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山水田园诗
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田园诗多以田 园风光为题材。主 要是描写农村生活、 农夫和农耕。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 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 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4.对生活、 人生哲理的 感悟。
5.写禅意、 禅趣,寄寓 孤高、幽独 的情怀
后两句即景说理,启迪人们 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 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 世俗、寄情山水遁世无门 的情怀。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
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
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宋诗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体现了对劳动生活的喜爱。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情感常用术语:
• 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 ……
四、鉴赏方法
1.把握意象: (1)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2)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
讲课:山水田园诗课件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 衬托(正衬、反衬:乐景写乐情、乐景衬 哀情) •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 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 • 白描手法 • 用典 •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 反问等) ……
衬托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淡泊宁静
渴望归隐
• ……
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 (1)知人论世(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 •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 (3)缘景明情(意象,意境)
•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 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 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 方法很多,鉴赏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 见方法和技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用极其凝练的诗笔, 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 的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 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 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
山水田园诗的阅读体验
阅读山水田园诗可以获得愉悦、放松、追求清净与自然的体验。 • 需要通过准确理解意象和把握诗歌情境,才能真正把握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价值。 • 可以享受到诗歌带来的审美和思考享受,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山水田园诗与西方文学的异同
山水田园诗与西方文学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研究山水田园诗的意义
研究山水田园诗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底蕴。 • 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传承。
总结
本课件对山水田园诗的概览和分析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 帮助。
《龙虎山云起云落词》
2 白朴
《梁园春尽》
3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明代山水田园诗
明朝时期,山水田园诗趋向于以诗人个人心灵体验为主。
1
叶梦得
2
惜别
3
于谦
我凿石头为鉴,怀抱喜悦,大无畏心。从此 悠游长岛、虎门,直闻鲤鱼江哭声矣。
冯梦龙
乡村四月
清代山水田园诗
清代是山水田园诗格律化、散文化发展的时期,体现了新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人性关怀
表现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工作、情感等,具有较强的人 性关怀。
诗歌体裁
山水田园诗包含多种体裁,各具特点。
律诗
五言、七言、八言的诗歌格式,包 含明确的韵律和字数。
词
三十六字、四十字、七十二字,以 及长短句结合的格式,音乐性强。
画意诗
注重意象的描绘,画面美感和诗歌 结合较为紧密。
笔记体
生动具象、语言简练且常与画相配 合。
反映意蕴
山水田园诗优质课件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大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 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山水诗的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1. 宁静的晚村暮色图(1分)。在一个长满 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 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 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 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分)。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喜爱之情(1分)。
2: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日落的温暖、灵动;③“浸”字 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
写景方法与技巧
一、【三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二、【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 问、双关、互文、用典、反复、通感。 三、【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反衬、对比、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白描,细节、抑扬、照应、铺垫... 四、【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近高低俯仰平;时 间;空间 五、【感观的角度】: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 六、【色彩】:注重色彩的明暗、多样与谐调。
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 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 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 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 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第一课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手法
4、巧用修辞,丰富意蕴。 山水田园诗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使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 ,更富有感染力和蕴味。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 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末句使用了拟 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 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 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 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山水田园诗——手法
2、虚实结合,丰富内涵。 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 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 空间,扩大了意境。如欧阳修《琅琊溪》“空 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 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末两句实写花随溪 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 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 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山水田园诗——手法
