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研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文字的下方写上物质的化学符号)为,所做实验的最终结论是。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同学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回答问题。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2)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操场上的空气样品的方法是(可图示):(3)资料: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可图示)●合作探究根据课本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完成以下问题。

注意: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

①注意事项②实验装置变式(思路:操作简单,污染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及其它杂质【当堂演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2.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3.召开运动会时,径赛项目常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硫B.五氧化二磷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4.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6.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约8L氧气,则大约需要吸入空气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

7.一般来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里,既有消耗氧气的过程,也有产生氧气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课题1 空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气体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探究空气氧气含量的组成实验。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2. 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 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4. 你能识别本节课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冰、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请说明理由。

二、课堂学习研讨:㈠证明空气的存在实验探究1::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㈡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阅读课本,说出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答:实验结论: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答:6. 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㈣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答: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1)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导学案第一部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导学案第一部分

九年级化学《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4)班级学号姓名等第第二节制取氧气-1【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掌握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学习难点】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①;②和。

2.反应的原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①;②。

二、思考与交流(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问题讨论: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常用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氧气两种类型的药品分别适宜选用哪种装置,并说明你选择的依据。

A B①;②。

(2)收集装置问题讨论:又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常用的收集装置。

①指出各装置为什么收集方法,并说明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C ,;D ,;F ,。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适宜用什么装置收集?为什么?。

(3)验满方法:①排水法: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时(或当集气瓶中已无水时),证明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将放在集气瓶口,若,证明已收集满。

(4)放置方法:盖上毛玻璃片,放在桌子上。

4.如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查:;(2)装:(在试管口放);(3)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时再收集);(6)移:实验结束后先;(7)熄:最后。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略,其目的是为了。

(2)试管口应放一小团,其目的是。

(3)导气管伸入试管内部只能稍出,否则。

(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5)酒精灯应用对准加热。

(6)药品应或在试管底部。

(7)实验步骤中的(6)(7)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三、总结与反思1.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和。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导学案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的检验方法。

3.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观察许多物质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一、课前预习1.氧气(化学式:____)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_____,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_____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成_________,在-218℃时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此来__________。

3.硫、木炭、铁丝和氧气的反应4.铁丝和氧气反应的五个问题:①为什么反应之前要打磨细铁丝?②为什么要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③为什么要在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④为什么要把火柴快燃尽时伸进集气瓶?⑤为什么事先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5.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______,而且某些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氧气含量________,燃烧越_______。

二、自主体验1.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2.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A.木条 B.硫 C.铝 D.磷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D、铝箔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6.填写下列有关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1空气(第1课时).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1空气(第1课时).doc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揭题示标:投影本课题目标。

2.情境激趣: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3.旧知回顾: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比呼出气体中的少,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Ⅰ.个人自学1.阅读:P26内容2.建构:⑴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现象。

①文字表达式:现象:②文字表达式:现象:⑵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即学即练(10海南40)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

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

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

Ⅱ.个人(小组)疑问知识模块——(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Ⅰ.个人自学1.思考: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2.实验演示:P27[实验2-1]3.建构:【探究实验】(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实验讨论】⑴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⑵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⑶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⑷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3.即学即练下列操作中,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导致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课题2)
备课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案编号:0202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
学习
目标
1、了解氧气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气体。
2、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熟练判断两种反应。了解缓慢氧化及相关实例。
3、观察许多物质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_____,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
_____氧气。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成_______,
在-218℃时变___________。
2、氧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说明氧气具有,
我们可以用此来__________。
3、硫、木炭、铁丝和氧气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反应文字表达式

空气中:
氧气中:
木炭
空气中:
氧气中:
铁丝
空气中:
氧气中:
4、化合反应是指____________的反应,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包括燃烧和缓慢氧化。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第二单元课题一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第二单元课题一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第二单元)课题空气(第一课时)执笔刘审核张授课人时间姓名班级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情景导入: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一)、空气的组分::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2-2,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和,其中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

2、氧气的化学符号为:;氮气的化学符号为。

:1、知识链接:红磷等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能与氮气反应…2、请认真阅读实验2-1及图2-3,你认为:实验结束时,集气瓶内水平面,说明空气中被消耗了。

3、验证:实验2-11)现象:;文字表达式:。

2)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拓展:精确实验表明,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为:氮气;氧气;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5、思考:1)瓶内增加水约占瓶内液面以上体积的1/5,说明消耗了氧气。

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2)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一般要小于瓶内空间的1/5,为什么?(二)、混合物与纯净物:1、由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如。

纯净物由物质组成,如。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这样分类:物质分为和。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1、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

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2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吸入集气瓶,装置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学案教学时间学习目标:(1分钟)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2.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实验要求(2分钟)1.我们走进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1)上探究活动的实验课前,要预习课文里的有关内容。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就座后不得随意与前后同学交谈,防止打翻仪器药品。

