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d97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f.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学生对鱼的认知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歌曲活动,培养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CD播放机及鱼的音乐CD2.鱼的图片或壁画3.鱼的模型或玩具4.画纸和彩色笔教学步骤:引入:1.学生坐在教室里,教师出示鱼的图片或壁画,让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一起说出“鱼”的汉字,并提问他们鱼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学习:1.教师播放《鱼》的音乐CD,让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听歌曲。
2.学生根据学到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动作是鱼做的?-鱼在什么地方游泳?-鱼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的?-鱼喜欢吃什么?-鱼有多大?-鱼是怎么游泳的?3.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鱼的模型或玩具,演示鱼游泳的动作。
4.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和绘制一副关于鱼的画。
学生可以使用画纸和彩色笔,也可以使用贴纸等。
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画。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延伸活动:1.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鱼和水的两个角色,让他们模仿鱼游和水流动的动作。
2.歌曲创作: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歌曲,关于鱼的生活和特点。
3.鱼的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鱼的游戏,例如捉鱼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加深对鱼的认知。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歌曲,了解了鱼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和特点,并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歌曲的音乐节奏,培养了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
此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高,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扩展延伸活动,以加深学生对鱼的认知和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534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c.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并学说儿歌,知道为小动物们匹配最合适的伞。
2.想一想、说一说,尝试仿编儿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扮演角色,表演儿歌,体验互动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树、蘑菇、荷叶背景图,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小动物标记图,与儿歌内容相匹配的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1.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出三只小动物。
“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谁来了?”(拖出小鸟)“来,小鸟出来飞一飞吧。
”“咦,这又是谁来了?”(点出蚂蚁)“小蚂蚁来爬一爬吧,再爬回小椅子。
”(幼儿学小蚂蚁爬)“听!是谁在叫?”(播放青蛙叫声)“小青蛙跳一跳。
” (点出青蛙)“瞧!调皮的小青蛙跳出来了,它们三个在草地上玩得可开心了。
2.为小动物找合适的伞挡雨,初步学习儿歌前半部分。
(播放下雨的声音,点击画面出现雨点)“哎呀,怎么了?”“雨越下越大,小动物该怎么办呢”(幼儿为小动物想办法)“在图上找找看,有什么可以给小动物们挡雨做伞呢?”(幼儿自由说,引出大树是伞,蘑菇是伞,荷叶是伞)“你们发现了这么多,那这些伞最合适哪个小动物呢?为什么?”“好,那现在谁来送小动物们去躲雨呢?”(请三个幼儿在白板上操作将小动物送到合适的伞下躲雨,并问你想送哪个小动物去躲雨,你把它送到了什么伞下。
) “你们给小动物们找到了合适的伞,老师还把它编成一首儿歌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朗诵儿歌前面三句)“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儿歌里的雨声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下雨声)“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大树伞、蘑菇伞、荷叶伞,你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就躲到哪把伞下,老师来扮演哗啦啦的雨,雨落到哪把伞上,躲在下面的小动物就一起来说说儿歌,好了,去吧。
”第二遍换角色表演,“还想玩一遍是吧?那你重新扮演另外一个小动物,并躲到合适的伞下面。
”3.猜一猜、想一想,利用连线游戏继续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换花园背景图)“刚才我们扮演的.小鸟、小蚂蚁、青蛙在草地上,还有些小动物在花园里,找一找花园里都有哪些小动物?”(用放大镜找出小瓢虫、小鸡、乌龟、松鼠)“花园里也下着雨呢,那它们用什么做伞躲雨呢?请你想一想。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498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d.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鱼》的内容,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朗诵儿歌。
2. 培养幼儿对水域生物的兴趣,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3. 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儿歌《鱼》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如不同种类的鱼。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3. 教学辅助工具:音乐播放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展示的不同种类的鱼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说出鱼的特征,如“鱼儿生活在水中,有鳞片,会游动”等。
2. 教师朗诵儿歌《鱼》,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分组讨论: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鱼,讨论这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4. 展示和分享:每组幼儿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鼓励和反馈。
5. 音乐活动:跟随音乐节奏,带领幼儿朗诵儿歌《鱼》,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和节奏感。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鱼的知识,如不同种类的鱼,鱼的生活习性等,并与幼儿进行分享。
2. 绘画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能跟随音乐节奏朗诵儿歌等。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鱼的知识的探索和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儿歌《鱼》,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水域生物的兴趣。
儿歌《鱼》的内容包括:1. 鱼生活在水中,有鳞片,会游动。
2. 鱼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如红色、金色、蓝色等。
3. 鱼有不同的种类,如金鱼、鲤鱼、鲨鱼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向幼儿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鱼类的生活。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ecd0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5.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里的朋友》,具体内容为儿歌《鱼》。
