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海南省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

黄金资源现状海南省金矿地质工作始于1985年,几年来由于各系统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群采业的发展,在海南岛陆续发现了一些金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1处一分布在16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6处,均为岩金矿床(中型5处,小型1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6.95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2.005吨),占全国累计探旺储量的0.35 9/5,居第25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6.05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106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40 9,6,居第25位。保有储量均为岩金矿,均未被利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37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20吨,主要由土外山、抱板、富文、不磨等金矿提供。

黄金生产概况全省目前无正式生产矿山,均为群采,对金矿资源破坏较严重。“八五”期间拟建矿山3处,技改配套1处,生产规模350吨/日,新增生产能力684公斤/年。1989年全省产金72公斤,居全国第27位,矿产金产量72公斤,居全国第24位。1987年金产量最高,达到89.62公斤。“八五”末期矿产金产量预计达到333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海南省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白垩系,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四个旋回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构成了海南岛的构造格架。岛内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断陷盆地及琼中、儋县两大岩体均呈北东向展布,但主要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多为近东西向,其次是北东向。海南岛金矿分布广泛,主要产在混合岩和古生界变质岩中,其次是中生界白垩系红色岩系及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中,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多数金矿点出现在东西向及北东向主干断裂旁侧的次一级构造裂隙中。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其成因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两类,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砂金。

1、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岛内主要金矿类型,分布在昌江一东方县,严格受区域性戈枕断裂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该断层上盘北东向的次一级裂隙中,少数产在北西、南北或东西向裂隙中。围岩为眼球状、条纹条带状混合岩,一般以矿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含金黄铁矿糜棱岩一含金硅化黄铁矿碎斑岩一弱硅化黄铁矿糜棱岩一正常混合岩。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体一般长150—250米,厚1—2.5米,平均品位2—20克/吨。本类型金矿床是80年代岛内发现的新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富、易采易选的特点,典型矿床有抱板、土外山、二甲、不磨等金矿。

2、石英脉型以层间裂隙石英脉为主,典型矿床以定安县富文金矿为代表。矿区位于雷鸣盆地西北边缘与琼中复式花岗岩基的外接触带。矿体产于上白垩统报万群含钙质粉砂岩底部层间裂隙和花岗闪长岩内,产出形态有整合型和交叉型两种,以整合型为主,呈北北西向展布。主要矿层有两个,第一个层位是紫红色粉砂岩与钙质页岩的夹层,另一个层位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多数矿体走向在320—340。之间,倾向j匕东,倾角15—34。。矿脉长50一900米,厚度一般为0.15—0.30米,矿石平均品位金为17—38.5克/吨,镌80克/吨,铅2—4

9,6,锌0.8—1 9,5。金矿物呈细粒、微细粒和显微粒状分布在石英和硫化物裂隙内。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钾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矿石中金属物组成比较复杂,常见的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3、砂金矿在海南岛分布相当广泛,凡有岩金分布的地区均可见砂金,但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品位都很低,还没有找到可供开采的工业矿体。

海南岛金矿床(点)的形成与分布,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各种类型的金矿床都受一定的地层、岩石和构造控制。岛内混合岩分布的地区是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海南共有五个混合岩田,其中西北区抱板、大蟹岭、冲卒岭三个混合岩田,应是今后普查找矿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古生界变质岩与混合岩的接触地段更应重视。中生代白垩纪盆地是寻找层间破碎带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区。北东向断裂带明显控制金矿的展布,断裂带两侧及其次一级断裂发育地区是成矿的有利空间,在找金矿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