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专题五 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湖南中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二)课

湖南中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二)课

(二)课标必背50篇名句第2轮翻转补充集训(直接型)文言文100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7.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8.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9.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3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2.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3.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8.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9.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0.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1.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中考语文常考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常考专题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字音、字形的识记一、分析考点:1.命题形式:选择题、填写题2.命题内容:考查汉字大多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但又常误读的字3.考查类别:重点多音字、易读错易混淆的字4.难度:难易适中: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为关键二、字音误读原因1.多音误读(音随意转)如:朝圣(cháo)----朝令夕改(zhāo)2.音近误读(读音相近调号不同)如:飙升(biāo)---鱼鳔(biào)3.形近误读(字形相近各不同)如:湍---惴----端----瑞讳----纬4.习惯误读:如:驱壳:qiào 博闻强识:zhì惩罚:chéng 潜伏:qián5.方言误读:如剽悍:piāo 错读为(biāo)二、字形识记方法指导1.通过组词辨形如:娇贵-----娇气(柔嫩、过度爱护)骄横----骄阳(骄傲、猛烈)2.根据字义辨形:掌握音(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原则如:赃物(贝部为财物)脏物(不干净的意思)脉搏(跳动)错写为(膊)集思广益(好主意)耳鬓厮磨(厮:互相)水泄不通(泄:流出泻:快速流)3.根据语境辨形如:化装:有假扮之意;化妆:指用脂粉使容貌美丽。

清静:多与环境搭配;清静:指没事物打扰4.根据对称辨别:仗义直言(执)惹是生非远见卓识专题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了解词语基本知识1.词的分类(1)按词中的语素多少,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2)按音节多少,词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3)按词的来源:词还分为实词和虚词2.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二、分析考点1.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1.选择题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三、应考策略:1.掌握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2.熟悉生活中常用的俗语、谚语、歇后语3.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4.根据语境,能做到用词准确、得体。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05传统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33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05传统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33
专题五 传统文化
中考真题纵览
1.[2018·金华、丽水4题] 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 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2分)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 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1)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 绿腰。 (2)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2分)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 游》)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法。我国古代纪 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 来纪年。如《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指鲁庄 公十年。 (2)年号纪年法。如题目中的A、B、C三项,“庆 历、崇祯、元丰”都是年号。 (3)干支纪年法。如“辛亥 革命”,辛亥是干支纪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如《核舟 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壬戌”是干支纪年。了解这些文化知识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此外此题也可以运用比较法,只有D项与其他三项不一样。
中考真题纵览
【考情总结】
地区
2017 年考点、分 2018 年考点、分


变化或分析
金华考查“拆
金华、 丽水
字对联”,选出 四副对联中不属 于“拆字对联” 的一幅。2 分。
选 2 分两 填副 对对 应联 的分 节别 气。年 传 出两 统 题将年 文 的 对都 化 亮联考 结 点、二查 合十了 起四对 来节联 考气查,2两0,是1种8
丽水未考
衢州
谓 陛 子 分下 的考 :家形,查以君式古文 、子出代言、现称句甫。2、及 匹 作选 的 配 揖择 礼 、:稽教 仪 长首材 与 跪、中 图 。万2涉 片福分、称 (代 习包考 谓 文 与括查 和 化 备名教 礼 常 考著材 仪 识导中 。 需读涉 考 要片及 生 做段的 对 全)中古 教 面的代 材 复古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传统文化 练习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传统文化 练习

专题五传统文化1. (2017雅礼教育集团模拟)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B.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C.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农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是小满的节气特征,不是谷雨。

2. (2017长沙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 小明的生肖属相是鸡,姐姐比她大2岁,小明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礼物送给姐姐作为生日礼物,他选择了一个可爱的绵羊抱枕。

B. 小明对朋友小王说:“家父常常告诫我,做人要踏踏实实才行。

”C. 小明告诉奶奶:“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有处暑和白露。

”D. 农历除夕,小明和家人一起张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

【解析】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是白露和立秋,没有处暑。

3. (2017长沙模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罗看龙舟赛。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B. 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 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 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近年来,传统文化备受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作为中国语文的核心,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中考语文,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份《传统文化》知识点课件,其中不仅有对各个文化概念的详细解释,还有大量的例题演练以及答案详解,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解释篇传统文化的词语解释篇主要通过对各个概念的介绍,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

根据内容的主要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统文化概念:包括对传统文化定义的解释和阐述,例如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

