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王冬亮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16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将行为的改变分成五个阶段,但对象
的行为变化并不总是在这五个阶段间单向移动(图3—3),而是
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退回到一个早前的阶段。
2019变阶段理论
我从来没
想过戒烟 从未 想
我知道吸烟 有害健康, 但是我不想
戒烟
我准备明 天戒烟!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8
“认知不协调”
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
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
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
去行动:知识与行为有不一致的情况,即
“认知不协调”。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9
“认知不协调”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是目前用以解释和指导干预健 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 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认识: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认识到该行为 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我已经三天 没有吸烟了
哈!
恭喜你, 3年没有 吸烟了, 太棒了
没有认识
2019/9/13
思考
准备
行动
潘建平文档
持续
18
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主要概念

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

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

从而产生行为改变的意愿和动力。
02
行为改变是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和维护健康的
生活方式。
03
相互促进
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教育引导
行为改变,而行为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和教育个体,促使更多积极的行
为习惯的形成。
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的策略
的支持环境。
02 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改变主要依赖于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通过提供知识和信息,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变行为。
具体来说,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依赖于对环 境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提供知识和信息、改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知、 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等。
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个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认识会影响其行为改变的动 机,它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信念的重要性。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和对健康行为的益处的 认识会影响其采取行动的意愿。
在健康教育方面,健康信念模型的应用包括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和认识、强调健康行为的益处等,以激发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动机。
动机
推动个体采取行动的力量,包括内部动机(如个人价值观、兴趣等)和外部动 机(如奖励、惩罚等)。
障碍
阻止个体采取行动或使行为改变困难的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如恐惧、焦虑 等)、社会障碍(如社会压力、缺乏支持等)和物理障碍(如资源不足、环境 限制等)。
05 行为改变的促进策略
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
01
02
结果评估
评估健康教育活动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改变效果, 如吸烟率、肥胖率、定期锻炼等指标。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0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0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紧张与应对模式
创新扩散理论 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知信行模式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或KAP)
是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简称,是有关行 为改变的较成熟的模式。
信息
知识
信念Biblioteka 行为增进健康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是目标;
1)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意识到自己在放弃危险行为上所付 特定健康行动的潜在的负面作用, 2、对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 或是认识到的障碍,可能会阻碍个人 出的代价(时间、负担、毅力)确实 前者指个体相信采纳健康行为确实有好 采用该健康行动。 个人会进行一个成 能取得预防结果(降低发病、减轻疾 本—— 利益分析,权衡健康行动的正 处,后者是指个体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中还面 面、负面因素。负面因素可能包括价 病后果),人们才会采取行动。 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 临着一些障碍。 医源性病变)、不愉快的经历(疼痛、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知觉到益处 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 等等。 2)对实施或放弃行为障碍的认识——知觉 到困难
到的障碍。
防措施后的效果及采取措施所遇
导作用。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
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或
实施健康教育。
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指个体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 (一)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指个体所认识到的疾病后果(疼痛、伤 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身患此疾病概率 残、死亡)的严重性和对疾病所引起的社会 大小做出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产生恐惧 后果(工作烦恼、家庭生活、失业、社会关 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 系)严重性的认识。由此产生害怕情绪。

3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3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健康教育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潘建平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
第 三 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
第三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本章要点

人们为什么会采取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 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0
知信行模式直观明了,应用广泛。它隐含
这样的假定: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 其信念和态度,并进而改变其行为。但在这个 假定中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
为场景的考虑。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6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信念 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的信仰,通 常与感情、意志一起支配人的行动。
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
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

