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曰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

战国六十六国:

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

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

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

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美浓、伊势(志摩)

申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

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弹

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

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

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曰向、大隅

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

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曰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山阳道+山阴道(偶不喜欢用中国这名称)280万石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弹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所谓的“关东八国”,实际上并不在五畿七道的划分之内。室町时代,幕府将军

为了强化在关东地区的管辖,在镰仓设立了关东将军一职,管辖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下野、上野、常陆、伊豆和甲斐十国,这才有了比较模糊的“关东地区”的定义,而到了江户时代,拿掉了伊豆和甲斐,剩下的关东平原上八国才被统称为“关八州”。如果硬要把关东八国套在五畿七道里的话,应该是下野和上野两国属东山道,其余则属东海道。

其次,东北地区的奥州,其实是专门指陆奥国的,也就是今天的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个县,所谓的“羽前、羽后”实际上已经是出羽国了,也就是所谓的羽州,即今天的秋田、山形两个县,这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所谓“奥州六分国”是错误的说法,最起码也应该叫“奥羽六分国”才算恰当。而且实际上,在古代日本的行政区划上,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只分陆奥和出羽两国而已,而且他们都是属于东山道的。

所谓的“甲信越地区”自然也属于是通称了,实际上,甲斐属于东海道,信浓属于东山道,而越后则属于北陆道。此外,飞驒国(注意,绝对不是飞弹国哦!“驒”发的是tuo也就是“驼”的音)从来没属于过北陆,那里可是如假包换的东山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藩置县,同为东山道的飞驒与美浓两国合并为岐阜县,试想,如果飞驒位于北陆道的话,那为什么不跟越中或者加贺合并?

对于近畿地区,楼主一会十国,一会九国,含混不清,最后干脆把近江一分为二,搞出了“南近江国”和“北近江国”这种称谓,估摸着应该是刚玩完信长之野望13吧?实际上,近江只有5国,即山城、摄津、和泉、河内和大和。

其他地方咱先放一边吧,直接跳到九州岛去。乍一看楼主这次没有错误,九州岛上确实是9个国,但实际上,楼主还是错了。所谓九州,实际上是11国,还包括北边的壹岐、对马两个岛屿。至于名为九州,因为最初的九州,是不包括萨摩和大隅两国的,这两国最初是隼人的地盘,奈良时代之后才陆续并入日本并设置的,但“九州”这个名字却一直保持沿用了下来。

不过,楼主其实还是值得表扬的,最起码山阳八国没有任何错误!

这样一来,楼主的这个表就全乱套了,出云来重新统计一下吧:

近畿5国:山城、摄津、和泉、河内和大和。(这5国尽管很小,却是住着天皇的地方,所以很重要,合称“畿内”,与此相对应的,其余7道所有地方统称为“畿外”。

东山道8国:陆奥、出羽、下野、上野、信浓、飞驒、美浓、近江。

东海道15国:常陆、下总、上总、安房、武藏、相模、甲斐、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伊势、志摩、伊贺。

北陆道7国:越后、越中、能登、加贺、越前、若狭、佐渡。(楼主把佐渡国彻底忽略不计了,拿豆包不当干粮)

南海道6国:纪伊、淡路、赞奇、阿波、土佐、伊予。(楼主这次倒没有无视小岛淡路,而是组合了个“阿波·淡路国”糊弄了过去)

山阴8国: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似乎这里“道”字打不出来啊……可也难怪,但真佩服楼主不知道他咋

弄上去的)

山阳道8国: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

西海道11国:对马、壹岐、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

总共68国。

除了这些之外,当然还有一个北海道,不过这个地名出现的就很晚了。自古日本人一直视那里为化外之地,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给起,而是被和当地的原住民一并混称为“虾夷”,顶多后面再加个“地”字客气一下,称“虾夷地”。后来到了明治二年,政府军平定了“虾夷共和国”(有谁不清楚这段历史的,请回头去看看《新选组!!土方岁三最期的一日》恶补一下)以后,开始在那里改置行政区了。至于说如何定名,也曾几经酝酿,一开始是叫“北加伊道”(“加伊”是虾夷的谐音),也许是觉得不太好听吧,商量了半天没有被正式通过,最后定名为“北海道”——既然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全有了,就差北边没有“海道”,那就它吧!不过比较戏剧性的是,没几年新政府废藩置县,原来的五畿七道名字全取消了,所谓的东海道、西海道、南海道等,全都成了历史地名,反倒是新出现的这个“北海道”,因为建制时间太短,政区规划还处于试验阶段而未被触动,居然最后留存和固定了下来,一直留到今天。

各国的郡

一般来说每个郡的人口是差不多的,领地面积也差不多,平原领地与山区领地面积相差会比较大,因为山林是无法耕种的,也就无法养活太多人口,而海边的领地,人口与平原领地相同的情况下石却很低,是因为盐碱地粮食产量不高,但渔业却能养活很多人口。而渔业是不算在石里的。

山城国二十一万六千石(8郡)

乙訓郡葛野郡愛宕郡紀伊郡宇治郡久世郡綴喜郡相樂郡

大和国四十四万四千石(16郡)

添上郡添下郡平群郡廣瀬郡葛上郡葛下郡忍海郡宇智郡吉野郡宇陀郡城上郡城下郡高市郡十市郡山邊郡飽海郡

河内国二十万八千石(15郡)

錦部郡石川郡古市郡安宿郡大縣郡高安郡河内郡讃良郡茨田郡交野郡若江郡澀川郡志紀郡丹比郡八上郡

和泉国十三万三千石(4郡)

大鳥郡和泉郡日根郡泉南郡

摂津国二十九万九千石(13郡)

住吉郡百濟郡東生郡西生郡島上郡島下郡豐島郡河邊郡武庫郡莵原郡八部郡有馬郡能勢郡

伊贺国九万五千石(4郡)

阿拜郡山田郡伊賀郡名張郡

伊势国五十七万二千石(13郡)

桑名郡員辨郡朝明郡三重郡河曲郡鈴鹿郡庵藝郡安濃郡一志郡飯高郡多氣郡飯野郡度會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