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HAASAESO-EAN指南脑静脉血栓形成指南(完整版)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https://img.taocdn.com/s3/m/4bf30d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0.png)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专家解读团队协作,方法科学,聚焦难点,紧扣前沿2022年5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了新版自发性脑出血/出血脑卒中治疗指南,引起中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极大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将结合最新版指南,进行中文版专家解读和视频巡讲,并在脑医汇-神外资讯平台进行连载,欢迎感兴趣的同道加入我们的队伍,与全国广大同道一起,学习指南,指导临床救治,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是自发性脑出血成功救治的关键;一份科学的指南,也是基于此。
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南详细阐述了编写团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首先对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解析,随后由每个最熟悉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并由其他专家进行审校与投票,提出推荐意见,再将初稿提交给多个专业委员会和独立审稿人进行审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指南紧扣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针对“如何对自发性脑出血进行一级预防”这一重点难点,本指南介绍了影像医学方面对微小出血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广泛的筛查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符合中西方共有的“上医治未病、预防胜过治疗”的哲学。
总体而言,这份指南基于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础,撰写过程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科学的组织方法,又紧扣前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自发性脑出血都是棘手的难题,目前的任何治疗建议,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
今年,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将牵头完成一项有关自发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我们欢迎各位同道积极参与,也期待这一领域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结论,被国际性治疗指南所采纳。
侯立军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第一部分前言在美国每年约79.5万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0%是脑内出血(ICH)。
2020nice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南解读
![2020nice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47e33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a.png)
2020nice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南解读引言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血流阻塞,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2020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简称NICE)发布了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的最新指南,指导临床医生在该领域的工作中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这份指南进行解读,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根据NICE指南的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包括深静脉血栓症(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
DVT是指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静脉系统中,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其他症状。
PE是指血栓脱落到肺动脉系统中,造成肺循环阻塞,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
VTE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据统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VTE相关并发症。
二、诊断和评估1. 临床症状:对于可能患有VTE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相关症状,例如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改变等,以及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可能是PE的表现。
2. 临床评分系统:NICE指南推荐使用Wells评分系统和Geneva评分系统来评估VTE的风险。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评分,有助于明确VTE的可能性。
3. 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患有VTE的患者,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治疗策略1. 抗凝治疗:对于已确诊的VTE患者,抗凝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的华法令(warfarin)或新型抗凝药物(例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进行治疗。
2020-2021神经内科指南汇总
![2020-2021神经内科指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ebae4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png)
22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 版) 23 早发型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4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 (2020 年版) 25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1 版) 26 2021 AHA/ASA 指南: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 27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年) 28 2020 JSS/JNS/JSNET 指南:机械血栓清除术(第 4 版) 29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与评估专家共识 30 穿汇总
