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人为事故防范培训第一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人为事故防范培训第一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1. 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指通过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以便找出事故预防的方法和途径。
在工业、交通、建筑、医疗、消防等领域,事故致因理论都有重要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事故致因原理和规律,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2. 事故致因理论的种类事故致因理论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james T. Reason教授创立的“人类失误”学说、安全层次理论和风险矩阵理论。
2.1 “人类失误”学说“人类失误”学说认为,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人在进行工作时,可能会因为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产生失误,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这个学说的核心是,通过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2.2 安全层次理论安全层次理论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将人员和设备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层次理论包括六个方面:(1)人员安全;(2)设备安全;(3)工艺安全;(4)制度安全;(5)信息安全;(6)环保安全。
根据此理论,企事业单位可以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防范,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2.3 风险矩阵理论风险矩阵理论是在评估风险时使用的一种理论模型。
它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事故的危险程度。
风险矩阵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概率评估,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影响程度评估,即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使用风险矩阵理论进行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3.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培训的关系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制度流程,通过理论分析,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安全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方法,从而减少人为失误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事故的致因理论概述
事故的致因理论概述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对安全规程的违反、操作失误、疲劳、情绪不稳定等个人因素。
人为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不当行为或决策所引发的,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水平。
技术因素主要指的是设备、工具或材料的缺陷或失效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设备过期、设计缺陷、维护不当等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设备或材料的性能问题所导致的,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和升级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管理因素主要指的是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责任不明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所引发的,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事故的致因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事故的发生和原因。
通过综合考虑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没有单一的原因可以解释一个事件的发生。
因此,事故的致因理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故的发生机制。
人为因素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影响事故的发生。
例如,疲劳驾驶、违反安全规程、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及减少工作强度和时间压力等方式来改善。
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备、工具或材料的缺陷或失效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设备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当、使用寿命过期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技术因素导致的事故,组织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落实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技术改进和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管理因素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责任不明等管理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1. 引言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概念。
在安全学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的发生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 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因、技术因和管理因。
2.1 人因人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不正确的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人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人员的技能水平、态度、经验、专业知识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组织文化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有效培训和沟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员工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信息,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技术因技术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技术因指的是与技术设备、工艺或设计有关的因素。
技术因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工艺的安全性等因素。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维持其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设备的可靠性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工艺安全性是指工艺设计和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
一个合理安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3 管理因管理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第三个因素。
管理因指的是对人因和技术因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
管理因包括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因素。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3. 应用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3.1 事故案例描述某工厂的一名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导致设备损坏并且造成了生产中断。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一、安全生产人类自诞生起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要,以往安全研究的范围通常限于劳动保护领域中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属狭义安全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及研究领域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已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而是包括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一切可能活动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广义的安全。
二、事故致因理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概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三)现代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从这种现象出发,后来法默 (F 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所谓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 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与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与事故致因理论第一节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一、安全的概念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
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
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二、危险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三、事故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
2、事故的分类:(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
(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
(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A、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C、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的事故;D、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是一个在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事故往往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
理解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危险情况。
1. 事故的本质事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事故不仅会给个体和组织带来损失,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因此,深入理解事故的本质和致因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事故的分类事故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事故包括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化学事故等。
而事故的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3. 事故的致因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事故致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事故的本质。
4. 事故防范措施为了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应急处置和事后的事故调查与总结。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5. 事故的管理与监控事故管理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建立健全的事故管理体系和监控机制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事故防范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涉及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领域的重要概念。
理解事故的致因机制、完善事故管理体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关于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安全培训之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添加标题
应用:多米诺骨牌理论在安全培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故发生的因 果关系和连锁反应,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Part Four
