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电磁波(重点)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 18.4 波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17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 18.4 波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d02aad700abb68a882fb21.png)
行
星
轨
道•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
半某些分立的数值。
径•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
1
是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连
2
3 4
续
的
一、波尔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
1,电子轨道量子化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2,原子能量量子化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 E (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E E E
v
m r
5 4 3
量2 子 数
1
能级图
EEE345
激发态
E2
E1——基态
vm
r
轨道图
一、波尔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
1,电子轨道量子化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2,原子能量量子化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3,跃迁条件(频率条件)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察
立
思想:必与须彻底放弃经典概念? 出科现矛盾
α粒关子键散射:实验用实验电子否定云概念汤 瓜姆 模取孙 型代的西经典的建立轨道学 模 型 概卢式念瑟结福构的模核型
所
出现提矛盾
获 得 原子稳定性事实 否定
氢光谱实验
的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 出
建立 科 玻尔模型 出现学矛盾
事
假
实 复杂(氦)原电子在某处否单定位体积内出玻现尔的模概型率——电建子立云
e
v
F
r + e
认 终落在原子核上,而使 为 原子变得不稳定.
e
事
实
e +
经 由于电子轨道的变 典 化是连续的,辐射 理 电磁波的频率等于 论 绕核运动的频率, 认 连续变化,原子光 为 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电磁波波动方程要点
![电磁波波动方程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b4e9300066f5335a81218e.png)
真空中波长
主要产生方式
4
3 10 m — 3 10 m
3
无 线 电 波
中波
短波
200m — 3 10 m 10m — 200m
3
超短波 1m — 10m
微波
由线路 中电磁振荡 所激发的电 磁辐射
0.1m — 1m
电磁波谱
红外线
真空中波长
主要产生方式 由炽热 物体、气体 放电或其他 光源激发分 子或原子等 微观客体所 产生的电磁 辐射
(2) E、H 同相
可证:
E H 0 x t
x E E0 cos (t ) c
E0 1 E x x H dt cos (t ) H 0 cos (t ) 0 x 0c c c
E0 H0 0c
0 E0 0
c
1
0 0
§18.2 电磁波的性质
任一时刻t,空间任一 点x,满足
0 E0 0 H 0 0 E 0 H
E0 H 0 E H
沿x轴负向传播:
x H H 0 cos (t ) c x E E0 cos (t ) c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x E y E0 cos t u x H z H 0 cos t u
*电磁波波速与光矢量*
真空中
1 8m u 3 10 ——光速 c s 0 0
推测:光也是电磁波!
在介质中
u
1
c n r r
c
n r r
第 18 章 电磁波
§18.1 电磁波波动方程
§18.2 电磁波的性质 §18.4 振荡电偶极子的辐射 赫兹实验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4e4b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0.png)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总结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传播现象。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五个主要类型: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电磁波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既可以表现出波动的特点,也能够解释成粒子的形式。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电磁波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一种特定的电磁波类型。
2. 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即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波长是指电磁波从一个点传播到相邻点所需的距离,频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的次数。
3.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通信应用:无线电波和微波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视、广播等通信设备中。
它们通过传输信号或信息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3.2 医学应用:X射线和γ射线被广泛用于医学成像,如X射线透视、CT扫描和放射治疗。
3.3 遥感和导航:可见光和红外线被用于遥感技术,例如卫星图像、气象预报和军事侦察。
而GPS定位系统则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导航和定位。
3.4 光学应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器件中,如显微镜、激光器和光纤通信。
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大约为3.0×10^8 m/s。
它们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不需要媒质的支持。
5. 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电磁波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电磁波相遇后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衍射则是电磁波在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使波前扩散。
6. 电磁波的偏振与解偏电磁波可以偏振,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只沿一个方向传播。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实现解偏,解偏后的光变为无偏振光。
总之,电磁波知识是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ffa4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3.png)
电磁波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关于电磁波的知识点:咱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磁波的世界里,从手机信号到微波炉加热,从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电磁波无处不在,那到底啥是电磁波呢?先来说说电磁波的定义。
电磁波啊,就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听着有点晕?没关系,咱举个例子。
就像你在游泳池里玩水,你用手在水里上下搅动,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电磁波就跟这差不多,只不过它传递的不是水的波动,而是电场和磁场的波动。
电磁波的产生那可是有讲究的。
变化的电流就能产生电磁波。
比如说,家里的电灯泡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电流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电磁波。
不过这电磁波太微弱,咱们感觉不到。
但像广播电台里的发射机,那产生的电磁波可就强大了,能传到咱们的收音机里。
电磁波的特点也不少。
它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这可太厉害了!不管是真空还是空气、水、玻璃,它都能畅通无阻。
而且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 3×10^8 米每秒,这速度快得惊人,相当于一秒钟能绕地球七圈半呢!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波长就像人的身高,频率就像人的心跳速度。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用途。
比如,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能用来进行远距离通信;而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 射线,则可以用来杀菌、透视。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对讲机和小伙伴玩耍。
他们离得挺远,但通过对讲机能清晰地交流。
这就是电磁波的功劳呀!对讲机发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然后被另一个对讲机接收,信息就传递过去了。
当时那小朋友兴奋的样子,让我深深感受到电磁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再来说说电磁波的应用,那可真是广泛得超乎想象。
咱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手机,靠的就是电磁波来传递信号。
不管你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上网,都是电磁波在背后默默工作。
还有微波炉,它利用电磁波的能量来加热食物。