1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2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19 3 2019 ESO 指南:急性脑出血口服抗凝剂逆转 4 2019 专家共识: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5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 6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 7 2020 EAN 指南:昏迷以及其他意识障碍的诊断 8 2020 原发性侧索硬化共识诊断标准 9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10 肌张力障碍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11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2019 12 2020 EAN 共识建议:单基因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13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非急诊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 14 2020 NCS 指南: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急性治疗 15 2020 EAN 指南:痴呆的医学管理问题 16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 17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19 2020 国际共识指南:重症肌无力的管理(更新版) 20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21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 年版)
美国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中文版)
![美国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2bfe0090c69ec3d5bb759e.png)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卒中预防
在美国,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 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或卒中存活者代表着随后卒中风险增高的一 个人群。在每年发生的795 000例卒中患者中,约1/4 为复发性事件。TIA的真实患病率很难估计,因为 有相当多的TIA患者并未到医疗机构就诊…。基 于针对复发性卒中决定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 试验结果,我们能够提出循证推荐来降低卒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现有数据来自包含有限数量的 老年人、女性和多种族人群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进一 步研究,以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万方数据
国匣堕鱼簦近苤壶垫!!生!旦笙!!鲞筮!塑蜒』堡咝螋!Q熊』g婴!盟垫!!:地:12:奠!:1
·3·
1 TIA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定义 TIA是卒中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据报道,
TIA后90 d内的卒中风险可高达17%,其中以 第1周内的风险最高口剖。由于许多预防方法同时 适用于TIA和缺血性卒中,因此近年来二者的区别 已变得不太重要㈣。它们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同, 但预后可能因严重程度和病因而异,而且定义有赖 于诊断性检查的时机和范围。按照传统的临床定 义,如果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持续不超过 24 h,就被定义为TIA。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日益 广泛应用于颅脑检查,已发现多达l乃症状持续不足 24 h的患者存在脑梗死灶”引,从而催生出基于组织 学的TIA新定义:由局部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 致的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无急性脑梗死的 证据"J。值得注意的是,本指南所引用的大多数研 究采用的都是旧的TIA定义。无论采用哪种TIA 定义,我们都认为本指南提供的推荐意见同时适用 于TIA和卒中。
2020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发布
![2020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cb4752e5ee06eff9aff80756.png)
[ISC2018]重磅!2018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发布2018-01-25 来源:医脉通我要投稿缺血性脑卒中指南ISC2018 AHA/ASA导读:2018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18)第一天,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制定的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本指南取代了2013年以来一直使用的旧版指南,为相关医疗人员提供了全新的指导。
医脉通第一时间为大家奉上本指南的推荐要点,供大家学习。
指南概览2018年版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为成年急性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建议。
指南内容涉及院前护理、紧急评估、静脉内和动脉内治疗、院内管理以及卒中事件发生两周内的二级预防措施。
由于关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新证据不足,因此本指南中,此类患者的管理意见并未更新。
正如之前人们所预测的,本指南最重要的更新便是扩大了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患者的入选标准,特别是增加了特定患者卒中后6~24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的指导建议。
除此之外,本指南还强调,有效的卒中治疗和预防措施应尽快开始,以及针对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公共卒中教育计划的必要性。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指南重点推荐意见院前卒中管理和护理系统➤应创建区域性卒中护理系统,其中应包括提供初步紧急护理的医疗机构,包括静脉阿替普酶的治疗;以及能够进行血管内卒中治疗的中心,并提供全面围手术期护理,适当时可以安排快速运输。
(I,A)➤紧急医疗护理的领导者应当与地方部门协调,并与医疗机构和当地专家协商,制定分诊规范和协议,以确保可以快速确认可疑或已知的卒中患者,并通过经过验证和标准化的卒中筛查工具进行评估,如FAST量表、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或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
(I,B-NR)➤对于卒中筛查阳性和/或强烈怀疑卒中的患者,应迅速将其运送至能够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最近医疗机构。
(I,B-NR)机械取栓术➤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符合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也应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7050b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f.png)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订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该指南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 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
