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英 文化生活 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考情呈现
目录
1.体味文化
高考试题
10年广东选;10年天津 主;11年山东主、安徽 主;12年广东选、江苏 选、安徽选
所涉考点
文化的特点(物质载体);文 化的力量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文化与经济、10年全国主、 江苏主、 政治 北京选、福建主、浙江 主;11年江苏选、安徽 主、天津选、主;12年 广东选(09年浙江主) 1.感受文化影 响 10年广东选、天津选; 11年全国主、山东主、 浙江选、天津主、北京 主、广东选;12年北京选 10年全国主;11年全国 主、山东主、安徽主、 福建选、北京主(09年 浙江主)
其他重要问题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开展文化交流的意义 3.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5.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意义 6.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分析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必要性 7.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分析建设核心价 值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单元:文化继承与创新
单元特点:逻辑清晰,命题点多,全面深入复 习


古梯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土保持系统工 程的范例。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和广西龙脊梯田 是我国三大古梯田。三大古梯田之美,在于“森林、水系、梯田 、村寨”四素同构。今天,人们又发现了农耕价值中蕴含着新的 价值,首先是古梯田的文化价值,其开发与保护将使古梯田的旅 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领域; 其次,古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为现代坡耕地 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要保护古梯田,限制过 度开发,实行生态补偿,并加强古梯田恢复和配套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古梯田 的意义。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 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保护古梯田有利于更好地认 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展现古代农业的成就。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古梯 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为现代坡耕地治理工程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古梯田的开发与保护, 将使古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起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习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总结设计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习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总结设计正式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课方案澄迈中学政治组郑义芳本课时教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教材剖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是依据《一般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所列的“掌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此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赐予正确客观的评论”这个学习重点编写的,解说1 课时。

《课标》列了客观全面的评论大众文化现象和什么是大众文化、如何建设大众文化两个知识点。

所以本课设置了“今世文化生活素描”、“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道的文化”三个子目。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中心议题是发展中国特点的先进文化,这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生活所要达到的目的。

经过文化生活的学习,是我们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密不行分的,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是在必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都是在必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人们在文化生活方面面对着众多的选择,一定是非分明。

在全世界文化的大潮下,一定弘扬我们优异的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

所以本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过对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现状的直观认识,领会此刻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知道目前的文化生活的复杂性,既存在着踊跃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也存在下落伍文化和腐败文化,让学生认清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学会自觉选择踊跃的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拒绝和抵制落伍和腐败的文化生活。

为下一框的教课埋下了伏笔。

二、学情剖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易能力状况经过检查:学生经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1)知道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认识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已经基本掌握了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2)具备了必定的剖析和解决文化问题的能力。

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学习提纲】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了解)(1)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大众传媒的影响,,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①喜: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表现:能充实人们的______________, 传播____ ________;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_____ ________,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________________。

②忧:原因:,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表现: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③启示: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理解)(1)含义:面向,反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原因: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要求:发展大众文化,①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②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③努力贴近______、贴近______、贴近______, 创新______、创新______、创新_____;④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和精神,一切______________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_______________, 促进_________________ 。

巧用音乐实现《文化生活》课堂德育目标

巧用音乐实现《文化生活》课堂德育目标

巧用音乐实现《文化生活》课堂德育目标发表时间:2012-05-15T09:21:07.51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吕一容[导读] 音乐,本身就是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四川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吕一容今年秋季,四川省“新课改”的首届高中学生(高2013级)正在学习的思想政治课是《文化生活》。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落实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德育的时代性、生动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尝试着把音乐引入了《文化生活》课堂教学。

音乐,本身就是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

”没有音乐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

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对德行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正直的愉快。

”音乐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

因为,“音乐作为最富情感的一门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

……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是坚定。

所以音乐在德育教育中才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

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性,而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说理性。

为了减少政治课“说理引导”的枯燥乏味,增强其趣味性,我把音乐引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情感效应,使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化,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在备课时,就从网络下载与《文化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音乐,保存在手机里,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契机,使用手机播放音乐。

这样教学,既能丰富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体现其“文化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德育目的,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下面,我举例说明我的这种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讲“体味文化”(教材P4)时,播放《十送红军》配合教材插图“合唱《长征组歌》”实施教学或者播放谭晶演唱的《人间遂宁》,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

