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2.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 ,驶过了48m ,求: (1)汽车在6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48m 处之后接着若以1m/s 2大小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6s 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8 m/s ;(2)v2 m/s ;(3)66m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48/8/6x v m s m s t ===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v 0t+12at 2得:0148126/2/262x v at m s m s t --⨯⨯===(3)加速6s 后的速度为:v=v 0+at=2+2×6m/s=14m/s 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14vt s a ''== 减速6s 通过的位移为:x ′=vt −12a ′t 2=14×6−12×1×62m=66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房屋B. 云层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D.游标长尺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A.当时外界无风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D.烟有惯性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3)要估读到的下一位,并记下.(4)多次测量取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11、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著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以为参照物,判断运动了八万里.12、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运动.1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运动得最快.14、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5、(2008•扬州)如图所示,甲图中橡皮块A的宽度是cm;乙图中电流表的读数A;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16、学校的实验桌上摆放着如下器材:三角板一套(两块),刻度尺一把,大头针以及足够长的白纸条,圆柱体一个.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从中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测圆柱体周长的实验,误差越小越好.写出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17、造纸厂生产的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是它的横截面.从它的标签上知道,纸的厚度为d.但是,要想知道纸的总长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纸很薄且卷绕的很紧,所以无法数出卷绕的层数;又因为纸筒上卷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方案,估测卷纸筒上所卷绕的纸的总长度L(用相应的字母表示您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量,最后写出计算纸的长度的表达式).18、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19、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帮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江去打捞宝剑.这个故事就叫“刻舟求剑”.请你回答: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去的吗?这个人没有捞到宝剑而闹出了笑话,说说这个笑活里包含着的物理道理.20、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第二章答案及解析1、故选D.2、故选B.3、故选C.4、故选B.5、故选A.6、故选B.7、故答案为:1.83~1.86均为正确.8、(1)计算时要看清楚测量值,不要把数值代错;(2)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解答: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故答案为:弄错课本的厚度和纸的张数,0.7cm/(178/2)=0.007865cm.9、解答: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故答案为:3;38.3.10、解答: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故答案为:(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11、分析:①“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②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轨道近似看成圆,轨道半径1亿5千万公里,地球绕太阳一周按365天计算,连接日地的半径每天绕过的圆心角约1度,于是地球运行的路程(弧长)=2πR/365=250万公里=500万里!即地球上的人相对于太阳日行500万里,而不是8万里.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解答:解: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显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轴.故答案为:地轴,人.12、分析:(1)根据冒得烟可以判断有西风,再根据小车上的小旗子,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2)采用参照思想和假设方法.解答:解: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西风.(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西风的影响,被刮向东方;②当甲车向西行驶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③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小于风速,小旗子还是刮向东方.(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西行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东行驶,当车速使小旗子向西刮,西风使小旗子向东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还是刮向西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故答案为:西;静止;西.点评:(1)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判断小旗子在东风和车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断小车运动情况.(2)假设方法经常运用到解题中.13、分析:相对于地面向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以速度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就向后退,如果以慢的为参照物,运动快的物体仍然向原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解答:解: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说明甲和乙是相对静止,即相对与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说明相对应地面丙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更进一步证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的速度最大.故答案为: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4、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造成“楼要倒了!”的错觉.故答案为:乌云;运动.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15、分析:三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刻度尺要先看清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电流表要先看清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秒表先看内小表盘,再读外面的大表盘的示数.解答:解:(1)刻度尺的示数为:1.00cm+0.25cm=1.25cm;故答案为:1.25(应该在1.24-1.26之间都对).(2)根据电流表连接的量程,示数为0.2A+0.06A=0.26A;故答案为:0.26.(3)内表盘读数为1min,外表盘读数为5s,故秒表读数为1min+5s=1min5s;故答案为:1min5s.点评:本题重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刻度尺要估读,最后一位估读值可能不同;二是电流表必须先看清连接的量程;三是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这三个问题在三个测量仪器上都容易出问题.16、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可以使用白纸条绕圆柱体一周,并用大头针在重叠处扎一个小孔,测出相邻两小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周长,这种测量长度的方法叫以曲代直法.为了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解答:答: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步骤:(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一周多,在纸条的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2)将白纸条展开,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L1;(3)在圆柱体的不同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记下测量结果为L2,L3;(4)求出平均值就是圆柱体的周长,L=(L1+L2+L3)/3。
