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设计
浅谈“问题式教学”
浅谈“问题式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见诸报纸杂志,在这里,本人就“问题式教学”模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和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共同解决,并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新的教学模式,很适合于新课程的实施。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问题式教学模式提倡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鼓励学习者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随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学习者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对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逻辑推理。
二、“问题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问题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课前对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问题设计好了,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
“问题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对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较好的落实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不足在于耗时太多,所学知识也难以系统化。
三、问题设计的基本要素1.问题的宽度:思考的范围,问题的陈述应该清晰、具体、完整,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联系;2.问题的深度:思考的层次,符合课标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问题宜组团呈现,小步幅,快反馈,强矫正;3.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向,给予学生思维的定向与思维活动的路径选择,直击主题;4.问题的精度: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精确、明晰、严谨,逻辑严密;5.问题的难度:思考的力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有认知难度,但又不会超出其最近发展区,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品质。
浅谈课堂问题的设计
浅谈课堂问题的设计作者:刘万霞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6期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因此我们应该精确设计每节课的问题设计。
首先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问题的设置要从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
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
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梯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
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
”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还要适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烈 。实 际 上 二 者 并 没 有 什 么 高 下 之 分 : 生 学
学 习 的主 体 性 并 未 实 现 。 其 实这些 现 象并不是 “ 题教 学” 了 问 出
学生 对 教材 有 关 问题 的质 疑是 他 们 积极 思 维 的 过程 ,这 利
于提 高他 们积 极 探 索 的勇 气 和精 于 剖 析 、解 决 问 题 的能 力 。学 《 王安 石 变法 》 课 时 , 生 提 出 质 疑 : 法 的 目的 、 施 、 效 中 一 学 变 措 成 都有“ 兵” 强 内容 , 变 法背 景 中 除 社会 矛 盾 尖 锐( 发农 民起 义) 而 引
并 没 有 收获 。这 样 的 问题 无 法 使 学 生产 生 认 知 冲 突 。 有 激 活他 们 的 思维 。 教 师 提 出的 问 题太 难 , 没 而 故作 高
深, 同样 也 激 发 不 了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位 教 师 执教 庄子 的 《 有 逍
对 研讨 的 问 题进 行 多 角 度 、 方 位 的 探 讨 , 出挑 战 性 的 独 特 多 提 见 解 。 如学 到 七 年 级 下 册 《 昂扬 进 取 的社 会 风 貌 》 一课 , 让学 我
史 的极 大 乐 趣 。 三 、 励 学 生质 疑 。 学 生 好 问 鼓 使
在 语 文 常 态 课 上 。 常 看 到 教 师 提 出问 常 题 . 心 地 启 发 诱 导 , 大 部 分 学 生 是 一 片 耐 而
沉 默 : 在 一 些 公 开 课 上 , 生 不 亦 乐 乎 地 而 学 讨 论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 看 起 来 探 究 气 氛 浓
生 分小 组 讨 论 :隋 唐 科 举 制 获 利 最 大 的 是 谁 ?这 一 问题 。 生 “ ” 学 发 散 得 出好 几 种 不 同 的答 案 。 有 的 小 组 认 为 是 贫 贱 读 书 人 , 因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三 思路清晰 巧设问题
1.根据重难点设计主问题 设计主问题是梳理教材,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
设计主要集中锁定于核心知识的重点和 难点。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主脉通其 余经脉皆通。
2.根据主问题配置相应的活动
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实践活动的 开展,主问题的提出是预设,由主问题 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3.依据学情 扣准问题
(2)根据学情 巧搭台阶 这里的搭台阶其实就是问题链,这和主问题又有
很大的区别,主问题是课堂主线和灵魂,是预好的。 而问题链是根据课堂生成而定的。
其一是针对除重难点外的拓展的导问。 其二是开放式问题的导问。
针对学生的思维混点、疑点、困惑点和关键点。 问题必须变为思维训练的引爆点。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 主问题设计
康巴什区教研室 武淑娟
01 问题引领 理念先行 02 有效设计 明确主问
03 思路清晰 巧设问题
