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3分【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学时数】54学时【编写日期】2012年01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传播学概论学时:3主要内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形式、传播现象有哪些?能不能不传播?一、什么是传播?二、传播学的定义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四、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五、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六、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教学要求:1. 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现代社会的传播发展状况,理解传播和传播学的定义,明确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2.弄清楚传播、传播学等概念,了解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及学科特点,从而明确学习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传播的定义、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传播学的意义(二)第一章传播学历史回顾与展望学时6主要内容:一、传播学诞生背景与孕育二、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三、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教学要求:1. 了解传播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通过对传播学奠基人的介绍,揭示传播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1.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概况3.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三)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一、人类传播的演进与发展二、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教学要求:1.熟悉人类传播活动演变的历史过程;2. 了解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3.认识人类大众传播活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重点、难点:1.人类传播活动历史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2.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四)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合与意义学时:3 主要内容:一、人类传播中的符号二、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四、象征性社会互动教学要求:1.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2.弄清象征行为和象征互动理论及其现实表征;3. 一般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授课教师:XXX 课程时长:32课时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传播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传播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传播学基本概念2、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3、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4、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5、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6、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播学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4、课堂实践: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占总评分的30%。

2、小组讨论表现:占总评分的20%。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六、教学大纲具体安排第1周:传播学基本概念第2周: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第3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第4周: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5周: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第6周: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第7周:课堂实践: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第8周:期末考试七、参考书目1、《传播学概论》(作者:XXX)2、《传播学原理》(作者:XXX)3、《传播学概论》(作者:XXX)4、《传播学简明教程》(作者:XXX)5、《传播学研究方法》(作者:XXX)八、课程特色1、紧密结合实际:本课程注重联系现实,引入最新的传播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传播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课堂实践和小组讨论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204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学分:4适用对象:传播学卓越班、传播学专业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一、教学目标《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目标1:使传播学专业的本科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主要原理。

目标2:学习传播学的传播模式和研究方法,了解传播学主要流派的理论观点,特别关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课题,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初步分析新闻传播、大众传媒文化和高新传播科技等社会现象,得出有益的见解,并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传播学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性,具备初步的应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各领域研究的能力。

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熟练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形成较强的传播实践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掌握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41fx05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 总学时:5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一、课程介绍《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了解传播研究的对象和主要理论,要求对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着重讲解,并着重通过传播案例的解读,来培养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知识的积累。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研究,通过经典的传播案例解读来扩展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传播理论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传播现象解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论剖析,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五W”模式,“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学分: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

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

当今高校开设的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专业正是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培养人才。

如何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信息传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研究对象,系统第揭示信息传播规律;同时它又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个学期。

本课程重点是传播的定义、传播过程、传播的要素、传播发展史、传播效果等。

掌握传播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点是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系统讲授有关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

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播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它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的作用。

本课程系统讲授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形态,以及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于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包括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效果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传播技巧,明确传播与信息、传播与符号的关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今后在实践中自主运用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创新能力。

二、参考书目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传播学概论》,孙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传播学概论》,李凌凌,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4、《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三、课程内容。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5120030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学分:3 周学时 3面向对象:2015学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新闻基础知识》,《大众媒介概论》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传播学的历史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意义、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传播学地位的产生与确立、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二、传播过程及其相关要素: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革命、模式和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环境。

三、传播谋略和效果监测:介绍传播的技巧和计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ree parts: a) The history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system and meaning;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 Process and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revolution, mod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disseminators, information, symbol, media and audien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trategy, media effect theory and mode construction.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传播学(Communicology/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学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Theory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时:45 学分:3面向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活动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为探讨人类信息交流的规律、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最新的需求。

《传播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旨在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课程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传播学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信息媒体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生、发展,传播学的流派和理论支柱;了解有关重要的传播学理论与原理以及重要的研究方法,能把传播学中有关的理论和原理用来分析解决当前传播实践中的问题,为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学教育首先培养的是人,是教会这些就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412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聚焦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现象,传授自我、人际、组织、大众和新媒体等的传播理论与规律,引导学生用理论来解释、解决广告传播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在广告传播领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敏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媒介素养,为其接下来学习广告学概论、中外广告史、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目标1:掌握自我、人际、组织、大众和新媒体等等不同类型传播的模式和相关理论;目标2:运用理论说明和解释网络传播和社交媒体传播新现象;目标3:建立批判性思维,提高媒介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从不同类型传播及相关理论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传播诸面向,人、(传播媒介)技术与社会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并通过案例、对话和互动式教学等手段带动课堂讲授。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布置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养成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等习惯,注重过程考核。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1)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关注传播媒介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有一次课后作业要求撰写一项最新传播技术的介绍)等。

