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答案复习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舆论是指:A. 人们对某一具体事件或问题的口头或文字表达B. 影响和引导公众观点和态度的力量C. 媒体对事件或问题的报道和评论D. 政府对事件或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答案:B. 影响和引导公众观点和态度的力量2. 在舆论引导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公众较为重要:A. 个人情感和经验B. 专家学者的观点C. 媒体报道的倾向性D. 政府的态度和政策答案:A. 个人情感和经验3. 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舆论的传播方式:A. 电视广告B. 网上新闻C. 学术研究报告D. 会议发言答案:B. 网上新闻4. 舆论场是指:A. 公众舆论的传播平台B. 舆论反映的公共空间C. 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机构D. 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方式答案:B. 舆论反映的公共空间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舆论的定义及其作用。
舆论是指影响和引导公众观点和态度的力量。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舆论通过各种传媒平台的报道、评论、讨论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对公众观念、价值观和态度产生影响。
舆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它有助于在民主社会中形成公众意见,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可以造成社会动荡,影响政治稳定。
2. 请列举舆论的传播方式,并说明其特点。
舆论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媒体报道、传统口口相传、社交媒体传播等。
媒体报道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将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传递给公众。
传统口口相传即人们通过口述和交流的方式传播舆论,特点是信息传递快速、但可能存在失真和扭曲的情况。
社交媒体传播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传播方式,它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使公众更加方便地参与舆论讨论,分享观点和信息。
三、论述题请以500字的篇幅,论述现代社会舆论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舆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舆论的多元性。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公众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和传播信息,个体舆论呈现多样化和多方向发展的趋势。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1、填空题()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期望和要求。
正确答案:舆论引导2、填空题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的(),指导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正确答案:信息(江南博哥)功能3、单选不是按照传播科技手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的是().A.口头传播阶段B.体态传播阶段C.印刷传播阶段D.电子传播阶段正确答案:B4、填空题舆论引导方式需要做出调整,由过去的灌输式、指导式、居高临下的方式转变为()、谈心式、平等交流式。
正确答案:服务式5、单选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A.发展需要B.生存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6、单选专制国家中舆论与权力的关系是()。
A.同时增强或减弱B.没有比例关系C.此长彼消,此强彼弱D.毫无关系正确答案:C7、填空题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正确答案:公共性8、判断题广告宣传所制造的消费者舆论必然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错9、填空题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的反映。
正确答案:社会存在10、判断题在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中,权力机构与大众媒介对舆论形成的促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稍有偏差,后果严重。
正确答案:错11、单选下列是按舆论传播是否以媒介为载体为标准划分的是().A.媒介形态B.潜舆论C.显舆论D.行为舆论正确答案:A12、填空题日常生活道德舆论的特征有群体性、具有约束力、具有().正确答案:渗透性13、单选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意见,总是来源于()。
A.我们自身的发展B.我们生活中的矛盾C.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D.我们的追求正确答案:C14、填空题舆论测量方法包括直观的舆论考察和科学的()两类.正确答案:民意测验15、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舆论的媒介形态在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引导及舆论监督的具体运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答案:(1)舆论媒介形态的歪曲媒介舆论的主要功用是代表民意,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
舆论学复习资料(考题)
一、名词解释舆论:舆论是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陈力丹)沉默的螺旋:该理论是德国著名学者诺依曼提出的,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李普曼: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记者、政论家、专栏作家,是传播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公众舆论》是舆论学的奠基之作,曾被施拉姆认为是传播学的奠基之作,“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是李普曼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他是美国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
