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根据被检对象的设计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器材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射线透照,并进行适当的暗室处理,以至到可以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优劣的射线底片。

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合理的透照方法和处理工艺得到清晰的底片,才能作为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的依据。

1、基本要求1.1焊缝焊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表面检查,无超标缺陷,并检查合格才可进行无损检测。

1.2胶片选用天津Ⅲ型增感型胶片。

1.3屏选用铅箔增感屏,前屏厚度在0.025~0.125毫米之间,后屏厚度大于或等于0.10毫米。

1.4质计是用来检查射线透明技术和胶片处理适当与否的器材,象质计的选择应根据透照厚度及射线透照质量来确定。

1.5射线:进行射线照相时,应依据爆光曲线选择合适的爆光参数。

管电压,管电流及爆光时间,在使用某一射线机时,应制作好该台设备的爆光曲线。

1.6备暗袋,作好中心标记,识别标记和搭接标记。

2、探伤条件的选择:2.1 锅炉管子及管道探伤时应根据GB3323 —87标准进行探伤条件的选择。

2.2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根据工作材料的种类其厚度来确定。

透明钢铁及合金时,透明厚度小于8毫米时应选择150KV。

透明厚度大于8毫米时应选择200KV。

2.3射线透明质量等级应满足GB3323—87标准的A、B级。

2.4几何条件选择:依据GB3323 87标准,A、B级时透照厚度比(K)应为环缝不大于1.1,纵缝不大于1.03。

射线头至工件表面距离为L1=10L2/32,几何的清晰度,ug≤1/10 L1/32。

一次透照的长度应符合相应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规定。

2.5透照厚度的选择,应依据GB3323—87标准确定。

3、射线探伤操作方法。

3.1将X射线底片连同增感屏一起装入暗盒内,然后将此盒放在工件焊缝的下方(如工件是垂直固定的管子接头,则放在X射线管的对侧)安置好射线管,调好焦距(X射线管与底片的距离),在焊缝上或焊缝的两侧放置底片编号,透明日期的铅字号码,像质计盒中心位置标记。

无损检测标准

无损检测标准
的对接接头及炉胆顶的拼接接头 内燃锅壳锅炉,其管板与锅壳的T形接头,贯流式锅炉
集箱简体T型接头
100%射线或者 100% 超声检测 -
-
100%射线或者100%超 每条焊缝至少 20%射
声检测
线检测
20%射线检测
100%超声检测
内燃锅壳锅炉,其管板与炉胆、回燃室的T形接头
-
50%超声检测
10%射线检测 -
接接头(受热面管子接触焊除外)
(2)p<9.8MPa,50%
10%射线检测
-
-
射线或者 50%超声检
测(安装工地,接头
数的25%)
(1)外径大于
108mm,100%超声检
锅简、集箱上管接头的角接接头
测;(2)外径小于或者
-
-
-
等于108mm,至少接
头数的20%表面检测
注:壁厚小于 20mm 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方法,壁厚大于或者等于 20mm 时,可以采用超声检测方法,超声检测仪宜采用数字式可记录 仪器,如果采用模拟式超声检测仪。应当附加 20%局部射线检测。
集中下降管角接接头
100%超声检测
-
-
-
外径大于 159mm或者壁厚大于或者等于 20mm 的集箱 、管道和其他管件的环向对接接头
100%射线或者 100%超声检测
-
-
(1)p≥9.8MPa.100%
射线或者 100%超声
检测茉(安装工地,
外径小于或者等于159mm 的集箱、管道、管子环向对 接头数的50%):
无损检测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
锅炉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 NB/T 47013(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管子对接接头又射线实时成像,应当符合相应技 术规定)