电磁波波动方程要点
![电磁波波动方程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b4e9300066f5335a81218e.png)
§18.2 电磁波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Ey Ey 2 2 x t
2 2
E y
H z
Hz Hz 2 2 x t 由于 j k i 所以 E H // x 轴
2 2
u x
§18.2 电磁波的性质
— 折射率
n r
与物质作用的主要是
E
矢量,
E
通常被称为光矢量!
几点注意
(1)振动不是媒质体积元,是电场和磁场 (2)周期变化的不是质点位移,是 E、H 强度矢量
(3)伴随电磁波传播的有能量、动量和质 量的流动(引力波具有同样的性质) (4)电磁波是自持波,在真空或媒质中均 可传播
F pcS pc w 辐射压强: S S
c
F
S
偶极子的辐射
一、 电磁波的产生
赫兹实验
C P P0 cost I 1 P q l , 0 0 L 2 LC
q
S EH
H
电磁波强度为
E
S
2 I S EH E
**坡因廷矢量举例**
•电阻
S
I
E
I
可以证明: 输入功率:
H
P S (2a l ) I R
2
S
电阻消耗的能量是通过坡因廷矢量输入的!
**坡因廷矢量举例**
•电容器充、放电 电容器充电过程 中,通过坡因廷 矢量输入能量! 电容器放电过程 中,通过坡因廷 矢量输出能量! 可以证明:
2 2
其中
2 2 2 x y z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ecbb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c.png)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归纳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电磁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定义和特点。
电磁波是一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动现象,它既具有波动性质,也具有粒子性质。
电磁波的特点包括波长、频率、速度等。
波长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特性,通常用λ来表示,单位是米。
波长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由光速决定,即λ = c / f。
其中,c代表光速,其数值约为3.0 × 10^8 m/s,f表示频率,单位为赫兹(Hz)。
频率是电磁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反之亦然。
频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将在后文的波段分类中详细介绍。
速度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它通常称为光速,数值约为3.0 × 10^8 m/s。
光速是物质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除了光速之外,没有任何物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电磁波的分类。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波段。
常见的波段有射线、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射线波段的波长最长,频率最低,包括无线电波、电视信号等。
微波波段的波长较短,频率较高,主要应用于雷达、微波炉等。
红外线波段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线摄像机、遥控器等。
可见光波段是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到的电磁波,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可见光波段的波长介于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频率介于4.3 × 10^14 Hz到7.5 ×10^14 Hz之间。
紫外线波段的波长比可见光更短,频率更高,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太阳紫外线主要分为UVA、UVB和UVC三个区域,其中UVC被大气层吸收,不会直接照射到地面。
UVA和UVB对皮肤的伤害较大,因此在阳光强烈的日子要注意防晒。
电磁波高考知识点
![电磁波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b8a1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8.png)
电磁波高考知识点电磁波是物质最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高考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电磁波的定义、特性、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磁波的定义和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共同组成的波动现象,其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0 × 10^8米/秒。
电磁波既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在介质中,其中真空中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或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多种特性。
首先,电磁波是横波,即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
其次,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波长指的是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单位是米;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的个数,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振幅则代表波峰和波谷之间的最大距离。
二、电磁波的分类根据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可以将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电磁波类型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
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频率最低,可用于广播和通信;微波波长稍短,频率稍高,主要应用在雷达和通信设备中;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主要用于遥控器和红外线夜视仪等;可见光在波长和频率上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人眼可见的光线,具有照明和显示功能;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波长更短,频率更高,对生物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应用于医学诊断、杀菌消毒等领域。
三、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无线电波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无线网络等通信领域。
微波被应用于微波炉和雷达等设备。
红外线除了遥控器和夜视仪,还应用于红外线热成像和红外线疗法等。
可见光的应用更为多样,例如在照明领域,我们使用各种类型的灯泡来发射可见光。
此外,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和激光器等也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医疗等领域。
紫外线被用于杀菌消毒和荧光材料激发等;X射线则用于医学影像学,如X线拍片等。
四、电磁波的安全问题虽然电磁波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人们对电磁波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波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电离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abc3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f.png)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紧密联系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和规律。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逐个介绍以下几个知识点: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的分类、电磁波的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
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一种同时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波动现象。
它们由振荡的电荷产生,并以相当于光速的速度传播。
常见的电磁波包括射线、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波长和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电磁波的分类依次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类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3.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性:传播速度快、无需介质、横波传播、能量传递、可以反射和折射、可以干涉和衍射。
其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299,792,458米/秒,是一种极快的速度。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改变传播方向。
而当光线遇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现象,即方向改变但不改变介质。
5.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光线的传播,我们能够在屏幕或者眼睛上得到物体形象。