2.文学类:包括对古代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品的介绍,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3.哲学类:包括对思想家和流派的介绍,例如老子、庄子、孔子、儒家、道家等。

4.历史类:包括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的介绍,例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始皇、汉武帝、明朝等。

5.艺术类:包括对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的介绍,例如京剧、曲艺、漫画、瓷器、绘画等。

二、例题演练篇除了对传统文化概念的介绍,课件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例题演练,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例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选择题:主要测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李渔)2.填空题: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答案,例如《千金小姐赋》是谁写的?(填写作者名)3.判断题:测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是清代科学家李约瑟所著。

(判断对错)4.阅读理解题:测试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下列选段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给出作品名,同学需要阅读选段并进行分析判断)三、答案详解篇课件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案详解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同学们答题的正确性,二是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题1、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B、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小寒就是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春分和秋分中的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表示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水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小满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谷雨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B)。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3、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夏至。

B 、反映气候特征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C、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D、白露、霜降、寒露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传统文化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传统文化练习

专题五传统文化1. (2017雅礼教育集团模拟)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B.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C.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农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是小满的节气特征,不是谷雨。

2. (2017长沙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 小明的生肖属相是鸡,姐姐比她大2岁,小明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礼物送给姐姐作为生日礼物,他选择了一个可爱的绵羊抱枕。

B. 小明对朋友小王说:“家父常常告诫我,做人要踏踏实实才行。

”C. 小明告诉奶奶:“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有处暑和白露。

”D. 农历除夕,小明和家人一起张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

【解析】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是白露和立秋,没有处暑。

3. (2017长沙模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罗看龙舟赛。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B. 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 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 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训练05传统文化8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训练05传统文化8

专题训练(五) 传统文化|真题精选|1.[2018·广州]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唯待人求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2.[2018·连云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3.[2018·聊城]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分)(1)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

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 )|模拟突破|4.[2018·北京朝阳区一模]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问题。

(4分)(1)这两幅作品属于书(字体)。

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笔的“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

(2分)(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中考语文总复习2积累与运用专题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通用版精品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2积累与运用专题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通用版精品复习课件

(5)按作家字号、别称、官职等归纳,如白香山、柳河东、杜拾遗、诗仙、诗圣、太史公等。
应考必备
具 体 内 容 见 Wo rd版资源“专题 08 应 考 必 备 考 点 1”
考点2
传统文化常识辨析
技法精讲 传统文化常识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古代文化常识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文化常识复习方法 第一,归类整理法。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对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将古代文化常识
( ) ( )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中考真题纵览
【答案】(1)√ (2)×
【解析】本题考查古文学文化常识,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称谓一 定要牢牢记准;对于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一定要有全面了解,比如作家、作品流派、作品中的经 典选段等要掌握住。本题(2)中的《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而“赋、比、兴”则是表 现手法。
《岳阳楼记》《核舟记》。
(2)按题材归纳,如《范进中举》《孔乙己》都取材于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 (3)按文体归纳,把同一体裁的作品,不论古今中外,全部集中在一起复习,既有利于文体知识考试,又有利于 进一步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 (4)按流派归纳,中学课本中涉及的文学流派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现实主义又包括批判现实 主义(代表作家如高尔基、鲁迅)。另外,中国古代流派中也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 派”“豪放派”。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语段综合阅读复习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语段综合阅读复习作业(含答案)

专题二 语段综合阅读复习作业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明,是荒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开山岛夫妻哨、雷峰车组、最美乡村教师……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显了港城文明城市建设的新高度。

这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阵春风,或如一泓清泉,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滋润。

日前,“‘画’说港城·‘漫’谈文明”系列漫画创作活动已正式_________(A.启动B.起动)。

多位美术专业人士将以单帧、四格、组图等多种漫画形式,_________(A.绘声绘色B.活灵活现)地描绘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这座城市中文明的传递者致敬。

(1)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B.举世瞩目)。

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着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 ________(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湖南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四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二)重要文化常识 语文版-语文

湖南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四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二)重要文化常识 语文版-语文

(二)重要文化常识1. 常用谦辞示例如下: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欢迎购买说“惠顾”归还原主说“奉还”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2. 常用敬辞示例如下:(1)“令”字一族。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等。

(2)“贵”字一族。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3)“高”字一族。

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4)“贤”字一族。

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1.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4.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5.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015某某)6.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7.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五__文化知识【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五__文化知识【含答案】

