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对联趣事
识遍天下字的故事
识遍天下字的故事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年少时便才华横溢,享有盛名。
他曾经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并贴于门上自我欣赏。
然而,一位老翁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自大。
老翁拿出了一本小册子,苏轼打开一看,竟是些从未见过的字体,一个字都不认识。
苏轼顿觉惭愧,认为自己过于骄傲自大,并向老翁虚心请教。
老翁走后,苏轼便把对联加以修改,加上了“发奋”和“立志”四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为人,不骄不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关于苏轼对对联的故事
关于苏轼对对联的故事苏东坡对联趣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
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
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
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
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
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
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
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耐人寻味的对联故事
耐人寻味的对联故事趣味语文1022 1304一、船上戏对苏东坡与秦少游经常一起出游。
这天,他们同乘小舟,沿江而下,饮酒吟诗,好不痛快。
这时,苏东坡看见岸上有个醉汉,骑着一头毛驴,走走停停,东倒西歪,样子十分可笑,就出了个上联:醉汉骑驴,颠头晃脑算酒账这对联十分形象,秦少游一时无以为对,正思考时,忽然看见船尾的艄公,这艄公一仰一俯地摇橹,引发了他的联想,于是对出下联:艄公摇橹,作揖打恭讨船钱艄公听见“船钱”二字,赶紧说:“不忙,不忙,下了船再说!”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大笑不已。
二、妙对难新郎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才女,她后来和年轻的才子秦少游成亲了。
新婚之夜,苏小妹紧闭洞房大门,让丫环给新郎送出三道题目,并传话说,全答对了,才许进屋。
第一题是藏头诗,第二题是人名谜,对于秦少游来说,没费事就答对了。
拆开第三个题封,是个对子: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怀,因为他是对对子的高手,而且出句并不难,用不着各种修辞。
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对个奇句,让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华。
越想对出佳句,越觉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对不出来,到这会儿,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这会儿着急的不止秦少游一个人。
还有谁呀?苏东坡。
他知道小妹的脾气,常办些奇奇怪怪的事。
怕今夜难为秦少游,特地出来看看。
果然,秦少游在廊下转来转去,嘴里不断地念叨:“闭门——推出——窗前——月——”,两只手又推又拉,还直摇脑袋。
苏东坡琢磨出来了,这是让对对子呀!我得助他一臂之力。
又不能去跟前告诉他,怎么?小妹肯定在窗内盯着呢!他一看离少游不远处有一口大金鱼缸,心里有了主意。
他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一挥手,扔进水缸里。
缸里清水一下子溅出来,夜深人静又传出“扑嗵”的声音。
秦少游往水缸里一看,只见波纹荡漾,天光月影随之摇动,一会儿便复原了。
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声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声音刚落,“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环提着红灯走出来说:“小姐有请!”秦少游向后一拱手,转身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出了洞房。
对联趣事
1苏东坡因贬值在乡下教小孩子们读书,被当地的蛮横之人得知,想为难苏轼,并决定出对联难为他的学生。
于是便出一上联曰: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因为学生大多学的是四书五经,并没有吟诗作对。
所以每当被喊起,都只是摇手。
那人便对苏东坡说:怎麽样,他们答不出吧?东坡边说,他们已经回答了:玉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2节气联拾趣明代江南有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颇有文才,善对联。
一日,他出外郊游,有一位农民手扶犁杖,在道旁出一上联求对:“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知府沉思片刻,对出下联:“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
”还有对联如: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现重阳。
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3 佛印巧对苏小妹。
佛印与苏东坡交谈常常得意忘形,苏小妹有意想讽刺一下这个和尚,便出个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想了想便对道:“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连声叫好,真是出得好,对得也针锋相对。
4丘浚师:细雨肩头滴丘:青云足下生权贵的父亲: 谁谓犬能欺得虎丘: 焉知鱼不化为龙权贵之父: 小子无知,竞敢江边卖水丘: 书生有志,特向山头凌云5 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人刘凤诰进京应试,考中了第三名进士。
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皇帝在放榜前,要亲自会见新科进土,并进并殿试,然后才以御笔,点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刘凤诘相貌平常,小时候贪玩,伤了一只眼睛。
殿试时,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相貌,心里有点不愉快,本想取消他的探花资格,但又怕被议论“以貌取人”。