(完整版)无损检测工艺规范.docx

(完整版)无损检测工艺规范.docx

无损检测工艺规范版本:A 1 / 9目录1 范⋯⋯⋯⋯⋯⋯⋯⋯⋯⋯⋯⋯⋯⋯⋯⋯⋯⋯⋯⋯⋯⋯⋯⋯⋯⋯⋯⋯⋯⋯⋯⋯⋯42 范性引用文件⋯⋯⋯⋯⋯⋯⋯⋯⋯⋯⋯⋯⋯⋯⋯⋯⋯⋯⋯⋯⋯⋯⋯⋯⋯⋯⋯⋯43- 般要求⋯⋯⋯⋯⋯⋯⋯⋯⋯⋯⋯⋯⋯⋯⋯⋯⋯⋯⋯⋯⋯⋯⋯⋯⋯⋯⋯⋯⋯⋯⋯⋯44 施要求⋯⋯⋯⋯⋯⋯⋯⋯⋯⋯⋯⋯⋯⋯⋯⋯⋯⋯⋯⋯⋯⋯⋯⋯⋯⋯⋯⋯⋯65 ⋯⋯⋯⋯⋯⋯⋯⋯⋯⋯⋯⋯⋯⋯⋯⋯⋯⋯⋯⋯⋯⋯⋯⋯⋯⋯⋯⋯⋯⋯⋯86 收准⋯⋯⋯⋯⋯⋯⋯⋯⋯⋯⋯⋯⋯⋯⋯⋯⋯⋯⋯⋯⋯⋯⋯⋯⋯⋯⋯⋯⋯⋯⋯97 复⋯⋯⋯⋯⋯⋯⋯⋯⋯⋯⋯⋯⋯⋯⋯⋯⋯⋯⋯⋯⋯⋯⋯⋯⋯⋯⋯⋯⋯⋯⋯⋯⋯108 示⋯⋯⋯⋯⋯⋯⋯⋯⋯⋯⋯⋯⋯⋯⋯⋯⋯⋯⋯⋯⋯⋯⋯⋯⋯⋯⋯⋯⋯⋯⋯119 后清洗⋯⋯⋯⋯⋯⋯⋯⋯⋯⋯⋯⋯⋯⋯⋯⋯⋯⋯⋯⋯⋯⋯⋯⋯⋯⋯⋯⋯⋯⋯⋯⋯1110 告⋯⋯⋯⋯⋯⋯⋯⋯⋯⋯⋯⋯⋯⋯⋯⋯⋯⋯⋯⋯⋯⋯⋯⋯⋯⋯⋯⋯⋯⋯.11无损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实施液体渗透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站常规岛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 2 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JB/T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 1.0 ),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检验规程该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验收标准。

电站锅炉安装中无损检测抽查及光谱分析抽查要求

电站锅炉安装中无损检测抽查及光谱分析抽查要求

电站锅炉安装中无损检测抽查及光谱分析抽查要求
1、锅炉部件、外购材料
核查合金钢材料及焊口光谱分析记录,并对合金钢管材进行不少于5%的光谱分析抽查;
2、锅筒、集箱(包括减温器)安装焊接质量
核查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查记录,必要时进行实际抽查(现场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时);
对合金钢材料的焊接接头,核查光谱分析记录或报告,并进行光谱分析抽查,对于额定蒸发量小于670t/h的锅炉,抽查比例不少于5%;
3、受热面部件(包括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安装焊接质量
对照射线布片图,对每种有合金钢焊接接头的部件进行无损检测抽查,现场随机抽查不少于1%的合金钢焊接接头;
必要时,对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进行硬度抽查;
对合金钢材料的焊接接头,核查光谱分析记录,并进行光谱分析抽查,对于额定蒸发量小于670t/h的锅炉,抽查比例不少于5%;
4、压力管道(包括主蒸汽管道、再热热段管道、再热冷段管道、给水管道以及锅炉本体主要管道(包括给水分配管、饱和蒸汽连接管、过热蒸汽连接管、再热蒸汽连接管、减温水管等))的安装焊接质量
核查合金材料部件的光谱分析报告,并对不少于1%的焊接接头进行光谱分析抽查;
对照射线布片图或超声波检测位置图,进行无损检测的抽查(每种管道抽查不少于1%的焊接接头);
必要时,对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进行硬度抽查。

锅炉设备安装检验标准

锅炉设备安装检验标准

锅炉设备安装检验标准1. 背景本文档旨在规定锅炉设备的安装检验标准,以确保锅炉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检验,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2. 安装检验标准要求2.1 安装准备在进行锅炉设备安装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安装计划和文件,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确保锅炉设备和安装场地的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排水等;- 确保安装所需的物料和设备齐备,符合相关要求;- 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2.2 安装过程检验在锅炉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进行以下检验:- 对安装位置和支撑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对锅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 对管道和附件进行检查,确保其与锅炉设备的连接和安装符合要求;- 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与锅炉设备的连接和安装符合要求;- 对安全阀、控制器等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装正确并符合技术要求。

2.3 安装完成检验在锅炉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以下检验:- 对整体安装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对安装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管道等进行清理,确保安装现场整洁;- 对设备的电气、机械、仪表等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锅炉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测试,确保其可靠有效。