儿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了鱼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增长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鱼》,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如“鳍”、“腮”等。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儿歌《鱼》的音频、鱼的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鱼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特征,讨论鱼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儿歌《鱼》的音频,让幼儿跟随节奏哼唱,感受儿歌的韵律。
3. 教师示范:教师边唱边演示,让幼儿模仿,学习儿歌的动作。
4.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儿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
5. 例题讲解: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儿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如“鳍”、“腮”等。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创作鱼的图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的歌词2. 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3. 生僻词汇解释:鳍、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演唱儿歌《鱼》。
2. 答案:鱼的基本特征包括有鳞片、有鳍、用腮呼吸等;生活习性包括生活在水中、吃食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我心中的鱼”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鱼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中生僻词汇的讲解。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和例题讲解。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鱼儿游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鱼儿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f78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0a.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及反思中班语言鱼儿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儿歌《鱼》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愿意参与表演活动。
2.能够正确地朗读儿歌,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朗读和表演儿歌《鱼》。
2.教学难点:理解儿歌中的词语和句意,表现出鱼儿游动的动态。
三、教学准备1.儿歌《鱼》的音频和视频。
2.鱼的图片和卡片。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鱼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关于鱼的知识。
(二)学习儿歌1.教师播放儿歌《鱼》的音频,让幼儿倾听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3.教师解释儿歌中的词语和句意,帮助幼儿理解。
4.教师与幼儿一起分角色朗读儿歌,增加趣味性。
(三)表演儿歌1.教师邀请幼儿自由发挥,用动作表现鱼儿游动的样子。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儿歌,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儿歌的意境。
3.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表演。
(四)绘画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想象鱼儿游动的场景,鼓励幼儿用画笔表现出来。
2.教师提供绘画工具,指导幼儿绘画。
3.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讲述作品中的故事。
2.教师鼓励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儿歌《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朗读和表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帮助他们理解儿歌中的词语和句意。
同时,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将儿歌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分角色朗读儿歌时,部分幼儿可能因为紧张而无法准确表达;在绘画活动中,部分幼儿可能因为技能有限而无法完美地表现自己的想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鱼的知识了解较少,今后我将增加相关知识的传授,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鱼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鱼》教案15篇
![《鱼》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2e0c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0.png)
《鱼》教案15篇《鱼》教案1【教学目的】1、喜爱探究有关鱼类的知识。
2、了解小溪鱼身体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称。
〔难点〕3、了解溪鱼是怎样游水的,并愿意表演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鱼儿游的乐趣。
〔重点〕【教学预备】音乐、小溪鱼。
【教学过程】〔一〕谜语,水里面最多的动物是什麼啊?幼1:螃蟹幼2:小虾幼3:小鱼师:水里呀住着很多很多的小鱼,你们想看看吗?〔二〕每组出示小溪鱼,引导幼儿观测。
幼儿围在小溪鱼旁,兴奋地向鱼儿打招呼:“小鱼宝宝,你好呀。
师:这是咱们萧镇河里捉来的鱼,叫溪鱼。
是我们的`特产其他地方可捉不到,厉害吧。
老师介绍:1、按顺次有条理地观测:a〕头——两只眼睛、一张嘴师:我们小伙伴有几只眼睛啊?对了跟我们一样有两只,可是你看一看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呢?〔引导幼儿发觉鱼眼睛的方位〕师:还有一张小嘴巴,那你认真看看它的小嘴巴是怎么样的,它喝水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b〕身体——扁扁的、两头较小,中间稍大,身上有鱼鳞,身后是尾巴,鱼的翅膀叫鳍。
2、争论:鱼喜爱生活在哪里?它爱吃什么呢?〔芜萍、水草等饲料〕3、争论:鱼对人们有什么用呢?〔欣赏,吃,美化坏境〕4、鱼儿是怎样游的?〔幼:摇摇尾巴,摇摇头。
〕〔三〕小伙伴一起喂鱼饲料师:我们溪鱼宝宝呀饿了,陈老师拿来了一些小鱼吃的饲料,你们想不想喂喂它们呢?幼儿:围着喂饲料〔四〕听音乐仿照小鱼做“很多小鱼游来了”的游戏。
师:小鱼宝宝吃饱了让它们休息一下,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鱼宝宝游泳啊?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游一游吧!《鱼》教案2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技能;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3、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鱼。
活动预备1.自制“海洋世界”背景图;2.彩笔,白纸,剪刀,彩色纸,胶假设干;3.“海底世界”影碟、各式各样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做“小鱼游”律动进场师:今日我们来到特别美丽的海底世界,让我们一起像小鱼一样游进去吧。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b1e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4.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儿歌》,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鱼》。
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鱼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鱼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丰富幼儿的动物知识。
