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气候区划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的气候》课件

《我国的气候》课件

总结
1.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 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 月,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慧眼识图
1.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的气候差异,说说它们各自发展旅游 业的优势?
2.你能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吗?
气候复杂多样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梳理归纳
气候特征
气 候
影响因素
气候要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形 降水
气温
雨热同期。与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总结
气候特征
优势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 气候复杂多样 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①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显著
②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 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不足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橘老弟,到我们这来玩吧。
噢,你们那边好冷 啊!!!!
-16℃
16℃
-16℃ -8℃
0℃
8℃
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4℃
16℃ 8℃
24℃ 28℃
28℃
温故知新
在温差一样的情况下,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 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温故知新
请大家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计算并且比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 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验证结果

中国气候(高中地理)PPT课件

中国气候(高中地理)PPT课件

4500—8000℃
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 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8000℃
滇、粤、台的
热带 南部和海南省
>80. 00℃
水稻,一年三熟 23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
•形态特征 •气温特点 •影响因素
•数值特征 •相关计算 •影响因素
.
24
观递变 比疏密
1、等温线的疏密:
-30
太阳辐射因素 季风环流因素
20
--降水集中在夏季
--南方雨季长,北 方雨季短
--降水量年际变化 大
--年降水量自东南 向西北逐渐减少
.
5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海陆位置
受夏季风影响强 弱
(1)降水量及其 变化
(2)冬夏季温度
海洋性与大陆性 差异
.
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地形
(1)影响气温。海拔高, 气温较低,海拔低则气 温较高;寒冷气流在山 的背风坡气温上升(“焚 风效应”)
空间变化规律 请指出我国 冬季气温空 间分布的主
要特点
请找出1月 0℃等温线经
过特的殊地值区 12
1、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一月气温分布特点:
• 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逐 渐降低
• 南北温差大(南北温 差超过50℃)。
• 最低气温在漠河,最 高气温在南海诸岛。
• 0℃ 等 温 线 大 致 秦 岭—淮河一线,向 西经过青藏高原东部 边缘。
注意:不同图比较时,一定要考虑等值距的大小 是否相同。不同等值距的图不能直接比较等值线 的疏密情况。
随纬度的增高 气温降低
(2)影响气温 的年较差
随纬度的增高气
温年较差增大
.
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中国的气候》PPT课件

《中国的气候》PPT课件

读图回答 3、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夏秋多,冬春少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 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动动脑筋
4、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 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为什么?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
6、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太平 既有来自_____ 洋的_____ 季风,也有来自______洋 东南 西南 印度 的 _____季风。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读图回答
7、东南季风主
东部 要影响我国的____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低气压 低气压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注意观察
五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六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地区,西南季风主
西南 地 要影响我国____
华南 地区 区、____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读图回答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8、我国西北内
陆地区受不到夏季
风影响的主要原因 远离海洋和 是———————
山脉阻挡 ————————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读图回答
9、季风区和非季
非 季 风 区
大兴安 风区大致以________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共81张PPT)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共81张PPT)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中国的降水
降水的类型
地图册P29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国的 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 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短。
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减低,南北温 差大。 形成原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 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 弱 , 而且白昼时间 短 ,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其他原因吗?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思考: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南方的影响?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为何难以受冬季风影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1、季节变化特点: 不均匀,集中在夏秋季节 _________ ,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中国的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
(1)季风:受夏季风 的影响程度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 (2)海陆位置:西北 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 以到达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中国的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
吐鲁番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练习:降水最少的地方
黑龙江省北部16° 海南岛28° o 南北温差约12 C

第六章 中国气候区划ppt课件

第六章 中国气候区划ppt课件

半干旱 2~5 0.5~0.2 -400~-800 500~800
干旱 >5 <0.2 <-800 >800 <0.10
年降水蒸散差r-Ep (mm) 年蒸散差Ep-E(mm) 年蒸发比E/Ep
实际蒸散量
0.90~0.60 0.60~0.30 0.30~0.10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第五节 主要分区简介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柯本气候法
(德语:Effektiven Klimaklassifikationen,意为“有效气候分类 法”),最被广泛使用的气候分类法,由德国的气候学家弗拉迪米 尔· 彼得· 柯本所发展出来的气候分类法,1918年发表分类法德第一个 完整版本,1936年发表最后修订版本。
一、中国气候区划的分区简介
气候带 I 寒温带 II 中温带 III 暖温带 IV 北亚热带 ≥10℃天数 <100d 100~171d 171~218d 218~239d ≥10℃积温 <1600℃ 1600℃至 3200~3400℃ 3200~3400℃至 4500~4800℃ 4500~4800℃至 5100~5300℃ 3500℃至 4000℃ V 中亚热带 239~285d 5100~5300℃至 6400~6500℃ 4000℃至 5000℃ VI 南亚热带 VII 边缘热带 285~365d 365d 6400~6500℃至 8000℃ 5000℃至 7500℃ 8000℃至 9000℃ 7500℃至 8000℃ VIII 中热带 IX 赤道热带 365d 365d 9000℃至 10000℃ >10000℃
农业气候区划的种类不同,它们所能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三、气候区划的任务