光的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当光线汇聚到一点上,我们就能够在该点上获得实像。
而虚像是通过追溯光线的路径得到的,实际上这些光线并没有真正汇聚起来。
6.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又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在波动性方面,光可以经历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由光的波动性导致的。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的干涉效应,而衍射是指光线通过障碍物后的扩散现象。
7.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以粒子的形式传播,每个粒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并且可以带电。
这一概念是在解释光电效应和光的散射等现象时提出的,它对于解释光现象的微观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41c5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9.png)
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电磁波是高中物理选修中的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1)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2) 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2) 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6、电磁波的特点:(1) 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 v=λf(3) 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高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二:电磁振荡1.LC回路振荡电流的产生:先给电容器充电,把能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
(1)闭合电路,电容器C通过电感线圈L开始放电。
18.4波尔的量子模型概述
![18.4波尔的量子模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3aa1f5360cba1aa811da69.png)
2015.10选考 ABD
2016.4选考 BC
2016.10选考
BCD
3.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 AC
)
A. 用 10.2 eV 的光子照射 B. 用 11 eV 的光子照射 C. 用 14 eV 的光子照射
4.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 12.75 eV 的 光子去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 ( AD ) A. 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 = 4 的激发态上去 B. 有的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 = 3 的激发态上去
能是某些不连续(分立)的数值。
4 3 2 1
(1)如氢原子电子的可能轨道r半经: ) rn=n2r1 (n=1, 2 , 3 … r1=0.053nm r2 = 0.212nm
n叫量子数 n=1表示电子轨道1
(2)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 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假设 :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运动对应着 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 n 量子数 E /eV 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能量 ∞ E ∞ 是量子化的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卢瑟福核式模型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 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线关谱)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辐射电磁波 电子轨道半径连续变小
原子不稳定 辐射电磁波频光谱是线状谱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一、玻尔的原子模型 1、轨道量子化假设: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
氢原子能级图
n ∞ 5 4 3 2 量子数 E /eV
E∞ =0 E5 =-0.54 E4 =-0.85 E3=-1.51 E2=-3.4
取 n= 时的能量为 0,其他的能级能量均为 负
中考物理电磁波基本概念复习重点
![中考物理电磁波基本概念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b018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8.png)
中考物理电磁波基本概念复习重点在物理学中,电磁波是指在电磁场中传播的波动现象,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
电磁波具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特性,其中一些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围绕中考物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进行复习,重点包括电磁波的定义、特性、传播方式、波长频率关系以及应用等方面。
一、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电场和磁场垂直于彼此,并且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米/秒。
二、电磁波的特性1. 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和磁场在传播时垂直于传播方向并且垂直于彼此,形成了一种横向振动的波动状态。
2. 电磁波可以传播在真空和介质中:与机械波不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具有电导率的介质中传播。
3.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不论电磁波的波长如何变化,其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即光速。
三、电磁波的传播方式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纵波和横波。
1. 纵波:纵波是指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情况。
纵波的经典例子是声波。
2. 横波:横波是指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情况。
电磁波就是一种典型的横波。
四、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关系电磁波的波长是指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通常用λ表示,单位为米。
电磁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某一点的次数。
频率通常用ν表示,单位为赫兹(Hz)。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波速(v)等于波长(λ)乘以频率(ν),即v = λν。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因此可以得出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公式:c = λν,其中c为光速。
五、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科技等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通信: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都是基于电磁波的传输原理。
2. 医学:医学成像技术中的核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细胞射频治疗等都离不开电磁波的应用。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177738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a.png)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全电磁波是指在真空中传播的电和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包括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多种类型。
首先,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频率范围通常在3kHz到300GHz之间。
这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较远距离的通信。
而微波是无线电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频率范围更高,通常在1GHz到300GHz之间。
微波主要用于微波炉和雷达等应用中。
其次,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高于可见光但低于微波。
红外线可以通过体温仪来测量物体的温度,还可以用于红外线遥控器和红外线烘烤等应用中。
可见光是电磁波中频率最高的部分,它包括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人类的视觉感知主要通过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吸收进行。
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高于可见光。
紫外线可以被用于紫外线杀菌灯和紫外线健康灯等应用中。
然而,高剂量的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X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更高,能够穿透物体并在感光片上形成影像,用于医学诊断和工业无损检测。