HE-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HE-3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18
1、行为变化阶段
行为转变分成五个阶段: 行为转变分成五个阶段: ①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无转变打算阶段( 阶段 ) 一阶段的人, 这 一阶段的人 , 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 为的考虑或意欲坚持。 为的考虑或意欲坚持。 特点:不喜欢阅读、 特点:不喜欢阅读、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高危行 为的题目,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 为的题目,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他们 也不打算参加健康促进或防治项目。 也不打算参加健康促进或防治项目。
9
健康信念模式(HBM) 健康信念模式(HBM)
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 要理论模式。该模式综合需要动机理论、 要理论模式。该模式综合需要动机理论、 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 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认为可导致健 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 因素: 因素:
知觉到危害性Severity 知觉到危害性 知觉到易感性Susceptibility 知觉到易感性 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Benefits 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 知觉到障碍Barriers 知觉到障碍 知觉到自我效能
14


3、在健康信念的形成中,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健康信念的形成中,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

人口学因素,即年龄、性别、种族等 人口学因素,即年龄、性别、 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如人格特点、社会阶层、 社会心理因素,如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 阶层 压力等
②Hale Waihona Puke ③结构性因素,如对该疾病的知识、 结构性因素,如对该疾病的知识、以前患该病 因素 的经验等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 愉快感受, 愉快感受,如上述吸烟所致快感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 好处”, 观“好处 ,如上述吸烟所致交往便利 好处

健康教育改变行为

健康教育改变行为

健康教育改变行为
《健康教育改变行为》
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还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以及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人们的行为,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些重要的改变可能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多运动、减少压力等。

然而,要想真正改变这些行为,需要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以便让人们明白为什么需要做出这些改变,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与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健康讲座、手册、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健康知识和建议。

同时,健康教育也需要与人们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然后根据这些了解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健康教育改变行为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人们养成健康习惯的第一所学校,而学校、医疗机构和社区则提供了更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和服务。

通过这些机构的支持和协作,可以更好地推动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

总的来说,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力的工具,它可以改变人
们的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通过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健康问题,改变不良行为,获得更健康的生活。

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理论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4
7.忧患意识
(critical consciousness)
➢指社区成员共同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 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备行动。创造社区 成员的忧患意识是授权的基础,对社区的 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基于对自身需求和现 实问题的认识的行为动力。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 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知一信一行(KAP)
“知” 是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 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是动力; “行” 指的是行动,是目标。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5
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
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
我已经三天 没有吸烟了
哈!
恭喜你, 3年没有 吸烟了, 太棒了
没有认识
02.05.2020
思考
准备
行动
潘建平文档
持续
18
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主要概念
1.社区
通常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至少包
括以下要素:人口、一定的区域(地理)、经济活
动与共同利益(经济)、较密切的社
“喂养”方式开展社区活动,而应使社区成员以主人翁身 份共同来关心社区的问题、主动分担职责、最终解决问题; 这需要在平等基础上提高社区成员的意识、增强自身能力、 自我帮助、实现社区变化。这是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活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02.05.2020

04健康教育学之行为改变理论

04健康教育学之行为改变理论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知识 态度 价值观 技能 环境
个体
干预

群体
行为改变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
•为什么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众多、行为改变的过 程相当复杂,因此必须应用行为改变的相关 理论来对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及进行有针对 性的干预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不良疾病行为
▪违规行为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行为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行为改变理论 的多样性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常见危害健康的行为分类
种类: • 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离,如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行为等; • 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
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危体育活动、 赌博行为等; • 第三类是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活卫生、 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绝采取安全措施、 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查等;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 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 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 康的行为。
行为改变的关键步骤 是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KAP模式认为行为改变的关键步骤
确定信念
改变态度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健康 教育 行为 改变
理论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理性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源自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理论概念
• 一级评价:评价紧张事件的严重性,及其是否可 以给自己带来影响。 • 二级评估:对紧张事件的可控性及个人评价能力
的评价
健康教育手段: – 压力日记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
理论概念
• 应对策略:基于评估结果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 问题管理:通过个人能力改变环境事件,来解决紧张事件 –解决问题的技能 –寻求建议 –时间管理 –设定目标 ② 通过改变对环境事件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解决紧张事件 –体育锻炼 –放松 –参加支持组织
1.创新形成(Innovation Development ): 新事物从产生
、发展到成型的全部活动和过程
2.传播(Dissemination):将新事物从发源地向使用者积
极传送的活动,包括确定没标人群和传播渠道
3.采用(Adoption):目标人群对创新的接受
4.实施(Implementation):即创新开始扩散,开始被接受
• 授权(Empowerment):指通过有意思的社会行动, 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 己的命运,改变不公平和不公正,在更大程度上 控制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 忧患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指社区成员共同 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 备行动
相关概念
• 社区能力(Community capacity):社区能力是指在某 一特定社区中,能促使社区解决集体问题和改善 或保持社区健康和幸福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源和 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社区能力建设的原则: 1. 尊重社区的价值观念、知识、 文化和决策; 2. 社区工作除了技术人员外,社 区领导的投人对全过程来说是 最根本的; 3. 而确定社区问题和需求则是社 评价标志社区能力提高的指标: ①范围,谁参加了或谁没有参加