重症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年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此版更新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由于篇幅所限,本次更新主要以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SAH)为代表,未涵盖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病,相关内容可参考相应指南。
本版指南基于不同类型卒中重症管理共性,提出重症卒中全程管理的理念,关注重症管理与卒中专科诊治相结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合理诊治,转重症为轻症,防止发展为危重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更新和评价,由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执笔撰写,经过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和护理等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为参与重症卒中诊疗的医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指导。
本指南已注册(PREPARE⁃2023CN092)。
溶栓指南
![溶栓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0410c51b307e87101f69670.png)
溶栓禁忌症
6.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 腔出血)。近 3 个月头颅外伤史;近 3 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 出血;近 2 周内进行大的外科手术;近 1 周有在不易压迫止 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7.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史。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8. 血小板<1000,000/mm3,血糖<2.7mmol/l;
溶栓注意事项、溶栓后的安排及处理
动静脉溶栓中、后病人的处理(观察、用药)非常重要,不 恰当的治疗,再通的血管可能在短时内再闭塞。 1、动静脉溶栓病人一律收住NICU。 2、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溶栓药物过程中1次 /15 min;随后6h内,1次/30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3、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 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如发现出血按 照症状性脑出血的处理流程处理(见后)
溶栓注意事项、溶栓后的安排及处理
4、血压的监测:溶栓的最初1h内1次/2-5 min,2小时内1次 /10min,随后6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min,直至 24h。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更应 多次检查血压,可酌情用药。如果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 压>140mmHg,可静滴硝普钠。(详见溶栓病人的血压管理 方案) 5、血氧检测,通过鼻管或面罩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5%。
急诊动静脉溶栓的工作路径(绿色通道)
急诊动静脉溶栓的工作路径(绿色通道)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静脉溶栓是多学科合作、时间窗要 求十分严格的工作,合作是否默契,时间窗掌握的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预后。工作路径如下: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f4219788e9951e79b89273a.png)
七、医院诊疗水平的要求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一、SAH的流行病学
AHA/ASA指南和欧洲卒中组织(ESO)指南 结果是同样的,发病率最高是日本和芬兰, 年平均发病率9.1/10万,女性高于男性,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欧盟每年约 有36000例SAH患者。AHA/ASA报告,美国 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的病死率(中位数) 为32%,而欧洲为42%~43%。ESO称,尽 管治疗方法进步,但aSAH的病死率(约1/3) 和严重残疾率(1/6)仍很高。在1973年至 2002年间,其病死率下降了17%。
5.对于存在脑缺血风险并有贫血的aSAH患者, 输注浓缩RBC纠正贫血可能是合理的。但最佳 的血红蛋白目标值有待进一步明确(IIb级血推 荐,B级证据)(新推荐)。 6.使用醋酸氟氢可的松和高张盐水对于预防和 纠正低钠血症是合理的(IIa级推荐,B级证 据)。 7.aSAH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和深静脉血 栓形成并不少见,应早期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 疗,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理想的筛查手段 (I级推荐,B级证据)(新推荐)。
二、转归与预后
AHA/ASA指南: 1.应用简单的量表(如Hunt-Hess和WENS分级 量表)快速确定aSAH患者的严重程度,它是 aSAH的最有效的预测因素(I级推荐,B级证 据)。 2.动脉瘤早期再出血风险很高,而且再出血预 后极差。推荐对疑似aSAH患者进行紧急评估 和治疗(I级推荐,B级证据)。 3.建议对出院后的aSAH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和 社会心理学等的全面评价(IIa级推荐,B级证 据)(新推荐)。
关于血压管理的推荐 1.在动脉瘤栓塞或夹闭之前,收缩压应维持 在180mmHg以下;使用止痛药和尼莫地平 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2.如果用这些治疗方法后收缩压依然很高, 应考虑进一步降低血压(IV级推荐,C级证 据)。 3.如果血压被降低,平均动脉压应至少维持 在90mmHg。
2020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完整版)
![2020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d1d43bcc22bcd126ff0cea.png)
2020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完整版)一、概述高血压性脑出血(hy per te n siv e i ntr ace re br al h e m or rh age,HIC 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
HIC H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HI C H的防治需要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
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自发性脑出血(s po nt ane o us i nt r ac er e br al h emo rr h ag e,SIC H)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五年来,随着大量多学科研究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表,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将共识升级为指南将有助于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制定决策。