高中地理PPT课件中国气候

高中地理PPT课件中国气候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_____ 武汉 、_____ 广州 、_____ 北京 、 _______ 哈尔滨 。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 4、5、6、7、8、9 月,武汉为 __________________ 3、4、5、 6、7、8 月,北京为______ 7、8 月。 7、8 月,哈尔滨为_____
湿润地区
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原因 是: 受来自大西洋气流影响
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原因 是 : 纬度高,蒸发小
干湿地 区 湿润地 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年降水量>400mm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降水量>蒸发量 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作物熟制
东北和内蒙古大 部分、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玉米、谷子、甘薯
暖温 带
亚热 带 热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地区和新疆南部
3200— 4500℃
4500— 7500℃ >7500℃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中国的气候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特征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影响因素: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的你 阐的 述正

观文 点,
文 字

是 您 思




的 提 炼

人 :

划 请

的中 背国 景气 和候 意区 义划

的中 方国 法气 和候 标区 准划

的中 结国 果气 和候 特区 点划

的中 应国 用气 和候 影区 响划
目 伍录
的中 未国 挑来气 战发候 展区 和划
中国气候区划面临的挑战 和机遇
气候变化:全球变 暖、极端天气事件 等对气候区划的影 响
人类活动:城市化、 工业化、农业发展 等对气候区划的影 响
技术进步:遥感、 GIS等技术在气候 区划中的应用和发 展
政策支持:政府在 气候区划方面的政 策和资金支持,以 及国际合作机遇




汇 报 人 :
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 海南岛、台湾南部和云南 南部
中国气候区划的特点和规 律
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季风气候显著: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分布:中国温度带分布广泛,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
降水量分布:中国降水量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 量较少。
景区中
第 一
和划国 章
意的气
义背候
气候区划的概念和目的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区域的方法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中国气候(共45张ppt)

中国地理-中国气候(共45张ppt)
复习回顾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3.等温线的闭合及其影响因素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分布特征的描述
①数值变化 从哪里向哪里升高/降低等;
成组等温 线分布特 征的描述
②极值
③形态 特征
走向特征 大致与(纬线、海岸线等)平行 (沿什么方向延伸),分段描述
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东部地区
Hale Waihona Puke 的雨带推移进
退
华北、东北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7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北方 雨季
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大本 P74
疆南部
一年两熟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4500—8000℃ 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 到三熟
滇、粤、台的 热带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一年三熟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季雨林
(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 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 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
__8__℃<T1<_1_2__℃<;__2_4__℃<T2<__2_8_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_山__谷__(_谷__地__); BB′属于_盆__地__(洼__地__)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中国的气候PPT课件

中国的气候PPT课件
•9
2、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1)、我国主要位于地球五带的哪一带?
北温带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什么?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1000℃积温
•10
阅读内容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 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上 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 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 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 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写作
冬季干燥、南 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多雨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高寒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23
四、气候类型的成因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地势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高寒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24
四、评价
利 弊
利:光照强、 风力大
新疆、内蒙古高原 气候干旱 西部、青藏高原西 主要为荒漠•20 北
二、气候类型与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寒气候
季 亚热带风季风气候
气 候 热带季风气候
•2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阴山
•22
三、气候特征
冬季严寒, 夏季高温, 常年干旱少雨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 太寒 阳夏 辐2凉 射、,强雨热同期
•7
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温 1、气温的分布
(1)、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 往北气温越低。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8
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地理中国气候》课件

《地理中国气候》课件

中国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拥有多种气 候类型,如热带、 亚热带、温带、 寒带等,为旅游 提供了丰富的选 择。
季节变化明显:中 国的四季分明,每 个季节都有其独特 的气候特点和旅游 景观,如春天的花 海、夏天的海滩、 秋天的红叶、冬天 的冰雪等。
气候与文化结合: 中国的气候与文化 紧密结合,如江南 水乡、西北沙漠、 青藏高原等,为旅 游提供了丰富的文 化体验。
中国气候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西南山地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华南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
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 量适中
地理位置的影响
纬度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地貌:中国地貌丰富,包括沙漠、草原、森林、湖泊等,这些地貌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拔:中国海拔高度差异大,从海平面到珠穆朗玛峰,这种高度差异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 响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这种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形成有 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北非 季风等
海陆位置:中国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海洋性气候和内陆性气候并存
地形影响:中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不同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
季风影响:中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地形地貌的影响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这些地形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 影响
探险旅游:如西藏、新疆等,四季 分明,适合探险旅游
汇报人:
病虫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柯本气候法
(德语:Effektiven Klimaklassifikationen,意为“有效气候分类 法”),最被广泛使用的气候分类法,由德国的气候学家弗拉迪米 尔· 彼得· 柯本所发展出来的气候分类法,1918年发表分类法德第一个 完整版本,1936年发表最后修订版本。