健康教育与行为变化

健康教育与行为变化

健康教育与行为变化健康教育是指培养个人或社区对自身健康的认知以及促进其知识、信念、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长期、积极影响的过程。

健康行为是指人们在遵循一定生理、心理规律的前提下,采取的有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健康教育与行为变化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健康教育与行为变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以及在健康教育中如何促进良好的健康行为。

一、行为变化模式理论1.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互相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认知、情感和动机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其中认知是最重要的。

例如,当一个人认为吸烟有害于健康时,他就会采取戒烟行为。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加强对健康信息的认知和理解,让个体具备正确的健康态度和行为。

2.传统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是在外界强化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外界强化也是行为改变的原因。

例如,当一个人吸烟时感到愉快,则有了重复行为的欲望。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强化措施,例如奖励措施,增加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动机和意愿。

3.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不仅是外界强化的影响,还和个体自身的内在动力有关。

自我效能即个体对于自己掌控某项任务的信心程度,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难题时,他就会采取相应的行为。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鼓励个体参与自我改变,为个体行为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健康教育的促进健康行为的方法1.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是健康教育最基本和常见的工具,通过传递健康知识,使个体认识到自身健康状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行为引导行为引导是指通过一些渠道和方法引导个体采取健康的行为。

例如,在学校食堂设置健康餐厅,鼓励学生选择健康饮食;在公共场所放置吸毒防范广告,提醒过路者远离毒品等。

3.互动参与互动参与是指通过参与活动促进个体实际参与到健康行为中来,例如,教育个体关于健康的知识,鼓励个体参加健身项目或者运动锻炼等。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个体、群体和社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于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行为变化理论: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变化。

行为变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社会环境和个人动机等。

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设计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促使个体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和行为改变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在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健康行为来培养个体的健康意识和行动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健康行为的效果。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1.认知教育法:认知教育法通过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信息,培养个体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认知,以促进个体形成健康行为。

该方法适用于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体健康素养的情况。

2.经验教育法:经验教育法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倡导角色模范行为等方式,引导个体树立积极的健康态度和信念,从而激发个体积极改变行为的动力。

该方法适用于倡导健康行为的情况。

3.基于行为变化理论的教育法:根据行为变化理论,采取预备阶段、决策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等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逐步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改变。

该方法适用于促进个体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情况。

健康教育的基本技巧:2.互动性技巧:通过互动的方式,使个体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其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动力。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3.多媒体技巧: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健康问题和相关知识,增强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引导性技巧:通过引导个体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方式,帮助其深入思考和理解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其对健康行为的改变。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及其应用述评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及其应用述评