3. 督促和检查承担锅炉设备安装检验的责任部门应当加强对安装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工作,确保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

对于发现的安装不合格情况,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下来。

4. 监督和违规处理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锅炉设备安装检验工作的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处理。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5. 附则本文档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锅炉设备安装检验活动。

对于以前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始安装的项目,可以按照本文档进行检验。

如发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变更,应及时修订本文档。

锅炉无损探伤工艺规程

锅炉无损探伤工艺规程

锅炉无损探伤工艺规程锅炉无损探伤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1.1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的安装和维修及压力管道安装的焊接接头处的无损检验。

1.2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焊接试件的无损检验。

1.3 本规程适用的检测方法包括:1.3.1 射线检测(RT)1.3.2 超声波检测(UT)1.3.3 磁粉检测(MT)1.3.4 渗透检测(PT)2 引用标准2.1 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2.2 GB/T15830-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2.3 DL/T5069-96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接头射线检验篇》2.4 DL/T5048-95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篇》2.5 JB/T6061-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2.6 JB/T6062-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3 人员要求3.1 检测人员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3.2 检测人员应按技术等级从事该等级范围内的检测工作。

3.3 射线透照底片的评判及质量评定和检验应由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4 一般要求4.1 受检工件必须经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其它方法的无损检测。

4.2 受检工件受检区域内不得有药皮、焊渣、焊痕、飞溅、油、锈等污物。

5 射线探伤工艺5.1 透照工艺5.1.1 锅炉焊缝射线探伤方法及焊缝质量分级评定应按照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执行;各种承压管道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对接焊缝射线探伤按SD143-8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验篇)》执行;SD143-85标准也适用于压力容器和联箱平面施焊双面成型对接焊缝的检验。

5.1.2 对接接头的射线探伤按GB3323《钢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规定执行射线照相方法等级不低于AB级。

5.1.3 透照前应根据被透照焊件的规格、材质、位置、焊接方法、工艺特点及防护条件做好透照工艺设计。

(完整word版)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完整word版)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根据被检对象的设计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器材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射线透照,并进行适当的暗室处理,以至到可以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优劣的射线底片。

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合理的透照方法和处理工艺得到清晰的底片,才能作为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的依据。

1、基本要求1.1焊缝焊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表面检查,无超标缺陷,并检查合格才可进行无损检测。

1.2胶片选用天津Ⅲ型增感型胶片。

1.3屏选用铅箔增感屏,前屏厚度在0.025~0.125毫米之间,后屏厚度大于或等于0.10毫米。

1.4质计是用来检查射线透明技术和胶片处理适当与否的器材,象质计的选择应根据透照厚度及射线透照质量来确定。

1.5射线:进行射线照相时,应依据爆光曲线选择合适的爆光参数。

管电压,管电流及爆光时间,在使用某一射线机时,应制作好该台设备的爆光曲线。

1.6备暗袋,作好中心标记,识别标记和搭接标记。

2、探伤条件的选择:2.1 锅炉管子及管道探伤时应根据GB3323 —87标准进行探伤条件的选择。

2.2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根据工作材料的种类其厚度来确定。

透明钢铁及合金时,透明厚度小于8毫米时应选择150KV。

透明厚度大于8毫米时应选择200KV。

2.3射线透明质量等级应满足GB3323—87标准的A、B级。

2.4几何条件选择:依据GB3323 87标准,A、B级时透照厚度比(K)应为环缝不大于1.1,纵缝不大于1.03。

射线头至工件表面距离为L1=10L2/32,几何的清晰度,ug≤1/10 L1/32。

一次透照的长度应符合相应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规定。

2.5透照厚度的选择,应依据GB3323—87标准确定。

3、射线探伤操作方法。

3.1将X射线底片连同增感屏一起装入暗盒内,然后将此盒放在工件焊缝的下方(如工件是垂直固定的管子接头,则放在X射线管的对侧)安置好射线管,调好焦距(X射线管与底片的距离),在焊缝上或焊缝的两侧放置底片编号,透明日期的铅字号码,像质计盒中心位置标记。

锅炉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锅炉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锅炉安装质量检验规程第一章施工前的准备第一条锅炉及辅机设备图纸和技术文件资料齐全。

第二条锅炉图纸上应有省级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局审查,办理锅炉安装许可施工手续后方可施工。

