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愁情词用共44页
【文学艺术】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文学艺术】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摘要: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一生的愁恨浓缩于词作中,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
本文将从愁情的构成、表现、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抑郁;命运;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词作主要以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见长。
李清照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的事物,抒发内心浓浓的愁情。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的爱恨情仇。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她的身心倍感孤独。
她的一生都笼罩在愁情世界里,她用整个生命和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愁情笼罩着。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这种种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
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的"闲愁",而是有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社会生活中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无依无靠的天涯沦落感等等交织而成。
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与了她复杂的人生。
因此,这种种的"愁"情便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1. 生离死别的爱恨情愁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才女,"端庄其品,清丽其间",有着良好的家教,丈夫赵明诚与她志同道合,两人还一起从事图书文物的整理工作。
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
对此,李清照自谓"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
如果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知音互赏"式的,那么李和赵也该算是"知音互赏"了。
然而,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他又自己的事业要干,不可能像贾宝玉对林妹妹那样每天相处,问寒问暖,时时呵护。
因此,便有了离别与相思。
伊世珍《琅缳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词1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 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 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 宋和南宋。1125年,金兵始 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 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 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 南,1129年8月,赵染病身 亡,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 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 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 的痛苦。
一生寻觅,终生求美的李清照,将身致 残,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 ,掏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 ,盛开一朵女儿花。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残‗景‗和‗‗深‗闺‗‗凄‗凉 ‗环‗‗境‗的描写,以‗借‗‗景‗抒‗‗情‗的手法 ,表明了词人‗‗‗孤‗寂‗‗苦‗闷生的活状况 ,形象的表达了词人‗‗‗‗‗‗‗‗‗ (伤春情思感夫的)愁。绪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 Nhomakorabea。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 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 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 声啼鴂。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 梅萼渐分明,春归秣
江 陵树,人老建康城。
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谁怜
憔悴更雕零,试灯无
意思,踏雪没心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后期词: 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 沉郁凄凉
刘杨忠:李清照一个人的存在就足以抵一 个词派的存在。
郑振铎: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太高绝 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 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 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 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 无可评价。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众多女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词家。
她的词既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本文拟从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探求其词中“愁”情的内在本质。
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她的生活安静优裕,词写得爽朗明快,善于描写大自然的美,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别愁情,境界虽狭窄,但清新、明快。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词,内容是伤别离、愁孤处。
离别之苦是十分恼人的,想诉说又不敢说,因为不说到也罢,一说就会联想到丈夫,就会更痛苦,更忧愁,于是便:“欲说还休”。
不说不等于不思念,而是想在心里,以至于“新来瘦”。
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不因酒而病,不因愁而悲,那是为什么呢?只因丈夫远游,夫妻分居而旅途迢迢,归期无望,只有无尽的相思,所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作者这种思夫之愁无可排遣时,便把这种压抑不住的愁情倾注笔端,借尺素传递愁思。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词中主人翁寂寞无聊,冷落独处,适值重阳,于是佳节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愁得“人比黄花瘦”。
如果说前面两首词中的愁情是缘于夫妻别离的话,那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一词中的喜悦,则来自丈夫的即将归来。
因丈夫的即将归来,便觉得早晨好,黄昏也好,春草美,淡月也美。
这与丈夫不在时,早晨“起来慵自梳头”、“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起来,多么鲜明。
一别一聚,一聚一别,其相聚日短、相别日长,新愁续旧愁,弱身何堪受!南渡之后,清照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之深重。
因而或感时伤世,或悼亡思乡,则成为这一时期词的主要内容。
由于生活和个人情绪的变化,词的风格也由前期的清丽爽朗转向沉郁凄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清照在北宋时,随夫过的是美满生活,而南渡后,丈夫死去,她独居于金华、杭州一带,金兵肆虐,颠沛流离,境遇非常孤苦。
宋时每逢元宵节,热闹非常。
《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写两种元宵节的不同境况,构成鲜明对照,显出生活的巨变,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词——用
黄花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 苦 忧 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1、贺 铸《鹧鸪天》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 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 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惨然不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包含了哪些情感?