内容1: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内容2: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内容3:安全培训在实践中的应用 内容4: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
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 和范围
安全培训效果的 评估与改进:建 立有效的评估机 制,对安全培训 效果进行实时监 测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 改进,提高培训 质量和效果。
跨部门合作与信 息共享:加强不 同部门之间的合 作和信息共享, 形成合力,共同 推进安全事故致 因理论的研究和 安全培训工作。
强化实践与应用: 将安全事故致因 理论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通过实 践不断检验和完 善理论,提高理 论的实际应用价 值。
安全培训课程的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师资,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安全培训课程的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Part Five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培训 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 平的方法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 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未来安全事故致 因理论的研究方 向:深入研究各 种事故致因理论, 不断完善理论体 系,提高理论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 分析事故原因,可以 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分析引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了解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原理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的学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故的本质和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事件连锁反应的结果。
这些事件包括基本事件、间接事件和结果事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能量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失去控制而导致的。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防止事故的关键在于采取措施控制能量的释放和转移。
3.人因失误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为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
人因失误包括操作失误、判断错误、反应迟钝等,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4.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故的成因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二、事故预防原理事故预防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事故预防原理:1.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等手段,消除危险源,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减弱程度:减弱程度是指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阻燃材料、降低设备运行速度、增加安全距离等措施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隔离和闭锁:隔离和闭锁是指将危险源、危险区域与工作人员隔离开来,或者通过设备的安全装置、连锁装置来防止意外启动或运行。
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论
2.6 轨迹交叉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或物质危害是人-机 系统中构成能量逆流的两系列,人流与物 流(能量流)的轨迹交叉点,就是发生人 为灾害的“时空”。 轨迹交叉理论的侧重点是说明人为失误难 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 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 即消除了“起因物”,当然就不会出现 “施害物”,“砍断”物流连锁事件链, 使人流与物流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 避免。
2.7 人因素的系统理论
2.7.1 S-O-R的人因素模型
– 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每组包含三类心理、生理 成份,即对事件的感觉(刺激,Stimulate), 对事件的认识(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以及 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espond)。在危险释 放期间,如果不能避免危险,则将产生伤害或损 坏。
热能
电能
电离辐射
化学能
包括由于动物性和植物性毒素引起的损伤、化学烧 伤害一般要根据每一种或每 伤如氢氧化钾、溴、氟和硫酸,以及大多数元 一组的具体物质而定 素和化合物在足够剂量时产生的不太严重而类 型很多的损伤
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实例
影响能量交 产生的损伤或障碍 的种类 换类型
第二章
2.1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 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 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它分为: 1.事故因果论-多米诺骨牌理论; 2.管理失误理论; 3.扰动起源论; 4.能量转移论; 5.轨迹交叉论; 6.人因素系统理论; 7.综合原因论。
调查分析事故的过程则与上述经历 方向相反。
下面以瓦斯爆炸为例,对事故致因进行简单说明: 直接原因是:①瓦斯积聚(过量的危险物质,不安 全环境);②产生明火(不安全行为)。两者结合, 即造成瓦斯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有毒有害气体, 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间接原因是:①管理层对瓦斯管理不重视,致使造 成瓦斯积聚(管理因素);②没有组织职工进行相 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教育,致使职工违章操作(管 理因素)。 基本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相对健全的法律保证,即 使发生爆炸,不对管理者造成毁灭性的严惩,致使 管理者不重视瓦斯爆炸(法律因素); ② 因各种 社会因素,致使职工在工作时浮躁,操作时,即使 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也视而不见(习惯因素)等。
注安2019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重点汇总
注册安全工程师2019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重点热点考点汇总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1.事故致因六原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综合原因论2.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选择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为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这是早期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已不用了。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4.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5)受伤---损坏----损失5.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
04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明确安全管理方针
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方针 ,确保员工和相关方的安 全和健康。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 ,负责全面监控和管理公 司的安全工作。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遵 守安全规定,降低事故风 险。
安全培训与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01
企业和组织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导致操作不规范、违章作业等问题。
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
针对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不足,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
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事故教训吸取不彻底
03
未能彻底吸取事故教训,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导致类似
事故再次发生。
概念
事故致因理论通常包括一系列导致事 故发生的因素,如人的错误、机械故 障、环境影响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 作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事故
通过了解事故的原因,我 们可以采取措施来消除或 减少导致事故的因素,从 而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提高安全性
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帮助我 们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 隐患,提高生产过程的安 全性。
02
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 网等,创新和发展新的事故致因 理论和方法。
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共同研究和推广先进的事故 致因理论和方法。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 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的安全 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范,推 动我国在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 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和原因分析
例如: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帽、带,未佩戴呼吸护具 等。
1)管理缺陷; 2)基本原因(个人原因性格上的、先天的和缺乏安全知生产识和技能等后天 的、与工作有关原因);
3)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 态);
4)事故(人的身体与妨碍正常生产活动的物质接 触);
5)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失)。
3、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亚当斯因果连锁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的不安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企业领导者及 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 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作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 作具有决定性影响。
2. 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 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 的知识和技能。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他们 的安全意识。对不适宜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进行调整。
3.Enforcement——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律等必要 的行政、乃至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3)使用不安全设备
例如: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操作
例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 加工。
5)物体(指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工完场清)。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例如:冒险进入涵洞,进入将要坍塌的进坑底,在未完工的地 下室设置集体宿舍,易燃易爆场合进行明火作业。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简介
安全事故致因理 论概述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根 本原因,来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动因,从而采 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分类
人为因素 人员疏忽、违规操作
管理因素
制度不健全、监管不 到位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设计缺陷
