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基本概念
F1
证明:
R1 F1 F2 A2 F2
A1 A A3
=
F3
A A3
F3
9
静力学公理
公理四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等,作用线相同,但指向相反,并同时分别作用于 这两个物体上。
FCy
28
§1–3
受力图
思考题
Q
P
A
Q B NAx NAy NB
P
NBy
B A C
P
NA
P
NB
NC
29
小结
1、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 2、理解静力学公理及力的基本性质 3、明确各类约束对应的约束力的特征 4、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0
22
§1–2 约束和约束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6、插入端约束:
23
§1–3
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方法与步骤: 1、取分离体(研究对象) 2、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主动力(使物体产生 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 3、在存在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 反力(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连接关系)
24
§1–3 受力图
l C
3kN,h = 200 mm,l =1500 mm。试 画出杆 AB ,活塞和连杆以及压块 C
的受力图。
27
§1–3
受力图
解: 1.杆AB 的受力图。 2. 活塞和连杆的受力图。
B E D A
FBA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力的分类
按作用效果分类
分为拉伸力、压缩力、弯曲力、剪切 力、扭转力等。
按作用方式分类
分为集中力和分布力,其中分布力又 可分为均布力和三角形分布力等。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表示物体受到的力有多大,单位 是牛顿(N)。
力的方向
表示力作用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 示。
力的作用点
表示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哪一点,对 于确定的物体,力的作用点不同, 则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05
力系与力矩
力系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力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组成的集合。
分类
根据力的作用线是否通过同一个点,可以将力系分为共点力系和非共点力系。
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概念
力矩是一个描述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其大小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
力矩等于力和垂直于作用线到转动轴的距离的乘积。
力矩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
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所有外力矩的代 数和为零,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应用
在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时,需要先确 定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然后计算 这些力的力矩,最后根据平衡条件判 断物体的状态。
06
力的平衡与平衡方程的 应用
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 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 态。
力的平衡可以通过力 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来求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01
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 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 析,确定需要求解的未 知量。
02
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力学模型, 如刚体、弹性体等。
03
根据力学模型和已知条 件,建立合适的数学方 程,如微分方程、积分 方程等。
04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力和平衡的概念一、力的概念力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间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另外一类是物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两种作用效应为:(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
2、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反映物体之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强度,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N);在工程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千克力(kgf)。
两种单位制之间力的换算关系为:1kgf=9.8N。
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是指静止物体在该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
]沿该方向画出的直线。
力的方向包含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
二、刚体和平衡的概念刚体:在受力作用后而不产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是对实际物体经过科学的抽象和简化而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
而当变形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成为主要因素时(如在材料力学中研究变形杆件),一般就不能再把物体看作是刚体了。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显然,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动才是永衡的、绝对的。
三、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
按照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分布的不同形式,力系可分为:(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2)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3)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4)一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一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
按照各力作用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力系各自又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大类,如平面汇交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等等。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n Fx
活动铰支座
Fn
a F
4、柔索约束力
n F
5、连杆约束力
两端为圆柱铰
3、滑移铰约束力
n F
n M
连心线
6、齿轮副约束力
节圆公切线
7、球铰约束
F
Fz Fx
Fy
8、固定端约束
FA
M Az
FAz
FAy
M Ay
FA
FAy
FAx