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SIC H中最常见、诊治争议较多的H IC H进行介绍,并参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 HA/AS A) S IC H指南的证据级别予以推荐:推荐级别为Ⅰ级(应当实施)、Ⅱa及(实施是适当的)、Ⅱb级(可以考虑)和Ⅲ级(无益或有害),证据级别为A级(多中心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B级(单中心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和C级(专家意见,病例研究)。
二、急救处理及神经影像学检查1院前急救HIC H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规范的院前急救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判断疑似H IC H的患者,急救人员应首先获取患者的主要病史信息,包括症状发作的时间、既往史、药物史及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
脑出血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58a7d9aa76e58fafab003f3.png)
4/5/2020
5
3. 分诊至神经内/外科或神经重症加强医疗病房(NICU)
①颅内中小量血肿、无明显颅高压的患者,可暂时保守治疗,在发 病72h内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
②颅内大量血肿(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中线 移位超过5mm,环池及侧裂池消失)、或伴梗阻性脑积水、严重 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立即分诊至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
出血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症者,可给
予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对于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引发脑出血 的患者,应停用此类药物,并以最快的速度纠正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 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脑出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
性疾病的风险很高。在血管超声检查排除下肢静脉栓塞后,可对瘫痪肢体使用 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对于脑出血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5/2020
4
2.急诊处理:到达急诊科,应立即进行初诊;需再次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力争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 通畅;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 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根据患者意识障碍 的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情况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快速行头颅CT检查(有条件的重危患者 可行床旁移动CT检查),判断是否有脑出血以及明确血肿大小,以便后续分诊。对于 脑疝患者,急救过程更应争分夺秒。
4/5/2020
3
多学科专家共识
1. 院前急救: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况、瞳孔 变化。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 道。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 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 囊辅助呼吸。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 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 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 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 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应注意将患者 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75285af12d2af90242e6e5.png)
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或头颈部动脉夹层的卒 中
(1)若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的卒中患者,不 推荐静脉使 用 rt-PA,且可能是有害的 ( III 级推 荐,C 级证据)。
(2)若确诊或怀疑颅外颈部动脉夹层的卒中患者, 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是安全的,可以推荐使 用 ( Ila 级推荐,C 级证 据)。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 起病,应 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 有条件的医院(应包括能在 24 h 内行头颅 CT 检查和具备溶栓条件)
诊断和评估
a. 是否为脑卒中?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
C. 体温控制
a. 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 存在感染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b. 对体温>38°C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D. 血压控制高血压: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约 70% 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 ,多数 患者在脑卒中后 24 h 内血压自发降低。
(3)体内存在未破裂和未干预的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 者, 静脉使用 rt-PA 的获益和风险尚不确定 (Ilb 级推荐, C 级证据)。
(4)伴有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者,若其存在严重神经 功能缺损或其死亡风险超过其继发性脑出血的风险,可以 考虑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 (Ilb 级推荐,C 级证据)。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 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 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HA 静脉窦血栓形成
![AHA 静脉窦血栓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bc22ca8202d276a200292e11.png)
提纲
1. 2. 3. 4. 5. 6. CVT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CVT的临床诊断 CVT的影像学检查 CVT的管理和治疗 特殊人群的CVT CVT的临床转归
妊娠期CVT 妊娠期CVT
妊娠期间CVT孕妇,整个妊娠期间应持续应用足 量低分子肝素,产后低分子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 剂应继续应用至少6周,INR目标值为2.0~3.0(总 疗程至少6个月)(Ⅰ级推荐;C级证据) 孕妇患有急性CVT时,应用全量的低分子肝素, 而不应选用普通肝素(Ⅱa级推荐;C级证据) 既往有CVT病史,不是妊娠的禁忌证。但是由于 存在潜在的病因,怀孕时应行进一步检查,并咨 询血液学专家和/或孕产妇胎儿医学专家(Ⅱa级 推荐;B级证据) 既往有CVT病史的女性患者,可推荐在怀孕前和 产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Ⅱa级推荐;C级证 据)
