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朗诵欣赏
王勃《滕王阁诗》唐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唐诗赏析(一)朗诵诗歌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
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
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
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
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
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唐诗中国朗诵稿少儿
唐诗中国朗诵稿少儿
很高兴为您提供唐诗中国朗诵稿少儿版。
以下是原文:
《唐诗中国》
少儿版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译文:
太阳落在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爬上一层高楼。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哀啸;清澈的渚水,洁白的沙滩,鸟儿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长江水滚滚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处台。
艰难痛苦,愁苦在鬓发上显露出来;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是如何的?齐鲁大地青翠欲滴。
造化把神奇和智慧都赋予了它,山南向北,阴阳分割,早晨和晚上有所不同。
心胸为之荡气回肠,眼中只看得到飞鸟。
一定要爬上最高的顶,俯视群山,一览无遗。
幼儿诗朗诵比赛唐诗
幼儿诗朗诵比赛唐诗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不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靠岸。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去的船只。
作者:杜牧千里莺啼蓝腾空而起,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1.啼:叫。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南朝:公元420-5,南方宋、魏、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创建了大批佛教寺院。
作者:贺知章碧玉妆变成一树高,万条头顶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解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装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来,孤帆一片日边去。
注释天门山:坐落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两岸,在江北的叫做西梁山,在江南的叫做东梁山。
两山外木江交战,若非门户,所以叫做“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为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做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为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凤台县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随和。
这首就是赠送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l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哇,这首唐诗好棒啊!”我兴奋地和小伙伴们说道。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
语文老师那温柔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领略唐诗的魅力。
”说着,她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首经典的唐诗。
我看着那些优美的诗句,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仿佛看到了李白站在高山之巅,仰天长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仿佛看到了杜甫在战乱中,忧心忡忡地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仿佛看到了王维在宁静的山林中,悠然自得地描绘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嘿,你们说唐诗里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呀?”我好奇地问小伙伴们。
“肯定是特别美的,有好多漂亮的风景。
”一个小伙伴抢着回答。
“我觉得还有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呢!”另一个小伙伴也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对唐诗里的中国充满了向往。
放学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唐诗选集,认真地读了起来。
每一首唐诗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
有的唐诗里有繁华的都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的唐诗里有壮丽的山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唐诗里有深厚的情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读着读着,不禁感叹道:“唐诗里的中国真是太神奇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脑海里依然回荡着那些美妙的唐诗。
我想,唐诗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吗?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我们应该好好地传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令人向往。
我要努力学习唐诗,去感受那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朗诵稿《唐诗里的中国》(朗诵者缓缓上台,背景音乐起,悠扬的古琴声)春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辉煌的唐朝。
那时的诗人,挥洒着才情,将一片美景、一缕情思化作千古传颂的诗句。
(音乐高潮,情感激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那是张若虚在月夜下的吟唱,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美得令人陶醉。
(音乐渐缓,情感深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高望远,抒发出壮志凌云的豪情。
他的诗句,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音乐高昂,情感激越)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每一首唐诗,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它们穿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
(音乐低沉,情感缠绵)“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的诗句如泣如诉,他与友人的离别之痛跃然纸上。
那种思念之情,穿越千年,仍然感动人心。
(音乐高昂,情感激昂)唐朝的诗人,他们或豪放或婉约,用诗书写着人生百态。
他们的诗篇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音乐悠扬,情感深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首诗是张继的杰作,他以月夜、乌啼、渔火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
那画面中蕴含的离别之情,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我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高潮,情感激昂)唐诗里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
那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还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不羁。
(音乐渐缓,情感深沉)在唐诗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落寞。
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辉煌都已化为历史的尘埃。
然而,唐诗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一直流传至今。