2. 学会演唱儿歌《鱼》,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2.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儿歌,并能用语言描述鱼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模型、图片、录音机、磁带、歌词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鱼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鱼的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鱼游动的样子,活跃课堂气氛。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儿歌《鱼》,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韵律。
(2)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注意指导发音和节奏。
(2)分组进行唱儿歌比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鱼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尝试创编类似的儿歌。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歌词卡片2. 鱼的图片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小动物,并写一首描述它的儿歌。
示例答案:小猫咪,小猫咪,眼睛亮,胡子翘。
捉迷藏,捉迷藏,身手敏捷乐淘淘。
2. 作业要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小动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开展“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歌词理解与记忆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4.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示例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展示的鱼模型应具有代表性,体现出鱼的主要特点,如鳞片、鳍、尾巴等。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950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1.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能跟着音乐节奏念儿歌。
2. 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鱼的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儿歌《鱼》的文本。
2. 鱼图片若干。
3.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
2. 引入儿歌(3分钟):向幼儿展示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特点,如鱼的身体、鱼鳞、鱼尾等。
引出儿歌《鱼》。
3. 学习儿歌(5分钟):教幼儿学习儿歌《鱼》,注意韵律和节奏,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念儿歌。
5. 总结环节(2分钟):请幼儿分享自己画的鱼,引导幼儿说出鱼的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模仿儿歌《鱼》的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海底世界”,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鱼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儿歌学习和创意绘画。
2. 关注幼儿在分享自己画的鱼时,是否能说出鱼的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儿歌《鱼》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跟唱、动作表演等方式,使幼儿熟悉并掌握儿歌《鱼》的歌词和韵律。
2. 鱼的特征认知:通过观察鱼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鱼鳍的作用。
3. 创意绘画: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和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鱼,并学会用色彩为鱼上色。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幼儿熟悉并喜爱儿歌《鱼》,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音乐节奏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4e2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b.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鱼》的内容,能够模仿鱼的动作和表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鱼模板若干,颜色各异2. 海洋背景图一张3. 鱼儿游泳音乐一首4. 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鱼儿游泳的动作,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讲述儿歌《鱼》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特征,如:鱼的身体、鱼鳞、鱼尾等。
3. 幼儿模仿鱼的游动姿势,体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鱼》,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幼儿利用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为自己喜欢的鱼涂上颜色,并贴在海洋背景图上。
2.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扮演鱼儿,进行游泳比赛,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儿歌《鱼》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模仿鱼的游动姿势,并在绘画和角色扮演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锻炼,集体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六、教学内容1. 理解儿歌《鱼》的内容,能够模仿鱼的动作和表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鱼的模板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鱼的特征。
2. 情境教学法:设置海洋背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4. 音乐教学法:运用鱼儿游泳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鱼儿游泳的动作,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学儿歌《鱼》:教师讲述儿歌内容,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特征。
3. 鱼儿模仿:幼儿模仿鱼的游动姿势,体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4. 歌唱练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鱼》,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df8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4.png)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中的儿歌《鱼》。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鱼》的歌词学习,理解儿歌中描述的鱼的特性,以及通过儿歌学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歌《鱼》的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鱼的特性,如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等。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儿歌中描述的鱼的特性。
重点:儿歌《鱼》的歌词学习和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鱼的特性,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师播放儿歌《鱼》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2)教师逐句教唱,解释歌词中的难点,如“有鳞片”等。
(3)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鱼的名称和特性。
(2)教师引导学生用歌词中的句子描述图片中的鱼。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画一条鱼,并描述其特性。