一 问题引领 理念先行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主问题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 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 讨论、理解、探究和创造的重要提问。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 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依据学情 扣准问题
(1)依据学情切入问题 主问题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
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
朱永新
——“教学的准备是学生,要以学生的眼光审 视文本;教学的序幕是学生,要着眼于调动学 生的情感;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要从学生的心 头扬帆起航;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 学生教;教学的归宿是学生,要让学生激动一 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
二 有效设计 明确主问
牵引 力
支撑 力
凝聚 力
调节 力
浅谈问题有效性设计
阅读的根在文本 ,问题设 计只有立 足文本 , 才有生命力 。问题设计需充分关
注 文 本 中所 蕴 含 的人 文 内 涵 ,着 力 于 文
产生恐惧感 。这样 的无方 向性或者指 向 无序的设 问会扼 杀学生 回答 问题 的积极
性。
字 的训 练 , 延伸语 言的理 解 、 品味 , 感悟
谈 谈 这 个 流 派 的 语 言 有 怎 样 的风 格 。 在 这 里 , 师 指 导 学 生 了解 认 识 “ 北 作 家 教 东 群 ” 出 发 点 无 可 厚 非 , 让 学 生 课 外 阅 的 但
什么?”( )文中的父亲充满对儿子 的 乙 “ 挚爱 , 哪一件事情最能打动你 ? ( ) 文 ”丙 “
本 、 学生 的 做 法 , 得 不 少 学生 似 乎 失 去 了对 语 文 阅读 的浓 厚 兴 趣 , 离 使 阅读 成 为 了他 们 的 压 力 。本 文 中 , 者试 图 通过 析 因探 源 、 笔 提
出见 解 、 思 感 悟 对 “ 反 问题 有 效 性 设 计 ” 个老 话 题 做 些 新 的 思 考 , 求抛 一 片 砖 引 无数 玉 的 目的 , 这 以 挚请 方 家 阅后 斧 正 。 关键词 : 问题 设计 ; 效 性 ; 思 有 反
时。) 没有亲 闻其 间 , 无从 身临其境 。所
以, 问题空乏 , 象成分多 , 假 势必乏 味 , 引 不起学生兴趣 , 以完成 阅读 目标 。 难 ( ) 目随意。 2盲 阅读指导质量低下与 教师设 问是 否科学密不 可分 ,每一个设
过 了学生知识储备 , 只能望“ 兴 叹。又 问” 比如学 习《 土地 的誓言 》 之后 , 求学 生 要 课外 阅读 “ 东北 作家群 ” 的相关 作 品 , 并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础. 所谓数量积 ,它是一个数量 ,是实现 向量与数量转化 的重要 点启发? ”是 一句启发式的 问句 ,促使学 生思考 ,期望他们有 所
、b “ 相乘” ,而 工具. 若l 口l ,I b} 是定值 ,则 口・ b 可以看成是 的一个函数 , 发现.学生从做 功的定义类 比迁移到 两个 向量 口
这是 学生潜能得到激发 的结果.其实,下定义 的过程就是揭 示概 念 内涵的过程 ,笔者认 为 ,让 学生参与定义 ,不仅符合 学 生的
认 知心理 ,而且记忆深 刻 ,还 能使 其享 受发 现 的乐趣 ,有益 于 培养 学生的创新 思维.其实 ,教材 中有不少概念 ,可 以让 学生参 与到 自我定义 、 自我发现 的探 索建构 中去. 三、着眼生成 .力求问题 的开放性
“ 相 乘” ,对于 学生而 言是 困难 的;问题 2回顾 旧知识— —物理
论是 怎样探索 和猜测 到的 以及 是如何应 用 的,力求使 问题具有 设计是从数 学逻辑运算体 系需 要的角度 ,有 了向量 的加 法 、减
“ 向量 的数 量积”的定义是学 习数量积 的性 质和运算律 的基 做 功的模 型;问题 3 “ 上述模型对于定义 ‘ 相乘 ’能否带给你 一
案例 3 “ 平 面与平面垂直 的判定与性质”的教学片断. 问题 :直线 a和平 面 、卢有 以下 三 种 关 系 :( 1 ) a上 卢,
师 :好 的 !我们一 同来分 析这样定 义是否合 理?这样 “ 相 的空 间,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 如果我们在设计问题
生 :做功的角 是 指力的方 向与位移方 向的夹 角 ,作用 于 ( 2 ) a Ca , ( 3 ) 上 如果任 意取其 中两个作 为前提 .另一个 作 为结论构 造命 题 ,能构成几个 命题 ?如 果是真命 题 .请 给出证
浅谈课堂教学优质问题的设计——以《白杨礼赞》为例
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的。
因此,在课堂语文教学中,问题便是整堂课程的核心所在。
设计优质问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真动脑、动真脑”,让学生在思考中实现智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掌握,这便是合格的一堂语文课。
教师的责任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把,而不是浇灭学生的思维火花。
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惹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产出成果而不是复原结论。
可见,优质问题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碰撞”。
一、优质问题的设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备课中的重要环节,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
因此,优质问题的设计首要具备的便是科学性,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出发,进入作者的思路和意境中,设置相应的问题。
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仅考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还要思考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充分体现思维价值。
例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学生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白杨的生物特点,还有当时一群伟大的抗日军民的“不平凡”,文章表面上在赞美白杨,实际上在歌颂抗日军民。
在进行问题的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篇章的深层次含义,将文章重点和提出结合起来,科学提问,才能让学生科学思考。