2020年12月第12期总第168期海峡科学Straits ScienceDecember 2020No.12,Total 168th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及其应用述评∗柯㊀衍㊀陈宪泽㊀黄㊀靖㊀沈富儿(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㊀福州㊀350122)[摘要]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研究对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实现 健康中国 战略有重要意义㊂由于行为改变的复杂性,健康行为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演进,不断有新的理论产生,一些传统理论也在不断修正㊂该文介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个体和群体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以期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为不同人群制订相应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理论支持㊂[关键词]健康行为理论模式㊀健康促进㊀行为改变[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83(2020)12-0053-05∗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8004-学科 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 (编号:2801/701180069)㊂通讯作者:沈富儿,Email:fuer3898@㊂㊀㊀健康行为改变理论是在行为科学㊁医学㊁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研究个体与群体的健康行为发生㊁发展规律,探索疾病与健康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的学科㊂自20世纪50年代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提出后,又有许多模型不断被提出㊂例如,合理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model,IMB),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跨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人类生态学模型(Mandala of Health,HEM),健康行为群体干预(PRECEDE -PROCEED)模式等㊂本文将对健康行为个体及群体理论的主要模型及其应用做简要阐述㊂1 个体层面模型1.1㊀健康信念理论模式(HMB )Hochbaum 等[1]于1956年提出HMB 理论,该模式认为健康行为的改变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自觉疾病的威胁㊁自觉行为改变的利益与障碍,其中自觉疾病的威胁由自觉罹患感与自觉严重程度构成㊂应用该模式对目标人群的干预也是由这两方面出发:第一,加强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问题,并知道该问题重要性㊂第二,让目标人群知道通过行为的改变可以获得的利益,并解决因行为改变所形成的障碍[2]㊂HMB 的本质在于认知的改变,通过改变目标人群的认知,从而改变其行为,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和应用的模式㊂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高危人群的筛选行为㊁患者的疾病管理㊁一级预防等领域都有所应用㊂Kalkidan Solomon 等[3]围绕宫颈癌筛检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筛查的接受率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㊁筛查的有效性和在筛查期间排除障碍所提供的帮助有关㊂李素琼等[4]开展应用HMB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研究表明,采用HMB 进行介入治疗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研究组的患者依从性㊁饮食习惯㊁体育锻炼㊁自我监测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1.2㊀知信行模式(KAP )KAP 模式由Mayo 等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经Gochman 主编的‘健康行为“予以推广[5]㊂这一理论认㊃35㊃HAI XIA KE XUE海峡科学2020年第12期为,行为由信念决定,而信念由知识决定㊂知识是行为的基础条件,信念作为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最为需要达成的目标㊂以户外运动这一行为为例,每周所需运动的时间㊁强度㊁方法为知识,身体健康对自己与家人所产生的收益为信念,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促使个人参加运动㊂与KPA模式类似的还有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IKAP模式在KAP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强调需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探讨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的知识对于信念态度的增强起到更好的效果[6]㊂KAP模式除了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外,在医药卫生政策领域也有所展现㊂朱银潮等[7]依据KAP模型在疫情初期针对宁波市民开展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㊁信念㊁行为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6.49%,认为蝙蝠为主要传染源的有33.7%,表明政府可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普及㊂由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KAP模式是单向线性思维,目前国内在健康行为研究中应用较多,而西方已很少应用㊂1.3㊀合理行动理论(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 TRA由美国学者Fishbein[8]于1970年提出,该模型认为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共同决定了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决定了人的行为㊂TPB则是Ajzen在TRA基础上进行修正的模型,除行为态度㊁主观规范外,增加了感知行为控制与实际行为控制这两个变量[9]㊂TPB 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由意向决定,而意向取决于个体对某项行为的态度㊁他人对该行为的期待㊁自觉执行该行为的能力,这三部分越呈现正向,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㊂与HMB理论相比,TRA/TPB认为社会压力对个体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评价社会压力的主观规范是一种较弱的要素[10]㊂TRA/TPB是国际社会经常使用的模型,涉及的学科广泛,不仅局限于健康领域,还包括消费者行为预测㊁教育学㊁旅游等领域㊂在健康行为改变领域主要有三类文献,包括预测个体行为㊁新媒体领域的应用㊁跨文化应用㊂Ruslan