专题五__文化知识(一)__[满分:40分][见学生用书P25]文化知识的考查主要包括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古代官职变动、节气历法、对联等等。

考生在平时积累过程中应注意基础积累,尤其是以课文中出现过的文化知识及其延伸为主。

如《论语》中出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可顺便记忆有关古代年龄的称谓,可包括襁褓、始龀、垂髫、总角、豆蔻、及笄、弱冠、黄发、古稀、耄耋等。

1.[2019·温州]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3分)(1)永嘉上塘殿戏台(C)(2)文成刘基庙(B)(3)江心屿文天祥祠(A)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解析】刘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

结合B项对联中的“开国文臣第一”可知B对联对应文成刘基庙。

结合我们学过的文天祥的诗作以及温州的地方文化可以看出A项对联就是温州江心屿文天祥祠的对联。

从C项对联中的“多少英雄人物”“真亦假”“实还虚”可知是对戏台上演绎的真假虚实的写照。

2.[2019·绍兴]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B)(3分)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解析】明确考查的具体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和日常积累进行作答即可。

本题具体考查的文化知识是对联。

对联中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要求: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③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通过对上联“雅集鸿文传百代”的分析,联系上下联要遵守的要求可知,下联前四字应为两个名词,最后三字应是与时间有关的词。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如从平仄要求出发,可排除A项,从词性相对要求出发,可排除CD两项。

2019湖南试题研究语文PPT专题五 考点突破

2019湖南试题研究语文PPT专题五  考点突破

训练“容易褒贬误用”】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四、引用诗句、俗语等,揣摩含义
引用古诗词、名言、俗语时,要先明白其含义, 再结合具体语境看其运用是否恰当。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五、敬谦得当
看到敬谦辞,需判断其使用对象是否恰当。谦辞只 用于自己,敬辞只用于他人。如2017怀化7题D项,句中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应用 “家父”“家尊”。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附:语言得体中常见词梳理 一、称呼
(一)敬辞 令堂、令尊:对方的母亲、父亲。(2017怀化) 令嫒、令爱:对方的女儿。 令郎:对方的儿子。 令兄:对方的兄长。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大驾:对对方的尊称。 千金:称别人的女儿。 贤弟: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3. 看准对象,讲究分寸。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 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写)恰当的话,即所 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如2017怀化7题C项,对文 盲的老奶奶说话,就不能使用“配偶”“健在”等书 面语很强的词语。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积累与运用
专 题 五
语 言 得 体
二、请求、请教类
(一)敬辞 惠存: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拜读:读对方作品。(2017郴州)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望、拜访:看望或探望对方。 拜托:请对方帮忙。 海涵、包涵:用于请人原谅时。 鼎力:大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赐教:别人对自己的指教。 高见: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传统文化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传统文化

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
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
“羊”。
D.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2021/12/10
首页
目录
尾页 第二页,共十五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解析】按照十二生肖(shēngxiào)的排序生肖(shēngxiào)“猴”
No 叫笄礼。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故选B项。B. 中国传统绘画(huìhuà)“中国画”,现在一般称为国画,
古。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
Image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前面是“羊”,后面的生肖(shēngxiào)是“鸡”。小华属 “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则小明的生肖(shēngxiào)为 “鸡”,故选C项。
【答案(dá 】 àn) C
2021/12/10
首页
目录
尾页 第三页,共十五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2. (2017岳阳)下列(xiàliè)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
“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
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
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
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
之年。
2021/12/10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传统文化1. (2017雅礼教育集团模拟)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A. 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B.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C.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农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是小满的节气特征,不是谷雨。

2. (2017长沙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 小明的生肖属相是鸡,姐姐比她大2岁,小明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礼物送给姐姐作为生日礼物,他选择了一个可爱的绵羊抱枕。

B. 小明对朋友小王说:“家父常常告诫我,做人要踏踏实实才行。

”C. 小明告诉奶奶:“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有处暑和白露。

”D. 农历除夕,小明和家人一起张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

【解析】农历八月份的节气是白露和立秋,没有处暑。

3. (2017长沙模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罗看龙舟赛。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A. 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B. 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 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 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小明回答道:“骚体诗。

”【解析】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一个节气,与端午节时令不相符。

4.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A. 古时候,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犬子”“小犬”谦称自己的儿子。