在实验室内必须安全第一,在点燃、加热、使用酸、碱、强氧化剂试剂时,必须重视按基本规范操作。

(3)每次实验时,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桌上的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

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

(4)实验完毕,把仪器中废弃的物质倒在废液缸里,把需要回收的物质集中到指定的容器。

然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保持实验室整洁。

经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一、自学指导阅读P150-152页1和2 (8分钟)自学检测反馈(2分钟)1.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不能,不能。

②节约原则:若没说明用量一般按取用:液体取ml,固体只需。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

阅读P18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及固体药品的取用(2分钟)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

用过的药匙或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一般放在。

思考:取用固体药品所用的仪器及注意事项(3分钟)阅读P19-20页液体药品的取用,思考课本的讨论题(5分钟)讨论交流(3分钟)二、自主体验(5分钟)1.(学生实验1)用镊子夹取1小粒锌或铜片放入试管中;用药匙、纸槽取碳酸钠粉末,并将试管放在试管加上。

2.(学生实验2)1.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A. 广口瓶里B. 集气瓶里C. 细口瓶里D. 试管里2.将碳酸钙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镊子夹取B.用滴管取C. 用药匙或纸槽装入D.直接倾倒3.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仰视读数,则实际取水量为()A.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估计4.正确量取15 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①5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 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④5.请按下列实验要求选用图中适当的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空。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导学案课中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2、知道什么是酸和碱?如何判断酸和碱?3、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4、熟悉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酸碱指示剂【实验10-1】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遇到碱溶液变成。

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遇到碱溶液变成。

【再讨论】:1、根据实验我们知道:纯碱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那么纯碱是碱吗?2、也就是说是不是所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呢?二、酸和碱【实验10-8】分别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

【交流分析】:1、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

盐酸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硫酸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氢氧化钠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氢氧化钙在水中会解离出 和 。

2、盐酸和硫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和酸根离子,它们都含有的是 ,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所以酸会有酸性体现的是 的 性质。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和金属阳离子,它们都含有的是 ,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所以碱会有碱性体现的是 的性质。

【小结】:1、 酸: 和2、碱: 和3、纯碱 (是或者不是)碱。

4、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 溶液变成红色 ,遇到 溶液变成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到 溶液不变色 ,遇到 溶液变成红色。

5、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关系: 。

三、常见的酸----------- 和【实验10-2】: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交流、讨论】:1、瓶口的白雾的成分是: 。

浓盐酸具有 ,所以要密封保存。

2、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质量,溶质的质量,容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怎么变? 四、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10-3】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导学案

2.我们周围的空气2.1 空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总结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正页)主备人:课型:新知预展课审核人:二次备课人:时间:总第12页姓名教学随笔学习内容: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随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重点:氧气的性质学习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现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物质的方法化学上研究一种物质一般从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入手,而研究物质的性质,通常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然后根据性质研究其用途。

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3.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白天公园里氧气含量高的原因是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氧气的性质1.阅读课本33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如何来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观察和描述以下几个实验的现象⑴.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⑵.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淡黄色粉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进留有少量水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问题:为什么在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水? 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附页)教学随笔学习过程:⑶.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黑色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然后将燃着的木炭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等到木炭熄灭后,向集气瓶中到人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再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⑷.加热铁丝观察现象: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观察现象:反思:①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②交流讨论实验成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果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有哪些?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整理: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1.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导学案【兴趣引入】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教学目标】1.学会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学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3.熟知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4.明白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自我热身】深呼吸一口空气,猜测空气中都含有什么气体?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想一想空气中各成分都如何来鉴别?【课程学习】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五氧化二磷−−→+红磷点燃−氧气(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把剩余部分分成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1。

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51。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6)误差分析:5.空气的成分二、纯净物和混合物1.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1)供给生命呼吸:如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的。

(2)支持燃烧焊:如炼钢、气焊、宇宙航行等。

2.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3)用途: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之一;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延长使用寿命;填充食品袋防腐;医疗上可以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1)性质:都是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层曾叫做惰性气体。

(2)用途: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

初三理化生时导学案

初三理化生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导教案(1)安中初三化学组主备人:王玉莲一、自学目标1、经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构成。

2、经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说,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有物质。

4、认识并能够鉴识什么是分解反应。

二、自学导航1、氧气是一种色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色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火焰。

3、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变化,水的分解属于变化。

4 、什么叫分解反应?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三、基础训练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1)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二者的体积比为。

( 2)检验:在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是;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并发出色火焰,是。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分子个数比是。

( 3)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 4)实验结论: A 、水是由和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可再分而不行再分。

2、原子和分子相同,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原子也是拥有围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很小、总在不断的、分子之间有等。

