的“人情—秩序”理论一方面确实存在压抑人性、压抑情感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它是站在治世的高度探寻人生修养之艺术,将个体性情自由与群体政治需要融为一体,把情感发动与秩序建构统一起来,为治世之道开出了一剂良方。
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
如今,我们在强调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应当为这种自由设定一个边界:社会和谐。
唯有如此,个体真性情的发动才能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个体与社会才能达成统一,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建立的根基。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A.时代特征B.现实意义C.独特价值D.深远影响1.【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所包含的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价值,然后以“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引出这一理论对如今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故本题答案为B。
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2.【答案】D。
解析:文段先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关于照顾、关心老人、看望慰问老人的相关规定,接着引用专家意见表明对于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如何入法在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B、D两项中的“常回家看看”恰好表达了经常看望慰问的意思,且引用歌名使标题更加鲜明,更有吸引力,故先排除A、C。
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每日一练(2023.4.18)
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每日一练(2023.4.18)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每日一练(2023.4.18)第一局部常识判断1.以下不是后印象派画家的是( )。
A.保罗·高更B.文森特·梵高C.保罗·塞尚D.毕加索第二局部言语理解与表达2. 与从前GDP增长、人均收入却不涨不同,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但中低收入者收入涨幅达不到平均数。
所谓的平均数没有了“平均”的意义,相反更凸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分配的不公。
“张家有财一千万”的另一面,也许是“九个邻居穷光蛋”。
数据说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到达0.6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13:1。
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把蛋糕做大”,如今更加重视“把蛋糕分好”。
从这个意义讲,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本质上是“还欠账”。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
A.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B.应着力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C.应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D.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第三局部数量关系3.某单位小李每5天去游泳馆游一次泳,小刘每隔8天去一次,老周每12天去一次,2023年1月18 日这天。
三人在游泳馆相遇,请问下次相遇是什么时候?( )A.5月17日B.5月18日C.7月16日D.7月17日第四局部判断推理4.有100位胃癌患者承受治疗。
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将他们平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的所有成员每周进展一次集体鼓励活动,而乙组那么没有。
3年后,甲、乙两组都有36位病人去世。
很明显,集体鼓励活动并不能使胃癌的患者活得更长。
以下哪项陈述假如为真,能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A.甲组成员平均要比乙组多活两年的时间B.3年后还活着的患者,甲组中的两位比乙组中的两位活得更长一些C.一些医生认为每周参加一次集体鼓励活动会降低承受治疗的患者的信心D.甲组患者报告说,这种活动能帮助他们与疾病作斗争【参考答案与解析】1.D[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人文知识。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类最新题库100道及答案(精选)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类最新题库100道及答案1、橙足鼯鼠体形似松鼠,但比松鼠大,身长约45厘米,后肢较长,尾粗长,尾毛蓬松色浅淡,爪钩锐利,眼上而圆,耳廓无束毛,听觉灵敏,全身披灰褐色长毛,腹毛呈灰白色,四足背部毛呈橘红色,因而有“橙足鼯鼠”之称。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A、橙足鼯鼠名称的由来B、橙足鼯鼠的体态外貌特征C、橙足鼯鼠与松鼠体形比较D、橙足鼯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2、她自小在澳洲长大,回国时几乎不懂国文。
上了一星期的课后,她来看我,说其他的功课都很容易,只是国文仍是听不懂。
从此她每星期来四次,要我替她讲解,真没见过这样聪明的孩子,进步象风一样快。
一个月以后,她每星期只消来两次,而且每次都是用纯粹的流利的汉语和我交谈。
等到第二学期,她竟能以中文写文章,不但字句通顺,而且描写得非常生动。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A、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进步很快B、她由不懂国文到能以中文写出流畅的文章,很不简单C、她学习能力很强D、她既聪明又好学,只用一个学期就由一个不懂国文的基础上升到能写出通顺且生动的中文文章3、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