提纲
1. 2. 3. 4. 5. 6. CVT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CVT的临床诊断 CVT的影像学检查 CVT的管理和治疗 特殊人群的CVT CVT的临床转归
急性CVT管理 急性CVT管理 CVT
CVT的合并症有感染、高颅压、视力下降、癫痫 、出血等,其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有很大关系 1. 综合治疗措施 CVT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Ⅱa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CVT管理 急性CVT管理 CVT
2. 高颅压的处理 CVT患者颅内压增高时,密切观测视力,若视 力下降,应紧急处理颅高压(Ⅰ级推荐;C级 证据) CVT颅压增高者,可用乙酰唑胺。若视力进行 性下降,其他治疗如腰穿、视神经减压或腹腔 分流术也是有效的(Ⅱa级推荐;C级证据) 严重占位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恶化者,或颅内 出血导致的难治性颅内高压者,可以考虑去骨 瓣减压术(Ⅱb级推荐;C级证据)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cbcbd0de80d4d8d05a4f68.png)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一、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表现方式[1]。
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引起相应血管血液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当血栓脱落后,栓子可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PTE。
据统计[2],PTE的栓子中,约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而来自其他部位的血栓很少。
因此,有效地预防下肢DVT,就能够有效地预防PTE。
在美国,VTE发病率约为1.17/1000人年,每年新发VTE约35万例[3]。
我国的VTE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2007至2016年我国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4],十年来我国VTE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上升到17.5/10万人;其中DVT住院率从2.0/10万人增加到10.5/10万人,PTE的住院率从1.2/10万人增加到7.1/10万人。
虽然DVT和PTE的死亡率在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VTE仍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血管疾病[5]。
在所有住院患者中,无论是否手术,大部分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及以上VTE 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采取了预防手段的比例仍很低。
对非手术原因住院患者的国际注册研究表明[6],只有2.6%~38.9%的患者接受了VTE的预防。
在我国,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分别为低危13.9%,中危32.7%和高危53.4%;内科患者分别为低危63.4%和高危36.6%;而采取了合理预防措施的比例在外科仅为9.3%,内科为6.0%[7]。
因此,提高对VTE风险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VTE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抗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以及血栓后综合征治疗等,都远远超过了VTE预防的费用[8]。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d845e24028915f814dc206.png)
均动脉为85mmHg,降
血压降至220mmg以
下,并建议对LHI患者
调整血压时应减少血
压变异
2014ESO脑出血指南
2014ESO脑出血指南推荐在发 病后6h内将收缩压快速降低至
140mmHg以下
2015年美国脑出血 治疗指南
1、For ICH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BP between 150 and 220 mmHg and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 to acute BP treatment, acute lowering of SBP to 140 mm Hg is safe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 and can be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Class IIa; Level of Evidence B). (Revised from the previous guideline)
出血强化降压研究(INT
重症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ERACT)中,患者的出
血量相对较小(75%的患者出 血量<20ml)尚不清楚快速降 压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安 全性与有效性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我国指南推荐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 >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
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mmHg时,可
◆血红蛋白管理
◆营养支持 ◆预防沉静脉血栓
◆护理
◆医疗伦理 ◆……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美国神经重症协会
缺乏重症脑血管病相关的高质 量的临床研究。有学者认为, 尽管应避免贫血,但目前尚不 推荐积极的输血方法。美国神
美国脑出血治疗指南
![美国脑出血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519201bc281e53a5802ff4a.png)
•监测颅内压、 脑灌注压和血 流动力学
执行颅内压、 血压、机械通 气、发热和血 糖调整的相关 医嘱并调定上 述指标
•通过特定体位 、保持气道通 畅和允许范围 内的适当活动 来预防长期卧 床导致的并发 症
•评估神经系统 功能包括标准 化评分,如国 立卫生研究院 中风评分, GCS评分, GCS预后评分 的能力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监护和护理
ICH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应该在重症监 护病房展开,并配备具有神经重症专 业知识的医护人员。(Ⅰ B)
血糖管理
最近的很多研 究表明严密控 制血糖可能造 研究表明通过应 成全身或脑组 用胰岛素严密控 入院时高血糖 织低血糖事件 制术后患者血糖 均提示更高的 增加,并可能 目前ICH 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方案以及血糖控制目标仍有待明确。 (80死亡率和更差 增加死亡风险 低血糖应该尽量避免。 110mg/dl) 的临床预后 可改善临床预后
神经外科 介入医生
神经外科 介入医生
应具有血压管理,插管技术及调整凝血异常 的能力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突发局灶性神经症状提示脑血管病变 除非其他的疾病已被证实
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很难确定中风 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
呕吐,收缩压≥220mmHg, 严重头痛,昏迷, 或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 在数分钟至数小时时间内进行性 加重均提示ICH, 这些均无特异性
单用弹力袜
气压动力治疗时加用抗凝药物 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
?