舆论监督: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
舆论监督的对象是一切社会权力,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
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人,他们或是比同伴更多地接触媒介或消息源,并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者同时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左右周围的人。
内容分析:对媒介内容进行系统量化的研究,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包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简答题1.舆论的基本要素?(1)舆论的主体:公众;(2)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现象、问题;(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4)舆论的数量;(5)舆论的强烈程度;(6)舆论的持续性;(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成分。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舆论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公共关系B. 社会心理学C. 社会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影响D. 政治经济学2. 舆论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意见形成、意见表达B. 信息收集、问题识别、意见表达、意见形成C. 意见形成、信息收集、问题识别、意见表达D. 意见表达、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意见形成3. 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B. 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C. 真实性、公正性、全面性D. 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4. 以下哪个不是舆论的传播渠道?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个人日记5. 舆论监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促进社会和谐B. 维护社会稳定C. 揭露社会问题D. 推动社会进步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舆论的三个基本特征。
2. 描述舆论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
3. 论述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舆论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2. 讨论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舆论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4. D5. C二、简答题1. 舆论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公众性: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集合,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多数人的共同看法。
- 广泛性:舆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 动态性:舆论是随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和公众意见的变化而变化的。
2. 舆论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包括:- 问题识别: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或事件的关注和认识。
- 信息收集:公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 意见形成:公众基于收集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 意见表达:公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舆论。
3.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舆论监督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通过揭露不公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舆论学期末复习.doc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填空题(2'X5=10')范围:第二章舆论的属性与结构要求:填空即可(复习时细读教材)二、简答题(1O'X2=2O')范围:第二章舆论的属性与结构;第三章舆论的产生于生成模式要求:列出要点,稍作解释三、简述题(20'X 1=20')范围:出几个关键词或是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要求:尽可能多写点儿四、写文章范围(二选一):A卷:新闻媒体与舆论的关系(包括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的意义)B卷:言论自由(阐明事实够不构成侵权,原告没必要诉诸法律程序-言论是可逆的;言论动辄诉诸法律,对社会的影响)要求:根据材料写文章,不可写成感想式或是牢骚式简述题: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正向舆论的功能正向舆论是指反映社会规律、维护绝大多数公众利益的共同意见。
正向舆论给人的活动提供正确的认识方向,具有真理性。
包括铮言、褒扬和曝光丑恶,构成人类主要的思维内容。
铮言是正向舆论的基本形式,是指那些真实、诚恳揭示事理的言论浄言的价值:①认识和改造世界;坚持真理②科学决策③道德建设④完善民主制度⑤推动历史进步褒扬是指宣扬好事和优秀人物,宣传正确的经验或理论褒扬的价值:①形成多数人的信念和价值观②弘扬道德力量,塑造公众精神③融合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2、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负向舆论的危害负向舆论是指违背真理、歪曲事物真相,蛊惑人心,形成负向舆论。
负向舆论常常被落伍的党派或别有用心的人所制造和利用,包括浮言、谬理和谣言。
浮言的含义:美言,美丽的空话浮言的公害:A.浮言的欺骗性,思想行为丧失理性;B.社会制约机制削弱,缺乏生机;C. 怂恿人的自满心理,听不得不同意见,批评的丧失;D.品评事物失去严肃性,形成吹嘘的风气谬理的含义:貌似有理谬理的危害性:A.混淆真理与错误的界限B.歪曲正确的理论C.培植社会偏见D.坚持错误、好斗的心态。
谣言的定义:无根之言的群体传播3、试论新闻、宣传和舆论之间的关系基本观点(个人归纳,仅供参考):(1)宣传和舆论的关系: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
