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会做人
《论语》读后感(11篇)
《论语》读后感(11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十个篇章,言简意赅而又面面俱到地讲述了人世之道。
《论语》的学而第一篇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这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文的说法就是:花言巧语,一副讨好别人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有仁慈的。
细想之下,与现实生活非常贴切。
这些人,之所以讨好他人,无非是看在那个人的地位、权利与金钱上,希望这样的虚情假意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己在乌合之众中脱颖而出,得到官职、金钱与权势。
如果所讨好的人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各种权利,这种伪君子就会翻脸不认人,将原先不能称之为交情的“交情”一笔勾销,绝口不提。
就算原先被讨好的人问起,也只会被很不耐烦地打发走。
这时,后悔、愤怒都因为金钱与地位的失去而丧失了发泄的权利。
花言巧语的人,通常都心怀鬼胎。
真心的赞美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词藻。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用关系登上高位,再用言语迷惑当时的上级,讨的欢心,再借此关系高升……如此循环。
这类人,在社会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职场上早已数不胜数。
在生活上,这类伪君子也不算少。
一些小贩,为了推销不合格的商品,除了夸大商品的功效外,还会百般讨好客人:事业有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万事如意……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满脸堆笑。
这些假心假意的祝福让顾客盛情难约,不由自主地掏钱买下。
等到发现商品的劣质后,十有八九,小贩早已不知去向。
做一个真实的人,杜绝虚伪。
脚踏实地,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一切。
无论如何,都问心无愧。
《论语》读后感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学做人做事》一书,选取《论语》中与做人、做事有关的语言及其注解,加上贴近生活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读来使人感受到先哲们积极的精神和挥洒自如的处事方法,领略到一种聪慧而理智的做人处世之道。
从书中我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笼统的讲,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做人,做事。
做人侧重于品德,就是常说的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做事侧重于能力、方法与技巧。
可是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不能把做人和做事很好的统一起来,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领,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质,使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更是为眼前利益,抛弃了做人做事的准则。
而今,再读《论语》,会从中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和为人处事的价值依据,摆正人生的航向。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告诉我们正直是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巧言令色。
鲜矣仁。
点明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赞扬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阅读中,先哲们睿智生动的语言仿佛回荡在耳边,时时提醒着我。
《论语》对于我们教育教学的价值也同样巨大。
有人说教育是人之为人的事业。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成为吸收知识的机器,而无做人做事的准则,那将是多么可怕与可悲的事情!据媒体报道,当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升高,作为老师,作为长辈,我们都应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成果硕大而丰富。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摘取精华为我所用,与孩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那闪烁着智慧光辉的做人处世的规范与方法,共同创造幸福的人生!李嘉诚是全球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界领袖。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篇一:《论语》读后感寒假读《论语》七则有感论语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今年寒假认真的拜读了一直认为是无聊的天书的《论语》,读后方知《论语》这本书讲的是“人生”。
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学习和教学。
一、如何做人:“仁义”待人“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
《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
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在这里提到的“爱”,有个从“孝悌”到“泛爱”的过程。
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表现为对父母的孝顺,对家庭中长者的尊重、手足的同情、晚辈的怜爱。
“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能“泛爱众”。
孔子追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他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就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她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
“诚信社会”从谁做起?我认为首先就应该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做起,我们做到了讲诚信,再教会学生从小就树立诚信意识,那么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形成才有了基础。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
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喜欢。
《论语》的读后感14篇
《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为政思想,强调道德对国家治理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作为后生,乃十分敬佩,并加以学习思考之,于是作简单浅显的认知如下。
一、岁幼时的德化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岁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或道德品行都一直影响着我,有一些甚至是可能会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想在岁幼时的德育教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也将是这一个人的人生根基,因为在岁幼时不懂是非,更不懂德,这时的德育便是最佳时期,有意识的灌输,一定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二、成长时的德引当我们踏入校园后,老师是扮演着道德引领的角色,当然也有其他的引领者。
我便斗胆谈下我自己。
进入大学后,当选学生干部,初衷为了在服务老师和同学的同时历练自己,到了这个位置上来,才明白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当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集体。
我想,我既没有长辈身份的威严,也没有过胜过强的能力,用什么来博得民心,用什么来做好工作,那就是“德”。
在面对一开始同学们不支持工作的情况,用什么去让他们有所改变,是退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自我改变,这是“德”。
是用适合同学们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是站在他人、集体角度去思考事情该如何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要竭力降低集体负能量,提升同学们的思想素质,我想这是“德引”。
我一直以来坚持重点抓班级学风建设、德风建设,在这一学期,班级情况转变相对较大。
即使我陷入了新的困难旋涡,但依旧不改的工作初心――德引。
三、成年后的德育工作后、成家后,我想对德的学习和使用更是要注重。
当进入到一个工作的集体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着来自他人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如若每个人都注重“德”的修为,将会有更好的工作氛围。