(二)选择性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教师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是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筛选的,才能确保问题“一针见血”,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落实选择性,并随着课程的推进,选择适当的问题内容,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问学生。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善于抓住“课眼”提问,例如《孔乙己》的“笑”;《白杨礼赞》的“普通且不平凡的白杨”;《智取生辰纲》的“智”……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提问所要重点关注的。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优秀4篇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优秀4篇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的论文篇一一、基本内涵的解析1、基本内涵。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
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
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特 别 是 难 度 很 大 的 问题 , 要 精 心 设 计 , 如 , 以设 计 成 一 更 例 可 系 列 问题 , 这 些 问题 组 合 成 由 浅 入 深 、 旧导 新 、 易 到 难 的 问 让 以 从
得轻 松 , 堂 效 率 也 高 , 课 是一 个值 得 我 们 大 家 探 讨 的 问 题 。 下 面 笔
v0 . N 0 1 3
妲嘲蠹粥孝 茄 C ]
A get 2 0 uus 09
浅 谈在 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的 问题 设 计
周 裕 河
( 四川 省威 远 中学 校 四川 威 远 6 2 5 4 4 0) 摘 要: 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说 : 学 而 不 思则 惘 。” 就 是说 , 们 只 学 习 , “ 也 我 不思 考 就会 感到 迷 惘 。因 为 只有 有 了对 问题 的思 考 , 们 才会 不断 我
趣 盎 然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让 他 们 产 生 强 大 的学 习动 力 . 而 会 进 提 高课 堂效 率 。教 师 可 从 几方 面人 手 , 是 提 问 就要 注 意 趣 味 性 : 一 二 是教 师要 从 材 料 中 选择 能 引起 学 生 兴 趣 的 热 点 :三 是 问题 要 贴
点 、 点 及 相 关 习题 类 型 。 样 根据 课 堂 教 学 内 容需 要 来 设计 目标 难 怎
问题 更 好 呢 ?例如 新 课 导 人 的 问题 需 要 新 奇 、 新 意 。学 习 指 导性 有 的问 题 要切 入 主 题 准确 等 。总 之 , 的课 堂 问题 不 是 随 意 就 有 的 , 好 而 是 需要 我 们 精 心 设计 、 备 。 准
线 是 不 是没 有 交 点 ? ” 当然 提 问 也 不 可 太 难 , 只有 提 问 有适 当 的坡
浅谈数学课堂“问题解决”设计
需 要结 合 实 际情 况 , 回答 出需 要 9把 长 椅 。 又 比如 每 张 门票 7元 钱 , 3 9元钱 能买 多少 张 门票 ?这里 同
样也 用 除法 。 得 到商是 5 , 余数 是 4 , 但 结合 现实 的情
就不 是例题 的简单 模仿 。不能 光凭学 生对平 均数 求 法 的熟 练程 度来 解 决这 个 问题 。 而要 靠 对 “ 平 均数 ” 概 念 的深刻 理解 。 这样 创设 的 问题 , 肯 定会 唤起 学生 对 学 习数学 的兴趣 , 从 而学 会 “ 平 均数 ” 这个 问题 。
全体 学生 , 以达到 提高 教学 的 目的 。
关键 词
数学 问题设 计 是 “ 问题解 决 ” 的 重要 一 环 . 问 题
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 问题 解 决 ” 的 进 行 。 一 个 “ 好” 的 问题应 该 具 有 以下 特点 : 具 有 一 定 的趣 味 性
学 的魅 力 , 来 提高 学生研 究 问题 的兴趣 和积极 性 。 如 在 教“ 年、 月、 E t ” 的 闰年 时 。 设计今年为陈丽 ( 2 0 0 4 年) 第 3个周 年生 日. 谁 知道 陈丽 今年 是几岁 ? 当学
情境 : 5 , 4 , 0 , 4 , 这 四个 数所 组 成 的 四位数 中最 大 和最
小的数分别是多少? 要解答这个问题 , 学生不仅需要 知 道如何 比较两 个数 的大小 ,而且 必须 有清楚 的认 识( 即同一 个 数 , 放 在 不 同 的位 置 , 值 是 不一 样 的 ) 。 这样 的问题更 富有探 索性 ,更 能促 进学 生求 知欲 和 探 知积极 性 的提高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 探究意识 。 这里笔者通过本文 阐述一下如何根据教学实情设计相 样才 可以充分激发同学们学 习数学 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标准 》 出 : 指 数学源 于生 活又可以指导生活 , 数学教师应 应 的 问题 :
一
、
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该注重让 同学们感受数学 的趣 味和作用 ,感 受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 联系 , 增强大家对数学 的认识和理解 , 帮孩子们树立学 习和运用数
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良好 的师生关 系是 数学 问题 得以解决 的前 提 , 学生具有 问题
数 的计算原理 ,让所有 同学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于是设计问题如
下: 个 01 5 . 是多少 呢?怎样表 达呢?8 01 个 . 又怎样 表达呢?同理
8个 00 是多少 , .1 怎样表达? 然后依此类推 , 同学们讨论交 流: 让 这 意识是 数学教学 的成功所在 , 于与学生沟通 , 善 让学 生大胆说 出 些特例小数乘 整数在运算时存在什么规 律?经过大家探索得出因 自己的疑问 , 教师要尊重 作为学 习主体 的学生人 格 , 面向全体学 数 中的小数有几位 , 中的小数就有几位 。 积 然后再 随机测试几位小 生, 关心每一个个体 。在这样 的环境 下 , 学生学习更加放 松 , 思维 数乘法情况诸如 0 x , . 4 同学们通过尝试练 习 , 7 讨论交 流后 总结 出 更加 敏捷 , 问题意识也会更加强 烈。对 于学生表现 出来 的问题 意 ( ) 1先计算 7 4 然后点上小 数点 ;2 参 照画图法 : x, () 我们在上 面讨
进行 , 在学生的能力范 围内有效解决 。
事实证明 , 在教学 实践 中, 如果我们善于鼓励 学生密切关注学 生身边的数学 , 启迪同学们对生活 中的问题进行探索 , 以引起他 借
浅谈名著导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为例
浅谈名著导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为例[内容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推动名著阅读的板块上作了调整,凸显出“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要做好“名著导读”,则要重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阅读,并自觉地完成整本书阅读。