通过详细分析实际案例,可以发现很多安全事 故是由技术因素引发的。对于这些案例,我们 可以深入了解技术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未来类似事故的再次 发生。
技术因素对事故影响
事故频率增加
01 技术因素存在隐患
事故后果严重
02 技术缺陷加剧事故后果
舆论负面影响
03 技术事故引起舆论关注
人为因素影响因 素
人为因素受到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 等多方面影响。个体因素如技能水平、工作经 验等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组织因素如领导管 理、工作环境等对员工行为及组织运作产生影 响;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行业规范等对整体 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
人为因素的防范措施
培训教育 定期安全培训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设立警示标识 明确标识危险区域 设置提示标语
引导员工正确操作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 监督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事故案例1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事故案例3 疲劳驾驶
事故案例2 忽视警示标识
事故案例4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
●03
第3章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引发的 事故
监管漏洞
监督失效导致监管漏 洞
难以追责
责任不明确导致责任难 以界定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世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利用它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为我们认清安全事故产生的本质根源和指导事故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如今,最先进的事故致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系统安全理论。
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他们是一些物的故障、人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
某种危险源造成人们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系统安全强调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改变了以按人们只重视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
作为系统元素的人在发挥其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不仅包括了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涉及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误,因而对人的因素的研究也较之前更深入了。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从事物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
如果分别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考虑,则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
2)由于1)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特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设计、制造缺陷。
2)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或显现的故障、毛病。
机械设备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容易发生故障;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不良等都会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则将发生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
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者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
安全管理学-事故致因理论
11
直接的
间接的损 失是直接 损失3倍
间接的
海因里希法则扩展 “冰山”原则
成本
医疗费用 护理费用 赔偿费用
事故
致命∕致残事故 需要医疗期的工伤事故
一般医疗事故等
生产延误
事故末遂的危行为
要有同仁代替工作
虚惊事件
要有人加班
危险的状况
管理者时间
设备损坏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人们采取措施预防事故, 只能延长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不 能完全杜绝事故。
17
4、事故的基本特性
4)因果相关性
从总体上事故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 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刺激作用。从逻辑上又 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等。这些原因在系 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 突变,即酿成事故。
等等
冰山
可见的 不可见的
12
(2)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 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 件。
说明:
a.从上述法则中可看出,未遂事故发生的频 率最大,没有造成事故后果,容易被人忽视, 但对于安全工作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b.只要我们关注未遂事故,研究未遂事故, 就有可能控制严重事故的发生,这是事故预 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7)危害性 8)可预防性
20
二、伤害分类
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 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 事原岗位工作,经过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 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 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
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
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5个因素,如图1所示。
图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的5个因素(1)管理缺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
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
个人因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因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
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
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上的缺陷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
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
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操作者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5)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
例如,对受伤人员迅速进行正确地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2.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Edward Adams)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
该理论中,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负责人的决策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管理失误又由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问题所导致,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工作,确定怎样的管理目标,如何计划、如何实施等。
管理体系反映了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方针等重大问题。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把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用以指导企业的安全工作。
实际上,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决这些基础原因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甚至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
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原因因素,综合利用可能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改善间接原因因素,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却是非常重要的。
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基本思想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能量和危险物质是在有效的屏蔽中做有序的流动,事故是由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无控制释放和转移造成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破坏。
该理论最早由吉布森(Gibson)于1961年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由哈登(Haddon)进一步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他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此外,他还提出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是由于影响了局部的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致因和表现1.事故致因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人类为了利用能量做功,必须控制能量。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2.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
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
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
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
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
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
研究表明,人体对每一种形式能量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说有一定的伤害阈值。
当人体与某种形式的能量接触时,能否产生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
作用于人体的能量越大,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越大。
例如,球形弹丸以4.9N的冲击力打击人体时,只能轻微地擦伤皮肤;重物以68.6N的冲击力打击人的头部时,会造成头骨骨折。
此外,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长短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以及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也影响人员伤害程度。
(三)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如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代替电力,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限制能量。
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
如利用低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
(3)防止能量的蓄积。
如通过良好的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
(4)控制能量释放。
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等。
(5)延缓释放能量。
如采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等。
(7)设置屏蔽设施。
如安全围栏等。
(8)提高防护标准。
如用耐高温、耐高寒、高强度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等。
(9)改变工作方式。
如搬运作业中以机械代替人工搬运,防止伤脚、伤手等。
三、轨迹交叉理论(一)轨迹交叉理论基本思想约翰逊(W.G.Joh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做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或能量转移于物体时,物品产生损坏。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