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中国的轨道车辆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建设铁路,从而引入了轨道车辆技术。

本文将从这个时期开始,详细介绍中国轨道车辆发展的历程。

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足,无法自行建设铁路系统。

因此,清朝政府决定引进外国的铁路技术,并使其在中国得到推广。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工建设。

此后,中国陆续引进了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国的铁路技术。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国内工业的薄弱,轨道车辆主要依赖进口。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轨道车辆制造业,并试图实现国产化。

1921年,首次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机车制造厂——上海机车车辆制造厂。

这标志着中国轨道车辆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由于中国的国内局势不断动荡,加上技术水平的欠缺,中国的轨道车辆制造业发展缓慢。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轨道车辆制造业才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投资大量资金开展铁路建设,并积极引进国外的轨道车辆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电力机车制造,推动了中国轨道车辆制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河南新乡投产,这标志着中国电力机车制造业的成功。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铁路和轨道交通的投资。

此时,中国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包括地铁和轻轨等交通工具。

这促进了中国轨道车辆制造业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轨道车辆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已经可以自主研发生产高速列车、地铁列车和有轨电车等各种类型的轨道车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轨道车辆制造业的一张名片。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新能源车辆技术的发展。

在近年来,中国逐渐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中国的轨道车辆发展历经了数十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引进到如今的自主研发,中国的轨道车辆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时期。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轨道交通的发展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轨道车辆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从最初的蒸汽火车到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中国轨道车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世纪末,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建设铁路线路。

1897年,中国首条铁路线路——沪宁铁路开通,在这之后,中国的铁路建设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政治原因,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在20世纪开始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21年,国有铁路管理机构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

随着铁路线路的扩建和技术的改良,中国的铁路交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在中国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铁路建设停滞不前。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铁路事业才得以恢复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复兴,铁路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3年,中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包括了铁路建设的规划。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1956年,首次实现了国产铁路车辆的试验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铁路的里程不断增加,并且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1984年,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这也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0年代以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从2007年开始,中国开始建设高速铁路网,连接了全国各个重要的城市。

这些高速铁路线路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

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和设备也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出口。

中国高铁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无论是在速度、准点率还是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高速铁路都名列前茅。

除了高速铁路,中国还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历了迅猛发展。

73. 轨道交通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是什么?

73. 轨道交通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是什么?

73. 轨道交通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是什么?73、轨道交通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是什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轨道交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简单轨道运输到如今高度发达的高铁、地铁等系统,轨道交通的发展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

回顾历史,轨道交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类似于轨道的运输设施,用于运输货物。

而在中国,秦朝时期的“车同轨”制度也为轨道运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轨道交通始于 19 世纪。

1825 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正式开启。

蒸汽机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使得货物和人员能够更快速、大规模地运输。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铁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铁路网络不断扩展,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成为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

电力机车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污染和更好的性能。

20 世纪初,内燃机车也开始崭露头角,进一步丰富了轨道交通的动力来源。

进入 20 世纪中叶,地铁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地铁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 1863 年在英国伦敦建成。

此后,地铁在全球各大城市迅速发展,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

20 世纪初,中国开始修建铁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绿皮车”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铁,中国的铁路技术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轨道交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面,轨道交通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在地铁和高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实现列车的精准运行和自动调度。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

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铁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总计23.6公里。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65-1997)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

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

随后建设了天津l号地铁线(7.1m)、北京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l号线,广州地铁1号线等。

之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2.兴起阶段(1999-2004)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1999年以后,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四大城市继续展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外,国家还先后审批了深圳、武汉、南京、长春、重庆、大连等6座比较重要的一线城市的地铁或轻轨的建设项目,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

这一阶段的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

3.提速阶段(2005-2008)在这一阶段,除了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继续蓬勃发展外,杭州、苏州、成都、沈阳、哈尔滨、西安等6座经济比较发达或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中的建设项目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我国总体的轨道交通建设明显进入到一个“快车道”。