B.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囊的习俗。

C. 小华属“鸡”,小华的好朋友小芳属“猪”,那么小华应该比小芳大两岁。

D. “暑”有热的意思,“小暑”“大暑”“处暑”三个节气一般反映温热变化程度。

【解析】“令爱”是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5.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 “拙笔”是对自己的文字或书画作品的谦称,“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

B. 殿试是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C. “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礼记》。

D. 二十四节气中既属于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气是清明,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解析】“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B.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是小华的本命年,由此判断小华的属相是猪。

C.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有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的习俗。

D. “国画”和“丹青”均指中国画,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蘸水、墨、彩,在绢、宣纸、纸上进行的艺术创作。

【解析】2018年为“狗年”,本命年即指人出生那一年,由此确定小华的属相是狗。

7.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A. “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B.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驱瘟避毒,防灾祛病和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

C. 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如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称孟浩然为“孟襄阳”。

D. 古代一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内涵,如“江”特指长江。

【解析】“柳柳州”是因柳宗元在柳州为官而得称。

8.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一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C. 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所用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

D.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其思想核心是“仁”。

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道家。

【解析】儒家与墨家并称“显学”,不是道家。

9.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古代女子15岁行成人礼,称之为“及笄”,称这个年龄为及笄之年。

B. 薨是古人对帝王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庶人死则称之为“卒”。

C.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六十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D.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采用的是皇帝年号纪年法。

【解析】“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王的死应当称为“崩”。

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10.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A. “金榜题名”的说法源于古代科举考试。

古代殿试后录取进士,揭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为“金榜”。

B. 请别人批评指正自己的诗画作品用“雅正”,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叫“笑纳”。

C.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梳的发型,常用来指孩子的幼年时代。

D.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中写到的节日是七夕,民间有乞巧的习俗。

【解析】“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时代,“垂髫”指的是幼年时代。

11.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分”有“半”的意思,古人以“春分”和“秋分”分别表示春天和秋天的中间,这时候昼夜等长。

B. “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老马何曾有角生”这几句诗是按十二生肖的顺序写的。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环环的爸爸比妈妈大两岁,爸爸属“猪”,那妈妈应该属“牛”。

【解析】属相马应排在羊的前面,故此诗不是按十二生肖的顺序写的。

12.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 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与人类的农活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B. 古人年龄称谓十分讲究,如“而立”特指三十岁,“不惑”特指四十岁。

C. 古代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小明属“马”,与之相配的地支应是“未”。

D.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法。

【解析】与生肖“马”相配的地支应是“午”,与生肖“羊”相配的地支是“未”。

13.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除夕指的是农历年末最后一个晚上,有守岁、贴门神、贴春联、燃炮竹等习俗。

B. “舍”在古代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弟”“舍侄”等。

C. 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 “满”在《说文解字》中引申出“饱满”之意。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即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解析】“小满”指农作物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14.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A. “文房四宝”是指的是书法工具——笔、墨、纸、砚。

B.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中说的“佳时”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D. 二十四节气中,分布在五月的节气有“立夏”和“芒种”。

【解析】分布在五月的节气有“立夏”和“小满”,“芒种”是六月的节气。

15.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 岳麓书院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见征,与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B.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等去世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正”。

C. “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的构造条例。

D. 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降水情况的节气有雨水、谷雨、大雪、小雪、霜降等。

【解析】“霜降”反映的是温度下降的情况。

16.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 “清明”是四月份的节气之一,清明过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B. 月月的姐姐属“狗”,弟弟属“虎”,那么月月的姐姐比弟弟大三岁。

C.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有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的文化内涵。

D.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解析】按照十二生肖排序可知,“狗”和“虎”之间的生肖有“猪”“鼠”“牛”,因此月月的姐姐比弟弟大四岁。

17.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对联也叫对子、联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

张贴时上联居左,下联居右。

B.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代表人物是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首的“元曲四大家”。

C.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较为特殊,北方民间在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

D. 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

【解析】汉字的发展演变从“楷书”先演化为“草书”,在“草书”之后又产生了“行书”。

18.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 古人用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如子鼠、丑牛,那么与生肖猪相配的地支应该是“亥”。

B. 官学是由朝廷创办和管辖的学校教育体系,汉朝和隋朝的最高学府分别称为太学和国子监。

C. “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一般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至23日之间,接下来的节气是小雪。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诗中写到的节日是“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解析】冬至接下来是“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小雪”一般在11月22日左右,是“冬至”之前的节气。

19. (2018原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 古人用“伯仲叔季”来称兄弟排行次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