第三条安装在从事安装施工前,应当按照《条例》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向锅炉使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书面告知后,向当地承担相应范围的监检机构申请监督检验,并附以下资料(或者复印件)各一份:1。

安装设备的出厂文件、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设计文件;2。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3。

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的管理制度;4.锅炉安装开工报告;5.安装合同;6.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名单和持证人员的相关证件;7。

施工计划;8. 锅炉平面布置及标明与周围其它建筑物距离的图纸。

第四条对设备及零件按下列要求进行清点、检查验收,发现有质量差,不能保证安装质量的,不得进行安装,并立即上报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听候处理。

1.根据《规程》、《锅炉制造标准》和锅炉图纸检查锅炉结构是否合理,锅炉对接、焊接质量最低安全水位、水位表相对偏差,安全附件及型号是否符合规定;2.炉墙、炉拱砌筑和保温层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3.设备及零件的型号、规格、数量是否与产品图纸供货清单相符。

第五条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技术交底。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本规程适应于额定出口压力不高于1。

6Mpa的整(组)装锅炉,现场安装、组装的铸铁锅炉的安装质量检验。

第二条本规程是整(组)装锅炉安装的专业技术规定,安装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第三条锅炉安装应执行“TJ231(六)75;工业锅炉安装”的有关文件。

第四条锅炉辅机配套设备的安装,应按“TJ231规定"相应的分类设备各篇有关规定和产品图纸安装说明书安装工艺执行. 第五条一切安装材料(如管道、阀门、法兰、管件、标准等)的型号、规格、材质、强度、相应符合技术要求,不合格的安装配件在安装中不得使用。

第六条管道加工质量应符合GB1411—81《锅炉管道制造技术》有关条文。

锅炉无损检测

锅炉无损检测

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China Boiler and Boiler Water Treatment Association锅炉生产质量管理知识无损检测控制系统河南省锅检院焦作分院—毛晓刚目录CONTENTS 123无损检测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无损检测控制的控制要求和问题锅炉安装的无损检测要求主目录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China Boiler and Boiler Water Treatment AssociationTSG 07-2019附件M规定的无损检测控制的6个控制环节:1、无损检测人员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2、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无损检测方法,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3、无损检测过程控制(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底片、电子资料等的保管);5、无损检测仪器及试块控制★;6、无损检测工作外委时,对受委托单位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受委托单位的确定★,对受委托单位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审查与确认)★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报告,无损检测的工作见证(底片、电子资料等)、受委托单位的评价,人员的考核持证情况,由相应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审查确认,作出记录。

控制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8001-2019《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2019.6.1实施)GB/T16507;GB/T16508; NB/T47013等本单位实际情况M3.8(1)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培训、考核,资格证书《锅规》4.5.4.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无损检验人员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技术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

锅炉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锅炉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锅炉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锅炉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00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确保锅炉安全运行,保护人身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及锅炉范围内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

汽水两用锅炉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水容量小于30L的固定式承压蒸汽锅炉和原子能锅炉。

第五章受压组件的焊接(—)一般要求第68条锅炉受压组件的焊接接头质量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和试验:1.外观检查;2.无损探伤检查;3.力学性能试验;4.金相检验和断口检验;5.水压试验。

第70条焊接量检验报告及无损探伤记录〈包括底片〉,由施焊单位妥善保存至少5年或移交使用单位长期保存。

(二)焊接工艺要求和焊后热处理第78条需要焊后热处理的受压组件,接管、管座、垫板和非受压组件等与其连接的全部焊接工作,应在最终热处理之前完成。

已经热处理过的锅炉受压组件,如锅筒和集箱等,应避免直接在其上焊接非受压组件。

如不能避免,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焊后可不再进行热处理:1.受压组件为碳素钢或碳锰钢材料;2.角焊缝的计算厚度不大于10mm;3.应按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施焊;4.应对角焊缝进行100%表面探伤。

此外,锅炉制造单位应对受压件现场焊接连接件提出检验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四)无损探伤检查第81条无损探伤人员应按劳动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可承担与考试合格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探伤工作。

第82条锅筒(锅壳)的纵向和环向对接焊缝、封头(管板)、下脚圈的拼接焊缝以及集箱的纵向对接焊缝无损探伤检查的数量如下:l.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0.1MPa的锅炉,每条焊缝应进行10%(焊缝交叉部位必须在内)。