MA
如摩擦力
3-1-2 常见的理想约束及其约束力的简化
按照牛顿第三定律,约束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构成运动副的两 个刚体上。
下面我们讨论几种常见的理想约束: 1、支撑(承)面约束
2、转动铰约束力
n F n F
固定铰支座
Fyn
Fxn
Fyn
刚化原理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 果把变形后的变形体换成刚体(刚化),则平 衡状态保持不变。
3-1 约束
3-1-1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能遇到两种情况:
• 物体在空间的运动是不受限制的
• 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受到某些限制
显然,气球作为一个自由物体运动,其运动形式无限多—— 自由物体。 绿色圆柱体在圆槽内的运动受到限制——非自由物体。 我们把那些对非自由物体的限制称为约束
进一步考察绿色圆柱体的运动,它 在圆槽内的运动形式取决于两种力 的共同作用:
• 一是使其产生运动趋势的力,如重力、驱 动力等,称之为主动力。
• 二是结构形式对其运动限制的力,称之为 约束反力,简称反力。
约束反力实际上反映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建筑力学第2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第二节 力 矩与力偶
第二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一)力对点之矩
l
A
(1)用扳手拧螺母;
(2)开门,关门。
d
F
o
由上图知,力 F 使物体绕 o 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 而且与 o 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d 有关,故用乘积 Fd 来
度量力的转动效应。该乘积根据转动效应的转向取适当的正
有的则在某些处受到限制而使其沿某些方 向的运动成为不可能,称为非自由体。
对非自由体运动的限制条件(物体)称为 约束。
在静力学里,约束是以物体相互接触的方 式构成的。
第二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四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物体受到的力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主动力——是使物体运动或使物体有运动趋势的力。 如重力、水压力、土压力、风压力等。 在工程中通常称主动力为荷载。 被动力——是约束对于物体的约束反力。
AB施加两个拉力(图1-3a)或压力(图1-3b )F1
及F2,使F1=-F2 ,刚杆将保持静止。
F1 A
B F2 F1 A
B F2
(a)
(b)
二力平衡杆件
第二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力 的 概 念
该公理指出了作用在刚体上最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但应 该注意对刚体而言,这条件既必要又充分,但对变形体而 言,这条件并不充分。以绳为例,如图所示。
负号称为力 F 对点 o 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M o (F) 表示。
第二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即
M o (F ) Fd
o 点称为力矩的中心,简称矩心;o 点到力 F 作用 线的垂直距离 d ,称为力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受力图
#O2
公理体系建立
#2022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的二力,其平 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此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只 是必要条件,二力平衡时物体 也可能发生变形。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论1
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将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 力必然共面且汇交于一点。
工程实例分析与 应用举例
#2022
建筑结构中静力学应用实例
建筑物的荷载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荷载的大小、方向和分布,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结构内力分析
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内力,如弯矩、剪力、轴力等。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 师分析结构内力的分布和传递路径,从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
整体法
首先从整体角度考虑系统的受力情况,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对象进行分析,确定整体的受力平衡条件。
局部法
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再对系统中的各个局部进行详细受力 分析,考虑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逐步细化
通过逐步细化的方式,将复杂系统的受力问题分解为多个相 对简单的子问题,便于分析和求解。
叠加法
80%
固定端约束指一个物体被完全固定 在另一个物体上,不能发生任何相
对位移。 受力特点:固定端约束可以传递任
意方向的力和力矩。 在静力学分析中,通常将固定端约 束简化为作用在固定端的三个正交 分力(或力偶)作用点,分别对应
于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约束力。
#O5
复杂系统受力分 析方法与技巧
#2022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例】
a.二力平衡
b.二力杆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去掉 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 作用效应,此结论称为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 可沿其作用线平移而不会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 应。
【例】如下图(a)所示,用推力F作用于小车的A点,与图(b)中 用大小、方向均相同的拉力F作用于B点(A、B两点在同一直 线上)产生的运动效果是相同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度量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N);工程实际中力的常用单位是千牛顿,简称 千牛(KN),1KN=1000N。 力的方向包括力的方位和指向两层含义。例如 重力的方向是铅垂向下。 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区域的抽象。当作用面 积或体积很小时可抽象化为一个点,称为力的作用 点,作用于这个点上的力称为集中力。
(2) 光滑接触面约束 当两个物体以光滑表面相接触用于限制物 体运动时,所构成的约束称为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接触面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 的公法线且指向接触面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 体沿其它方向的运动。因此,光滑接触面约束 的约束反力是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的公法线, 指向被约束物体且为压力,常用字母FN 表示。
力的图示法
力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所以力是 矢量。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集 中力的三要素,其中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 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与某定直线的夹角表示力 的方位,箭头表示力的指向,有向线段的起点 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矢量所在的直线称 为力的作用线。
图1.1
本次课结束!
