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六:精馏实验

实验六:精馏实验

序号:6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精馏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1班姓名:丁翔学号 10402010141 同组者姓名:方艳艳、夏佳利、王程曦指导教师:史玉立日期: 2012年10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2.、掌握连续精馏的操作方法。

3.、学会板式精馏塔、单板效率和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方法。

4.、确定部分回流时不同回流比对精馏塔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全塔效率ET全塔效率ET =NT/NP,其中NT为塔内所需理论板数,NP为塔内实际板数。

板式塔内各层塔板上的气液相接触效率并不相同,全塔效率简单反映了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它反映了塔板的结构、物系性质、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一般由实验测定。

式中NT 由已知的双组份物系平衡关系,通过实验测得塔顶产品组成XD、料液组成XF、热状态q、残液组成XW、回流比R等,即能用图解法求得。

2、单板效率EM是指气相或液相经过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的组分变化与经过一层理论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的比值。

三、实验装置流程图1 精馏塔实验装置流程图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全回流:(1)配制体积浓度16~19%的酒精水溶液加入塔釜中,至釜容积约2/3处;(2)启动总电源,再启动塔釜电加热器,通过控制电加热器电流来控制塔釜加热量。

当发现液沫夹带过量时,应调低电流;(3)塔釜加热开始后,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阀门,调冷却水流量至400 l/h左右,使塔顶蒸汽全部冷凝实现全回流;(4)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分别从塔顶和塔釜取样,进行色谱分析;(5)测板式塔单板效率时,塔板上液体取样直接用注射器从所测定的塔板中缓缓抽出,各个样尽可能同时取。

2、部分回流:(1)在原料罐中配制体积浓度50~60%的酒精水溶液;(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后,打开进料阀,开启进料泵按钮,调节进料量至适当大小;(3)启动回流比控制器按钮,调节回流比R (R=1~4);(4)当流量、塔顶及塔内温度稳定后,即可对进料、塔顶、塔釜液取样进行色谱分析,注意在取样瓶上标注以免出错;(5)测板式塔单板效率时,塔板上液体取样直接用注射器从所测定的塔板中缓缓抽出,各个样尽可能同时取。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精馏实验的进行,掌握精馏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而提高分离纯化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试剂:
1. 精馏设备,包括加热器、冷凝器、接收烧瓶等。

2. 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实验分离物质。

实验步骤:
1. 将乙醇-水混合液倒入精馏烧瓶中。

2. 打开加热器,开始升温。

3. 观察冷凝器中的液体,待观察到有液体滴落时,开始收集液体。

4. 分别收集不同温度下的液体,记录温度和收集时间。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乙醇和水分离出来,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两种液体。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乙醇和水的沸点分别为78.5℃和100℃。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乙醇和水的沸点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精馏分离提
供了基础。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采用精馏技术进行纯化和提纯。

此外,实验中的操作技术和设备选择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操作不当或设备选择不当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精馏原理和操作技术,并且成功地将乙醇和水进行了分离。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精馏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语:
精馏实验的顺利进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对于化工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和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工原理,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馏实验

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1、测定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的全塔效率。

2、测定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塔体温度分布。

3、熟悉精馏塔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在精馏过程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多次部分汽化部分冷凝,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水,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

1、全塔效率E T全塔效率E T=N T/N P,其中N T为所需理论板数,N P为塔内实际板数。

板式塔内各层塔板上的气液相接触效率并不相同,全塔效率简单反映了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它的大小与塔板结构、物系性质、操作状况有关,一般由实验测定。

式中N T由已知双组分物系的平衡关系,通过实验测得的塔顶产品组成X D、料液组成X F、釜液组成X W、回流比R、进料热状况等,即可用图解法求得。

2、单板效率E M是指气相或液相经过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与经过一层理论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的比值。

三、实验装置流程图一精馏装置流程示意图1、塔顶冷凝器2、塔身3、视盅4、塔釜5、控温棒釜液冷却器7、塔釜加热棒8、回流分配器9、转子流量计10、原料罐11、稳压罐12、原料泵四、实验步骤(一)配料1.把纯净水和酒精质量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6%-19%的溶液,关闭成品罐排污阀、阀5、阀2、阀1,打开成品罐排空阀和阀7,把配好的浓液从成品罐排空阀上的漏斗加至成品罐2/3以上。

2.关闭阀9、塔釜排污阀和阀8,打开塔釜排空阀和阀2,让浓液从成品罐流入塔釜中,至塔釜2/3 处,关闭阀2和塔釜排空阀。

3.关闭原料罐排空阀、阀10、阀3和阀4打开原料罐排空阀和阀5,让成品罐剩下中的溶液全部流到原料罐中,完成之后关闭阀5,关上原料罐排空阀剩很小一个缝。

(二)加热1.打开阀6,关上阀11、阀7、进料阀1和进料阀2,成品罐的排空阀开一个很小的缝。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精馏实验报告篇一精馏实验报告一、目的及任务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精馏实验报告(两篇)

精馏实验报告(两篇)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精馏实验的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对精馏实验(二)的实施和结果。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和分析不同馏程时对混合物进行精馏的效果,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目的:本次精馏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分析不同馏程对混合物精馏的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和比较不同馏程下产品的纯度以及回收率,探究合适的馏程对提高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设备和仪器:包括精馏设备、试管、玻璃棒等。