当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为人父母不仅要以德育子,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在自我的道德品行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得到教育。
总言之,我认为“德”应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修行。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对于我们80后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读古文的,我也不例外。
可是在大学教授的讲解中,我才真正体会了古人的才华和思想,我也渐渐爱上了一些古代文著。
例如:《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讲授之语,形式为语录问答体。
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儒家文艺思想。
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
书中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为人处事。
我最欣赏的是孔子”以仁为本“的思想。
作为当今的教师,特别是我这种刚刚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学生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
我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快乐健康地长大,可也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们。
我班的学生大多都十一二岁,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比较叛逆,我不愿把一些东西的强加给她们。
孔子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一致的。
可是在现实当中我们注重的还是分数,对于孩子实际能力的培养过轻。
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尽量拉近他们之间的差距,多重视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毕竟”人品决定文凭“,一个人的人品才是最关键的。
《论语》读后感2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
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
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2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读书心得15篇
《论语》读书心得15篇《论语》读书心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书海中,轻轻翻开一本油墨晕香的文化典籍,仿佛就能与先贤进行深刻的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慧光芒也会让我们深受启发。
因此,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刻不容缓!近日,我读了《论语》一书,书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我无时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几千年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它们于古时被创作,却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
正如书中《论语·述尔》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古人的处事哲学,他们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分寸。
而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更是一种补益。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变得浮躁起来,人们难以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去处事,更有甚者,个别人会采取极端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传承这种处事风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处事之道,使人们能够用和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而像《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更是可以在我们现代生活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
文化经典,浸润着古人的思想光芒,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涵养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慰藉着我们的灵魂。
一个国家若是漠视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对文化创新的根基,而无继承创新又何来新辉煌?又怎样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强对文化经典的继承,有助于充分挖掘古人的丰富思想内涵,用其蕴含深刻价值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而同时在对文化经典的继承中,我们能够筑牢现有文化体系,丰富现有文化内涵,铸造我们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党的十九大思想为指导,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让我们的民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辉煌!《论语》读书心得2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我突然来到了时空隧道,回到9月1日,这个与众不同的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国学课堂,开启了300多天的《论语》学习旅程。
《论语》读后感300字【三篇】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下⾯是整理发布的“《论语》读后感300字【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 【篇⼀】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不尽,不仅知道了做⼈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常⽣活的举⽌与语⾔⽅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对孔⼦的评价与⽣活故事。
三⼈⾏,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与别处俩⼈⾏⾛中,必定有⼀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常谦虚,⾃⼰成了⽼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名⿍⿍的;于是,我⾮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糟,还差点被批⼊“差字⿊名单”;⾃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的字体⼤有进步,连⽼师都对我刮⽬相看;有⼀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学习,不能骄傲⾃⼤,要做⼀个谦虚有学问的⼈,并向孔⼦取长补短,让⾃⼰更完美!【篇⼆】 【篇⼆】 在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令我回味⽆穷。
⼦贡说过:“⽼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法。
⽼师求得的⽅式,恐怕和其他⼈⼤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的求得⽅式是多么的⾼明。
我发现,在《学⽽篇第⼀》中,孔⼦⼤都讲的是“孝”和“礼”。
⽐如:“⼦⽈:‘⽗在,观其志;⽗没,观其⾏。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母⼀定要“孝”。
如果⼀个⼈⼲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个⼈没有⼲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母,那么这个⼈就⽆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中,孔⼦讲了治理国家的⽅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是强⼒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是要⽤“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服⼝服。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读完论语的心得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华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