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不再仅以单独的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而一般要以某一时间阶段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形式上报。

自杭州、哈尔滨于2005年6月同时上报各自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开始,沈阳、南京、成都、重庆、西安、苏州、北京等7城市纷纷效仿,这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步入“规划时代”。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1999年至2008年10年间,我国内地建有地铁的城市从4个增加到6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建有轻轨的城市,从零增加到6个(上海、天津、武汉、长春、重庆、大连);以上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29条线路并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859公里。

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方式, 其优越性在于快速、安全、环保等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发展1.早期轨道交通早期轨道交通主要是指马车铁路, 它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铁路运输方式。

马车铁路以马拉车厢代替了蒸汽机车牵引的列车, 这种方式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 马车铁路逐渐被淘汰。

2.电气化轨道交通20世纪初期, 电气化轨道交通开始出现。

最早的电气化铁路是在英国伦敦地下修建的地铁系统, 它于1863年开始运营。

此后, 欧美等国家陆续建设了自己的地铁系统, 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3.中国轨道交通发展中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北京地铁, 在1969年开始规划建设。

此后, 中国陆续建设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系统。

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轨道交通建设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三、现状1.全球轨道交通发展截至2021年, 全球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其中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位列第一。

此外, 欧洲和亚洲是全球轨道交通发展最为活跃的两个地区。

2.中国轨道交通现状目前, 中国已经建成了超过70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并且正在规划建设更多的线路。

其中,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系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并且不断推进网络化运营。

3.全球轨道交通技术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例如, 在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 已经开始试验无人驾驶地铁;而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区, 则正在推广使用高速磁悬浮列车。

四、未来发展方向1.智能化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趋向智能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 实现列车自主驾驶、智能调度等功能。

这将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2.绿色低碳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更加注重环保, 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和清洁能源供电系统,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年级:姓名:学号:2013.11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

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

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

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

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

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

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

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

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

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

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国内地铁发展史

国内地铁发展史

国内地铁发展史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

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

北京是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

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

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

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

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2006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76.66%。

1993年广州地铁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

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1999年深圳地铁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2000年南京地铁总投资84.8亿元的南京地铁1号线于2000年12月动工,全长21.7公里,设16站,是目前国产化水平最高、造价最低的地铁项目,平均0.184元/公里的票价也为全国最低。

中国地铁发展史

中国地铁发展史

屮国地铁的起源1953年北京市委首次提岀要修建地下铁道,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并做出战略决策。

在 原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科学严密的勘察设汁和论证,确定了北京地铁 一期工程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法。

由于当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地铁工程被迫暂时搁巻。

重 新上马后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从修建到1965年开通试运行,第一代地铁的建设者和运营管 理工作者,克服了今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和运营当中的难题,奠 定了中国地铁事业发展的基业。

中国近30年城市地铁发展分布图屮国地铁建设时间表1)1965年07月: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DK1型地铁电动客车)1967年DK1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1组/2辆。

核定载客448人。

每个车厢共 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

JUixnKu?h (xi Su/hou»u?riou2020X .in (rrn (^XiWk ;"M MUU H C <I ^ Kor^2)1970年06月:天津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DK8型地铁电动客车)1982年DK8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52辆,客室两侧有风动拉门3对,由电磁阀控制的活塞式风动门机构通过钢丝绳开闭。

空气制动装置是地铁车辆专用的数字式电控制动机,作用快.空走时间短.操纵方便灵活。

3)1975年11月:香港石峡尾一观塘线开工兴建(M-train)Modernization Train是香港地铁历史上车龄最髙的一代列车,原为英国都城嘉慕建造,车厢使用“滑动式车门”,最高时速90km/h,营运最髙时速80km/hc4)1990年01月: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老老八(01A01〉型车)01A01型车由制造商西门子-安达(Adtranz-Siemens)生产,上海地铁第一代车型, 距今已有约27年的历史。

