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案.doc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节选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大学》常识;

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选文;

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

标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疏通文意

2、理解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加强个人修养、实现人生目标。教学重点: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 “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师说》中曾学过这样一句话 : “句读之不知 , 惑之不解 , 或师焉 , 或否焉 ; 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同学们 , 你们知道这句话中的“小学”是什么意思吗 ?(小的方面的学习。)那么 , 这小的方面指什么呢 ?(指的是“句读”。)在古代 , 句读是属于小学问 , 也就是“小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响应韩愈的号

召 , 去学习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

二、知识积累

1、《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 2000 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

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

的全面体现。

2、解题:《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

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

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正音(先自由朗读,在文本中标注读音;完成学案上的语音练习;后

集体诵读)

2、学习文言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集体讨论解答)

3、口译(自主口译,分组口译)

四、完成文句翻译书面练习

第(二至四)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1、《大学》的主旨,宗旨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宗旨是:明明德,亲民,至善。

解析:即: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

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总之,“明明德”是自身的修养。“亲民”就是是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

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

的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施教主张。

所谓“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的理想社会。这是空想。

区分“理想”与“空想” ,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叫——“理想” ,反之,不能实现的叫——“空想” 。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提出的三纲,为了实现这些

宗旨,就要通过一些手段,那就是“八目”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八目

阅读,找出“八目” 。

板书

格物——致知——意诚——心正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3、内容研读——“八目”间的关系以及谁最重要。

板书:用文章中的原话证明。

社会属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修身

自然属性————格物——致知——意诚——心正

“修身” 正好处在人有自我提高向社会进入的关键过程。所谓“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

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

可见“修身”在“八目”当中地位最重要,是枢纽,是承前启后。

在没有弄清楚“八目”的关系之前,先明白下面几个问题:

( 1)、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

的这种治学主张?

最初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

是修身和教化。

终极目标是“齐家” 、“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

好国家,平定天下。

这种治学主张正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

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

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意”的要点

在于“慎独”。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3)、“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

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

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

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4)、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

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这二者是知识修养。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这二者是思想修养,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

它处在“八条目” 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

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所以修身又是后三者的前提和

基础,后三者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

《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 ,通过“慎独”而谈“诚意” ,本

章意在强调“慎独” ,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

思考:依据第二段,谈谈你对“君子慎独”的理解。

君子是诚实真诚的,表里如一的;君子人前表现出真善美,人后独处也不

会放纵。(学生自由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