(2)每一章节都有推荐书目,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3)特定章节提供阅读相关阅读材料(分为必读和选读,内容涉及理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传播现象,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第二节符号、意义、语言第三节信息与媒介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传播(communication)的双向、共享意义;传播模式及其变化;信息(information)与讯息(message)的区别。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通过梳理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这个教学大纲,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内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1.2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和任务1.3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4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2.1传播学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过程2.2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范式2.3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假设2.4传播效果理论及其实证研究2.5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三、传播媒介与技术3.1传播媒介的分类与特点3.2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3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3.4传播媒介的道德与伦理问题3.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研究四、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4.1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信息受众和信息载体4.2传播行为的基本要素和模式4.3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影响因素4.4传播环境与社会影响力4.5传播反馈与传播管理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5.1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5.2媒介环境与民众心理5.3社会问题的传播与解决5.4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5.5传播政策与传播战略总结: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的学科。

通过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传播媒介与技术、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以及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提升传播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传播研究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各种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

2、熟悉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3、掌握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理解传播策略的影响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传播素养。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论1.1 传播的定义和类型 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1.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2.2 传播模式的概念与类型 2.3 经典传播模式理论第三章:传播媒介3.1 媒介的类型与特点 3.2 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影响 3.3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影响第四章:传播内容4.1 传播内容的定义与特点 4.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通 4.3 传播内容的接受与效果第五章:传播效果5.1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类型 5.2 传统传播效果理论 5.3 现代传播效果理论第六章:传播与社会6.1 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6.2 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3 传播政策与法规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4、通过课堂作业、小组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2、课堂参与度3、小组讨论表现4、课堂作业完成情况5、期末考试成绩六、教学资源1、教师队伍:拥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

2、教学资料:课程教材、参考书籍、学术论文、案例库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5120030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学分:3 周学时 3面向对象:2015学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新闻基础知识》,《大众媒介概论》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传播学的历史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意义、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传播学地位的产生与确立、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二、传播过程及其相关要素: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革命、模式和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环境。

三、传播谋略和效果监测:介绍传播的技巧和计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ree parts: a) The history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system and meaning;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 Process and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revolution, mod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disseminators, information, symbol, media and audien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trategy, media effect theory and mode construction.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传播学(Communicology/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学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同其他学科一样,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强调积累、批判、创新。

经过一代代传播学者的努力和发展,传播学已经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邻近学科那里汲取了很多养分,逐步发展成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具有一定应用性的自主独立的学科,成为国内外著名大学普遍开设的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和本质的基础学科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追溯及独特研究对象的分析,试图让学生理解与人类传播相关的诸如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符号、传播信息、媒介、受众等概念及其特点,了解传播的谋略和技巧,知道对传播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传播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媒体素养,增强传播能力,提升传播水平。

(二)可测量结果1)能解释与人类传播相关的概念,如传播者、传播符号、传播信息、传播媒介、受众等的定义和特点。

2)能梳理传播学发展历史,了解传播学的欧美传统以及传播学学科确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3)了解人类传播的分类、传播史上几次革命及各种传播模式,如单向传播、双向传播、互动传播和整体互动传播模式。

4)能对世界传播制度研究有全面的了解,能对守门人制度有深入的体会和分析,尤其是守门人制度是如何随着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而变化的。

5)初步掌握传播谋略和技巧,对传播效果的测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6)形成传播学文献的阅读能力。

7)具有在讨论和团队作业中的批评与合作能力。

注: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程作业以及期末笔试等环节测量。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1)教师讲授(讲授核心概念、案例、总结,按顺序提示下一次课程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2)课后阅读和课堂互动(按照事先公布的讨论题目和推荐的参考书目,进行小组分工,安排阅读和讨论工作);(3)讨论课(由个人自由发言或小组代表发言、提问回答和教师点评等环节组成,学生在讨论中如能进行尖锐质疑或相互争论,则会在其课堂成绩记录中有所体现);(4)期末考试。

