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 案
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5e58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a.png)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认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2.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动手能力。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熔点和晶体、非晶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由物质三种状态及物态变化引出熔化和凝固。
引出主题:我们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比如:冰、铜、铁通常是固态的,水、油通常是液态的,氧气、氮气、氢气都是气态的。
而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物态变化。
其中,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叫熔化、凝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二、新课讲授(一)熔化和凝固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一句话描述。
预设: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2.交流举例:自主思考,同位交流。
熔化: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更多预设: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
针对训练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 解析:固变液叫熔化,液变固叫凝固。
3.启发引导:物质怎样才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4.学生探究:组织、指导学生体会实验的各个环节,合作探究,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0e045e6529647d272852df.png)
一、复习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三、新课教学1.熔化和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播放动画:海波的熔化。
(2)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均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2. .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师: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四、分层巩固1.什么叫熔化、凝固?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五、求异探新物质是否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转换呢?六、小结七、板书设计§3.4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八:动手动脑学物理2、4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例: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d2311416aa00b52acec7cad5.png)
§3.2(1)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课程重点(内容)1、熔化、凝固的定义2、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难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考点——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教具——图4.2-1实验的器材★过程一、熔化——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体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略)熔化一定要吸热凝固一定要放热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固气液1.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方法:水浴加热——受热均匀)t/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in)T/(℃) 40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晶体:t/(min) 2.松香的熔化和凝固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T/(℃) 30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非晶体:★小结t/(min)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作业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反思§3.2(2)熔化和凝固★课程重点(内容)1、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2、晶体的熔化特点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4、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影响因素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难点——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考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教具——一、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d79c5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a.png)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047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a.png)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51dc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4.png)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0a1d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e.png)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熔化和凝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知识。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等多种题型,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提交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特点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讲解、演示、图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总结它们的区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4f54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f.png)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d24a113dd3383c4ba4cd201.png)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2、导入: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物态变化教师组织实验探究:(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目标导学二:熔化和凝固教师引导思考: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学生大胆猜想:(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组织学生设计实验:为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fdf7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如何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归纳总结法:通过实验结果和分子理论,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与之相关的一个新知识点,那就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2. 实验观察(15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实验材料准备:试管、蜡烛、烧杯、冷凝水、石蜡等。
3.实验步骤:–实验一:用火烧蜡烛,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实验二:将一些石蜡放入试管中,用火加热试管,观察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4.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现象和实验步骤。
3. 归纳总结(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板书上的归纳总结表格中。
–物质 | 加热时的现象 | 冷却时的现象–蜡烛 | 熔化 | 凝固–石蜡 | 熔化 | 凝固3.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物质在加热时会熔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物质在冷却时会凝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4.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cee0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c.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定义,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3.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能源和资源问题。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积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但对熔化和凝固的深入理解尚有不足。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可能对熔化、凝固现象仅停留在生活经验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此外,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规律方面还需加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熔点等展开讨论。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点。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掌握: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以及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2985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2.png)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如冰融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实验器材可选用日常生活用品。
4.小组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课题,如“城市冬季除雪方法的研究”,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分析,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判断题:判断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熔点和凝固点的差异。
-设想活动:进行冰融化、蜡熔化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设想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例子,并进行课堂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特别是熔点和凝固点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运用图表和数据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31e3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f.png)
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同时,我会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熔化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熔化是指固体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液体的现象。
2.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差异。
3.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特点,以及热量变化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五、案例亮点
1.实验互动:本节课通过冰块熔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熔化现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熔化的特点。
2.小组合作: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组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熔化?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熔化过程中热量如何变化?
2.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探讨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5728e312b3169a551a420.png)
教学过程设计(3)实验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把装有一些海波或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或蜡均匀、缓慢地加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部分小组观察海波的熔化,部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或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几次.填入表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指导学生画出熔化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图象的物理含义三、熔点和凝固点像海波这样,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像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如课本图4.2—5甲总结: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师: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现在我的体温正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总结: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思考:北方的冬天,为什么要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课堂小结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分小组观察蜡的熔化,记录实验数据,小组成员注意分工在课本图 4.2—2和4.2—3上描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熔化曲线AB段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BC段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是否对海波加热?CD段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学生记忆课本列出的晶体和非晶体思考:EF段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FG段呢?GH段呢?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思考“想想议议”第二个问题并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海波的凝固点,固体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就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达凝固点时,放热就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人教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c65d15f0af45b307e9719702.png)
二、熔化和凝固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固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探究实验:课本53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反思: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年级上册教案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年级上册教案 3.2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62e41d446bec0975f565e27d.png)
时间
t.图片
w.文本
s.视频
y.音频
d.动画
b.表格
q.其它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使用:
来源:
时间:
5
总结一般规律: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类型:
作用:
使用:
来源:
时间:
6
当堂检测
巩固知识点
类型:
作用:
使用:
来源:
时间:
类型:
作用:
使用:
来源:
教学
重点
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
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提炼的
课题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选
择分析
1
让学生想象冬天水结冰的现象和春天冰化成水的现象,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课题
展示课题
引导
纠正
提问
辅导
回答
讨论
举例
练习
猜想
实验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熔点和凝固点
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确定的融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着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非晶体没有熔点。
2、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摄氏度,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练习2:
讲解
引导
引导
纠正
思考
思考
查阅
思考
练习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晶体和非晶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4.2-4甲和图4.2-4乙所示。
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图4.2-5甲),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他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图4.2-5乙)。
想想议议:
1、图4。2-5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练习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研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讲授新课
冬天早晨会发现窗户上有一层水雾,这些水雾是从哪里来的呢?过一段时间水雾会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操场上的水会结冰,随后又会化掉,最后又会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
§4-2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化成水,固态的铝、铜、铁变成液态。
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冰。
§4-2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名称
§4-2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熔化、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以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不利影响和利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物态变化较为陌生,但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现象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讨论、多联系实际。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预习本课。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
课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练习三:
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上的收获。
学生完成目标检测。
课后练习1、2、3
解释
理由
纠错
引导
布置作业
练习
总结
板
书
设
计
§4-2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熔点和凝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