自考舆论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舆论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舆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舆论的形成机制B. 舆论的传播途径C. 舆论的影响力D. 舆论的测量方法答案:A2. 在舆论学中,哪个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形成对公共事务的看法?A. 螺旋沉默理论B. 议程设置理论C. 两步流理论D. 群体思维理论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舆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内容分析B. 调查问卷C. 实验设计D. 历史研究答案:D4. 舆论学中,“议程设置”是指什么?A. 媒体决定公众讨论的话题B. 公众决定媒体关注的话题C. 政府决定媒体关注的话题D. 媒体和公众共同决定讨论的话题答案:A5. 舆论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对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什么?A. 样本越大,结果越准确B. 样本越小,成本越低C. 样本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普遍性D. 样本的选择完全随机答案:C6. 在舆论学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A. 媒体的报道B. 个人的信念C. 社会文化背景D. 天气预报答案:D7. 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式应该是:A. 强制性的宣传B. 单向的信息灌输C. 双向的沟通和交流D. 忽视公众意见答案:C8. 舆论监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揭露社会问题B. 维护社会稳定C. 促进经济发展D. 增加政府收入答案:A9. 在舆论学研究中,以下哪个术语与舆论的测量无关?A. 舆论指数B. 舆论领袖C. 舆论气候D. 舆论场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舆论学研究的目的?A. 分析舆论的形成和变化B. 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C. 制定舆论引导策略D. 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舆论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政治决策B. 商业广告C. 社会管理D. 文化传播E. 个人娱乐答案:A, B, C, D12. 舆论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媒体的报道B. 个人的教育背景C. 社会经济状况D. 法律法规E. 自然灾害答案:A, B, C, D13. 在进行舆论调查时,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A. 增加样本量B. 使用非随机抽样C. 确保样本的多样性D. 使用标准化问卷E. 减少调查问题的数量答案:A, C, D14. 舆论引导的策略包括哪些?A. 正面宣传B. 负面宣传C. 信息公开D. 舆论监督E. 舆论封锁答案:A, C, D15. 舆论学研究中,以下哪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舆论的形成和传播?A. 议程设置理论B. 螺旋沉默理论C. 两级传播理论D. 群体思维理论E. 沉默的螺旋理论答案:A, B, C, 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舆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新闻专业舆论学复习资料
1舆论三要素:1舆论的客体—问题的规定性特点:公共性冲突性和反常性现实性2舆论的主体—公众的规定性特点:问题的相关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3舆论的存在形式—意见的规定性特点:集合性表层性2 舆论定义(无):公众的意见或言论3 舆论角色与功能:社会舆论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
舆论对任何人都没有强制性,不能代替行政权力机关的发号施令。
4 舆论的形成过程(无):问题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
5 突发性公共事危机件的形成机制:征兆期——爆发期——持续期——痊愈期潜伏期——初发期——持续期——消退期6 舆论的引导和监督:舆论引导概念:是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那些与己不同的舆论变成与己相同的舆论,使受众放弃不符合该传媒所主张的意见的意见,并进而引导受众的认识和行动。
靠“设置议程”来“引导”靠“沉默的螺旋”心理来“引导”甚至“控制”舆论监督概念:通过传媒对党务、政务的公开报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施政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以及对各类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的披露和批评。
7 媒体怎么发挥舆论引导,监督:引导:1、争取主动,迅速收集信息2、及时汇报,加强沟通协调3、统一口径,规范新闻发布4、滚动发布,准确把握角度5、收集舆情,关注网络动态监督:一、把握好“角度”:例如:政府腐败、社会丑恶二、把握好“宽度”:例如:南京冠生园制假卖假三、把握好“温度”:例如:明星绯闻8 我国目前舆论监督遭遇哪些障碍:一、有关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党的有关舆论监督的政策规定都比较原则,抽象,缺乏操作性,另外也有不连贯不统一的问题。
二、舆论监督大多集中于乡以下基层机关、基层干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涉及高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政治生活的甚少。
三、在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中如何进一步把握事实和分寸的问题。
舆论学概论详细复习重点
舆论: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或言论。
其内涵是:①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②这些意见涉及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③表达这些意见的人们具有共同的兴趣或利益。
宣传:是一种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或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的传播实践活动。
诤言:实事求是地说出事实的真相,指出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存在的错误,并为克服错误提出正确的建议,就是诤言。
浮言:是指脱离实际的意见和动听的套话,又称美丽的空话,在社会舆论中具有普遍性,大都来自于会议上、报刊宣传中那些粉饰太平的不实之词。