Nur-Hasanah等[11]在马来西亚开展了针对吸烟男性的横断面研究,其研究表明,TPB量表在问卷信度与效度上都达到统计学要求,可以应用TPB戒烟量表马来西亚语版本对戒烟行为进行预测㊂张铮等[12]结合了态度测量技术的语义差异量表[13]与Ragheb&Beard的休闲态度量表[14],针对微信运动制作了量表,其信度㊁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证明了个体对使用微信运动的行为意愿在各变量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㊂1.4㊀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IMB模型是1992年由FISHER等[15]提出,认为行为改变是由健康相关信息㊁动机和行为技巧三者构成的㊂健康相关信息是行为的前置条件,动机分为个体动机和社会动机两种,个体动机与社会动机分别对应TPB中的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㊂行为技巧则对应着TPB中的实际行为控制与感知行为控制,而TPB与IMB模型的差异在于,IMB模型认为信息和动机是通过行为技巧来影响个体行为的㊂IMB模型的最初使用是在了解㊁预测和促进艾滋病的预防[16]㊂理论上IMB模型可以应用于艾滋病领域外的行为改变与预测,目前已经应用于吸烟行为㊁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㊁年青人选举投票行为等领域㊂在Demis[17]等开展关于青年投票率的研究中,使用TRA㊁TPB与IMB三种模型对投票行为的预测情况,研究表明IMB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虽然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Ajzen在2019年对TPB进行了部分修正(如图1)㊁未对人口学特征进行细分等问题,但仍显示出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广泛,拥有更大的挖掘空间㊂图1 TPB概念构架图㊃45㊃2020年第12期海峡科学HAI XIA KE XUE1.5㊀社会认知理论(SCT)SCT由知名心理学家Bandura[8]提出,SCT的前身为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SLT)[19]㊂SCT 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影响,将SCL与SCT结合,可以得出行为将由以下四方面因素决定:心理决定因素㊁观察学习因素㊁环境决定因素与自我调控因素㊂其中心理决定因素由结果期望㊁自我效能㊁群体效能构成,环境决定因素由动机诱因与促进因素构成[20]㊂SCT是一种理论构建,而这四方面因素则是理论应用㊂心理决定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是指完成某行为的把握程度,群体效能是指群体共同执行该行为的把握程度,例如一个人去健身的把握程度与群体去健身的把握程度㊂结果期望是指认为执行某项行为后可能产生的后果㊂在环境决定因素中,动机因素是指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改变行为㊂促进因素是指提供支持性的工具,使人们更容易执行某行为㊂而观察学习表示模范效应对其行为的影响,形成模仿或学习他人的行为㊂自我调控因素通过制定目标㊁信息反馈㊁自我奖励㊁社会支持等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㊂SCT强调行为㊁环境㊁个人三者密切相关,同时对影响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假设,但仍未将三者间的联系准确描绘出来,导致不同研究会引入不同的因素㊂在SCT的理论应用层面上,SCT是广域的㊁抽象的理论框架,很难直接应用到健康促进干预实践[21]㊂这里谈论的SCT应用主要是对其构件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身体活动㊁减肥㊁戒烟㊁饮食行为等㊂李嘉慧等[22]应用SCT对中职学生展开戒烟健康教育的纵向研究,干预组现在吸烟率㊁未来吸烟意向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㊁自我调控㊁观察学习这三个要素对中职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起到作用㊂1.6㊀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TTM模型是Prochaska和DiClemente[23]于1983年提出的㊂目前国际上已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之一,该模型将改变过程与改变阶段相结合,提出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使得目标人群的行为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㊂前文所介绍的模型主要思路为态度影响行为,而态度由多因素决定,进而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因素各自是什么㊂而TTM则是一种纵向的模型,将人的行为改变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不同的干预,从而提高干预效果,于是创造出不同模型与TTM 结合的可能性,Prochaska介绍了HMB㊁TRA㊁自我调控理论(Self-Regulation Theory,SRT)㊁目标设定理论(Goal-Setting Theory,GST)与TTM不同阶段如何有效的相互结合[24]㊂图2 TTM概念架构通过三十余年的发展,TTM逐步走向成熟,在健康行为管理㊁慢性病自我管理领域都有所应用㊂其分阶段的干预模式,根据行为改变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已成为临床和社区行为干预广泛应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㊂当然,只能从某一角度阐明行为改变的规律,不可能解决行为干预的所有问题㊂其模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很大,同样也造成各阶段的判断难度较大,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不足㊂㊃55㊃HAI XIA KE XUE 海峡科学2020年第12期2㊀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PRECEDE -PROCEED)模式又称为格林模式,是Green 等[25]在1980年提出的㊂其后经历了多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在2009年,将行为改变分为7个步骤[26](见图3)㊂图3㊀PRECEDE -PROCEED 概念架构PRECEDE -PROCEED 模式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群体干预的理论框架,目前在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部分研究并未进行第三阶段的行政及财务政策评估,多偏向应用教育评估与生态学评估进行干预实验㊂模型应用十分广泛,除针对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外,还在伤害流行病学㊁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㊂Maryann Yeo 等[27]对青年及其父母开展了早期精神疾病的研究,并依据模型制订了不同阶段方案㊂3㊀结论与建议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㊁预测和干预健康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改变方面㊂但目前以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研究不多,特别在中医药领域尚未得到重视㊂由于健康行为是属于慢性行为,其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的,因此行为改变非轻而易举,需要个体和群体树立足够信心和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建议根据不同理论特点㊁目标人群特征及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健康行为理论积极推广和应用,并不断提出新问题㊂当然,由于行为问题的多因素,相对应形成的理论也在推陈出新,希望将不同的理论模式综合应用,以便更全面㊁客观的评价效果,提高全面健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做出贡献㊂参考文献:[1]Hochbaum G M.Why people seek diagnostic x -rays [J ].Public Health Reports ,1956,71(4):377.