(2)学生之间互相交换画作,并演唱儿歌《鱼》。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的歌词。
2. 鱼的图片和特性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并用歌词中的句子描述它。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一条金鱼,它有圆圆的身体,大大的眼睛,还有漂亮的尾巴,生活在水中,有鳞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鱼,了解鱼的生活习性,为下节课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儿歌中描述的鱼的特性,这是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可能对抽象的描述难以理解。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461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7.png)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儿歌》,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鱼》。
儿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景,通过歌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幼儿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发音,流利地朗读儿歌《鱼》。
2. 理解儿歌内容,感受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美。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发音,流利地朗读儿歌。
2. 教学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鱼儿游动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鱼模型、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鱼》,逐句教读,讲解儿歌中的生字、词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4. 课堂互动(5分钟)邀请幼儿上台展示,用动作和语言描述儿歌中的鱼儿。
5. 巩固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儿歌内容,进行问答互动。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的歌词2. 生字、词组3. 鱼的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鱼儿游动的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幼儿作品,以创意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正确发音,流利地朗读儿歌。
2.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
3. 例题讲解:逐句教读,讲解儿歌中的生字、词组。
4. 课堂互动:邀请幼儿上台展示,用动作和语言描述儿歌中的鱼儿。
5. 板书设计:生字、词组的展示和教学。
6. 作业设计:画一幅鱼儿游动的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https://img.taocdn.com/s3/m/291ac7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8.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
儿歌内容如下:小鱼小鱼水中游,游到东来游到西,游到南来游到北,自由自在真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儿歌《鱼》。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儿歌《鱼》。
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鱼玩具、画纸、彩笔。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鱼玩具,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儿歌《鱼》,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和内容。
2. 歌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儿歌,让学生熟悉歌词。
接着,教师逐句讲解儿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 歌曲学唱(10分钟)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儿歌内容,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歌曲创作(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儿歌。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用画笔和纸张表现出自己创作的儿歌。
6.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鱼小鱼水中游,游到东来游到西,游到南来游到北,自由自在真快乐。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儿歌《鱼》的内容和歌词。
2. 家长协助学生,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用画笔和纸张创作属于自己的儿歌。
3. 学生第二天将作品带到学校,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儿歌《鱼》的学习兴趣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歌词学习和歌曲学唱环节,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但在歌曲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a50a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8.png)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第四章《儿歌与故事》,详细内容为儿歌《鱼》的学习。
儿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鱼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旨在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了解鱼的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鱼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鱼》的学习,鱼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难点:儿歌的朗读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实物(鱼缸、鱼)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鱼缸里的鱼,引导幼儿关注鱼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鱼的有趣现象,激发幼儿对鱼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PPT,展示儿歌《鱼》的内容,逐句讲解。
(2)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引导幼儿注意儿歌的节奏、韵律。
(3)教师邀请幼儿模仿朗读,并进行个别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2)教师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2. 鱼的外形、生活习性3. 朗读技巧:注意节奏、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鱼的画,并配以儿歌《鱼》的诗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大自然观察鱼,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强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观察鱼缸里的鱼。
2. 例题讲解中的逐句讲解和示范朗读。
《鱼》幼儿园教案
![《鱼》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ba1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1.png)
《鱼》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知道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鱼的外形特征的能力,能用手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鱼。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知道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鱼的外形特征的能力,能用手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鱼。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鱼图片、鱼模型、手工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教室,适当的照明,舒适的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小鱼儿》引起幼儿对鱼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鱼的生活环境。