无症状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
出血风险
止血/抗血小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
合并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严重血小板减 少的患者应该分别给予适当补充凝血因 子或血小板(Ⅰ C)
肠系膜静脉血栓指南2020
![肠系膜静脉血栓指南2020](https://img.taocdn.com/s3/m/710d87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png)
肠系膜静脉血栓指南2020英文回答:2020 Guidelines on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Definition: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MVT)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fat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blood clots in the mesenteric veins, which drain blood from the intestines.Epidemiology:Incidence: 0.05-0.3 cases per 100,000 population.Risk factors: Hypercoagulable states, malignanc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ncreatitis.Mortality: 15-30%。
Pathophysiology:Venous stasis.Hypercoagulability.Endothelial damage.Clinical Presentation:Abdominal pain.Nausea and vomiting.Diarrhea or constipation. Abdominal distension.Fever.Chills.Diagnosis:Clinical suspicion.Imaging studies: CT angiography, MRI. Blood tests: D-dimer, fibrinogen.Endoscopy.Treatment:Anticoagulation.Thrombolysis.Surgery.Endovascular therapy.Prognosis:Depends on severity of thrombosis and underlying cause.Mortality is highest in patients with small bowel involvement.Prevention:Anticoagula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Management of hypercoagulable states.中文回答:2020 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静脉溶栓病例分享
![静脉溶栓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e93b89dc850ad02df80410c.png)
——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
病例分享 ——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
引言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 及致残率极高。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 超早期脑梗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远超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世界前列
(脑卒中造成的DALY损失率-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DALY损失率)/总DALY损失率的地理分布1
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溶栓,预后越好
汇总分析ECASS、NINDS、 ATLANTIS、EPITHET研究,共3670例患者,结果证实15: 爱通立®越早溶栓,获益越多,且3h内溶栓获益最大
3h内获益最大
注:功能完全独立,即mRS 0-1;NNT ,即每使1例患者功能完全独立,爱通 立®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早期溶栓再灌注治疗,有利于 挽救可逆性脑损伤9
9. González RG.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6 Apr;27(4):728-35. 10. Saver JF. Stroke 2006;37:263-266.
爱通立®——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特异性溶栓药物
AHA/ASA指南11,12: 对符合适应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发病3h内给予rt-PA溶栓 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爱通立®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获益是风险的10倍17
每治疗100名患者,32名获益,3 名转归较差(2个恶化,1个严重致 残或死亡,但不增加患者死亡率)
17. Saver JF, et al. Stroke ;2010, 41:2381-2390.
正常或接近正常 转归较好 病情无变化 转归较差 严重残疾或死亡 无早期颅内出血致病情恶化 早期颅内出血致病情恶化
血栓栓塞是缺血性卒中的直接原因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AHA∕ASA∕ESO-EAN指南脑静脉血栓形成指南(主整版)神经科医生都应能够识别和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VT )。
由于其相对罕见、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于"常规”卒中,且经常模拟其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增加了诊断难度。
合理、及时地获得和解读CVT的脑部影像往往具有挑战性。
尽管CVT可导致死亡或残疾,但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本文综述了成人C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最新知识。