[2]杨廷忠.健康研究-社会行为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Solomon K ,Tamire M ,Kaba M.Predictors of cervical cancerscreening practice among HIV positive women attending adult anti -retroviral treatment clinics in Bishoftu town ,Ethiopia :the application of a health belief model [J ].BMC Cancer ,2019,19,No.989.[4]李素琼,王秀精.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3-5.[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Hande L ,Sambajirao ,Badiger S .An intervention study on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among HIV Positive individuals in southern India [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 ,2014,8(10):JM01-JM02.[7]朱银潮,冯宏伟,罗颖芝,等.宁波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信行调查[J ].预防医学,2020,32(3):230-234.[8]Fishbein M.A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some applications andimplications [J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1980,27:65-116.[9]Ajzen I ,Kruglanski A W .Reasoned action in the service of goal pursuit [J ].Psychological Review ,2019,126(5):774-786.[10]Lim H ,Dubinsky A J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e -commerce :making a case for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salient beliefs [J ].Psychology &Marketing ,2005,22(10):833-855.[11]Ruslan N -H ,Yasin S M ,Isa M R ,et al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malay version of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 )for smoking cessation [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18,19(10):2815-2820.[12]张铮,于伯坤,李府桂,等.微信运动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J ].新闻界,2017(6):60-67.[13]Osgood C E ,Suci G J ,Tannenbaum P H.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 [M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57.[14]Ragheb M G ,Beard J G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 ].Jour-㊃65㊃2020年第12期海峡科学HAI XIA KE XUE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82,14(2):155-167.[15]Fisher J D,Fisher W A.Changing AIDS-risk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11(3):455-474.[16]Coates T J,Morin S F,Mckusick L.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AIDS antibody testing among gay men[J].JAMA,1987,258(14):1889.[17]Glasford D E.Predicting voting behavior of young adults: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motivation,and behavioral skills [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8,38(11):2648 -2672.[18]Heffernan C J.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Behaviour Change,1988,5(1),37 -38.[19]Bandura A.Social learning theory[M].New York:General Learning Press,1977.[20]Baranowski T,Perry C L,Parcel G S.How individuals,environ-ments,and health behavior interact:Social learning theory [M]//Glanz K,Rimer B K,Lewis F M.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3rd Edition.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2:165-184. [21]Garcia D S.Evaluation of3behavioral theories for applicationin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hispanic women[J].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2016,39(2):165-180. [22]李嘉慧,李娜,徐刚,等.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中职学生控烟干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994 -997.[23]Prochaska J O,DiClemente C C.Stages and processes of self-change of smoking: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83,51(3):390-395.[24]Prochaska J O,Redding C A,Evers K E.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J].Health Education&Behavior, 1997,22(22):97-121.[25]Green L W,Kreuter M W,Deeds S G,et al.Health education planning:a diagnostic approach[M].Palo Alto,California: Mayfield Publishing,1980.[26]Green L W.The Precede-Proceed Model of Health Program Planning&Evaluation[EB/OL].[2020-11-02].http:// /precede.htm.[27]Yeo M,Berzins S,Addington D.Development of an early psy-chosis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using the PRECEDE PRO-CEED mode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2007,22(5): 639-647.㊃75㊃。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例如,吸烟——危害健康的行为定式。