5) 1993年12月:广州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西门子型列车)车辆由西门子-安达(Adtranz-Siemens)联合生产,基础型号是西门子的模块化地铁列车(Siemens Modular Metro)。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早期的轨道交通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通过固定的轨道进行运输。

以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事件:第一阶段:发展初期(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许多城市开始建立铁路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私人公司或政府组织投资建设,目的是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和提供公共交通。

早期的轨道交通采用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载客量相对较小,但它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方式。

第二阶段: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出现(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更快速、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在这个时期,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出现改变了轨道交通的面貌。

高速铁路采用高速列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成为现代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则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第三阶段: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20世纪末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开始采用智能化技术,如传感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使轨道交通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可靠和环保。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也开始联网,形成“智能交通网络”,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目前,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还将继续受到科技进步、环保要求、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性也将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采用绿色能源、优化运输模式等。

总之,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改变了城市交通的面貌,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正式通车,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此后,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在不断发展壮大。

20世纪初,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是由外资企业负责承建,例如德国人承建的沪宁铁路和滇越铁路等。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逐渐完成国内化,且铁路线路逐步向西伸展。

1934年,中国第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铁路——康藏铁路(青藏铁路的前身)动工。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简陋,铁路建设受到困难,并一度中断。

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重新启动。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成了一大批铁路干线及支线。

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城市为中心的干线铁路连接全国各地,大大缩短了国内各地的交通时间。

同时,随着机车、车辆制造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铁路也逐步实现了自主制造。

20世纪60年代,国产的DF4型机车和中国第一辆动力卧铺车正式下线,并开始使用于中国的铁路线路之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更是取得了巨大进展。

2007年,中国的高速铁路时速达到了200公里/小时,实现了技术突破。

此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加速,截至2019年,全国铁路客运专线总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并且高速铁路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小时。

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日益完善,更是打破了历史纪录。

2019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6000公里,成为全球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总的来说,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可谓充满着辛酸与艰辛。

不过在众多铁路工人、工程师、技术人员的顽强拼搏下,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轨道交通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轨道交通会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铁发展史 2022年版

地铁发展史 2022年版

地铁发展史 2022年版2022年版的地铁发展史1.地铁历史概述地铁是一种重型轨道交通,它的研究和发展起源于19世纪的伦敦,1825年,伦敦的首都轨道公司钻凿了地下铁路系统,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实实在在的地铁开始运营,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着手制造地铁,如在1897年美国纽约推出了第一条无烟轨道电车线路。

2.中国地铁发展趋势中国的地铁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家实施“一线开采百根轴线”宏伟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铁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流动量使得地铁的必要性日益突出,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地铁线路快速扩张,特别是在近期的几年里,建设的大量地铁线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建设地铁线路最多的国家之一。

到2022年,中国的地铁全长将达到4.4万公里,比上一年增加了将近700公里,创下历史新高。

3.主要发展事件2015年1月10日,深圳市东湾站首发,全国首列无人驾驶新一代地铁。

此后加速了在中国开发新一代无人驾驶地铁。

2016年8月31日,广州二号线概念研究开始,由国家统一安排落实,进一步推动中国地铁的发展。

2018年,部分一线城市的机场终端直达线投入使用,地铁客运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改善了机场交通拥堵问题。

2019年,大型快速地铁系统开始落实智能化改造,以提升整体综合运行能力。

在2022年,中国地铁继续以更高效安全,以智能和快速地铁为主题,将继续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提升运行能力的项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出行需求。

4.发展成果到2022年,完善的全国地铁系统已经建成了专业的高速列车、多种类型的综连线路、节能环保的地铁出行,使中国地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之一。