γ射线是电磁波的最高频率部分,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穿透物体并对细胞产生严重的损害。
电磁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波长、速度和能量。
频率指的是波的振动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波长是波动的距离,单位通常是米(m)。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m/s)。
能量与频率和波长有关,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电磁波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
这是因为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一种耦合关系,一方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变化。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并且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
最后,电磁波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波被用于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领域。
微波被用于微波炉、无线通信和雷达等领域。
红外线被用于体温测量、安防监控和数据传输等领域。
可见光则被用于照明和显示器等领域。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b894c1284ac850ad0242da.png)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点总结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3)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2.电磁波(1)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 8 m/s.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1.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2.磁通量(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定义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3. 楞次定律(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3)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E=nΔΦ/Δt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E=BLvsinθ.当B、L、v三者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E=BLv.(1)两个公式的选用方法E=nΔΦ/Δt 计算的是在Δ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只有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恒定不变时,它算出的才是瞬时电动势.E=BLvsinθ中的v若为瞬时速度,则算出的就是瞬时电动势:若v为平均速度,算出的就是平均电动势.(2)公式的变形①当线圈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线圈的面积S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磁感强度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SΔB/Δt .②如果磁感强度不变,而线圈面积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bδs/Δt .5.自感现象(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2)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线圈自感系数和本身电流变化的快慢,自感电动势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6.日光灯工作原理(1)起动器的作用:利用动触片和静触片的接通与断开起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起动的关键就在于断开的瞬间.(2)镇流器的作用:日光灯点燃时,利用自感现象产生瞬时高压;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利用自感现象,对灯管起到降压限流作用.7.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将它们接上电容器,便可使电容器充电;将它们接上电阻等用电器,便可对用电器供电,在回路中形成电流.因此,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电路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与电路相联系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等效电路.(3)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性质,电功率等公式联立求解.8.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1)通过导体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作用,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基本方法是: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③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④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2)电磁感应力学问题中,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稳定运动状态,抓住a=0时,速度v达最大值的特点.9.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问题导体切割磁感线或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便转化为电能,具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又可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因此,电磁感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化,用能量转化观点研究电磁感应问题常是导体的稳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对应的受力特点是合外力为零,能量转化过程常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表达式.(3)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改变所满足的方程.10.电磁感应中图像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图像问题的分析,要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是否均匀,从而推知感应电动势(电流)大小是否恒定.用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动势(或电流)的方向,从而确定其正负,以及在坐标中的范围.另外,要正确解决图像问题,必须能根据图像的意义把图像反映的规律对应到实际过程中去,又能根据实际过程的抽象规律对应到图像中去,最终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规律进行判断.。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2f9d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1.png)
高三物理电磁波知识点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电磁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电磁波的性质、特点以及常见的电磁波种类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波知识。
1.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它们在传播时不需要媒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即3 × 10^8 m/s。
2. 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特点。
波长是指电磁波中连续两个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单位为米。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磁波通过某一点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v=λf)。
3. 红外线和可见光红外线是电磁波中波长较长的一种,其特点是可以穿透一些物质,并且它们的能量较低。
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测温等。
可见光是电磁波中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能够被人眼感知的一种波长。
可见光具有多种颜色,每种颜色的波长不同。
红光波长较长,紫光波长较短。
白光是由多个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 紫外线和X射线紫外线是电磁波中波长较短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能量。
紫外线可以被一些物质吸收,因此在实验室中常用于Kjeldahl氮测定等分析实验中。
X射线是电磁波中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的一种。
X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很多物质,因此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诊断。
5. 微波和无线电波微波是电磁波中波长相对较长的一种,它们的频率较低。
微波在通信和雷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波是指频率更低、波长更长的电磁波,无线电波也是我们日常通信中使用的一种技术。
