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解读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属于高起点定位市场,高水平规划建设。
那么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篇一聚和国际A、资料法内容整理成都聚合国际的区位优势成都聚和国际位于龙泉驿区同安镇(1) 交通方面:公路四通八达———聚和国际的交易主要都是靠公路运输来完成的。
紧靠成渝高速,厦蓉高速等高速公路,而且附近有通往成都市区的绕城高速,为蔬菜运往川内,城区等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辐射面广。
(2) 经济方面:以龙泉为经济腹地——龙泉农业经济发达。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广阔的农田、果林。
为聚合蔬菜瓜果的提供稳定的供应。
(3) 政策的支持聚和是成都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成都市政府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帮扶政策,为农产品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于农产品销售、供应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聚和是成都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4) 资金的支持聚和成为成都市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重点帮扶政策,政府为其提供了资金上的有力支持。
B、观察法分享走进聚和就能感受到忙碌的气息,大型的货车进进出出,往来不息。
行走路线:大门—办公楼—仓库—配送中心—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篇二1、交易平台聚和国际是成都乃至四川省的一级蔬果交易市场,现在的是主要业务是为蔬菜交易提供交易市场。
交易流程:来至全国各地的蔬菜来到交易中心,在聚和进行配货,将配好的货物送到各个地区。
聚和实际就是提供一个农产品的销售交易的平台,在聚和中有700多个摊位,摊位主利用自己的人脉以及信息,吸引来至全国各地的菜源。
在聚和摊位上来,至各地的买家在摊位上进行交易。
2、仓储业务a、普通仓储业务。
提供农产品的仓储业务;b、冷库业务。
为那些需要保鲜的农产品提供冷藏仓库的服务。
C、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
2、仓储业务a、普通仓储业务。
提供农产品的仓储业务;b、冷库业务。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以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例)一、市场概况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成都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占地面积广阔,设施完备,每天吸引大量的农民和农产品经销商前来批发交易。
市场内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
二、市场竞争对手分析1. 竞争对手数量: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附近还有其他几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对手数量较多。
2. 竞争对手优势:竞争对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他们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
3. 竞争对手劣势:与竞争对手相比,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优势在于市场规模大、设施完善、物流便捷等方面。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1. 消费者群体: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食品批发商、餐饮企业、零售商和居民。
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品质好、价格合理、品种齐全等方面的要求。
四、市场调研结果1. 农产品价格趋势: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研,发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相对较稳定,且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2. 农产品质量: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较高,大部分农产品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筛选。
3. 农产品供应链: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供应链较为完善,供应商多样化,货源充足。
4. 消费者满意度:经过调查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服务和产品质量都较为满意。
五、市场发展建议1. 提高服务质量: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包括提供更加便捷的物流服务、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品牌宣传等。
2. 加强竞争力: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灵活的交易方式等,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拓展市场渠道: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可以与周边的农产品产地合作,通过开展采购合作、扶持农户等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品供应。
4. 加强市场宣传: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可以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成都市菜市场的新变革
民间资本操刀菜市农贸市场商业地产化成都市菜市场的新变革成都的菜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从室外到室内,从简陋到精致……民间资金的大量涌入让菜市场走出狭隘的范畴,当菜市场改头换面为新型农贸市场时,它也正在实现从住宅配套产品向独立商业地产的嬗变。
背景:菜市场大整改关于新型农贸市场的最新消息来自玉林:一座占地约9亩、绿化率40%左右的“花园”式农贸市场将在此建成,届时,玉林占道菜市正式退出江湖。
据了解,成都近年来矗立起青石桥、建设路、互助路、长顺街等70多个设计规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室内或大棚式农贸市场,今年还计划新修宏济路、东升、九眼桥、双林路、星辉西路等多个大型综合市场。
这种变革的发生自有其政策背景。
据成都市两场办介绍,过去的农贸市场,沿街占道的摊位蔬菜、肉类、水产、鲜活点杀等一字排开,垃圾、噪音、堵塞交通等问题十分突出,去年成都市取缔了青石桥、大学路等80多个占道菜市。
成都市计划明年年底之前,将二环路以内占道市场全部拆除,这一举措将使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兴建农贸市场大量的资金从何而来?成都市政府的政策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因此,农贸市场的改造和新建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
现状:民间资本逐利而行民间资本进入菜市,看中的正是菜市中蕴藏的稳定商机。
农贸市场一般不动声色地隐身在成熟社区中,加上成都市新型农贸市场服务半径800~1000米的硬性规定,使得农贸市场在特定区域内“别无分号”。
于是出现了建设路综合市场268个摊位拍卖,当场拍出70%的佳绩,而一个肉类摊位和一个蔬菜类摊位更分别以6350元的和6500元的“天价”拍出了5年的使用权(不含摊位租金)。
既有稳定市场,又不乏热心的经营者,兴建市场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于是,第一个吃大型室内农贸市场这只“螃蟹”的企业在青石桥出现,总投资达到1.2亿元,其临街铺面卖到了每平方米2.85万元,仅铺面销售就收回了总投资的40%,其余投资预计10年收回。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1. 引言农贸市场作为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中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其中的农贸市场也发展迅速。