整个系统的建设及改造,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改善了城市出行条件,还极大地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了出行安全性,优化了出行流畅性,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城市出行发展。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城市 沈阳 杭州 成都 哈尔滨 大连 西安 宁波 苏州 ....
线路 7条 8条 7条 5条 2条 2条 6条 9条 ...
建成时间 2050年 2050年 2035年 2025年 2015年 2015年 2050年 2050年 ...
总里程 300公里 278公里 274公里 143公里 90公里 50公里 270公里 245公里
1965年 北京地铁
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 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 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建造地铁的城市,也是 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是我国地 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 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
1990年 上海地铁
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上海吴淞铁路(淞沪铁路)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 质不同的社会。旧中国的铁路事业,虽是史无前例的 产业,但却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新中国的铁 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一贯 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迅速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 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成就。
让我们带着彼此的梦想,共同 祝愿,共同描绘中国轨道交通
美好、辉煌的明天!
谢谢观看!
轻轨(地铁):
近几年,中国地铁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中国已 经有25个城市已有地铁或正在建造地铁,按时间先后 顺序它们分别是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深 圳、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重庆、 西安、苏州、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昆明、 大连、南昌、青岛和长春。其中前7个城市已经建成地 铁并通车营运。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和 中国等都已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2003年,全世 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中国上海进入商业运营。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1965年 北京地铁
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 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 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建造地铁的城市,也是 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是我国地 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 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
1990年 上海地铁
当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 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 、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
随着铁路的不断改进、完善,我们都知 道现中国已有:
磁悬浮线路 高铁、动车线路 轻轨线路等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世界各国研制最早的新型列车 之一,它借助于磁力来悬浮、导引与驱动车辆。 磁悬浮列车不同于普通铁路列车的主要特征是它 不使用车轮,而依靠电磁作用力把车辆悬浮在轨 道上方,它的动力直接产生于列车和轨道之间, 在高速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时速 可达到500~1000千米。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和 中国等都已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2003年,全世 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中国上海进入商业运营。
上海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称,作为世界上首条投入 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浮列车,一次可乘坐九百五十九人, 最高时速为四百三十公里,单向运行约八分钟。可以让 乘客体验了“极速”列车的便捷。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 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 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 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 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 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量达 116.7万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知部分)

(完整版)第1章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完整版)第1章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集中于两
个集团内部,北车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 司,南车为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四方车辆有限 公司和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双方各三家企业。
❖ 1、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
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
①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
我国先后于1969年和1984年在天津开通了两条 地铁。文化大革命中的几年,地铁建设基本停顿。
这一时期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备战。1977年 10月,香港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始运营。
②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第一章 轨道交通系统概况
1.1概述
❖一、轨道交通的历史:
❖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将铁路看作是最古老 的一种交通方式。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火车 的出现所依据的两个发明。
❖ 蒸汽机车
❖ 铁路的延伸( 1830年9月15日,从曼彻斯特 到利物浦的铁路建成通车。这被认为是历史 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地铁的建设也由服务于战备转为服务于经济 发展和城市客运。
继北京、天津继续修建地铁外,上海、广 州也修建了地铁。
香港地铁完成了现有7条线路的建设,挤 进世界城市地铁系统的前列。
1996年台北市修建了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
③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现在)
进入,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竞相立项开工。
❖ 4、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公司是我国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和城轨地铁
车辆制造企业之一,目前,浦镇公司以现有 的科研人员、技术力量、生产资源和综合经 济实力为基础,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 产品为目标,大力研发新型地铁车辆,推进 地铁车辆的产业化。

中国地铁发展史

中国地铁发展史

香港地铁
本章作业
a)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 b) 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概念。 c) 简要回答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与发展的
原因和条件。
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
③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现在)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地铁建设带
来了重大机遇,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竞相立项开工。 全国20多个城市在建或筹建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线
路总长已超过5000km。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3)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州 ➢ 香港
大都会铁路”开通,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的诞生。
1870年,美国第一条在曼哈顿格林威治大街及第九 达到的高架快速轨道交通线开始运营。
188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 电车轨道。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3.初步发展阶段(1890~1924) 189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条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城市陆续拆除其有轨 电车线路。至今仍有有轨电车运营的城市只剩下香 港、大连、长春、鞍山。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1959年3月9日,北京有轨电车运营最后一天,乘客走 下最后一班车。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 有轨电车如今已成为大连的一张城市名片。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 电车是香港最经济实惠的 陆上交通工具。
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
②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地铁的
建设也由服务于战备转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客 运。
继北京、天津继续修建地铁外,上海、广州也修 建了地铁。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是地铁和有轨电车。