文化生活教法分析

文化生活教法分析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东电中学周秀英本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是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教材的逻辑终点和落脚点。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了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如何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当代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整个教材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四个单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与第一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多样性的文化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与第二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的方向,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充分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对大众传媒进行正确引导,防止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传播和侵蚀。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增强我国文化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与第三单元之间的关系➢任何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扬广大,特别是要大力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

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

(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案

五峰一中高一政治教(学)案课型:新课时间::2011年6月备课组:高一政治组编写: 文红艳审核: 林有刚计划课时:2节实际用时: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提示与建议:资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生活、边远地区文化生活等,展现了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现着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的发挥:在设计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安排学生自学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体现这一理念。

2、注重课堂文化的建构。

民主、开放、竞争和谐的课堂氛围。

3、贴近生活: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3、贴近高考:选取近几年相关的高考题,了解高考在本框怎样考。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化实质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三、知识联系:《政治生活》综合国力的内容。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2、练习法。

3、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五:学法指导: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教学模式:3.15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针对性讲解、典型练习各约15分钟时间)七、教学环节(三个环节)●课前5分活动:1、学生活动(内容略)2、教师课前时事渗透:(一)先学:基础自主学习●基础自主学习(约15分钟)1、宏观把握:自主学习教材,简要建构本框知识体系并展示。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3篇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3篇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一: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风情况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前五个班的政治科教学工作。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敏捷,学习习惯较好的优秀学生,只要我方法得当,要求合理,他们还是很容易沟通的,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合作是很愉快,今年我将发扬好的,调整不足的,争取做得更好。

三、教材分析:高一年级文化生活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第二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传播与继承有什么意思?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第三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共有三课,让学生明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提高辨识能力,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抵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表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谐文化;做“四有”公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教学目标: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赵英+德育计划

赵英+德育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王四营中小学分校赵英一、班级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37人。

有学困生8人,优秀生6人。

弱智一人,从每月的月考看考试成绩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气氛比较浓厚。

但是班级中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过于薄弱,所以个别学生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不是很好。

例如:韩浩韩明宇周志康王梦萍等有几位学生汉语拼音都不会。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属于打工子弟,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健康成长,夯实德育基础。

本班制定德育计划如下。

二、指导思想继续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各级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工作要点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师德为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注重每个学生的全员发展;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修养和优秀的人格素养为重点,以全面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为核心,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三、班级精神班级奋斗目标:弘扬学生个性,建设文明班集体。

班级格言:我为班级而骄傲,班级为我而自豪。

班风:团结协作,文明守纪,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四、本学期德育工作重点是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本学年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行为习惯及常规养成。

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训练有素,方法灵活,善于指导,常抓不懈,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促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守时、仪表、卫生、安全、劳动”等良好行为习惯。

2.本学年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的成功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发挥班干部在班集体中的主导作用,指导他们大胆进行班级管理,开展各项有益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3.本学年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怀抱理想,肩负责任。

崇高的理想是学生行为的动力,是学生产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导学案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导学案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审核:包科领导:编号:12组内评价: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围绕“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一目,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现实生活,探究以下问题:(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课堂检测案1、文化创新是()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B.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C.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D.文化发展的实质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到汉武帝时终于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说明()A文化在创新中发展B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变化之中C信奉黄老之学是权益之计D儒家学说也是先进性与落后性的统一体课后拓展案1、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A.社会实践B.客观事物本身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 丰富发展民族文化C. 推动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 产生更多优秀文化作品3、黄老之学对恢复和发展西汉经济、巩固新生的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说明()A文化具有继承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C黄老之学是先进文化 D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4、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说法正确地组合是()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发展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A.广大文艺工作者 B. 人民群众C. 各行各业的艺术家D. 英雄人物高二年级《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主编:杨丽娜审核:包科领导:编号:13组内评价: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课前预习案---------导学诱思,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

快乐生活课程实施方案(赵建英)

快乐生活课程实施方案(赵建英)

“快乐生活”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生活教育理论”和“以人格为中心课程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以“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的三生教育为理念,从生本需求——快乐生活、健康生存出发,开发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学生生活经验及学校社团基础相吻合的“快乐生活”课程。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传授为辅,以课堂为基地,社团为载体,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培养出丰富多采的人格。