基于此,本论文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问题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名著导读”问题设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名著导读; 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近年来,尽管各地“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轰轰烈烈地开展并不断地推进,但阅读的效果却不尽理想。
没有时间的保证,阅读有效性缺失,有很强的功利性,应付考试,不求读得透,只求考得高,名著阅读碎片化,学生起早贪黑搞突击,背知识点。
针对这种现象,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统编教材在阅读教学上实施“三位一体”,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每册课本编排两个“名著导读”模块,努力做到课标要求“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1]自此,各地对“名著导读”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顾名思义,“名著导读”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时进行引导。
那如何引导才能实现有效阅读呢?冯善亮老师提出了名著导读高效化的四点策略:一是教师自己要先读作品,并且要强化“名著导读”课程化的意识,把“名著导读”纳入学期计划之中;二是以兴趣为先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三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举办多样化的分享活动;四是要避免大量概念化的、抽象的读书策略指导,使学生回归到阅读本身。
[2]接下来,我就以探索《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的有效实施路径来谈谈问题设计对于名著导读课的意义和必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课程视角下的一种学习模式,所有的课程学习都应该是从问题出发的,因此,所有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问题设计。
“主问题”这一概念是余映潮老师首创的,他认为所谓主问题就是能从整体角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问题。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1]
2008年第9期(总第207期)EDUCATION EXPLORATIONN o 19,2008Serial N o 1207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何丽霞1,何丽君2(1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0127) 摘 要: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深层思维。
有效问题设计的原则包括问题的真实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 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9-0029-02收稿日期:2008-04-26作者简介:何丽霞(1982-),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何丽君(1977-),女,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从事教育学研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培养问题意识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将呆滞的知识转化为活性的知识,并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思维技能的全面发展,乃至产生创新,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中,并非所有教学问题的设计都是有效的。
一、课堂问题的有效性Chuska 曾指出,有效问题,是那些能够让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问题设计应面对学习者的认知挑战,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获取知识,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和高级思维技能(Chuska ,1995;Wilcn ,1991)[1]。
可见,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包含着不少未知的成分;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又使学生愿意参与对话,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良好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教学创新已成为开发和释放学习者创造潜能的发动机,从而使得学校教育的重点发生转移,由重知识传授转换为重能力培养,特别是重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
浅谈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但是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弊病。
比如,问题设计无序,没有层次感;问题设计得浅显或深奥,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甚至有的教师未经思考,课上随意提问;等等。
上述现象决不是课堂教学的个例,这些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这样的问题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就围绕“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应该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的思考。
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因此,问题设计得有序与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富有启发性。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
下面就教读沈从文先生的《云南歌会》为例,谈谈问题的设计。
1.文章开头写道:“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闻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在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歌舞形式,请你用简洁的话语进行概括。
2.这篇文章介绍了多种歌舞形式,条理却十分清晰,令人愈加感受到云南歌会浓郁温馨的气息。
