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轮虫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6周-轮虫

(1)轮虫属Rotaria
眼点 1 对,位于背触手 前面吻部。体细而长。 吻也较长,或多或少突 出在头冠之上。足末具 3 趾。多在池塘及浅水 湖泊中生活。P166-a
(2) 旋轮属 Philodina 眼点1对,位于背触手后, 脑的背侧 ,较 大 而 显 著。足末具 4 趾。头冠 左右 2 叶,并各有一个 短 柄 。体纺锤形较粗 壮。
七、轮虫的分类依据
头冠形状 2. 是否有背触手、腹触手、侧触手 3. 体形 4. 足的有无、足的节数、趾的长短和数目 5. 是否有假体节 6. 咀嚼器的类型 7. 卵巢是否成对 8. 有无棘刺,棘刺的长短和数目 9. 被甲的有无、附属肢的有无、形状和数目 10. 眼点的有无、数目及位置
1.
八、生态分布
(2)生活史 孤雌生殖和有 性生殖世代交 替。
轮虫的两性生殖 的生活史图
三 分类及常见属特征
P165
二个亚纲——尾盘亚纲、真轮虫亚纲 三个总目——常见2目(蛭态目、单巢 目)P166
1.蛭态目(双巢目)
体蠕虫型,卵巢成对,假体节能 进行套筒式伸缩,体中部要略大 一些,无侧触手,仅具枝型咀嚼 器。
被甲背腹扁平,前端有 明显颈,足3节,趾1对, 对称或不对称,主要在 沉水植物中生活。
平甲轮虫
(4)狭甲轮属Colurella
被甲有左右两片,侧甲 在背面愈合,腹面裂开, 左右侧扁,背面和腹面 被甲很狭窄,头部前端 有一掩盖头冠的钩状甲 片。 以底栖生活为主,在沉 水植物丛中常见。
2 腔轮科 P176
4.内部构造
(1)体壁:由表皮细胞、皮下肌肉和皮层组 成。包围假体腔,起保护内脏和进行呼吸 作用。
(2)假体腔:位于体壁和消化道、内脏之 间的一个大空腔,在体壁和内脏之间无肠 系膜,所以称“假体腔”。 (3)消化系统: 包括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和 泄殖腔。 口一般在头冠的腹面与咽相连,三角形裂 缝,呈漏斗状。 咽——口下面的管道,内壁具纤毛(猎食 种类无咽如晶囊轮虫)。
4(2)原生动物门PPT课件

3.繁殖: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多形成包囊 4.分布广:淡水;海水,寄生
第四节 孢子纲 (Sporovoa)
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打摆子;疟疾)
(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
(1)生活方式:寄生 人
寄主(宿主) 按蚊
红血细胞外期
滋养体 环状体
红血细胞内期 裂殖体
直接感染宿主或吸血昆虫传播
昏睡病
三.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一般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 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
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无性繁殖:纵二分裂, 有性繁殖: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在环境不良时一般能形成包囊
第三节 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Pallas)
小滋养体:小,慢,寄生肠腔,以细菌霉菌为食
生活史 误食包囊
小滋养体(分裂生殖)
包囊 大滋养体
排出 肠壁(出血)随血至 肝脑肺等
太阳虫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伪足:运动和摄食 (1)叶状伪足:表壳虫 (2)丝状伪足:鳞壳虫 (3)根状伪足:有孔虫 (4)轴伪足:太阳虫
2.体表:极薄的C质膜.外质与内质明显 有的裸露,有的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 或矽质的骨骼
一、生活习性 生活于富含腐败物质的池沼、生活排水沟等淡水水域中。 二、形态结构
大草履虫
伸缩泡 收集管 食物泡 大核 小核
伸缩泡 刺丝泡
口沟
胞口 胞咽 食物泡
肛点 外质 内质 纤毛
表膜系统: 表膜、表膜泡、纤毛
纤毛
表 膜 泡
刺丝泡
纤毛小根
表膜 基体 纤毛小根
第四节 孢子纲 (Sporovoa)
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打摆子;疟疾)
(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
(1)生活方式:寄生 人
寄主(宿主) 按蚊
红血细胞外期
滋养体 环状体
红血细胞内期 裂殖体
直接感染宿主或吸血昆虫传播
昏睡病
三.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一般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 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
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无性繁殖:纵二分裂, 有性繁殖: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在环境不良时一般能形成包囊
第三节 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Pallas)
小滋养体:小,慢,寄生肠腔,以细菌霉菌为食
生活史 误食包囊
小滋养体(分裂生殖)
包囊 大滋养体
排出 肠壁(出血)随血至 肝脑肺等
太阳虫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伪足:运动和摄食 (1)叶状伪足:表壳虫 (2)丝状伪足:鳞壳虫 (3)根状伪足:有孔虫 (4)轴伪足:太阳虫
2.体表:极薄的C质膜.外质与内质明显 有的裸露,有的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 或矽质的骨骼
一、生活习性 生活于富含腐败物质的池沼、生活排水沟等淡水水域中。 二、形态结构
大草履虫
伸缩泡 收集管 食物泡 大核 小核
伸缩泡 刺丝泡
口沟
胞口 胞咽 食物泡
肛点 外质 内质 纤毛
表膜系统: 表膜、表膜泡、纤毛
纤毛
表 膜 泡
刺丝泡
纤毛小根
表膜 基体 纤毛小根
原生动物轮虫

变形虫属 Amoeba
形状多变,伪足 叶状无轴丝。细 胞核通常1个。
内外质分明,内
质有许多球形的 颗粒,通常有一 个伸缩泡。
辐射变形虫(Amoeba radiosa Dujardin)
(Amoeba vespertilis Penard)
蛞蝓变形虫(Amoeba limax Dujardin )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大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一、主要特征