利用温度,雨量的年平均值与其年变化
设计一种气候分类法。首先对物的分布与气 候的关系作了研究,找出植物分布与气候分 布的联系,归纳出几个实验式作为区分气候 的标准。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 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 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 这一条件决定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 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 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 或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 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 候带。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柯本气候法优劣 该分类法的优点是标准严格,界限明确,应用便利,并且较 其他分类法更适合于景观带,故被广泛应用。 缺点,其最大缺点之一是对于干燥气候的标准大半是人为的。 因为高度可以影响温度,所以在该法中的气候图上气候分布 相当紊乱,天气气候的观点而论,各种气候带的气候不能 相混,这种分类法未全面考虑到这一点,所以由于高度因 素又造成了许多不合理的缺点。 此外,这种分类法对于小范围地区不适宜应用。
丰富的气候资源并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
防止不利的气候条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
地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二、气候区划的作用
(1)提供气候环境资料;
(2)提供气候资源条件;
(3)指出环境和资源的空间关系; (4)提供国民经济预测的基础。 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因时、因地制宜服务。 农业气候区划可以从科学上论证现有农业布局、种植制度 和农业技术等是否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了该地区的农业气候 资源,为进一步调整农业布局,农业技术革新,新品种引 进和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提供气候依据。
第六章 中农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气候资源
1、气候资源概念
指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特点。例如自然界的能量、光照、 水分和风能等。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是各种气候形成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纬度 的高低、距海的远近、地形地势的不同,各个地方的气候具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其分布错综复杂。
1978~1985年的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中,农业 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被列为重点研究项 目。 这一区划集各家之长,将全国依次划分为3个 农业气候大区、15个农业气候带和55个农业 气候区
第二节 中国气候区划的目的、作用 和任务
气候区划的目的 气候区划的作用 气候区划的任务
一、气候区划的目的
在于了解各种气候要素的区域组合和差异, 揭示气候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发、利用我国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气候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区域内气候特征和成因的相似性和 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区划等级系统,把不同尺度的气候 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次级气候区的工作。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方法
实验分类法 成因分类法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实验分类法是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的长期 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来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 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带和 气候型。柯本、桑斯威特、沃耶伊柯夫和杜库洽夫等分别 为这一大类的代表。 成因分类法是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 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 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 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这一派的学者很 多.最著名的有阿里索夫、弗隆、特尔真和斯查勒等。
二、国家机构组织的集体研究
中国科学院:1956年发表了 《中国气候区划草案》, 1959年发表了《中国气候区 划初稿》。 中央气象局1958年、1962年 两次部署各省、地、县的气 象单位对所属地区进行气候 资源调查和气候区划,并出 版中国气候图集,作出新的 全国气候区划。
竺可桢,张宝堃
三、原国家农委组织的全国农业气候区划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参照国外学者的区划方法:竺可桢,涂长望,卢鋈以及自 然区划工作委员会 将国外的区划方法应用于我国:吴和庚,陶诗言等用桑斯 维特方法 用统计方法分析一个单一要素所作的气候区划 运用某些综合性要素的分布特征做出的中国气候区划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我 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 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 《中国气候概论》(1935)、《物候学》 (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等。发 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 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 我国优厚的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 确途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 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 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 度评价。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 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250mm年雨量线四条等值线作为区划的重要标准,将全国划分为10个气
候区,每区之下再分若干副区,即:①东北区(4个副区),②塞外草原区 (2个副区),③新疆山地区,④西北荒漠区(6个副区),⑤华北区(2 个副区),⑥华中区(5个副区),⑦华南区(2个副区),⑧海南区(2 个副区),⑨华西区(4个副区),⑩西藏区。
一、学者自发的个人研究
竺可桢:1931年以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等为主要指标,把中国气候划 分为华南、华中、华北、东北、云南高原、草原、西藏和蒙新等8个区 。 涂长望:1936年在竺可桢的气候区划基础上加以补充而完成,将全国划分为8 个类型区:东北类、蒙古类、华北类、华中类、华南类、华西类、西藏类、 西藏东南部。 卢鋈: 1949年,以1月-6℃等温线、1月6℃等温线、750mm年雨量线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