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唐诗二首》课文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唐诗二首》语文教案【教学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堂类型】主题型群文教学【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古体诗的特点,理解两首诗歌内容。

2.比读诗歌,运用求同法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

【教学过程】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唐代是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中有四季变换的美好,有万物欢腾的生机,有高山大川的壮丽,还有野草小花的顽强。

我们今天学习的《唐诗二首》似乎与这些诗歌都不同。

【设计意图:以两位诗人格律诗中的名句导入,一方面是做课前热身,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另一方面,这些对仗的诗句为学生发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形式上的特点作以参照;其三,也与课末的主题相呼应:诗歌可以描绘美、传播美,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关照民生,关注现实。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八年级下学期《诗经二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八年级下学期《诗经二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课内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作品常识|内容理解|考点分析|重点难点文体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称为《诗经》。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关雎》同步品读全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储备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淑女好逑(hǎo 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悠哉(yōu zāi)悠哉芼(mào)创作背景《关雎》这首抒情诗选自《诗经·周南》。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汉、宋以来研究《诗经》的学者,多数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的,诗中的“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他的妻子太姒,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

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曲解。

现代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吟咏爱情生活的小夜曲或缠绵啡恻的咏叹调。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正是我所喜爱的对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八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1.《诗经》二首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诗歌翻译《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翻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翻译】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注释】蒹葭:芦苇。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翻译】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诗经》二首关雎《诗经》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对《关雎》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赞美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寝居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唆,语言不够凝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

3.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相恋的喜悦。

B.表现男女相会时的兴奋之情。

C.表现相思的缠绵。

D.表现求之不得后的痛不欲生。

4.与诗中表达的情感特征不同的诗句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2首蒹葭《诗经》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本诗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本诗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显得啰唆,语言不够凝练。

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的景象,又衬托出主人公凄婉的心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所追求的人。

主人公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慕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始终求之不得,心中充满了惆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二首》常见考题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二首》常见考题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二首》常见考题归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默写⑴诗中体现作者关心社会、兼济天下(忧国忧民情怀或者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⑵诗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⑶在“两会”上,有一位代表借用本诗中的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

⑷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⑸诗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理解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2分)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答: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或者答①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1分)②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1分))4.“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答: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争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怒”字的表达效果。

八年级语文《诗两首》学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诗两首》学习要点

《诗两首》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想象理解诗歌的形象2.学会结合创作背景体味诗歌的情感3.领悟欣赏的基本方法作者介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复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

《女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广阔的天地。

1921年7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到1926年间,他创造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

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十大批判》《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

纪弦(1913-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出版的诗集有《易士诗集》(1934)、《火灾的城》(1937)、《三十前集》(1945)、《摘星的少年》(1954)、《隐者诗抄》(1963)、《晚景》(1985)、《半岛之歌》(1993)。

有关资料《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经过去,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悯农》(其一)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临安邸》唐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序》节选唐代: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以上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部分内容,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一、《关雎》1、诗歌大意雎鸠鸟不停的鸣叫,在那河中的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儿好的配偶。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愿,日日夜夜心头在牵挂,思念悠悠没完没了,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仔细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运用比兴的手法,与眼前淑女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赏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通过君子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君子对姑娘的深深思念,也体现求之不得的苦闷和焦灼。

4、赏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想象,幻由情生,写出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与淑女相亲相爱的和谐情景。

5、赏析,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想象,写君子对未来与淑女结婚时的欢快,热闹,愉悦的场景。

6、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重章叠句。

7、重章叠句的好处:既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又突出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8、思想感情:全诗叙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幻想的过程,写出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苦闷,以及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以及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蒹葭》1、诗歌大意: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阅读鉴赏】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会涉及到《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采薇》和《蒹葭》。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主要知识点:
《采薇》:
1. 诗歌背景:此诗记述了一个富裕、幸福的家庭场景,家人们在一起快乐地采摘薇菜。

2. 表现形式:以连续的对话形式呈现,由父亲提问、姑姑回答的方式,以表达家庭和
睦快乐的情感。

3. 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角色的对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更富有形象感。

4. 语言特点:与其他《诗经》中的诗歌相比,此诗篇倾向于朴实的语言,没有过多修饰,直接表达情感。

《蒹葭》:
1. 诗歌背景:此诗以倾诉内心伤感为主题,诗人表达了家庭不和睦、自身孤独悲伤的
心情。

2. 借物抒情:通过描写蒹葭这种芦苇草,表达了自身生活的寂寥和无助感。

3. 修辞手法:利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情色彩。

4. 语言特点:语言简练、形象明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这些知识点之外,还有《采薇》和《蒹葭》的内容理解、诗
歌的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习时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歌的
意义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要善于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二首》常见考题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二首》常见考题归纳

二 理解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2 分) 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 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以小见大,推己及人,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 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 社会的济世情怀。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或者答①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 (1分)②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 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1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课《诗
二首》常见考题归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 默写
• ⑴诗中体现作者关心社会、兼济天下(忧国忧民情怀或者高尚情操和博大 胸怀)的句子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⑵诗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⑶在“两会”上,有一位代表借用本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 来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⑷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⑸诗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八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易考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易考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
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 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①诗的格调由轻松明快,变得 迂回低缓; ②整首诗的格调都是迂回低缓 的。
诗的主题
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人多认 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 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 求。 着的追求。


内容
1 蒹葭苍苍 白 露为霜
序 内容 号
4 溯洄从之
正确理解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5 “白露为霜” 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 到“白露未晞 求者的深情执着; ”再到“白露 未已”的变化
错误选项的说法
备注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
意思颠 倒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 感情错 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 误 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
6 道阻且长道阻 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 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 感情错
独破受冻死亦 崇高思想以及了解民生疾苦 限情意。
臆混淆