伤: 半壁江山沦陷
恨: 统治者偏安一隅
痛: 悲: 苦: 忧: 与亲人天上人间 美满姻缘难全 晚年孀居,形影相吊 漫漫余生难捱
可以从哪些方面 鉴赏诗词?
–
找词眼 明词情 找意象 悟词意
一生寻觅,终生求美的李清照,将身致 残,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 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 ——李清照
三当男 李行中 本李 色后 。主 沈 前, 去 此女 矜 太中 白李 ,易 故安 称, 词极 家是 ----
李清照:
(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父亲李格非很 有学问,母亲王氏知 书能文,文学气氛浓 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 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 学艺术成就。
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
在灿若繁星的宋代词苑中,李清照的词可谓是独树一帜。
因为受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李清照的词中,以愁词最为显著,词里面的满怀愁绪也是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和笔法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
本文结合李清照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其少女时代的闺愁、少妇时代的离别相思之愁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情之愁三个方面解读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闺愁离别相思之愁悲情之愁一、少女时代的闺愁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时期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化修养。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没有带给她一丝束缚,也拥有同龄人所缺少的一份细腻和感悟。
这些从其早期作品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如《点绛唇》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的天真活泼,古灵精怪从中表现无疑。
在一首《如梦令》中,这种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红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结合少女深闺中的生活细节,巧妙委婉的表达出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词人通过描述经历“昨夜雨疏风骤”后海棠花已是“绿肥红瘦”,表达出词人的惜花之情,其中“肥”、“瘦”更是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担忧。
李清照所处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女性地位低下,不被世人所重视,更要求女性要恪守封建礼仪,这也决定了李清照只能在狭小的深闺里挥洒才情,这种无奈和烦恼也造成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闺愁。
三、少妇时代的离别相思之愁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当时的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家赵明诚,两人婚后情投意合,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父母受朝廷党争牵连,被罢官离京,李清照也不得不离开丈夫。
此外因为相处期间,赵明诚喜好金石常需外出寻访,李清照一人独守空房,对丈夫的离别相思之情难以排遣,只有在词中一表相思愁苦。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
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一剪梅(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愁绪满怀无释处 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首 词 中 , 都不 着“ 、 别 ” 字 , 笔 含 别 意 , 透 离 每首 离” “ 一 然 墨
纯真 优美 的爱情 之歌— — “ 盼夫 词 ” 以表现她 对美满 爱情 情 , , 幽隐婉 约地将 自己怀念丈 夫 的缱绻 愁 情表 现 的淋 漓尽 的追求 、 望 , 她专 一于 丈夫 之爱 的心 声 , 渴 传达 在伤 感 中流 致 , 色生香 , 余 音 袅 袅 , 真 词 浓愁 绵 绵 , 韵 悠 远 , 谓 是 神 可
香 冷金 猊 , 被翻 红浪 , 慵 自梳 头 。任宝 奁 尘 满 , 起来 日 上帘 钩。生怕 闲愁 暗恨 , 事 , 说 还休 。新 来 瘦 , 干 多少 欲 非 病酒 , 是悲秋 。休休 , 回去 也 , 万遍 阳关 , 则难 留 。 不 这 千 也 念武 陵人远 , 锁秦楼 。记 取楼 前流 水 , 念我 终 日 眸。 烟 应 凝
李清照 1 8岁嫁 给 赵 明诚 , 始 了她 忧 喜 参 半 的夫 妻 上人的消息 , 开 以慰藉离别相思之苦 , 却没有料到“ 此情无计 可消 除 , 才下眉 头 , 上 心 头 ” 却 。不 堪 离 别 的感 伤 , 胜 相 不 生活 。赵 明诚是 文学 才华和 文化 修养 比较 高 的年 轻人 , 懂
21 0 0年 第 0 期 1 ( 总第 12期 ) 9
世 纪桥
No 0 2 1 . 1.0 0
( e ea N .9 ) G nr o 12 l
愁 绪 满 怀 无 释 处 落 笔 成 词 泣 鬼 神
— —
浅析 李 清 照 的愁 情 词
仲 微 微
( 尔 滨 师 范大 学 文 理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 滨 哈 黑
重 把酒 黄 昏 , 出 了“ 道不 消 魂 , 卷 道 莫 帘 诗词 , 好收 藏历代 金石 书 画。二人 来 自于 近似 的家 庭 背 思 的落 寞 , 阳佳 节 , 尤 西 风 , 比黄花瘦 ” 人 的孤 苦 。清新 自然 的笔 触 , 蘸着 细 腻 饱 景 , 有相 互 习 染 的兴趣 爱好 , 又 妻子 得 到 了丈 夫 的赏 爱 和 尊重 , 同时也 醉 心 于丈 夫 的爱 好 , 妻 之 间还 有文 学 唱 和 夫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柔肠一寸愁千缕——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李庆枝摘要:李清照历来被誉为“言愁高手”,她本人也常在其词作中以“愁人”自居。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她的愁情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首先,从内容上看,李清照将亲身体验入词,词作中的“愁情”经历了春愁到离愁到乡愁的演变;其次,从愁情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封建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展现,另一方面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她使用了多样化的言愁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女性独立意识生命体验言愁手法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这首“愁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愁情词,令历代文人骚客大动笔墨。