流言: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
民意:是人民对有关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致意见,体现为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又称民心、公意、公共舆论、公论等,具有坚实的真理性。
它能够被民意检测的量度(60-70 %以上)所证实。
制造同意:就是利用宣传手段,制造种种假象表明大众赞同权力的统治与政策,诚心接受权势阶层的观点。
包括:突出报道;精英言论;意见“构造”;议程协商)话语权:广义而言,话语权是指公民在公共空间传播思想观点的自由。
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权利:权力是指改变个人或团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
文化霸权: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
舆论一律:所谓舆论一律,是指整个社会只有当权者的声音,仅允许媒体对社会事务表达掌权者的观点,不准公开表达任何与权力话语对立的意见。
其危害有:扼杀理性;丧失经济;文化废弛;管理失衡。
爆米花模式:其产生的舆论带有突然爆发的意味,让人措手不及。
舆论在一两天之内出现,此前虽然存在重大舆论的征兆,但意识环境却是平静的。
风吹浪起模式:是舆论突发模式的一种。
在舆论凸显之前,社会没有任何议论,根本不存在相关意见。
《08257+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综合练习题九
舆论学原理复习试题有答案1.评价类媒介舆论是以媒介为中介,以()、访谈、调查等形式公开传播的意见形态。
()A、流言B、言论C、传说D、新闻【正确答案】:B2.():是指皇帝召集朝廷官员在朝廷议论国事,官员的议论供皇帝参考,皇帝根据议论对议者进行奖罚。
()A、早朝B、上朝C、朝议D、议朝【正确答案】:C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我国()的基本形式()A、民主B、群众民主C、公众民主D、政治民主【正确答案】:D4.舆论的形态呈现三个阶段:潜舆论、显舆论和()()A、舆论B、言行舆论C、行动舆论D、行为舆论【正确答案】:D5.在舆论引导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对象,一是社会的(),二是舆论领袖。
()A、普通群众B、普通民众C、普通人民D、普通成员【正确答案】:D6.民意又称()、公意、公共舆论、公论等()A、民情B、公众意愿C、舆情D、民心【正确答案】:D7.荀子将民与君的关系,十分贴切地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提出了“()”的理论。
()A、载舟覆舟B、泛爱众C、民不可与谋D、以德配天【正确答案】:A8.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新闻批评、公众来信、以及()。
()A、信访B、暗访C、内参D、报告【正确答案】:C9.所谓(),是指面对一个公共问题,各种意见偏好、需求和评价所具有的人数各有多少。
()A、舆论分布B、舆论强度C、舆论导向D、舆论引导【正确答案】:A10.古典时代希腊的城邦政府是()的,城邦与其全体公民是一个概念,公民大会在古希腊的各城邦都是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城邦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公民集体决定”。
()A、民主型B、参与型C、选举型D、强制型【正确答案】:B11.舆论学是研究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见如何制约人类生活的一门()。
()A、科学B、学科C、课程D、科目【正确答案】:A12.这些社会问题或者是人们当前的现实利益、现实关系、()的某种冲突和反差所造成的,或者虽然问题本身以某种历史或未来的面貌出现,但跟现实的利益、关系和观念相关。
舆论学复习资料
1、舆论:是群体对于公共事务的意见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具有自身期望目标的社会意识的集合,舆论的期望目标往往扎根于群体自身的切身利益或兴趣之中。
舆论具有客观自在性。
2、舆论的共同点:(1)舆论不是官方的观点与意见。
(2)舆论是群体的行为,这种群体可以是集团、阶层、组织和地位相近的非组织群体。
(3)舆论所表达的意见都是针对某种事件、人物、现象和问题的,没有针对性的舆论是不存在的。
(4)舆论是通过自由表达和传播来实现的。
(5)舆论带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期望对于事态的发展给予一定影响。
3、舆论的不同表现形态:(1)根据舆论的强烈程度的不同,分为:潜舆论、显舆论和行为舆论。
(2)从舆论的表现形态方面,分为: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和舆论的畸变形态。
(3)从舆论主体的行为方式角度,分为:社会传闻、会议讨论、理论争鸣、艺术鼓动和示威游行。
(4)从舆论传播是否以媒介为载体的标准,分为:媒介形态和现实形态。
4、饱和型舆论:是指舆论在某一点上和越过这一点后,外在信息的输入不再对舆论主体产生正向作用,而是引起主体的逆反心理。
5、舆论的现实形态:(1)议论;(2)艺术形态的舆论——民谣;(3)付诸行为的舆论——聚众;(4)舆论的畸变状态——流言;6、舆论的要素:外部要素:舆论的数量、质量、强度、持续性、功能性表达(对客体的影响)内部要素:舆论主体、客体、自身。
7、舆论的数量:即舆论的一致性程度。
是舆论形成的标志,是意见量度标准。
8、舆论的质量:指舆论包括的信念、情绪、态度、意见中的理智成分与非理智成分的比,即舆论的理性程度的高低。
9、舆论强度:是指舆论主体诉诸一致的坚定程度,表现为一定人数坚持何种意见,其态度的明朗指向。
舆论强度两个公式:P • T/ U=K (常数)(1)S® U (2)P (社会结构性压力)T (公众的关注热烈程度)U (社会心理承受力)K (常数)S (公众的舆论强度)(1 )表示:U 与P 和T 的乘积,呈正比例管理。
舆论学复习资料(考题)
一、名词解释舆论:舆论是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陈力丹)沉默的螺旋:该理论是德国著名学者诺依曼提出的,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李普曼: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记者、政论家、专栏作家,是传播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公众舆论》是舆论学的奠基之作,曾被施拉姆认为是传播学的奠基之作,“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是李普曼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他是美国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
舆论监督: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
舆论监督的对象是一切社会权力,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
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人,他们或是比同伴更多地接触媒介或消息源,并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者同时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左右周围的人。