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读完论语的心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子路的人品值得我学习,勇敢、乐于助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言放弃这些都是仲由的优点,虽然仲由有很多缺点,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有谁没有缺点呢?所以,我觉得“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者,其由也与!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即是对仲由的表扬。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有谁能和穿衣服好的人站在一起不怕丢脸呢?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如果肉过了三天以后就不吃扔掉岂不是很浪费,普天之下又有多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而孔子却不食出三日之肉,由此可见孔子之浪费。
《论语》读后感2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论语》读后感3《论语》真是让人百读不厌,它优美洗练的句子,精辟的思想,既给人美感又给人启发,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读《论语》有感作文。
如学而第一的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闻、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问子贡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他。
论语十二章态度,方法,修身的做人的分类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智慧与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以及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方法和修身养性的做人分类。
一、对待人生的态度1. 仁爱之心: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爱之心,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待人宽容,关爱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谦逊之态:孔子主张谦逊谨慎,不轻易自大,不傲慢自大,能够虚怀若谷,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平等相处,不自以为是。
3. 学无止境:孔子在《论语》中提倡勤奋进取,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永远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学问,做到知识渊博但又虚怀若谷,永远谨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处事的方法1. 以礼为本:孔子主张以礼为本,礼貌待人,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仪式。
他认为只有遵循礼仪,才能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做到“以礼相待”。
2. 以诚为具:孔子提倡真诚,对人诚实守信。
他认为只有真诚相待,诚恳相处,才能树立起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3. 言行一致:孔子主张言行一致,要有正确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相符,不言而信,言而行,以身作则。
三、修身养性的做人分类1. 学问修养:孔子认为学问修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增强学识,不断完善自我,做到内圣外王。
2. 德行修养:孔子主张德行修养,强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道德修养,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3. 心灵修养: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心灵修养,要注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要有一颗纯净善良之心,做到心平气和,修身养性,最终达到内外兼修之境。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处事的方法、以及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篇1《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我是一个小学生,最近班主任让我们每个人选一本经典书籍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我选择了《论语》这本书,因为虽然它是一本古老的书,但里面蕴含的智慧和教诲一直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的记录。
孔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教导主要围绕着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好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第一,做人要有谦逊、勤恳的品德。
《论语》里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義。
"意思是说,君子做事要谨慎思考,做人要谦逊有礼貌。
比如看到事物要想明白它的实质,听到话要想通它的含义,说话做事都要诚恳谦逊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做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好品质。
其次,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到知识后,经常温习复习,那种成就感是令人高兴的。
还有一句话:"箕、舍、人而无责备,斯可足矣。
"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使只是学会一件小事,如栽种谷物或房屋修建,只要尽心尽力了,也是一种成就。
所以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管大事小事,尽最大努力做好就行。
第三,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不能只盲目追求利益。
《论语》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小人是指只图私利的人。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有修养的君子会追求正义和道德准则,而目光短浅的小人只知道追逐私利。
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而要明白为人的道理,按着正确的原则办事。
再次,做人要宽厚谦逊,不可骄傲自满。
《论语》里说:"骄则无朋,夫骄兹小人之小德也。
"意思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因为骄傲是小人才会有的小缺点。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1.《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伟大。
他强调修己以治人,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
他的言论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能指导我们做人的道路。
2.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的态度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财富。
3.《论语》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需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也要抛弃傲慢和自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教导。
4.读了《论语》后,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学生,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不断追求卓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感到愉悦才能更好地学习。
6.孔子提倡的“和而不流”让我深受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遵循规则和道德,不偏离正道。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快乐地成长。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善待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和研究《论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他对人类教育的深刻思考。
这部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指导,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从论语学做人的作文
从论语学做人的作文岁岁年年,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铅华洗涤,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辉耀着人类的历史。
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一个诚信的人。
在《为政》中,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这“人来熙熙,皆为利趋;人来攘攘,皆为利往”的现代社会中,只有学会做人,保持本心、坚守诚信,才能做个坦荡荡的君子。
周幽王为换取褒姒一笑,西周灭之。
他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邻近诸侯看到烽火,以为西戎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却见灯火辉煌,鼓乐天。