第三节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可以 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作用在该点,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 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此结论 称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这个公理说明,力矢量可按平行四力形 法则进行合成与分解,FR=F1+F2 ,即合力 等于两个分力的矢量和。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影响时的静态平衡状态及其规律。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力:力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的物理现象,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物体不会受到任何力的影响。
3. 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或多个力在同一轴线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其面积等于各个力的乘积。
4. 力矩: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作用,它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长度之积。
5. 力矩定理:在一个系统内,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等于零,即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工程力学第一章
物体受到约束时,物体与约束之间相互有作用力,约束对被约束物体 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
约束力有两个特点: (1)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限制的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2)约束力的大小与被约束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有关。 作用于非自由体上除约束力以外的力统称为主动力,如重力、推力等。 相对于主动力,约束力是被动力。工程中约束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 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画受力图是求解力学问题的重要一步,不能省略,更不能发生错误,否则将 导致以后分析计算上的错误结果。画受力图应遵循如下步骤: (1)根据题意,明确并选取研究对象,即分离体。按照需要可以选取单个物体, 也可以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如果有二力杆,要先取出来研究其受 力。 (2)画出分离体上的全部主动力。 (3)按照被解除约束的类型,逐一画出研究对象周围的所有约束对它的约束力。 特别要注意铰链约束力以下两点的画法: ①铰链约束的特点是能完全限制各被连接物体的移动,但无法限制物体绕销 钉的转动。 ②被销钉连接的各物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它们分别与销钉发生相互 作用。铰链约束力,就是销钉对构件的反作用力。
能使柔绳平衡。
图1-4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力系中,添加或除去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 作用效果。 公理2只适用于刚体,对于变形体不成立。加减平衡力系是力系简化的重 要依据,给出如下推论,用公理2加以证明。
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力的作用线在刚体上移动,而保持它对 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Biblioteka 第三节约束和约束力
在空间可以自由运动,可获得任意方向 位移的物体,称之为自由体。例如,天空中飞 行的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等。位移受到某种 限制的物体,称之为非自由体。 约束:限制物体自由运动的条件(或周围物体)。
1静力学基本概念
3.力矩与力偶
例 求图中荷载对A、B两点之矩
解: 图(a):
(a) MB = 8×2 = 16 kN ·m
(b) MA = - 8×2 = -16 kN ·m
图(b):
MA = - 4×2×1 = -8 kN ·m MB = 4×2×1 = 8 kN ·m
3.力矩与力偶 力矩的特性 1、力的大小等于零,则力对任一点力矩等于零。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且分 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3.力矩与力偶
3.力矩与力偶 1.力对点之矩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发生移动和转动。力 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衡量,即力矩是衡量力转动 效应的物理量。
讨论力的转动效应时, 主要关心力矩的大小与转动 方向,而这些与力的大小、 转动中心(矩心)的位置、 动中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 离(力臂)有关。
3.力矩与力偶 例 1-4
例 1-4 如图所示每 1m 长挡土 墙所受土压力的合力为 FR , 求土压力使墙倾覆的力矩。
h=4.5m
F2 F1
30
h/3 b=1.5m
如 FR=150kN ,方向如图示。
FR
解 土压力FR可使挡土墙绕A点倾 覆,故求土 压力FR使墙倾覆的力矩, d A 就是求FR对A点的力矩。
A C
FP
FCB
A
4.约束与约束反力
4.约束与约束反力
4.约束与约束反力
4.约束与约束反力 5.支座约束
(1)固定铰支座
4.约束与约束反力
5.支座约束
(1)固定铰支座 用铰链连接的两个构件中,其中一个构件是固定在基础 上的支座(图a),这种约束称为固定铰支座,简称铰支座。 构件 销钉 支座 (a)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工程上一般把惯性系固结在地球上,研究物 体相对于地球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二、讨论力系的简化, 三、建立力系的平衡条件。
注意:
(1)表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2)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是分析物体之间 受力的常用原则。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能 相互平衡。
1.3 约束和约束力 受力分析
1.3.1 基本概念
主动力: 能主动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如重 力、人力、载荷。
推即理1:力的平移定理
等效
B
AF
M F
B
M = MB( F )
A
B
AF
分解 合成
M F
B A
M = MB( F )
用于分析任意力系的简化、讨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1.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理1:力的平移定理
攻丝
攻丝不允许单手操作
F’
F F
绞杠
丝锥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F2