于是,特出一联,试试他的真才实学。
乾隆皇帝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听了,知是针对自己的相貌出联的,立即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皇帝听了,又惊又喜,因为下联的意境深远,说明刘凤诰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负。
一时兴来,又以四方星辰为题,再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马上对出: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苏东坡对联趣事
苏东坡智对辽国使臣北宋神宗时候,北方的辽国派来了一个使臣。
神宗就派大学士苏轼[号东坡]去接待他。
这位辽国使臣有点学问,他早就听说苏东坡是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
这回见了面,就想考考苏东坡。
使臣客气了几句,就对苏东坡说:“我有一联儿,请先生对个下句。
我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这个上联看着不难,说了三样发光的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其实月亮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可一细琢磨,一点也不简单。
对句的第一个词,开头得对上个数字,这个词又得跟后边的三样东西,有直接联系。
要不,这个上联在辽国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呐。
这会儿,辽使把这个难题出给苏东坡了。
旁边陪着的几个宋朝官员,一听这个上联,直皱眉头,都挺替苏东坡着急,可别对不上来呀:苏东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说:“四诗风雅颂。
”对句里的“诗”,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一共有305 篇,是由《风》、《雅》、《颂》组成的;《雅》又分成了《大雅》和《小雅》,合到一块儿正好是四部分,这就叫“四诗风雅颂”。
在座的宋朝官员一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个劲儿地点头。
那位辽国使臣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苏东坡一抱拳[古人行礼的姿势],连声说:“佩服,实在佩服。
”说来也巧,这会儿屋外忽然电闪雷鸣,来了暴风雨。
苏东坡朝窗外一看,灵机一动,对辽使说:“你的上联还可以对——“一阵风雷雨。
”辽国使臣听了,惊奇得不得了:辽国好长时候没人能对的难联儿,苏学士不大工夫,一气对上了两个,果然名不虚传。
还没等辽使称赞,苏东坡又对了一句:“两朝兄弟邦。
”这两朝就是指宋朝和辽国,苏东坡的这个下联是说宋朝是汉族政权,辽国是少数民族政权,应该友好相处,成为兄弟邻邦。
辽国使臣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说:“对得好,说得对!”据宋·岳珂《桯史》卷二。
苏东坡写联挖苦势利眼传说苏东坡有一天到山里去游玩。
山清水秀,风景美极了。
苏东坡一路看着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庙前边,苏东坡挺高兴,就进了庙,打算歇歇脚。
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对联故事4、苏东坡联语趣事4、苏东坡联语趣事(一)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点头的,也有摇摇头的,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东坡,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也忘了送客。
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便赶忙去改写门联。
改写后的门联如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说到做到,后来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这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
(二)见面有戏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情很深,常以联对成趣,他们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踏雪赏梅,佛印出上联,苏东坡对下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得活灵活现,“风翻绿竹”这种动态描写比起上联的“雪映白梅”的静态描写更加有声有色,尤胜一筹。
有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
厨师把鱼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子想吃,看到窗外人影一闪,知道是佛印和尚来了。
苏东坡心想:“嗨,好一个不吃斋的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就赶来了。
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已经看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向你请教一个字。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
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
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苏东坡谐音趣对的历史故事
苏东坡谐音趣对的历史故事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也就是苏轼,现在还有很多关于苏轼的诗,那么你除了关于苏轼的诗之外还知道关于苏轼的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苏东坡谐音趣对的历史故事吧!苏东坡谐音趣对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经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文往来。
一天傍晚,他们二人在长江上泛舟,对坐饮酒促膝长谈。
当时正是深秋时节,两岸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喝到半醉时,苏东坡偶然间向河岸望去,只见一条大黄狗正在啃一块骨头。
他便借着酒兴,随口吟出一联,请佛印对。
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知道东坡这是在取笑他,于是略加思索,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入水中,同时应声道:水流东坡诗(尸)。