6. 射线和γ射线在电磁波中还存在射线和γ射线两种较为特殊的电磁波。
射线是由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等放射出的电磁波。
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常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动现象。
高中物理4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4电磁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6f6216cc22bcd127ff0c1b.png)
第二章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 (1)绳上的各小段可以看做质点.(2)由于绳中各部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弹力联系着,先运动的质点带动后一个质点的运动,依次传递,使振动状态在绳上传播.2.介质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产生的条件①要有引起初始振动的装置,即波源. 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介质_. (3)机械波的特点①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的振动,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_滞后_. ②各质点振动周期都与波源振动_相同_.③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_.④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⑤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在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__.1.波的分类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常将波分为横波和纵波.2.横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波峰:凸起来的最高处. (质点振动位移正向最大处)②波谷:凹下去的最低处. (质点振动位移负向最大处)3.纵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密部:介质中质点分布密集的部分.②疏部:介质中质点分布稀疏的部分.4.简谐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叫做简谐波.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1)质点的“守位性”: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震动,并不随波迁移。
(2)“相同性”:介质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也相同,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
(3)“滞后性”: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即离波源近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早,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晚。
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其运动特点可用三句话来描述:(1)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2)后振动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3)后振动的质点的振动状态落后于先振动的质点.概括起来就是“带动、重复、落后”.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反之亦然.判断方法一:带动法由波的形成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而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时,可在波源一侧找与该质点距离较近的前一质点,如果前一质点在该质点下方,则该质点将向下运动(力求重复前面质点的运动),否则该质点向上运动.判断方法二:上下坡法如图5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的质点向下振动,如A、D、E;“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如B、C、F、G、H.判断方法三:同侧法如图6所示,波形图上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像同侧.第二节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1.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也称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的波长,常用λ表示.(2)横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横波的波长.纵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就是纵波的波长.2.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2)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能量大小的直接量度.3.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2)波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种类无关.(3)频率与周期的关系:f=_1T __或f·T=1 .1.波速: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2)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3)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这一关系虽从机械波得到,但对其他形式的波(电磁波、光波)也成立2.波速的决定因素: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波速、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_λT __或v=λf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决定因素(1)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波长无关.(2)周期和频率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3)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波的频率不变,由于波速的变化,波长也将随之变化.(1)1和9、2和10、3和11……每两个点的振动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后一质点比前一质点晚振动一个周期.(2)1和9、2和10、3和11……每两个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是相等如图2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当波源1开始振动一个周期时,质点9刚好要开始振动. 再过一个周期,波将传播到17质点第三节1.波形图若以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规定位移的方向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则在xOy坐标平面上,描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置(x,y),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这一时刻横波的图像.波的图像有时也称为波形图,简称波形.2.正弦波:波形图是正弦曲线的波,又称为正弦波.3.图像的物理意义直观地表明了离波源不同距离的各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_位置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一、波的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1.直接读出波长.若已知波速,可计算出周期、频率.或已知周期、频率可计算出波速.2.直接读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间接判断回复力、加速度情况.3.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的传播方向.二、波的图像的画法1.特殊点法先找出两点(平衡位置、波峰或波谷等特殊点)并确定其运动方向,然后确定经Δt时间后这两点所达到的位置,最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的波形.该法适用于Δt=n T4(n=1,2,3……)的情况.2.波形平移法在已知波的传播速度的情况下,由Δx=vΔt可得经Δt时间后波向前移动的距离Δx,把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Δx即得到相对应的图像.三、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1.波的图像描述的是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而振动图像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2.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波的图像中的横坐标x表示介质中各个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各个振动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振动图像的横坐标t表示一个振动质点振动的时间,纵坐标y表示这个质点振动时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四、波的多解问题1.波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传播具有双向性,所以关于波的问题更容易出现多解.造成多解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2)波的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3)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2.