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宋光辉
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邢耀达
目录
一 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二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 通信电源 UPS电源
三 系统性能及指标
一、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1.1 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概念 一体化电源:(Integrated Power Supply Equipment) 将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力用逆变 电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组合为一体, 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并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 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电源为核心,直流电源与上述任意一种 电源所构成的组合体,均称为一体化电源设备。 ——DL/T1074-2007《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 源设备》
直 流 电 源
三充两电运行方式
+- MM HH ABCN ~ C C QF24 A B B2PA1- A A + . . . QF22 ~ CC - . BB . . + A A V 2PV1 QF21 QF23 ATS-2 只 A 4 2PA2 0 1 . . h - . A 0 + 0 5 QS2 / V - 2 V 2PV2 + QF25 5 A 1 0 K 4 M / - V 1 ABCN 0 1 1 K 1 M ~ CC QF34 A BB3PA1- A A + . . . QF32 ~ CC - BB + A +- A MM V HH 3PV1 QF31 QF33 ATS-3 - + QS1 只 A 4 1PA2 0 1 h - A 0 + 0 5 . QS1 / . . V - 2 V 1PV2 + QF15 ABCN ~ CC QF14 A BB1PA1- . . A A . + . . . QF12 ~ CC - BB + A A V 1PV1 QF11 QF13 ATS-1
智能一体化UPS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一体化UPS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李永红;吴昊
【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1)3
【摘要】广播电视发射的政策性、技术性及专业性较强,对于广播电视系统安全播出任务的要求日益严格,对发射台机房电源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由于发射台机房停播故障70%以上源于供电系统,文章设计了智能一体化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UPS)系统方案,旨在避免广播电视发射台电源故障导致的停播事故,实现供配电系统零停播的要求和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用电目标。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李永红;吴昊
【作者单位】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八九六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
【相关文献】
1.关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智能辅助控制设计方案的探讨
2.智能家居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
3.有关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
4.智能变电站电源一体化系统直流电源电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6
MEr A I . I J l l GI C AL P OWER
2 0 1 3 年第 5 期 总第 1 5 9期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 电源 系统的设计 与应用
王炳林 ,郭 巍
3 2 3 9 0 0 ) ( 浙 江 三 辰 电器 有 限公 司 , 浙江青 田
s u p p l y o f t h e c o nv e n t i o n a l s u bs t a t i o n ,t he t e c h n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de s i n s g c h e me s f o r
Wi h i t nc r e a s i n g l y hi g h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a u t o m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t h e s u bs t a io t n a nd c o mmi s s i o n i n g
【 Ke y w o r d s 】s u b s at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A C / D C ;p o w e r s u p p l y
1 引言
站 站综 白化 程 度 的越 来 越 高 以及 大 量 无 人 值 班 站 投
AC / DC i n t e g r a t e d p o w e r s u p p l y o f he t s u b s t a t i o n a re d e s c r i b e d .Co mb i n e d w i t h p r a c t i c l 印一 a p l i c a t i o n ,t h e a d v a n t ge a s o f t h e i n t e ra g t e d p o we r s u p p l y re a d i s c u s s e d .
大功率高能脉冲激光电源设计

大功率高能脉冲激光电源设计
李贺龙;徐健;杨之青;宋家豪;吴周宇;汤义辉;赵爽;丁立健
【期刊名称】《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卷),期】2024(36)5
【摘要】根据YAG激光器对大功率高能量脉冲电源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大功率脉冲激光电源,可实现高脉冲能量重复频率输出及充电电压灵活调控。
前级充电网络采用串联LC谐振变换器,后级脉冲形成网络选择晶闸管触发LC放电电路。
最终,研制了1台7 kW实验样机,最大重复频率10 Hz,最高充电电压2.2 kV,可实现单脉冲最高700 J电能输出,满足大功率高能脉冲输出的应用需求,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李贺龙;徐健;杨之青;宋家豪;吴周宇;汤义辉;赵爽;丁立健
【作者单位】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51
【相关文献】
1.大功率YAG脉冲激光电源系统的改进设计
2.10kJ高能脉冲激光器直驱式电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脉冲电源设计
4.一种高速大
功率半导体脉冲激光电源的设计与仿真5.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度脉冲电源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编委简介

青年编委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8)2
【摘要】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青蓝Ⅱ类-专家,现任中电科
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高通量部门负责人。
积累了十三年电解液开发经验,从
作用机理、配方设计到工程应用,将原位测试、分子模拟等手段应用于新型多功能
添加剂开发中。
利用配方技术对动力电池进行全方面性能提升,实现三元动力体系
万次循环,三元高电压动力体系突破八千次循环,磷酸铁锂低成本体系六千次循环。
以电解液作为核心技术,拓展高通量计算平台及原位工作平台,做到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高度集成。
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解决问题,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
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具有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掌握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页数】6页(P181-1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
2.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
3.·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编委简介·
4.《液压与气动》第一届青年编委简介