O
O
FR
F2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与分力次序无关。
(2)这个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 化规律,它是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也 是力分解的基础。
或 FR
O
F1
F2
Fy
F
Fx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1.2.2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静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基本概念一、力的概念及作用形式力的概念产生于人类从事的生产劳动当中。
当人们用手握、拉、掷及举起物体时,由 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广泛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
例如,奔腾的水 流能推动水轮机旋转,锤子的敲打会使烧红的铁块变形等。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将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或者使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者 称为力的内效应。
2、 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 点的位置,这三个因素就称为力的三要素。
在这三 个要素中,如果改变其中任何一个,也就改变了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例如:用扳手拧螺母时,作用 在扳手上的力,因大小不同,或方向不同,或作用 点不同,它们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图1-1a )。
注意:(1)力是矢量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且又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因 此力是矢量(或称向量)。
矢量常用一个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图1-1b ),线段长度AB 按一定比例代表力的 大小,线段的方位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其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此线段的延伸称 为力的作用线。
用黑体字F 代表力矢,并以同一字母的非黑体字F 代表该矢量的模(大小)。
(2)力的单位 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或千牛顿,其符号为N ,或kN 。
3、 集中力、均布力(均布载荷)集中力:当力的作用面积很小,可以看作是作用在一点上时,这种力称为集中力(如图1-2a )。
分布力:当力的作用范围比较大时称为分布力(如图1-2b )。
其大小用分布力集度q (x )(单 位长度力的大小)表示,单位为kN/m ,当q (x )为常数时称为均布力或均布载荷(如图1-2c )。
图1-1惭q(x) rnrn I ~l I- x T(b)图1-2 二、刚体的概念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尺寸)保持不变,而且内部各部分相对位置保持恒定 (没有形变),这种理想物理模型称之为刚体。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组合物体重心位置确定方法
加权平均法
对于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物体,可以分别求出各部分的 重心位置和质量,然后根据加权平均原理计算整体的 重心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部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 物体。
质点系法
将组合物体看作由多个质点组成,每个质点的质量等 于其所代表部分的质量。通过计算所有质点的质量和 位置坐标,可以得到整体的重心位置。这种方法适用 于复杂形状和不规则质量的物体。
力的性质与分类
力的性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
力的分类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力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刚体假设与约束条件
刚体假设
在静力学中,通常将物体抽象为刚体 ,即忽略物体的变形,只考虑其整体 运动。
约束条件
约束是对物体运动的限制,分为几何 约束和运动约束。几何约束是物体形 状和尺寸的限制,运动约束是物体间 相对运动的限制。
航空航天领域中受力图分析示例
飞机结构设计
在飞机结构设计中,受力图分析是评估飞机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机翼、机身和尾翼等部件的受力图分 析,可以确保飞机在各种飞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火箭发射过程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受力图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火箭在发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这对于优化火箭的结构设计、选 择合适的发射方式和确保发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撑结构和抗震措施。
03
地下工程
在地下工程中,如地铁隧道、地下室等,受力图分析可以揭示土壤和岩
石对结构的作用力。这对于确定地下结构的形状、尺寸和支护方式至关
重要。
机械设计中受力图分析示例
齿轮传动
在齿轮传动系统中,通过受力图分析可以确定齿轮的受力情况和传动效率。这有助于优化 齿轮的几何参数和材料选择,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和效率。
[工学]SD_第0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z A
F
B
O
x h a
y Fxy
b
1、当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共面)时,力对轴的矩等于零。 2、当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它对于轴的矩不变。
14
r xi yj zk 问题:如果已知: 如何求力F 对轴之矩 F Fx i Fy j Fz k z Fz
F k i x j
山 东 大 学 Shandong university
6
山 东 大 学 Shandong university
§1-1 力和力偶
2、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的解析表达式 Fx F cos Fy F cos F sin 即: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乘以力与投影轴正向间夹角的余弦。
力的大小与方向为: F Fx2 Fy2
F Fx i Fy j Fz k
即力矢F可由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表示。若已知力在坐标轴 上的投影Fx、Fy、Fz,则力的大小和方向余弦可由下式确定:
Fy Fx Fz cos , cos , cos F F F F Fx2 Fy2 Fz2
M O (F ) r F
O
r
问题:已知力 F(矢量)以及该力对 O 点的矩 MO(F) (矢 量),能否确定力F 的作用线?