1. 单细胞动物: 膜、质、核 细胞膜:原生质膜、表膜、外壳 细胞质:外层:透明、均匀、无内含物-外质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 殖
• 影响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的因素通常是多因素综
合的结果。
不同的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原生动物。专性浮游 性原生动物多出现在敞水区;而兼性浮游性原生动 物或周丛生物则生活和分布于浅水区和具植被的沿 岸带;耐污性种类多分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清 水性种类则栖息于溶氧丰富、有机物浓度比较低的 洁净水体中。因此,调查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类和数 量动态,既可了解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又可以 指示水体营养状况和受污染的程度(沈韫芬, 1995)。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浮游植物是水体中磷的主要同
化者和分泌者,可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湖水中磷的
动态主要受细菌、原生动物摄食和溶解的有机化合物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Hamilton et al., 1987)。原生动 物对磷的再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磷及摄食细菌 来提高磷的转化速率(Fenchel, 1987)。在有原生动 物摄食的系统中,细菌对磷的吸收与分泌增加,生长 加快。
尖顶砂壳虫(Difflugia acuminata Ehrenberg)
轮虫PPT演示课件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10眠卵孵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5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咀嚼器位 于其中,用于磨碎食物。咀嚼器构造复杂,其 基本构造是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
车轮虫专题培训课件

PPT模板下载:w w w .1ppt .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 w w .1ppt .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 w w .1ppt .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 w w .1ppt .com/s ucai/
PPT背景图片:w w w .1ppt .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 w w .1ppt .com/t ubiao/
➢ 可导致宿主严重的组织病变,并可因之给水产养 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与损失
西南大学 水产二班
1 形态特征
FEATURES
西南大学 水产二班
特征 features
虫体呈圆筒状、高脚杯状、盘状或盔状等,顶部尖或平。
口区: 口围缘沿口面向左环绕,最后与胞口相通,下与前庭相接 口围缘绕体两侧各长一行纤毛。
车轮虫(1)
CONTENTS
西南大学 水产二班
PPT模板下载:w w w .1ppt .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 w w .1ppt .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 w w .1ppt .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 w w .1ppt .com/s ucai/
PPT课件下载:w w w .1ppt .com/kejian/
范文下载:w w w .1ppt .com/fanw en/
试卷下载:w w w .1ppt .com/s hit i/
教案下载:w w w .1ppt .com/jiaoan/ PPT论坛:w w w .1ppt .cn
2
西南大学 水产二班
核器:大核马蹄形、香肠状或块状,在身体中部; 小核一般在大核一端的外边缘或前面。
3.轮 虫07

第二章 轮虫
轮虫是一类体型很小的多细胞动物, 体长仅100~150μ除少数呈群体外,绝大 多数种类是单独生活的。与原生动物相比, 其身体构造复杂的多,已具备了消化、排 泄、生殖、肌肉、神经等器官系统。
第一节 形态构造
一、主要特征: 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
,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 的轮盘,称头冠,是运动 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 部分没有纤毛。
1. 蛭态目
体蠕虫形,假体节 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咀嚼器枝型。卵巢成 对。雄体从未发现过。 本目种类多,大多分 布于陆地及酸沼的苔 藓植物上面。分布于 淡水种类少。
轮虫属 :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 前面的吻部。足端有三 趾。喜生于富含有机质 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 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 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 面。趾四个。生活环境 与轮虫近似。
2、食性;
滤食性;(大多数)其方法是利用轮盘上的纤毛摆 动而引进水流,同时吸进食物。食物为浮游藻类、细菌、 腐屑。滤食性轮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太大或不可 食的都能拒入口腔。多数滤食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5 µm,最适5-10 µm;
捕食性;多为一些大型轮虫。它们能将咀嚼器伸出 体外,与轮盘协同捕食。主要捕食原生动物、小型轮虫 或枝角类。如晶囊轮虫捕食龟甲轮虫。一个晶囊轮虫的 胃腔中一次性发现55个臂尾轮虫的咀嚼器。疣毛轮虫 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钩也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并吮吸其 营养;营固着生活的胶鞘轮虫。它们漏斗状的头冠形成 一个捕食陷井,当各类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井时,头冠 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井口”以防食物脱逃。