本文旨在研究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开发状况,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成都市农贸市场概况成都市农贸市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根据市商务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辖区内共有农贸市场1000余个。
这些市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并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规模和特点。
3. 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发展历程成都市的农贸市场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成都市相继开发了一些农贸市场,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更加便捷。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贸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
从2000年开始,成都市将农贸市场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并逐步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通过不断的改造和升级,成都市的农贸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满足了市民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4. 成都市农贸市场的运营模式成都市的农贸市场主要以传统的露天市场和室内市场为主。
其中,露天市场以其灵活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许多商贩的喜爱。
而室内市场则更加注重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
此外,成都市的一些农贸市场还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可以扩大到更远的地方,同时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这种模式的引入为农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5. 成都市农贸市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
其次,农贸市场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农贸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白家)
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白家)2014年一季度蔬菜批发价格走势分析及预测(双流县物价局李晓芳张丽华林杰)一、批发市场交易量及平均批发价格情况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白家)是国家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市场是蓉深两地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国有性质的“菜篮子工程”项目,于2000年3月开业,占地面积522亩,主营蔬菜、肉类、水产品、粮油干杂等批发业务,是成都市最大规模的“一站式采购”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2013年蔬菜交易量102万吨,交易额33亿元。
2014年一季度蔬菜交易量19万吨,交易额6亿元,平均批发价格1.58元(每500克,下同),交易量、交易额、批发价格与去年一季度蔬菜交易量(24.65万吨)、交易额(7.42亿元)、批发价格(1.62元)相比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2.92%、19.14%、2.47%(具体见下图)。
市场所销售的蔬菜约有80%是来源于四川省内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内江市等地市州以及成都周边的新津、双流、邛崃、大邑、金堂、彭州等地,其中约70%销往成都市区,是名副其实的成都市民“菜篮子”,目前已成为价格发现和信息集散中心,商务部也将该中心纳入了首批全国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联系单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一季度,交易量呈前高中低后升平稳走势,批发综合平均价格随交易量的变化呈平和波浪型走势,综合反映出“量价齐稳,且稳中略降”整体趋势。
从具体每月批发价格走势情况来看,2014年1月受传统春节需求量的影响,批发综合价格为1.7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 3.01%。
2月受需求量减少,供应量增加,批发价格回落至最低点1.39元,3月随着气温的升高,外地蔬菜进入成都市场增加导致蔬菜批发价格上涨至1.66元。
二、监测的21种民生蔬菜批发价格情况(一)、白家批发市场批发价格走势由于今年1月才开展民生价格监测,所以2013年民生价格监测没有数据可进行比较。
从2014年1-3月蔬菜批发价格运行情况来看:1月份蔬菜批发价格2.80元,2月份蔬菜批发价格受节日需求量的影响,批发价格继续上扬,达到月平均价格最高点 2.82元。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市场概述、经营模式、农产品品种、价格走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到该批发市场的特点与优势,为企业及相关农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市场参考。
一、引言二、市场概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较大,拥有完善的交通和配套设施。
该市场分为多个区域,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批发交易。
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商和批发商,成为成都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节点。
三、经营模式1.供应商的情况调查发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供应商主要来自成都市及周边地区。
这些供应商既有农户直接供应的农产品,也有来自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批量供应。
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竞争力强的供应商通常可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渠道和价格优势。
2.批发商的情况该批发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批发商,他们将农产品购进后再进行分销和销售。
批发商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价格和品质是他们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
同时,批发商还需要与零售商和其他销售渠道进行合作,以实现最大的市场影响力。
四、农产品品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等。
其中,蔬菜类产品的品种最多,包括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豆类等。
水果类产品主要有苹果、橙子、香蕉、草莓等。
肉禽蛋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鸽子蛋等。
水产品主要以淡水鱼类为主,如鲫鱼、鳜鱼、草鱼等。
五、价格走势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批发交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供应商和批发商之间的竞争激烈,促进了市场的活跃。