2. 准备混合物样品:选择适当的混合物样品,确保其成分和比例的准确性。

3. 开始实验:将混合物样品加入精馏设备中,控制好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4. 进行精馏操作:根据实验设备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馏程进行精馏。

同时,记录下各个阶段的温度和压力等数据。

5. 收集产物:将通过精馏得到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记录下产量和纯度等相关数据。

6. 清洗和准备下一次实验:将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清洗和准备,以备下一次实验使用。

实验结果:1. 不同馏程下的产物纯度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情况下,馏程越长,产物纯度越高。

2. 随着馏程的增加,产物的回收率也有所增加。

然而,馏程过长可能导致能量和时间的浪费。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控制好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对提高产品纯度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压力可能导致产物的质量下降。

4. 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驱动力的重要性。

驱动力越大,产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5. 实验结果还表明,对于不同的混合物样品,最适合的馏程可能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实验结论:1. 精馏实验中,馏程对产品纯度和回收率有显著影响。

2. 随着馏程的增加,产物的纯度和回收率也相应增加,但过长的馏程会浪费能量和时间。

3. 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控制对提高产品的纯度至关重要。

4. 在实际生产中,最适合的馏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混合物样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对于提高精馏效果,驱动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应当尽量提高驱动力以增加产物的分离效果。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标题:精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精馏技术分离和纯化混合溶液中的组分,以提高单一组分的纯度。

实验采用一种常见的精馏设备,通过控制温度和蒸馏流速,分离芳香族和脂肪族物质的混合物。

实验结果表明,精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组分的纯化。

一、引言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通过不同组分之间的沸点差异,以蒸馏液和冷凝液的交替排出,实现组分的分离。

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混合溶液并通过精馏手段将其分离,以验证精馏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精馏装置、溶液容器、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芳香族和脂肪族物质的混合溶液。

3. 实验步骤:a. 将混合溶液倒入溶液容器中。

b. 将溶液容器连接至精馏装置,并通过加热装置加热。

c. 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蒸馏的进行。

d. 收集蒸馏液和冷凝液,观察溶液的分离情况。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和蒸馏,我们观察到混合溶液开始分离。

芳香族物质开始蒸发,首先进入冷凝液中,而脂肪族物质则继续滞留在溶液容器中。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蒸馏流速,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两种组分的分离。

精馏技术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

沸点越低的物质容易先蒸发,而沸点高的物质则相对滞留在溶液中。

通过调控温度,我们可以控制不同组分的蒸发速率,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控制温度是精馏分离过程中的关键。

温度过高会导致蒸馏快速进行,但也容易带走低沸点组分,从而影响目标组分的纯度。

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蒸馏缓慢,难以实现高纯度的分离。

因此,选择适当的温度非常重要。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精馏技术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混合溶液中的芳香族和脂肪族物质。

精馏技术能够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实现物质的有效分离。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蒸馏流速,可以进一步提高分离的效果和纯度。

总之,精馏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提高物质的纯度和质量。

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对实验室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分离纯化过程也具有指导意义。

精馏综合实验

精馏综合实验

精馏综合实验一、 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了解板式塔的结构;2. 掌握精馏过程的操作及调节方法;3. 在全回流及部分回流条件下,测定板式塔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4. 观察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5. 了解阿贝折光仪测定混合物组成的方法 二、 基本原理精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在精馏塔中,再沸器或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渐上升,来自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液从塔顶逐渐下降,气液两相在塔内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质、传热过程,轻组分上升,重组分下降,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如果离开某一块塔板(或某一段填料)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达到平衡,则该板(或该段填料)称为一块理论板或一个理论级。

然而,在实际操作的塔板上或一段填料层中,由于汽液两相接触时间有限,气液相达不到平衡状态,即一块实际操作的塔板(或一段填料层)的分离效果常常达不到一块理论板或一个理论级的作用。

要想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实际操作的塔板数总要比所需的理论板数多,或所需的填料层高度比理论上的高。

对于二元物系,若已知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塔顶馏出液的组成x D 、原料液的组成x F 、塔釜液的组成x W ,及操作回流比R 和进料热状态参数q ,就可用图解法或计算机模拟计算求出理论塔板数。

1.求全塔效率在板式精馏塔中,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定义为全塔效率(或总板效率),即:PTT N N E =(1)式中 T E ——全塔效率;T N ——理论塔板数(不含釜); P N ——实际塔板数。

2.求单板效率如果测出相邻两块塔板的气相或液相组成,则可计算塔的单板效率(塔板数自上向下计数)。

对于气相:1*1n n MV n n y y E y y ++-=- (2)对于液相:1*1n n ML n n x x E x x ---=- (3)式中 MV E ——以气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n y ——离开n 板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1n y +——进入n 板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n y ——与n x 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ML E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n x ——离开n 板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1n x -——进入n 板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n x ——与n y 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在任一回流比下,只要测出进出塔板的蒸汽组成和进出该板的液相组成,再根据平衡关系,就可求得在该回流比下的塔板单板效率。