5.2017年评优活动优秀青年编委个人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信电源的系统设计与运维节能方案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通信电源的系统设计与运维节能方案琦,刘宏宇,姜世明,田清军,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电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想要全面发挥相应元件的应用价值,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通信电源应用效率,需多元化优化系统设计方案,秉持可持续发展和节能通信的理念和原则,从多角度落实合理的控制方案。
基于此,分析了通信电源的系统设计方案,并从置端子蓄电池等方面对运维节能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
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方案;运维节能方案;节能型System Design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nergy Saving Scheme of CommunicationPower SupplyJIANG Shiming,TIAN QingjunHeilongjiang Branch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power supply is also expanding.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and 2020年10月25日第37卷第20期Telecom Power TechnologyOct. 25,2020,Vol. 37 No. 20 孟 琦,等:通信电源的系统设计与 运维节能方案利用远程系统控制高压直流供电模式能有效降低空调配置损耗,UPS供电原理如图1所示,在控制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要设置对应的关键位置点监控单元,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预警,并且指导相应的人员开展维护和修理工作,从而提升了电源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一种道路照明智能电源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道路照明智能电源系统[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268b3ab336c1eb91b375d01.png)
专利名称:一种道路照明智能电源系统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王伟,高银兰,余建水,胡永久,曹一男,宋姚申请号:CN201420468440.5
申请日:20140819
公开号:CN204014217U
公开日:
201412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照明智能电源系统,包括照明报警端,服务器端与远程客户端,照明报警端包括电源、功率开关管、风光互补路灯、电量检测器,报警装置、GPRS收发模块,所述功率开关管串接于风光互补路灯的供电回路中,其控制端与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电量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风光互补路灯的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无线信号对照明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并且加入了警报装置,可以对已经坏掉的灯进行信息反馈,进而通知技术员及时维修;在本实用新型中还采用风光互补路灯,在风力与太阳光充足时,可以进行能量转换进而储存在蓄电池中,减少市电的用量;在亮度传感器中加入GPS系统,可以定位,并且可以给维修人员提供准备的位置。
申请人:浙江中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大道181号1幢B3二楼
国籍:CN
代理机构: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陈俊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具备交流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移动式便携电源[发明专利]
![具备交流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移动式便携电源[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e3f023749649b6649d747a4.png)
专利名称:具备交流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移动式便携电源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乐国杰,俞卫,宋丽,彭弈
申请号:CN200710042296.3
申请日:20070621
公开号:CN101075747A
公开日:
200711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电气技术领域的具备交流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移动式便携电源,包括:硅光电池板、壳盖、接口线路板、壳体、内置锂电池和电池盒盖板,所述接口线路板中:交流输入接口单元完成与交流电插座的对接,低通滤波整流单元完成交流电整流和低通滤波,单端反激式脉款调制单元完成低压直流的调制,硅光电池板接口单元完成与硅光电池板的对接,升压控制单元完成低压直流的升压变换,指示单元完成交流电充电过程中内置锂电池的状态指示,USB输出接口单元完成外部用电器充电通路。
本发明综合了交流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功能与特点,可承受1500V的耐压实验,其漏电流小于10mA,尺寸119×71×17mm,重量不到150g。
申请人: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3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考宋红亮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考宋红亮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通过科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我国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实现无人化工厂生产制造,提高电气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生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生产者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很快,人工智能的加入使电器自动化技术如虎添翼,更加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电器自动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1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日益重要。
此项技术合理运用计算机理论知识,也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
就本质层面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类智能有一定的类似性,其研发的机器人与人工操作水平没有很大的区别。
当前,很多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研究时,通常是从多个方面切入,比如:专家系统以及机器人等等。
利用模拟人类智能,可以将人类头脑的思考性展示出来。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模仿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普遍运用,也凸显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仿真条件下嵌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专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人力消耗,显著提高仿真精度,还可以成功开发出一体化仿真模型。
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是运用核心技术系统等等,而模拟控制系统方便操作,所以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子系统。
2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意义来说,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发展中,受到多种技术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对全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的建立,需要在系统运行中引入专业管理者,分析系统动态运转情况,制定与下达系统管理指令。
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完全取代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从而促使电气控制领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基于Silverlight的倒闸操作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Silverlight的倒闸操作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武江斌;宋玮;张琳;陈哲星