旋轮虫型:多为底栖种类。
水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晶囊轮虫型:为典型的浮游轮虫。
巨腕轮虫型:适应于浮游生活。
轮虫是一类体型很小的多细胞动物, 体长仅100~150μ除少数呈群体外,绝大 多数种类是单独生活的。与原生动物相比, 其身体构造复杂的多,已具备了消化、排 泄、生殖、肌肉、神经等器官系统。
第一节 形态构造
一、主要特征: 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
,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 的轮盘,称头冠,是运动 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 部分没有纤毛。
1. 蛭态目
体蠕虫形,假体节 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咀嚼器枝型。卵巢成 对。雄体从未发现过。 本目种类多,大多分 布于陆地及酸沼的苔 藓植物上面。分布于 淡水种类少。
轮虫属 :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 前面的吻部。足端有三 趾。喜生于富含有机质 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 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 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 面。趾四个。生活环境 与轮虫近似。
2、食性;
滤食性;(大多数)其方法是利用轮盘上的纤毛摆 动而引进水流,同时吸进食物。食物为浮游藻类、细菌、 腐屑。滤食性轮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太大或不可 食的都能拒入口腔。多数滤食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5 µm,最适5-10 µm;
捕食性;多为一些大型轮虫。它们能将咀嚼器伸出 体外,与轮盘协同捕食。主要捕食原生动物、小型轮虫 或枝角类。如晶囊轮虫捕食龟甲轮虫。一个晶囊轮虫的 胃腔中一次性发现55个臂尾轮虫的咀嚼器。疣毛轮虫 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钩也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并吮吸其 营养;营固着生活的胶鞘轮虫。它们漏斗状的头冠形成 一个捕食陷井,当各类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井时,头冠 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井口”以防食物脱逃。
旋轮虫型:多为底栖种类。
水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晶囊轮虫型:为典型的浮游轮虫。
巨腕轮虫型:适应于浮游生活。
轮虫动物资源PPT教案

3、应用: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广 泛培养,至少在60种海洋有鳍 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 育中应用。
4、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轮虫主要 种类有:壶状臂尾轮虫;萼花 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角 突臂尾轮虫;裂足轮虫。
龟甲轮虫
用途和价值
环境指示,江 河鱼类饵料。
裂足轮虫
用途和价值
环境指示,江 河鱼类饵料
(3)雌雄异体,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普遍。
经济重要性
轮虫和鱼类养殖有很大关系。 大多数轮虫以水中的细菌、藻类、食物碎屑 为食,使水中有机物不致过多存留,对池水起自 净作用;
轮虫又是鱼类的天然饵料,特别是鱼苗卵 黄囊消失后,开始主动寻食时,以及鳙成鱼等是 主要的天然饵料;
经济重要性
的稳定性。
谢谢大家!再见!!
轮虫动物资源
会计学
1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的前端扩大成盘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 毛 , 称 头 冠 ( corona ) 又 称 为 轮 盘 ( trochal disc)。身体的其它部分没有纤毛。
(2)咽特别膨大,变为肌肉发达的囊,称咀嚼囊 (mastax),囊内具有咀嚼器(trophi)。
轮虫在鱼池、生物界的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 轮虫作为生物监测手段,用于水质污染级别 划分标准的指示生物,对判别水质污染状况具 有一定作用。
臂尾轮虫
1、分布:轮虫(Rotifer)是一群体
形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 多(约1800种),广泛分布于 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
2、优点: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 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 易培养等特点。
在各种藻类种,普遍认为绿藻优于金藻,金藻 又优于硅藻,我国多应用亚心形扁藻。投喂时以 使得水中略呈藻色为宜。单纯用单胞藻培养的轮 虫虽然营养丰富,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育苗池:轮虫池:单胞藻池为 1:(0.5~1.8):(1.5~2.1),并且在生产性培养中,轮 虫的密度不大,只能达到40~60个/ml。
4、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轮虫主要 种类有:壶状臂尾轮虫;萼花 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角 突臂尾轮虫;裂足轮虫。
龟甲轮虫
用途和价值
环境指示,江 河鱼类饵料。
裂足轮虫
用途和价值
环境指示,江 河鱼类饵料
(3)雌雄异体,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普遍。
经济重要性
轮虫和鱼类养殖有很大关系。 大多数轮虫以水中的细菌、藻类、食物碎屑 为食,使水中有机物不致过多存留,对池水起自 净作用;
轮虫又是鱼类的天然饵料,特别是鱼苗卵 黄囊消失后,开始主动寻食时,以及鳙成鱼等是 主要的天然饵料;
经济重要性
的稳定性。
谢谢大家!再见!!
