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的建筑特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

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则多为三进院落。孔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如下:

“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汉以后,“凡祭天,先祭灵星”,建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兼具“取士得才”之义。

棂星门前或棂星门内设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这是孔庙的一种特有形制。“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称为辟雍的学宫,四周环水,平面呈玉璧形,称为“辟雍”,诸侯所立国学,水只环半圈,呈半璧状,称为泮池(或“半璧池”)。秦废诸侯分封之制,后世遂以州县文庙比拟诸侯泮宫而设泮池。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

棂星门之内是大成门。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 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又称仪门,俗称戟门,因为宋以后孔庙门列棨戟,故有此称。宋徽宗时,曲阜孔庙大成门列二十四戟,与天子宫殿、宗庙规格相等。大成门一般有三门,为表示对文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

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为了排列一百多名孔门弟子和历代贤儒的神主,两庑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四合院的廊庑院布置形式。大成殿为孔庙的主殿,明清时期,其建筑规格都比较高,常用五间或七间的重檐建筑。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及十二哲的塑像,地方孔庙一般则立牌位。

孔庙大成殿之后设崇圣祠。明嘉靖时诏令天下文庙立启圣祠以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准其入祀,因此将启圣祠改名为“崇圣祠”,所以现存孔庙多仅有崇圣祠。

除以上祭祀用主体建筑外,孔庙还有以下配套建筑:

奎文阁,或称奎星楼、御书阁、藏书楼、尊经阁等。汉代《孝经授神契》记有“奎主文章”,因此奎文阁表明了地方孔庙所具有的学校性质。

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有各地文庙常见的建庙记事碑,如西安府文庙的《重修宣圣庙碑》;昆明文庙的《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有记载皇家有关孔庙祭祀、建设等内容的“御碑”,如曲阜孔庙十三个碑亭内陈列的各碑,有的“御碑”为各地文庙普遍摹制立于“御碑亭”;也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

碑记,如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还有记载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功碑,如哈尔滨文庙《张学良碑》等。

此外,地方孔庙中沿中轴线(在大成殿后)还设有学官视事和生员集会用的“明伦堂”,安放明嘉靖御制《敬一箴》

刻石的“敬一亭”等建筑物。两侧则布置祀当地有政绩的地方官的“名宦祠”,祀当地出身的着名官员的“乡贤祠”和师生教学用房。有些文庙还设神厨、乐器库、礼乐亭、省牲所、会馔厅、更衣亭等进行祭祀活动需用的配套建筑。另外,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戏楼、忠孝祠、节烈祠等建筑在一些孔庙中也有出现。宋明二代,学宫还多设射圃,供生员练习弓矢之用,至清代孔庙射圃已不多见。以上这些配套建筑在孔庙组群中的位置并不十分明确,但不能出现在中轴线上,而是分布在两侧。

孔庙建筑特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

历经两千多年历代的重修扩建,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曲阜孔庙的整体部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孔庙建筑发展所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来完成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其完整理论的高深博大。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载体。因此,曲阜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等都充分地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曲阜孔庙建筑的特点就在于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

(1)封建皇统政治色彩突出

曲阜孔庙采用了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经历了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在每一次较大的扩建时,都必然会受到前代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及建筑格局等因素的约束和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总体上的完整性,而且能够全面地将封建统治者所要体现的皇统政治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这首先说明了历代统治者修建孔庙是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一根本目的。封建统治者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是以儒家思想为本,而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采取的手段和治国方略,尊孔是方略而不是目的。因此,孔子才得以以儒家学派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宝座上。孔庙的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由统治者以统治目的为出发点,自始自终贯穿了王者宗庙、宫庭皇统等因素来作为修建孔庙的基本指导思想。如天子五门之制,从前到后有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并设九进院落以显大数。王城角楼之制,孔庙角楼建于宋元时期,而宋元时期孔庙的规模仅到现在的大中门,大中门两侧的角楼和孔庙后面的两角楼的建筑形制就是仿王城所建造的。还有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东西华门的设立也是皇城制度的仿效。弘道门前的璧水桥,棂星门两侧的下马碑、包括明代城墙的万仞宫墙城门,都在体现着曲阜孔庙的皇统政治色彩。古代黄色为皇家专用,龙凤图案亦为皇家的基本标志,而孔庙中路的大部分建筑都覆以黄琉璃瓦,奎文阁、大成殿、寝殿的建筑等级为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歇山式重檐建筑规格,且均配以龙凤图案。这事实上是用皇家的规格来突显孔庙的品位。杏坛的建筑采用十字结脊、四面悬山的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亦是用皇家的形式来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卓越功绩。

(2)儒家思想特色突显

建设孔庙的本身是标榜孔子及儒家思想。因此,孔庙的建设也就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理论博大精深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首先体现的是中正思想。孔庙的历代扩建,自始至终遵守着一条中轴线,无论哪一个时期的哪一次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的目的。如德侔天地坊与道冠古今坊的对称、快覩门与仰高门的对称、明代御碑的位置对称、东西斋宿的对称、东西华门的对称、承圣门与启圣门的对称、神厨与神庖的对称等等。特别是金丝堂,金丝堂本身是为纪念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原址在孔庙东路,宋真宗天禧年间扩建孔庙时有“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现在的承圣门),其内曰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清乾隆版《曲阜县志》)的记载,明弘治年间扩建孔庙,因金丝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等纪念性建筑的纪念始因均发生在孔子故宅附近,而孔庙西路则建筑物较少,为达到东西对称的目的,将金丝堂改建于启圣殿之前,又建乐器库以达到与诗礼堂东配房相对称的效果。宋元时期的孔庙正门称中和门,后改名为大中门,其本意亦是标榜中庸之道。

其次是礼仪思想的体现。孔子提倡人类社会应平衡于一定的等级秩序中,用一定的礼仪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孔庙的建筑形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庙前两侧的下马碑、斋宿、诗礼堂等建筑;大量的礼器祭器的陈列;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掩映相称,从祀者严格的等次排位,等等,均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