李清照也因此被誉为“言愁高手”。
李清照究竟写了哪些愁情,又哪儿来的如此多愁令“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呢?她是怎样做到言愁多而不使人厌倦呢?下面将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具体词作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词中的愁情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
说她是“言愁高手”,原因有三:一、词作中“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二、词作中愁情之浓之重;三、言愁手法之巧之妙。
后两条暂时不论,就拿第一条来说吧。
笔者曾作过统计,剔除存疑之作不记,在确信无疑的51首词(《全宋词》)中,无视“伤心”、“寂寞”、“幽怨”、“凄凉”、“凋零”、“憔悴”、“瘦损”、“泪痕”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有17首。
古人也因此往往在读过李清照的作品后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
[i]”李清照的愁情词的创作按照她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妇时期,与之相对应所展现出的愁情大致为春愁、离愁、离愁加乡愁。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愁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在其少女时代即有大量词作问世。
浅谈清照词的愁情
浅谈清照词的愁情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能诗、能词、能文、能画,可谓是多才多艺。
作为一名女性,李清照在文学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李清照词的基调,可用一个“愁”字概括。
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
李清照一生命途多桀,前期因丈夫远游求仕、仕途浮沉而幽怨担忧,后期又因丈夫亡逝、国破家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凄惨愁苦。
残破的故国、孤寂的境遇、失去的家园、病故的丈夫,她的一生可谓是在“愁”中度过,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现存词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从愁情的角度,可分为:1、南渡前期:离愁别绪的闺怨词清照十八岁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是志同道合的伴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就在明诚“出仕宦”不久,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又一次短暂的分别。
这次分别,给清照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于是,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以抒其别后相思之情。
《一剪梅》原文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感,“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传书,是谁托它带来家书?是心中所思念的人吗?月夜词人凭栏望眺,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一寸柔肠千缕愁思——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小说世界IAOSHUOSHIJIEXJun. 2016 June 5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著作《潄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留传下来的词,书写愁苦情怀的达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
其它诸如“泪”,“怨”,“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可以说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情”。
一、“愁情”来源(一)生活环境落差李清照早期生活无忧无虑,对美好事物都有一份细腻情感。
一首《点绛唇》“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特有的天真、活泼、开朗、羞涩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早期婚姻美满,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崇宁二、三年连续两个苛昭,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原籍山东投奔父母。
甜蜜爱情生活的破灭,使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
这对李清照本人的成熟、成长,以及她后来词的创作,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作者借梅花被风雨摧残蹂躏的悲苦命运来写照自己当时的境况。
从这些词作中,我们也深感到李清照那沉重的心理负担,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心痛。
(二)两地分居相思苦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赵明诚,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因而婚姻生活美满并充满诗意。
夫妻相爱甚笃,离别的相思便也化作幸福的愁绪。
在李清照现存的几十首词中,反映离情别绪的占了近一半,大多数是写婚后丈夫出仕后的离别相思之苦。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的愁情
举杯消愁愁更愁—浅议李清照的愁情摘要:李清照以女子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悟着岁月的流逝,体味着人间的离愁,抒发着壮志的国愁,愁绪在延伸,在发展。
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作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作品中所蕴涵的愁情,探索作者创作的心理历程,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关键词:李清照愁因愁绪表达愁情发展“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写的是一种难分难舍的离愁;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写的又是一种壮志难酬的国愁。