、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7 写法
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的感 故意说 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 情完全融汇在叙事描写中, 反 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 并没有直接的抒情和议论。 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 至深。
卖炭翁
中考古诗词复习
《诗经》二首
易考知识点
正确理解
错误选项
1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个部分,表现手法有风、雅、颂三种。
三种。
2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
自《诗经·周南》。

》。
3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涉及了《诗经》的两首篇章,这里为您列举一下这两首诗经的一些知识点:
1. 《关雎》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爱情诗,通过男女之间的对话,描绘了相思之情。

- 描述了在旧时节日祭祖之际,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 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婚姻制度和恋爱观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回文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完整。

2. 《羔裘》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赞美诗,是一首以颂扬豪华和荣耀为主题的诗歌。

- 描述了国君到达盛大宴会的场面和各种豪华的礼物。

- 通过描绘盛宴和礼物的奢华,表达了国君的权威和尊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较为完整。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语文》中,《诗经》的两首篇章《关雎》和《羔裘》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诗经,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风格,还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

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注释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

挂罥: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注释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注释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 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八年级语文《诗两首》学习要点(二)

八年级语文《诗两首》学习要点(二)

《诗两首》学习要点(二)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首诗,理解作者作者别具一格的构思,感悟幸福。

2、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赏析这两首诗。

作者介绍:李瑛,当代诗人。

罗洛,当代诗人。

课题解说:今天上的是《诗两首》,两首同名不同风格的写幸福的诗,一个作者是当代诗人李瑛,另一个如此是诗人散文家罗洛。

这两首诗都是大家所作,都用鲜明的意象与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诠释了“幸福〞这一抽象的话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青少年的期待。

根底知识:1、给如下红字注音。

2、辨析形近字。

3、多音字组词。

4、理解词语。

瞩望:期待,期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

眸子:眼珠,泛指眼睛。

茑萝:一种能爬蔓的草本植物。

林莽:树林。

无私:没有私心。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5、词语积累。

瞩望淅淅沥沥眸子茑萝林莽无私贪婪凌空而去课文学习:1、理解课文主旨。

分析:都用鲜明的意象与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诠释了“幸福〞这一抽象的话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青少年的期待。

2、分析课文层次。

分析:第一首《幸福》第一局部〔1-5〕:告诉我们幸福无处不在。

第二局部〔6〕: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

第二首《幸福》第一局部〔1-3〕: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第二局部〔4-5〕:幸福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想一想,两位诗人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的。

分析:第一首从镰刀、果树、归鸟、浆果等形象,第二首是从歌唱的鸟、献蜜的花、飞去的仙鹤来写的!抒发了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的。

4、对下面的诗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在苦涩中长大的幸福和痛苦/一样近,一样寂静/会流泪却永远不会衰老/无论结晶成盐或结晶成糖/都深深地埋进心头吧分析: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

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5、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或诗句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中最富有表现力和词语或诗句很多,此题的目的是学习品味诗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第24首关雎《诗经》(八下)续表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

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便总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以睡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摘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挑选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文学常识】《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本诗主旨】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写作特点】1.采用比、兴的手法。

如第一章。

2.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如第二章实写,第三章虚写。

3.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比兴。

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进行简要赏析。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不平静,难以入眠。

这两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示例: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作用是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第25首蒹葭①《诗经》(八下)原文词语解释赏析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八年级下册古诗唐诗二首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古诗唐诗二首知识点整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考试范围】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表现忧国忧民感情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m6、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e7、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8、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主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0、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诗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11、赏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的意思是: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到那时,即便惟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和崇高的理想。

★检测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卖炭翁》知识点一、本诗歌的作者是唐(朝代)诗人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曾经倡导“新乐府”运动。

二、字音辗.冰辙.口称敕.回车叱.牛一丈绫.两骑.(.qi..二声)...三、理解性默写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辛的句子: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期末复习 22《诗两首》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理解答案(一)渔家傲李清照【注】①这首词当为易安南渡后作。

词人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②谩:空,徒然。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意为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分)(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参考答案:(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

(二)渔家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1)第一首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3分)(2)第二首词词人借梦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什么词?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什么词?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营造冷落萧条的氛围,与“风景异”相呼应,暗示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3分)(2)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分)(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边塞词,因为词中有塞下、长烟、边角、羌管等边塞地名和风景以及戍边的将军、征夫;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豪放词,因为词中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等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理解答案
(一)渔家傲李清照
【注】①这首词当为易安南渡后作。

词人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②谩:空,徒然。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意为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分)
(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
参考答案:(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

(二)渔家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
(1)第一首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第二首词词人借梦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什么词?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什么词?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营造冷落萧条的氛围,与“风景异”相呼应,暗示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3分)(2)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分)
(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边塞词,因为词中有塞下、长烟、边角、羌管等边塞地名和风景以及戍边的将军、征夫;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豪放词,因为词中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等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语句。

(6分)
(三)渔家傲李清照
(1)简析词中”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的作用。

(3分)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

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

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分,“想像奇伟”2分,“气度恢弘”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1.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词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

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答: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2.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3)想象非常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

3.这首词的风格与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是否一致?为什么?(不超过40字
答:不一致。

柳永的《雨霖铃》词风清丽婉转,幽怨凄恻,风格婉约。

这首词景象壮观,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有豪放之风。

(言之有理即可
4.(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分)
答: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秋瑾《满江红》阅读理解答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
答案: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分)
5、典故: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如此江山》)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 )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出自己泪湿衣衫,级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