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
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4、尼龙的强度,比棉花高二三倍,比羊毛高四五倍。
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尼龙丝,可以吊起一百公斤的东西,一根手指那么粗的尼龙绳,可以吊起一辆满载的解放牌卡车!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尼龙()A、强度非常大B、用途非常广C、可以用来吊汽车D、与棉花和羊毛强度的比较5、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弊病丛生,社会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答案09.11
1.所谓微博的边界是指公众人物的心里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底线,知道在自己的微博上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而要做到这样,就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理性的思维。
在网络上有极个别的公众人物在经营自己的微博时,并没有注意这个边界,有的甚至在微博上对骂互掐、大爆粗口,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不仅引起网民的反感,也使自己塑造的美好形象毁于一旦。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A.公众人物应该有明确的心理底线B.公众人物经营微博不应失去边界C.公众人物微博上不当发言会损害其形象D.公众人物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理性的思维【答案】B。
2.为了解看电视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970年至2011年期间进行的8项相关研究的大量数据。
研究发现,人们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与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成正比。
具体来说,每天看2小时电视会使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提高20%,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13%,还会导致因各种疾病死亡的风险提高15%。
如果每天看电视时间长达3小时以上,死亡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坚持每天运动一段时间可抵消看电视过久带来的危害,但遗憾的是只有很少的人能合理安排时间。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电视会增大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B.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死亡的风险才会增加C.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看电视时间过长有关D.坚持运动能有效避免看电视过久带来的伤害【答案】D。
3.太平之世读书,易;马乱兵荒年,亦能读书,难。
静穆的乡村读书,易;在城市闹中取静,亦能读书,难。
明窗净几读书,易;败屋茅棚亦能读书,难。
于教室、图书馆读书,易;于车上、船上、旅途中,亦能读书背书,难。
闲时读书,易;忙时放下事立刻能读书,难。
这段话告诉我们:A.读书有难有易,但能坚持读书难能可贵B.读书易中有苦,难中有乐C.读书的难易唯有自己明白D.读书的难易连自己也不明白【答案】A。
4.关于什么叫做文明,翻开字典,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不同解释。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突发性 B.周期性C.时限性D.反复性【参考答案】C. 时限性【科信教育解析】空白处需要填入的是一个形容词,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般人的情绪变化”的。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发现作者对“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两次描述:第一次是在探讨抑郁症时曾提出“假性抑郁症”的论断,既然是假性的,那么就应该是暂时的;第二次是说“通常是短期的”,指时间上比较短。
综合两个论断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认为“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是具有“时限性”的。
A项“突发性”指的是突然,与原文不符;B项“周期性”指的是时间上周而复始,与原文不符;D项“反复性”指的是多次反复,不止一次,与原文不符。
因此,本题选C。
2.尽管人工培育和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需求的缺口,起到保护野生中草药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并非____,因为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
面对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濒危的现状,启动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大规模普查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厚非为期不远 B.一劳永逸势在必行C.事半功倍任重道远 D.万无一失恰中要害【参考答案】B. 一劳永逸势在必行【科信教育解析】本题关键空是第一个空,这个空白处需要我们填入的是一个形容词,它用来形容“人工培育种植”。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发现作者对“人工培育种植”有如下担忧:“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
”可见,这种技术并非是“一劳永逸”、“万无一失”的。
此外,这项技术还面临着“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濒临的现状”,因此“普查”就“势在必行”。
