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测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检测答案
一、注音:(10分)
壬戌
..之章()()扣舷.而歌之()苏子愀.然()..之秋()()歌窈窕
舳舻
..千里()()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
壬戌rén xū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酾shī匏páo 二、解释下列实词:(14分)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苟.非吾之所有()不知东方之既.白()
而卒.莫消长也()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纵(任)如(往)倚(循,依)
危(端正)固(本来)曾(竟)食(指享有)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繚”,盘绕)苟(如果)既(已经)卒(最终)
三、解释下列虚词:(16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取独)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四、词类活用:(6分)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向西,向东)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鱼砍柴)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五、选择题(14分)
1.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苟非吾之.所有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答案A 取独其余为代词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山川相缪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尊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
答案D
3.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而又何羡乎.D.郁乎.苍苍
答案C 语气词表疑问,其余为形容词词尾
4.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渺渺兮予怀
答案D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吾从而师.之
D.孔子师.郯子、苌虹、师襄、老聃
答案A 使动,其余为意动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与父亲弟弟同为八大家。另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C(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7.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答案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六、翻译句子(10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分)
像蜉蝣一样寄身于天地之间,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4分)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七、文学常识(6分)
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在词方面开了豪放一派。
八、拓展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4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然后取而.用之吾尝终日而.思矣
D.犹疑其.客曾巩所为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B(A 因为,介词来,连词,表目的;B两个都是“才”的意思,副词;C 承接连词修饰连词;D 他的,代词表诘问,同“岂”,副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D(A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B欧阳修特录他中乙科错;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除是任命官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