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说一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不同歌唱形式的动人之处,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3.三种不同的歌唱形式,为什么在看来有着不同而又一致的美。
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领会。
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研读更加深入了。
不仅要识别、概括出对不同形式歌舞的侧重点,还要深入领会具体词句中所包含的的审美和情感。
浅谈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建筑大国,建筑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水平。
但是建筑工程是看似简单,确实一个繁琐的过程,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开始前,首先要完成建筑工程设计。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官,设计就是建筑工程的司令官。
建成什么样子的建筑物,如何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建设,使用什么材料等,控制成本在预算范围内等,这些都是建筑工程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足以看出,工程设计时建筑工程中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问题;对策1建筑设计概念建筑设计不仅仅指的是设计者设计出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建筑设计是要把建筑工程所有问题都涵盖进去,只有设计人员前期做好规划整个工程才能实施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各项科技成果已经陆续进入日常生活中去,并得到一众好评。
建筑设计者的设计内容涉及到的事情比较多从供电、供水、供暖到绿化都需要设计者认真对待,在设计的整个环节中设计者需要与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接触,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专业的建筑工程。
2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2.1管理不到位,人员节能意识不强对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未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纳入到自身的设计工作中,从而造成我国的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在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此外,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行业,其对建筑的节能理念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使得节能设计工作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认知阻碍。
此外,设计人员本身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加上节能意识不强,使得建筑节能设计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阶段。
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模式,这使得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2.2现代建筑施工技術的应用水平不高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各行各业中有很多需要借鉴国外技术。
但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其有时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造成很多技术的借鉴应用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其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很多节能设计措施的实行,并不能产生建筑节能效果,甚至一些技术的应用还会造成原有施工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等。
浅谈问题驱动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问题驱动中的问题设计作者:曹东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6年第02期摘要:本文针对“三动”课堂教学模式中“三动”之一的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就如何设计这个问题,提出3点思考:问题设计依托情景,情景创设要有层次性;问题设计遵循认识的层次性,遵循小步走原则;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关键词:问题设计;层次性;开放性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78-3“三动”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问题导引,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以与学习任务及学习疑问相关的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以学生独立进行主体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立体互动讨论,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动”是指问题驱动、主体活动和立体互动。
问题驱动就是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都是以问题为抓手,问题为载体,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学与教的问题。
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问题设计,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 问题设计依托情景,情景创设要有层次性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三动”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做中学。
问题驱动学生的学,让学生思考和体验,问题设计就要依托情景,只有在情景中才能让学生有体验。
情景的创设应该具有层次性。
情景的层次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1)情景的创设应该具有生命力。
情景的创设应该是原生态的,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层面,这样才具有生命力。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尽量保持原生态地呈现给学生,能画就少说,能动就不静,能真实则不虚拟。