吟罢,两人相视大笑。
不久后,苏东坡到寺中去拜访佛印和尚。
进门后,他就闻到了一股鱼腥味和酒味。
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十分喜欢吃鱼饮酒,并且每次都会给他留一份。
但这次佛印和尚却没有一点邀请他的样子。
东坡明白这是佛印在故意逗他,便在屋子里仔细观察,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大罄以外,再没有可藏东西的地方。
东坡断定那鱼就在罄里边,但却没有明说,他冲着佛印笑道:“今天要你对一联,如果对得上,我就吃鱼;对不上,我就不吃。
”说完,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大户人家常用的对联,尽人皆知,佛印不明白东坡的用意,便脱口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听完,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为何不拿给我吃?”佛印这才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
以上两联,都巧用谐音,平添了许多情趣。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
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作对联的故事。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的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坐与茶”苏东坡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有一天,只身一人穿着便服到莫干山游玩。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苏东坡一路走来又渴又累,便到山中的一座庙宇内歇息。
庙里的主事道人看见他穿得十分简单,就漫不经心地说:“坐!”又转向道童随口吩咐道:“茶!”两人落座交谈后,道人发现这个人言语不凡,学识渊博,暗想:这个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就邀请客人到厢房去细细交谈。
深入交谈后,道人才知道客人是当地的刺史苏东坡,于是连忙起身施礼,引苏东坡进客厅,并连声说道:“请上坐!”又嘱咐道童:“敬香茶!”天*渐晚,苏东坡起身告辞,道人连忙取来纸笔,执意请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稍加思索,提笔一挥而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以道人前后所说的话联缀而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字字如芒。
道人看过之后,对自己“见人下茶”的做法惭愧不已,如今落得个出乖露丑后悔也没用了。
神来之笔某地有个老员外,颇有名气,是个秀才,平日里十分自负,言谈之中,甚至没把苏东坡放在眼里。
头房夫人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听说苏东坡即将路过这里,他想:干脆趁这个机会和苏东坡会上一会,到时候出个题目难住他,不就更加显出我的才气了吗?但是,要出个什么题目呢?他思来想去,终于写出一副对联,并把它挂在寿堂上:这房老婆不是人;三个儿子都作贼。
当苏东坡路过时,老员外连忙请他到家里来吃酒。
宴席上,老员外指着那副对联假意谦虚地说:“老头子我才疏学浅,力不从心,这副对联写得不好,请苏学士帮忙修改点石成金。
”苏东坡明白这是老员外有意为难自己,就命人取来笔,在那副对联上刷刷点点,写完后就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老员外转身去瞧那对联,只见对联已变成:这房老婆不是人,好似仙女下凡尘;三个儿子都作贼,偷来仙桃献母亲。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1、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2、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一幅对联-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
一幅对联-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
小故事
苏东坡年少时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贴在门上。
其父苏洵看见后,不禁为孩子感到担心,小小年纪就如此狂妄自大,自满自得,如何能够虚心,求得上进呢!可是撕下对联,肯定会刺伤孩子的自尊。
他沉思了片刻后终于想到一个好法子……
一日,当苏东坡再次看到这幅对联时,他脸红了。
原来对联变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深深体会到父亲的用意,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终于取得非凡的成就。
小故事大道理:抓住对方的心理,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其改正。
苏东坡趣事十二则
苏东坡趣事十二则1、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导语: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个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人让了坐,问:“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
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拓展:民间对联故事民间对联故事:解放前,齐白石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常演社戏,曾有人题过两副对联在戏台两侧,一联是:白居易何等风流,樊素小蛮,女子歌声才子调;石季伦自夸豪富,锦衣金谷,前人奢侈后人评。
上联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作著名的长诗《琵琶行》的典故,赞扬诗人才气之高,琵琶女歌声之妙;下联也用了一个典故:石季伦,指西晋的石崇。
石曾与贵戚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里,王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上下两联褒贬分明,又冠以“白石”二字,于巧思之中寓评论,颇见功力。
另一联是:白门楼具铁甲三千,一战竟成擒,谁教尔英雄气短;石头记有金钗十二,豪华终是梦,顿使我儿女情长。
此联也用了两个典故:《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因沉湎酒色,以至白门楼兵败被擒;《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虽各不相同,但都如大梦一场,统归太虚幻境“薄命司”。
苏轼的10个对联趣事,太幽默太有才!