内容分析:对媒介内容进行系统量化的研究,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包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简答题1.舆论的基本要素?(1)舆论的主体:公众;(2)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现象、问题;(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4)舆论的数量;(5)舆论的强烈程度;(6)舆论的持续性;(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成分。
舆论学复习资料
舆论学复习资料舆论学(复习用)第一章中西比较视野下舆论含义的历史演变第一节舆论概念在中国的形成概说一、”舆论”一词的由来二、中国古代舆论的表现形态三、中国封建社会舆论的局限性第二节舆论概念在西方的形成概说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出版了《public opinion 》一书,标志着舆论学的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章舆论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第一节西方舆论学研究思潮1、古希腊奴隶民主制的贡献民主制鼓励和保护思想自由及表达自由的权利。
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里的”人”指的是一独立自主的个体,发现和肯定自主的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古希腊民主制的重要贡献。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意见”,而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公共的和客观的认识,知识使我们摆脱了私见的束缚,成为真正能行独立判断的主体,因此,人的本质及主体性在于理性(知识)而非感性(意见)。
2、近代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一个人抛弃了自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
超越个人与社会对立的办法是社会成员之间订立契约,即自己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这种法律不是出于个人意志而是集中体现各个人意志的公意,根本上是与个人的意志相一致。
3、近代英国思想家穆勒:1859年,穆勒出版《论自由》一书。
他总结了法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提醒人们注意防止”多数人的暴虐”。
他担心,对自由的威胁现在并不来自政府,而是社会上多数人不能容忍非传统的见解,他们对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投以怀疑的目光,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和整肃少数人。
李普曼与《舆论学》:李普曼将柏拉图的思想引伸后,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象的基础”。
?《公共舆论季刊》现在成为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舆论学》统考复习资料
《舆论学》统考复习资料第一章舆论传播的源与流一、单选题。
1.(B)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A.《礼记》B.《尚书》C.《老子》D.《尧典》2.(A)叙写了尧选贤能的情况,是原始社会政治生活的真实记录。
A.《尧典》B.《尚书》C.《孟子》D.《道德经》3.(C)是《尚书》中另一篇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A.《尚书》B.《尧典》C.《洪范》D.《老子》4.原始社会中,作为人的个体意识尚未从(D)中分化出来。
A.个体意识B.群体意识C.公共意识D.集体意识二、多选题。
5.《尚书》记载了这一时期重要的(ABC)。
A.历史人物B.历史传学C.历史事件D.历史传学E.历史故事6.当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就会出现保守与激进思想的(A)。
A.二元尖锐对立B.三元尖锐对立C.四元尖锐对立D.多元尖锐对立7.民本主义舆论传统源于(B)。
A.东周B.西周C.商代D.夏朝8.西周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是(C)。
A.孔子B.老子C.周公旦D.庄子9.轻言主义的主要代表是(D)。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程朱理学D.法家学派10.(A)是法家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之一。
A.商鞅B.李悝C.韩非D.李斯11.《管子牧民》的中心思想是(ABCD)。
A.政之所在B.在顺民心C.政之所废D.在逆民心E.民心向背三、填空题。
12.由于原始舆论赖以产生的条件呈现出(初级的)、(不完善的)特征,所以,原始舆论尚处于(萌芽)状态。
13.主体意识的替代物——(巫术),实质指向人的(主题自我意识)。
14.政治大转变时期的到来,政治哲学思想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丰富的古典舆论思想也孕育其中。
15.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中出现舆论思想的“(民本)”与“(轻言)”的二元分野也就不难理解了。
16.周公总结了夏、商灭亡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齐相管仲首次提出了“(民心)”的重要。
17.民本主义舆论观作为一种系统的政治思想是由(儒家)学派来完成的。
舆论学答案复习
舆论学答案复习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三种舆论的定义: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
(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狂欢、游行示威等)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舆论学
舆论学[填空题]1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的反映。
参考答案:社会存在[填空题]2质询并作出答复,是非总统制国家的议会政府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包括()和书面的方式。
参考答案:口头的[填空题]3我国大众传媒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是()的耳目喉舌,必须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答案:党和人民[填空题]4从舆论要素间的关系看,舆论发生畸变的路径一个是客体信息的扭曲或失实,另一个则是().参考答案:主体对相关信息的妄断[填空题]5舆论的民主政治效应主要表现在舆论影响政府权力的存在形式,舆论维护和促进(),舆论影响政治决策,监督功能是舆论民主政治效应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国家权力间的均衡[填空题]6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的(),指导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参考答案:信息功能[填空题]7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我国()的基本形式.参考答案:政治民主[填空题]8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参考答案:公共性[填空题]9舆论测量方法包括直观的舆论考察和科学的()两类.参考答案:民意测验[填空题]10()是资产阶级议政的中心,是党派立脚和论战的场所。