不难看出,“愁”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常见的。
那究竟何谓“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忧也.从心,秋声。
”③由此可见,“愁”是一种心理活动。
当人们忧虑、压抑,却又无法诉说时,便常以诗词的形式发诸于笔端。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李清照的若干首词,据统计,现存李清照的词有五十多阙,直接写到“愁”字的有十多阙,另外提到“泪、怨、恨、凄、惨”等字的也屡见不鲜;由此我们可看出“愁”字贯穿她生命的始终。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回去收集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和诗词,然后组织一节探讨课,下面就是我们的探讨结果。
一愁因探析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书达礼,擅长诗文,而且由于她父亲的特殊地位,她有机会频频与当时文人骚客接触,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她温婉中又带男子气的性格特点。
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清代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评:“又且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
”④十八岁时,嫁于赵明诚,二人意趣相投,感情深厚。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物质生活是优越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那怎么会有那么的“愁”,会不会是无病呻吟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究竟是哪些原因令她们“断肠”?(一)闲愁李清照,朱淑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她们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具备,又因为她们对生活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造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2020年第4期341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沈去矜《填词杂说》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由此不难发现,李清照在我国词坛上拥有非同寻常的崇高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见证了南北宋的更替,正因如此,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多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而南渡后的作品和前期相比则显得迥然不同。
1 少女时代,伤春悲秋是心中浅浅闲愁。
《碧鸡漫志》说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此番言论并非假意吹捧,而是对真实情况的如实撰写。
她的父亲李恪非对写文章有着独到的见解,曾言道:“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意超迈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
”这就是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乃是文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一代才女,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漂亮,且兼通音乐,显然与她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是相对幸福稳定的,此时的她无事可愁。
但随着生命年轮的向外扩充,李清照渐渐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走向青春必经的多愁善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归来归去都拨动着她敏感的心弦,个中滋味悄然涌上,使得她的心头始终萦绕着浅浅的闲愁。
《如梦令》便是极好的佐证之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虽仅是寥寥数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李清照的愁,首先是一缕闲愁。
《一剪梅》将这一份闲愁演绎得极为细腻: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何谓闲愁?胡云翼先生在他的《宋词选》里注道:精神上的苦恼。
不能说错,却总嫌不贴切,关键是一个“闲”字没有说透。
闲愁,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相反愁情别绪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排遣不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然而,此愁又生出多少闲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好一份闲情逸致,却以一个独字透露了羞与人言的相思之愁。
正是:愁生闲,闲生愁,绵绵无绝期。
人们通常将《一剪梅》认作情侣之间一份甜蜜的思念,却是没有读出那一份闲愁的滋味。
其实,这一段相思,包含着女词人内心深处的一点埋怨与一丝无奈。
“云中谁寄锦书来”,明写别后的思念,“谁”字自然是指丈夫赵明诚。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下阙第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的“红藕香残”相呼应,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可见,这首词描写的并不是甜蜜的相思,而是一种隐隐的恨淡淡的怨浅浅的忧,似痛非痛,愁中带伤,正是这一段难以言说的闲愁。
愁生何处?当然是与丈夫的别离,“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元伊世珍《琅记》:“易安结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在封建社会,男子追求的是功名利禄。
明诚出生官宦之家,自然会奔赴各地,求学进仕,沉浮于宦海。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生活空间很多时候局限于自己的闺房。
初入夫家之时,她曾同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一起出入相国寺,逛街购书。
【免费下载】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 ”,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 ”,虽不如蔡琰的“悲愤 ”,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 ”,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