A项中的“无可厚非”指的是没有什么争议,与原文意思不符,而“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的“事半功倍”指的是效率高,与原文意思不符,而“任重道远”是指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需经历长期奋斗的重任,与原文意思不符;D项中的“恰中要害”指的是正中要害,原文意思不符。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1. 莫里哀曾说:“喜剧的责任,就是通过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
”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______,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言大义B.振聋发聩C.举重若轻D.借古讽今【参考答案】C. 举重若轻【科信教育解析】空白处需要我们填入的是一个形容词词性的成语,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法国轻喜剧”的。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题中“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反映出问题很复杂、很难解决,而文中“用淡淡的笑声拆解九连环”又显示出轻而易举的将问题解决,说明法国喜剧具有将难题轻而易举解决的特点,只有C 项“举重若轻”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同时涉及到了“难”和“易”两方面,与题意相符。
A 项中的“微言大义”指的是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与原文意思不符;B 项中的“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与原文意思不符;D 项中的“借古讽今”指假借评论古代人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生活,与原文意思不符。
因此,本题选C。
2. 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的结果。
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事倍功半谨慎B.南辕北辙克制C.针锋相对尊重D.事与愿违敬畏【参考答案】D. 事与愿违敬畏【科信教育解析】第一个空需要填入一个形容词,是用来形容“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的,所以第一个空是关键空。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发现空白处所填的词语与上文中的“出人意料”和“始料未及”两个词是递进关系,只有D 项“事与愿违”正好可以和“出人意料”和“始料未及”两个词构成递进关系,“事与愿违”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第二个空用来形容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由上文“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可知,我们对大自然应该是又敬又怕的,因此“敬畏”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8.20 做为公考”半壁江山“的行测而言,知识在于日积月累,非一日而成。
不论是国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选调生考试等等都离不开行测,所以要想在行测上拿到理想分数,记得每天做做模拟题!
【行测练习题】
1.《荷马史诗》中的主角是英雄人物,每人都个性十足,气势不凡,现实之人在他们面前________。
然而,“英雄”却不是《荷马史诗》讲述的唯一________。
“神”的在场使所有的“英雄”顿然呈现出其凡人的特征,阿喀琉斯要被射穿脚踵而死,阿伽门农虽贵为众王之王也难抑自己的贪欲,而奥德赛,这个古希腊最聪明的人,也在归家的途中一次次迷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怅然若失线索
B.相形见绌中心
C.黯然失色角度
D.微不足道视野
2.苍凉的胡琴和________厚重的江南文化结合后产生的沉重悲凉的气质________了江南下层市民心理追求。
他们长期________在山温水软、柔意绵长的市民文化氛围里,同时又体会了战乱和家国兴亡的感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壮丽贴近生活
B.含蓄迎合成长
C.柔婉契合浸润
D.美好符合沉醉
3.一个生命的品质如何,通过他所选择的娱乐尽显无遗;一个民族的品质如何,通过他们的娱乐方式________。
娱乐的方式增多,是因为人类的科技进步。
但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思想情怀、心灵境界,却未见得能随科技进步而同步前进,尤其当经济与文化发展未能
________的时候。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收眼底并驾齐驱
B.可见一斑势均力敌
C.一览无余相得益彰
D.无所遁形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中公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讲述”与“视野”搭配不当,排除D。
“‘英雄’却不是《荷马史诗》讲述的唯一中心”与“《荷马史诗》中的主角是英雄人物”矛盾,排除B。
再看第一空,“怅然若失”意为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
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
“黯然失色”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文段说的是与英雄相比,现实之人就失去了光彩,故选“黯然失色”。
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C。
中公解析:根据常识可知,北方的“胡琴”是苍凉的,而“江南文化”是婉约的,故第一空应填入表婉约的词语,排除A、D。
第三空,“浸润”指沾濡滋润、浸染熏陶。
与“成长”相比,“浸润”与“山温水软、柔意绵长的市民文化氛围”更对应,排除B。
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A。
中公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与“尽显无遗”意思相近的词语,“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为贬义词,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 项。
第二空,分析可知,人们的精神境界不见得会随科技的进步而同步前进,尤其是当经济与文化发展没有同步时。
“并驾齐驱”更符合语境,也与前文的“随……进步而同步前进”更对应。
故本题答案为A。
更多试题尽在中公官方刷题APP,中公名师精挑好题,题题刷到点子上!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