教学中切不能用多媒体虚拟或录像实验代替真实的实验。
要创造条件用实验的原始现象和数据作为物理概念和理论的情景支撑。
牵一发而动全身——浅谈语文课堂中主问题的设计
≯
0 ,
、 、
l一 一 l、 。
。。
。■ 一
发 而动 全 身
文课 堂 中主问题 的设计
严 久它
“ 问 ” 顾 名 思 义是 “ 提 , 提 问 题 ” 。或 教 师 提 出 ,
或 学 生 提 , 往 教 师 提 问居 多 。 提 问 的 目的是 为 了 往 “
满堂问, 实质上仍为满堂灌: 随意即兴的追问。有 的教师为了追求 师生对话 ,
课 堂 上 抓 住 一 个 学 生 , 停 地 追 问 , 视 该 生 的解 答 不 无
( ) 中哪几个关键词牵动着情节发展, 3文 表现了人物性
格 。这 里 的 目标 涉及 文言 文 的 知 识 ( 通 文 句 )能 力 疏 、
这 个 主 问题 , 际 上 指 向 了 明确 的教 学 内 容 : 文 描 实 散
接…个 , 生不假思 索 , 木偶般机 械回答。在教师 学 如 高明 的引导下 , 云流水般地 完成 了教 学任务 。有 行
研 究 ‘ ’ 艺术 很 有 必 要 问题 本 身 要 有 启发 性 , 问 的 要
激 起 学 生思 维 的 火 花 。 ”
龙、 余映潮等提 , 它是在传统课堂提问研究基础上的
创 新 。主问题 的核心意 义是“ 用精 、 、 、 的提问激 活 少 实 活
课堂 、 创新课堂”笔者认为它有深层次的教学价值。 ,
题 ; 造 性 问 题 ; 价 性 问 题 。 国 内 的语 文 教 师很 多 创 评 只 停 留 在 事 实 性 问 题 。 如 问作 者 I J 人 、 名 叫什 IL 原 么 、如 此记 忆 性 提 问 充斥 课 堂 , 不但 没 有 激 发 学生 思 考 , 而 削 弱 了学 生 原 有 的 思 考力 。这 种 表 面 热 闹 的 反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依据和原则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依据和原则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依据和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数学的原理和规律。
以下是浅谈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依据和原则的内容。
一、依据1. 学科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国家学科标准为依据,因此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学科标准的要求,明确问题涉及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2. 学生发展: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3. 实际运用: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尽量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原则1. 渐进性原则: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衔接性,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和深化。
2. 合作性原则: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流思考,互相启发和帮助。
3. 启发性原则: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注重启发性,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问题情境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4. 综合性原则: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能够综合运用各个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可以涉及数与量、形与空、变与关系等各个数学的要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自主性原则: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应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问题和解决方法。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评价和反思的机会,促进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个好的课堂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而课堂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针对学生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科学的分析教学的各组成因素,本文将阐述就“问题设计”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预设性。
数学在小学的课程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数学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大、课程安排紧等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其往往采取填鸭式和题海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们活泼、接受能力强的天性。
避免“视学生为工具”,实现“学生主体性回归”。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探索: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设计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设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实生活中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串联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我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探究、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例如:我在讲解圆柱的侧面积的时候,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纸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形(这两个圆形与用长方形纸卷成的圆柱体的侧面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