2. 基本知识:展示鱼图片和模型,让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知道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 手工制作:分发手工制作材料,教幼儿如何制作自己喜欢的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总结:通过问答环节,巩固幼儿对鱼类的基本认识,引导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鱼类。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鱼,记录鱼的外形特征,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画出自己喜欢的鱼。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记录幼儿在问答环节的回答情况,以评估他们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鱼类的观察和绘画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水族馆或者河边观察真实的鱼类,让幼儿亲身体验鱼类的生活环境。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观察鱼类的心得,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九、家长沟通:通过家访、电话、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413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a.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小伙伴》,详细内容为儿歌《鱼》的学习与欣赏。
儿歌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情景,让幼儿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了解鱼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
2. 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动词和名词的搭配,以及鱼类特征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儿歌的朗读与欣赏,鱼类特征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图片、儿歌《鱼》的课件、小鱼道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小鱼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小鱼游动的动作,感受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快乐。
2. 儿歌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儿歌《鱼》课件,引导幼儿聆听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讲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鱼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鱼的特征。
(2)结合儿歌内容,让幼儿用动词和名词搭配描述鱼儿游动的情景。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鱼。
(2)邀请幼儿用彩泥制作小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的全文。
2. 鱼的特点及动词、名词搭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鱼,并用动词和名词搭配描述它的游动。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金鱼。
它在水中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吐着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对儿歌的理解和鱼类特点的掌握。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陪伴幼儿去海边或鱼市场观察鱼类,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1篇)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7f384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1.png)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1篇)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口齿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的快乐的节奏韵律。
2、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鱼、鸭、鸡等小动物头饰。
发愁,高兴等表情符号。
活动过程:1、角色表演:《小鱼找朋友》由配班老师扮演小鱼,在找朋友的音乐中表演。
(想朋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
2、教师有表情的地向幼儿朗诵儿歌。
3、教师按儿歌内容逐一出示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①一条鱼为什么发愁?体会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
②两条鱼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③三条鱼在一起,心情怎么样?④许多鱼杂一起,心情怎么样?4、教师朗诵儿歌,请个别幼儿根据儿歌内容选择表情符号。
其他幼儿表演儿歌内容。
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儿歌里鱼的数量来表演。
5、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选择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6、游戏:《三条鱼》活动反思:整个流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授课中,忘记了语言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引导幼儿完整的表达,这是这节课所反映的语言教学,该引起我高度的重视,在内容的教授中,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深入。
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却让我深刻的明白教师无时无刻的需要学习,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想,今后我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想象出小鱼形象,能根据已有经验画出鱼的特征。
2、能运用自己学过的线条、图案大胆装饰小鱼,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1、《圆舞曲》;2、步骤图、示范画;3、弹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鱼》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鱼》](https://img.taocdn.com/s3/m/7a64ac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1.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鱼》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鱼》1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环节,并且学会描述。
2、让幼儿理解朋友的重要性,有朋友的.快乐。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初步培养幼儿动作表演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儿歌音频2、三段有关鱼视频(分别包括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在水里游的视频)三、活动过程1、首先,让幼儿欣赏一遍儿歌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一下鱼的特征,让后观看有关鱼的视频。
3、再请幼儿听一遍儿歌,然后分开解释每一句。
(1)第一句,"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教师请幼儿想象并发言一条鱼在水里游心里会想些什么,会不会很孤单想朋友什么的,然后教师总结再观看一条鱼在水里游的视频,请幼儿表演一条鱼孤孤单单在发愁的表情。