在解决波的问题时,对题设条件模糊、没有明确说明的物理量,一定设法考虑其所有的可能性:(1)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第四节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和折射2.波的折射(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定律波在介质中发生折射时,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即折射波线)在_同一平面内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 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_传播速度_之比.对给定的两种介质,该比值为常数.(3)结论①当v 1>v 2时,i >r ,折射线 偏向 法线.②当v 1<v 2时,i <r ,折射线 偏离 法线.③当垂直界面入射(i =0)时,r =0,传播方向不变,是折射中的特殊情况.特别提醒(1)频率(f )由波源决定,故无论是反射波还是折射波都与入射波的频率相等,即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2)波速(v )由介质决定,故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变,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变化.(3)据v =λf 知,波长λ与波速和频率有关,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相同,波速相同,故波长相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相同,波速不同,故波长不同.1.回声测距(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静止的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过时间t 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 =v 声 .(2)当声源以速度v 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 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 .(3)当声源以速度v 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 远离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 .2.超声波定位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捕食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就依据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或目标位置,从而确定飞行方向.另外海豚、雷达也是利用波的反射来定位和测速的.第五节 第六节 波的干涉衍射 多普勒效应1.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 同时 参与由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2.理解(1)如果介质中某些质点处于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则振动加强 (填“加强”或“减弱”),合振幅将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果质点处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则振动减弱 (填“加强”或“减弱”),合振幅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波的干涉: 频率 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 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 ,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置 不变 .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 频率必须相同.v 1v 2=sin i sin r =λ1λ23.波的干涉现象是在特殊条件下波的叠加. 一切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发生干涉现象. 能发生干涉现象的两个波源称为相干波源4.加强点(区)和减弱点(区)(1)加强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A=_A1+A2_.(2)减弱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A=_|A1−A2_|_,若两列波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零.5.干涉图样及其特征(1)干涉图样:如图2所示.(2)特征①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②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始终在以振源的频率振动,其振幅不变(若是振动减弱点,振幅小),但其位移随时间发生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且位置固定不变.对干涉理解干涉图样的特点:(1)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高中物理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详解
![高中物理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33d40002768e9951e738b4.png)
高中物理|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详解原子核的组成01天然放射现象1. 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 天然放射性现象: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 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 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天然放射现象02放射型物质发出的射线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α 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作α射线。
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
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
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β 射线:与α 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 射线。
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 粒子就是电子。
β 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 射线,研究表明,γ 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03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
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 倍。
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磁波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磁波](https://img.taocdn.com/s3/m/482833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6.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磁波电磁波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电磁场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磁波的相关内容。
1.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它们具有电磁波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速度等。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将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是通过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传递能量的过程。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0万千米/秒。
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根据介质的不同,传播速度可能会减小或增大。
3.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无线电波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
微波被用于微波炉加热食物。
红外线被用于红外线热像仪、遥控器等。
可见光是人类能够直接感知的电磁波,用于照明和光学仪器。
紫外线被用于紫外线灯杀菌消毒等。
X射线被用于医学影像学等。
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无损检测等领域。
4. 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尽管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长时间接触高能量电磁波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
因此,在使用电磁波设备时,需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使用紫外线防晒霜等。
5. 电磁波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电磁波的研究和应用将越来越深入。
例如,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迅速,5G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通信的快速发展。