轮虫动物资源
会计学
1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的前端扩大成盘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 毛 , 称 头 冠 ( corona ) 又 称 为 轮 盘 ( trochal disc)。身体的其它部分没有纤毛。
(2)咽特别膨大,变为肌肉发达的囊,称咀嚼囊 (mastax),囊内具有咀嚼器(trophi)。
轮虫在鱼池、生物界的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 轮虫作为生物监测手段,用于水质污染级别 划分标准的指示生物,对判别水质污染状况具 有一定作用。
臂尾轮虫
1、分布:轮虫(Rotifer)是一群体
形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 多(约1800种),广泛分布于 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
2、优点: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 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 易培养等特点。
在各种藻类种,普遍认为绿藻优于金藻,金藻 又优于硅藻,我国多应用亚心形扁藻。投喂时以 使得水中略呈藻色为宜。单纯用单胞藻培养的轮 虫虽然营养丰富,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育苗池:轮虫池:单胞藻池为 1:(0.5~1.8):(1.5~2.1),并且在生产性培养中,轮 虫的密度不大,只能达到40~60个/ml。
原生动物轮虫 ppt课件

20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21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ຫໍສະໝຸດ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5
(二) 辐足虫亚纲 Actionpoda
56
太阳虫目Heliozoa
• 体呈球形,无外壳,伪足放射状,具坚硬 的原生质轴丝,轴丝能放出毒质,麻醉小 动物,从而捕食之。原生质还能分泌骨针, 骨针的形状和位置常用作分类依据。繁殖 为二分法或出芽法。
•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喜生活于富有藻类的 清水中,多为漂浮种类。
36
表壳虫属
Arcella
体外具几丁质外壳。壳由 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硬化而 成。壳口开口于腹面中央。 壳的颜色初为淡黄色,长成 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壳上 有蜂窝状刻纹。伪足叶状、 指状或丝状分枝。
淡水静止小水体经常出现。
37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21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ຫໍສະໝຸດ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5
(二) 辐足虫亚纲 Actionpoda
56
太阳虫目Heliozoa
• 体呈球形,无外壳,伪足放射状,具坚硬 的原生质轴丝,轴丝能放出毒质,麻醉小 动物,从而捕食之。原生质还能分泌骨针, 骨针的形状和位置常用作分类依据。繁殖 为二分法或出芽法。
•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喜生活于富有藻类的 清水中,多为漂浮种类。
36
表壳虫属
Arcella
体外具几丁质外壳。壳由 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硬化而 成。壳口开口于腹面中央。 壳的颜色初为淡黄色,长成 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壳上 有蜂窝状刻纹。伪足叶状、 指状或丝状分枝。
淡水静止小水体经常出现。
37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第六章轮虫动物

3、龟甲轮虫属
背甲多少隆起而凸出,腹 甲扁平或略凹入。背甲具有明 显的线条,把表面有规则地隔 成一定数目的小片。背面前端 总有3对笔直或弯曲的棘刺,后 端浑圆光滑或具1个或两个棘 刺。虫体无足。
龟甲轮虫属分种检索表
1(4)背甲后端具棘刺2条 2(3)2条棘刺等长------矩形龟甲轮虫 3(2) 2条棘刺不等长------曲腿龟甲轮虫 4(1)背甲后端具棘刺1条---螺形, 呈正方形。胴甲前端总是具1-3对 突出的棘刺。有的种类胴甲后端 也有棘刺。足不分叉而很长,上 面具很密的环形沟纹,趾1对,并 能活泼地伸缩摆动。
褶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2、裂足轮虫属
体形和臂尾轮虫 相似,但被甲比较纵 长,前端具两对棘状 突起,中间的一对很短, 侧面的一对较粗长。体后 端足出入孔两傍伸出一对 不对称的棘状突起。足的 后端约长1/4处裂开呈叉形; 每一叉的后端具一对大小 稍许不同的爪状趾。
轮虫属
身体蠕虫形,或长圆形, 体躯外观上假分节,中部的 体节比前后端的体节粗,因 此体前后端能向中央部分缩 入。头冠分成左右两个轮盘。两个轮 盘间有一个吻,当爬行时,吻伸出在 前,两个轮盘则缩入头部内面。
(二)单巢目
卵巢一个。咀嚼器多种多样,但不为枝型。 一般有触手存在。身体不能作筒式伸缩。不 少种类有雄体。多营浮游生活。常见属为: 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 裂足轮虫属Schizocerca 龟甲轮虫属Reratella 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 多枝轮虫属Polyarthra 三肢轮虫属Filinia 聚花轮虫属Conochilus
4、晶囊轮虫属
身体透明而成囊状, 无甲板,很象一个电灯 泡。咀嚼器系典型的砧形。 能转动,伸出口外攫取食物 后缩入体内。体后端浑圆无 足。
《轮虫动物门》课件

轮虫在食物链中处 于初级消费者和次 级消费者的位置, 它们既是藻类等生 产者的捕食者,也 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来源。
轮虫的繁殖能力 强,数量众多, 对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具有重要影响。
轮虫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包括净 化水质、维持生
态平衡等。
净化水质:轮虫能 够吸收水中的有机 物质,净化水质
生态学究:轮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净化水质:轮虫能够吸收水中的有 机物质,净化水质
食物链基础:轮虫是许多水生生物 的食物来源,维持食物链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指示器: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 可以作为生物指示器
生物多样性:轮虫种类繁多,对生 物多样性有重要贡献
生物能源:轮虫具有较高的生物质能转化率,未来有望成为生物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轮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望在生物多样性 保护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轮虫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轮虫在生物能源中的应用:利用轮虫进行生物能源的转化和利用,降低对化石能 源的依赖
生物技术:轮虫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
环境保护:轮虫在污水处理、水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望在环境保护领 域发挥更大作用。
体、纤毛等
轮虫动物门在 生态系统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 如净化水质、
提供食物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轮虫动物门分为两个亚门:轮形亚门和线形亚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轮形亚门包括:轮形纲、环形纲、锥形纲、球形纲、管形纲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水生生物学第十二章轮虫动物

矩形龟甲轮虫被甲后端两侧的棘状突出,亦有区域性的变异。 王堉等(1980)在培养褶皱臂尾轮虫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形态上 的变异,从实验还看出,温度对其变异有显著作用。可以确认, 水温变化、饵料的质和量、增殖密度……等环境条件,是引起 轮虫大小和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生活史
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 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 和肛门。不摄食,活动迅速, 存活2-3天。