市场上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和相关农业经营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尽管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价格波动大等,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产品流通中心,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仍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农贸市场是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居民购买新鲜农产品的主要地点之一。
为了解农贸市场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共访问了多个农贸市场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和经营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农贸市场建设情况农贸市场的建设主要包括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和市场设施完善三个方面。
在场地选址方面,大部分农贸市场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区域,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购买。
在场地规划方面,农贸市场的摊位布局合理,通道宽敞,并设置了公共服务设施如厕所、停车场等。
在市场设施方面,农贸市场的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齐全,掌握了新鲜农产品的冷链配送技术,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
二、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虽然农贸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卫生环境问题:部分农贸市场的卫生环境较差,存在垃圾乱堆、污水倒排等问题。
改善措施:加大农贸市场的卫生检查力度,增设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
2.管理混乱问题:有些农贸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摊位乱摆乱卖、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改善措施:完善农贸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和培训,建立统一的价格发布制度。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商品质量问题:一些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假冒伪劣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改善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教育。
4.市场推广问题:一些农贸市场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市场知名度低。
改善措施:加大农贸市场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贸市场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农贸市场的发展前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城市农民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农贸市场的发展: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贸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场地支持和加强管理力度等方式来支持农贸市场的发展。
成都聚和农批市场和沙西农批市场调查
成都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情况调查聚和果蔬交易中心是成都市蔬菜一级交易中心,成都市蔬菜中转站,现主要业务是为蔬菜交易提供交易市场。
交易流程:聚和国际是一个中介机构,主要的业务就是为蔬菜的交易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来至全国各地的蔬菜来到交易中心,在聚和进行配货,将配好的货物送到各个地区。
聚和实际就是提供一个农产品的销售交易的平台,在聚和中有700多个摊位,摊位主利用自己的人脉以及信息,吸引来至全国各地的菜源。
在聚和摊位上来,至各地的买家在摊位上进行交易。
每个摊位都有卡车到位,运来蔬菜的销售者在这将蔬菜销售掉,一般蔬菜都是单一的蔬菜品种。
摊主将这个摊位租给销售者,从中收取租金,而聚和则每年收取摊主的管理费用(没有过磅的环节)。
聚合国际实际就是一个中介机构,有点类似于第四方物流。
收入状况:聚和年交易额达70亿元,一个摊位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由于聚合缺乏管理规范,倚靠摊主关系网维系交易。
整个交易中心以及配送中心,存在着混乱的局面。
在2012年逐年增加摊主的租金和管理费用等情况下,彭州濛阳的雨润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趁机招商,在招商政策大幅优惠的前提下,挖走聚合80%商户和摊主。
致使聚合市场在2012年8月停业一个多月之久。
成都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情况调查成都市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成都市政府定点规划的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连接川西北数十个农副产品主产地的交易市场,其主要货源来源于成都周边及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市场涵盖蔬菜、水果、肉类、家禽、水产、干杂食品、粮油制品等交易区,现已成为辐射城区农产品终端市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市场容纳近4000户批发商、配送商,日销售各类果蔬、肉类、水产、干杂、调味品等农副产品上1000吨。
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郫县,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东边有龙泉驿的成都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南边有位于双流白家镇的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而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成都的西北方位,这里是川西北数县市及甘阿凉州反季节蔬菜进入成都的必经之地。
【可行性分析】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日益完善,冷库作为农产品储存的重要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冷库建设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社会影响分析等方面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分析1. 成都市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人口众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成都市每年农产品消费量达到数百万吨,其中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
2. 冷库建设符合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要求的提高,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建设将有效满足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分析1. 冷库建设技术成熟我国冷库建设技术已相当成熟,具有丰富的经验。
在设备选型、制冷系统、保温材料等方面均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2. 冷库运行管理规范我国冷库运行管理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包括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等,确保冷库安全、高效运行。