精馏实训实验报告

精馏实训实验报告

精馏实训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精馏实训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精馏实训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掌握精馏原理和工艺流程,加深对化工分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原理:
精馏是一种化学分离技术,基于液体的不同沸点而进行分离。

在精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被加热,使其产生汽化并进入冷凝器,被冷却成液态,进一步分离成纯液体。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设备准备妥当,包括精馏塔、加热装置、冷却器等。

2. 准备洗涤瓶和试管,清洗干净后装入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

3. 开始加热,通过不同气化温度和液态沸点,产生不同的沸点温度,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4. 将冷却器中的液体收集起来,观察其纯度和色泽等特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混合物的分离产物。

通过实验后,我们发现其纯度较高、色泽明亮。

实验分析:
精馏是一种高效的化学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纯度物质的分离,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

实验结果表明,掌握精馏技术和流程对于提高化工实验能力和实践经验有重要作用。

实验结论:
精馏实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掌握精馏技术和流程对于精细化工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

最新精馏实验报告.

最新精馏实验报告.

最新精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精馏过程的效率,以及分离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期望能够优化精馏操作参数,提高产品纯度,并加深对精馏理论的理解。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选取含有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实验材料。

2. 设备搭建:使用标准精馏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分馏柱和收
集器。

3. 实验操作:首先,将混合溶液加入加热器中;其次,调节加热温度
和冷凝器的冷却速率;然后,记录不同时间段收集到的馏分液量和温度;最后,通过色谱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馏分进行组分分析。

实验结果:
1. 温度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在较低的蒸馏温度下,乙醇的回收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醇的回收率逐渐增加。

2. 压力影响:在低压条件下,由于挥发性增强,馏分的纯度较高;而
在高压条件下,由于液体的回流作用,馏分的纯度相对较低。

3. 馏分分析:通过色谱分析,我们发现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可以有效地分离出高纯度的乙醇和水。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精馏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精确控制操作参数,可以有效提高精馏效率和产
品纯度。

此外,实验还为未来的精馏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乙醇和水的精馏实验,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精馏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某一组分先汽化,再凝结成液体,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

在精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首先被加热至其中某一组分的沸点,该组分首先汽化,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凝结成液体,最终得到纯净的组分。

实验步骤:1. 将乙醇和水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倒入精馏瓶中。

2. 装上加热设备和冷凝器,调节加热设备温度至混合物中乙醇的沸点。

3. 观察冷凝器出口的液体,收集不同温度下的液体样品。

4. 对收集的液体样品进行密度测定和酒精度测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乙醇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液体样品。

经过密度测定和酒精度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温度下乙醇和水的纯度和组成。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不同温度下,乙醇和水的纯度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精馏过程中乙醇和水的分离效果较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醇的纯度逐渐提高。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乙醇和水的精馏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精馏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精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并为我们今后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精馏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也对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分离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践操作和学习,能够更好地运用精馏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化工生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馏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精馏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精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式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操作的基本方法;2、掌握精馏过程全回流和部分回流的操作方法;3、掌握测定板式塔全塔效率。

二、实验原理1、全塔效率E T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1=T T P N E N (1)式中:T N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塔釜;P N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

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表明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等因素对塔板分离效果的影响。

对于双组分体系,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N T ,可通过实验测得塔顶组成x D 、塔釜组成x W 、进料组成x F 及进料热状况q 、回流比R等有关参数,利用相平衡关系和操作线用图解法或逐板计算法求得。

图1塔板气液流向示意图2、单板效率ME 单板效率又称莫弗里板效率,如图1所示,是指气相或液相经过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与经过一层理论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之比。

按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1*1y =n n MV n n y E y y ++--(2)按液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1*1n n ML n n x x E x x ---=-(3)式中:y n 、1n y +-分别为离开第n 、n+1块塔板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1n x -、n x -分别为离开第n-1、n 块塔板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ny -与x n 成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nx -与y n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3、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 T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 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 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对于恒摩尔流体系,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111D n n x R y x R R +=+++(4)式中:1n y +-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n x -精馏段第n 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D x -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R -回流比。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这次精馏实验的目的呢,就是让咱们深入了解精馏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学会怎么把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给分离开来,就像咱们在生活中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一样。

二、实验原理说起来,精馏的原理其实也不难理解。

简单点说,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让它们变成气体,然后再冷却凝结,这样就能把不同沸点的组分给分开啦。

就好比是一群小伙伴,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咱们在终点设个关卡,就能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给区分开。

我记得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看到卖鱼的摊位那儿,老板在处理一堆各种各样的鱼。

他先把大鱼和小鱼分开,然后又把不同种类的鱼分类摆放,这不就有点像咱们的精馏嘛!不同的鱼就像是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老板通过他的方法把它们给区分开来,方便顾客挑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咱们这次实验用到的仪器可不少,有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温度计、流量计等等。

试剂呢,就是一些常见的混合物,比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四、实验步骤1、首先,咱们得把实验装置搭建好,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部件都要安装得稳稳当当的。