轮虫属Rotaria
体细长。眼点一对, 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 部。足端有三趾。喜 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 型水体,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Philodina
体较粗壮。眼点一对大而明 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 面。趾四个。
2. 单巢目Monogononta
卵巢1个,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 是枝型,身体虽能伸缩变动,但决不是蛭 态目那样套筒式的伸缩。
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
1. 蛭态目Bdelloidea
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咀嚼 器枝型。卵巢成对。雄体从未发现过。本目 种类多,大多分布于陆地及酸沼的苔藓植物 上面。分布于淡水种类少。
性。
同尾轮属Diurell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具细长、刺状 2趾。左右两趾约等长, 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 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 要超过长趾的1/3。多为 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左趾非常长 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 的一半,右趾退化很短, 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 1/3。大多为浮游种类。
四、生活史
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 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 和肛门。不摄食,活动迅速, 存活2-3天。
轮虫属Rotaria
体细长。眼点一对, 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 部。足端有三趾。喜 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 型水体,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Philodina
体较粗壮。眼点一对大而明 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 面。趾四个。
2. 单巢目Monogononta
卵巢1个,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 是枝型,身体虽能伸缩变动,但决不是蛭 态目那样套筒式的伸缩。
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
1. 蛭态目Bdelloidea
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咀嚼 器枝型。卵巢成对。雄体从未发现过。本目 种类多,大多分布于陆地及酸沼的苔藓植物 上面。分布于淡水种类少。
性。
同尾轮属Diurell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具细长、刺状 2趾。左右两趾约等长, 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 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 要超过长趾的1/3。多为 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左趾非常长 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 的一半,右趾退化很短, 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 1/3。大多为浮游种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7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 pH:较高的pH培养轮虫时,其混交雌体产生的百分
率相对较高。
11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13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全300-350µm,宽180-195µ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 pH:较高的pH培养轮虫时,其混交雌体产生的百分
率相对较高。
11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13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全300-350µm,宽180-195µ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轮虫培育方法讲解PPT文档35页

轮虫培育方法讲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2 轮虫

王家楫 1960《中国淡水轮虫志》分2目5亚目 252种,分隶于79属,15科
梁象秋等 1996 三目:海轮目,蛭态目、单巢目
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兜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分目
足腺趾头冠?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一圈粗壮称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一圈粗壮称纤毛环外面的一圈较细弱称外面的一圈较细弱称纤毛带在两圈之间有一沟中在两圈之间有一沟中纤毛沟口就位于偏于腹侧的纤毛沟中
第二章 轮虫动物门
异尾轮虫属 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而 发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 半,左趾退化很短,其长 度不超过长趾的1/3。大 多为浮游种类。
疣毛轮虫属 Synchaeta
咀嚼器杖型。体呈钟型或倒 锥形。头冠宽阔,上有4根粗 而长的刺毛,而耳状突起显 著,耳上纤毛特别发达。足 不分节,趾很短小,1对。为 习见浮游种类。
Rotifera
The rotifers, commonly called wheel animals, make up a phylum of microscopic and near-microscopic pseudocoelomate animals.
一、概述
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500um。 构造复杂,具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头前方具
头冠
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 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 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 一圈粗壮称纤毛环,外面的一 圈较细弱,称纤毛带,在两圈 之间有一沟中纤毛沟,口就位 于偏于腹侧的纤毛沟中。 由口围区(里圈短纤毛), 围顶区(外圈带状纤毛区)和 盘顶区(无纤毛区)组成。
梁象秋等 1996 三目:海轮目,蛭态目、单巢目
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兜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分目
足腺趾头冠?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一圈粗壮称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一圈粗壮称纤毛环外面的一圈较细弱称外面的一圈较细弱称纤毛带在两圈之间有一沟中在两圈之间有一沟中纤毛沟口就位于偏于腹侧的纤毛沟中
第二章 轮虫动物门
异尾轮虫属 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而 发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 半,左趾退化很短,其长 度不超过长趾的1/3。大 多为浮游种类。
疣毛轮虫属 Synchaeta
咀嚼器杖型。体呈钟型或倒 锥形。头冠宽阔,上有4根粗 而长的刺毛,而耳状突起显 著,耳上纤毛特别发达。足 不分节,趾很短小,1对。为 习见浮游种类。
Rotifera
The rotifers, commonly called wheel animals, make up a phylum of microscopic and near-microscopic pseudocoelomate animals.