此外,电磁波的利用还有望在医学、环境保护、能源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磁波的相关内容。
通过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电磁波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需要我们注意其潜在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辅导笔记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辅导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8f840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9.png)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辅导笔记【—电磁波总结】电磁波要领: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
电磁波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
原因是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
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初中历史,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
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是横波。
磁场、电场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周期性地变化,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波本身驱动能量,任何位置的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c(3×10^8m/s)。
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公式c=λf。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同一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的介质中具有不同的速度。
当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电磁波只能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同一介质是不均匀的,电磁波的折射率就不同,它在这种介质中沿曲线传播。
当通过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散射和吸收。
电磁波的传播包括沿地面传播的地波、从空中传播的空气波和天波。
波长越长,衰减越小。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动性。
衍射属于颗粒性质;折射、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
九年级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电磁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2a1e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1.png)
九年级电磁波知识点总结电磁波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电磁波是指在电磁场中传播的一种波动现象,它既具有电场分量,又具有磁场分量。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电磁波时,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下面将对九年级电磁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电磁波的分类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射线2. 红外线3. 可见光4. 紫外线5. X射线6. γ射线三、电磁波的特性1. 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是电磁波的两个基本特性,它们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2. 速度: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 m/s,记作c。
3. 直线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不受外力的影响。
4. 反射和折射:电磁波在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5. 干涉和衍射:当两束或多束电磁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通信:电磁波被用于无线通信,包括无线电话、电视、无线网络等。
2. 医学:X射线和γ射线被用于医学影像学,如X射线透视和CT扫描等。
3. 物质检测:电磁波可以被用于物质的无损检测,如金属探测器和雷达等。
4. 光学:可见光是人眼可见的电磁波,被用于照明和成像等。
5. 太阳能利用:电磁波中的太阳光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6. 无线能量传输:电磁波可以通过无线技术进行能量传输,如无线充电等。
五、电磁波的危害电磁波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波危害:1. 辐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旁可能引发不良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生殖问题等。
2. 干扰问题:电磁波的传播可能产生干扰,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日常使用:过度使用电磁波设备,如手机和电脑等,可能对人眼和皮肤造成伤害。
六、结语通过对九年级电磁波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电磁波的分类、特性、应用和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科学合理地使用电磁波设备,同时也要关注电磁波的安全问题,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 电磁波(重点班)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卷面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刘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说明有电场就会产生磁场,有磁场就会产生电场C.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D.光导纤维中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外套的折射率2.【刘蕊】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解调C.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超声波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3.【刘蕊】调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时,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全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受不到该波段的某较高频率的电台信号,为收到该电台的信号,则应:()A.加大电源电压 B.减小电源电压C.增加谐振线圈的圈数 D.减小谐振线圈的圈数4.【巩文芳】(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B.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来源:学+科+网Z+X+X+K]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比医院胸透中的X射线波长长5.【巩文芳】如果你用心看书,就会发现机械波和电磁波有许多可比之处,小王同学对此作了一番比较后,得到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A.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机械波可能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电磁波一定是横波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D.当机械波和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变小6.【巩文芳】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也有不同的应用。
下列器件与其所应用的电磁波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雷达-----无线电波 B.紫外消毒柜-----紫外线C.手机----- X射线 D.遥控器------红外线7.【魏雪飞】(多选)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电视遥控器、宾馆的自动门、直升飞机探测秦始皇陵的地下结构利用的都是红外线B.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C.验钞机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本领强的特点来鉴别真伪的D.在人造卫星上对地球进行拍摄是利用r射线有很强的穿透云雾烟尘的能力8.【魏雪飞】(多选)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9.【魏雪飞】(多选)如图所示为LC 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来源:学#科#网]C.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此时刻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来源:Z+xx+]10.【李梦雅】电台将播音员的声音转换成如图甲所示的电信号,再加载到如图乙所示的高频载波上,使高频载波的振幅随电信号改变(如图丙所示)。