这可不能马虎,要是有个地方没装好,那实验可就没法顺利进行啦。

2、然后,往再沸器里加入适量的混合物,打开加热装置,让混合物开始沸腾。

这时候,就能看到热气腾腾的景象,就像家里煮饺子时锅里冒出来的热气一样。

3、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物中的组分开始变成气体,顺着精馏塔往上跑。

这时候,冷凝器就发挥作用了,把这些气体冷却变成液体。

4、咱们要时刻关注温度计和流量计的读数,记录下不同时刻的数据。

这就像是在跑步比赛中,记录运动员的速度和时间一样重要。

5、最后,等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从塔顶和塔底分别取出样品,进行分析,看看咱们的分离效果怎么样。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是认认真真地记录了各种数据,比如温度、流量、组成等等。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实际塔板效率等参数。

这就好比是做完作业后,要检查对错,看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在化学实验中,精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本文旨在介绍精馏实验的步骤、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步骤
1. 准备设备:精馏装置、加热器、温度计、试管等。

2. 将混合物放入精馏瓶中。

3. 连接精馏装置,保证通气畅通。

4. 加热精馏瓶,使其达到沸腾状态。

5. 调整温度计,记录沸点。

6. 收集纯净物质。

二、实验原理
精馏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沸点差异的分离。

当混合物达到沸腾状态时,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易于分离。

三、实验结果分析
将苯与甲苯混合后进行精馏实验,取得以下实验结果:苯的沸点为80℃,甲苯的沸点为138℃,混合物的初沸点为85℃,最后收集沸点为138℃的甲苯,初沸点为80℃的苯。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精确的调节温度,不同物质可以得到相应的纯净产物,效果显著。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精馏瓶需注意密封,无泄漏现象。

2. 精馏前需检查试剂是否有杂质。

3. 操作时需配戴防护手套等安全用具以保证实验安全。

综上所述,精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在实验中,需要认真操作、精确测量,方可达到良好的分
离效果。

希望读者能够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应用,提高实验技能。

精馏实验的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的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的实验报告精馏实验的实验报告引言:精馏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离技术,通过利用液体混合物的不同沸点,将其分离为不同组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乙醇-水混合物的精馏实验,了解精馏原理及操作方法,并探究影响精馏效果的因素。

实验目的:1. 掌握精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乙醇-水混合物的沸点与浓度之间的关系;3. 探究不同因素对精馏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精馏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沸点较低的组分首先汽化,然后在冷凝管中冷却凝结,最后收集。

通过连续蒸馏,可以实现对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精馏装置搭建好,包括加热设备、冷凝管、收集瓶等。

2. 准备乙醇-水混合物:按照预定比例混合乙醇和水,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3. 装液:将混合液倒入精馏瓶中,注意不要超过瓶口。

4. 开始加热:将加热设备加热至适当温度,使混合液开始汽化。

5. 收集馏出液:通过冷凝管将馏出液冷却凝结,收集于收集瓶中。

6. 记录数据:记录每次收集的馏出液的体积和温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液进行精馏实验。

随着浓度的增加,馏出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乙醇的沸点较低,水的沸点较高。

通过精馏,我们可以将乙醇从水中分离出来。

此外,我们还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精馏效果的影响。

首先是加热温度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发现加热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精馏效果,即加快馏出液的产出速度。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混合液的剧烈沸腾,使得分离效果下降。

其次是冷凝管的冷却效果。

冷凝管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着馏出液的凝结速度。

如果冷凝管冷却不充分,会导致液滴回流,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保持冷凝管的良好冷却是保证精馏效果的关键。

实验结论:通过精馏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了乙醇和水混合液。

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使得精馏成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

化工原理实验——精馏综合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精馏综合实验
本文由bolivia20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实验八 精馏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了解板式精馏塔的基本构造、精馏设备流程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⒉ 学习精 馏塔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回流比对精馏塔效率的影响。 3.掌握二元物系 气液相平衡数据测量及平衡相图绘制方法。 4.掌握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折光指数——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阿贝折光仪折光指数——乙醇质量组分标 准曲线的标定。 实验方案自行设计,要求使用阿贝折光仪分别测定不同质量组分的乙 醇─正丙醇溶液的折光指数。绘制折 光指数——乙醇质量组分标准曲线,回归线性公 式 W= A×nD +B。其中:W 为乙醇的质量分率,nD 为折光指数。 第二部分:测定二 元物系气液平衡( 第二部分:测定二元物系气液平衡(t-x-y)和(x-y)关系曲线。 ) )关系曲线。 要求使用二元气液平衡实验装置分别测定不同质量组分的乙醇─正 丙醇溶液的平衡温度(t) ,液相摩尔组 分(x) ,气相摩尔组分(y) 。绘制二元 气液平衡相图(t-x-y)和 x—y 图。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精馏塔性能测定 1. 测 定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稳定操作后的全塔理论板数 NT 和总板效率 ET。 ET = NT × 100% NP xn?1 ? xn * xn?1 ? xn 其中:NP 为板式精馏塔实际塔板数。 2. 测定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稳定操作后的相邻两块板的单板效率。 E ml ,n = 其中:Xn 为第 n 层板液相摩尔组分,Xn-1 为第 n-1 层板液相摩尔组分,Xn* 为 与 Yn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 3. 测定精馏塔在某一回流比下,稳定操作后的全塔 理论塔板数和总板效率。 要求:用图解法计算全塔理论塔板数。 严格按照设备使用 规程操作精馏塔。 三、实验装置 1. 2. 3. 4. 5. 6. 汽液平衡实验装置 精馏塔实验装置 阿贝折光仪 超级恒温 水浴 电子天平 烧杯、刻度吸管、滴管等玻璃仪器 图 1 汽液平衡实验装置 塔顶冷凝器 冷凝水 高位槽 回流 比调 节器 馏 出 液 储 罐 进料泵 铂电阻 塔 釜 产 品 塔底冷却器 图 2 精馏实验装置图(第一套实验物系:乙醇——正丙醇。 试剂纯度:乙醇:分析纯、正丙醇:分析纯; 乙 醇沸点:78.3℃;正丙醇沸点:97.2℃。 乙醇分子量 MA=46; 正丙醇分子量 MB=60 组分分析: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折光率。 通过折光率——乙醇质量组分回归公式计算 质量分率 W, 某温度 (30℃) 下质量分率的回归公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 。如 下式 W = 58.688-42.505nD 其中; W 为乙醇的质量分率,nD 为折光仪读数(折光指数 ) 由质量分率求摩尔分率(XA): WA ) MA XA = W [1 ? (WA )] ( A )+ MA MB (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第一部分:阿贝折光仪折光率——乙醇质量组分标准曲线的标定 第一部分 配制一系列(10—12 组)不同质量组分的乙醇─正丙醇混合液,分别称取各组 分质量并混匀。 使用阿贝折光仪分别测定各组乙醇─正丙醇混合液的折光系数。 实 验方案自行设计,