【期刊名称】《电力信息化》
【年(卷),期】2011(9)9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倒闸操作仿真培训系统的架构,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0 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仿真培训软件的倒闸操作、监盘显示等基本功能.该软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在线培训平台,有助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进入到工作角色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武江斌;宋玮;张琳;陈哲星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9
【相关文献】
1.基于VB6.0的变电站倒闸操作票系统开发 [J], 赵建伟
2.电网调度倒闸操作命令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J], 孙广辉
3.基于Visual Basic6.0开发的《倒闸操作危险点预控管理系统》 [J], 李智
4.基于和51单片机的铁路变电所倒闸操作模拟平台开发与研究 [J], 王海军;王程
5.基于500kV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管控工具的变电运维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J], 黄家豪; 包威; 阳祎; 李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宋光辉
发表时间:2017-11-30T09:04:01.4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宋光辉辛向君陈学海栾茜
[导读]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
国外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产品和技术,需要进行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关键词: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研制
1研制的背景
变电站直流充电设备或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将会影响站内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
主要是电池生产装配时,不当焊接造成的。
比如虚焊、假焊,电池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出现了开路现象。
这种情况比较恶劣,一旦充电设备再出现异常,整个变电站将会失去直流供电,因此这种情况,工作维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是一节出现开路可以将此节短接,如果是2节以上必须马上更换蓄电池组,所以备用电池在该种情况下非常重要。
对于只有一组电池的变电站,在更换充电设备或电池组时,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使用备用直流电源。
雷击、暴风雪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站用变压器、交流配电屏等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站用电源的消失,蓄电池在满容量下一般能持续供电的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因此要及时处理。
提供必要的应急直流供电设备显得非常重要。
2.研制的目的
直流电源车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蓄电池快速充电,而常规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充电速度很慢,需要10个小时之多,所以必须采用可以快速充电的蓄电池,卷绕式蓄电池或者锂电池是首选之列;
要解决蓄电池的可靠性问题,常规的蓄电池的串联供电方式必须改变,多组24V/12V蓄电池经过升压变换器后再并联的方式可以解决单节蓄电池开路或容量降低而造成整组蓄电池正常供电问题;
直流电源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在静置状态,应急使用的时间较少,所以电源车的状态记录及维护很重要,电源车状态记录和维护提示报警(微信、短信提示,电话通知方式)是区别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特别之处;
直流电源车防水、防尘、减震设计以及车载交流发电机静音设计是影响直流电源车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于站用直流电源设备的不同之处。
3.关键技术的研究
3.1蓄电池快充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一直以超级启动电流,强大的抗震能力,以及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强的循环使用寿命而收到广大车迷的追逐,BMW,奔驰,JEEP等高端车型一直以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为标配的电池.该电池采用的螺旋结构专利为1973年生效,2003年正式年满失效.但是因为其生产工艺以及配方的问题,全世界几乎很少有厂家可以生产类似的产品,而该电池的特点是:拥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可在-55℃~75℃下工作,-55℃下可正常启动放电充电,高温80℃时电池不变形不鼓胀,更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充电非常迅速:40分钟内可充入95%以上的电量,当您的电池电量在使用绞盘或者音/视频系统而耗尽的时候,能快速充满电,满足您的再次使用需求.超长寿命,浮充设计寿命10年,启动次数最少可达到15000次.结构坚固,抗震性强,至少能承受4G(33HZ)震动12小时以及6G震动4小时,是普通电池是4倍,根统计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震动.电池无游离电解液,可向任意方向放置工作,由于内部结构为螺旋式,并且硫酸全部被电池隔板吸附,所以电池内部没有流动的液体,即使倒置工作也不会漏液.超强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启动电流是传统电池的三倍,极高的耐小电流深放电能力.存放2年仍有启动电量,相对普通电池每三个月就必须充电来说,卷绕电池则让您省心得多.
卷绕式蓄电池无与伦比的性能成为移动电源车蓄电池的首选,快速充电性特性及抗震性是我们这个课题特别看重的两个特点。
蓄电池充电升压并联模块。
为了克服蓄电池串联带来的固有隐患问题,本课题将18节蓄电池串联(36V)作为1组,108节蓄电池总共分为6组,每组电池有自己的充电和升压装置,36V(或48V)电压通过升压模块升压到220V直流,这样的一组单元,我们称之为智能电池组件,同样的6个电池并联作为系统的合闸母线,这样一节或者多节蓄电池故障引起的故障问题就大大减少了,。
4.对项目的检测
智能辅助系统为电池及功率系统创造稳定、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具备紧急状态下的报警和处理能力。
智能管理装置包含 3 个功能模块:运行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处理、运行模式控制。
微网智能终端保护装置采集开关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智能管理装置,智能管理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模块分析出当前微网的运行方式,并下发给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自适应地切换到合适的保护配置;当微网内发生故障时,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上报故障信息,智能管理装置中的故障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对不同故障信息的分析,确定故障区域,并向故障涉及的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下发跳闸命令,隔离故障;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负责微网在并网转孤岛或孤岛转并网时,对并网联络开关及分布式电源的控制。
硬件功能单元一般有温湿度烟雾监测、温湿度自动控制、手/自动一体新型消防灭火、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及门禁、断电应急照明及声光报警、安全接地网络及防雷等。
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目标是进行智能化自动管理,实现无人值守。
5. 结语
移动箱式电源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占地少、灵活性强、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
可配合风光发电并网使用,有效弥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协助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接入配电网末端,有效提高供配电能力,实现动静态电网支
撑,均衡用电负荷;为重要负荷充当独立逆变电源,当电网失电时,持续提供稳定交流电力;组成移动应急电源车辆,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满足野外作业和应急供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