12
山 东 大 学 Shandong university
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示式 r xi yj zk F Fx i Fy j Fz k
M O (F ) r F
21
山 东 大 学 Shandong university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B
A F
B
A F
BA
BA
A FCACF NhomakorabeaGG
C F
CA
10
公理2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推论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三、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建立在地球上,并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参
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7
四、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公理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解:以联轴器为研究对象。联轴器上的力有力偶矩M,四个螺栓的约束反 力,假设四个螺栓的受力均匀,则F1=F2=F3=F4=F,如图所示。由平面力偶 系平衡条件可知,F1与F3 、F2与F4组成两个力偶,与电动机传给联轴器的 力偶矩M平衡。据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
M − Fd − Fd = 0 M 2.5 F= = kN = 8.33kN 2d 2 × 0.15
26
§1–4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平移至刚体上任意一点,但同时 必须增加一个附加力偶,该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该点之 矩。
M=?
揭示了力对刚体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效应的实 质。
27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 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 三力的作用线共面。(必共面,在特殊情况下, 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力系。)
第1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外效应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理论力学
内效应 :物体发生变形
例 如:力可以使汽车运动(外效应); 也可以 使球、梁发生变形(内效应)。
材料力学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矢量.
4.力的单位 牛顿 N KN
5.力在平面上的投影 力矢在某平面上的投影,等于力的模乘以力与 投影轴正向夹角的余弦。
理论力学 – 静力学
几个基本概念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 持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作匀速 直线运动.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
1.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
体的形态或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 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 线.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 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空间力对点的矩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 F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r r rr MO(F) r F
r rr r r r r r
r xi yj zk
r r rr
r
F
r
Fxri
Fy j
r
Fzk
r
r
MO(F) (r F) (xi yj zk )(Fxi Fy j Fz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力矩与力偶
工程实例
§2-3 力矩与力偶
2、力偶臂——力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
之间的距离。
d
3、力偶矩——力偶中任何一个力的大
F2
小与力偶臂d 的乘积,加上
F1
适当的正负号。
m(F, F) m Fd
力偶矩正负规定: 若力偶有使物体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力偶矩
力对某点的矩等于该力沿坐标轴的分力对
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3 力矩与力偶
六、 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大小相等的二反向平行力。
d
⑴、作用效果:只引起物体的转动。 F2
F1
⑵、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二基本要素。
力偶特性一: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 零。力偶对物体只产生转动效应,不产生移动 效应。 力偶特性二:
F1、F2、F3 如图。
F1 A
F2 F3
F1 A
B F2 C
R D F3
x
(a)
(b)
§2-4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各力在x 轴上投影:
F1x ab F2x bc F3x dc
合力 R 在x 轴上投影:
Rx ad ab bc dc Rx F1x F2x F3x
A
F1
B
F2 C
R D F3
来表示。
F2
R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R= F1+F2
A
F1
2 静力学公理
推论 (三力汇交定理)
当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设其中两力的 作用线相交于某点,则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也通过 这个点。
证明:
F1 A1 A A2
A3
F2
=
R1 F1
A
F2
A3
F3
F3
2 静力学公理
公理四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四、力矩的单位:与力偶矩单位相同,为 N.m。
§2-3 力矩与力偶
五、力矩的性质: 1、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对某点的矩不变 2、力作用过矩心时,此力对矩心之矩等于零 3、力矩的值与矩心位置有关,同一力对不同 的矩心,其力矩不同。
§2-3 力矩与力偶
4、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y
Fy
B
F
A y
Fx
Ox
x
mo F xFy yFx
x
a bdc
