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练习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f375e1c6cf84b9d528ea7aff.png)
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歪曲反映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 全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 全](https://img.taocdn.com/s3/m/112f822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1.png)
马原选择题【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空间是指【B】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6.规律是指【A】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8】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原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720dc533d4b14e84246817.png)
第一章一单选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系统方法与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哲学是解释世界的系统观点与方法。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与延伸。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 哲学与人的内在关系问题B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物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B )A 存在B 物质性C 精神性D 实物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6、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可以划分为( B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D 世界观与方法论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8、”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 A )A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C 近代唯心主义D 古代唯心主义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10、客观实在性是( B )A运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 C意识的唯一特性 D存在的唯一特性1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会导致( D )A形而上学 B二元论 C机械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12、时间和空间是( D )A.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特性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3、空间的特性是( C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1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原 选择题
![马原 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dae41fa76e58fafab00326.png)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E.唯心主义观点有其正确的内容
8.黑格尔说:如果一个化学家取一块肉放在他的蒸馏器上,加以多方面的割裂分解,于是
告诉人们说这块肉是由氧、炭、氢等元素所构成。可见这些抽象的元素已经不再是肉了。
"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BDE )
A.整体由部分构成 B.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
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旧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B )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离开了整体的部分不再具有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
E.各个部分必须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具有新的性质和作用的整体
9.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CDE )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
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 D)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
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9.认识主体是指(C )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10.客体指(C)
A.一切客观事物 B.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马原选择题库(全)
![马原选择题库(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06bcf3cc175527062208ea.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 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260d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b.png)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4906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8.png)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练习题选择题练习
![马原练习题选择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44530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d.png)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承认事物的矛盾性B. 联系与发展C. 存在决定意识D. 事物的绝对运动5.量变是指A. 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 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C. 事物的显著突变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6.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 上升性B. 重复性C. 回复性D. 循环性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8.“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表达的哲学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C.相对主义诡辩论D.形而上学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1.“扬弃”是A. 既克服又保留B. 抛弃C. 既保留又继承D. 矛盾的调和1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3.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414.矛盾是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辩证形式B. 趋势和道路C. 不同状态D. 源泉和动力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马原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b2b7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6.png)
作为附录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选择题单选103题, 多选121题,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D. 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2.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科学性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 阶级性D. 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3.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A.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是()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 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有“高尚的理想”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6.“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A】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A】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时间和空间特性D. 可知性【B】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是全面的, 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 并且形象地比喻为骨骼系统和血肉系统, 其中的血肉系统是指: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文化意识形态【A】10. 【选择题Ⅰ】范缜说: “神之于质, 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 犹刃之于利。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efd2076a20029bc642dc7.png)
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 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 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5baa4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e.png)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B.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C. 唯物史观、辩证法、政治经济学D.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A. 理论的基础B. 理论的来源C. 理论的检验标准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积累理论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A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C.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D. 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产阶级专政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社会基本矛盾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过渡C. 经济危机D. 社会改革答案:A。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问题详解)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4bfecd87375a417876f8f7b.png)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开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开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底和实践根底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开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核B、根本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B 〕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开展和矛盾激化以与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根本核〞是〔 A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 D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原(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515b2b647d27284b7351d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C、人的主观错觉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e523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1.png)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百喻经"中有一那么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那么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那么C.在事物的开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认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2.爱迪生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屡次试验。
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屡次失败。
爱迪生答复:"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局部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展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展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展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5.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B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开展C.改进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6.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89cdc79ec3d5bbfd0a7488.png)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D、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E、现代西方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A、控制论;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E、信息论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运动变化性;C、可知性;D、广延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表明(B)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B)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C)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马原选择题(全)
![马原选择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b1f25d2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0.png)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A B A AC BA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B AC BDC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
的哲学道理是( )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ae1fa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a.png)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静止不变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资本积累理论C. 劳动价值论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理论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处省略15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辩证法,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此处省略2题)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导致劳动者失业和贫困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ea8c38a76e58fafab0033d.png)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B )A 、辩证法思想B 、唯物主义思想C 、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法国启蒙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E 、现代西方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 )A 、控制论;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生物进化论;E 、信息论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变化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表明(B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B )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相对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C )A 、否定之否定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073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8.png)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满分80分)1. 【2006年单选1】恩格斯说:“鹰必翔于千里之上,而视力有限;兽穴于千寻之下,而听力无界。
日月、星辰、电、光、热、声、功,在宇宙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无。
鹰不能飞翔于千里之上,兽不能穴居于千寻之下,只是分工所引起。
”这段话表明()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2. 【2007年单选2】与“沧海桑田”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A3. 【2007年单选8】下列属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是()A. 人们能通过实践认识规律B.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规律C.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答案:C4. 【2008年单选1】下列属于发展的实质的是()A. 事物数量的增减B. 事物场所的变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答案:C5. 【2008年单选5】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是()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与偶然C. 本质与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2008年单选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由()决定的。
A. 社会生产方式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社会意识形态D. 社会革命答案:B7. 【2009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原有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利润总额翻一番。
这主要体现了()A.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生产成本的降低C.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D. 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A8. 【2009年单选5】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是()A.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B. 科学实验活动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9. 【2009年单选9】商品之所以能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是由于()A.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B. 商品的价值客观存在C.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D. 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答案:C10. 【2010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而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5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B.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发展的实质是( 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原理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14、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15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6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7、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8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9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21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22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
这是因为( B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D.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多选2. 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A.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B.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 意识可以创造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实在B. 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C.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D. 人的感觉的组合4. 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A. 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向前迈进一大步B. 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C. 电脑的功能远远超过人脑D. 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5. 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B. “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C. “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D. “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6.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A.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C. 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D.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7.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 循环论B. 庸俗进化论C. 激变论D. 直线论8. 唯物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C. 事物联系的环节D. 对旧事物的“扬弃”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A. 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B. 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C. 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D.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10.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A. 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B. 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C. 旧麦种──麦秆──新麦种D. 生产──消费──生产材料分析.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15分)【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 1 、 2 、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5分)(2)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0分)历年真题(综合题目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1. (2002年)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2. (2002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A. 特殊性原理B. 普遍性原理C. 同一性原理D. 斗争性原理3. (2002年)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4. (2002年)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5. (2002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6. (2002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阶级斗争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7. (2002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 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过程D. 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8. (2004年A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统一()A. 理论和实践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9. (2004年A类)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0. (2004年A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C.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1. (2004年A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淮南,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