精馏综合实验

精馏综合实验

实验六 精馏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和操作。

2.学习精馏塔总板效率的测量方法。

3.学习识别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及对塔性能的影响;4.观测塔板上气─液传质过程的情况。

二、实验内容1.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2.测定部分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3.测定不同进料位置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板式塔的总板效率总板效率E 又称全塔效率,是指塔体本身的理论板数N T 与实际板数N p 的比值。

(6—1)2.理论板数N T 的求法对于二元物系(乙醇—正丙醇)系统,若已知其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精馏塔的原料液组成、进料状态、操作回流比及塔顶流出液组成和塔底釜液组成可以求得该塔的理论板数N T 。

⑴ 全回流条件下(R=∞)此条件下,在y —x 图上,对角线即为精馏段操作线。

根据已测出的塔顶、塔釜的浓度x D 和x W ,用求理论塔板的图解法,在平衡与操作线之间绘阶梯,即可求得塔系统内x D 和x W 两取样口之间的理论塔板数N T 。

⑵ 部分回流条件下 进料热状况参数q 的计算:进料为冷液体时,q 值的计算式可写成(6—2)式中:t F —冷液体进料的温度,℃。

t BP —进料的泡点温度,℃。

C PM —进料液体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r m —进料液体在其组成和泡点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

kJ/(kmol ·℃) (6—3) kJ/kmol (6—4)式中:C p1、C p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100%TpN E N =⨯mmF BP PM r r t t C q +-=)(222111x M C x M C C P P PM +=222111x M r x M r r m +=r1、r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在进料泡点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

精馏(乙醇和水)实验

精馏(乙醇和水)实验

基本原理:1、在板式蒸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实现传质、传热过程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果在每层塔板上,上升的蒸汽与下降的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之为理论塔板。

然而在实际操做过程中由于接触时间有限,气液两相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一块理论塔板的作用。

因此,完成一定的分离任务,精馏塔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总是比理论塔板数多。

对于双组分混合液的蒸馏,若已知汽液平衡数据,测得塔顶流出液组成X d、釜残液组成X w,液料组成X f及回流比R和进料状态,就可用图解法在y-x图上,或用其他方法求出理论塔板数N t。

精馏塔的全塔效率E t为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N之比,既:E t=N t/N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归结为: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相对挥发度和表面张力等)、塔板结构以及塔的操作条件等。

由于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相当复杂,目前塔板效率仍以实验测定给出。

2、精馏塔的单板效率Em可以根据气相(或液相)通过测定塔板的浓度变化进行计算。

若以液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 ml=(X n-1-X n) / (X n-1- X n*)若以气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 mv=(Y n-Y n+1) / ( Y n*-Y n-1)式中:X n-1-----第n-1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 n-------第n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 n*------第n块板上与升蒸汽Y n相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率;Y n+1-----第n+1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 n-------第n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 n*------第n块板上与下降液体X n相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率。

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测得相邻两块板的液相(或气相)组成,依据相平衡关系,按上述两式即可求得单板效率Em.设备参数:(1)精馏塔——精馏塔采用筛板结构,塔身用直径Φ57X3.5mm的不锈钢管制成,共15块塔板,塔板用板厚1mm的不锈钢板;板间距为10mm;板上开孔率为4%,孔径是2mm,孔数为21个,孔按三角形排列;降液管为直径Φ14X2mm的不锈钢管,堰高是10mm;在塔顶和塔釜中装有铜电阻感温计,并由仪表柜的温度指示仪加以显示。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精馏装置,分离并纯化混合液中的两种不同成分。

通过实验,探索精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了解其在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1. 两种不同成分的混合液2. 精馏仪器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回流装置及采样装置3. 温度计4. 化学试剂实验步骤:1. 加热待分离的混合液,使其沸腾。