3、调动感官,渲染氛围 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更加 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 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 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 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 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山水田园诗——手法
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营造意境。 山水田园诗中摹景物往往将其动态与静 态结合在一起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如:王维 《鸟鸣涧》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 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 闲适,将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 之妙。
《山水田园诗》PPT优秀课件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其他方面: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 衬反衬等
虚实结合: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衬托(正衬与反衬)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清幽淡雅的。
❖ 意象意境诗 ❖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小试身手: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常见手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或反衬)。 ③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④写景的表现手法: 白描与工笔; 观察角度高低远近的变化;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运用;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 满甚至愤怒
山山水水 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 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 诗歌。
❖ 【知识精讲】
❖ 1.意象意境: ❖ ①常用意象
❖ 山水:山、河、泉、溪、桥、野径、古木、 空山、孤云、明月、清风
❖ 田园: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郊 外、草屋、柴门、荆扉
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山中寡妇》唐·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7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8、《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9、《田家行》唐·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0、《野老歌》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1、《伤田家》唐·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山水田园诗》课件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自然审美:让人们 更加关注自然,欣 赏自然之美
心灵慰藉:在快节 奏的生活中,提供 心灵的慰藉和放松
环保意识:提高人 们对环境保护的意 识和责任感
文化传承:传承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
第六章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 品读
鉴赏方法与技巧
品味语言:品味诗歌的语言, 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实践意义:对后世文学、艺术、哲 学等领域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第四章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 法
意象的运用
山水田园诗的意象:自然景物、田园风光、山水田园等 意象的运用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意象的寓意: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理想等 意象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人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语言的锤炼
简洁明了:语言简洁,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真挚:表达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赞美,情感真挚感人
山水田园诗PPT课件大 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
目 录
文
本
贰
述山 水
田
园
诗
概
叁
诗山 人水
及田
其园
作诗
品代
表
肆
艺山 术水
手田
法园
诗
的
伍
影山 响水
与田
价园
值诗
的
陆
鉴山 赏水
与田
品园
读诗
的
柒
创山 作水
与田
实园
践诗
的
第一章
山水田园诗 课件
解析:诗歌的抒情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本题所分析的第三联 属于直接抒情。诗人因为“清游”感觉到“心无累”,因为“静处”忘记了“世有 机”。诗人此时陶醉其间,超然物外,心境恬淡,闲适 自在。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 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 《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B “对世俗的厌恶”错误,诗句中没有表现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之情。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中主人公 是一位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各问的答题区间,然后结合 诗句内容,概括分析。 答案: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 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 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主人公是一位孤高的隐者。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 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 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山水田园诗(公开课)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色彩映衬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3.视觉和听觉角度
山水田园诗鉴赏
2
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 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 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 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 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8
5.侧面描写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不直接状雪之貌,而是从侧面烘托。 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 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6.细节描写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
36
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 中有悲”)的感情。
• 本诗题目中有“喜见”二字,可见见 〖解析〗前四句描写了静夜里的荒村,陋室 到外弟卢纶是件高兴的事,再看诗中描 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 述自己的境况 ——“四无邻”“旧业 所构成的生活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贫”“白头人”,而“外弟”(君)却 后四句写外弟卢纶来访留宿,在悲凉之中见 “相见频” ( 时常来看我 ) ,所以又引出 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一个“愧”字,这就表达了一种复杂的 诗的前半部分写独处之悲,后半部分言相逢 心情,外弟来看自己是件高兴的事,但 之喜。 是因为自己境况不好,对常来看自己的 外弟又有些愧对。
古诗词鉴赏之一:山水田园诗PPT课件
• ③田园诗鼻祖: 陶渊明 。 • 2、唐代:山水田园诗融为一体,代表诗人: 王维 ,
孟浩然 。
.
4
二、思想情感
•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
• ⑴赞美山河自然,热爱山河自然; • ⑵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 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 • ⑷憎恶黑暗,渴望归隐; • ⑸揭露时弊,表现惨状。
古诗词鉴赏之一:山水田园诗
.