八年上物理《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训练(含问题详解)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讲解一、基本概念复习:1、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的位置不断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小红与小莉并肩在校林荫道下步行,以小红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以树木为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因此运动与静止是相对。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 s通过15m,则它1 min内通过 m。
3、5m/s= km/h 54 km/h = m/s 72km/h = m/s二、基础提高练习: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2、如图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4、图8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1、2007年4月18日,我国实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参与这次提速的列车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叫动车组,代号用“D”开头,其时速均在二百公里以上。
若一“D”字头列车在某路段上以216km/h=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同学要想以1.5m/s的速度横穿9m宽的铁路,则他至少应在距列车m处横穿图8铁路才安全。
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2:1,通过路程之比为3:4,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A.3:2B.2:3C.8:3D.3:8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苏炳添跑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到他跑得飞快,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苏炳添自己B.跑道C.电视机屏幕D.电视机旁的我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 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7.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煮粽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是静止的8.2021年5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太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太空探索的空间站有了物质保障,我国对太空探索又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B.利用火箭把“天舟二号”运送到太空的过程中,火箭对“天舟二号”做了功C.“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对接后,“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9.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汽车行驶D.运动员跑步1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11.如图甲所示,货物A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1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货物B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2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2.“平均速度”概念建立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控制变量法C.理想模型法D.极限思想法3.今年珠海航展共设三天公众日(11月11日至13日),每天开放时间为9:00—17:00,本届航展安排精彩的飞行表演及地面装备动态演示,观众须提前30min进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飞行表演时,分析飞机的飞行姿势,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B.观众提前30min入场,“30min”指的是时刻C.9:00,17:00指的是时刻D.飞行表演时,几架飞机正在并排飞行,以地面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4.一个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A.位移大小是3m B.位移大小是1m C.路程是1m D.路程是2m 5.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推断()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越来越大C.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变D.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逐渐增大6.2022年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圆满落幕。
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进行的歼-16飞行完美地展示诠释了这句话,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是高难动作。
对于歼-16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研究歼-16百米低空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的高难动作时,歼-16不能视为质点B .歼-16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平均速率C .歼-16为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质量应适当大些D .图中歼-16编队在飞行间距不变的时间内,它们可能都在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急动度j 是描述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j t∆=∆,它可以用来反映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舒适程度,当交通工具的急动度为零时乘客感觉最舒适。
中考物理专题1 机械运动(解析版)
专题1 机械运动一、单项选择题目1.(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
“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
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详解】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B 正确;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 错误;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B 。
2.(2020·山东省泰安市)一辆长20m 的货车,以72km /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货车的速度v=72km/h=20m/s 的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1=180m 20m/ssv==4s 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s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2=2120m 20m/ssv==6s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3.(2020·贵州省黔南州)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 mmB. cmC. mD. km【答案】B【解析】【详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cm,而如果为6.25mm,即0.625cm,不符合实际,则6.25cm更符合实际。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A.1:13B.4:9C.1:2D.3:42.如图所示,中国空军中个头最大,被称为“胖妞”的Y - 20运输机,曾驰援武汉运送医疗物资。
关于该运输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机舱是运动的B.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大C.轮胎较多,停放时可以减小飞机对地面的压力D.轮胎上的花纹,着地时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3.如图空中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机的状态列队飞行。