旨在为普通神经科医生、卒中内科医生、普通内科医生、急诊内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提供CVT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本指南管理建议部分基于AHA/ASA的指南以及最近的欧洲中风组织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SO-EAN )的指南。
CVT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CVT是由大脑主要静脉窦(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较小的滋养皮层静脉(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或部分闭塞引起。
CVT是青年卒中(女性占2/3 )的重要原因,可以模拟具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且只能通过合适、及时的脑部影像来识别,所以经常被漏诊或误诊。
CVT占所有卒中的0.5-1.0%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z其部分原因可能与妊娠、产褥期和使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有关。
血液从大脑小静脉流入深静脉系统的较大静脉(包括大脑内静脉、(ROSenthal )基底静 脉和GaIen 静脉),然后流入硬脑膜窦(包括直窦、横窦和矢状窦), 最后流入颈内静脉(图1)。
SUPeriOr SagittaI SinUS Vein OfTrOIardStraight SinUS Vein Of LabbeIn ternaljugular vei nTranSyerSeSinus图1正常脑主要静脉和静脉宴的时间飞跃法MR 静脉造彩血液瘀滞.血管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VirXhOW 三联征)导致血栓 前和纤溶过程之间的平衡破坏r 从而导致进行性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血管阻塞导致静脉压力增加、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和局部脑血流量增加。
虽然最初通过脑静脉扩张和侧支循环得到代偿,但静脉压持续升高可Vein Of Galen |Λ⅛√LInternal Cerebral VeinSCOnfluence Of SinUSeSSigmOidSi nus导致血管源性水肿(血脑屏障破坏)以及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下降,并伴有组织梗死,出现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
由于皮质静脉之间的广泛吻合,静脉区域不如动脉区域界限分明,闭塞后可以形成替代的静脉引流通路。
与上矢状窦阻塞有关的CVT还可以阻断蛛网膜绒毛吸收脑脊液,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伴或不伴有组织损伤)。
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可出现典型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和CVT体征,这取决于引流静脉受损的大脑区域、是否急性闭塞、侧支代偿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见"临床表现"部分和表1 )。
血栓的缓慢生长和静脉的侧支形成可能是症状逐渐出现的原因,通常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
CVT的危险因素CVT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血栓前(高凝)状态(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和产褥期、感染、恶性肿瘤.头部损伤(对静脉结构造成直接损伤)和炎性疾病(表2 )。
研究发现,高达85%的成年患者至少有一个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使用口服避孕药Z其次是血栓前状态(更多是遗传性的,而不是获得性的)(表2 )。
与CVT相关的遗传性易栓症包括因子V Leiden和G20210A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以及抗凝血酶、蛋白C/S缺陷。
最常见的获得性血栓前状态是妊娠、产梅期和口服避孕药,这解释了育龄妇女CVT风险增加三倍的原因。
此外Z肥胖似乎増加了CVT的风险,特别是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也是CVT的一个重要且可治疗的原因,对原因不明的病例应常规筛查。
在55岁以上的患者中,恶性肿瘤是一个常见原因(25%的患者)Z没有性别差异。
CVT其他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局部感染(耳、鼻窦、口腔、面部或颈部);伴有静脉窦损伤的头部损伤、缺铁性贫血、炎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Behqetl病、伴有多血管炎的肉芽肿病、炎性肠病和结节病);和血液疾病(与JAK2 V617F突变相关的骨髓增生性疾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病)。
许多患者有多种风险因素,因此除非找到非常明确的原因(例如,局部耳部感染直接侵犯窦),否则大多患者需要彻底寻找所有风险因素(尤其是易栓症)。
CVT的临床表现CVT的症状轻重不等,取决于所累及的窦和静脉、脑实质损伤的程度、病程长短和对颅内压的影响(表1 )。
上矢状窦最常受累(62% )(图2),可引起头痛(颅内压升高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脑实质损伤引起的偏身感觉丧失、偏瘫、偏盲)和癫痫发作等各种症状。
图2矢状窦血栓形成(A ) MR静脉造影示上矢状宴中间1/3处无静脉血流信号(白色箭头);(B)轴位乱増强TI加权MR扫描显示上矢状窦不规则充盈缺损(白色箭头);(C)矢状位乱増强Tl加权MR扫描示局灶性充盈缺损,提示血栓(白色箭头);轴位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低信号,显示上矢状窦内有血液成分(血栓))(白色箭头)。
横窦血栓形成(约占45% ,见图3 )通常会导致颠顶叶出血性梗死(由于Labbe静脉闭塞)并伴有头痛,左侧受累可引起失语和癫痫发作。
孤立的乙状窦受累罕见,但会引起乳突疼痛,很少会引起颅底神经病变。