三、经济分析1. 投资回报率高冷库建设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短,一般3-5年即可收回成本。
同时,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冷库租金和仓储费用将不断提升,投资回报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 产业链条完善冷库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物流、仓储、包装、配送等,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四、社会影响分析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冷库建设有助于延长农产品保鲜期,降低损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冷库建设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
综上所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建设具有显著的市场需求、技术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2024年农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农贸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农贸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城市居民获取新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农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当前农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农贸市场的发展历程农贸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销售模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集市。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增长,农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加工品的推介和销售成为农贸市场新的特点。
2. 农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农贸市场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贸市场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3.1 农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农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城市建设了新的农贸市场,以满足居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
3.2 农贸市场经营模式多样化传统的农贸市场以摊位销售为主,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许多农贸市场开始引入线上销售和配送服务。
一些农贸市场还推出了会员制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权益。
3.3 农贸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贸市场经营者的差异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一些农贸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参差不齐现象。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需要特别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4 农贸市场空间和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农贸市场的空间狭小,设施陈旧,不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一些市民对于农贸市场的环境和设施条件不满意,导致其购买意愿减弱。
3.5 农贸市场供应链不畅农贸市场的供应链通常比较长,参与的各个环节较多,导致供应链不流畅。
一些新鲜农产品因为物流和储存环节的问题,容易出现质量损失和浪费。
4.1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保证农贸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的检测和溯源,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2 推动农贸市场的品牌建设品牌化是农贸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行性分析】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前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储存保鲜能力,降低损耗,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拟建设冷库项目。
本文将从市场分析、技术评估、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二、市场分析1. 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冷库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 冷链物流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项目将有助于提升成都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降低损耗,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评估1. 技术先进性本项目采用先进、可靠的制冷技术和设备,确保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项目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冷库运营效率。
2. 安全性冷库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执行,确保冷库安全运行。
四、经济效益1. 投资回报率高冷库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市场竞争力。
预计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数千万元,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2. 促进产业发展冷库项目将带动周边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五、社会影响1.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冷库项目将有助于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
2. 促进就业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助力脱贫攻坚。
综上所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项目具有以下优势:1. 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旺盛;2. 技术先进,安全性高;3. 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回报率高;4. 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5. 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因此,本项目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建议尽快实施。
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导则
