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之我见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通过鼓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角度和方法,笔者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想质疑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要想让学生质疑,必须是学生的思维跟着问题的情境发展,让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中,迫切地想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的学生问:“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问:作为一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为什么亲自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书,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一目了然了,课文的重点也就此突破了。

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积极质疑的学生,对提出的极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本或教师的讲解大胆提出疑问。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怕回答不好,遭到同学们的讥笑,老师的指责。

因此,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给他们创造机会,肯定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尝到质疑带给自己的快乐与自信,也带来了学习的激情。

二、创设氛围,影响学生敢质疑
“迷信权威,迷信书本”造成了学生无条件的相信老师,接受老师的意见,不敢向老师质疑。

课堂上毫无生机。

因此,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很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学生没有想好的问题允许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

我还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是相互间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无论你们的意见正不正确,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你们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即使不正确,你们都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这样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带动。

学习气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养成习惯,促使学生乐质疑
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放开手让学生去质疑,学生就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使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们以“能提问、善提问、会提问”为荣。

这样,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又如教学《凡卡》一文时,当学生在读到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时,不禁提出问题:凡卡的命运是那么悲惨,作者为什么还要穿插凡卡那美好的回忆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四、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质疑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知识,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获得能力。

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教学生“会质疑”。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扣题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由题设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了吗?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

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讲到周总理生活简朴一环节时,文中说“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里的“好像”可以去掉吗?它有什么特殊用意呢?联系课文上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如果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

加上“好像”,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

从这一词中更能体现出周总理的生活简朴。

五、持之以恒,使学生常质疑
亚里斯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有了疑问,学生的思维才不会结束,有疑意味着思维获得新的起点。

有疑并释疑才会获得新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常质疑。

但质疑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不少同学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学习累了,作业多了,就失去学习的兴趣,懒得动脑筋。

要想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要具有锲而不舍地精神,把这项工作贯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能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些话启迪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尤要加强质疑、解疑思维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