二、理论依据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思想“生活即教育”,给我们的课程开发遵循“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提供了依据,“社会即学校”,为我们的课程实施时强调“带回去实践”找到依据,“教学做合一”,又为我们课程“体验为主,传授为辅”的实施方法找到了依据。

2. “以人格为中心”的课程观。

以人格为中心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人格。

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位学生的成长,为了社会的和谐与文明,为了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使人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与全面发展的智能,让每个学生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有生活的质量。

”它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视为根本,这种既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课程”中得以集中体现。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该课程实施的对象基本吻合,而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提炼出少年儿童共性的性格心理特点,为开展好该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活动环境和资源分析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让教育使人“三生”有幸。

基于“三生”教育的理念,学校多年来寻求与探索推进深化素质教育的抓手与途径。

其中依托社团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被视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特别是自去年学校被列为绍兴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共同体学校以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变育人模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更成了学校主要的办学目标,所以该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很好的活动环境。

8--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8--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2、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例如: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非闻轶事”等等。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当代文化建设的状况,以及如发展大众文化的问题。明确了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应该全面认识、看待当前的文化现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然而,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当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呈现的特点与原因。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人教版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人教版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人教版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教学重难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2004年6月,着名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病逝。

常香玉一生从艺七十多年,她博采众长,独创新腔,被誉为“豫剧皇后”,她表演的《花木兰》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常香玉幼年学艺,学习的是豫西调,当时的豫剧除了豫西调外,还有祥符调,豫东调等。

艺人之间门派分明,唱豫西调的绝不唱豫东调。

常香玉不拘门户成见,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体,收各家各派之长,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开创“常派”豫剧唱腔,为豫剧艺术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

常香玉独创“常派”豫剧唱腔,是不是仅仅来自她的灵感和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以上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归根结底是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间)中国书法是由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楷书、草书到行书一直发展过来的。

通过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书法的发展,概括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就是汉字简化的历史。

新的字体都是在原来的字体中发展过来的。

雕塑艺术在继承传统技艺、材料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一、制定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为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学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高二(1)、(2)2个班教学,从学生各方面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纪律性差异较大,一班作为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纪律性也不错,因此针对二班的学生,总体上应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全面提高成绩。

二班整体情况也较好,但个别学生纪律性差、学习不积极,因此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文化生活》总体目标1、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

3、使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7、使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一)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生活》第5课学案1

《文化生活》第5课学案1

范水高级中学08-09第一学期高三政史班政治学案(23)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保证。

4、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

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创新是继承的。

文化创新,6、文化创新的过程,是的过程,是的过程,是的过程。

7、(20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高考要求】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②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③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④理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⑤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知识结构】【学习内容】1、文化发展的实质: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文化生活课“五步教学法探讨

文化生活课“五步教学法探讨

文化生活课“五步教学法探讨本文所说的“五步教学法”包括: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和学生践行五个环节。

一、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般是指以教材的框题为单位(即每节课撰写一个),将教学的过程用图表展示出来的程序。

撰写教学流程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总体思路,它应该与教师的备课合二为一。

(一)教学流程基本内容教学流程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预设,案例的引入,引入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探究的问题,形成的理念,对学生的践行要求等。

流程图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具体的学情,具体而准确,有可操作性,并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展示案例的方法、手段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由学生个体展示、学生小组展示、教师展示、师生互动展示,也可以采用口述、幻灯片、播放音乐、观看视频等不同的手段展示。

探究的问题要做到“三贴近”:贴近案例、贴近要形成的理念、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形成的理念是指教材中的基本观点,要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来形成。

(二)为什么要写教学流程图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流程的撰写过程就是教师预设的过程。

科学合理的预设,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有助于提高生成的质量与水平。

科学合理的预设,还应充满教学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这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掌控。

二、情境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这就是情境导入。

以情境导入,学生易于产生角色感、真实感、现实感,进而融入教学的氛围中。

(一)如何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设计好教学情境的关键是把握五个“什么”,即教材的要求是“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上好文化生活地复习课及案例评析

如何上好文化生活地复习课及案例评析

专题8 必修3如何上好《文化生活》的复习课及案例评析主讲人:梁侠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组研制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赵聪原海淀进修学校校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特级教师吴国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陈昭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梁】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怎样上文化生活的复习课。