2.额定蒸汽压力大于0.1MPa但小于或等于0.4MPa的锅炉,每条焊缝应进行25%射线探伤(焊缝交又部位必须在内)。

无损检验工艺规程

无损检验工艺规程

无损检验工艺规程XXXX公司无损检验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于锅炉安装时,对手工电弧焊、自动焊、钨极氩弧焊、单面打底焊以及双面焊的各种承压管子、管道和集箱对接焊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以下简称射线)透照检验。

1.2本守则规定的射线透照工艺方法及质量评定分级厚度范围为2〜50mm勺低碳钢、合金钢(包括不锈钢)的钢管熔化焊焊缝。

1.3焊制管件(三通、弯头)和焊管(纵缝、螺旋缝)也可参照使用。

2编制依据本守则编制的依据为;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DL500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T506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篇)》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将此两规程分别简称为《蒸规》、《热规》)等。

3检测人员3.1凡从事本守则所述工作的检测人员,都必须持有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 .0 ,应每年检查一次。

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 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人员的职责取得各技术等级资质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各级无损检测人员有责任保证本守则的正确实施,并维护其严肃性。

3.3.1无损检测负责人,有责任保证本守则在使用中的正确实施。

当工作环境不符合本守则工艺要求和安全防护规定时,检测负责人有权拒绝受理委托的检验,待条件改善,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工作。

332 I 级人员应在H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射线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3.3.3H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及担任射线透照底片的评定工作。

4透照工艺4.1检测负责人接受委托单后,应熟悉并掌握设计图纸及工艺文件对探伤的有关要求。

锅炉安装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锅炉安装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经纬仪、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
3
铸铁省煤肋片破损数
铸铁省煤器肋片破损数不大于总片数的5%,有破损肋片的根数不大于总根数的10%
观察检查
4
锅炉本体安装坡度
锅炉本体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坡向排污阀
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检查
5
锅炉炉底风室
锅炉炉底风管必须封、堵严密
观察检查
6
省煤器出入口管道及阀门
省煤器出入口的管道及阀门安装应符合锅炉图纸要求
检查基础验收记录
2
风机试运转
风机试运转时,滑动轴承温度最高不得超过60℃,滚动轴承测试最高不得超过80℃,风机转速<1000"min,风机转速1000-1450r∕min时轴承径向单振幅不应超过0.08mm
用温度计、测振仪表检查
3
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水压试验
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压力表与温度计在同一管道上安装时,按介质流动方向,温度计应在压力表下游处安装,如在上游安装时,其间距不应小于300mm
观察和尺量检查
3
设备、阀门及仪表安装
换热站内的循环泵、调节阀、减压器、疏水器、除污器、流量计等安装应符合施工规范相关规定
观察和尺量检查
4
设备与管道设备保温时允许偏差
设备与管道安装,保温允许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相对规定
锅炉安装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项目类别
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保证项目
1
锅炉基础
锅炉和省煤器安装前,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几何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查基础验收记录
2
燃油、燃气及非承压锅炉安装

22201 无损检测施工工艺标准

22201 无损检测施工工艺标准

无损检测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22201-2006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结构件及其他设备金属材料及其熔化焊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及渗透检测)。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施工标准规范GB/T3323《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GB/T12605《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6544《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照相方法》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DL/T821《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规程》DL/T820《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SY/T4109《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GB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5777《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JB/T6063《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6064《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JB/T9213《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GB/T16673《无损检测用黑光灯(UV-A)辐射的测量》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465《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1.2 施工技术文件中有关射线检测的规定2.1.3无损检测方案无损检测方案一般包含在安装施工方案中;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无损检测方案。

无损检测方案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Ⅱ级或Ⅲ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

2.1.4 无损检测工艺卡无损检测前应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无损检测工艺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1责任人员(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锅炉检验工艺标准

锅炉检验工艺标准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1 为保证锅炉安装、修理、改造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检验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

锅炉修理、改造工程的质量检验参照执行本标准的相应条款。

1.3 锅炉安装、修理、改造工程除应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对于额定蒸汽压力≥3.82Mpa的锅炉安装应执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额定蒸汽压力<3.82Mpa的锅炉安装应执行《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

1.4 检验用的测量器具应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1.5 从事锅炉安装、修理、改造施工的质量检查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后,方可担任质量检验工作。