一、概述
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500um。 构造复杂,具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头前方具
头冠
轮盘又称头冠,基本形态为 漏斗状,口位于漏斗的底部, 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 一圈粗壮称纤毛环,外面的一 圈较细弱,称纤毛带,在两圈 之间有一沟中纤毛沟,口就位 于偏于腹侧的纤毛沟中。 由口围区(里圈短纤毛), 围顶区(外圈带状纤毛区)和 盘顶区(无纤毛区)组成。
第三章轮虫动物门

共三十六页
轮虫不仅分布(fēnbù)广,而且数量多,通常是其 它水生动物的饵料,几乎所有鱼类的幼体阶 段都吞食轮虫,是鱼苗最适口的活饵料。海 水的褶皱壁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已进 行大量的人工培养,广泛用作为海水鱼等人 工鱼苗的活饵料。
共三十六页
二、形态特征:1.外部(wàibù)构
分类 依据: (fēn lèi)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shùliàng),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
共三十六页
分 目:
1(4)卵巢成对。 2(3)两性同时存在,个体大,无卵黄(luǎnhuáng)腺,
被甲多呈方形, 较宽阔,长度很 少超过宽度(kuāndù), 前端具有1-3对 棘刺。足不分节, 具环纹,并能伸 缩摆动。趾1对。 以浮游为主,最 常见。
共三十六页
裂足轮属Schizocera
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中央1
对小而短,侧边(cè biān)的一对粗而长。后端 具2对棘刺。右侧的超过左侧的1根。足在后 端1/4处裂开分叉,每叉末端各具有1对趾,
共三十六页
3. 生活方式: 两类。 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
如臂尾轮属Brachionus、龟甲轮属Keratella、晶囊轮属 Asplanchna、多肢轮属Polyarthra、疣毛轮属Synchaeta、 聚花轮属Conochilus、镜轮属Testudinena、巨腕轮属 Pompholyx、三肢轮属Filinia等;
共三十六页
复习思考题
1. Rotifer的含义是__,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_,_和_。
2. 轮虫的咀嚼器一般分为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前者是由______ 和_____构成,后者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轮虫不仅分布(fēnbù)广,而且数量多,通常是其 它水生动物的饵料,几乎所有鱼类的幼体阶 段都吞食轮虫,是鱼苗最适口的活饵料。海 水的褶皱壁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已进 行大量的人工培养,广泛用作为海水鱼等人 工鱼苗的活饵料。
共三十六页
二、形态特征:1.外部(wàibù)构
分类 依据: (fēn lèi)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 卵巢成对与否, 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 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 附属肢的有无、数量(shùliàng), 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
共三十六页
分 目:
1(4)卵巢成对。 2(3)两性同时存在,个体大,无卵黄(luǎnhuáng)腺,
被甲多呈方形, 较宽阔,长度很 少超过宽度(kuāndù), 前端具有1-3对 棘刺。足不分节, 具环纹,并能伸 缩摆动。趾1对。 以浮游为主,最 常见。
共三十六页
裂足轮属Schizocera
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中央1
对小而短,侧边(cè biān)的一对粗而长。后端 具2对棘刺。右侧的超过左侧的1根。足在后 端1/4处裂开分叉,每叉末端各具有1对趾,
共三十六页
3. 生活方式: 两类。 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
如臂尾轮属Brachionus、龟甲轮属Keratella、晶囊轮属 Asplanchna、多肢轮属Polyarthra、疣毛轮属Synchaeta、 聚花轮属Conochilus、镜轮属Testudinena、巨腕轮属 Pompholyx、三肢轮属Filinia等;
共三十六页
复习思考题
1. Rotifer的含义是__,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_,_和_。
2. 轮虫的咀嚼器一般分为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前者是由______ 和_____构成,后者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轮虫动物门

第三章轮虫动物门
第1页,共34页。
一、概述
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200um。 构造复杂,具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头前
方具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 和摄食。 绝大多数广布于湖泊、池塘、河流和水库等各 类水体中,为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质的适应性强,无论在清澈的高山湖泊还是 污染的沟浜浊水中,都有它们的一些种类生。
第10页,共34页。
按照目前国外常用的分类方法,轮虫可分为2个亚纲, 3个总目,约2500种。
即尾盘亚纲:尾盘总目
真轮虫亚纲:蛭态总目和单巢总目。 王家楫 1960《中国淡水轮虫志》分2目5亚目252种,
分隶于79属,15科 梁象秋等 1996 三目:海轮目,蛭态目、单巢目
第11页,共34页。
第27页,共34页。
巨腕轮属Hexarthra(错)
无背甲,体前半 部有6个粗大腕状 的附肢,能在水 中活泼划动,使 身体在水中跳跃, 无足。是典型的 浮游种类。
第28页,共34页。
三肢轮属Filinia
体呈卵圆形,无被甲。 具3-4根细长的附属肢, 前面2根能自由划动,使 身体在水中跳跃,后端 一根不能自由活动。典 型浮游种类。
浮游种类,肉食性。
第23页,共34页。
同尾轮属Diurell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具细长、刺状 2趾。左右两趾约等长, 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 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 要超过长趾的1/3。多为 底栖种类。
第24页,共34页。
异尾轮属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 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 的一半,左趾退化很短, 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 1/3。大多为浮游种类。
第1页,共34页。
一、概述
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200um。 构造复杂,具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头前
方具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 和摄食。 绝大多数广布于湖泊、池塘、河流和水库等各 类水体中,为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质的适应性强,无论在清澈的高山湖泊还是 污染的沟浜浊水中,都有它们的一些种类生。
第10页,共34页。
按照目前国外常用的分类方法,轮虫可分为2个亚纲, 3个总目,约2500种。
即尾盘亚纲:尾盘总目