1
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全面繁荣。
•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 供了条件。
•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 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 美心理的基垫。
欲辨已忘言。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2
这类诗的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 平淡自然、真淳质朴 • 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
13
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 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 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 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 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 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 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 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 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 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山水田园诗》PPT课件(原文)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
乐景乐情: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
哀景哀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用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 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 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 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常见手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或反衬)。
山中植物: 松、竹林、树林、草、兰
③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参考答案: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高一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 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 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 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 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 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 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 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 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 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 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 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 明月去的意境。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孟浩然(689—— 740),襄阳人。早岁隐 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 读书,以诗自娱,后往 吴越等地漫游。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 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他的山水诗多 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表现山林静趣和怀材 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 会现实不多。他的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 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城中增暮寒。
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 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 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 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 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 就令人更增寒意。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 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 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 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 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 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诗之起源
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起源 于群体性的狂欢、祭祀等活动, 它与乐、舞密不可分,三者后 来逐渐向文字、节奏和动作相 分离。
2.中国诗之发展
(1)先秦:《诗经》、“楚辞” (2)汉代:赋、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 诗十九首》) (3)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乐府诗 (4)隋唐:律诗、绝句 (5)五代两宋:词 (6)元代: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化动为静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雨后池上 动静结合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分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东风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 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 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 合,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生动、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 图。
2.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 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 夜景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 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 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 加深挚,所以“不眠”。
2.如何分析写景手法 (1)动静结合
鸟鸣涧
王维 以动衬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步骤二:用诗盈、飘渺、流 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 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 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 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 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 “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 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分析景物描写。 2.分析人物活动。
3.寻找情语。
4.综合分析。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汉江临眺
化静为动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颈联最传神的字词哪两个个?简要赏析。
“浮”和“起”。 “浮”是飘浮,“动”是震 动。偌大的郡城仿佛一叶小舟般飘浮在浩浩汉江之 上,而那此起彼伏的波浪声势震天似乎已经撼动了 天空。诗人运用化静为动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汉 江波澜浩荡、雄浑壮阔之景。
1.中国诗的基本特点
➢诗的一般特点: (1)句式整齐 (2)音韵协调 ➢中国诗的基本特点: (1)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和议论; (2)崇尚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 (3)追求含蓄蕴藉的韵味。
2.中国诗之起源
源头
现实主义传统:《诗经》 作品大多都有反映现实、 讽喻时弊的特点
浪漫主义传统:以《离 骚》为代表的“楚辞” 则形式自由、充满想象 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运用上述方法,针对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写一段 鉴赏文字。(提示:先找情语,然后从景物和人物 活动两个角度入手。)
分析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 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 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 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状志未酬、报 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绝句: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 叫七绝。简单讲,把律诗腰斩,拿出首联、颔联就是 绝句。
排律:
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 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古诗体裁: 古体诗:四言诗、骚体诗、
乐府诗、早期五言诗
近体诗:绝律句诗::五五言言律绝诗句、、七七言言绝律诗句 宋词、元曲
古诗发展:
古体诗: 又称古风,指唐代以前出现的诗
歌,虽讲究押韵,但韵律与形式都很 自由。句数、字数都无限定。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出现于唐代,
分为绝句(4句)和律诗(主要为8 句),在押韵、对仗、平仄上有严格 要求。
律诗: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必押韵。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而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想出来的, 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启功
唐诗四阶段: 初唐:开创准备时期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盛唐:极度繁荣时期
——李杜、王孟 中唐:继续繁荣时期 ——白居易、元稹、韦应物、柳宗元 晚唐:逐渐衰落时期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内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 的隐居生活。
景物:或宁静优美,或清峭孤寒,或雄浑壮丽 语言:或清新自然,或雄浑壮丽 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虚实结合、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常有情感: 热爱自然 寄情山水 厌恶官场 向往隐逸 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1.如何分析诗人情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咏史诗、羁旅诗、送别诗 咏怀诗、闺怨诗、咏物诗
第一讲 山水田园诗
知识回顾
1.山水诗和田园诗有何区别? 2.山水诗和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你能背诵哪些山水诗、田园诗? 4.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常见的有 哪些?
山水田园诗
发展: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古诗词鉴赏
——唐宋诗概论
你认为哪些属于诗?哪些算得上好诗?简述理由。
青春 北岛
红波浪 浸透孤独的桨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赵丽华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笑刘邦 张宗昌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听说项羽力拔山,
山村咏怀
吓得刘邦就要窜。
邵康节
不是俺家小张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奶奶(的)早已回沛县。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思考:请从动、静角度分析颔联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