(音乐高潮,情感激昂)朋友们,让我们共同领略唐诗里的中国吧!那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让我们的心灵在唐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唐诗宋词朗诵大全
唐诗宋词朗诵唐诗,像是那清茗中飘出来的`幽香。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精选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唐诗宋词朗诵11.《将进酒》年代: 唐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望岳》年代: 唐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年代: 宋作者: 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薄幸·淡妆多态》年代: 宋作者: 贺铸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鼙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5.《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年代: 宋作者: 吴文英晴丝牵绪乱。
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垂杨暗吴苑。
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
兰情蕙盼。
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
凄断。
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
歌尘凝扇。
待凭信,拌分钿。
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6.《八归·秋江带雨》年代: 宋作者: 史达祖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唐诗里的中国人朗诵稿件
唐诗里的中国人朗诵稿件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朗诵一首唐诗,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传世佳作,表现了作者壮怀激烈的情感与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了登上高楼,俯瞰苍茫山河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宏伟壮观之感。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以简洁而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白昼的终结和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壮阔景象。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作者寄托自己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渴望,表达了追求进步、突破自我的意愿和精神追求。
这首诗以简短精练的词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大自然壮丽景色和人类追求进步的向往和推崇。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素养,也残留了他们对于自然、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朗诵这首唐诗,我希望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古代诗人对
于大自然壮丽景色和人类精神追求的热爱与向往。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坚定自己的目标,追求更高远的理想,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一等奖作品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一等奖作品
唐诗里的中国,华夏文明的辉煌。
从唐玄宗的盛世,到李白的豪情壮志,
从白居易的闺情私语,到王之涣的江山美景,
唐诗像一条时间的长河,承载着中国的千年辉煌。
唐诗里有文人墨客的雅韵风华,有壮士豪杰的儿女情长。
杜牧的冷艳佳人,白居易的才子佳人,
李清照的离愁别绪,岳飞的忠诚义薄。
他们用笔墨书写着人间繁华与离愁,
他们用词藻抒发着心中的壮志豪情。
唐诗里有山河壮丽的景色,有古都长安的繁华。
从王维的静谧山水,到杜牧的月下听箫,
从杜甫的咏怀大河,到白居易的秋夜长亭。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的记忆。
唐诗是追逐理想的舞台,是追求真理的源泉。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长恨歌》,
杜牧的《秋夜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他们的诗句似梦,将我们带入了古人的心境,
让我们领略到了千年前的风情。
唐诗是文化的瑞脉,是思想的寄托。
它们穿越历史长河,跨越时空的隔阂,
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辉煌的国度,
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
唐诗里的中国,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珍爱唐诗的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走进唐诗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
唐诗里的中国,永远璀璨灿烂,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早发白帝城 古诗朗诵
早发白帝城古诗朗诵
唐诗欣赏
早发白帝城
【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话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
唐诗里的中国(朗诵)
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小小的唐朝,因此现在男生们重新穿上唐装,女生们重新系起中国结。
爱中国有千千万万种理由,但最浪漫的理由莫过于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时间的长河上,我们可以看到牧童的手指一直指向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
翻开《唐诗三百首》,就像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
唐朝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诗句中,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人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娟娟之中婵娟,夜夜照亮无眠人的寂寥。
李白在唐朝时期写下了《月下独酌》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独自饮酒,只有月亮和自己作伴的情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内心
的孤独和寂寞,但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向往。
这种向往,也是唐朝时期许多诗人的共同主题。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朗诵会美篇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朗诵会美篇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朗诵会美篇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幼儿园唐诗三百首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在举行朗诵会前的演练中,孩子们紧张而又兴奋,经过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和训练,他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场庄重而盛大的朗诵会。
当孩子们走上舞台,穿上节日的盛装,随着音乐响起,挥动着双手开始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读诵出一首首娓娓动听的唐诗。
《春晓》清晨,一缕阳光照在我的窗沿,带给我温暖和希望,我深深地呼吸,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一只小鸟飞进我的梦中,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了!我挂起了幸福的微笑,感受那一缕细小却坚定的力量。
《静夜思》春日天气暖和,微风吹拂,我静静地躺在草坪上望着远方的天空。
月亮像饼干一样挂在天边,渐渐地升上来。
我微微地合上眼睛,亲密地与大自然相拥,美丽的梦境,慢慢抚慰了我心底深处的忧伤,带给了我盛开的希望。
《将进酒》以敬酒为神圣,让诗歌成为美好。
浩荡的长江在我的身旁流淌,我拍着岸边的小石子,宛如叩响了心门。
我用通透的瓷杯为快乐干杯,用静心的思考,为天底蓝色的天空和白昼燃烧的太阳献上赤诚的敬意。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杯酒,让诗歌与自己交融,成就一首美丽动人的诗歌。