待混合液蒸汽进入冷凝器后,冷凝为液体。

2. 通过回流装置,将部分冷凝的液体重新送回原料混合液中进行再次蒸馏,以提高分馏的纯度。

3. 在适当的时机采集采样装置中的分馏液样品,并记录温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观察到混合液开始沸腾后,温度迅速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观察到冷凝器中的液体开始滴入采样装置,并形成两种不同的液体。

这表明混合液中的两种成分已经开始分离。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的记录与变化是判断混合液成分是否分离的关键指标。

当温度开始变化较大且趋于稳定后,可以确定分离已经完成。

2. 分馏的纯度与回流比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回流装置的使用可以增加混合液分馏的纯度,提高目标成分的收率。

3. 实验结果验证了精馏技术用于分离不同成分的可行性。

精心设计的精馏装置可以有效地将两种具有不同沸点的液体成分分离并纯化。

通过该实验,不仅使我对精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加深了我对分馏原理与应用的认识。

在化学工程领域中,精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药品等产业,是分离和提纯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精馏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中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精馏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进一步认识到精馏技术在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与科研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学习,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精馏技术,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精馏实验报告引言:精馏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主要用于纯化液体混合物。

通过控制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然后重新冷凝,使其中的成分按照沸点高低顺序分离,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本次实验以乙酸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探究了精馏分离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步骤:1. 将乙酸和水按照体积比1:1装入精馏瓶中,并加入少量红色染料。

2. 用橡胶塞将装有混合液的精馏瓶密封,并将精馏瓶连接至加热设备。

3. 打开冷却水源,调节水流量,使冷却器保持恒定的冷却效果。

4. 首先加热混合液直至开始沸腾,持续加热2-3分钟,直至沸腾变得稳定。

5. 观察冷却管中的冷凝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相应观察结果。

6. 关闭加热设备,等待冷却瓶内的液体冷却至室温。

7. 分别称取冷却瓶中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8. 对得到的液体进行密度测定,计算乙酸在混合液中的摩尔分数。

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精馏分离,观察到冷却管中的冷凝液在开始时呈现红色,在过程中逐渐变为透明无色。

这说明红色染料主要富集在乙酸的馏出液中,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分离乙酸和水的目的。

根据实验数据,上层液体的质量为25.5 g,下层液体的质量为15.5 g。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乙酸在混合液中的摩尔分数。

乙酸的摩尔质量为60.05 g/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015 g/mol。

根据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的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下层液体中乙酸的质量为15.5 g,因此它的摩尔量为15.5g / 60.05 g/mol = 0.258 mol。

上层液体中乙酸的质量为25.5 g,因此它的摩尔量为25.5 g / 60.05 g/mol = 0.425 mol。

乙酸在混合液中的摩尔分数可以用下层液体中乙酸的摩尔量除以总摩尔量的方法计算得到。

乙酸的总摩尔量为0.258 mol + 0.425 mol = 0.683 mol。

因此,乙酸在混合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258 mol / 0.683 mol = 0.377。

实验六精馏实验

实验六精馏实验

7.6 实验六 精馏实验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其分离的依据是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

精馏实验既可在板式塔中进行也可以在填料塔中进行。

当物系和精馏设备已固定,则精馏塔的操作因素就成为影响精馏装置稳定、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

如进料状况、回流比、采出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塔釜加热量与冷却剂用量、塔釜液位等。

操作条件的变化或外界的扰动,会引起精馏塔操作的不稳定,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及时予以调节。

附录五中列出了部分精馏操作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调节方法。

精馏实验对培养独立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7.6.1 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精馏塔和填料精馏塔的结构。

(2)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

(3)掌握精馏塔的操作方法。

(4)掌握全塔效率、等板高度、单板效率的测定方法。

(5)学会分析操作状态变化对塔性能的影响。

7.6.2 实验内容(1)测定全回流实验条件下的全塔效率和某一塔板上的单板效率。

(2)在某一回流比下连续精馏、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定全塔效率或等板高度,以及某一塔板上的单板效率。

(3)改变某一操作条件(如改变回流比、进料浓度、进料量、进料位置),测定该实验条件下的全塔效率或等板高度,以及某一塔板上的单板效率,并将实验结果与内容(2)进行比较。

7.6.3 实验原理7.6.3.1板式塔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气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此外,不同进料位置、不同进料浓度、不同进料量等同样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

在塔设备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传质时间和传质面积的限制,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一般不可能达到气液平衡状态,实际塔板的分离作用低于理论塔板,因此,我们可以用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来表示塔的分离效果。

(1)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Ee N N E(7-6-1) 式中 E ——全塔效率;N——理论塔板数; e N ——实际塔板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精馏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和操作。

2.学习精馏塔总板效率的测量方法。

3.学习识别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及对塔性能的影响;4.观测塔板上气─液传质过程的情况。

二、实验内容1.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2.测定部分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3.测定不同进料位置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板式塔的总板效率总板效率E 又称全塔效率,是指塔体本身的理论板数N T 与实际板数N p 的比值。

(6—1)2.理论板数N T 的求法对于二元物系(乙醇—正丙醇)系统,若已知其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精馏塔的原料液组成、进料状态、操作回流比及塔顶流出液组成和塔底釜液组成可以求得该塔的理论板数N T 。