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天空中浮动的云B.地面C.地面上的人D.“歼10”战斗机4.下列对于生活中物理量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三学生小明的身高为15.2m B.教室中一根粉笔重500gC.黑龙江省夏天的气温为55℃D.一节干电池的的电压为1.5V5.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得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分别为18.4cm、18.3cm、18.6cm、18.72cm和18.5 cm,该铅笔长度最接近于()A.18.6cm B.18.5cm C.18.4cm D.18.3cm6.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约76dm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C.吉林省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D.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7.下列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箭升空B.跑步的运动员C.爱国运动D.下落的雨滴8.马明在家长陪同下到镜湖划船游玩,下列现象与所用物理知识配对不正确的是()A.马明用桨向后划水,木船就前进--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B.以岸上树木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运动的;以船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C.马明同学看见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现象D.手能握住桨--手和桨间有摩擦力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A.B.C.D.10.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11.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二千多年。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前3s 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 .当t =3s 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D .当t =5s 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D解析:D【详解】 A .由s -t 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 错误;BC .由s -t 图象可知,前3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 甲=90m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s 乙=90m-60m=30m则甲车的速度90m 30m/s 3ss v t ===甲 乙车运动的速度 30m 10m/s 3s s v t ===乙乙 比较可知,前3s 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 错误;D .当t =5s 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 甲=v 甲t =30m/s×5s=150m乙车通过的路程s 乙=v 乙t =10m/s×5s=50m由s -t 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 0=60m ,故甲、乙两车相距0150m 60m 50m 40m s s s s ∆=--=--=甲乙故D 正确。
故选D 。
2.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 v v =甲乙D .无法确定B解析:B【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s v t=可知 v v <甲乙故选B 。
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B解析:B【详解】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 错误;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 正确;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 错误;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的飞行B 地球的公转C 一杯开水变凉D 人和动物的行走答案:C解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一杯开水变凉是温度的变化,不是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
飞机的飞行、地球的公转、人和动物的行走都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A 错误。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B正确。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C 错误。
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D 错误。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 2s 的速度一定是()A 80m/sB 10m/sC 5m/sD 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根据速度公式 v = s/t,v = 20m / 4s = 5m/s,所以它在前 2s 的速度也是5m/s。
4、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答案:D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D 正确。
A 选项中,没有给出运动时间,无法比较路程长短;B 选项中,没有给出路程,无法比较时间长短;C 选项中,运动相同的路程,速度大的甲用的时间比乙短。
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 直线运动描述: 一个小球从A点以10m/s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8秒后停在B点,求小球运动的距离。
答案:已知:速度 v = 10 m/s,时间 t = 8 s要求:小球的运动距离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v = s/t,可以得到距离公式 s = v * t代入已知值,s = 10 m/s * 8 s = 80 m小球的运动距离为80米。
2. 题目: 匀速圆周运动描述: 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以每秒2π弧度的角速度匀速旋转,求圆周上某点A的线速度。
答案:已知:半径 r = 5 m,角速度ω = 2π rad/s要求:点A的线速度解析:线速度公式v = r * ω代入已知值,v = 5 m * 2π rad/s = 10π m/s点A的线速度为10π米/秒。
3. 题目: 抛体运动描述: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20 m/s与水平地面成45度角被抛出,求物体的最大高度和飞行的时间。
答案:已知:初速度 v₀ = 20 m/s,抛射角θ = 45°,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要求:物体的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解析:首先求取物体的飞行时间,时间公式 t = 2v₀sinθ / g代入已知值,t = 2 * 20 m/s * sin(45°) / 9.8 m/s² = 4.08 s然后求取物体的最大高度,最大高度公式 h = v₀²sin²θ / (2g)代入已知值,h = (20 m/s)² * sin²(45°) / (2 * 9.8 m/s²) = 10.2 m物体的最大高度为10.2米,飞行时间为4.08秒。
4. 题目: 受力分析描述: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分别是向右的10N水平力、向上的15N垂直力和向下的20N重力,求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方向。
答案:已知:物体质量 m = 2 kg,水平力 F₁ = 10 N,垂直力 F₂ = 15 N,重力 F₃ = 20 N要求: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方向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 a = F/m将所有力相加,合力 Fₙ = F₁ + F₂ - F₃ = 10 N + 15 N - 20 N = 5N代入已知值,a = 5 N / 2 kg = 2.5 m/s²物体的加速度为2.5米/秒²,受力的方向为合力的方向,即向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2.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树木B.房屋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3.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4.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5.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7.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电梯做曲线运动B.0~20s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C.0~5s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5~10s的平均速度D.0~5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s的平均速度8.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A.步长约为2m B.每分钟步行15kmC.平均速度为4km/h D.步行3km用时15min9.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①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①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D.游标长尺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A.当时外界无风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D.烟有惯性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9、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3)要估读到的下一位,并记下.