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德国学者卡尔·巴奎:“以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为基准 的。根据这个理解,世界出口率越高,跨国贸易额在世界生 产中的比重越大,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是各国、各地区经济融为统一的、 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 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 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新的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Hale Waihona Puke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对 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 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 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1)世界政治力量分化组合 为多极化格局勾勒了 基本框 架
(2)大国间关系的调整 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奠 定了基础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 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一主张得到了印度方面的积极响应。经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非国家所接受。
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
2004年4月24日,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 上发表演讲指出: “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同亚洲各国共创 亚洲振兴的新局面, 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我国自建国以来,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集,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条外交脉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交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交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我国外交政策》摘要: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例如"搁置争议"就反映出我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而他国则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重实利而轻脸面"。

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从而令我国的愿望彻底落空。

关键词:外交政策我国是外交战略学的发祥地,战国时即产生了纵横捭阖、远交近攻的伟大战略思想。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

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

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

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

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外交的实质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极大化,即国家利益。

因此,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必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最早产生于西方。

西方外交实践遵循的是马基雅维里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曾经是西方殖民地的广大发展我国家在独立后,因袭了这种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

因此,国家利益至上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的准则。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的发展1955年,于万隆会议,我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十三章毛概

第十三章毛概

• 2、对外开放的内容和格局不同 毛泽东对外开放前期主要是做生意、 进行技术交流等,后期则主要是从经 济上无偿地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搞生产。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更主要的是把外 国资本家请进来搞外资企业、中外合 资企业,一方面利用外资,一方面引 入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3、处理两种制度关系上不同 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 度的关系上,由于时代局限性,毛泽东 讲对立、斗争多,讲联系、统一少。邓 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讲两种制 度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还讲它们联系和 统一的一面。
2、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末,为维护国家 主权,顶住美、苏两国的压力,我国的外交 政策经受了严重考验。 中苏关系恶化 放弃“一边倒”
3、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实行“一条 线”战略,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70年代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苏 中美
4、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2)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2)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反
对霸权主义的思想,赋予了我国和平 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维护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首要任务。 邓小平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 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我们的对外 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 任务。”
•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 式多样化。 •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 平环境。 •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舞台的外交 工作布局。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一、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初步形成(1949-1978)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国内外形势复杂,中国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

首先,中国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坚持自己独立自主和持久和平、平等互利的和外国建交和两个阵营的平衡”,这是中国外交理念的宗旨。

中国认为,外交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坚持自主独立,不做任何超越自身利益的事情,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强调坚持和平发展,主张通过和平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反对武力扩张和霸权主义。

其次,中国主张五项原则外交。

五项原则外交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强调国家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反对干涉内政,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最后,中国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自认为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权利,反对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主张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参与非洲、亚洲的国家建设,提供援助和支持,增强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1979-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外交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主张开放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中国主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化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推动全球化进程,树立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

其次,中国重视邻国关系,提出“周边外交”理念。

独立和自主和平外交的背景和意义

独立和自主和平外交的背景和意义

独立和自主和平外交的背景和意义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的原则。

这种政策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和自主性。

下面将探讨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1.国家主权:每个国家都有维护自身主权的权利和责任。

一个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是国家主权的表现,这意味着它有权在国际事务中自主做决定,而不受外部压力或干预的影响。

2.历史经验:许多国家在历史上曾经被他国殖民或被强国剥夺独立和自主的权利。

经历过这些历史磨难的国家更加重视自身独立和自主的价值,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国家尊严和发展的基础。

3.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往日益加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需要更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并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自身利益。

意义:1.国家利益的维护: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一个国家主动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可以确保其国家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而不是被迫接受别国的要求。

2.国家声誉的建立: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有助于建立国家的声誉。

一个国家坚持独立和自主的原则,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3.国际合作的推动: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促进国际合作。

一个国家如果过于依赖外部力量,可能会导致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相反,一个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4.文化和价值的传播: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有助于传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个国家可以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推动文明交流和互鉴。

5.国际地位的提升: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一个国家如果坚持自身利益和价值观,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应对国际问题,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要实施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一个国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国家统一和稳定:一个国家只有在内部稳定且统一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24张PPT)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24张PPT)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评讲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基本准则/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 ②地位作用: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重点)
(1)基本立场:
表现:7个“不” + 3个“本”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的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部分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背景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面临着外交上的新局面。

同时,美国实行孤立政策,不承认新中国,并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二、主要内容
1.建国初期(1949-195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

2.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期:三个世界理论。

4.改革开放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中国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2.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及其影响。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对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
情感和国际视野。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谢谢大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1972年春,尼克 松访问中国,中美 关系解冻。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1、邓小平时代的调整: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 (1)不结盟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 展同所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 (2)冷静观察、稳定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 所作为、 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950年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在克 里姆林宫正式签 订,周恩来和维 辛斯基代表本国 政府在条约两份 文本上签字。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周恩来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 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 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 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 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 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60年代的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 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 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党的八大重申:中国为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 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 图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 制定者毛泽东同亚非拉朋友 在一起。
(3)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2、江泽民时代的发展:努力推进国际合作
2001年江泽民 在上海亚太经合 组织会议上发言
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政策
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 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 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的重要讲话,提出: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 时代的主旋律”的论断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公共参与:积极推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懂得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 认识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合作探究】议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哪些大国外交理念?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9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