1954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北京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开始。

此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通了地铁线路。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速轨道车辆的发展。

1984年,中国第一辆国产地铁车辆在上海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地铁车辆的国产化进程开始。

此后,中国陆续引进了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地铁车辆技术和设备。

2000年代至今,中国轨道车辆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在大城市中发展地铁系统,还在中小城市中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国产轨道车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减少对进口轨道车辆的依赖。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轨道车辆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拥有完整的轨道车辆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维护都具备较强的实力。

中国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已经覆盖大部分大中城市,并且正在向中小城市延伸。

同时,中国的轨道车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前言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中国的轨道交通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早期的铁路建设、地铁发展以及高铁的崛起等方面,全面探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早期的铁路建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建铁路,标志性的铁路项目之一就是开通了全长1462公里的京张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

这一项目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起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随后,中国陆续建成了其他重要的铁路线路,如京汉、京沪、京广等铁路,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铁路网。

地铁发展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兴建地铁系统。

首都北京于1969年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一号线,它连接了北京火车站和北京南站,全程约15公里。

随后,中国的其他城市也纷纷开始了地铁建设,如上海、广州、深圳等。

地铁的兴起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地铁网络的扩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地铁网络不断扩张。

在上海,地铁线路已经发展到了14条,总长度超过676公里;广州有14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478公里。

这些城市地铁网络的扩张,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地铁技术的创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中国地铁系统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创新。

例如,北京地铁在部分线路上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上海地铁则在部分车站试行人脸识别技术,加快了乘客的出入效率。

这些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国地铁系统更加智慧化和便捷化。

高铁的崛起自2007年中国开通首条高速铁路以来,高铁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迅猛。

截至目前,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总里程超过3.7万公里。

高铁的优势高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速度和舒适性方面。

中国的高铁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300公里/小时以上,最高时速可达到350公里/小时,使得出行更加快捷。

另外,高铁列车的舒适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设有宽敞舒适的座位和充足的行李空间,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乘坐体验。

《城市轨道交通导论(第2版)》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1.2.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城市轨道交通导论(第2版)》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1.2.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任务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任务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有轨电车交通时代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的序幕。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大连、鞍山等诸多城市都建成了 多条有轨电车,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
3.建设高潮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 化、城市轨道交通类型的多元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任务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
大连
香港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任务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有轨电车交通时代
原因1
与其他车辆混行
旧式有轨电车缺点 运行速度不高
正点率低
原因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பைடு நூலகம்道路面积明 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 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
大连、长春、鞍山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任务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20世纪60---80年代)
1965年开始建设,1969年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全长 23.6km。
1970年开始建设,1984年建成通车的天津地铁,全长 7.4km。该阶段的地铁除了客运功能以外,还考虑人防战备 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铁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设施的总和。

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是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诚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的一部份,因此具有干线铁路的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

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等其他类型不停,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路顾名思义,地下铁路是修建在地下隧道的铁路。

这样离家,也许在地下铁路修建的初期没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路,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里。

对全世界各国地下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知,,地下铁路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和微型地铁3种类型。

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大。

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高站台。

微型地铁,有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经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线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3.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的含义是指就车辆对轨道是假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郊区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较轻。

轻轨是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

现代轻轨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服、噪音较低等特点。

同样,对世界各国轻轨接近于轻轨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

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及五金与轻轨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4.独轨电车独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

从构造型式上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

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型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悬挂在轨道梁下的运行型式。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

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城市交通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的动脉,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展望21世纪的城市交通事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将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普遍追求的目标。

而发展大、中、低客运量相互匹配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客运交通工具,将是实现上述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7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