这种调制方式称为:()A.调频 B.调谐 C.调幅D.解调11.【李梦雅】(多选)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来源:1]A.红外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热作用很强B.X射线就是伦琴射线C.阴极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D.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的长,它的显著作用是荧光作用12【李梦雅】(多选)一雷达向飞机发出微波,若飞机正远离雷达,则被飞机反射回来的微波与发出的微波相比:()A.波速变小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低 D.频率变高13.【李梦雅】(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C.光波和无线电波同属电磁波,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低,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大,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约为3.0×108 m/sD.“和谐号”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在地面上测得的其车厢长度略微变短14.【李梦雅】(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速不变原理指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B.红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小C.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来源:1]D.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来源:Z§xx§k.Co 15.【李梦雅】(多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波速为4m/s,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传播的周期为2sB. 平衡位置为x=10m处的质点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下C. 平衡位置为x=3.5m处的质点在t=0到t=T/4时间段内路程等于2cmD. t=9s时,平衡位置为x=3.5m处的质点正在向下振动E. 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位移总是和平衡位置为x=8m处的质点位移相同16.【闫晓琳】(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弹性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t = 0时开始振动,3 s时停止振动,3.5 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质点a的平衡位置与O的距离为5.0m。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 m/s[来源:1]B .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2.0 s ~3.0 s 内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0~3.0 s 内质点a 通过的总路程为1.4 m17.【闫晓琳】(多选)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波源位于坐标原点,已知当t =0.5s 时x =4cm 处的质点第一次位于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波的波速为5cm/sB .此波的频率为1.5HzC .波源振动已经历0.6sD .x =10cm 的质点在t =1.5s 时处于波峰18.【闫晓琳】(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以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B .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干涉的原理C .泊松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D .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的原理E .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19.【闫晓琳】(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交通警示灯选用红色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B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D .让蓝光和绿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的是绿光E .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多普勒效应20.【闫晓琳】(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 点,t =0.6 s 时刻,这列波刚好传到Q 点,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 、b 、c 、P 、Q 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 。
[来源:1]A .这列波的周期为0.8 sB .质点c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30 cm[来源:学_科_网]C .从t =0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恰好是s 31这个时刻[来源:Z,xx,]D .在t =0.5 s 时,质点b 、P 的位移相同21.【闫晓琳】(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周期0.2T s =,0t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波上有P 、Q 两质点,其纵坐标分别为2pcm y =,2Qcm y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 点在振动比Q 点滞后半个周期B 、P 、Q 在振动的过程中,位移的大小总相等[来源:Z|xx|]C 、在0.25s 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D 、该波波速为10/m sE 、在相等的时间内,P 、Q 两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2.【乔龙】(多选)如图所示是单摆做阻尼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摆球在P 与N 时刻的势能相等B .摆球在P 与N 时刻的动能相等C .摆球在P 与N 时刻的机械能相等D .摆球在P 时刻的机械能大于N 时刻的机械能 23.【乔龙】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半波[如图(甲)],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两列波“消失”,此时图中a 、b 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来源:1ZXXK]A .a 向上,b 向下B .a 向下,b 向上C .a 、b 都静止D .a 、b 都向上24.【乔龙】(多选)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Δx ,若Δx 甲>Δx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乙光则不能发生B .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C .甲光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乙光的光子能量D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25.【乔龙】图甲是利用砂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
当盛砂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砂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砂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第一次以速度v 1匀速拉动木板,图乙给出了砂摆振动的图线;第二次使砂摆的振幅减半,再以速度v 2匀速拉动木板,图丙给出了砂摆振动的图线。
由此可知,砂摆两次振动的周期T 1和T 2以及拉动木的速度v 1和v 2的关系是( )A .T 1:T 2=2:1B .T 1:T 2=1:2C .v 1:v 2=2:1D .v 1: v 2=1:2 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卷面 三、计算题(共50分)1.【乔龙】(10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碰撞问题. MON 是一段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与水平地面相切于O 点.现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从轨道上的P 点由静止释放(O ≤R),到达底端时与质量为3m 的小球B 发生弹性正碰.已知P 点和水平面的距离为h ,两球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证明:小球A 从P 点到O 点的运动过程,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的一部分. (2)求小球A 与小球B 第一碰撞后各自上升的高度.(3)请指出两球第二次碰撞的位置.2.【李梦雅】(10分)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两波源S 1、S 2分别位于x 轴上X 1=0、X 2=14m 处,质点P 位于x 轴上XP=4M 处,t=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由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振动,振动周期均为T=0.1s ,传播速度均为v=40m/s ,波源S 1、S 2的振幅均为A=2cm ,则:①经过多长时间,由波源是S 1发出的波到达P 点?②从0t =至0.35t 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多少? 3.【闫晓琳】(10分)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m 处的质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