参考答案:议会[填空题]11日常生活道德舆论的特征有群体性、具有约束力、具有().参考答案:渗透性[填空题]12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要正确处理好()与加强舆论监督的关系。
参考答案:正面宣传[填空题]13舆论传播()将导致舆论生态的结构性失衡.参考答案:同质化[填空题]14舆论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并且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参考答案:媒介和消息源[填空题]15加强主流网站建设,要从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和()网站上下功夫。
参考答案:新闻单位网站[填空题]16舆论主体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匿名和虚拟性,以及()和分散的特点.参考答案:泛化[填空题]17评价类媒介舆论是以媒介为中介,以()、访谈、调查等形式公开传播的意见形态。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舆论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舆论学研究的核心是:A. 个人意见B. 公众意见C. 媒体意见D. 政府意见答案:B2. 舆论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因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媒体引导D. 个人能力答案:D3. 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式应该是:A. 强制灌输B. 单向传播C. 双向互动D. 忽视反馈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舆论的形成机制。
答案: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问题的出现、意见的萌生、意见的交流、意见的集中和舆论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媒体引导、个人心理等因素都会对舆论的形成产生影响。
2. 舆论如何影响政策制定?答案:舆论通过反映公众意见和需求,对政策制定者产生压力和指导作用。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舆论的倾向,以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公众的接受度。
同时,舆论也可以通过监督和反馈机制,促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具有快速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公众参与度高,这使得舆论监督更加有效和及时。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政府透明度提升,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揭露等。
2. 分析舆论引导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在危机管理中,舆论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危机的真实情况,减少恐慌和误解。
其次,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秩序。
再次,舆论引导还可以为危机应对提供方向,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最后,舆论引导还可以通过监督和反馈,促进危机管理的持续改进。
考试结束语:本次考试旨在检验大家对舆论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三种舆论的定义: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
(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
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
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
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
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
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
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
狂欢、游行示威等)
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
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
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
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
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
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
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五:简述意见领袖对舆论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媒介和信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
无论是两级传播,还是多级传播,意见领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影响或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例能说明舆论起到强制规范作用的例子,并谈
谈你对此的看法。
社会提倡尊老爱幼,保护弱势群体,平等对待残疾人士,在公车上,年轻人必须给老人、孕妇让座,否则就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舆论压力,忽视他们的对错得失,舆论谴责一番,而后再来探讨原因或忽视这一环节。
舆论的存在就是为了营造良好、和谐的生存环境,更加广泛、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机制,过激或被人利用的舆论失了本来的功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中伤舆论自身,对于舆论,要冷静分析,不盲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舆论的积极作用。
七:什么是谣言?为什么说它是社会舆论的否定形式?