戒烟——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的知识但,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影响其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改变的失败。

“知而不信”: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信而不行”: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故不产生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图6-2 健康信念模式影响因素:1.感知疾病的威胁(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

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造成疼痛、伤残和死亡等。

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

一般而言,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

主动参与型教学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探索

主动参与型教学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探索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i p a t o r y t e a c h i n g i n t h e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h e a l h t p r o mo t i o n
基础 医学教育 . 2 0 1 5年 4月 , 第1 7卷第 4期
・3 0 3・
主 动 参 与 型 教 学在 健 康 教 育 与健 康 促 进 中 的探 索
杨 燕 。 , 5 , 1 静 , 李 丹 , 王冬 亮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 广州 5 1 0 0 8 0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
r A N G r a n , LN G D o n g l i a n g( P u b l &H e a h h S c h o o l , S u n r a t — S e n U n i v e m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 C h i n a )
法之一 。
关键词 : 健康教育 ; 健康 促进 ; 教学 方法 ; 主动参 与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R 1 5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0 9 5—1 4 5 0( 2 0 1 5 ) 0 4—0 3 0 3— 0 3 D O I : 1 0 . 1 3 7 5 4 / j . i s s n 2 0 9 5—1 4 5 0 . 2 0 1 5 . 4. 0 1 2
院学术与教务2 1 2 作办公 室 ; 通 讯作 者 )
摘要 : 为 了探讨主动参与 型教 学在 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 进 实验教 学中的效 果 , 在 中山 大学公共 卫 生学 院 2 0 0 9级 、 2 0 1 0级 和

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DOI:10.16096/ki.nmgyxzz.2020.52.05.049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陈伟1,罗婉丽2(1.南阳南石医院心内科;河南南阳473003;2.华中阜外医院高血压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本社区门诊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患者1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8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行为以改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血压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水平。

结果干预6个月,试验组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行为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控制血压稳定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值得在临床中开展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血压知识知晓率[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5-0633-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300万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约2/3与高血压有关⑴。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但大多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主观认知及客观经历,其服药依从性及控制血压行为的意向降低,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⑵。

行为转变理论是由Prchaska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转变过程是一种渐进、复杂、连续的过程,人在不同阶段其动机和需求均不相同,故处理也不相同⑶。

目前,临床有关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行为的健康教育的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社区门诊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患者164例纳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各82例。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王冬亮20121127)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王冬亮20121127)

15
第三,效能期待,也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的 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 地执行一个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
16
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等;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压 力等; 结构性因素:对该疾病的知识、以前患该病的 经验等; 行为提示因素: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亲 友的疾病经验等。
21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SCM的5个阶段
① 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这一阶段的人,没有在未来(6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 考虑或意欲坚持。对象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存在问 题,或者以前做过改变,但因失败而觉得没能力改变。 特点:不喜欢阅读、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高危行为的题
目,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他们也不打算参加健
31
二.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一)社会认知理论 (二)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 (三)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32
(一)社会认知理论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又称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ation) 主要观点:个体的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驱动,
12
要 满 足 以 下 条 件
第一,知觉到危害和严重性。
第二,知觉到收益和代价。
第三,效能期待(自我效能)。
第一, 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 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知觉到严重性:个体对罹患某疾病的严重性的看法,包括 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或是对疾病引起的社 会后果的判断,由此产生的害怕情绪。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围
手术期的应用
王晓亮;于子荞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24(37)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择期进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康复自我效能、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缓解半月板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