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时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城楼虽然点起了烽火,却再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
结果周幽王被杀死,西周因此灭亡。
没有诚信的支撑,就算拥有无上的权势,也会身败名裂。
周幽王获得的是美人一笑,失去的是信誉。
人,只有抓住诚信的缰绳,才能驰聘于多变的世界,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失信于他人,就会失掉自己的明天。
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一个有礼之人。
在《颜渊》篇,他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只有有礼之人,才能与人沟通良好,不会让人觉得粗鄙。
有礼,是文化、善意和温情的传达,是人际交往友好的体现,是历史中文化的结晶。
只有做一个有礼之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体现自身的道德修养。
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一个学会学习的人。
《述而》有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遭受千百回困难的打,这其中或许会失败,抑或会成功。
但无论失败或成功,我们都要学习经验。
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成长,在学习中聆听属于自己的教诲,我们就会在这一路学习的陪伴下,磕磕绊绊的成就自己的光明未来。
清朝时的曹雪芹“孤傲不屈,恶如仇”,可年少时的他“锦衣纨绔,饮甘餍肥”,是因为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了学习,才创作出《红楼梦》。
学会学习,才能到达远方;学会学习,才能收获多多;学会学习,才能学会做人。
《论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读《论语》学会做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这之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论语》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论语》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由于正直而生存,但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不正直的人)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这句话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告诉人们,这种侥幸躲避灾祸的不正直的人迟早要摔个四脚朝天。
《论语》说这句话,是要鼓励人们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民国时,如果没有毛泽东、李大钊等正直且正义的革命前辈们挺身而出,我们的国家到今日或许还是中华民国,我们也许还要经受国民党强压式的残暴统治。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正直磊落的人。
《论语》在做人问题上强调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做人要重视仁德。
按《论语》的思想,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首要的位置的。
《论语》不仅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他人、得到他人的称赞。
顺风车王王永13年来一直坚持免费载人搭顺风车尽管在这之中,他遭遇到
1 / 5
了许多白眼、嘲讽,尽管他遭人误解、被冷漠回应,尽管他差点遭到歹徒刺伤,但他依旧无怨无悔地免费搭载人。
因此,他被许多人赞赏。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仁德的人。
《论语》讲: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是、显得十分地重要。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他不仅精于打仗、领导,也擅长草书、写诗文。
并且,他还喜爱运动和阅读书籍。
这些看似有些松散的爱好,却也成就了一代伟人。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修养全面发展的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
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咚,咚,咚古代战场的战鼓已响起,冲啊,杀啊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杀喊声伴随着士兵们冲进沙场,曹,蜀,吴在乱世中成就一方霸业。
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爱的人物便是一代奸雄曹操,从他的诗词《短歌行》中便可看出他的帝王霸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的志向值得我们追求。
官渡之战,曹操把袁绍打败了,在缴获的大量战利品中,有大量不少是自己的部下过去写给袁绍的表忠信,信中大部分内容是贬
---------------------------------------------------------------范文最新推荐------------------------------------------------------ 低曹操,表示愿意投袁。
有些谋士向曹操提出建议,把存有二心的人统统杀掉,曾经那些想投袁的将士惶惶不可终日,不料,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不追究任何人的过失。
曹操对将士说:大战在即,敌强我弱,连我以自身难保,何况属下将士呢谋个好出路,人之常情也。
这体现出曹操宽大的胸怀,他的气度值得我们学习。
郭嘉不拘礼法,但却深得曹操的喜爱,因为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当郭嘉因病重在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交错。
但郭嘉因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用诗一半精炼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封孝!惜哉奉孝!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重视人才,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曹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魏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东临碣石,从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重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勤能补拙?奋发向上?你读了《狼王梦》后,就会明白成功的秘诀是学会竞争!
《狼王梦》里面的母亲紫岚,一心想把三只狼儿培养成一代
3 / 5
狼王,不惜付出一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残酷的现实中,三只狼儿都死了,紫岚的狼王梦终于破灭。
虽然紫岚没有获得成功,但它的竞争意识深深打动了我。
文章写得曲折动人,让人读了欲罢不能。
在狼的世界里,你不努力,就会被其他狼瞧不起,就在狼群中没有立足之地,甚至连生存也困难,因此母狼就对自己的狼儿进行残酷训练,想实现丈夫的狼王梦,紫蓝是一只有忧患意识的母狼。
文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紫岚常常怂恿女儿媚媚戏弄和侮辱儿子双毛。
有一次,媚媚逮到一只青蛙,让双毛站在太阳底下用前爪踩住青蛙的背,既不能把青蛙踩死,也不能让青蛙逃跑,可怜双毛在太阳底下整整站了一下午,狼毛差点给初夏炽热的阳光烤焦……
读完后,我很惊讶。
为什么?为什么紫岚会让自己的狼儿受如此的屈辱,那是自己的心头肉啊!为什么紫岚能狠下心来!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疑惑不解。
但如果你看了后面就会发现紫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狼道,走在最末尾的狼完全有可能被健壮的狼吃掉。
如果不提高自己,不与别人竞争,受点磨练,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狼王梦呢?
对于学会竞争,我也有深深的体会。
在三年级时,我的成绩属于中等,期末考试也只有80多分,妈妈恨铁不成钢,经常苦口婆心地说,让我要争气。
可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受到挫折后拼命埋怨自己,不敢和别人竞争!
妈妈为了激发我的斗志,在暑假的时候,经常把同学的作文
---------------------------------------------------------------范文最新推荐------------------------------------------------------ 和我比。
看看谁写的好,还要定下目标,超过班上的某一位同学……妈妈还送我去补习,她经常对我说:你的目标就是争取全班第一,要与别人比赛,虽然你还小,以后到了高考,你战胜不了别人就会被淘汰……就这样,皇天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时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母狼紫蓝和我妈妈的做法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
读了《狼王梦》,我深深认识到:学会竞争,是适应社会生存的必由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挑战,用汗水浇开绚丽的成功的花朵!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