2引用标准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2.2《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2.3《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7]74号)2.4《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1号令)2.5《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2.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2.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92)3锅炉设备及附件的质量检查3.1根据装箱清单核对设备和零部件的名称、型号和规格、数量、随机附件、备件、附属材料工具以及设备出厂合格证和其它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3.2 目测检查设备外观质量,不得有机械损伤、锈蚀、焊缝表面不得有气孔、裂纹和分层等缺陷。

3.3 设备的清点检查应由甲、乙双方代表共同参加进行。

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办理移交手续。

4.基础检查和划线质量检查4.1锅炉安装前,应根据基础验收记录用直尺、卷尺、水平仪、经纬仪对4.2 用φ0.5细钢丝、重锤、钢卷尺进行基础划线,其柱子间距、标高相应对角线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5047-95)5. 钢架安装质量检查5.12.3.4条的要求。

锅炉安装检验规则

锅炉安装检验规则

锅炉安装检验规则1. 前言锅炉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而安装过程中的差异和问题往往会牵扯到公司的整个生产进度。

为了确保安装质量,保障生产,制定锅炉安装检验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2. 规范总则1.所有安装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锅炉安装经验,并且需要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培训并持有证书。

2.在安装锅炉前,必须进行设备运输的检查,确保设备没有损坏。

3.在规定的安装时间内完成设备的安装,并做好记录。

4.进行安装前需要对安装工地进行清理,确保安装过程的安全性。

3. 详细安装规范3.1 安装位置1.确定锅炉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锅炉所需要的通风、检修和维护的便利性,离墙距离不应小于0.5米。

2.锅炉底座应放置在坚实平整的水泥砖底座上。

3.锅炉应正对吸风口,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清理和维修。

3.2 安装管道1.安装前需要做好管道的检查,包括管道尺寸、净距、安装角度和连接口等。

2.管道接头必须采用标准和规范连接,如螺纹,法兰等,并进行紧固,以确保连接紧密、平正和不漏气。

3.管道的弯曲不应超过安装图中规定的弯曲半径,并应保持管道畅通和无杂物。

3.3 安装电器1.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安装图纸上的电气连接图,并遵循相关电气规范要求,确保电器连接正确、可靠。

2.在连接电气后,应将所有接线头绝缘好。

3.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所有电器进行测试,保证正常工作。

4.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禁止存在明火和电气设备同时操作。

4. 结论锅炉安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生产和工作的安全。

通过制定适当的锅炉安装检验规则和严格执行,可以确保安装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安全风险。

锅炉安装通用X射线探伤工艺规范

锅炉安装通用X射线探伤工艺规范

锅炉安装通用X射线探伤工艺规范1.总则(目的、依据及范围)1。

1 目的为保证锅炉安装焊缝探伤质量得到可靠控制,特制定本工艺规程。

1。

2 依据GB3323-87《锅炉焊缝射线探伤规程》及JB4730-94《压力容器焊缝探伤规程》1。

3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1。

3.1 锅炉安装现场组装焊接。

1.3.2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等。

1。

4 对工件表面的要求:1。

4.1 焊缝必须经过外观检查合格。

1。

4.2 被探区表面不规则的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如飞溅物、咬边、焊瘤、焊疤等。

否则必须在探伤拍片前进行清除或修整。

1.5 探伤设备1.5.1 型号:XXH(Q)2005、2505。

1.5.2 探伤设备的性能必须完好。

1。

5.3 使用上述X射线机,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

6 胶片与增感屏:1.6。

1 胶片:工业X胶片,按相应标准规定选用.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曝晒,并远离射线源,存放胶片室内温度为20±10℃,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

1。

6。

2 增感屏:按相应标准的规定选用,选用铅箔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

1.7 线型象质计:线型象质计:按相应标准有关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

1.8 底片标记:底片上除有线型象质影象外,必须有下列标记:1.8。

1 工件编号。

1。

8.2 底片编号。

1。

8.3 定位记号和搭接标记.1。

8.4 焊工钢印号。

1.9 几何条件:按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选择。

2.拍片2.1 胶片裁装。

2。

1.1 胶片裁装前首先应检查暗袋内外是否清洁,不得露光,检查增感屏是否清洁,表面不得有折皱、裂纹、划伤和污物,不合格的暗袋或增感屏严禁继续使用。

2.1。

2 暗室不得有自然光。

洗片灯必须安全可靠。

2.1。

3 胶片逐张带纸裁剪,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胶片面,裁片尺寸应能满足拍片的要求。