真轮虫亚纲:蛭态总目和单巢总目。 王家楫 1960《中国淡水轮虫志》分2目5亚目252种,
分隶于79属,15科 梁象秋等 1996 三目:海轮目,蛭态目、单巢目
第11页,共34页。
第27页,共34页。
巨腕轮属Hexarthra(错)
无背甲,体前半 部有6个粗大腕状 的附肢,能在水 中活泼划动,使 身体在水中跳跃, 无足。是典型的 浮游种类。
第28页,共34页。
三肢轮属Filinia
体呈卵圆形,无被甲。 具3-4根细长的附属肢, 前面2根能自由划动,使 身体在水中跳跃,后端 一根不能自由活动。典 型浮游种类。
浮游种类,肉食性。
第23页,共34页。
同尾轮属Diurell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具细长、刺状 2趾。左右两趾约等长, 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 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 要超过长趾的1/3。多为 底栖种类。
第24页,共34页。
异尾轮属Trichocerca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 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 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 的一半,左趾退化很短, 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 1/3。大多为浮游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动物
•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在水中营悬浮生活的 水生动物。
• 身体微小。
•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 大部分门类。同时还包括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浮游 幼虫。
• 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第二篇 水生 动物
• 影响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的因素通常是多因素综 合的结果。
不同的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原生动物。专性浮游 性原生动物多出现在敞水区;而兼性浮游性原生动 物或周丛生物则生活和分布于浅水区和具植被的沿 岸带;耐污性种类多分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清 水性种类则栖息于溶氧丰富、有机物浓度比较低的 洁净水体中。因此,调查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类和数 量动态,既可了解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又可以 指示水体营养状况和受污染的程度(沈韫芬, 1995)。
5.生殖(movie)
无性生殖 细胞分裂:核裂,质裂;横二裂,纵二裂 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 包(孢)囊:环境条件不良,胶质,活动→休
眠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配子融合→合子→新个体
接合生殖:特殊有性生殖,过程复杂,纤毛虫 特有
• 横二分裂(草履虫)
• 纵二分裂(眼虫)
• 配子生殖(衣滴虫)
• 分布于淡水、海水或潮湿土地及动物的消 化道中,多营底栖生活,也有漂浮于水上 层的
新陈代谢,感应性,运动,生长,发 育,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等
3. 胞器或类器官 运动胞器:如鞭毛、纤毛、伪足等。
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代谢胞器:伸缩泡
4. 营养方式:3种
• 光合营养: 似植物,如眼虫体内有色 素体
• 腐生营养: 通过体表直接吸收周围有 机物
• 动物性营养: 吞噬细菌、藻类,原生 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还受种间关系的相互作用,由 于水体中各种生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 系,导致原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动。
三、分类
• 存多种观点 沈蕴芬等 1999 《原生动物学》原生生物界 7门23纲 刘健康等 2000 《高级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2亚门
7纲 刘凌云等 1997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 4纲 梁象秋等 1996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2亚5纲
•c. 地质勘探,矿产寻找:有孔虫,放射虫是古老 的动物,寒武纪就已出现,根据它们的化石可以确 定地址年代和沉积相,揭示地下结构状况,对寻找 沉积矿产,发现石油,确定油层具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浮游植物是水体中磷的主要同 化者和分泌者,可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湖水中磷的 动态主要受细菌、原生动物摄食和溶解的有机化合物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Hamilton et al., 1987)。原生动 物对磷的再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磷及摄食细菌 来提高磷的转化速率(Fenchel, 1987)。在有原生动 物摄食的系统中,细菌对磷的吸收与分泌增加,生长 加快。
2. 分类 1(2) 伪足无轴丝,叶状、根状或丝状----------
---------------------------根足虫亚纲 Rhizopoda
2(1)伪足有轴丝,针状---辐足虫亚纲Actinopoda
根足虫亚纲Rhizophoda
(一)变形虫目Amoebida
• 细胞裸露无外壳,仅有一很薄的原生质膜, 伪足叶状,原生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 透明均匀,内质具有颗粒或空泡和许多食 物泡,淡水生活种类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接 合 生 殖 纤 毛 虫
二、生态分布和意义
1.普生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 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各种有机碎屑
及其他原生动物。 •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
孢囊,抵御不良环境,有效传播种族。
• 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存在。而且许多原生 动物种类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广分布种。
Protozoa
大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一、主要特征
1. 单细胞动物: 膜、质、核
细胞膜:原生质膜、表膜、外壳 细胞质:外层:透明、均匀、无内含物-外质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 殖
2. 具有动物体所具有的所有生命特征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鞭毛藻类:
金藻门:锥囊藻属
甲藻门:角藻属、裸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藻属、夜光藻属
隐藻门:缘胞藻属
裸藻门:裸藻属、袋鞭藻
属
绿藻门:衣藻属、盘藻属
寄生种类:锥虫、披发
虫、衣滴虫、贾第虫
肉足虫纲
Sarcodina