《登高》看着远处的山峦,我想起了登山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开启一段小小的冒险。
一路上,天空蓝,云彩白,风吹着我的裙摆,抚摸着我的面颊,我像一只得到自由的鸟儿一样,展翅高飞。
当我到达山顶的时候,我拍着我的胸脯,告诉自己:生命的路途上,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我们就能越过重重险阻走向成功。
《青玉案·元夕》元夕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灯火,听着窗外的烟花声。
那烟花形似翻飞的美丽蝴蝶,瞬间把我心安宁,仅有的灯光打在书上,让我心中的诗行情感倍增。
我快乐地朗诵着,感受着文字的美妙悦耳,心中布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赋得古原草送别》柔软细密的绿草在我眼前飘逸,像是一连串优美而动人的诗句。
我走在这片广袤的荒野,感觉到一种深深独特的美好,那充满生命力与灵气的自然景色,能让我意识到快乐存在于生命的点滴中。
唐诗里的长安 朗诵词 作者:碑林路人
《唐诗里的长安》朗诵词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唯有长安,只有长安。
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宋词平仄相间的韵律中。
熟读唐诗,你就熟悉了长安,熟悉了长安,你就熟悉了长安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
唐诗里的长安,有着繁华盛世的气魄,有着举世瞩目的风采。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九天阊[chāng]阖[hé] 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miǎn]旒[liú]。
”读到这样的诗句,你可以看出长安的霸气、长安的豪爽和长安盛世太平时海纳百川的胸怀。
长安,唯有长安,才可以以如此宽容与博大的胸襟,在一千三百多前就接纳了三百多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和留学生。
小家碧玉的长安从“天街小雨润如酥”到“长安水边多丽人”,委婉的笔锋转瞬之间描绘出诗意温情的长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露华浓。
”“花萼[è]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家碧玉的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长安,也是文人墨客们心中向往的长安。
唐诗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多情的灞桥垂柳,多情的咸阳古渡,留下了多少离人伤心的眼泪。
渭河北岸,有多少人辞官远行,有多少人奉命远征,这里便是送别的码头。
折一段柳枝送君行,这一别西出阳关,前路渺渺;这一别,壮士去国,生死难料。
“灞浐[chǎn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诗里的长安,有着山水相依的明朗,有着冰心玉壶的清爽,更有着诗情画意的曼妙,唐诗给长安厚重的历史添上了浓浓的诗意。
或许长安会因了唐诗而被后来人牢牢记住,或许唐诗也是因了长安而更加丰润饱满。
徜徉在唐诗平仄有序的韵律中,长安在我们的眼里越发的灵动起来。
唐诗朗诵钱塘湖春行赏析
唐诗朗诵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在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是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5所建。
贾亭:唐贾全德宗贞元年间在杭州做刺史时,于西湖建亭,又称贾公亭。
云脚:流荡不定的行云,多在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厌倦。
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后人误为白居易所建。
其实白氏所筑之堤在钱塘门外自石雨桥北至武林门外一段。
[译诗]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充满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每一首唐诗都像一副美丽的画卷,将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和人生哲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将为大家朗诵一些《唐诗里的中国》,让我们共同感受这段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其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色和壮丽的过程,以及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悠久的历史和磅礴的气势一直是中国人骄傲的象征。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断追求进步,不屈不挠地向前走,不断攀登人生的巅峰。
其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秋夜的景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寒山寺是中国文化的宝藏,而江南则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情闻名于世。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美丽的江南风光,同时也要怀念曾经离开的故乡。
其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句之一,表达了诗人在他人熟睡之际,苦思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李白对中国儿女的爱和关切。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对故乡情感的最好注解。
其四、《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寻常百姓的关注,描绘了唐代社会的面貌。
尽管社会地位不同,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唐诗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了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生至上”的价值观。
通过这几首唐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的繁荣和壮丽,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意境上都达到了极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忍耐和力量。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唐代诗人的精神,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用心去品味、传承和发展。
朗诵稿 唐诗里的花朵
朗诵稿唐诗里的花朵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许多杰出的诗人在这个时期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
其中,描写花朵的诗歌成为了唐诗的
一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介绍几首唐代的著名花朵诗歌,并通过朗诵
使这些诗歌的美妙之处得以展现。
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望着明
亮的月光,念及故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清冷的夜晚,间接地反映了秋天的景色,也展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雨水,表达了
对自然界复苏的喜悦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夜雨水
的柔和和滋润。
3. 《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云》
花明月暗飞轻云,春尽江南无客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词人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以及在这美景中流动的月光和云彩。
通过对花、月、云的细腻描写,展示了江南的温婉和词人的情感。
通过朗诵这些优美的唐诗,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唐代诗人对
花朵的独特描绘和对自然的热爱。
希望这些诗歌能够增添您的朗诵
节目的艺术魅力,让观众们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唐诗里的四季》朗诵稿
《唐诗里的四季》朗诵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日醒来,鸟鸣和落花让时光与岁月,都有了意义。
而夏,安慰了春的离场,小朋友的快乐如期而至。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秋高气爽,自然之美在山间层层蕴染开,奔赴一场生命之约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数九寒天,天地一片空茫。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绝世而独立,是唐诗中的不屈灵魂。