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人口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的农贸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成都市政府开始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与建设。
本文将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探讨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的技术导则。
一、农贸市场选址农贸市场选址是决定农贸市场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
成都市政府应该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出足够的农贸市场用地。
另外,农贸市场选址的准则如下:1.交通便利:农贸市场选址要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最好是在交通枢纽、主干道、公交站点附近的区域。
2.能源保障:成都市冬季气候寒冷,农贸市场需要提供恒温。
因此,选址时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能源保障,例如煤气、电力等。
3.防火安全:选址要避免高温、多风、干燥区域,以避免可能的火灾。
4.环境卫生:市场选址要远离污染源,如工业、渣滓场、垃圾场等。
5.人口密度:成都市中心区域居民密度较大,农贸市场建在人口密集区域,既能方便市民采购,又有利于市场经营。
二、农贸市场建筑设计农贸市场建筑设计要考虑如何使市场空间更加宽敞,通透,便于市民采购,并且要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市场经营效益,设施设计应该满足市场管理、基本设施、安全管理等要求,准则如下:1.建筑面积:成都市农贸市场建筑面积应该在2000平方米以上,建议分成若干个区域,其中包括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品区等。
2.屋顶设计:采用透明屋顶,增强市场采光,通风,避免储藏蔬菜、肉类等产生臭味。
3.环境设施:成都市农贸市场应配置公共厕所、卸货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4.物流通道:市场中应设立物流通道,便于摆放货物,同时便于消费者浏览商品。
5.安全管理:市场应设立监控设备,保障市场安全。
三、市场信息管理市场信息管理是农贸市场经营的重要方面,成都市政府应设立市场信息网站,发布每日市场价格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市场行情,并以此指导农贸市场经营。
四、市场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是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的保障,成都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邛崃市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作者:傅君日期: 2010-08-05 16:52:46 来源:办公室城乡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原始的市场形式,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不可缺少。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城乡农贸市场的现状让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一、城乡农贸市场数量减少2002年,市场管办脱钩前,我市有农贸市场42个,其中私营2个。
但目前我市只有农贸市场30个,其中闲置和另作它用的市场5个;现实际使用的市场只有25个,其中私营市场9个,集体办市场3个,国有市场13个。
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近10年时间内市场数量由42个减少到25个,但私营市场由2个增加为9个(其中除1个市场由国有市场转为私营市场外,新增加6个私营市场),国有市场在减少,私营市场在增加。
国有农贸市场减少的原因有: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地方政府将部份国有市场规划为城镇居民商住楼,类似的市场有6个;二是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农产品交易形式发生了变化,使粮食市场、牲畜市场没有商品上市交易,造成市场闲置或另作它用。
二、市场的交易情况目前存活的农贸市场大多数是蔬菜市场或禽蛋市场。
除临邛镇、羊安镇、固驿镇、平乐镇、夹关镇等重要集镇的农贸市场有固定坐商外,其余镇乡农贸市场都是赶场天才进行交易的集散市场,平时没有交易行为。
三、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情况邛崃的农贸市场多数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占地面积小,一般都在三、四亩左右,多数为小青瓦的棚式交易房,农村市场有的地面没有全部硬化。
由于农村市场没有摊位费收入,政府没有市场设施维护费投入,有的国有市场年久失修,市场环境十分差。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始以后,去年,邛崃工商局牵头对全市城乡农贸市场进行综合整治,为从根本上提升全市城乡农贸市场环境,我局向邛崃市人民政府呈报了两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政府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研讨,最后政府将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交由商务局牵头组织落实,但由于政府至今没有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地方财政没有资金支持,加上地处第三圈层的农贸市场,只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商品集散力不强,市场不是很繁荣,摊位租金很低,市场收入除管理人员工资、卫生费、水、电费、维修费等外,盈利盛小,所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迟迟未动。
【可行性分析】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本文将对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二、项目背景1. 成都市农产品市场现状成都农产品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年交易额达数百亿元。
然而,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冷链物流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冷链设施不足、物流效率低下等。
2. 冷链物流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1)农产品流通需求:成都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巨大,冷链物流需求旺盛。
(2)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必备条件。
2. 项目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位于成都市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辐射周边地区。
(2)资源优势:依托成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市场冷库项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政策支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 投资回报(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益可观,投资回报率较高。
(2)社会效益:项目将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4. 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2)政策风险:政策变动可能对项目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四、结论综上所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库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政策支持和发展潜力。