所谓复习课,就是在课程内容告一段落或者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的反思整理。

究竟怎样做更为有效,我们想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今天,我们准备探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上好《文化生活》复习课的一般思路是什么,二是上好《文化生活》复习课的具体思路是什么,三是上复习课时是与上新课一样,需要情境导入、情境分析,四是上复习课是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五是综合探究是否要在复习课上重点加以研究。

【吴】我先来谈谈上好复习课的一般思路吧。

一般每课学习结束后,要有一个简要的复习或梳理,以便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同时可以从逻辑上推演到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其次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是以整本教材为单位进行整体复习。

【梁】我接着小吴的话题,说一说,从具体操作看,上复习课的具体思路。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总体知识框架梳理2.重点难点知识分析3.知识之间关系分析4.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所以,从复习课看,要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

从一般教材内容逻辑上看,教学内容是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或者思想观点提升)。

但是复习课的逻辑就应该是直接思想观点的深度分析,再到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从文化生活的整体内容看,首先要明确内容设置的理由,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框架统领下再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同时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例如,1.文化生活的总体框架:(略)《文化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的作用。

从四个课改区的高考题目可以看出,山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广东:(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海南: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宁夏: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意义。

用哲学方法整合《文化生活》知识

用哲学方法整合《文化生活》知识

··EF:GHIJKLM$NOPQ◇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韩 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来整合其他教材的知识,以构建知识结构,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文化生活》这本教材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的知识,分别是: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可以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来构建《文化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讲的是文化的共性问题,主要讲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为什么要发展文化(文化的作用)、怎样发展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的是文化的个性问题。

第三单元侧重讲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侧重讲解了中国当代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可以下面的方法来整合《文化生活》教材知识,具体如下页图所示。

27近几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往往以“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或分析什么问题”为设问形式进行考查。

这样的设问范围较宽泛,同学们在解答时应该将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打通,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灵活选用答题要点。

如回答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的措施类试题时,首先要考虑个性方面的措施,若个性方面的措施内容较少,也可以从一般的措施方面回答。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中有很多措施与促进文化创新的措施相同。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0(2)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回答出82··中医药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入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中医药文化这一具体信息进行答题。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案例防城中学李丹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可充分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1)准备电影《红衣少女》片段,并制作PowerPoint课件。

(2)播放音像资料,以此引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略)。

学生:提前预习本课,搜集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

2、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在学生的自学阶段,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材料、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完全抛给学生。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

(1)、当代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为什么?(2)、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①、“喜”的原因及表现(结合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说明)。

②、“忧”的原因及表现(结合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说明)。

(3)、面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国家、企业、个人应该如何做?(4)、当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结合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说明)。

(5)、我们应该根据人民的需求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查阅资料,深入思考、探究。

这一阶段是每个学生根据本节课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一般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要让学生及时记忆,属于为什么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认真的思考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可圈点批注留待下一阶段讨论时解决。

3、分组讨论,解疑释惑这是认知思维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旨在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10人,组长主持。

经过学生相互争辩和师生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

教师:(1)、组织学生重点讨论(2)、(5)问题。

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要以引导、启发为主。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专题复习交流材料高密市凤城中学:周建军 崔宗花 姚彩美 王四香 赵明昌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 主干知识图表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的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意义 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内容* 文化在交流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中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文化的继承 的继承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与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发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 重、难点简析1. 重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传播的前提,学生掌握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文化多样性和时政结合比较强,是基础理论知识。

文化传承与创新(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明确二者关系有利于感悟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而且在实际生活存在对传统文化两种错误倾向(全盘肯定、全盘否定),理解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掌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都离不开实践,同有利于悟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原因,让学生初步确立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

2、难点:(1)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既保留又因时而变,学生误为“矛盾”,对其理解存在着一定难度;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但学生容易忽视消极作用,只看到积极作用。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知识方面难以区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化生活》教学计划及进度
赵学英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文化生活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第二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传播与继承有什么意思?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第三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共有三课,让学生明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提高辨识能力,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抵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表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谐文化;做“四有”公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使用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及结合本班学情,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

虽然中考时开卷考,但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我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
(1)每一环节有小检测
(2)每节课有当堂检测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反思,多听课、评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6、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生活教学进度计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