1.主要特征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胞器,体外无坚实的表膜;
身体任何部位都能形成伪足,伪足的伸缩使体形经常 改变,又称变形动物;也有的种类在细胞外面覆盖有 外壳,壳上有或大或小的开孔,伪足由此伸出
各类内陆水体中,浮游性原生动物的数量在每升几 百个到几万个之间,一般为几千个。夏、秋季原生动 物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比冬、春季高。
2. 影响原生动物分布的环 境因子
• 温度:最适温度16-25℃,致死上限 30-43℃之间。温度对原生动物数量影 响较大,对种类影响不大。
• pH值:最适在6.5-8.0之间。 • 盐度:少数为广盐性。 • 有机质含量:水体污染程度的生物指标 • 与其他生物的食物关系:食物链
•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在水中营悬浮生活的 水生动物。
• 身体微小。
•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 大部分门类。同时还包括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浮游 幼虫。
• 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第二篇 水生 动物
• 影响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的因素通常是多因素综 合的结果。
不同的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原生动物。专性浮游 性原生动物多出现在敞水区;而兼性浮游性原生动 物或周丛生物则生活和分布于浅水区和具植被的沿 岸带;耐污性种类多分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清 水性种类则栖息于溶氧丰富、有机物浓度比较低的 洁净水体中。因此,调查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类和数 量动态,既可了解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又可以 指示水体营养状况和受污染的程度(沈韫芬, 1995)。
5.生殖(movie)
无性生殖 细胞分裂:核裂,质裂;横二裂,纵二裂 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 包(孢)囊:环境条件不良,胶质,活动→休
眠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配子融合→合子→新个体
接合生殖:特殊有性生殖,过程复杂,纤毛虫 特有
• 横二分裂(草履虫)
• 纵二分裂(眼虫)
• 配子生殖(衣滴虫)
• 分布于淡水、海水或潮湿土地及动物的消 化道中,多营底栖生活,也有漂浮于水上 层的
新陈代谢,感应性,运动,生长,发 育,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等
3. 胞器或类器官 运动胞器:如鞭毛、纤毛、伪足等。
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代谢胞器:伸缩泡
4. 营养方式:3种
• 光合营养: 似植物,如眼虫体内有色 素体
• 腐生营养: 通过体表直接吸收周围有 机物
• 动物性营养: 吞噬细菌、藻类,原生 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还受种间关系的相互作用,由 于水体中各种生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 系,导致原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动。
三、分类
• 存多种观点 沈蕴芬等 1999 《原生动物学》原生生物界 7门23纲 刘健康等 2000 《高级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2亚门
7纲 刘凌云等 1997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 4纲 梁象秋等 1996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2亚5纲
•c. 地质勘探,矿产寻找:有孔虫,放射虫是古老 的动物,寒武纪就已出现,根据它们的化石可以确 定地址年代和沉积相,揭示地下结构状况,对寻找 沉积矿产,发现石油,确定油层具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浮游植物是水体中磷的主要同 化者和分泌者,可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湖水中磷的 动态主要受细菌、原生动物摄食和溶解的有机化合物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Hamilton et al., 1987)。原生动 物对磷的再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磷及摄食细菌 来提高磷的转化速率(Fenchel, 1987)。在有原生动 物摄食的系统中,细菌对磷的吸收与分泌增加,生长 加快。
2. 分类 1(2) 伪足无轴丝,叶状、根状或丝状----------
---------------------------根足虫亚纲 Rhizopoda
2(1)伪足有轴丝,针状---辐足虫亚纲Actinopoda
根足虫亚纲Rhizophoda
(一)变形虫目Amoebida
• 细胞裸露无外壳,仅有一很薄的原生质膜, 伪足叶状,原生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 透明均匀,内质具有颗粒或空泡和许多食 物泡,淡水生活种类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接 合 生 殖 纤 毛 虫
二、生态分布和意义
1.普生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 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各种有机碎屑
及其他原生动物。 •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
孢囊,抵御不良环境,有效传播种族。
• 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存在。而且许多原生 动物种类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广分布种。
Protozoa
大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一、主要特征
1. 单细胞动物: 膜、质、核
细胞膜:原生质膜、表膜、外壳 细胞质:外层:透明、均匀、无内含物-外质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 殖
2. 具有动物体所具有的所有生命特征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鞭毛藻类:
金藻门:锥囊藻属
甲藻门:角藻属、裸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藻属、夜光藻属
隐藻门:缘胞藻属
裸藻门:裸藻属、袋鞭藻
属
绿藻门:衣藻属、盘藻属
寄生种类:锥虫、披发
虫、衣滴虫、贾第虫
肉足虫纲
Sarcodina
1.主要特征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胞器,体外无坚实的表膜;
身体任何部位都能形成伪足,伪足的伸缩使体形经常 改变,又称变形动物;也有的种类在细胞外面覆盖有 外壳,壳上有或大或小的开孔,伪足由此伸出
各类内陆水体中,浮游性原生动物的数量在每升几 百个到几万个之间,一般为几千个。夏、秋季原生动 物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比冬、春季高。
2. 影响原生动物分布的环 境因子
• 温度:最适温度16-25℃,致死上限 30-43℃之间。温度对原生动物数量影 响较大,对种类影响不大。
• pH值:最适在6.5-8.0之间。 • 盐度:少数为广盐性。 • 有机质含量:水体污染程度的生物指标 • 与其他生物的食物关系: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