⑴ 全回流条件下(R=∞)此条件下,在y —x 图上,对角线即为精馏段操作线。

根据已测出的塔顶、塔釜的浓度x D 和x W ,用求理论塔板的图解法,在平衡与操作线之间绘阶梯,即可求得塔系统内x D 和x W 两取样口之间的理论塔板数N T 。

⑵ 部分回流条件下 进料热状况参数q 的计算:进料为冷液体时,q 值的计算式可写成(6—2)式中:t F —冷液体进料的温度,℃。

t BP —进料的泡点温度,℃。

C PM —进料液体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r m —进料液体在其组成和泡点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

kJ/(kmol ·℃) (6—3) kJ/kmol (6—4)式中:C p1、C p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100%TpN E N =⨯mmF BP PM r r t t C q +-=)(222111x M C x M C C P P PM +=222111x M r x M r r m +=r1、r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在进料泡点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

M1、M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的kmol质量,kg/kmol。

x1、x2—分别为组分1和组分2在进料中的摩尔分数。

四、实验装置图1 第一套实验装置1—高位槽,2—精馏塔,3—转子流量计,4—电加热器,5—冷凝器,6—电磁铁,7—回流比,8—接收瓶,9—筛板,10—冷凝器,11—出料管图2 第二套精馏实验装置1-储料罐;2-进料泵;3-放料阀;4-料液循环阀;5-直接进料阀;6-间接进料阀;7-流量计;8-高位槽;9-玻璃观察段;10-精馏塔;11-塔釜取样阀;12-釜液放空阀;13-塔顶冷凝器;14回流比控制器;15-塔顶取样阀;16-塔顶液回收罐;17-放空阀;18-塔釜出料阀;19-塔釜储料罐;20-塔釜冷凝器;21-第六块板进料阀;22-第七块板进料阀;23-第八块板进料阀。

五、实验方法第一套实验装置:(一)实验前准备工作1.将折光仪样品室的温度调至30℃,并在教师指导下把已配好浓度的乙醇—正丙醇混合液放入高位瓶中。

2.检查实验装置上的各个旋塞、阀门均应处于关闭状态;3.配置一定浓度(质量浓度20%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混合液(总容量6000毫升左右),然后倒入高位瓶。

4.将进料转子流量计阀门打开,向精馏釜加料,直至物料液面在塔釜总高2/3处,而后关闭流量计阀门。

5.检查取样用的注射器和擦镜头纸是否准备好。

(二)实验操作1.全回流操作⑴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冷却水量要足够大(约8升/分);⑵记下室温值,接上电源闸,按下装置上总电源开关。

⑶用调节电位器使加热电压为75伏左右,待塔板上建立液层时,可适当加大电压(如100伏),使塔内维持正常操作。

⑷等各块塔板上鼓泡均匀后,保持加热釜电压不变,在全回流情况下稳定20分钟左右,其间仔细观察全塔传质情况,待操作稳定后分别在塔顶、塔釜取样口用注射器同时取样,用阿贝折射仪分析样品浓度。

2. 部分回流操作⑴.打开塔釜冷却水,冷却水流量以保证釜馏液温度接近常温为准。

⑵.将进料转子流量计调至流量为1.5—2(l/h),打开回流比控制器调至回流比为4,同时接收塔顶、塔底流出液,将流出液收集在塔顶容量管中,塔釜产品经冷却后由溢流管馏出,收集在容器内。

⑶.待操作稳定后,观察板上传质状况,记下加热电压、电流、塔顶温度等有关数据,整个操作中维持进料流量计读数不变,用注射器取下塔顶、塔釜和进料三处样品,用折光仪分析,并记录进原料液的温度(室温)。

(三)实验结果1.检查数据合理后,停止加料并将加热电压调为零;关闭回流比调节器开关。

2.根据物系的t-x-y关系,确定部分回流下进料的泡点温度。

3.停止加热后10分钟,关闭冷却水,一切复原。

第二套实验装置:(一)实验前检查准备工作1. 将与阿贝折光仪配套使用的超级恒温水浴调整运行到所需的温度,并记录这个温度。

将取样用注射器和镜头纸备好。

2. 检查实验装置上的各个旋塞、阀门均应处于关闭状态。

3. 配制一定浓度(质量浓度20%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混合液(总容量15升左右),倒入储料罐。

4. 打开直接进料阀门和进料泵开关,向精馏釜内加料到指定高度(冷液面在塔釜总高2/3处),而后关闭进料阀门和进料泵。

(二) 实验操作1.全回流操作①打开塔顶冷凝器风机电源,保证冷却水足量。

②记录室温。

接通总电源开关(220V)。

③调节加热电压约为130伏,待塔板上建立液层后再适当加大电压,使塔内维持正常操作。

④当各块塔板上鼓泡均匀后,保持加热釜电压不变,在全回流情况下稳定20分钟左右。

期间要随时观察塔内传质情况直至操作稳定。

然后分别在塔顶、塔釜取样口用注射器同时取样,通过阿贝折射仪分析样品浓度是否达标。

2. 部分回流操作①接通塔釜冷却水,冷却水流量以保证釜馏液温度接近常温为准。

②打开间接进料阀门和进料泵,调节转子流量计,以2.0-3.0(l/h)的流量向塔内加料,用回流比控制调节器调节回流比为R=4,馏出液收集在塔顶液回收罐中。

③塔釜产品经冷却后由溢流管流出,收集在容器内。

④待操作稳定后,观察塔板上传质状况,记下加热电压、塔顶温度等有关数据,整个操作中维持进料流量计读数不变,用注射器分别抽取塔顶、塔釜和进料三处样品,采用折光仪分析,并记录下进塔原料液的温度(即室温)。