2.1。

4 装片时,增感屏要全部取出暗袋,去掉胶片隔离纸。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

锅炉制造、安装无损检测要求-------依据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项目2.8 材料验收锅炉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对锅炉用材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入厂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符合下列情况的材料可以不进行理化和相应的无损检测复验:(1)使用单位在材料制造单位进行验收,确认的;(2)用于B级及以下锅炉的碳素钢钢板、碳素钢管以及碳素钢焊料,实物标识清晰、齐全,具有满足本规程要求2.7要求的质量证明书,并且质量证明书与实物相符的。

3.7.2 T形接头的连接对于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 的卧式内燃锅炉以及贯流式锅炉,工作环境烟温≤6000C的受压元件连接,在满足以下条件下可以采用T形接头的对接连接,但不能采用搭接连接:(4)T形接头连接部位的焊缝按照NB/T47013(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有关要求进行超声检测。

3.8.1 胀接管孔(3)胀接管孔不应当开在锅筒筒体的纵向焊缝上;同时亦应当避免开在环向焊缝上;对于环向焊缝,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够避免时,在管孔周围60mm(如果管孔直径大于60mm,取管孔直径)范围内的焊缝经过射线或者超声检测合格,并且焊缝在管孔边缘上不存在夹渣缺陷,对开孔部位的焊缝内外表面进行磨平且将受压部件整体热处理后,可以在环向焊缝上开胀接管孔。

3.8.2 焊接管孔集中下降管的管孔不应当开到焊缝上.其它焊接管孔亦应当避免开到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上。

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够避免时,在管孔周围60mm(如果管孔直径大于60mm,取管孔直径)范围内的焊缝经过射线或者超声检测合格,并且焊缝在管孔边缘上不存在夹渣缺陷,管接头焊后经过热处理消除应力的情况下,可以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上开焊接管孔。

4.3.2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当符合NB/T47014(JB/T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并且满足本条要求。

4.3.2.2 试件(试样)附加要求(1)A级锅炉锅筒的纵向及集箱类部件的纵向焊缝,当板厚大于20mm但小于或者等于70mm时,应当从焊接工艺评定试件(试样)上沿焊缝纵向切取全焊透金属拉伸试样1个;当板厚大于70mm时,应当取全焊透金属拉伸试样2个;试验方法和取样位置按照GB/T2652《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执行;(2)A级锅炉锅筒、合金钢材料集箱类部件和管道,如果双面焊壁厚大于或者等于12mm(单面焊壁厚大于或者等于16mm)应当做焊缝熔敷金属及热影响区夏比V形缺口室温冲击试验;(3)焊接试件的材料为合金钢时,A级锅炉锅筒的对接焊缝,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9.8MPa或者壁温大于4500的集箱类部件、管道的对接焊缝,A级锅炉锅筒、集箱类部件上管接头的角焊缝,在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当进行金相检验。

锅炉维修工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锅炉维修工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锅炉维修工程工艺规程汇编版次:01修改码:0受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射线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防护5.设备、器材和材料6.胶片处理7.底片质量8.评片室和观片灯9.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10.检测技术等级选择11.透照布置12.射线源到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13.暴光量14.暗室处理15.底片的评定16.焊缝质量分级17.射线照相检测报告及底片的存档附录A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二、超声波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仪器、探头和试块5.检测的一般方法6.系统校准和复核7.初始检验8.规定检验9.缺陷评定10.检验结果的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及报告三、磁粉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设备、工具和材料5.磁化技术6.检测程序及要求7.磁痕的评定8.质量分级9.复验10.检测记录及报告四、渗透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设备、工具和材料5.渗透检测方法6.渗透检测基本程序7.渗透检测操作方法8.观察9.复验10.后清洗11.显示记录12.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及质量分级13.检测记录及报告一、射线检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安装和维修工程中射线检测操作。

2.引用标准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4792《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和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4.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4792的规定。

5.设备、器材和材料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5.1.2 透照不同厚度的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的范围内。

表1备无损检测》进行。

5.2 胶片和增感屏5.2.1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型或更高类别胶片,如天津Ⅲ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安装无损检测工艺标准
根据被检对象的设计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器材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射线透照,并进行适当的暗室处理,以至到可以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优劣的射线底片。

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合理的透照方法和处理工艺得到清晰的底片,才能作为正确评定焊缝内部质量的依据。

1、基本要求
1.1焊缝焊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表面检查,无超标缺陷,并检查合格才可进行无损检测。