本届进口博览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

在展会部分,本届进博会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比上一届多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展总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企业展总展览面积从去年的27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涵盖装备、消费、食品、健康、服务等五大板块、七个展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 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在演讲中说,一年前,我们在这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今天,更多朋友如约而至。

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

我相信,各位朋友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1)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这么多国家的原因。

(2)请你在我国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围绕着“合作”这个主题,选择两条名言、俗语、成语典故或诗句。

答案(1)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解放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即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痕迹,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但并不是要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50年代:开始探索有别于苏联的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与西方缓和),三个世界划分。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出现了苏功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个方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话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

这是我国外交的因此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不会改变。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建国至今,我国外交政策及国际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建国初期,我国遭到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孤立封锁和包围威胁,无法与他们建交。

第二、长期的战争之后,中国急需寻求外来经济援助和政治盟友,需要较好的国际环境,以愎复经济,建设国家,实行“一边倒”外交可以迅速消除苏联领导对中共的疑虑,赢得苏联的信任、支持和经济援助,也可一定程度牵制一心要颠覆中国政权的美国,使之有所顾忌。

第三、当时国际形势是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外交政策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中印达成《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6月,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首脑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中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变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式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始终的主线,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以此原则为指导,中国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扩大了外交和国际活动空间,逐步与许多周边邻国和亚非欧国家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十年代
• 日内瓦会议 •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 万隆会议
•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 舞台,第一次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第一次尝试以 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停会期间,周恩 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分别与印、缅两国总 理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原则 • 亚非国际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 日 ,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 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三条补充方针
• “礼尚往来”
• “互通有无” • “团结世界人民”
•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 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时,按照后发制人的原则,根据情况采取 对应的外交行动;“互通有无”,按照平 等互利的原则与外国做买卖;“团结世界 人民”,巩固国际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 影响。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提出的这六条 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初期我国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外交思想带来的重要外交成果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和日本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 随后又确定实现中美建交为即将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一个 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南北对 话、南南合作。 • 努力使中苏关系正常化,继续发展同西方国家和东欧国家 的政治经济关系。 • 运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中国同英国和葡萄 牙分别举行谈判并签署了“联合声明”,祖国统一大业取 得重大进展。
重 返 联 合 国
八十年代
• 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 • 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基本的外交政策第一是反对霸权 主义,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 结和合作 • 1985年3月,他第一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 大问题” • 党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上发生的“两个重要的 转变” • 1986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把中国外交 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详细阐述了这 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至此,外交方针政策的调 整基本完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竞赛,不进行 军事扩张
不与任何国家和 国家集团结盟,不 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 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国家 处理国家关系 主权独立, 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 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 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 不以社会制度 不受大国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意志左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 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 和一时形态 意志左右, 论亲疏 不屈从任何 不参加军事 外来压力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就是要在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及其影响后,再让这些国家的客人进来,在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的方针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将坚定不移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两个拳头打人”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毛泽 东所说的“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 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 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
(2)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 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确定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 略方针
主要内容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老相册三
新相册四
全球伙伴关系
• 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 中印:合作、共赢、互信伙伴关系
回顾2014年我国外交成果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是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是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谢谢!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外交政策的含义: 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国 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 容
A、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符合当今时代主 题 B、基本目标:(国内)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国际)促进世界 和平与发展 C、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表现:绝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绝不允许干涉我国主权内政、 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 政策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D、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机整体,处理国际关系的准 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保证
目标
和平共处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 逐步开展。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 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 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 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 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 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 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华,中美双方在上 海签署《中美联合 公报》。(3) 1979年,中美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 抗结束,两国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 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 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 束。”“日本方面痛感日 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 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 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 要求。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 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 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 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 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 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 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 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 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 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 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 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 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内背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4).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 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绝不能靠外国 的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 国家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国人的怀里。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 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 设证券业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宣布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着重加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 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并且,新中国 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当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 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发展人类进 步事业而奋斗。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道路上另 一领军人物——胡锦涛总书记
中国外交发展史部分图片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 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 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 的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为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 和外交政策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

1.国际背景: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 (3)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周恩来会见印 度代表团
万隆会议相关图片
周 恩 来 在 会 议 上 面 的 精 肃
周恩来为国内外友人签字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式仍处于“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 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我国外交政策 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 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 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 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 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话关系。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 门,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加 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这是我国外交 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 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 针始终不会改变。
邓 小 平 1982 年 于 十 二 大 上
正是邓小平的外交思想,让中国的外交事业更进一步。他在外交工作中,强调 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时间的 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有好合作关系; 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他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 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等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
一边倒
就是在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对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三大外交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 根本利益,为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国家所接 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 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78年10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 (前右二)欢迎邓小平副总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 世界和平,永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 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 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 就与苏联老大哥 建交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传说中的 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三 大 外 交 方 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
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 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有好国家的关系。
邓小平的外交事业
访王 问胡 中安年 国卡 。洛月 , 斯邓 一小 世平 和欢 王迎 后西 索班 菲牙 娅国 1978 6 ·
邓小平欢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华
总 理 、年 巴 黎月 市, 长邓 雅小 克平 会 希见 拉法 克国 前
1978 9
·
1978年9月,邓小平率领中国党 政代表团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
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 中美正式建交。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 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 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 策。 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 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 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 中国做他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 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中美建交的点滴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 月 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周恩来机场迎接
毛泽东接见访华的尼克松 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乒乓外交
联 合 公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