谣言是针对某个公共事务即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或自然的现象所形成的不正确的言论。
舆论学中谣言又称为社会谣言。
舆论是在一定社会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员对于社会或自然现象所发表的较为一致的议论,社会谣言则是以特殊的形式体现了人们对此现象所进行的较为一致的议论。
因此,社会谣言是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的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即个体或群体公开表达和交流意见;并且,社会允许人们合法的利用某些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
如果不能做到信息公开,社会舆论就会转而利用非官方的、非法的、地下的传播形式。
这时就会形成小道上谣言纷起的现象。
因此,社会谣言是在受到社会挤压下的社会舆论的非体制化产物,社会谣言不是一般的社会舆论,而是社会舆论的否定形式。
八:舆论领袖有什么样的特点?他对舆论的形成有何作用?
舆论领袖的特点:
1.居于领袖地位的领域中被公认为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2.消息灵通,一般是能够有第一手资料的人。
3.分析能力强。
4.生动化的表达易于与受众产生共鸣,进行意见的互动和整合。
5.具有名人效应、粉丝效应,有效进行事实和意见信息的传播。
作用:在群体意见的处理上,对群众智慧进行分析、纠正、互动与整合,消除各个议论圈的差异或差异最小化,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独到的分析能力分析评价社会问题,纠正公众中某些错误观念。
九:网络舆论有哪些特点?
1.形式崭新、现状复杂的舆论特点;
2.五色陈杂的舆论客体;
3.复杂多变的舆论自身。
十:网络舆论有哪些主要的正面功能?
1.反映民意,实现舆论监督;
2.加速加大信息传播;
3.实现思想的平等交流;
4.推动政治公开化、民主化进程。
十一:结合实例谈谈网络舆论存在的隐患。
流言蜚语的载体;网络舆论为虚假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打击新浪的事件:新浪网的名字SINA在日文里就是侮辱我们的“支那”的意思,号召人么不要上新浪,还引起抗日热潮,后经查证,纯属诬陷,这则不实消息却占据了一定的流通空间。
在正常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还会因失真而造成流言
2.如“宝马撞人案”,对这起交通肇事案件,开始流传她是某高管亲戚,后流传为黑龙江某省长儿媳,一时仇富、仇腐的舆论席卷网络,往往是“辗转相传”或“人多口杂”造成谣言。
3.情绪宣泄的窗口;因网民道德缺失,发布和散发一些不负责任、片面、偏激的不实言论,队对于“9·11”事件的不实猜测,引发追捧,口耳相传,造成不满情绪,引发言论危机,社会不和谐等问题出现。
十二:网络舆论应该如何引导?
1.加强主流网站建设:新闻单位网站、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
2.提高引导艺术:改进引导方式和方法、让网络成为网民现实生活的“减压阀”、加强正确的主导声音;
3.技术与法律双管齐下。
净化舆论环境;
4.树网络文明新风,实现舆论自律。
十三:大众传媒影响舆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宣传:借助于符号,以求操控他人的信仰、态度或行为的或多或少的系统的行动。
2.新闻策划: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3.“议程设置”:新闻传媒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的事实、事件或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会情绪。
十四:舆论引导的前提和目标是什么?
前提1.舆论引导需要有受众观念2.舆论引导需要遵循新闻规律;3.舆论引导需要适应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其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以及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正确处理好引导社会舆论和反映社会舆论的关系。
十五:舆论测量的定义和意义
它主要针对已经形成和尚未形成而又必须把握的舆论和公众心理,运用统计方法把握社会舆论的各项指数,通过定量分析了解舆论的动向,把握人心的向背,进行科学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更有效的发挥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的作用服务。
科学的把握舆论是正确决策的前提,避免为舆论所左右。
十六:舆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主观原因:②团体心理和从众行为;③风俗习惯和宗教情感。
客观原因:①客观环境;②政府机构;③大众传媒
十七:什么是舆论的客体,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舆论的客体即为社会现实中舆论的主体普遍关注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
特征:①公共性;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与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相关、与社会公共问题的转化;
②冲突性和反常性;舆论关注的是对象往往是一个打破常态性问题的问题,由于它的冲突性和反常性引起公众的关注;
③现实性;当前的现实性、与历史相关的现实性、与未来相关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