1.2胶片选用天津Ⅲ型增感型胶片。

1.3屏选用铅箔增感屏,前屏厚度在0.025~0.125毫米之间,后屏厚度大于或等于0.10毫米。

1.4质计是用来检查射线透明技术和胶片处理适当与否的器材,象质计的选择应根据透照厚度及射线透照质量来确定。

1.5射线:进行射线照相时,应依据爆光曲线选择合适的爆光参数。

管电压,管电流及爆光时间,在使用某一射线机时,应制作好该台设备的爆光曲线。

1.6备暗袋,作好中心标记,识别标记和搭接标记。

2、探伤条件的选择:
2.1 锅炉管子及管道探伤时应根据GB3323 —87标准进行探伤条件的选择。

2.2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根据工作材料的种类其厚度来确定。

透明钢铁及合金时,透明厚度小于8毫米时应选择150KV。

透明厚度大于
8毫米时应选择200KV。

2.3射线透明质量等级应满足GB3323—87标准的A、B级。

2.4几何条件选择:依据GB3323 87标准,A、B级时透照厚度比(K)应为环缝不大于1.1,纵缝不大于1.03。

射线头至工件表面距离为L1=10L2/32,几何的清晰度,ug≤1/10 L1/32。

一次透照的长度应符合相应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规定。

2.5透照厚度的选择,应依据GB3323—87标准确定。

3、射线探伤操作方法。

3.1将X射线底片连同增感屏一起装入暗盒内,然后将此盒放在工件焊缝的下方(如工件是垂直固定的管子接头,则放在X射线管的对侧)安置好射线管,调好焦距(X射线管与底片的距离),在焊缝上或焊缝的两侧放置底片编号,透明日期的铅字号码,像质计盒中心位置标记。

3.2事先定好X射线管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用定时器控制的爆光时间,透照前操作人员及所有人员必须离开透照现场,进入有防护措施的安全场所。

3.3 透照后在暗室内取出X射线底片,进行显影,定影冲洗等暗室处理。

3.4评定底片影像质量,灵敏度,黑度,灰雾度等,底片各项指标合格后,即可进行评定焊缝质量。

4、到“标准”规定的底片黑度,采用不低于15mAmin 的爆光量,以防止外焦距和高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胶片的手工冲洗应采用槽浸方式,在规定的湿度和时间内进行显影,定影等操作,定影
后经过充分水洗,和自然凉干。

底片的黑读应满足1.2~3.5。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经照射后底片亮度不大于30 cd/m2。

5、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凡从事无损检测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

凡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自己等级相同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6、无损检验方法的选择
6.1δ≤20mm的压力管道可采用X射线进进行检验。

6.2δ≥20mm的压力管道可采用X射线→超声波进行检验。

具体方法为:打底焊后进行第一次X射线检验;待焊至20mm 处进行第二次X射线检验;盖面完成后进行超声波检验。

7、检验数量的确定:
7.1下列管线焊缝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Ⅱ级。

7.1.1 输送设计压力大于10Mpa或设计压力大子等于4Mpa,且设计温度大子等于450℃的管道。

7.1.2 设计文件要求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的其它管道。

7.2 其它管道应进行抽样射线照相检验,抽检比例不得低于5%,其质量不得低于Ⅲ级。

抽检比例和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和规程的要求。

8、抽检检验位置的确定
规定进行局部检验或超声波检验的焊缝,其检验位置应由质检人员指定。

8、标准的使用
碳素钢和合金钢焊缝的射线照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解焊
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超声波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ll345的规定。

9、测报告的内容:
9.1 委托单位、被检工件名称,编号。

9.2被检工件的材质及母材厚度。

9.3透照方法和透照焦距、管电压、管流、爆光时间。

9.4 检测装置的名称、型号。

9.5 透明部位及工件草图。

9.6 检测结果缺陷等级。

9.7 焊缝返修情况。

9.8检测人员(操作、评片、评定)签字。

10、安全防护:进行X射线操作时,应根据辐射强度的影响范围划出禁区,并应有明显的警界标志,防止射线事故发生。

11、返修后的无损检验
11.1 返修后按原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1.2 每出现一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所焊的同一批焊缝。

11.3 当这两道焊缝又出现不合格时,每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的同一批焊缝。

11.4 当再次检验又出现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所为时的同一批焊缝全部进行检验。

12. 检验后应填写《无损检验报告》,编号并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