(2)第二句,也请幼儿想象两条鱼,它们会想些什么,它们会有什么感觉,接着观看视频,与幼儿一起表演三条鱼的情境。
(3)第三句,请幼儿发言三条鱼会发生什么,它们会不会交朋友,等等。
接着观看三条鱼的视频,然后用动作表演鱼的心情。
4、带全体幼儿齐声朗诵儿歌,有表情地并加以动作表演。
5、拓展谈话范围教师提问小朋友"小朋友们,是一条鱼快乐,还是两条鱼快乐还是三条鱼一起快乐呢?",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有很多朋友呢,接着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朋友的名字,并简单描述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想象,如果没有好朋友会不会很孤单,不开心之类的。
那有了好朋友,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好朋友呢?6、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鱼儿有朋友才快乐,我们也一样,所以我们要好好与我们的小伙伴相处,珍惜朋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鱼》2目标:1、能口齿清楚,有感情地朗诵,体会的快乐的节奏韵律。
2、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乐趣。
准备:幼儿用书,鱼、鸭、鸡等小动物头饰。
发愁,高兴等表情符号。
过程:1、角色表演:《小鱼找朋友》由配班老师扮演小鱼,在找朋友的音乐中表演。
《鱼》中班教案
![《鱼》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6aa1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d.png)
《鱼》中班教案《鱼》中班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鱼》中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鱼儿的不同神态、表情,让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会用"污染、清清的河水、愁眉苦脸"等词语描述图意。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观察力。
4.教育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1.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磁带、图书。
2.课前参观附近河流。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师生学做鱼在水中游的动作。
2.师:老师这里有一部小电影,我们来看看电影里的鱼儿生活得怎么样。
二、基本部分1.(出示幻灯图片一)提问:(1)这两幅图上河水的颜色和鱼的表情有什么不同?(2)幼儿讨论并回答。
(丰富词:污染、清清的河水、愁眉苦脸)2.教师小结:图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鱼儿欢快地在水中游泳,玩得真高兴。
一条河的河水又脏又臭,河水被污染了,鱼儿愁眉苦脸,它们难受极了。
3.为什么这条河的水这么脏?(出示幻灯片:是人们倒脏水、扔垃圾造成的。
)4.鱼儿活动在这么脏的水里,它们该怎么办?(出示幻灯片二)5.鱼儿搬走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再搬回来吗?6.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河水慢慢地干净起来,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鱼妈妈吧!(鱼妈妈知道了这个消息,又搬回来了。
出示幻灯片三)7.鱼妈妈一共搬了几次家?请小朋友把鱼妈妈搬家的经过讲出来。
(1) 个别幼儿完整讲述,为图片取名。
(2) 教师规范地讲述一遍内容。
8.刚才老师讲了一遍内容,老师是怎样讲的,请小朋友注意。
9.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分别简述一遍。
三、结束部分1.学了这个故事,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要从小懂得保护我们的环境,人人讲卫生)2.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水会被污染,空气也会被污染,噪音也是一种污染,我们以后再学更多的东西。
《鱼》中班教案
![《鱼》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6be7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0.png)
《鱼》中班教案《鱼》中班教案1一、活动目标:1、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能大胆地表现"好吃的鱼"。
3、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二、活动准备:(一)材料:玩具小猫、图画纸若干。
(每张纸上画上一个煎盘,并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
)3、油画棒、勾线笔、彩纸条、胶水、剪刀等。
4、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1、出示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2、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3、师继续讲述: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4、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二)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做示范:1、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师:说了那么多,老师都谗了!赶快准备烧鱼了,先拿出烧鱼用的炊具--煎盘。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⑴、先把鱼放入煎盘里。
(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⑵、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
(涂上一圈不规则的黄颜色)3、师生共同讨论:烧鱼的时候可以放些什么作料?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自己制作作料并贴在鱼的边上或身上,如绿色的葱段、红色的辣椒、黄色的姜片,还可以添画一些作料,如咖啡色的酱油等。
4、最后,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用短线排列的方法给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1、要求幼儿尽量把鱼画大些(不超出"煎盘")。
2、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及其他作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口齿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的快乐
的节奏韵律。
2、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
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鱼、鸭、鸡等小动物头饰。
发愁,高兴等表
情符号。
活动过程:
1、角色表演:《小鱼找朋友》由配班老师扮演小鱼,
在找朋友的音乐中表演。
(想朋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
2、教师有表情的地向幼儿朗诵儿歌。
3、教师按儿歌内容逐一出示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
儿歌内容。
①一条鱼为什么发愁?体会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
②两条鱼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
③三条鱼在一起,心情怎么样?
④许多鱼杂一起,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朗诵儿歌,请个别幼儿根据儿歌内容选择表情符号。
其他幼儿表演儿歌内容。
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儿歌里鱼的数量来表演。
5、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选择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6、游戏:《三条鱼》
活动反思:
整个流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授课中,忘记了语言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引导幼儿完整的表达,这是这节课所反映的语言教学,该引起我高度的重视,在内容的教授中,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深入。
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却让我深刻的明白教师无时无刻的需要学习,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想,今后我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