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项目优势和风险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值得投资建设。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
一.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脚步加快,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的配建工程建设。
二环路内的占道菜市将有计划的全部拆除,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来3年内,二环路内将修建80至100个永久性农贸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除目前已经修建起来的包括大棚市场在内的79个,另外还需要修建50至60个永久性正规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
成都将掀起一场农贸市场建设“革命”,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处于黄金口岸内。
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点——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管理者——从街道办事处到民营企业的交接。
成都市农贸市场投资形成四大模式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
如郭家桥市场。
开发商在开发住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产品,预计经营10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
如建设路综合市场。
开发商将底楼设置了268个菜市摊位,二楼由苏宁电器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
大学路市场就将采用这种模式。
除农贸市场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外,临街还设置了一排面积从10~50平方米的综合性营业商店。
模式四:休闲中心。
如规划中的九里堤市场。
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
这也是本项目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发展模式。
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
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
如金家坝室内地下农贸市场、玉林综合市场、大学路菜市、小天综合市场等。
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合一,如清江农贸市场。
二.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趋势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
成都会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一.成都会农贸市场的开展现状成都会农贸市场开展现状概述随着成都会旧城改造的脚步加快,市当局有关部分将鼎力推进农贸市场的配建工程建设。
二环路内的占道菜市将有方案的全部撤消,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来3年内,二环路内将修建80至100个永久性农贸市场〔不包罗大棚市场〕,除目前已经修建起来的包罗大棚市场在内的79个,别的还需要修建50至60个永久性正规市场〔不包罗大棚市场〕。
成都将掀起一场农贸市场建设“革命〞,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处于黄金口岸内。
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址——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办理者——从街道处事处到民营企业的交接。
成都会农贸市场投资形成四大模式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
如郭家桥市场。
开发商在开发住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产物,预计经营10年摆布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
如建设路综合市场。
开发商将底楼设置了268个菜市摊位,二楼由苏宁电器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
大学路市场就将采用这种模式。
除农贸市场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外,临街还设置了一排面积从10~50平方米的综合性营业商店。
模式四:休闲中心。
如规划中的九里堤市场。
地下泊车场+农贸市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
这也是本工程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开展模式。
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一种是BOT模式,由当局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当局拥有产权,开发商拥有必然年限的使用权。
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
如金家坝室内地下农贸市场、玉林综合市场、大学路菜市、小天综合市场等。
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地盘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合一,如清江农贸市场。
二.成都会农贸市场开展趋势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当局政策的鼓励撑持,引导大型畅通企业或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开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物尺度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效劳尺度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物为主的超市。
中国农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农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场所,一直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贸市场的环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提升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农贸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供参考。
2. 政策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是农贸市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
我国多项政策措施对农贸市场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国家鼓励创新农贸市场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例如,引入电商平台和农村电商扶贫政策,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
此外,政府对于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提高市场信誉度。
3. 经济环境分析农贸市场的经济环境对于农产品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贸市场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渠道,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供了便利。
农产品的销售通过农贸市场可以更加直接和高效地进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