浅谈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建筑设计不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使人们拥有舒适的居住条件,还要具有美观的外形和内部布局,让人们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建筑设计对建筑企业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成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本文就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解决措施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only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o it has comfortable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internal layout, let people enjoy the good life.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successful design can create more profit for enterprises, so that enterprises occupy a strong position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measures.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quality;solutions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军事建筑、工业建筑等。
建筑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问题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诱导即为教师的引领,引领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出、解决过程;诱导的成功与否的表现是是否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切实实现师生互动,以问题为主轴开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也就是说以问题的形式把我们所需完成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不断思考的氛围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一、注意“干”与“支”的关系
设计一节课时,先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大问题,这就是“干”,从每个主干问题中细化出来的问题即为“支”。
通过围绕主题我们做的添枝加叶,就会使一节课的内容既具有条理性有很充实,学生也会得到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比如对静摩擦力一节的复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大小的确定为本节的主干问题,从方向的判定可提出以下几个小问题:1、运动趋势如何判定?2、结合运动状态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3、静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关系如何?4、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静摩擦力做功有什么特点?5、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静摩擦力的冲量有什么关系等,这样会使我们的复习层层深入,由易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注意问题要有梯度性和扩展性
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梯度而是过分的简单就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感到“没意思”而不积极思考,
丧失听课的激情。
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对?”、“是吗?”的习惯性的口头语,当然有时作为一种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和了解还是可以的。
比如对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我们这样问“物块受的摩擦力向左对吗?”,学生就会不假思索的喊对和不对,如果换一个问法“如何判定这个物块受的摩擦力方向呢?”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必要的扩展性问题,尤其是复习课,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有新意,产生对教师佩服心理,同时扩展问题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开阔学深的思路,加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三、注意问题习题化和总结性
设计问题时能习题化的尽可能的习题化,让学生把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与习题结合起来,例如说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其受的外力与运动状态决定,那么到底如何求解是“根据”,在设计时可以给出各种情况的习题:(1)平衡问题;(2)变速情况等。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分析中建立解题的路子,也能达到分类归纳的目的,有利于建培养物理思想。
在每个主干问题或每个小问题后须要有归纳性问题设计,也就是小结过程,有利于知识理解的升华,思路的建立。
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容易出现“原来是这样”的幡然醒悟的感叹。
在平时总有一些学生说,我这段时间认真听了,做的题也不少,就是没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欠缺必要的归纳所造成的,做的习题在学生的头脑里是一个个孤立的、零散的题,没有形成必要的系统和自身的感悟。
四、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备好学生的思考时间,仅有问题的提出而不给学生合适时间思考分析,问题也就没意义
了。
有的教师授课时给出问题后往往是迫不及待,导致自问自答,学生也逐渐形成反正老师下面要讲,不积极配合,养成思维懒惰,行为不紧张地不好习惯。
只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
即使有的学生思考不清,但对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个较深刻地认识,听完讲评也会有较大的收获。
时间还给了学生也才会实现师生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同时避免了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听,老师兴奋,学生瞌睡、走思的现象。
以问题贯穿于课堂看似一个简单的授课思路,实际是对一个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要求教师要有风趣地的、准确的语言,而且要建立起活跃、有激情的情谊场能力,备课不仅备内容还要备学生,下更大的功夫。
只要真正落实问题为主轴的思想,就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