(4)多次测量取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11、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运动.1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运动得最快.13、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4、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1.D2.B3.C4.B5.A6.B7. 1.83~1.86均为正确.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9. 3;38.3.10. (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11. 西;静止;西12. 丙13. 乌云;运动14. 东;西第二章答案及解析1、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一般情况下,减小误差的方法是: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答:解: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次的估读数字不同,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不能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故选D.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解答: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十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 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才能少走弯路,准确性高.3、分析: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该小组使用的是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A、6.2分米=62厘米,没有估读,故A不正确;B、62厘米,没有估读,故B不正确;C、6.20分米=62.0厘米,估读到了厘米的下一位,故C正确;D、620.0毫米=62.00厘米,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长度测量时要看清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分析:“烟”由于质量较小,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很容易受风的影响而改变方向;而此题中,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风并未对烟的方向造成影响,因此可判断,风与火车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解答:解:烟雾的主要成分是固体小颗粒,它具有一定的惯性,冒出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但由于烟雾很轻,容易受气流的影响,因此,只有气流与火车的运动状态相对静止时,烟雾才不会受到它的影响,据此可判断,风与火车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速度也是相近的.D选项中说烟雾有惯性作用,是不合实际的,因为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一种作用.而B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烟雾具有它的特殊性,这既有惯性同时又容易受风的影响,因此,判断其竖直向上冒出的原因,应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5、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有所改变.解答:解:乘客坐在火车中,看到窗外的另一火车向东行驶,如果乘客是以自己乘坐的车厢为参照物,则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向东行驶;二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三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向东行驶;四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同向东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行驶,但窗外的火车行驶速度快.由此可见选项B、C、D说法都是正确的,A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由该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是可能改变的.6、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7、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看清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 3.85cm,所以物体长度为3.85cm-2.00cm=1.85cm.故答案为:1.83~1.86均为正确.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8、分析:此题是利用累积法测物体的长度,当一个物体得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两点:(1)计算时要看清楚测量值,不要把数值代错;(2)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解答: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故答案为:弄错课本的厚度和纸的张数,0.7cm/(178/2)=0.00786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计算时数据代入的准确性,只要认真分析就不会错.9、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故答案为:3;38.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10、分析: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在使用前首先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使用中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避免产生错误,为了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所限,会产生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解答: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数值和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故答案为:(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基本的操作技能,必须熟记正确的使用方法.11、分析:①“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②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轨道近似看成圆,轨道半径1亿5千万公里,地球绕太阳一周按365天计算,连接日地的半径每天绕过的圆心角约1度,于是地球运行的路程(弧长)=2πR/365=250万公里=500万里!即地球上的人相对于太阳日行500万里,而不是8万里.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解答:解: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显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轴.故答案为:地轴,人.点评:此题如果不经过计算,只看到“坐地”的人是运动的,则参照物可能会选择太阳.解决此题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并且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12、分析:(1)根据冒得烟可以判断有西风,再根据小车上的小旗子,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2)采用参照思想和假设方法.解答:解: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西风.(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西风的影响,被刮向东方;②当甲车向西行驶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③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小于风速,小旗子还是刮向东方.(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西行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东行驶,当车速使小旗子向西刮,西风使小旗子向东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还是刮向西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故答案为:西;静止;西.点评:(1)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判断小旗子在东风和车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断小车运动情况.(2)假设方法经常运用到解题中.13、分析:相对于地面向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以速度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就向后退,如果以慢的为参照物,运动快的物体仍然向原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解答:解: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说明甲和乙是相对静止,即相对与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说明相对应地面丙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更进一步证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的速度最大.