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

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X政办发〔X〕70号),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X年,初步建成适应县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

(二)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或与承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鼓励粮食企业与粮食经纪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等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协调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各级储备粮采购、销售进入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透明交易。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

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主动适应和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立优质粮源基地;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支持粮食企业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五)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发展。整合现有粮食生产、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支持X嘉惠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物流示范区。

(六)支持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粮食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贸易与粮食加工产能合作,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基地。

(七)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开办网上粮食购销大集。发掘推介X特色饮食文化,推动粮食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八)打造优势粮食品牌。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区域粮食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推介活动,提升我县粮食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开展优势粮食品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九)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推进、重点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推广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大力发展低糖、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等特色产品。

(十)发展健康粮油及中医功能食品。大力实施“粮食+健康”行动,以玉米、杂粮等具有地域特色和地理标志的产品为代表,积极开发健康粮油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

(十一)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名吃工业化。鼓励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开发绿色、健康、营养、安全的粮食主食产品。开展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实施集群化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冷鲜食品。保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发展传统知名小吃工业化生产营销新模式。

(十二)加快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积极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增加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约束,倒逼落后加工产能退出。

(十三)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培育粮食仓储租赁市场,开展粮食代收代储业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优先利用仓储设施建设粮食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作用,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

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十四)支持粮食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通过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实验室、成果推广工作站等方式,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储藏、精深加工、特色粮油开发等新技术研发。

(十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将粮食科技纳入科技三项费用范畴,支持粮食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粮食研究开发机构、粮食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粮食成果产业化。

(十六)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实施“人才兴粮工程”,积极引进紧缺粮食人才,支持粮食类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人才基地。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允许科技人员按规定兼职兼薪,为其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开展粮食技能培训,大力培育“粮工巧匠”。

六、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十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引导粮食企业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

(十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将粮食物流纳入整体物流发展体系规划,培育主食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发展专业粮食物流企业,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水平。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粮食物流信息共享。

(十九)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建设以县级为支撑、企业为基础的公益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

体系,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协作机制,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积极扶持企业参与“中国好粮油”行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七、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利用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对符合规定的粮食项目进行奖励性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研发投入,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费用,按照有关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加计扣除。落实有关支持物流、电商及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十一)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把扶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支持粮食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