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为米(m)。

2.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 = 10^3m,1m = 10^6um = 10^9nm。

①进率:

km 10^3m 10^3mm 10^3um 10^3nm

m 10dm 10cm 10mm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 = nm25um = 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 = 25×10^12nm = 2.5×10^13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 = 25×10^-6m = 2.5×10^-5m

二、长度测量

1.基本工具为刻度尺。

2.常用工具有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

厚度。公式为XXX(N为数量),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

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

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 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物质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颗粒,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通过实验,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各种不同的原子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物质的三态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行为规律。掌握物质三态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变化。

3. 物质的分子和离子

在原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习到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离子之间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了解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二、物质的运动与力

1. 速度与加速度

物质的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学习速度和加速

度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描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日常生

活和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掌握物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力和压力

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力和压力是影响物体状态和运动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学习力和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作用规律,从而掌握它

们在物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动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学习动

力学的理论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物质

的运动特点和行为规律。

总结回顾:

通过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我们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运动与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三态、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25×10-6 m=2.5×10-5 m

二、长度测量

1. 基本工具:刻度尺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米。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长城长8851.8千米。

2、长度的其他单位包括厘米、毫米、千米等,换算关系

为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等。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起点、精度和单位。

2)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是将起点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厚刻度尺要横放。

3)读数时,要将视线垂直于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最近

的刻度线,估读至少三遍。需要注意的是,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而除刻度尺外的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和化

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时间的其他单位包括分钟、小时、天等,换算关系为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

=24小时等。

6、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无法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包括提高测量精度、增加测量次数、改善测量条件等。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电桥法。错误可以通过重新测量或者数据处理来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

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描述有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

运动状态。如果两者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研究物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 = nm 25um = m

由km→nm ,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 = 25×1012 nm =2.5×1013 nm

由um→m ,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 =25×10-6 m =2.5×10-5 m

二、长度测量

1. 基本工具:刻度尺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6、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7、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8、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9、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听见回声的最小距离为17m);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通常靠空气或骨传导传播声音

三、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应用:次声波有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产生次声波;超声波有猫狗等动物听觉、B超等。

3、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分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应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可以看西瓜熟没、瓷碗的好坏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

结(全)

一、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

二、力的作用

-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

三、力的效果

-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力的工作

-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

五、简单机械

-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六、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

七、电路基础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八、静电现象

-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

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

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声音的发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

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

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噪声减弱

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利用包括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

达等)和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光速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

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

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

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位置的描述:用参照物和位置矢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时间的描述:使用时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间。

3.速度的描述: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速度。

4.加速度的描述: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6.加速度-时间图象: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二、力和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有所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一般采用标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

6.弹力:物体因受到弹簧形变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力。

7.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8.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9.等效重力:在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力的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效重力来替代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速度、形状或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物体的位移。

3.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位能和动能之和,它是物体进行做功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分类

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学的基本思想

二、物理量和单位

1. 物理量的定义和分类

2. 国际单位制和单位的换算

3. 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4. 运算规则和量纲式

三、物体的运动

1. 运动和静止

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

四、力和压强

1. 力的概念和分类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五、力的作用效果

1. 物体受力的条件

2. 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

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4. 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六、机械能和机械功

1. 动能和势能

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3.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

4. 机械效率和摩擦力

七、热学知识

1. 温度和热量

2. 温标和温度计

3. 热平衡和热传递

4. 固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

八、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4.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

九、光的成像

1. 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

4. 光的散射和彩色的成因

十、声学知识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调节

3.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声音的频率

4. 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

十一、电学知识

1. 静电现象和电荷

2. 电场和电场力

3. 电流和电流强度

4. 电阻和电阻定律

十二、磁学知识

1. 磁场和磁力线

2. 磁力的作用和磁力的大小

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一般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分子的结构: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机械的简化模型:

- 质点: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无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 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均匀运动、加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 力与运动:

- 力的性质:力的来源、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为合力,合力可分解为多个力。

-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力的不平衡:力的合力不为零,物体加速或曲线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状态下保持静止,运动状态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定律。

5. 机械运动的描述与解释:

- 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运动的远近: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径无关,位移的计算公式。

- 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靠声振带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解释: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6、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7、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8、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9、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听见回声的最小距离为17m);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听到声音正常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耳聋的分类: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等于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t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S=Vt t=S/V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

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得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内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回声测距(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高低跟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跟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人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音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