苏轼的10个对联趣事,太幽默太有才!查看对联知识技巧-1-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秦观和柳永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有一首《满庭芳》写得很好,首句为“山抹微云”,苏轼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柳永在屯田员外郎的职位上退休,因此人称柳屯田,那时柳永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2-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得了个“张三影”的雅号。
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
对联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杂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
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3-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最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
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4-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北宋时期的大学士,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过人,7岁知书,10岁能文,同龄伙伴无人能及。
然而,他年少时有些骄傲自满,这在某一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
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
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别识书上的任何字。
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虽只加入四字,其意却大变。
苏轼终有惊人成就。
据说,一天苏轼访一友人和尚。
进门后他闻到鱼腥味,知鱼在罄中,便念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随口对出: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就说:既然罄(庆)中有余(鱼),那就拿出来吧,两人大笑。
苏小妹、苏轼、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妹见和尚将竹蒿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
和尚想到苏小妹前日井边打水情景即对出下联。
(小妹)和尚撑船,蒿打江心罗汉,(和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轼为试小妹才华曾出一对,句里有词牌三个,而小妹见一丫环端酒徐徐而来竟灵机一动,说出下联。
(坡)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贵阳北关桥头有一副对联耐人找味。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藏克家题联。
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
邯鄣吕仙祠黄梁梦亭有一对联别有味味。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淄博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苏州沧浪亭、梁苣林集句题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庐山简寂观、李笠翁题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说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
汤阴岳飞故里,岳府、吴雪樵题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当我想你的时候……二十年,二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今年——2010年,我们离城关中学毕业差不多整整二十年了。
一别二十载,荏苒别惑年!曾经的同窗好友,你在哪里?过得还好吗?一具个有些忘却,而又曾经熟悉的名字.不管你日子在本市,或身处异乡;不管事业辉煌,依然临时失意;不管身居要职,依然一介布衣;也别论你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你终究可不能不记得同桌的他(她),还有睡在你上铺的兄弟...可不能不记得名中,不记得这个年代.那儿有驿动的青年的麻烦;放纵的青春的激情,追逐过浪漫的恋情,蕴藏过暗恋的甜蜜.也许你把这一切都冰封雪藏,悄悄期待着重逢的春光.和你一样,多少次梦里相聚,多少次心驰神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为了我们曾经的约定,来吧,友爱的同学,让这熟悉的歌声所寄予的热情与希翼变成现实;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希翼,共同期待人一辈子的第二次握手,让我们走到一起,重温那些一起走过的生活,纵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请你参加城关中学八九届一、二班同学会,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曾经熟悉的天确实笑脸. 二十年的岁月,同学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收获了许多的成绩,也饱受了无尽的沧桑。
苏东坡趣联闲品
苏东坡趣联闲品苏东坡趣联闲品五木在拙作《逸居闲笔》中,我重温了苏轼有关对联的几则故事。
今日,又搜来了三则,与诸君闲品。
一江西诗派之宗的黄庭坚,又名黄三谷,号山谷道人,与苏东坡齐名,而且是要好的朋友,人称“苏黄”,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
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戏语道:“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见状,含笑对曰:“小妹窗前捉半风。
”这是苏家兄妹即兴对话,却合成了一副对仗工整的嘉联。
上联中的“双月”谓“朋”,下联中的“半风”(“风”繁体作“風”)指“虱”。
由此足见这兄妹的才华。
不过,历来上联平声字落脚,下联仄声字落脚的对联,毕竟少见。
二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
”遂曰:“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
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
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联中的“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可谓才思敏捷,旗鼓相当。
三这是一则大家熟知的故事: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
一日,带着一随从便服出游。
至江南风景胜地莫干山时,有点疲乏,忽见一座道观,于是进去休息,讨杯茶喝。
主持老道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落第秀才,态度冷淡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脱口玑珠,谈吐不凡,颇有学识,料定有些来历,于是换了一副面孔,请客人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坐了一会儿,老道借沏茶之际,悄悄向随从打听,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杭州刺史到了,遂连连作揖,赶忙把苏东坡引至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心想,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何况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觉暗暗发笑。
对联趣事-1
对联趣事-1一、苏东坡大家风范妙联百出苏东坡(1037-1101),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父子三人均名列“唐宋八大家”。
正如向楚撰四川眉山三苏祠联所说:“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诸多领域贡献都很大,可谓一代豪杰。
在对联上,他也有很多佳作,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对联故事,现略介绍几例于此。
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
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
”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
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一代才女,受家庭影响也酷爱文学。
兄妹常常练习对对子。
有一次,苏东坡去看望妹妹,兄妹俩在月光下对饮交谈,苏东坡想考一考妹妹的水平,便给妹妹出了一个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此上联难度较大,“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都是词牌、曲牌名,引用这些词牌、曲牌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清新的句子,对起来当然不易了。
但是,多才多艺的苏小妹却应声而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骄。
”她也用引用的方法,用“虞美人”、“红绣鞋”、“步步骄”等词牌、曲牌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清新的句子来作答。
她的对句让大文豪苏东坡也大为叹服。
苏小妹也向哥哥出了一个题。
她拿出一个对联让东坡填字:“轻风_细柳,淡月_梅花。
”苏东坡想了想,填出了“摇”、“映”两个字。
她摇了摇头,说“俗”。
苏东坡又填了“舞”、“隐”两个字。
她只是说:“有点意思了。
不过,不是最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对联趣事
趣味语文
1022 1105
(一)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
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二)
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
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
苏轼即对:“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何水能如河水清’是否更好些?”
佛印与苏轼听了,都表示赞同。
(三)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
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
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
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
“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
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四)
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風”,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五)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
”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
笼芍药。
”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
(六)
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
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
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
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对得工巧,主考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