课程要求:熟悉传播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思维和传播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中外文传播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形成对人类传播现象和实践的正确认识。

说明:由于课程的性质,授课教师将特别重视讨论环节,每位选课同学在课程开设期间须至少发言2次,在其他小组进行发言讨论时,作为听众的同学如能对其发言进行有分量的质疑和提问,可酌情加分。

此外,小组团队建设和合作情况也将纳入成绩考核中。

教师也将当场或下次授课时对讨论课情况进行点评,对存有的疑问进行解答或评论。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课程成绩一般包括三部分:(1)课堂讨论发言占20%;(2)课程作业(传播学读书报告、传播案例分析、传播效果评估分析等)占20%;(3)期末考试占60%。

四、教学安排第一、二周传播学绪论与概述主要内容:了解传播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宗旨,把握传播的本质和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知道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框架。

了解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知识根源和历史脉络,知道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任务和当代传播研究现状,熟悉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和传播学基本成熟的主要标准。

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2.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传播学与宣传学、新闻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4.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5.传播学的创始人是哪几位学者?6.为什么说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建议阅读书目:1. [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

2. [美] 罗杰斯(Rogers,E.M.)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三、四周传播和传播者主要内容: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

掌握传播者的特点、权利与责任,熟记传播者传播有效的五种因素,了解传播者与信源,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掌握守门人理论、特征、功能和责任。

思考题:1.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2.优秀传播模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3.在当今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传播活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为什么说媒介组织具有双元、混合、兼容的特性?讨论题:1.你认为未来记者可能是什么样子?建议阅读书目:1.[美] 罗伯特·W·麦克切斯克,《传播革命:紧要关头与媒体的未来》,高金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2. [美]马克•波斯特著,《信息方式》,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第五、六周传播与信息主要内容:了解信息研究的历程和现状,掌握信息与讯息、知识、符号、媒介的关系,大众传播信息的特点、种类以及社会认知论、框架分析等进行信息传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知道信息爆炸、知识匮乏、信息污染、信息侵略的表现,懂得如何治理信息污染、抵御信息侵略。

思考题:1.信息与物质、讯息和知识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信息爆炸并不等于知识满溢?3.信息爆炸易产生哪些不良后果?4.产生信息匮乏的原因有哪些?5.应该如何拯救阅读危机?讨论题:1.为什么“我们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反而无所适从?”2.如何提高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地位?建议阅读书目:1.理斯曼、格拉泽、戴尼著,《孤独的人群:美国人性格变动之研究》,刘翔平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美]罗斯扎克著:《信息崇拜》,苗华健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

第七、八周传播与符号主要内容:掌握符号和语言的特性、功能以及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作用和类型,知道符号学产生的主要理论脉络,辨别符号与表述、文本的关系和符号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解释符号、语言、编码、译码、语言抽绎阶梯等术语。

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2.为什么要提倡易读性?易读的标准有哪些?3.以普通语义学分析,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犯哪些错误?4.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和作用各有哪些?5.为什么说“空间在说话”?建议阅读书目:1.[法]罗兰•巴尔特著,《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第九、十周传播媒介主要内容:了解媒介定义的讨论、媒介的基本特点,掌握媒介研究的四种主要理论和媒介分析的不同标准与尺度,知道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以及不同媒介的特点与优势。

思考题:1.媒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其基本特点是什么?2.可以运用哪些尺度或标准对传播媒介的特性进行分析?3.麦克卢汉是如何论述“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的?4.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有何现实意义?讨论题:1.媒介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2.怎样让媒介既准确、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又避免被恐怖组织利用而成为他们的间接宣传工具?建议阅读书目:1.邵培仁、海阔著,《大众媒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Winston,Brian:Misundestanding Media(《对媒介的误解》),伦敦,劳特利奇和基根·保罗出版社,1986年版。

第十一周传播的谋略和技巧主要内容:知道传播学研究传播谋略的主要理由,懂得获取有效的传播媒略的正确途径和步骤,掌握传播谋略的定义、特点以及传播谋略运筹与决断的原则,了解各种传播谋略的运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