故答案为: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4、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造成“楼要倒了!”的错觉.故答案为:乌云;运动.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15、分析:三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刻度尺要先看清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电流表要先看清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秒表先看内小表盘,再读外面的大表盘的示数.解答:解:(1)刻度尺的示数为:1.00cm+0.25cm=1.25cm;故答案为:1.25(应该在1.24-1.26之间都对).(2)根据电流表连接的量程,示数为0.2A+0.06A=0.26A;故答案为:0.26.(3)内表盘读数为1min,外表盘读数为5s,故秒表读数为1min+5s=1min5s;故答案为:1min5s.点评:本题重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刻度尺要估读,最后一位估读值可能不同;二是电流表必须先看清连接的量程;三是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这三个问题在三个测量仪器上都容易出问题.16、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可以使用白纸条绕圆柱体一周,并用大头针在重叠处扎一个小孔,测出相邻两小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周长,这种测量长度的方法叫以曲代直法.为了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解答:答: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步骤:(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一周多,在纸条的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2)将白纸条展开,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L1;(3)在圆柱体的不同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记下测量结果为L2,L3;(4)求出平均值就是圆柱体的周长,L=(L1+L2+L3)/3。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与机械波》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与机械波》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某个质点开始振动以后的振动图像,根据该图像不能..得出()A.简谐波的波长B.简谐波的振幅C.简谐波的周期 D.波源的起振方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烟花点火后升空,是地面对烟花的反作用力作用的结果B.红外线应用在遥感技术中,是利用了它穿透本领强的特性C.持续鸣笛的汽车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比声源频率高D.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纤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3.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仪运用了多普勒效应B.大风中,远处人的说话声时强时弱C.由地球上接收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发生“红移”现象(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可以判断遥远天体正靠近地球D.静止的观察者听到某个单一频率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正在远离观察者4.如图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2s时,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速度相同C.从t=0到t=0.2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D .在t =0.6s 时,弹簧振子有最小的位移5.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0=t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0.2s t =时C 点开始振动,则( )A .0.3s t =时,波向前传播了3m ,质点B 将到达质点C 的位置 B .0.05s t =时,质点A 的速度方向向下 C .00.6s 内,质点B 的平均速度为2m /sD .若同时存在一列振幅为20cm 、频率为2.5Hz 的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则两列波相遇叠加的区域会出现干涉现象6.图(a )中医生正在用“彩超”技术给病人检查身体;图(b )是某地的公路上拍摄到的情景,在路面上均匀设置了41条减速带,从第1条至第41条减速带之间的间距为100m 。
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 上坡前,小华用力蹬脚踏板,是为了增大惯性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匀速转弯时,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B不符合题意;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D. 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3.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答案】(1)2222 21 2vLv v-(2) 1222212v v Lv v-【解析】【详解】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121Ltv v=-,212Ltv v=+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222222112212v LL Ls vv v v v v v'=+=-+-();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121222112212v v LL Ls vv v v v v v=+=-+-();【点睛】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2.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30m/s,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5s,球又在空中飞行11m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11m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200m/s2(2)0.37s(3)-200m/s2;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试题分析:假设球被踢出时速度方向为正;(1);(2);(3),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考点:加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当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当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取负值。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0.5s, A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 C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答案】 C【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C,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D,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D【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4.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6.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D. “天宫一号”【答案】D【解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故选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7.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歌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A. 竹排B. 青山C. 地面D. 河岸【答案】A【解析】【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有位置变化的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 正确.故选A.【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9.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0.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
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A.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B.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C. 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D. 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11.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地面、汽车B. 汽车、地面C. 汽车、汽车D. 地面、地面【答案】 A【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