(b)
推广到任意多个力F1、F2、 Fn 组成的平面共
点力系,可得:
Rx F1x F2x F3x Fnx Fx
§2-5 力的平移定理
一、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力F,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一点 ,但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此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F
对新作用点的矩。
证明: F
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 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3、力——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其作用 结果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效应 力的三要素
1 力的概念
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
内效应—引起物体变形的效应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确定力的必要因素
推论 (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的力,其作用点可以沿作用线 在该刚体内前后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该刚 体的作用
F
=
= B
F1
F F2
B
F1
A
A
A
பைடு நூலகம்
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三 (力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
于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
力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矢
F X2 Y2
cos X cos Y
F
F
§2-4 力在坐标轴的投影
注意:投影与分力不是同一概念。力的投影X,Y是代 数量,分力是矢量。
§2-4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它的各分力在
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证明:
以三个力组成的共点力系为例。设有三个共点力
的一个力。
分 力——力系中各个力。
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要使刚体在两个力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
必须也只须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 同一直线作用。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可以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
或去掉几个互成平衡的力,而不改变原力系对 刚体的作用。
2 静力学公理
联 系:力偶中的两个力对任一点的之和是常 量,等于力偶矩。
§2-4 力在坐标轴的投影
y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X F cos
Y F cos
b´ Fy
a´ A
Oa
B F Fx
bx
正负规定:投影起点至终点的指向与坐标轴正向
一致,规定为正,反之为负。
反之,当投影X、Y 已知时,则可求出力 F
的大小和方向:
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量纲:力×长度,牛顿•米(N•m).
§2-3 力矩与力偶
八、力偶的等效条件 同一平面上力偶的等效条件 作用在刚体内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力偶相互等效的充 要条件是二者的力偶矩大小值相等,转向相同。
因此,以后可用力偶的转向箭头来代替力偶。
F
F
=
d
d
§2-3 力矩与力偶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 体的效应。
力的表示法 ——力是一矢量,用数学上的矢量 记号来表示,如图。
F
力的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1N= 1公斤•米/秒2 (kg •m/s2 )。
1 力的概念
四、力系、合力与分力 力 系——作用于同一物体或物体系上的一群力。
等效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力系。
平衡力系——能使物体维持平衡的力系。 合 力——在特殊情况下,能和一个力系等效
3、力平移定理是把刚体上平面任意力系分解为一个 平面共点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的依据。
谢谢
静力学基本概念
1 力的概念 2 静力学公理 3 力矩与力偶 4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5 力的平移定理
1 力的概念
1、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 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刚体——在外界的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 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等,作用线相同,但指向相反,并同时分别作用于 这两个物体上。
§2-3 力矩与力偶
一、力矩的定义——力F 的大小乘以该力作用线到某点O 间距离d,并加上适当正负号,称为力F 对O 点的矩。
简称力矩。
B
O dF
A
二、力矩的表达式: MO F Fd
三、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当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向时,
力F 对O 点的矩取正值。
F
F
F
Od A
= Od A
=
mO A
F
F F F
m Fd m0 F
§3–
§2-5 力的平移定理
二、几个性质:
1、当力平移时,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改变,但附加
力偶的矩的大小与正负一般要随指定O点的位置
的不同而不同。
2、力平移的过程是可逆的,即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总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原力大 小相等的平行力。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同 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
九、力偶系、平面力偶系 1定义: 2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
偶矩之和。
§2-3 力矩与力偶
十、力对点的矩与力偶矩的区别:
相同处:力矩的量纲与力偶矩的相同。
不同处:力对点的矩可随矩心的位置改变而改 变,但一个力偶的矩是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