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就让我们一起,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朗诵稿 唐诗里的古城
朗诵稿唐诗里的古城
朗诵稿:唐诗里的古城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朗诵一些美丽的唐诗,诗中描绘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古城,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些千年文化的魅力。
首先,我将为大家朗诵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
忽觉一庭风露来。
关山难越愁眼远,
萧瑟秋声度玉关。
这首诗中描绘了秋夜时分的一座古城,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令人心生共鸣。
接下来,我将朗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巍峨屹立的古城,诗人借登高望远之
景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与追求。
最后,我要为大家朗诵王之涣的《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中的古城,让人感受到岁月的荏苒和离愁
别绪。
古城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文化的记忆。
这些唐诗中所描绘的
古城,让我们心生敬意和向往。
它们的美丽与独特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谢谢大家!。
唐诗里的中国少儿朗诵稿
唐诗里的中国
(少儿朗诵稿)
在千年的落花风里,我们轻轻吟唱;
在唐诗的韵律中,我们寻找着最深情的表达。
唐诗,是风花雪月的诗,是文人墨客的诗,是生活的歌,是历史的见证。
(第一段)
看那牧童的手指,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
那是唐朝,歌舞升平的唐朝,霓裳羽衣的唐朝。
诗书万卷,精魂无数,每一首都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副歌)
唐诗里的中国,是风花雪月的中国,
是诗词歌赋的中国,是历史文化的中国。
让我们跨越千年的时空,去追寻那个最美好的时代。
(第二段)
听,那是唐朝的夜雨,叮咚落在梧桐叶上,
看,那是唐朝的明月光,倾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霜。
想,那是一曲离歌,两行泪水,西出阳关无故人。
(副歌)
唐诗里的中国,是离别的中国,是思念的中国,
是相逢的中国,是团聚的中国。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感。
(尾声)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
朗诵稿 唐诗里的春天
朗诵稿唐诗里的春天朗诵稿:唐诗里的春天唐诗里的春天是世界之美的集结,它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季的灿烂和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下面将为大家朗诵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1.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简单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
诗人在春晨醒来时,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夜间的风雨声带来花朵的凋零,让人思考生命中的无常与变幻。
2. 《江畔独步寻花·春色满园关不住》- 杨万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尊前拟把彩环环,想象当年春衫薄。
杨万里的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
红杏树在墙外绽放,引来细心欣赏的人们。
诗人还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表达了对年轻时候美好回忆的怀念。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述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见到的壮丽景色。
太阳按照山势的走向逐渐落下,黄河水流进入大海。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的意愿,意味着人们应不断超越既有的成就,勇往直前。
4.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雨水滋润春天的景象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雨水随风悄悄地降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尽管夜晚野径和江船都陷入黑暗中,但是红湿的春天却让锦官城变得更加美丽。
以上是几首唐诗中关于春天的优美篇章,借助诗人们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让我们在春天中纵情欢畅,享受生活中的美妙时刻。
感谢大家的倾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朗诵欣赏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诗泊船瓜洲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朝代:唐代
作者:吕岩
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诗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
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
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
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
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
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
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
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
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
此诗委
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
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
牧童。
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唐诗采薇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
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
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
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
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
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
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
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
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
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
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
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
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
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
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
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
人反复吟唱、仿效。
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
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
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
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
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
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
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
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
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