【总页数】5页(P149-153)
【作者】王晓亮;于子荞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围手术期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的镇痛效果比较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3.康复助手APP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4.思维导图联合Teach-back在肩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改变是目标

信念和态度是动力

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KAP模式认为行为改变的关键步骤
确定信念
改变态度
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
利用促进信念建立的方法,如增加信息的权威性、增强 传播效能、或是利用“恐惧”因素,只要适时、适当的 利用这些因素,则有助于态度的转化;
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 效益的宣传,特别有助于那些半信半疑、信心不足者的 态度转变;

第一,知觉到危害和严重性。



第二,知觉到收益和代价。



第三,效能期待(自我效能)。
医学PPT
13
第一, 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 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知觉到严重性:个体对罹患某疾病的严重性的看法,包括 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或是对疾病引起的社 会后果的判断,由此产生的害怕情绪。
受,如吸烟所致快感;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 处”,如吸烟所致交往便利。
式。
保护动机理论是健康信念模式HBM的发展形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
修正因子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
第三,效能期待,也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的 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 地执行一个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
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等;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压
力等; 结构性因素:对该疾病的知识、以前患该病的
医生吸烟(明知故犯)
健康行为中认知不协调的原因
同一时间存在不同的需要及相应的动机冲突; 行为条件不具备; 从众行为; 改变行为的代价; 获得正确知识前已形成不利健康的行为。
知信行KAP模式
假定:
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其信念和态度, 从而改变其行为。(行动受信念和态度支配)
局限性:
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 良行为(自我效能)。
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鉴于目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作用时间长且 多能给行为者带来某种“收益” ,因而近年发展起来的 保护动机理论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增加了2个抵御健康 相关行为改善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解释健康相行为: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
主要针对对象个体在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 来解释、预测健康相关行为并指导健康教育干 预活动。
(一) 知信行模式 (二)健康信念模式 (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四)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 or KAP)
KAP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 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
知觉到易感性:个体对自己罹患某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 态的可能性的认识,包括了对医生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己 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第二,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估 计,相信这种行为与上述疾病或危险因素有密切 联系,包括认识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 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经验等; 行为提示因素: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亲
友的疾病经验等。
HBM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 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 (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
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得到非常有价值 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 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严重性认识 易感性认识
行为效益 效能期待
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
恐惧
行为代价
个人认知
知觉到益处: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是人们对于实施或放 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 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 等;
知觉到障碍:人们对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困难的认知是 使行为巩固持久的必要前提。如价格昂贵,潜在危险 (治疗的副作用,医源性病变)、不愉快的经历(疼痛、 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等,都应实事求是 的指出,并帮助人们逐一克服。
概念(concept):指构成理论的要素,是理论的组成部
分。
模型(model):一般建立在多种理论的基础上,用以帮
助理解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学说。
医学PPT
3
内容提要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应用于人群和社区水平的理论
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医学PPT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王冬亮 讲师 wdliang@.
cn
医学PPT
1
上一堂课要点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及其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健康相关行为的类型
医学PPT
2
理论、概念和模型
理论(theory):指一系列概念、定义和命题的有机结合,
它通过确定变量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事物或情形的系统见解, 用于解释和预测事物或情形。
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 的考虑;
实际工作中难以指导对对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深入分析
(二)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HBM模式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理论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 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需满足以下3 个条件 。
针对那些“明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 对性地强化行为干预措施;
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则可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促其态度 的转化。
认知不协调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 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 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 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 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但是倘若人不能达到这 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产 生痛苦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