图3横实血栓形成(A)右题顶区岀血性梗死,不符合动脉边界f有肿胀和水肿(白色箭头);(B) CT静脉造彩显示右侧横奧未见造彩剂充盈(白色箭头);(C)偏侧颅骨切除术治疗伴有占位效应恶化的严重岀血性梗死(白色箭头)。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脑内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Gaien静脉、直窦)约占18% z通常会导致丘脑水肿。
可出现精神异常、意识障碍Z 或伴有凝视麻痹,诊断较困难(图4 )。
图4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A) 21岁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f表现为头痛.嗜睡和意识模糊;轴位T2加权图像显示双侧丘脑高信号(白色箭头),(B)同一患者SWl 表现为丘脑梗死伴有点状出血(白色箭头),脑深部和大脑内静脉低信号提示血栓形成(白色虚线箭头);(C)头部CT平扫显示直宴及Galen静脉内急性致密血栓(白色箭头);(D)SWl显示脑内静脉低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成(黑色箭头);(E )18岁女性r 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表现为头痛和嗜睡;轴位弥散加权MR扫描显示右丘脑弥散受限(提示静脉缺血;白色箭头),(F)MR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系统(直窦、Galen静脉、大脑内静脉和基底静脉)血流信号丢失;由白色的虚线小箭头显示的近似位置)。
孤立的高颅压(通常由矢状窦血栓形成引起,多为慢性)通常会导致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视力障碍。
最后,海绵窦血栓形成非常罕见,但易于识别,其特征性表现为眼部疼痛、球结膜水肿、突眼和动眼神经麻痹,通常与感染有关。
头痛是CVT最常见的症状f约90%的患者出现;约25%的CVT患者只表现为头痛。
尽管在发病时(数小时或数天)头痛通常呈进行性加重,但与CVT相关的头痛无具体的诊断特征;罕见情况下,霹雳性头痛可能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的第一个症状。
CVT引起的头痛呈局灶性或扩散性,有时伴有偏头痛或先兆症状。
建议在岀现CVT的危险信号时迸行神经彩像检查r如新发和持续的头痛、VaISalVa动作后加重、常规止痛无效.有典型CvT危险因素或视乳头水肿的患者。
尽管不像动脉缺血性卒中或颅内出血那样突然起病,但中风样局灶性神经症状可出现在高达40%的CVT患者中。
运动症状最常见,其次是视力障碍和失语(尤具是累及左侧横窦和Labbe 静脉),而感觉症状不太常见。
在一个大型多中心队列中,36.4%的患者发生脑梗死,17.3%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3.8%的患者发生脑实质内出血。
在表现为中风综合征的患者中,出现头痛和癫痫发作更可能是CVT而不是动脉缺血性中风(高达40% )、神经影像学不符合单—动脉供血的梗死、以及有明显的出血成分。
颅内压升高和/或深静脉梗死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下降。
小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很少单独发生,通常与CvT有关。
孤立性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是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损伤区域较小)和癫痫发作;颅内压升高不像CVT那样常见。
CVT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
大多数患儿年龄小于6个月;在新生儿中Z可出现嗜睡、冈门膨出或癫痫发作的非特异性症状。
与年轻患者相比,65岁以上的患者较少出现颅内高压,而精神状态和意识障碍常见;老年患者CVT的预后更差。
CVT的诊断疑似CvT的患者需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可直接显示血栓或/和静脉回流障碍。
任何实验室检查都不能排除CVT (表4 )。
D- 二聚体水平可以正常,特别是在轻症或慢性病例。
但对于孤立性头痛患者,D-二聚体正常对于排除CVT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建议与常规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部CT扫描一起作为影像检查前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影像检查。
常规血液学检查比如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计数、生化、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最好在开始抗凝治疗前进行。
在临床紧急情况下,在这些结果出来前即开始抗凝治疗,依赖于对出血素质或肾脏或肝脏疾病证据的初步临床评估。
头部非增强CT扫描是有价值的首次检查,也是许多医院对疑似中风或急性头痛的首次脑部成像:大约1/3的患者中,CT显示出的特定征象如静脉窦或深静脉高密度(图4C),有时被称为致密三角征(矢状窦或脑深静脉的三角形高衰减)或条索征(由于横窦中的血栓引起的高衰减)。
CT还可以检测缺血灶(通常不符合动脉边界,多伴有少量出血转化)、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水肿的影像(图3 )。
但30%的患者CT平扫都是正常的,即使有异常也无特异性。
因此,所有疑似CVT 的患者都需要在CT平扫之外行进一步影像检查。
ESO指南建议采用MR静脉造影或CT 静脉造影来确诊。
我们更喜欢将CT静脉造影作为 "基于管腔"而不是"基于血流"的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金标准相比,它具有非常好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为95% ,特异性为91%)o CT静脉造影可显示血栓形成的静脉或窦内血流信号缺失,以及血栓形成的静脉窦的周围部分强化(如空&正;图5 )。
但正常窦发育不良或蛛网膜颗粒也可以出现假阳性。
利用时间飞跃序列的磁共振静脉造影也可以评估窦内血栓形成(图2A ),不需要造影剂,但假阳性风险较高(多见于发育不良侧横窦)。
磁共振成像是证明血栓存在的最敏感的技术,使用T2*加权梯度回波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l)(图2D和图4D );血栓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因其时期不同而不同,因此也有助于确定CVT的发病日期。
MRl也是全面评估脑实质受累(缺血、出血、水肿、肿胀)的最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