其次,农贸市场创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农民收入。
农贸市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就近销售农产品的平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农贸市场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产业链的发展。
市场供求的信息传输和农产品的流通对于农产品产业链的优化和发展至关重要。
4. 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于农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贸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利。
人们可以在农贸市场购买新鲜的农产品,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其次,农贸市场的存在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
农贸市场周边的商业设施,如餐饮店、超市等,受益于农贸市场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农贸市场周边商业区。
此外,农贸市场也是农民和消费者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消费者通过与农民的互动,更加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农民的辛勤付出,增强了对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5. 环境问题与改进措施虽然农贸市场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农贸市场管理混乱,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脚步加快,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的配建工程建设。
二环路内的占道菜市将有计划的全部拆除,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来3年内,二环路内将修建80至100个永久性农贸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除目前已经修建起来的包括大棚市场在内的79个,另外还需要修建50至60个永久性正规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
成都将掀起一场农贸市场建设“革命”,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处于黄金口岸内。
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点——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管理者——从街道办事处到民营企业的交接。
成都市农贸市场投资形成四大模式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
如郭家桥市场。
开发商在开发住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产品,预计经营10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
如建设路综合市场。
开发商将底楼设置了268个菜市摊位,二楼由苏宁电器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
大学路市场就将采用这种模式。
除农贸市场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外,临街还设置了一排面积从10~50平方米的综合性营业商店。
模式四:休闲中心。
如规划中的九里堤市场。
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
这也是本项目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发展模式。
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
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
如金家坝室内地下农贸市场、玉林综合市场、大学路菜市、小天综合市场等。
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合一,如清江农贸市场。
二.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趋势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
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成都市旧城改造和整顿市容的产物,由于此类项目符合城市规划和政府政策导向,且涉及“菜篮子”工程,所以收益稳定,基本没有投资经营的压力。
农贸市场超市化的前提背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对老城区和旧城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同时,城市农贸市场,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市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农贸市场开始暴露出诸多弊端。
在超市消费异军突起的形势下,原有城市农贸市场再也无法坐以待毙,其改造和提升已摆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成都市先后引进麦德龙、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跨国超市企业,新的经营业态和经营理念推动了成都市商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鲜农副产品进入超市,生鲜农副产品超市化营销一方面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对城市农贸市场形成了挑战;另一方面,这种消费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要求和对消费安全的关注,以及对优质服务和良好消费环境改善的企望,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化改造,已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过去大部分农贸市场用地都是随住宅用地一起出让的,对那些开发商而言,农贸市场只是住宅的副产品,短平快是他们处理农贸市场用地的方式。
现在新规划的农贸市场选址经过严格的筛选:一般都在居民繁华区,惠及数万人口,有着稳定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这对开发新型商业地产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推动力。
政府将公用配套用地在公平、公开的情况下,通过拍卖、竞标等方式,确定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并给这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
这样,新型农贸市场已不再是简单的住宅产品的配套服务设施了,而演化成一种新的商业投资。
新市场的建设将按照市政府“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统一规划、合理布点、不占道路、方便群众、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将民营资本融入到农贸市场的运营中来,加快公建配套的建设速度,最大程度发挥了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最优化配置,做到既方便群众,又为政府排忧解难,达到“双赢”的目的。
成都近几年商业形态同质化严重,导致许多商家经营惨淡。
作为农贸市场则不一样,首先这里是已形成了人气、商气,是极有实际需求的成熟的市场,同时政府“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违章占道经营的取缔,无疑是投资农贸市场的有力保证,商家的经营自然有利可图。
鉴于独占性、快速成长性和投资风险小的因素国内不少城市的室内农贸市场已悄悄成为中小投资客的新宠。
农贸市场超市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促进税收大幅增长,成为税收新的增长点以生鲜超市替代农贸市场,以企业化经营取代了原来的一摊一户经营方式,使得税务部门征收税款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征管模式由过去的定额征收逐步过渡为查账征收。