3.实验结束①取好实验数据并检查无误后可停止实验,此时关闭进料阀门和加热开关,关闭回流比调节器开关。

②停止加热后10分钟再关闭冷却水,一切复原。

③根据物系的 t-x-y 关系,确定部分回流下进料的泡点温度并进行数据处理。

六、注意事项1.本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实验所用物系是易燃物品,操作过程中避免洒落以免发生危险。

2.本实验设备加热功率由电位器来调节,故在加热时应注意加热千万别过快,以免发生爆沸(过冷沸腾),使釜液从塔顶冲出,若遇此现象应立即断电,重新加料到指定冷液面,再缓慢升电压,重新操作。

升温和正常操作中釜的电功率不能过大。

3.精馏塔采用玻璃制成,开车时先开冷却水,然后再向塔釜供热;停车时则反之。

4.测浓度用折光仪。

读取折光指数,一定要同时记其测量温度,并按给定的折光指数—质量百分浓度—测量温度关系(见附表)测定有关数据,(折光仪和恒温水浴由用户自购,使用方法见其说明书)。

5.为便于对全回流和部分回流的实验结果(塔顶产品和质量)进行比较,应尽量使两组实验的加热电压及所用料液浓度相同或相近。

连续进行实验时,在做实验前应将前一次实验留存在塔釜和塔顶及塔底产品接收器内的料液均倒回原料液瓶中。

七、实验数据表1.在全回流条件下塔的实际塔板数N p=塔釜加热电压;塔身保温电压;塔釜加热电流;塔身保温电流;塔顶温度;折光仪样品室温度。

2.在部分回流条件下塔的实际塔板数N p=塔釜加热电压;塔身保温电压;塔釜加热电流;塔身保温电流;塔顶温度;折光仪样品室温度;冷液进料温度;进料的泡电温度。

八、计算举例1.全回流(1) 塔顶浓度x D计算;(2) 塔底x W计算;(3) 理论板数;(4) η2.部分回流(1) 塔顶浓度x D计算;(2) 塔底x W计算;(3) C pm, r m的计算;(4) q值计算;(5) q线方程:(6) 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7) 理论板数;(8) η九、实验结果与分析1.如何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已应稳定?2.实验结果表明,当回流比R由4增加至 时,塔顶产品的浓度,塔顶产品的产量。

这对于化工设计和生产中回流比的选择有什么指导意义?十、附录㈠常压下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㈡温度—折光指数—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0 0.05052 0.09985 0.1974 0.2950 0.3977 0.4970 0.5990 0.6445 0.7101 0.7983 0.8442 0.9064 0.9509 1.0000 25℃ 1.3827 1.3815 1.3797 1.3770 1.3750 1.3730 1.3705 1.3680 1.3607 1.3658 1.3640 1.3628 1.3618 1.3606 1.3589 30℃ 1.3809 1.3796 1.3784 1.3759 1.3755 1.3712 1.3690 1.3668 1.3657 1.3640 1.3620 1.3607 1.3593 1.3584 1.3574 35℃ 1.3790 1.3775 1.3762 1.3740 1.3719 1.3692 1.3670 1.3650 1.3634 1.3620 1.3600 1.3590 1.3573 1.3653 1.3551㈢阿贝折光议的使用方法1.了解浓度—折光指数标定曲线的适用温度。

2.看恒温槽触电温度计的触点是否在标定曲线的适用温度附近。

若是,暂不要动触电温度计。

3.开动恒温槽,待恒温后,看折光仪测量室内的温度是否正好等于标定曲线的适用温度。

若否,则应适当调节恒温槽的触电温度计。

4.用折光仪测定无水乙醇的折光指数,看折光仪的“零点”是否正确。

5.测定某物质(包括无水乙醇)的折光指数的步骤如下:⑴.测量折光指数时,放置待测液体的薄片空间可称为“样品室”。

测量之前应用镜头纸将样品室的上下磨砂玻璃表面擦拭干净,以免留有其它物质影响测定的精确度。

⑵.在样品室关闭且锁紧手柄的挂勾刚好挂上的状态下,因医用针筒将待测液体从样品室侧面的小孔内注入样品室内,然后立即旋转样品室的锁紧手柄,将样品室锁紧(锁紧即可,不要用力过大)。

⑶.适当调节样品室下方和竖置大圆盘侧面的反光镜,使两镜筒内的视场明亮。

⑷.从目镜中可看到刻度的镜筒叫“读数镜筒”;另一个镜筒叫“望远镜筒”。

先估计一下样品折光指数数值的大小范围,后转动蝌置大圆盘下方侧面的手轮,将刻度调至样品折光指数数值的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