3、电解水是变化,水的蒸发是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不过分子的和改变了。

化学变化的本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四、能力提高训练1、水的分解实验:(1) 由实验现象确立A端接电池极(2)A 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2.以下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的是()A. 水分子B. 二氧化碳分子C.氧原子D.氧化汞分子3.(泰州市 2010)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氢分子B.氢原子和氧原子C.氧分子D. 水分子5.通电使水分解,若获取 10mL氧气,则获取氢气的体积是()A. 5mLB. 10mLC. 15mLD. 20mL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差别是()A. 能否构成物质B.质量和体积大小C.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D.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7、(眉山市 2010)水是地球上最广泛、最常有的物质之一,人类的平常生活离不开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2:氧气(1)主备: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审核:
学习目标1.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
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领会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4.会检验氧气存在和氧气收集验满。

导学过程自



1.氧气物理性质:阅读教材P33页,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活动一: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象,把燃着的
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象,这说
明,所以可以用检验氧气。

2.硫的燃烧
反应物
名称
反应物
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
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
生成物
色态
反应的表达式硫、
氧气
3.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
名称
反应物
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
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
生成物
色态
反应的表达式木炭、
氧气
4.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
名称
反应物
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
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
生成物
色态
反应的表达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 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 认识分解反应【学习重点】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揭题示标2.情境激趣:奇妙的液氧和液氮。

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Ⅰ.个人自学1.阅读:P37~382.建构:一、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1、2、3、Ⅱ.个人(小组)疑问知识模块——(二)催化剂Ⅰ.个人自学1、观察:[实验2-5]①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填在书本表格中)②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看法?2、观察:[实验2-6]①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② 实验2-5以及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3.阅读:P38第1段4.建构:二、催化剂(又叫 ):1、概念:2、特点:3、催化剂作用:5.即学即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 没有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 )④ 催化剂反应前后物理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⑤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Ⅱ.个人(小组)疑问知识模块——(三)分解反应Ⅰ.个人自学1.讨论:分析三个制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2.阅读:P39的两段文字3.建构:三、分解反应:4.即学即练: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A .氢气+氧气−−−→点燃水 B .水−−−→通电氧气+氢气 C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氢气+氧化铁−−−→高温铁+水Ⅱ.个人(小组)疑问三.精讲补架1.通过演示[实验2-7],让学生初步了解制氧气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课时2辅导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课时2辅导教案
氮气
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
②难溶于水
③规范状况下密度1.251g/L,密度比空气略小
④熔点-209.9℃,沸点-195.8℃
化学性质
不生动,普通不熄灭也不支持熄灭
主要用途
①制造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②用作维护气,如焊接金属、充入灯泡、充入食品包装等
③液氮冷冻麻醉,超导资料在液氮高温环境下显示超导功用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总称〕
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协作用放出的气体
3.以下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糜烂的是〔 〕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4.环境被污染后会损害人体安康,以下做法与环境维护有关的是 ( )
A.运用无铅汽油 B.制止运用含磷洗衣粉
C.食盐中加碘 D.工厂污水处置后再排放


总结
课后作业:
课堂反应:
○ 十分满意 ○满意○ 普通 ○ 差
先生签字:
5.电工徒弟运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发红光,它是〔 〕
A、氖气 B、氮气 C、氧气 D、空气
6.以下物质中,前者属于纯真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污染后的空气、氧气 B、水和冰混合、廓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二氧化碳 D、稀璃柱上涂大批红磷或在灯泡内充入氮气,试解释缘由。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很不生动
用途
①维护气
②电光源,通电时收回不同颜色的光
③氦课用于制造高温环境
说明
过去人们以为稀有气体不会根其他物质发作化学反响,所以称作惰性气体。后来发如今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与某些物质发作化学反响,改称稀有气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理化生]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导学案(1)
安中初三化学组主备人:王玉莲
一、自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4、认识并能够辨别什么是分解反应。

二、自学导航
1、氧气是一种色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色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火焰。

3、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变化,水的分解属于变化。

4 、什么叫分解反应?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三、基础训练
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1)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二者的体积比为。

(2)检验:在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是;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并发出色火焰,是。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分子个数比是。

(3)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4)实验结论:A、水是由和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可再分而不可再分。

2、原子和分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原子也是具有围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很小、总在不停的、分子之间有等。

3、电解水是变化,水的蒸发是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

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四、能力提升训练
1、水的分解实验: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
气体可用来检验。

2. 下列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是()
A. 水分子
B. 二氧化碳分子
C. 氧原子
D. 氧化汞分子
3.(泰州市2010)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氢分子
B. 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水分子
5. 通电使水分解,若得到10mL氧气,则得到氢气的体积是
()
A. 5mL
B. 10mL
C. 15mL
D. 20mL
6.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能否构成物质
B. 质量和体积大小
C.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 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7、(眉山市2010)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9.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品红扩散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10. 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汞
C. 二氧化碳
D. 水
11.(09常州)右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五、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