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贸市场超市化后,生鲜超市实行与生产基地挂钩进货,推行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从盲目生产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有计划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超市在产销对接中也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提高食品的安全,有效治理“餐桌污染”目前,投入经营的生鲜超市中,明码标价和童叟无欺等诚信制度得到了有效推广。
同时,生鲜超市对农副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从而解决了集贸市场目前存在的蔬菜有残留农药、猪肉有“瘦肉精”、水产品浸泡福尔马林等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问题,有效保证了蔬菜副食品卫生质量。
此外,以往农贸市场仅仅限于“卖商品”,而生鲜超市实行“卖商品+服务”,人性化服务正越来越受到超市经营者的重视并有利于专项检查和打假活动的开展,使假冒伪劣产品难以进入市场。
增加社会就业原有农贸市场改造为生鲜超市后,市场内的销售人员虽大幅减少(一般减少50%),但经营管理人员、采购人员、收银人员等却大量增加。
因此,农贸市场超市化后生鲜超市的从业人员,还略多于原农贸市场从业人员。
同时,农贸市场超市化还可间接的大量增加生鲜农副产品清洗、包装、仓储、加工、运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
优化城市居民的购物环境,改善城市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生活环境超市化的管理,也使市场内部购物环境大大改观。
生鲜超市变农贸市场恶劣的购物环境已变为有良好通风的舒适购物环境:实行开架自选、一站购全、统一结算等方式,提供便捷服务。
超市营业时间较长,可随时进店购物,并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解除了顾客消费的后顾之忧。
同时,农贸市场超市化促使对占道经营的取缔,做到了还路于民,不仅改善城市卫生,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市社区的交通状况,提升了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农贸市场超市化的发展建议农贸市场超市化绝对不是简单的“农贸市场”改为“农贸超市”的字面转换。
它的基本特征是农贸市场公司化经营,明晰产权关系,由企业规范管理,是提升业态的有益尝试,必须进一步加以提升和深化内涵。
循序渐进,防止过度开发目前各地在“农改超”探索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几种发展思路和模式:一是广州模式:广州农贸市场改造的早期思路是在原有农贸市场网点布局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室内肉菜市场”,改善农产品经营环境。
但是由于“室内肉菜市场”基本沿袭原来农贸市场的经营方式,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环境和条件,达不到生鲜品保鲜的基本要求;又因场地成本增加而失去了农贸市场原有的价格优势,食品安全性问题也未能因此得到根本解决,凡此种种注定了这是一种不成功的过渡模式;而现在“农贸市场超市化”的发展思路,以连锁生鲜超市专营公司逐步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而提升农产品销售终端的档次,真正为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造找到了准确的定位。
二是武汉模式:武汉市政府部门在农贸市场改造的过程中,以招标形式选择农贸市场原址改造后经营公司,以大卖场为主要经营形式,满足顾客生鲜消费和其他综合性消费的多种需要。
三是深圳模式: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为后盾,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生鲜经营的利润源跳出批零进销差价的局限,向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在生鲜供应链上形成的优势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在“农改超”的过程中,国内一些类似的农产品生产经营集团也在加大连锁生鲜超市的投入,例如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云南邦尼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双汇集团和华西希望集团等,在他们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的背后都有农业产业链的资源作为支撑。
“农改超”已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出,发展热情很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改超”作为一次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和改造运动,其源动力是经济持续增长下的消费需求,而中国之大,生鲜消费需求和水平明显存在着多层次分布和地域性差异,这就意味着“农改超”将根据各地市场特点,存在着一个逐步演进的发展过程,现有农贸市场虽然受到很大挤压,但仍具有面向低收入和传统消费阶层的市场生存空间。
因此,“农改超”还需要脚踏实地,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和购买能力,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社会各阶层消费特点,按照市场规律,淡化政府行为,循序渐进,防止农贸市场超市化过度扩张。
同时,要加强规划和科学引导,防止由少数企业经营,造成垄断。
加强农贸市场超市化建设的内涵成都市农贸市场超市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鲜超市购物环境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便,未能给顾客带来方便;市场的定位雷同,缺乏经营特色,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生鲜超市的共同发展;大部分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尚未创立自有品牌,经营特色不突出;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不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加强农贸市场超市化建设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通过连锁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
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当超市分店数量达到14家时,规模优势才开始体现。
因此,要通过不断整合,鼓励实力雄厚、有经营经验的企业,兼并重组那些经营不善、实力不强的企业,最终形成5至6家大型连锁企业,真正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坚持微利原则,向顾客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商品,做到价低、货全、便民,从而赢得最广大的消费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生鲜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统一配送是统购分销、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生鲜农副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的有效途径。
为此,要鼓励一批有经济实力、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连锁超市,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于一体的与生鲜超市相配套的统一配送系统,保证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质量,降低损失率,把经营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使生鲜超市所经营的生鲜农副产品真正做到价廉物美,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